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河北 高一 开学考试 2024-05-16 15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用感情定向一词来指一个人发展他感情的方向,而这方向却受着文化的规定,所以分析一个文化形式时,我们应当注意这文化所规定个人感情可以发展的方向,简称感情定向。感情又可以从两方面去看:心理学可以从机体的生理变化来说明感情的本质和种类,社会学却从感情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去看它所发生的作用。喜怒哀乐固然是生理现象,但是总发生在人事圜局之中,而且影响人事的关系,它们和其他个人的行为一样,在社会现象的一层里得到它们的意义。

感情在心理方面说是一种体内的行为,导发外表的行为。威廉·詹姆斯说感情是内脏的变化。这变化形成了动作的趋势,本身是一种紧张状态,发动行为的力量。如果一种刺激和一种反应之间的关联,经过了练习,已经相当固定的话,多少可说成为自动时,就不会发生体内的紧张状态,也就是说,不带着强烈的感情。感情常发生在新反应的尝试和旧反应的受阻情形中。

这里所谓感情相当于普通所谓激动,动了情,甚至说动了火。用火来形容感情,就在指这动的势和紧张的状态,从社会关系上说感情是具有破坏和创造作用的。感情的激动改变了原有的关系。这也就是说,如果要维持着固定的社会关系,就得避免感情的激动。其实,感情的淡漠是稳定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示。所以我在上篇曾说纪律是排斥私情的。

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所谓了解,是指接受着同一的意义体系。同样的刺激会引起同样的反应。我在论文字下乡的两篇里,已说起过熟习所引起的亲密感觉。亲密感觉和激动性的感情是不相同的。它是契洽,发生持续作用;它是无言的,不像感情奔放时铿然有声,歌哭哀号是激动时不缺的配合。

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在《西方陆沉论》里曾说西洋曾有两种文化模式,一种他称作亚普罗式的(Apollonian),一种他称作浮士德式的(Faustian)。亚普罗式的文化认定宇宙的安排有一个完善的秩序,这个秩序超于人力的创造,人不过是去接受它,安于其位,维持它;但是人连维持它的力量都没有,天堂遗失了,黄金时代过去了。这是西方古典的精神。现代的文化却是浮士德式的。他们把冲突看成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他们把前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不断地变。

乡土社会是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的,社会的联系是长成的,是熟习的,到某种程度使人感觉到是自动的。只有生于斯、死于斯的人群里才能培养出这种亲密的群体,其中各个人有着高度的了解,好恶相投,连臭味都一般。要达到这境界,却有一个条件,就是没有什么差别在阻碍着各人间的充分了解。空间的位置,在乡土社会中的确已不太成为阻碍人了解的因素了。人们生活在同一的小天地里,这小天地多少是孤立的,和别群人没有重要的接触。在时间上,每一代的人在同一的周期中生老病死,一个公式。年轻的人固然在没有经历过年长的生活时,可以不了解年长的人的心情,年龄因之多少是一种隔膜;但是这隔膜却是一方面的,年长的人可以了解年轻的人,他们甚至可以预知年轻的人将要碰着的问题。年轻的人在把年长的人当作他们生活的参考蓝图时,所谓不了解也不是分划的鸿沟。

乡土社会中阻碍着共同生活的人充分了解的却是个人生理上的差别。这差别倒并不是起于有着悬殊的遗传特质,这在世代互婚的小社区里并不会太显著的。永远划分着人们生理差别的是男女两性。正因为还没有人能亲身体会过两性的差别,我们对于这差别的认识,总是间接的;所能说的差别多少只限于表面的。在实际生活中,谁都会感觉到异性的隔膜,但是差别的内容却永远是个猜想,无法领会。

在以充分了解来配合人们相互行为的社会中,这性别的鸿沟是个基本的阻碍。只在他们理想的天堂里,这鸿沟才算被克服。宗教家对性的抹煞,不论自觉或不自觉,绝不是偶然的。完全的道义必须有充分的了解,无所隔,这就不能求之于生理上早已划下了鸿沟的男女之间。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男女有别》)

材料二:

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在这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我们的家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我所谓普通的感情是和纪律相对照的。一切事业都不能脱离效率的考虑。求效率就得讲纪律;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在中国的家庭里有家法,在夫妇间得相敬,女子有着三从四德的标准,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这些都是事业社群里的特色。

