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关,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朝议急西北边,守仁条八事上之。正德元年,刘瑾逮给事中御史戴铣。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十一年,南方盗贼蜂起。前巡抚托疾避去。守仁至,知左右多贼耳目,乃呼老黠隶诘之。隶守不敢隐,因贳其罪,令阴觇贼,贼动静无勿知。檄福建、广东会兵而讨贼。仁亲率锐卒,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治器械舟楫,传诏暴宸濠罪,俾守令率吏士勤王。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诸军殊死战,贼大败。守仁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贼平,京师闻,诸大臣震惧。张忠尝纳宸濠贿,忌为守仁所知,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欢呼。忠扬言于帝前,曰守仁必反。守仁入九华山,日晏坐僧寺。帝觇知之,曰:守仁学道人,何谓反?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守仁天资异敏。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其为教,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守仁以直节著。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文臣用兵,未有如守仁也。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指因而,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因”字意思不同。
B.益,指更加,与《师说》中“圣益圣”的“益”意思相同。
C.军,指军队,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晋军函陵”的军意思相同。
D.方,指正,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方六七十”的“方”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德元年,刘瑾逮捕给事中御史戴铣。王守仁刚正地上奏章营救戴铣,并在朝廷上怒斥刘瑾,杖责刘瑾四十杖。
B.正德十一年,王守仁前往南方平定盗贼。他知道身边有不少人是贼寇的耳目,便借机赦免了一个老仆隶的罪行,令他暗中侦察贼寇。
C.朝臣张忠曾经接受过反贼朱宸濠的贿赂,害怕被王守仁知道,他轻视王守仁是个文士,强迫其射箭,没想到王守仁三发全中。
D.王守仁虽是文臣,但能率领众书生扫除多年的贼寇,平定反叛的藩王;他还在阳明洞建筑屋舍,授徒教学,专以传授良知为主,求学的人一致追随他。
4.与文中“忠扬言于帝前”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何厌之有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C.以其无礼于晋D.是寡人之过也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贼平,京师闻,诸大臣震惧。
6.王守仁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2024-04-2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帝欲经略中原,群臣争献策以迎合取宠。彭城太守王玄谟尤好进言,帝谓侍臣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左军将军刘康祖以为:“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上曰:“北方苦虏虐政,义徒并起。顿兵一周,阻向义之心,不可。”王玄谟士众甚盛,器械精严;而玄谟贪愎好杀。初围滑台,城中多茅屋,众请以火箭烧之。玄谟曰:“彼吾财也,何遽烧之!”城中即撤屋穴处。时河、洛之民竞出租谷,操兵来赴者日以千数,玄谟不即其长帅而以配私昵;家付匹布,责大梨八百;由是众心失望。攻城数月不下,闻魏救将至,众请发车为营,玄谟不从。冬,十月,乙丑,魏主渡河,众号百万,鞞鼓之声,震动天地;玄谟惧,退走。魏人追击之,死者万馀人,麾下散亡略尽,委弃军资器械山积。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壬午,建康内外戒严,丹阳统内尽户发丁,王公以下子弟皆从役。命领军将军刘遵考等将兵分守津要,陈舰列营,周亘江滨。自采石至于暨阳,六七百里。太子劭出镇石头,总统水军,丹杨尹徐湛之守石头仓城,吏部尚书江湛兼领军,军事处置悉以委焉。上登石头城,有忧色,谓江湛曰:“北伐之计,同议者少。今日士民劳怒,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予之过也。”又曰:“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上又登莫府山,观望形势,购魏主及王公首,许以封爵、金帛。又募人赍野葛酒置空村中,欲以毒魏人,竟不能伤。春,正月,丙戌朔,魏主大会群臣于瓜步山上,班爵行赏有差。魏人江举火;太子右卫率尹弘言于上曰:“六夷如此,必走。”丁亥,魏掠居民、焚庐舍而去。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
B.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
C.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
D.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嘉,“元嘉”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的“元嘉”都是指宋文帝的年号。
B.乙丑,干支纪日法。干支可以用来纪年、月、日、时,《登泰山记》中的“是月丁未”也是干支纪日法。
C.处置,有“安排、处理”和“处罚、惩治”之意,文中意是前者,指江湛一人全权安排处理军事要务。
D.“魏人缘江举火”的“缘”是“趋向,走向”的意思,与《桃花源记》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的“缘”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军渡河后乘胜追击王玄谟,伤亡惨重。第二年春天,魏军又渡过长江,掠夺当地居民,焚烧房屋,随后撤走。
B.河、洛一带的百姓竞相来投军的每天有上千人,王玄谟不但不任用他们的首领,反而向百姓索要物资,众人内心失望。
C.魏主逼近建康时,京城内外戒严,朝廷征召王公以下子弟加入军队,并命令众将把守重要渡口,陈军江岸。
D.对于北伐一事,左军将军刘康祖建议来年再筹划,但是宋文帝没有同意,积极主张北伐。事后,宋文帝对此深表后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日士民劳怒,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予之过也。
2024-04-0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市第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

