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

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滕公留朱家饮数日。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释】①广柳车:当时运输用的大牛车,一说是装棺柩的丧车。②伍子胥鞭荆平王之墓:伍子胥之父伍奢、兄伍尚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逃亡吴国。后伍子胥帮助吴王阖闾夺得王位,辅佐阖闾率领吴军攻破楚国郢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以报私仇。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任侠:以“侠义”自任,仗义扶弱
B.高祖购求布千金                                 购求:悬赏搜求
C.且至臣家                                               迹:追踪,搜寻
D.诸公皆季布能摧刚为柔       多:大多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能,愿先自                                   (樊)哙带剑拥盾入军门
B.谓滕公曰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夫忌壮士资敌国                                        公欲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D.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       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家)衣褐衣,置(季布)广柳车中
B.田事听此奴,(汝:朱家子)必与同食
C.待间,(滕公)果言如朱家指
D.上拜(季布)为郎中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家为人侠义的一组是(     
①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
②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
③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
④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到
⑤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⑥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A.②③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在项羽手下时,曾多次使汉王处于困境。
B.季布藏匿于濮阳周家,周氏为救季布而自杀。
C.朱家以子胥鞭尸的典故来说明胸襟的重要性。
D.“摧刚为柔”指季布肯于适应情势,能屈能伸。
2024-01-1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策字伯符,与周瑜相友,江、淮间人咸向之。策舅吴景,时为丹杨太守。就景,因缘召募得数百人。兴平元年,从袁术,术甚之,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策骑士有罪,逃入术营。策指使人就斩之,讫,诣术谢。术曰: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由是军中益畏惮之。

术初许策为九江太守,而更用陈纪。后术欲攻徐州,从庐江太守陆康求米三万斛。康不与,术大怒,遣策攻康,谓曰: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术复用其故吏为太守,策益失望。先是,刘繇为扬州刺史,州旧治寿春。寿春,术据之。时吴景尚在丹杨,繇至,迫逐之。景退舍历阳。策说术,乞助景等平定江东。术表策为折冲校尉,兵财千余,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至历阳,众五六千。策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

策性阔达,善用人,士民莫不尽心,乐致死。刘繇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吴人严白虎等各万余人,处处屯聚。吴景欲先击破虎等,策曰:虎等群盗,非有大志,此成禽耳。遂引兵渡浙,据会稽,屠东冶,破虎等。尽更置长吏,策自领会稽太守,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

袁术僭号,策以书责而绝之。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时袁绍方强,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礼辟策弟权。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未发,会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与客遇,客击伤策。创甚,请张昭等谓曰:中国方乱,以吴越之众,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呼权佩印绶,谓曰:决机于两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保江东,我不如卿。至夜卒,年二十六。

(取材于《三国志·吴书一》)


【注释】斛(hú):古代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②僭(jiàn)号:冒用帝王称号。建安二年二月,袁术在寿春称帝。③辟:征召。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历阳                                        比:及,等到
B.术甚                                        奇:引以为奇,器重
C.与客遇                                        卒:最终
D.决机于两之间                              陈:通“阵”,阵地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更用陈纪        寿春,术据之
B.策说术             破虎等
C.呼权佩印绶        举贤任能,保江东
D.士民莫不尽心,乐致死       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假如我袁术有像孙策这样的儿子,就算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
B.景退舍历阳吴景败退下来,驻扎在历阳这个地方。
C.刘繇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刘繇抛弃军队悄悄逃跑,各郡太守都争相把城邑捐献给孙策。
D.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许贡的小儿子和门客逃到江边躲藏起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策派人到袁术的军营中杀死了逃匿的骑兵,但是袁术并没有公开责怪他。
B.面对袁术两次食言,孙策大失所望,便借出兵历阳的机会与袁术公开决裂。
C.攻破严白虎后,孙策趁势重新安排地方事务,借此取得了主政江东的优势。
D.孙策被任命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也有利于曹操实现对各派势力的牵制。
5.《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孙策说:“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轻佻果躁,陨身致败。”“策猛锐冠世,志陵中夏,然轻佻果躁”意思是说,孙策勇猛盖世,志在攻取华夏,但是轻佻急躁。请结合本文内容,找出文本中可以提供的依据,从“勇”“志”“轻”中任选两个方面,分析孙策形象。
2023-11-2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师大二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传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报,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①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忍弃之?”

