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

材料二

师旷侍于晋侯。晋侯曰:“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对曰:“或者其君实甚。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皂、隶、牧、圉皆有亲昵,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察其政。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故《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正月孟春,于是乎有之,谏失常也。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节选自《左传·襄公十四年》)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将相应字母涂黑。

天之爱民A甚矣B岂其使一人C肆于民D上E以从其淫F而弃天G地之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和“言举斯心加诸彼身”(《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诸”字的含义相同。
B.“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和“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之”字的含义相同。
C.“盖之如天,容之如地”和“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中的“盖”字的含义不同。
D.“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和“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中的“是故”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主的家族仁爱相亲,一国就会仁爱成风;君主的家族相互责备,一国就会责备成风;君主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大乱。所以,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调整好自己的家族。
B.在儒家看来,不能教育好家人的那些人是不可能治理好国家的。统治者治理好自己的家以后,就树立了一个榜样,产生巨大的影响,整个社会都会来仿效。
C.师旷认为那种使百姓生活艰难、神灵缺乏祭祀者、百姓断绝希望、国家社稷没有主持者的名存实亡的君主,即使不被驱逐也没什么用。
D.师旷在君权神圣、各国君主专注于扩充自己实力的时代,敢于当着国君的面阐明“民贵君轻”的思想观点,实在难能可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侯曰:“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对曰:“或者其君实甚。”
(2)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5.上述两则材料在治国理政方面给我们的启示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4-04-2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任丘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也。幼聪敏,年数岁,诵左思《蜀都赋》。年十五,该博坟典,阴阳纬候,无不通涉。任成王湝为定州刺史,重其才,召入州馆。朝夕同游,殆均师友,不为君民礼数。尝语德林云:“窃闻蔽贤蒙显戮。久令君沈滞、善独得润身,朝廷纵不尤,亦惧明灵所谴。”于是举秀才入邺,王因尚书令杨遵彦书云:“燕赵固多奇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至如经国大体,是贾生、晁错之俦;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今虽唐、虞君世,俊义盈朝,然修大厦者,岂厌夫良材之积也?”遵彦即命德林制《让尚书全表》、援笔立成,不加治点。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武平初,加通直散骑侍郎。寻丁母艰去职,勺饮不入口五日。因发越病,遍体生疮,而哀泣不绝。诸士友为合汤药,德林不肯进,遍体洪肿,一时顿瘥,身力平复。诸人皆云孝感所致。开皇五年,敕令撰录作相时文翰,勒成五卷,谓之《霸朝杂集》。高祖谓德林曰:“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异人辅佐。我昨读《霸朝集》,方知感应之理。必令公贵与国始终。”于是追赠其父恒州刺史。未几,复赠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曰孝,德林袭焉。德林既少有才名重以贵显凡制文章动行于世或有不知者,谓为古人焉。初,德林称父为太尉谘议,以取赠官,李元操与陈茂等阴奏之曰。“德林之父终于校书,妄称谘议。”上甚衔之。出为湖州刺史,德林拜谢曰,“臣不敢复望内史令,请预散参。待陛下登封告成,一观盛礼,然后收拙丘园,死且不恨,”上不许,转怀州刺史。在州逢尤早,课民掘非溉田,空致劳扰,竟无补益,为考司所贬,岁余,卒官,时年六十一。

(节选自《隋书·李德林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德林既少A有才B名C重D以贵显E凡制F文章G动H行于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朝廷纵不见尤”的“见”与《劝学》中“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的“见”意思相同。
B.文中“王因遗尚书令杨遵座书云”的“遗”与《赤壁赋》中“托遗响于悲风”的“遗”意思不同。
C.文中“以德林袭焉”的“以”与《登泰山记》中“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的“以”用法相同,意思不同。
D.文中“因出为湖州刺史”的“因”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梦吴越”的“因”用法不同,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城王高湝与李德林亦师亦友,他认为不应该因为一己之私而埋没人才,所以支持李德林到朝廷做官。
B.任城王高湝给尚书令杨遵彦写信,信中称李德林治国才能堪比贾谊、晁错,写作才能堪比司马相如、扬雄。
C.李德林为官期间母亲去世,他因此离职,五天颗米不进、滴水不沾,浑身发热生疮,仍哀哭不绝。
D.李德林假称自己父亲是太尉谘议,被贬为怀州刺史,任上劳而无功,考核成绩差,后因病卒于任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夕同游,殆均师友,不为君民礼数。
(2)今虽唐、虞君世,俊义盈朝,然修大厦者,岂厌夫良材之积也?
5.李德林为什么会受到杨遵彦的赏识?请分条陈述。
2024-04-1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秦谓齐王曰:“齐、立为两帝,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王曰:“尊秦。”“释帝则天下爱齐乎?且爱秦乎?”王曰:“爱齐而憎秦。”“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宋之利也?”王曰:“伐宋利。”对曰:“夫约与秦为帝,然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伐赵不如伐宋之利故臣愿王明释帝,以就天下;倍约傧秦,勿使争重;而王以其间举宋。夫有宋则卫之阳城危;有淮北则楚之东国危;有济西则赵之河东危;有阴、平陆则梁门不启。故释帝而贰之以伐宋之事,则国重而名尊,燕、楚以形,天下不敢不听,此汤、武之也。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易尊者也!愿王之熟虑之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有删改)