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丘兆麟劾之,复移疾归。

崇祯元年召还,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言:“台官测候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专政,不能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

(节选自《明史·徐光启传》)

材料二:

《礼记·大学》曰:“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矣。”玄扈先生曰:生之者众,食之者寡,此言食也。为之者疾,用之者舒,此言货也。

(节选自《农政全书·农本》)

[注]①台官:钦天监属下的五官灵台郎,掌管推算日月食等事。②郭守敬,元代天文学家。主持编制《授时历》,为我国历法史上使用最久的历法。③玄扈先生:徐光启自号。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光启A盖棺之B日C囊无D余赀E请优F恤G以愧H贪墨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超擢,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与《陈情表》中“过蒙拔擢”的意思不同。
B.本,文中指根据,依照,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必固其根本”的“本”意思不同。
C.遗,文中指遗留,留下,与《过秦论》中“秦亡矢遗镞之费”的“遗”意思相同。
D.足,充足,完备。与成语“不足为训”的“足”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镐率军战败,京城大为震惊。徐光启多次请求操练军队,以身体力行报效国家。徐光启在通州练兵时,条列十条奏议呈报朝廷。
B.辽阳被攻破,熹宗下令起用徐光启。徐光启回朝后,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来加强城防。熹宗认为他的主张很好,采纳了他的建议。
C.崇祯帝因日食之事,打算责备台官。徐光启举出元朝曾推算错误的例子并提出建议。崇祯帝下诏命人推算历法。徐光启任监督。
D.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如此解读生财之道:生产的人多,耗用的人少,指的是粮食。从事的人迅捷,使用的人适度,指的是财物。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2)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专政,不能建白。
5.徐光启曾说:“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他志于富国、强国的表现。
2024-04-01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崔信明,青州益都人也。信明以五月五日日正中时生,有异雀数头,身形甚小,五色毕备,集于庭树,鼓翼齐鸣,声清宛亮。隋太史令史良使至青州,遇而占之曰:此儿必文藻焕烂声名播于天下雀形既小禄位殆不高。及长,博闻强记,下笔成章。大业中为尧城令,窦建德僭号,欲引用之。信明族弟敬素为建德鸿胪卿,说信明曰:隋主无道,天下鼎沸,衣冠礼乐,扫地无余。兄遁迹下僚,不被收用。夏王英武,有并吞天下之心,士女襁负而至者不可称数。此时不立功立事,岂是见几而作者乎?信明曰:昔申胥海畔者,尚能固其节,吾终不能屈身伪主,求斗筲之职。遂逾城而遁,隐于太行山。贞观六年,应诏举,授兴势丞,秦川令,卒。信明颇蹇傲自伐,常耻学于师,自谓贤于李百药,时人多不嘉之。又矜其门,轻侮四海士,由是为世所讥。

(节选自《旧唐书·崔信明传》)

材料二:

崔信明,少英敏,及长,强记,美文章。高孝基语人曰:崔生才冠一时,但恨位不到耳。隋大业中,为尧城令。唐贞观六年,诏即家拜兴势丞,迁秦川令。信明恃才蹇亢,常自矜其文。时有扬州录事参军荥阳郑世翼,亦骜倨忤物,遇信明于江中,谓曰:闻君有‘枫落吴江冷’之句,仍愿见其余。信明欣然多出旧制,郑览未终,曰:所见不逮所闻!投卷于水,引舟而去,今其诗传者数篇而已。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一》)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此儿必A文藻B焕烂C声名播于D天下E雀形F既小G禄位殆H不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渔”,文中指的是渔人、渔夫,与《赤壁赋》中的“渔樵于江渚之上”中的“渔”意思不同。
B.“迁”,调动官职,多指升官,而“左迁”指降职,如《琵琶行·并序》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
C.“族”,文中是指门第、宗族,与《师说》中的“士大夫之族”中的“族”意思相同。
D.“望”,文中是有名望的意思,《赤壁赋》中“七月既望”中的“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两者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信明在五月五日太阳正中的时候出生,当时有几只奇异的雀,五色齐备,飞落到庭中树上,叫声清亮。
B.窦建德僭称帝号,想任用崔信明,崔明信不愿屈身于伪主求个微小的官职,翻过城墙逃走,隐居在太行山。
C.崔明信成年后,记忆力过人,文章华美。高孝基对他的才华与职位作的评判,与史良的看法大不相同。
D.郑世翼把崔信明的诗卷扔进水里,行船扬长而离去,如今崔信明留传下来的诗仅有几篇而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耻学于师,自谓贤于李百药,时人多不嘉之。
(2)信明欣然多出旧制,郑览未终,曰:“所见不逮所闻!”
2024-03-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文公修政,施惠百姓。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未尽行赏,周襄王以弟带难出居郑地,来告急晋。晋初定,欲发兵,恐他乱起,是以赏从亡未至隐者介子推。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推曰:献公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开之,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曰是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冒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推曰:而效之,罪有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禄。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欲隐,安用文之?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此乎?与女偕隐。至死不复见。

