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之,以孝闻。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迁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太祖既定河北,而高干举并州反。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河东人卫固、范先外以请邑为名,而内实与干通谋。太祖谓荀彧曰:“关西诸将,恃险与马,征必为乱。张晟寇般、渑间,南通刘表,固等因之,吾恐其害深。河东被山带河,当今天下要地也。君为我举萧何、寇恂镇之。”彧曰:“杜畿其人也。”于是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固等使兵数千人绝陕津,畿至不得渡。或谓畿曰:“宜须大兵。”畿曰:“河东有三万户,非皆欲为乱也。今兵迫急,欲为善者无主,必惧而听于固。固等势专,必以死战。讨之不胜,四邻应之,天下之变未息也;讨之而胜,是残一郡之民也。单车直往,出其不意。固为人多计而无断。畿居郡一月,以计之。

会白骑攻东垣,高干入濩泽、上党诸县杀长吏,弘农郡守,固等密调兵未至。畿单将数十骑,赴张城拒守。

会大兵至,干、晟败,固等伏诛,其余党与皆赦之,使复其居业。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郡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鸡豚犬豕,皆有章程。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河东与贼接,民无异心。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终无一人逃亡,其得人心如此。

魏国既建,以畿尚书。事平,更有令曰:“昔萧何定关中,寇恂平河内,卿有其功,间将授卿纳言之职。顾念河东吾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畿在河东十六年,常为天下最。

(取材于《三国志·魏书》)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继母       苦:虐待
B.以计       縻:困住
C.弘农郡守       执:扣押
D.下鸡豚犬豕       逮:捕捉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未悉当       河东与贼接
B.吾恐其害深     以畿尚书
C.当今天下要地也     今兵迫
D.君为我举萧何、寇恂镇之 间将授卿纳言之职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决遣之
全都裁决后遣散了他们
B.河东被山带河
河东郡依山绕河
C.渐课民畜牧牛、草马
逐渐地督促百姓养母牛和牝马
D.顾念河东吾股肱郡
但是考虑到河东郡是我的股肱要地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畿二十岁时,在郡中担任功曹,亲自审问犯人,做事有主见。
B.太祖平定河北后,高干在并州反叛,卫固等在暗中同高干勾结。
C.杜畿治理河东郡,推举出孝子、贞妇、顺孙,恢复他们的徭役。
D.杜畿的功劳堪比萧何、寇恂二人,他在镇守河东期间政绩斐然。
5.结合第三段内容,阐述杜畿面对强敌表现出来的品质
2024-01-2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1】,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2】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以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观文正之义,贤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取材于钱公辅《义田记》)

注释:【1】西帅:西部边境的统帅。【2】晏平仲:晏婴,即晏子。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择族之长而贤者其计   主:掌管
B.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屏:隐退
C.而言有   次:次数
D.独其义   高:推崇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   鸣鼓而聚,击木而召之
B.公虽位充禄厚,贫终其身   吞二周亡诸侯
C.观文正之义,贤平仲   夫祸患常积忽微
D.而族之人不得门而入者   则与吾业者亦有类乎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   购置背靠外城常年丰收的良田一千亩
B.此其大较也   这就是义田的大致情况
C.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为了救济贫寒养活亲族的大义,就抛弃了自己的子女罢了
D.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等待我接济才能生火做饭的,有三百多人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交代了义田施助并非来者不拒,而是选择“亲而贫,疏而贤”的人来救济。
B.第二段追溯了范仲淹立志设置义田,历经二十载得以实现,突显了他志向坚定。
C.第三段中“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体现了孟子所倡导的爱是有先后次序的。
D.末段交代了作者不擅长记录史官的忠义、事业和功名,只书写了范仲淹的义举。
5.本文名曰《义田记》,请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两相对照的写法,来表现范仲淹设置义田的美好品行?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曰:王虑世事之变,权甲兵之用,念简、襄1之迹,计胡、狄之利乎?王曰:立不忘先德,君之道也。今吾欲继襄主之业,启胡、狄之乡,而卒世不见也。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既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众。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