材料二:

苏秦说齐王曰:“臣之所闻,攻战之道非师者,虽有百万之军,北之堂上;虽有阖闾、吴起之将,禽之户内;千丈之城,拔之尊俎之间;百尺之冲,折之衽席之上。故钟鼓竽瑟之音不绝,地可广而欲可成;和乐倡优侏儒之笑不乏,诸侯可同日而致也。名配天地不为尊,利制海内不为厚。故夫善为王业者,劳天下而自佚,乱天下而自安。……佚治在我,劳乱在天下,则王之道也。锐兵来则拒之,患至则避之,使诸侯无成谋,则其国无宿忧矣。”

(选自《战国策·齐策五》,有删改)

[注]①两帝,齐称东帝,秦称西帝,齐、秦结盟约定,伐赵而分其地。②傧,同“摈”,摈弃。③梁门,大梁之门。④阖闾、吴起,春秋时,吴王阖闾善于用兵,故此处把他和名将吴起并举。⑤尊俎,尊以盛酒,俎以放肉,借指宴会。⑥倡优侏儒,指歌舞杂技艺人。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齐A释帝B则天下C爱齐D而憎秦E伐赵不如F伐宋之利G故臣愿王H明释帝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建立了秦朝,自称“始皇帝”。
B.“燕、楚以形服”与“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服”含义不同。
C.“此汤、武之举也”与“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两句中的“举”含义相同。
D.“故名配天地不为尊”与“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两句中的“故”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苏秦的询问,齐王认为:现在齐国和秦国都已称帝,天下诸侯会尊重秦国;如果齐国放弃帝号,那么天下诸侯会亲近齐国而痛恨秦国。
B.苏秦劝谏齐王,如果齐国放弃帝号,与秦国交好结盟而攻打宋国,那么齐国就可以名震天下诸侯,天下诸侯都不敢不听齐国的指挥。
C.苏秦游说齐王说,攻战之道不在于用兵,就算对方拥兵百万,也可败之于庙堂之上;而歌舞杂技艺人在堂前表演不断,诸侯也会归顺。
D.苏秦进一步游说齐王说,名配天地也不算尊贵,富甲天下也不算富有;强敌来攻就抵抗,祸患来了就避开,让诸侯不能对自己有所图谋。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易尊者也!
(2)故夫善为王业者,劳天下而自佚,乱天下而自安。
5.两则材料都写苏秦劝谏齐王,但劝谏的主要内容不同。请简要说明。
2024-04-1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踵军门上谒曰:高阳贱民郦食其,窃闻沛公暴露,将兵助楚讨不义敬劳从者愿得望见口画天下便事。使者入通,沛公洗。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使者惧而失谒,跪拾谒,还走,复入报。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郦生入,揖沛公曰:足下甚苦,暴衣露冠,将兵助楚讨不义,足下何不自喜也?臣愿以事见,而曰‘吾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夫足下欲兴天下之大事而成天下之大功,而以目皮相,恐失天下之能士。且吾度足下之智不如吾,勇又不如吾。若欲就天下而不相见,窃为足下失之。沛公谢曰:乡者闻先生之容,今见先生之意矣。乃延而坐之,问所以取天下者。郦生曰:夫足下欲成大功,不如止陈留。陈留者,天下之据冲也,兵之会地也,积粟数千万石,城守甚坚。臣素其令,愿为足下说之。不听臣,臣请为足下杀之,而陈留。足下将陈留之众,据陈留之城,而食其积粟,招天下之从兵;从兵已成,足下横行天下,莫能有害足下者矣。沛公曰:敬闻命矣。