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文公出,见其书,曰:此介子推也。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使人召之,则亡。遂求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以记吾过,且旌善人

从亡贱臣壶叔曰:君三行赏,赏不及臣,敢请罪。文公报曰:夫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者此复受次赏三赏之后故且及子晋人闻之皆说。

——《史记。晋世家》

文本二:

以贵富有人易,以贫贱有人难。今晋文公出亡,周流天下,穷矣,贱矣,而介子推不去,有以有之也。反国有万乘,而介子推去之,无以有之也。能其难,不能其易,此文公之所以不王也。

晋文公反国,介子推不肯受赏,自为赋诗曰: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於中野。悬书公门,而伏於山下。文公闻之曰:嘻!此必介子推也。避舍变服,令士庶人曰:有能得介子推者,爵上卿,田百万。或遇之山中,负釜盖簦,问焉,曰:请问介子推安在?应之曰:夫介子推苟不欲见而欲隐,吾独焉知之?遂背而行,终身不见。

人心之不同,岂不甚哉?今世之逐利者,早朝退,焦唇干嗌,日夜思之,犹未之能得;今得之而务疾逃之,介子推之离俗远矣。

——《吕氏春秋。季冬纪》


注释:①带:又称“叔带”“王子带”“太叔”,惠王之子,襄王之弟。②龙:喻重耳。③五蛇:指狐偃、赵衰、魏武子、司空季子和介子推。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以力事A我B而无补C吾D缺者E此复受F次赏G三赏H之I后J故K且及子。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而效之”的“尤”是犯过错意思,与《离骚》的“忍尤而攘诟”中的“尤”的含义不同。
B.“上下相蒙”的“蒙”是蒙受、承受的意思,与《屈原列传》的“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中的“蒙”的含义相同。
C.“早朝晏退”的“晏”是晚、迟的意思,与《诗经·氓》的“言笑晏晏”中的“晏”的含义不同。
D.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周代统治族居住在国中(城内)及国郊,称为国人。国人中的上层为卿、大夫、士,下层为庶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介子推携母归隐的想法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的,他认为晋文公能重登帝位,是天命决定的,而非人力。
B.晋文公到处寻找介子推,但最后也没有找到,后来在绵上设祭田用来警示自己并来缅怀像介子推一样的人。
C.晋文公返回晋国后,虽拥有了万辆兵车,但是介子推却离开了他,这是由于晋文公已经没有受他拥戴的德行了。
D.晋文公当上国君之后,介子推的母亲极力劝他向晋文公邀功,但介子推意志坚定,坚决不受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2)能其难,不能其易,此文公之所以不王也。
5.文本二结尾说“介子推之离俗远矣”,请结合两则材料用原文的语言简要概括介子推“离俗远”的表现。
2024-03-11更新 | 38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再问,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而不能为,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三问,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材料二: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孔子佯为不见之。少顷,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B.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C.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D.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得行,       ②非能水也,而江河
B.①从者病,莫能   ②积土成山,风雨
C.①譬使仁者而必   ②烟涛微茫难求
D.①良工能巧不能为顺   ②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3.下列各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楚,大国也     ②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①人之不我信也     ②何为其然也
C.①安有王子比干     ②安在其不辱也
D.①孔子穷乎陈、蔡之间   ②青,取之于蓝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事,执政,当权。与“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中的“用事”语意相同。
B.稼穑,意思是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生产劳动;也可指庄稼或者谷物。
C.爨,上部是双手拿甑,中间是灶口,下部双手将柴推进灶口,意思是烧火做饭。
D.先君,本文指前代君主。如《诗经·邦风·燕燕》中的“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蔡两国大夫得知楚国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已不利,就共同调发徒役将其围困在野外。
B.子路、子贡面对孔子的提问,都对夫子之道表示了怀疑,表现二人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C.孔子肯定了颜回对自己问题的回答,并表示如果颜回将来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意给颜回当管家。
D.孔子“七日不尝粒”并不气馁,见到颜回“偷吃”也敢于当面严肃地质询,得知真相后还能够自责自省。
6.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2)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2024-03-0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