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②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置死称述,涉近讦激,递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③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④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诗歌,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新唐书·杜甫传》

注:行在,本作“行在所”,古代封建皇帝所在的地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李奇其才       奇:对……感到惊奇
B.擢河西尉,不       拜:拜谢
C.臣赖绪业,自七岁   属:写
D.禄山乱,天子入蜀       会:适逢,正赶上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陛下忍弃乎       ②臣叹功名未就
B.①帝奇,使待制集贤院   ②天下幸,非臣独蒙
C.①又客董廷兰       ②武世旧,待甫甚善
D.①高不切       ②陛下果委相之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
B.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进谏者)的言路。
C.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杜甫看见的严武,有时不带帽子,而且性格褊狭放诞
D.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杜甫)曾经随同李白和高适路过卞州,饮酒醉了登上歌舞台,情绪激昂地写怀古的诗歌
4.以下六句话,全都说明杜甫积极进取的一项是(       
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②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
③陛下果委而相之       ④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
⑤伤时桡弱,情不忘君   ⑥甫放旷不自检
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②⑥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为了摆脱贫困状态、成就功名,一心为朝廷效力,因而多次献上歌功颂德的文章,他的文章果真打动了皇帝。
B.杜甫为房琯辩护,认为房琯是宰相的儿子,是位学术精纯的儒者,有才能,重情义,但他的缺点是生性过于简慢,希望君主“罪细,不宜免大臣”。
C.唐玄宗很看重杜甫,命令宰相考查杜甫的文章,提拔他为河西尉。杜甫觉得这个官太小,因此没有接受。后在玄宗祭祀于太清宫期间杜甫献上了三篇赋,又极力赞扬自己的文才,才被提拔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忠君爱国的知识分子,正是因为他矢志不渝的忠君报国思想,以及“数尝寇乱”,郁郁不得志的遭遇,他的诗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
(2)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
2023-11-18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神宗熙宁二年,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国用不足,安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善理财者,不加赋国用足。司马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民,其害乃甚于加赋。争议不已。

甲子,议行新法。安石与刘恕友善,欲引置三司条例,恕以不习金谷为辞,且曰:天子方公以大政,宜恢张尧、舜之道以佐明主,不应以利为先。安石曰:利以和义,善用之,尧、舜之道也。

王安石既执政,吕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上疏言:臣究安石之迹,固无远略,唯务改作,立异于人。臣窃忧之,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疏奏,帝方眷注安石,还其章疏。刑部刘述上疏曰:安石任偏见而立新议,陛下不察而从之,遂害天下大公。先朝所立制度,自宜世守勿失,乃事事更张,废而不用,愿罢逐慰天下。安石欲置述于狱,司马光争之,乃贬知江州。

九月,行青苗法。欲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王安石荐吕惠卿为太子中允。司马光谏曰:惠卿憸巧,非佳士。使王安石负谤于中外者,皆其所为也。帝言:安石不好官职,自奉甚薄,可谓贤者。光曰:安石诚贤,但性不晓事而愎,此其所短也。又不当信任吕惠卿,惠卿真奸邪,而为安石谋主,安石为之力行,故天下并指为奸邪也。

山阴陆佃尝受经安石,至是,应举入京师。安石问以新政,佃曰:法非不善,但推行不能如初意,还为扰民。安石惊曰:尔!吾与惠卿议之。又访外议,佃曰:外间颇以为拒谏。安石笑曰:吾岂拒谏者,但邪说营营,顾无足听。佃曰:是乃所以致人言也明日,召佃谓之曰:已遣李承之使淮南究矣。既而承之还,诡言民无不便,佃说遂不行。

帝谓王安石曰:外人云,今朝廷以为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安石曰:陛下躬亲庶政,唯恐伤民,惧天变也。陛下采纳人言,事无大小,唯是之从,岂不恤乎!然人言固有不足恤者,苟当于义理,何恤乎人言!至于祖宗之法不足守,则固当如此。

(取材于《宋史纪事本末》《续资治通鉴》)

注释:①三司条例:即制置三司条例司,为变法临时设定的决策机构。②金谷:指钱财和粮食。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彼设法                           夺:剥夺
B.天子方公以大政                 属:委托
C.使王安石负谤于中外者          使:假使
D.已遣李承之使淮南究矣       质:验证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加赋国用足                    德不厚思国之理
B.愿罢逐慰天下                    为国礼,其言不让
C.山阴陆佃尝受经安石          辞楼下殿,辇来
D.何尔!吾与惠卿议之          度我至军中,公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方眷注安石,还其章疏
神宗正宠爱王安石,(就)将吕诲的奏章退还回去。
B.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使农民得以按农时从事生产,而兼并的人便无法乘农民的急难(加以盘剥)。
C.是乃所以致人言也
这就是你向人们传达言论的手段。
D.陛下躬亲庶政,唯恐伤民
陛下亲自处理各种政务,唯恐伤害百姓。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陛下采纳人言,事无大小,唯是之从,岂不恤乎!
5.人们评价王安石,多认为其诚贤,然亦有其失。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王安石的“贤”与“失”分别有哪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也,我求其生不得耳。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成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鸣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志之不敢忘。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天子推恩,褒其三世。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而庇赖其子孙矣。乃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