于是郦生乃夜见陈留令,说之曰:夫秦为无道而天下畔之,今足下与天下从则可以成大功,今独为亡秦婴城而坚守,臣窃为足下危之。陈留令曰:秦法至重也,不可以妄言,妄言者无类,吾不可以应。先生所以教臣者,非臣之意也,愿勿复道。郦生留宿卧,夜半时斩陈留令首,逾城而下报沛公。沛公引兵攻城,县令首于长竿以示城上人,曰:趣下,而令头已断矣!今后下者必先斩之!于是陈留人见令已死,遂相率而下沛公。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注]①上谒:递上名帖。②还走:转身就跑。还,同。③目皮相:看人只看外表。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将兵A助楚B讨不义C敬劳D从者E愿得F望见G口画天下H便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指正在,与《归园田居(其一)》中“方宅十余亩”的“方”意思不同。
B.善,指关系好,与《劝学》中“善假于物也”的“善”意思不同。
C.“而下陈留”与《师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两句中的“下”意思相同。
D.县令首,“县”同“悬”,指悬挂,悬挂首级是古代用来惩戒或示众的一种酷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经过陈留的时候,身份卑微的郦食其到军门去拜见沛公,但刚开始他并没有引起沛公的重视。
B.沛公的使者不肯替郦食其通报信息,这惹得郦食其大怒,他瞪圆了眼睛,手持宝剑,斥责使者。
C.郦食其告诉沛公说,他与陈留守令关系要好,可以替沛公前去游说陈留守令,劝陈留守令投降。
D.陈留守令害怕被秦灭族,拒绝了郦食其劝其投降的建议,最后他被郦食其半夜悄悄斩下首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2)若欲就天下而不相见,窃为足下失之。
5.沛公对郦食其前后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请简要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建安)五年,策薨,权统事。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时刘备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部将黄盖等人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节选自《三国志·周瑜传》)

材料二:

七月,(曹)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公进军江陵,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材料三:

十二月,曹公北征乌丸,先主[注]说表袭许,表不能用。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注]先主:指刘备。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瑜部将A黄盖等人乃取蒙冲斗舰B数十艘C实D以薪草E膏油F灌其G中H裹以帷幕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被。与《赤壁赋》“耳得之而为声”中的“为”意思不同。
B.因:趁机。与《梦游天绷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的“因”意思不同。
C.乃:于是,连词。与《师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的“乃”意义和用法相同。
D.妻子;妻子和儿女。与《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鲁肃和诸葛亮的努力下,刘备与孙权达成联合抗曹的协议,才有了后来孙刘联军在赤壁共同对抗曹军。
B.黄盖等人对船只做好伪装,然后送书信给曹操假说想要投降,曹军中的官吏兵士信以为真,认为黄盖来投降。
C.材料二中记载曹操南征非常顺利,刘表之子刘琮投降、刘备一路南逃,到赤壁之战时曹操才遭遇不利。
D.曹操征讨刘表时,诸葛亮劝刘备应趁机占领荆州。刘备心怀不忍,因此赢得了荆州所有人的民心。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2)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5.三则材料对赤壁之战记载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4-03-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靖郭君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以谏,靖郭君大怒曰:“而类,破吾家,苟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

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

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过颐豕视,若是者信反。不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太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

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

当是时,靖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此齐貌辨之所以外生、乐患、趣难者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注】①士尉:人名,齐国人,靖郭君(田婴)的门客。证:通“诤”,规劝。②刬(chǎn):同“铲”,铲除,消灭。③慊(qiè):满意。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靖郭君衣A威王之B衣冠C舞其剑D宣王自E迎靖郭君于F郊G望之而H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又窃以谏”与“信陵君窃符救赵”两句中的“窃”字含义不同。
B.“王之不说婴甚”与“鲰生说我曰”(《鸿门宴》)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
C.“不若废太子”与“彼与彼年相若也”(《师说》)两句中的“若”字含义不同。
D.颜色,意思是脸色,与我们今天所说衣服的“颜色”,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貌辨的为人有不少小毛病,门客们都不喜欢他,但靖郭君对齐貌辨很好。
B.靖郭君因为和齐宣王的关系不好而选择回到自己的封地,齐貌辨为缓解靖郭君和齐宣王的关系而冒死进宫。
C.齐宣王问靖郭君是否对齐貌辨信任宠爱,齐貌辨完全不承认,而是对自己丑化一番,来衬托靖郭君的忠心。
D.齐貌辨没有辜负靖郭君的器重和信任,他通过卓越的口才换取了齐宣王的信任,为自己的主人挽回了一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划而类,破吾家,苟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
(2)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
5.齐貌辨为什么乐于为靖郭君效劳?请简要概括。
2024-02-2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河北衡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薛仁贵,绛州龙门人。少贫贱,以田为业。其妻曰:“夫有高世之材,须遇时乃发。今天子自征辽东,求猛将,此难得之时,君盍图功名以自显?”乃往应募。王师攻安市城,高丽莫离支遣将高延寿等率兵二十万拒战,太宗命诸将分击之。仁贵恃骁悍,欲立奇功,著白衣自标显,持戟,腰鞬两弓,呼而驰,所向披靡。军乘之,贼遂奔溃。帝望见,遣使问:“先锋白衣者谁?”曰:“薛仁贵。”帝召见,嗟异,赐金帛人马甚众,授游击将军。师还,帝谓曰:“朕旧将皆老,欲擢骁勇付阃外事,莫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虎将。”右领军中郎将。