王遂胡服。使王孙绁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且将以朝,亦欲叔之服之也。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故寡人愿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曰:臣固闻王胡服也,不佞寝疾,不能趋走,是以不先进。王今命之,臣固敢竭愚忠。臣闻之:‘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今王释此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大王之。

使者报王。王曰:吾固闻叔病也。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故圣人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今卿之所言者,俗也;吾之所言者,所以制俗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先王忿之,其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服,可以报中山之怨。而叔也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而忘国事之耻,非寡人所望子!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于王之议,敢道世俗之闻。今欲继简、襄之意,以顺先主之志,臣敢不听令。再拜。乃赐胡服。

赵造谏曰: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因民而教者,不劳而成功;据俗而动者,虑径而易见也。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及至三王2,观时制法,因事而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治世不必一其道,便国不必法古。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勿反也。

(取材于《战国策·赵策》)


注释:【1】简、襄:指赵简子、赵襄子,是父子关系,赵国前代君主。【2】夏、商、周三代的圣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不忘先德                           嗣:继承
B.故寡人愿公叔之义              慕:仰仗
C.臣愿大王                           图:谋取
D.臣愚不于王之议                    达:通晓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成大功者不谋                                  非寡人所望
B.臣固闻王胡服也                                 吾固闻叔病也
C.臣固敢竭愚忠                                  勿反也
D.今王释此袭远方之服                           观时制法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卒世不见也
(担心)一辈子都不被人理解啊
B.愚者暗于成事
愚蠢的人在事情发生以后也看不明白
C.圣人不易民而教
圣贤的人不轻易放弃对百姓的教诲
D.虑径而易见也
考虑问题简捷方便,(做起来)容易见到效果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灵王听从了肥义的建议,决定背弃世俗偏见,教导百姓改穿胡服、练习骑马射箭。
B.赵武灵王让王孙绁去拜访叔父公子成,想借叔父的威望来促进改穿胡服这件事的成功。
C.赵造反对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认为治国应遵循古法旧俗,遭到旗帜鲜明地反驳。
D.胡服骑射顺应了时代,符合人民抗拒强敌侵扰的愿望,因此自下而上逐步推广到全国。
5.请结合第三段相关语句,概括公子成能听从赵武灵王实施胡服骑射的理由。
2023-01-07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袁先生传

薛季宣

袁先生,讳溉,字道洁,汝阴人也。尝举进士,免贡,避地州西山中。建炎初,集乡民为保聚,金人及群劫抗,屡克。后移居蜀之富顺。

先生初从二程先生学,闻蜀薛先生名。富顺邻家薛翁以卖香自给,子晨以香出,父则掩关待之。子而归,因不复事邻里,莫详其趋步。先生疑其薛先生也,具刺谒之,薛翁谩骂不应。先生固已疑之矣。间日再往,又不得前,于是积日屡造其门,薛翁喜而见之。先生与之语,不对;再见谈古今百氏,又不得一言;三见纵论六经,薛翁才有喜色。曰:“子学已博,然寡要。夫经所以载道,而言所以明道,何以多为!”先生曰:“如先生言,吾心将以会道尔。”薛翁击节称善,以所学授之。居月余,励先生出关,薛翁因亦去。

先生出关至夏口,岳开府飞必欲延至幕下,先生一见出,不辞而行。语所知曰:“岳公武人而泥古,幕府无圆机之士,难乎免矣!”未几而及难。先生因家荆州,往来夷陵、秭归诸郡,与士夫言必称善,悦其意旨,然后和之,循循然,人知其厚德君子也。