不但在大户人家,书香门第,男女有着阃内阃外的隔离,就是在乡村里,夫妇之间感情的淡漠也是日常可见的现象。我在乡间调查时特别注意过这问题,后来我又因疏散下乡,和农家住在一所房子里很久,更使我认识了这事实。我所知道的乡下夫妇大多是用不着多说话的”“实在没有什么话可说的。一早起各人忙着各人的事,没有工夫说闲话。出了门,各做各的。妇人家如果不下田,留在家里带孩子。工做完了,男子们也不常留在家里,男子汉如果守着老婆,没出息。有事在外,没事也在外。茶馆,烟铺,甚至街头巷口,是男子们找感情上安慰的消遣场所。在那些地方,大家有说有笑,热热闹闹的。回到家,夫妇间合作顺利,各人好好的按着应做的事各做各的。做得好,没事,也没话;合作得不对劲,闹一场,动手动脚,说不上亲热。这些观察使我觉得西洋的家和我们乡下的家,在感情生活上实在不能并论。乡下,有说有笑,有情有义的是在同性和同年龄的集团中,男的和男的在一起,女的和女的在一起,孩子们又在一起,除了工作和生育事务上,性别和年龄组间保持着很大的距离。这绝不是偶然的,在我看来,这是把生育之外的许多功能拉入了这社群中去之后所引起的结果。中国人在感情上,尤其是在两性间的矜持和保留,不肯像西洋人一般的在表面上流露,也是在这种社会圜局中养成的性格。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家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感情是机体的生理变化所引起的生理现象,但感情又与社会现象相关,影响人事关系和文化发展方向。
B.体内发生的紧张状态与感情的稳定性大致成正比,如果一个人体内状态越紧张,说明其感情就越稳定。
C.乡土社会是一个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这也使乡土社会里的人们能够培养成为亲密的群体。
D.在乡土社会中,性别和年龄组间必须保持很大的距离,男人、女人、孩子各自形成有情有义的集团。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乡土社会中,空间距离并没有从根本上阻碍人们相互了解,但年龄隔膜成为阻碍人们相互了解的一道鸿沟。
B.乡土社会中的家是一个事业社群,无论是在父子之间,还是在夫妇之间,为了事业的需要都要排斥普通的感情。
C.乡土社会中的家庭以父子和婆媳为主轴,讲究纪律,乡土社会中家庭成员之间感情的疏离与家族社群功能的增强有关。
D.西洋社会和我们乡土社会在感情生活上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我们乡土社会中两性之间的交流要更为矜持、保守。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乡土社会中“熟习所引起的亲密感觉”的一项是(     
A.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D.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4.下列关于文中亚普罗式和浮士德式两种文化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普罗式的文化认为,宇宙自有安排,人力是弱小的,无法与之抗衡。
B.“生死无常,人寿有限”的观点属于西方的亚普罗式的文化模式。
C.浮士德式的文化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克服阻碍,在于创造和改变。
D.浮士德式的文化是现代的文化,比古典的亚普罗式的文化更先进。
5.在《红楼梦》中,薛蝌和邢岫烟定下婚约,邢夫人为了避免两人私下碰面和接触,马上就要把邢岫烟接出大观园。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此做法的理解。
2024-04-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姚平诗集》序

史铁生

一个人,还只有一岁的时候便被大火烧坏了脸,烧没了双手,这怎么办?接着,一个医学奇迹不仅保住了他的性命,而且保住了他作为一个人的全部才智与感情,这怎么办?

他只好以生命为诗了。

在夜深人静我们都熟睡的时候,他必定问过: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在晨曦微露我们一个个醒来的时候,他必定没有得到回答。

现在多少有些明白了:寂寞的上天是在以那把火作为赌注,要在第22个秋天、第8千次日出日落之后,赢得一个诗人。现在人们多少有些明白了:这残酷的游戏有了回应,当年那火焰的爆裂声一阵阵传开去,待其回来都成了如火的诗行。上天从一对非凡的父母怀中夺去他们漂亮的儿子,或许上天那时就已料到,当有一天人们面临成为经济动物的危险之时,必得有人用心灵在这星球上一遍遍歌唱。