苏定方讨贺鲁,仁贵上疏曰:“臣闻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明其为贼敌乃可服今泥熟不事贺鲁,为其所破,虏系妻子。王师有于贺鲁部落转得其家口者,宜悉取以还,厚加赉遣,使百姓知贺鲁为暴而陛下至德也。”帝纳之,遂还其家属,泥熟请随军效死。将行,宴内殿,帝曰:“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仁贵一发洞贯,帝大惊,更取坚甲赐之。时九姓众十馀万,令骁骑数十人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转讨碛北馀众,禽伪叶护兄弟三人以归。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九姓遂衰。

未几,高丽馀众叛,起为鸡林道总管。后坐事贬象州,会赦还。帝思其功,乃召见曰:“今辽西不宁,瓜、沙路绝,卿安得高枕不为朕指麾耶?”于是拜瓜州长史,率兵击突厥于云州。突厥问曰:“唐将谓谁?”曰:“薛仁贵。"突厥曰:“吾闻薛将军流象州,死焉,安得复生?”仁贵脱兜鍪见之,突厥相视失色,下马罗拜遁去。仁贵因进击,大破之,斩首万级,获生口三万。

(宋·张预《十七史百将传》)

1.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闻A兵出B无名CDE不成F明其为GH敌乃可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文中意为“于是”,和“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乃”含义不同。
B.如,文中意为“比得上”,和“纵一苇之所如”中的“如”含义不同。
C.迁,文中意为“升迁”,如“迁客骚人”的“迁”;“左迁”指贬官。
D.兜鍪,文中指“头盔”,和“笠是兜鍪蓑是甲”中的“兜鍪”词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仁贵家贫地位低,但有才华,又赶上了好时机,最终能够建立功勋。
B.薛仁贵立功心切,特意穿白衣服勇猛作战,果然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C.薛仁贵建议拉拢泥熟,归还其家属,皇帝采纳,泥熟果然誓死效忠。
D.薛仁贵箭术精湛,三箭射杀三人,使碛北敌人投降,擒伪叶护等三人。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泥熟不事贺鲁,为其所破,虏系妻子。
(2)吾闻薛将军流象州,死焉,安得复生?
2024-02-1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汤问于伊尹曰:欲取天下,若何?伊尹对曰:欲取天下,天下不可取;可取,身将先取。凡事之,必先治身。昔者先圣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故其道而身善矣;行义则人善矣;乐施君道而百官已治矣,万民已利矣。上失其道,则边侵于敌;内失其行,名声堕于外。当今之世,巧谋并行,诈术递用,攻战不休,亡国辱主愈众,所事者末也。

夏后伯启与有扈氏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孔子见鲁哀公,哀公曰:有语寡人曰,‘为国家者,为之堂上而已矣’。寡人以为迂言也。孔子曰:此非迂言也丘闻之得之于身者得之人失之于身者失之人。不出于门户而天下治者,其唯知反于己身者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先己》)

材料二:魏文侯问狐卷子曰:父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子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兄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弟贤足恃乎?对曰:不足。”“臣贤足恃乎?对曰:不足。文侯勃然作色而怒曰:寡人问此五者于子,一一以为不足者,何也?对曰:父贤不过尧,而丹朱放;子贤不过舜,而瞽叟;兄贤不过舜,而象放;弟贤不过周公,而管叔诛;臣贤不过汤、武,而桀、纣伐。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诗》曰:自求伊祜。谓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