初,靖康后,天下兵荒起,先生家为汝阴盛族,尝有客过其舍,先生察其状貌有异,白诸父曰:“客奸人也。”徙家人避之。是夜客以寇来,遂与乡社义兵斗死。后众欲据前山为保,先生争之,不听。独将妻子聚保山后。已而,前山果没。金人大至,欲以万众攻山后营。先生坞中兵不满千,召其众计曰:“虏则势盛,吾知数术,保以一箭破之。”其夕,虏砦山阿,先生使数十人各执鼓燧,四山伏,约虏军噪扰,燔山击鼓为应。有谈经客愚甚,先生激使为虏装,窃虏号入宿虏酋帐下,以二矢授曰:“夜中发矢而窜。”客如先生计,恇恇仅能发箭。虏营惊乱,顾见火光并起,鼓声四合,因溃自相攻杀数百人,遂不敢复至。

瓯浦薛某曰:圣人之学不可复见,走于先生焉取焉?尝侍先生观弈,能为负棋,易置数子,以弱为强。外舅强先生弈,则曰:“先人尝以弈为废事,所不忍违。”走从问义理之辨,先生曰:“学者当自求之,他人之言善,非吾有。”走请终身诵服斯语

(有删改)


【注释】①本文是南宋哲学家薛季宣为其师袁溉所作的传记。②免贡:没有考中。③刺:名帖,名片。④恇恇:害怕,惊恐。⑤薛某:“某”与下文的“走”,均为谦辞,指作者。⑥废事:耽误做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而归                                               莫:傍晚
B.励先生出关,薛翁因亦                    遁:逃跑
C.天下兵荒                                        甫:始,刚
D.四山伏                                               如:到……去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金人及群劫抗        点也
B.子晨以香出            皆出于此乎
C.以所学授之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先生一见            鸟倦飞知还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不复事邻里,莫详其趋步
于是不与邻里来往,没有人了解他的行迹
B.幕府无圆机之士,难乎免矣
幕府里没有圆滑机巧的人,灾难可以免除了
C.窃虏号入宿虏酋帐下
窃取敌人的口令进入,并在首领的帐下过夜
D.圣人之学不可复见,走于先生焉取焉
如果圣人的学说无法再见到,我到先生那里学习什么呢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经所以载道,而言所以明道,何以多为!
②走请终身诵服斯语。
5.根据第二段内容,请用三个熟语(包括成语),从不同角度概括薛翁这一人物的特点。
6.文章写了袁溉的哪些过人之处?请概括回答,并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2022-10-1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1]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庭,以悦刘夫人,优名谓之“李天下”。尝因为优,自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诸伶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能出气;亦反有相附托以希恩泽者,四方藩镇争以货赂结之。其尤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进耳目。进每奏事,常左右问之,由是进得施其谗慝,干预政事。自将相大臣皆惮之。

初,胡柳之役,伶人周匝梁所得,帝每思之。入汴之日,匝见于马前,帝甚喜。匝涕泣言曰:“臣之所以得生全者,皆梁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就陛下乞二州以报之。”帝许之。郭崇韬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帝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当为我屈意行之。”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时亲军有从帝百战未得刺史者,莫不愤叹。

初,罗贯为礼部员外郎,性强直,为郭崇韬所知,用为河南令。为政不避权豪,伶宦请托,书积几案,一不报,皆以示崇韬。崇韬奏之,由是伶宦切齿。河南尹张全义亦以贯高伉,恶之,遣婢诉于皇后,后与伶宦共毁之,帝含怒未发。会帝自往寿安视坤陵役者,道路泥泞,桥多坏。帝问主者为谁,宦官对属河南。帝怒,下贯狱;狱吏榜,体无完肤,明日,传诏杀之。

(取材于《资治通鉴·后唐纪》)

(二)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取材于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注释:【1】后唐庄宗李勖(885—926),五代后唐王朝的建立者,923年至926年在位。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尤政害人者       蠹:损害
B.常左右问之       屏:遮蔽
C.匝见于马前       谒:拜见
D.狱吏榜       掠:拷打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与优人共戏       而大声发水上
B.遂委进耳目       而此独钟名
C.伶人周匝梁所得       传其事以官戒也
D.与其所以失之者       此世所以不传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或时自傅粉墨
庄宗有时就自己在脸上涂上一些粉墨
B.由是进得施其谗慝
因此景进也乘机说别人一些坏话
C.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
陛下赞许的是和您共同夺取天下的人
D.当为我屈意行之
你还是为我委屈心意去做吧
4.把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1)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
(2)后与伶宦共毁之。
5.欧阳修认为后唐庄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段(一)加以分析。
2022-07-16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所知也。夫晋,何之有?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取材于《烛之武退秦师》)

(二)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公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公之心,能若是乎?秦穆公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公必翻然从之矣!