【注】①修:欧阳修自称。②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郑氏。③皇考崇公:指欧阳修去世的父亲。欧阳修的父亲被追封为崇国公。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力于衣食,以以教   长:抚养
B.不及吾姑   事:侍奉
C.此死   狱:案件
D.虽不克有于其   躬:鞠躬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     余嘉能行古道
B.此吾知汝父必将有后也     不解
C.夫养不必丰,要     不拘
D.修泣志之不敢忘     蟹六跪二螯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欧阳修简单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突出赞美了太夫人的美德以及付出。
B.文章中连续引用了太夫人的大量叙述,欧阳修借此表达对父亲政绩及人品的追思。
C.文章中欧阳修写自己牢记先父及太夫人的教诲,后来获得了天子推恩的家族荣耀。
D.文章结尾欧阳修认为大力彰显先辈们的美好品德,将会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善报。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1】秉政前后二十年。地节二年春病,车驾自临问光病,上为之涕泣。光上书谢恩曰:“愿分国邑三千户,封兄孙奉车都尉山为列侯,奉兄骠骑将军去病祀。”事下丞相御史,即日拜光子禹右将军。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太中大夫任宣与侍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略有改动)

孝宣皇帝【2】之时,霍氏【3】奢靡,茂陵徐先生【4】曰:“霍氏必亡。夫在人之右而奢,亡之道也。孔子曰:‘奢则不逊。’夫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之道也。出人之右,人必害之。今霍氏秉权,天下之人害之者多矣。夫天下害而又以逆道行之,不亡何待?”乃上书言霍氏奢靡,陛下即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于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果灭。董忠等其功封。人有徐先生上书者,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曰:‘曲其突,远其积薪,不者将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居无几何,家果失火。乡聚里中人而救之,火幸息。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者在上行,余各用功次坐,而反不录言曲突。向使主人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无裂地出爵费,而国安平自如。今往事既已,而福独不得与其功,惟陛下察客徙薪曲突之策,而使居燔发灼烂之右。”书奏,上使人赐徐福帛十匹,拜为郎。

(节选自《说苑·权谋》)


注:【1】光,指西汉权臣霍光。【2】孝宣皇帝,即汉宣帝。【3】霍氏,指霍光的子孙。【4】徐先生,名为徐福,即后文“向使福说得行”中的“福”。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节二年春病                           笃:沉重
B.天下之人害之者多矣                 疾:生病
C.陛下即                                 爱:偏爱
D.乡聚里中人而救之                    哀:同情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封兄孙奉车都尉山为列侯             董忠等其功封
B.即日拜光子禹右将军                    人有徐先生上书者
C.夫不逊必侮上                              而反不录言曲突
D.夫天下害而又以逆道行之             则无裂地出爵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兄骠骑将军去病祀
用来作为祭祀兄长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供奉
B.出人之右,人必害之
地位在众人之上,别人一定会害怕他
C.见灶直突,傍有积薪
发现灶上的烟囱是直的,灶旁堆放着许多柴草
D.燔发灼烂者在上行
被火烤得焦头烂额的人居于上座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光的葬礼十分隆重,汉宣帝及皇太后都亲自参加。
B.徐福从霍氏子孙的奢靡,预感他们将不逊而行逆道。
C.客人向主人建议弄弯灶上的烟囱,搬走灶边的柴草。
D.徐福上书劝说霍氏子孙收敛奢靡行为,以防被灭族。
5.依据上文,成语典故“曲突徙薪”包含着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2022-07-11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函陵        ②敢以烦执事
③以乱        ④且君尝晋君赐矣
A.①军队       ②对对方的敬称       ③取代       ④替
B.①驻军       ②执掌事务       ③交换       ④被
C.①驻军       ②对对方的敬称       ③取代       ④给予
D.①军队       ②管理事务       ③交换       ④是
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行李之往来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022-06-2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四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申包胥者,楚人也。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申包胥不受命而赴于秦乞师,曰:“吴为无道,行封【1】豕长蛇,蚕食天下,从上国【2】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吴,夷狄也,夷狄之求无厌,灭楚,则西与君接境,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吴之未定,君其图之。若得君之灵,存抚楚国,世以事君。’”