【注】①丹朱:尧之子,傲慢荒淫,后被放逐。②瞽叟:舜之父。③象:舜之弟。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此非丘闻得之于身者得之人失之于身者失之人。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指事物的根本、基础的东西,与“舍本逐末”中的“本”词义相同。
B.反,指违反、违背,与《愚公移山》中“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的“反”词义不同。
C.拘,指逮捕、拘禁,与韩愈《师说》中“不拘于时”的“拘”词义不同。
D.之,用作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与《陋室铭》中“何陋之有”的“之”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君如果弃君道于不顾,而是致力于追求机巧权谋、奸诈之术,攻战不止,那么就会导致国家灭亡、自身受辱的处境。
B.夏启和有扈氏交战而不胜,他接受了大臣的建议,没有再次发动战争,而是注重多方面修身,最终不战而屈人之兵。
C.对于人们“治理国家的人,在朝堂之上治理就可以了”这个观点,鲁哀公认为这是迂阔之言,而孔子则持有不同观点。
D.狐卷子用丹朱、瞽叟、象、管叔等人的事例回应了魏文侯怒气冲冲的质问,说明了人贵自立、勿恃他人的道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2)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
5.按照材料一的观点,材料二中的魏文侯能否被称为“圣明之君”?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郭骚踵门见晏子,曰:“窃悦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晏子使人分仓粟府金而之,辞金而受粟。有间,晏子疑于景公,出奔。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吾悦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吾闻之曰:‘养及亲者身更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遂造公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今去齐国,齐国必侵矣,方必见国之侵也,不若先死,请绝颈以白晏子。”逡巡而退,因自杀也。公闻之,大骇,乘驲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叹曰:“婴不肖,罪过固其所也,而士以身明之,哀哉!”

阳虎得罪于卫,北见简子曰:“自今以来,不复树人矣。”简子曰:“何哉?”阳虎对曰:“夫堂上之人,臣所树者过半;朝廷之吏,臣所立者亦过半矣;边境之士,臣所立者亦过半矣。今夫堂上之人,亲却臣于君;朝廷之吏,亲危臣于法;边境之士,亲劫臣于兵。”简子曰:“唯贤者为能报恩,不肖者不能。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今子之所树者,蒺藜也,非桃李也。自今以来,择人而树,毋已树而择之。”

吴赤市使于智氏,假道于卫。南文子具纻缔三百制,将以送之。大夫豹曰:“吴虽大国也,不壤交,假之道,则亦敬矣,又何礼焉?”南文子不听,遂之。吴赤市至于智氏,既得事,将归吴,智命造舟为梁。吴赤市曰:“吾闻之:天子济于水,造舟为梁,诸侯维舟,大夫方舟;方舟,臣之职也,且敬大甚,必有故。”使人视之,则用兵在后矣,将以袭卫。吴赤市曰:“卫假吾道而厚赠我,我见难而不告,是与为谋也。”称疾而留,使人告卫,卫入警戒。智伯闻之,乃止。

(选自《说苑卷六·复恩》)

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乘驲而自追A晏子B及之国C郊D请而反之E晏子F不得已G而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仓粟府金而遗之”与“小学而大遗”(《师说》)两句中的“遗”字含义不同。
B.“晏子见疑于景公”与“半壁见海日”《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C.“遂致之”与“而致千里”(《劝学》)两句中的“致”字含义相同。
D.伯,是一种爵位,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郭骚品行高洁。晏婴曾派人将仓库中的金钱和粮食分拨一些送给他,北郭骚却没有接受金钱。
B.北郭骚知恩图报。晏婴曾经给北郭骚奉养母亲的粮食,在遇难时,北郭骚用生命来为他洗刷冤枉。
C.赵简子聪慧有远见。他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告诉阳虎为什么会遭受到自己所培养出来的人的排斥。
D.赤市有自知之明。赤市明白大夫渡水是把两条船并在一起,天子渡水是把几条船连接在一起,自己受到的礼敬不符合自己的身份,肯定有别的缘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悦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
(2)卫假吾道而厚赠我,我见难而不告,是与为谋也。
5.阳虎培养出许多人才,却受到他们的排斥与迫害,这是为什么?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初,亮自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B.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C.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D.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子,作为继承人的嫡长子的称谓。也可以泛指国君的其他儿子。
B.股肱,指大腿和胳膊,肱股之力比喻左右辅佐之力。
C.屯田,古代生产组织形式,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而组织的集体耕作。
D.表,古代奏章的一种,指封建时代的臣子向皇上言事,如文中“自表”之“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忠心辅佐,深得刘备信任。刘备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没有才能,就可以取而代之,同时刘备又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可以说把蜀国托付给了诸葛亮。
B.诸葛亮勇于认错,主动承担责任。当手下的将领打了败仗,他认为自己身居高位,责任应完全在自己,向皇帝要求贬职三级,来惩罚自己的过失。
C.诸葛亮治军严谨,敌人为之感叹。被他安排去屯田的士兵,和百姓混杂着居住在一起,却不会去扰民。看了蜀军的营垒,魏将司马宣王忍不住称赞。
D.诸葛亮生活简朴,严格约束自己。他的个人生活用品,都是来自官府;在成都,他的家人依靠桑园和薄田为生,他从不经营其他产业为自己谋取私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2)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2024-01-1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