(取材于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之有                    厌:满足
B.又欲其西封             肆:扩张
C.能若是乎                 讵:难道
D.一于烛之武之利       怵:警惕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             其势弱
B.且君尝晋君赐矣       守前所而已
C.君所知也                 思国安者
D.亦必以利             今人有大功击之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能为也已     不能干什么了
B.越国以鄙远     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边邑
C.共其乏困        提供他们休息解乏的地方
D.相结之厚也     相互结盟很深了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1)焉用亡郑以陪邻
(2)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5.文(二)认为秦穆公退兵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一)具体分析。
2022-07-08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选文(一)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荆卿为计,始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取材于苏洵《六国论》,有删节)

选文(二)

苏秦从燕赵,始合从,说赵王曰:“臣闻,尧无三夫之分,舜无咫尺之地,以有天下。禹无百人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卒不过三千人,车不过三百乘,立天子。诚得其道也。是故明主外料敌国之强弱,内其士卒之众寡、贤与不肖,不待两军相,而胜败存亡之机节,固已见于胸中矣,岂掩于众人之言,而以冥冥决事哉!”

“臣以天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并力为一,西面而攻秦,秦必破矣。今见破于秦,西面而事之,见臣于秦。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夫横人者,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与秦成。与秦成,则高台榭,美宫室,听竽瑟之音,察五味之和,前有轩辕,后有长庭,美人巧笑,卒有秦患,而不与其忧。是故横人日夜务以秦权恐猲【1】诸侯,以求割地,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取材于《战国策》,有删节)


注:【1】猲:恐吓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暴秦之欲无                           厌:厌烦
B.始祸焉                                 速:招致
C.不得已                                 诚:实在
D.臣以天下地图案之                    窃:私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嬴而不助五国也                           点也
B.至丹荆卿为计                           董之严刑
C.与秦相较                                 不待两军相
D.是故明主外料敌国之强弱             还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惜其用武不终也
B.苏秦从燕                                 杳不知其所
C.立天子                                        盘庚不怨者故改其度
D.内其士卒之众寡                           义而后动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洎牧以谗诛
A.斯用兵之效也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C.戍卒叫,函谷举D.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分析问题见解深刻,切中要害。选文(一)中认为贿赂秦国,实际上是削弱自己的力量,助长了敌人的侵略野心。
B.苏洵说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选文(一)中以史实为据,分别就“赂秦”与“未尝赂秦”两类国家加以分析论证。
C.苏洵论说语言生动形象。如选文(一)中用“如弃草芥”形容诸侯割让土地毫不在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苏秦游说很注意演说的层次性和递进性。选文(二)指出尧、舜、汤、武是在成就功业之后才获得治国安邦正道的。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2)今见破于秦,西面而事之,见臣于秦。
7.在两段选文中,苏洵和苏秦都认为六国有可能打败秦国的理由是什么?
2022-05-18更新 | 4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昔先圣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尝试观于上,有得天下众矣,其得之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故《洪范》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作好,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伯禽【1】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复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2】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不比于人;一闻人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刁而虫出于户。

人之少也愚,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取材于《吕氏春秋·贵公》)