秦伯使焉,曰:“寡君闻命矣。子其就馆,将图而告子。”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休,下臣何敢即安?”倚于庭墙立哭,日夜不绝声,水浆不入口,七日七夜。秦哀公赋《无衣》之诗,言兵今出。包胥九顿首而坐,秦哀公曰:“楚有臣若此而亡,吾无臣若此,吾亡无日矣。”于是乃出师救楚。

申包胥秦师至楚。秦大夫子满、子虎帅车五百乘,子满曰:“吾未知吴道。”使楚人先与吴人战而会之,大败吴师。

吴师既退,昭王复国,赏始于包胥。包胥曰:“辅君安国,非为身也;救急除害,非为名也;功成而受赏,是卖勇也。君既定,又何求焉?”遂逃赏,终身不见。

君子曰:“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七日七夜不绝声,矣;不受赏,不伐矣。然赏所以劝善也,辞赏,亦非常法也。

(取材于西汉刘向《新序》)


注释:【1】封,大。【2】上国,春秋时对中原各诸侯国的称呼,与吴楚诸国相对而言。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秦伯使焉(       
A.言辞              B.辞赋              C.推辞              D.告辞
②七日七夜不绝声,矣(       
A.宽厚              B.深厚              C.丰厚              D.醇厚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吴之未定                            奉圣朝
B.秦哀公赋《无衣》之诗        秦王不怪,一击缶
C.申包胥秦师至楚                  美于徐公
D.赏始于包胥                         临溪
3.请将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文中说“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请阅读此诗,完成下列小题。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这首诗出自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秦王赋此诗,目的_________________
5.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烛之武也在危急之时说服秦王,挽救了国家。请结合《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内容分条概括烛之武与申包胥游说方式的异同。
6.文中说“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结合下面两段文字谈谈你对本句中“忠”的含义的理解。

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左传》)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2022-06-2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6月线上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初为县吏,后仕郡。后避乱江东,徙会稽。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皖就将军刘卲,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蜀相诸葛亮卒,权垂心西州,遣仪使蜀申固盟好。奉使称意,后拜尚书仆射。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权闻之,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取材于《三国志·吴书》)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仪其计                       善:认为好
B.收嘉                       系:拘禁
C.权闻之,仪舍             幸:皇帝到某处
D.惧于不                       称:赞许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遣仪皖就将军刘卲                    善刀而藏
B.群臣之屏息                              如今人方刀俎
C.其知信如此                              百姓之不
D.权尝责仪不言事                       今逐客资敌国
3.下列句中括号内补充的文字,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吕蒙图袭关羽,权以(此)问仪
B.太子登留镇武昌,(权)使仪辅太子
C.奉使称(蜀)意,后拜尚书仆射
D.为傅尽忠,动辄规谏(鲁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仪受孙权征召任官,很得孙权信任,在击关羽、破曹休等战事上立了功。
B.众官员都因畏惧吕壹而不敢说话,只有是仪在孙权严厉追问时仍据实答问,使遭诬告的刁嘉免罪。
C.是仪身为高官,屋舍仅能容身,衣食极俭朴,受到孙权的叹赏。
D.是仪为官数十年,奉公守法,吕壹逐个地告发朝廷官员的罪过,唯独没有找出是仪的过失。
5.把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
6.联系全文,概括说明是仪的特点。至少说明两个特点,并结合文本进行具体阐述。
2022-05-1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             从此:自此以后
B.公子妄人                           妄人:狂妄的人
C.平原君乃免冠                    免冠:脱下帽子
D.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面目:脸色、面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故负魏王而救赵,称平原君
作师说贻之
B.今平原君以为羞
今其智反不能及
C.平原君闻之,谓夫人曰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D.有敢魏王使通者,死
大王为此计者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指代魏公子“从此两人游,甚欢”
B.以无忌从之游,尚恐不我欲也——指代“毛公”“薛公”
C.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指代“秦日夜出兵东伐魏”
D.平原君门下闻之——指代平原君“固留公子”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思贤若渴,他悄悄步行往见身处“博徒卖浆者流”的毛公、薛公,并成了二人的真正朋友。
B.信陵君所见的毛公、薛公被平原君斥为荒唐之人,这使信陵君改变了对平原君的看法,并整装离他而去。
C.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行为感动了平原君的门客,他们纷纷离开自己的主人而投奔到信陵君的门下。
D.魏国危急,魏王使使往请信陵君,众多门客都不敢劝其归魏,只有毛公、薛公以大义相劝,使他离赵救魏。
5.翻译划线句子
①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
②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
2022-04-29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