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左丘明(前556-前45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0 题号:2266863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夫晋,何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取材于《左传·僖公三十年》)

孔丘知礼

十年春,及齐平【1】

夏,公【2】会齐侯【3】于夹谷。孔丘相。犁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4】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齐侯从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两君合好,而俘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诸侯也。俘不干盟,兵不遇好。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闻之,遽之。

将盟,齐人加【5】于载书,曰:“齐师出竟,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丘使兹无还【6】揖,对曰:“而不反我汶阳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齐侯将飨公,孔丘谓梁丘据曰:“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事既成矣,而又飨之,是勤执事也。且牺象【7】不出门,嘉乐【8】不野合【9】。飨而既具,是弃礼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用秕稗,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夫享,所以昭德。不昭,不如其已也。”乃不果飨。

齐人来归郓、欢、龟阴之田。

(取材于《左传·定公十年》)

注释:【1】平:讲和。【2】公:鲁定公。【3】齐侯:齐景公。【4】莱:诸侯国名,襄公六年为齐国所灭。【5】加:增加条款。【6】兹无还:鲁国大夫。【7】牺象:形如牛与象的酒器。【8】嘉乐:钟、磬。【9】合:合奏。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鄙:边邑B.夫晋,何之有               厌:厌恶
C.非齐君所以诸侯也               命:教令D.齐侯闻之,遽            辟:不正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无能也已        怵然
B.子亦有不利          吾子何不闻
C.君尝为晋君赐矣        若属皆为所虏
D.君之所知       是弃礼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在郑国没有得到应有的礼遇,是秦伯主动联合晋侯围攻郑国的原因之一。
B.壮年时期的烛之武才能比不上他人,年老的烛之武却拥有解救郑国危难的智慧。
C.鲁定公会见齐景公时,犁弥针对孔子懂礼仪却不勇敢的特点给齐景公提出对策。
D.凭借合乎礼仪的外交辞令,孔子让齐景公心甘情愿地把本国多处田地送给鲁国。
4.请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事既成矣,而又飨之,是勤执事也。
5.烛之武和孔子是如何站在对方的立场分析危害以退兵的?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 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函陵                    军:驻军                            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B.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夫晋,何之有        厌:满足
C.项伯杀人,臣       活:使……活命               不如因善            遇:对待
D.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意:有意                      常以身蔽沛公        翼:翅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指“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在古代专用于皇帝对自己的谦称。
B.执事,指办事的有关官员,文中则是对对方(秦穆公)的敬称。
C.左尹,古代官职名,多以亲贵任之,掌军事。
D.关中,古人习惯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文中指战国末期秦的故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郑国危在旦夕,而烛之武的牢骚却引出了郑文公的自责,使故事富于变化:乙文详述项伯夜告之事,使紧张的战前氛围顿然松弛。
B.甲文“夜缒而出”既照应前文秦晋围郑的局势,又衬托出独之武的勇敢;乙文座次安排既体现项羽的自高自大,又见双方力量的悬殊。
C.甲文子犯请求政打郑国,但晋侯认为失去秦国的帮助,再打不合仁义;乙文项伯劝说项羽也提到了“义”,足见古人对“义”的重视。
D.甲乙两文都是优秀的历史散文片段,都善于在矛盾冲突中,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塑造人物形象,既突出人物形象,又不失历史真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②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5.甲乙两篇选文都展现了言说的魅力,试结合文本说辞,分析烛之武打动秦穆公和刘邦打动项羽的共同原因。
2023-06-10更新 | 12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公子重耳至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曹大夫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餐,置璧焉,公子受餐反璧。

负羁言于曹伯曰夫晋公子在此君之匹也不亦礼焉曹伯曰诸侯之亡公子其多矣谁不过此亡者皆无礼者也余焉能尽礼焉对曰:臣闻之:爱亲明贤,政之干也。礼宾矜穷,礼之宗也。礼以纪政,国之常也。失常不立,君所知也。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从之,可谓贤矣,而君蔑之,是不明贤也。谓晋公子之亡,不可不怜也。比之宾客,不可不礼也。失此二者,是不礼宾,不怜穷也。守天之聚,将施于宜。宜而不施,聚必有阙。玉帛酒食,犹粪土也,爱粪土以毁三常,失位而阙聚,是之不难,无乃不可乎?君图之。公弗听。