注释:【1】伯禽:周公之子,鲁国的第一位国君。【2】夷吾:管仲,名夷吾。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试观于上                                        志:记事的书或文章
B.万物皆其泽                                        被:受到
C.寡人将谁                                        属:连接
D.大匠不                                               斫:砍、削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昔先圣王治天下也        一闻人
B.有得天下众矣               视不己若
C.其得之                      犹未足知之也
D.则隰朋可乎                  长也智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长一类               不生长任何一种物类
B.利而勿利也            为政时要利民而不要利己
C.渍甚,国人弗讳     病非常严重了,百姓都不忌讳说您的生死了
D.丑不若黄帝            以自己赶不上黄帝为羞愧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提出治理天下一定要公正无私,并引用《洪范》的语句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B.第二段荆人遗弓的故事,“孔子闻之”与“老聃闻之”的“之”,指代的内容有所不同。
C.第三段结尾处将齐桓公的显赫功绩与悲惨结局对照,指出行公与行私会导致不同结果。
D.作者认为人在年轻时愚昧,随年龄增大会变得聪明,是因为在行为上摒弃私而选取公。
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
6.管仲不同意由鲍叔牙继任齐相,请结合相关语句简要说明其原因。

9 . 高祖五年,张耳薨,其子张敖嗣立为赵王。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自上食,礼甚卑。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赵相贯高,故张耳客也。生平为气,乃怒曰:“吾王孱(懦弱)王”说王曰:“夫天下豪杰并起,能者先立。今王事高祖甚恭,而高祖无礼,请为王杀之!”张敖曰:“君何言之误!且先人亡国,赖高祖得复国,秋豪皆高祖力也,愿君无复出口。”贯高等十余人皆相谓曰:“乃吾等非也。吾王长者,不倍德。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汉八年,高祖从东垣还,过赵,贯高等乃人柏人,要之置厕。上过欲宿,心动问曰:“县名为何?”曰:“柏人。”“柏人者,迫于人也! ”不宿而去。汉九年,贯高怨家知其谋,乃上变(举报)告之。于是上皆并逮捕赵王、贯高等。十余人皆争自到,贯高独怒骂曰:“谁令公为之?今王实无谋,而并捕王;公等皆死,谁白王不反者!”乃槛车胶致,与王诣长安。欲治张敖之罪。上乃诏赵群臣宾客有敢从王皆族。贯高等十余人皆自髡钳,为王家奴,从来。贯高至,对狱,曰:“独吾属为之,王实不知。”吏治榜笞数千,身无可击者,终不复言。廷尉以贯高事辞闻,上曰:“壮士!谁知者,以私问之。”中大夫泄公曰:“臣之邑子,素知之。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上使泄公持节问之,与语,问赵王果有计谋不。贯高曰:“人情宁不各爱其父母妻子乎?今吾三族皆以论死,岂以王易吾亲哉!顾为王实不反,独吾等为之。”具道本扎以为者,王不知状。于是泄公入,具以报,上乃赦赵王。上贤贯高为人能立然诺,使泄公告之赵王已出,因赦贯高。贯高曰:“所以不死,一身无余者,白赵王不反也。今王已出,吾责已塞,死不恨矣。且人臣有篡杀之名,何面目复事上哉!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 ”乃仰绝颈,遂死。当此之时,名闻天下。

( 节选自《史记 ·张耳陈馀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
B.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
C.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
D.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如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B.箕踞,伸开两腿,像簸箕那样地坐着,是古代展示礼仪的一种特殊坐姿。
C.髡钳,古代刑罚名,指剃去头发、铁圈束颈,文中“自髡钳”表示服罪。
D.持节,拿着符节。节,旄节,以竹为杆,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凭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贯高义不受辱,敢于反抗。贯高知道高祖傲慢地轻视赵王后,气愤地替赵王鸣不平尽管赵王极力反对,依然商议寻机谋杀高祖。
B.贯高重诺守信,勇于担责。贯高在谋杀高祖败露后,坚持履行谋事前的约定,冒着灭族的危险也要保护赵王,并怒骂其他欲畏罪自杀之人。
C.贯高忠贞不渝,不惧酷刑。贯高在受审时,坚称谋杀高祖是他们几个人所为,赵王确实不知情,即使被打得体无完肤也终不改口。
D.贯高侠肝义胆,赢得赞誉。贯高的侠义之举感动了高祖,高祖称赞他是守信义的壮士,泄公因他力保赵王有功,而盛赞他是重名义之士。
4.高祖为何派泄公去询问贯高?请简要概括。
2022-03-17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好问,字舜徒,侍讲希哲子也。以荫补官。崇宁初,治党事,好问以元佑子弟坐废。后两监东岳庙。时蔡卞为帅,欲扳附善类,待好问特异。好问礼自持,卞不得亲。及卞得政,当时据属拔擢略尽,独好问留滞,卞之曰:子少亲我,即阶显列矣好问笑不答。