诗的流派太多了,主义也太多,除去专事研究它们的人谁也弄不清也记不住。但你总能辨出哪些是凭了智力的摆弄,哪些是出自心性的感悟。尿撒得长而且多,那是流血所不能比的;流血也不如撒尿老练和弄出的花样多:当然撒尿又比流血有用。但人终不过是一堆无用的热情,于是只可把真诚奉为神圣。真诚是生命的全部含义,诗就是真诚的生命抑或生命就是真诚的诗吧。对人类的爱,对这世界一往情深,对生活热烈而沉静的真诚,由此又导致了对无聊萎缩的苟活的憎恶——这是我从姚平的诗中感受到的。这样说太通俗太简单太幼稚了是不?这可能。但正如诗人所说:一个冷落着万人的话题想起来竟几百年不变。有些东西是亘古不变的。诗与魔术的区别在哪儿?魔术师承认,他千变万变离不开一个骗字。那么诗呢?注入诗中的那个亘古不变的魂是什么?

诗太玄妙,不是我能说得全面和妥帖的。自写此文之初我就决定逃避这个难题。我只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读到姚平的诗。

还是说说那场大火。我总在设想,大火之后一对父母捧起两个被烧得一团模糊的儿子,是怎样一幅情景?(姚平的哥哥姚宗泽,也在那场大火中被烧坏了脸,烧没了双手,那年他3岁,现在他以他的成绩被广东美术学院正式录取)这对父母要用怎样的智慧、力量和博大的爱所炼铸的意志,才能承受住这样的灾难,才能在20多年沉重的时光中,把两个几近烧焦的儿子变成了画家和诗人!我总在设想那一天,和那以后的20多个年头,我的设想总在不敢再设想中结束为长久的沉默,然后在他们儿子的诗中去看一对圣父圣母的形象。

我想,诗(包括其他艺术)与残疾是天生有缘的。人的残疾即是人的局限,只是为了要不断超越这局限,才有了诗。我认识姚平是在1985年,那年秋天他和他的哥哥一起骑车从湖南来到北京。可以想象他们一路上经历了怎样的艰难,但他们并不张扬,他们只是想再考验一下自己的意志,他们知道前面的困苦还有许多,他们要为不断地超越自己的局限准备更多的勇气。用姚平的话说,此行纯粹是自找苦吃,因为经历万难的生活实践正是诗人含辛茹苦的保姆。他们来我家看我,在短暂的接触中最令我感动并且振奋的是,他们不掩饰那丑陋的残疾,他们更无意用这令人心碎的残疾去换取些微殊荣,他们只是出于生命的需要在默默地写与画,不趋时尚。不掩饰也不炫耀,生命就是这样起于诗又归于诗的,听野草在那里拼命地长,坦然如我

我想,这时他们的父母才真正地放心了,他们的儿子不是要收获诗人的头衔,他们的儿子只是要坦然生长,这样在以后的几个22年中就既会迎候成功也能应付失败了。诗人的这样一句诗:反正/妈妈面前输到哪步田地都有奖品。我猜想这是在童年,父母常对他们说的话。