遂如楚,楚成王以周礼享之,九献,庭实旅百。既飨,楚子问于公子曰:子若克复晋国,何以报我?公子再拜稽首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复晋国,晋、楚治兵,会于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令尹子玉曰:请杀晋公子。弗杀,而反晋国,必惧楚师。王曰:不可。楚师之惧,我不修也,我之不德,杀之何为!天之祚楚,谁能惧之?楚不可祚,冀州之土,其无令君乎?且晋公子敏而有,约而不谄,三材待之,天祚之矣。天之所兴,谁能废之?于是怀公自秦逃归。秦伯召公子于楚,楚子厚币以送公子于秦。

(节选自《国语·晋语四》,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负羁言于曹伯曰/夫晋公子在此/君之匹也/不亦礼焉/曹伯曰/诸侯之亡公子其多矣/谁不过/此亡者皆无礼者也/余焉/能尽礼焉/
B.负羁言于曹伯曰/夫晋公子在此/君之匹也不亦/礼焉/曹伯曰/诸侯之亡公子其多矣/谁不过/此亡者皆无礼者也/余焉能尽礼焉/
C.负羁言于曹伯曰/夫晋公子在此/君之匹也/不亦礼焉/曹伯曰/诸侯之亡公子其多矣/谁不过此/亡者皆无礼者也/余焉能尽礼焉/
D.负羁言于曹伯曰/夫晋公子在此/君之匹也不亦/礼焉/曹伯曰/诸侯之亡公子其多矣/谁不过此/亡者皆无礼者也/余焉/能尽礼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副词,表示祈使语气。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其”字的用法相同。
B.三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三舍就是九十里。今有“退避三舍”,用来表达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C.文:华美,文采。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中“文”的意思相同。
D.厚币:丰厚的财物,货币。与“厚币委质事楚”中“厚币”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僖负羁之妻有远见。她看出重耳是一位贤人,其随从又有国相之才,重耳将来定能归国即位,所以劝丈夫善待重耳。
B.曹共公固执无礼无识。他把经过曹国的重耳等同于一般流亡公子看待,体现他的无礼无识;又不听大臣规劝,体现他的固执。
C.面对楚王之问,重耳有礼有节,不卑不亢。他回答说,将来楚晋在战场相遇,晋军先退让来报答楚国,之后若能保全性命,便会与楚国周旋到底。
D.楚成王对重耳礼遇有加,惺惺相惜。以重礼款待流亡中的重耳,又拒绝了令尹子玉杀害重耳的请求,认为是上天要护佑重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
(2)楚师之惧,我不修也。我之不德,杀之何为!
5.僖负羁批判曹共公“爱粪土以毁三常”,且指出“失常”而国“不立”的危害,结合文本回答这里的“三常”指什么?
2023-02-18更新 | 10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庄子·庖丁解牛》)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老________        ②刑   ________       ③敢________
④行李________     ⑤神欲   ________   ⑥怵然_________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衅钟是周朝的一种礼仪。在古代,钟被视为一种神器,新铸成的钟要用牛羊的鲜血予以祭祀。
B.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员,可翻译为“您”,表示对对方的恭敬。。
C.乘,古时一车一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D.《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爵位共有五等:公、侯、伯、子、男。张良运筹帷幄,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因功封留侯,其封地为留地。
B.古代室内宴会上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北向再次之,西向为侍者座位。
C.“沛公居山东时”中的“山东”指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中的“河”指黄河。
D.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长幼排序。“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伯父。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④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5.请用“/”给下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庶人之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节选自《庄子·说剑》)


以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
2022-04-26更新 | 2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