靖康元年,荐召为左司谏。钦宗谕之曰:卿元佑子孙,朕特用卿,令天下知朕意所向。先是,微宗将内禅,诏解党禁,除新法,尽复祖宗故。而蔡京党戚根据中外害其事,莫肯行。好问言:陛下宵衣旰食,有求治之意;发号施令,有求治之言。逮今半载,治效途邈,良由左右前后,不能推广德意,而陛下过于容养。臣恐淳厚之德,变为颓靡,且今不尽革京、贯等所为,大平无由可致。”钦宗乡纳好问疏蔡京过恶,乞役海外,黜朋附之尤者以厉其余。每奏对,帝虽当食,辄使毕其说。

时金人既退,大臣不复顾虑,武备益弛。好问言:金人得志,益轻中国,秋冬必倾国复来,御敌备,当速讲求。今边事经画旬月,不见施设,臣僚奏请皆不行下,此臣所深惧也。及边警急,大臣不知所出,遣使讲解。金人佯许攻略自如,诸将以和议故,皆闭壁不出。好问言:彼名和而实攻,朝廷不谋进兵遣将,也?请亟集沧、滑、邢、相之戍,以遏奔冲,列勤王之师于畿邑,以卫京城。疏上不省。

金人陷真定,上下震骇,廷臣狐疑相顾,犹以和议为辞。好问率台属劾大臣畏懦误国,出好问袁州。既而金人都城,进兵部尚书。都城失守,金人立张邦昌,以好问为事务官。邦昌入居都省,好问曰:相公真欲主邪,抑姑塞敌意而徐为之图尔邦昌曰:言也?好问曰:女真既去,能保如今日乎?大元帅在外,元佑皇太后在内,此殆天意,盍亟还政,可转祸为福。又语邦昌曰:天命人心,皆归大元帅,相公先遣人推戴,则功无在相公右者。若抚机不发,他人声义致讨,悔可追邪?既而,好问遣使诣大元帅府劝进,请元祐太后垂帘,邦昌易服,归太宰位。时百司文移,必去年号,独好问所行文书,称靖康二年

高宗即位,太后遣好问奉手书诣行在所,高宗劳之曰:宗庙获全,卿之力也。除尚书右丞。除资政殿学士、知宣州、提举洞霄宫,以恩封东莱郡侯。避地,卒于桂州。

(选自《宋史》,有删改)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卞之曰                    讽:讽刺
B.钦宗乡纳                    乡纳:同意并加以采纳
C.出好问袁州             知:主持;管理
D.既而金人都城             薄:迫近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好问礼自持                                 荐召为左司谏
B.尽复祖宗                                 御敌
C.金人佯许攻略自如                           列勤王之师于畿邑
D.朝廷不谋进兵遣将,也?             言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阶显列矣
就可列于显贵之中了
B.治效途邈
治理的效果仍相差很远
C.好问疏蔡京过恶
吕好问上书陈说蔡京过多的罪恶
D.盍亟还政
(你)何不尽快交还政权
4.把文中画曲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相公真欲立邪,抑姑塞敌意而徐为之图尔?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好问曾因朋党之事受连累被罢官,那也不愿受蔡卞拉拢,致使得不到提拔。
B.吕好问在边境紧急时,上书要求加强防备,但意见未被采纳,后来京城失陷。
C.吕好问晓之以理,劝张邦昌审时度势,主动让位,张邦昌最终退居太宰之位。
D.吕好问能替太后写信,送到皇帝所在地,可见其能力卓越,深受帝后的赏识。
6.本文通过正侧面描写塑造吕好问人物形象,试举例加以印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