我想有一天能去看看诗人的父母。

我想,姚平应该继续默默地写,但不要不屑于发表,诗与生命一样还需要交流。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史铁生给姚平的诗集写的一篇序文,文章文笔洗练,却又理趣无穷,给人绮丽雅致之感。
B.现如今文学流派异彩纷呈,各种文学主义不胜枚举,但读者对走心的作品还是能够感受出来的。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对比的手法,强调诗歌的创作不能弄虚作假,应该用真诚的生命去创作。
D.文章最后史铁生鼓励姚平应保持一贯默默无闻的作风,继续写作,但也要多发表,多与他人交流。
7.下列关于文中姚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平和他的哥哥姚宗泽尽管遭受火灾,但是都没有放弃自己,在各自的领域都有所成就。
B.史铁生认为,与健全者相比,残疾人更能创作出感人肺腑的作品,姚平就是其中最好的例证。
C.姚平对自己丑陋的残疾并不自卑,也不掩饰自己的残疾,更不把这残疾当作获取荣誉的筹码。
D.文章多处引用姚平的诗歌,这些诗歌不仅展现了姚平的人格魅力,也体现了史铁生对他的赞赏。
8.请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丰富的含意。
9.史铁生与姚平有相似的人生际遇,他们都曾遭受厄运,又都经历释厄的过程,最终寻找到人生的方向。请结合文本,谈谈史铁生和姚平在释厄的过程中有何相似之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踵军门上谒曰:高阳贱民郦食其,窃闻沛公暴露,将兵助楚讨不义敬劳从者愿得望见口画天下便事。使者入通,沛公洗。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使者惧而失谒,跪拾谒,还走,复入报。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郦生入,揖沛公曰:足下甚苦,暴衣露冠,将兵助楚讨不义,足下何不自喜也?臣愿以事见,而曰‘吾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夫足下欲兴天下之大事而成天下之大功,而以目皮相,恐失天下之能士。且吾度足下之智不如吾,勇又不如吾。若欲就天下而不相见,窃为足下失之。沛公谢曰:乡者闻先生之容,今见先生之意矣。乃延而坐之,问所以取天下者。郦生曰:夫足下欲成大功,不如止陈留。陈留者,天下之据冲也,兵之会地也,积粟数千万石,城守甚坚。臣素其令,愿为足下说之。不听臣,臣请为足下杀之,而陈留。足下将陈留之众,据陈留之城,而食其积粟,招天下之从兵;从兵已成,足下横行天下,莫能有害足下者矣。沛公曰:敬闻命矣。

于是郦生乃夜见陈留令,说之曰:夫秦为无道而天下畔之,今足下与天下从则可以成大功,今独为亡秦婴城而坚守,臣窃为足下危之。陈留令曰:秦法至重也,不可以妄言,妄言者无类,吾不可以应。先生所以教臣者,非臣之意也,愿勿复道。郦生留宿卧,夜半时斩陈留令首,逾城而下报沛公。沛公引兵攻城,县令首于长竿以示城上人,曰:趣下,而令头已断矣!今后下者必先斩之!于是陈留人见令已死,遂相率而下沛公。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注]①上谒:递上名帖。②还走:转身就跑。还,同。③目皮相:看人只看外表。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将兵A助楚B讨不义C敬劳D从者E愿得F望见G口画天下H便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指正在,与《归园田居(其一)》中“方宅十余亩”的“方”意思不同。
B.善,指关系好,与《劝学》中“善假于物也”的“善”意思不同。
C.“而下陈留”与《师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两句中的“下”意思相同。
D.县令首,“县”同“悬”,指悬挂,悬挂首级是古代用来惩戒或示众的一种酷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经过陈留的时候,身份卑微的郦食其到军门去拜见沛公,但刚开始他并没有引起沛公的重视。
B.沛公的使者不肯替郦食其通报信息,这惹得郦食其大怒,他瞪圆了眼睛,手持宝剑,斥责使者。
C.郦食其告诉沛公说,他与陈留守令关系要好,可以替沛公前去游说陈留守令,劝陈留守令投降。
D.陈留守令害怕被秦灭族,拒绝了郦食其劝其投降的建议,最后他被郦食其半夜悄悄斩下首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2)若欲就天下而不相见,窃为足下失之。
14.沛公对郦食其前后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请简要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怀宛陵旧游

陆龟蒙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朓青山李白楼。

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

[注]①谢逸:号溪堂,临川城南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传说,他过黄州关山杏花村馆驿时,曾题此词于壁,观者如云。②宛陵: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宣城市。③陵阳:山名,旧传因陵阳子明于此山处得道成仙而得名。此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市北,这里用作宛陵的代称。④谢朓(tiǎo):字玄晖,南齐诗人。

15.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词首句从轻风中微微飘扬的酒旗写起,目光下视,才看到杏花村的酒馆,后面的写景抒情都是从此处生发开来。
B.谢词“粉香融,淡眉峰”描写了所思之人的丰姿神采和花容月貌,写闻到她暖融融的粉香,看到她淡扫的蛾眉。
C.陆诗前两句叙述宛陵旧游的往事,写自己曾到陵阳山游历,那里有谢朓、李白的游踪遗迹,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D.陆诗后两句中西斜的落日、流去的春水、晚风中飘摇的酒旗、流水中破碎的倒影,构成了一幅诗意的画境。
16.有人评价谢逸这首词的结尾“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4-04-0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