齐湣王二十五年,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客最下坐能为狗盗者,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狐白裘,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

其后,秦亡将吕礼相齐,欲困苏代。代乃谓孟尝君曰:“周最于齐,至厚也,而齐王逐之,而听亲弗相吕礼者,欲取秦也。齐、秦合,则亲弗与吕礼重矣。有用,齐、秦必轻君。君不如急北兵。趋赵以和秦魏收周最以厚行且反齐王之信又禁天下之变。齐无秦,则天下集齐,亲弗必走,则齐王敦与为其国也!”于是孟尝君从其计,而吕礼嫉于孟尝君。孟尝君惧,乃遗秦相穰侯魏冉书。于是穰侯言于秦昭王伐齐,而吕札亡。

后齐湣王灭宋,益骄,欲去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湣王亡在莒,遂死焉。齐襄王立,而孟尝君中立于诸侯,无所属。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

材料二:

臣光曰: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易》曰:“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是以君子丰禄以富之,隆爵以尊之,养一人而及万人者,养贤之道也。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依次写出句读处的字母。

趋赵以和A秦魏B收周最C以厚D行E且反F齐王之信G又禁H天下之变。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人,文中指逃亡的人,其中的“亡”与《伶官传序》中“逸豫可以亡身”的“亡”意思不同。
B.存问,文中指问候,其中的“存”与《屈原列传》中“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的“存”意思不同。
C.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过秦论》中“秦孝公据崤函之固”的“函”就指此地。
D.害,文中指畏惧,害怕,与《屈原列传》中“争宠而心害其能”的“害”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善待宾客,与宾客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与宾客的谈话内容,并询问宾客亲属的居所等事。
B.给秦昭王谏言之人并非不认可孟尝君的贤能,但因为孟尝君是齐王同宗,所以他认为孟尝君谋划事情必定以齐国为先。
C.苏代认为,只有消除来自秦国的威胁,天下的人才才会汇集到齐国,善养宾客的孟尝君就会成为辅佐齐王治国的第一人选。
D.司马光认为“养士”实际上是为国为民“养贤”。贤良的人,小用可以对一个诸侯国有利,大用甚至可以利于整个天下。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2)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
5.司马光批评孟尝君的事实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2024-02-0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征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

材料二:

帝幸九成宫,宫御舍湋川宫下。仆射李靖、侍中王珪继至,吏改馆宫御以舍靖、珪。帝闻,怒曰:“威福由是等邪!何轻我宫人?”诏并按之。征曰:“靖、珪皆陛下腹心大臣,宫人止后宫扫除隶耳。方大臣出,官吏谘朝廷法式;归来,陛下问人间疾苦。夫官舍,靖等见官吏之所,吏不可不谒也。至宫人则不然,供馈之余无所参承。以此按吏,且骇天下耳目。”帝悟,寝不问。后宴丹霄楼,酒中谓长孙无忌曰:“魏征、王珪事隐太子、巢剌王时,可恶,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然征每谏我不从,我发言辄不即应,何哉?”征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征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蒐所以事尧、舜也。”帝大笑曰:“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后幸洛阳,次昭仁宫,多所谴责。征曰:“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若以为足,今不啻足矣;以为不足,万此宁有足邪?”帝惊曰:“非公不闻此言。”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圣人A所以B居安C思危DE为此FGHIJK岂不L为难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中,秦时始置,隋改称纳言,唐复称侍中,为门下省长官,乃宰相之职。
B.“固靖等见官吏之所”与“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相同。
C.“诚可恶”与“诚能见可欲”(《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
D.所以,表方法、凭借,与(《石钟山记》)中“此世所以不传也”的“所以”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认为守住江山十分困难,原因在于很多帝王到了天下太平的时候就会懈怠政务,疏远直言进谏的人,长此以往,国家就会灭亡。
B.因李靖、王珪到来,被安置在官舍中的宫女被官吏安排他处,太宗认为此举轻视宫女,助长李靖等人作威作福的气焰,就查办了官吏。
C.唐太宗在选拔人才时,不记旧恨,对贤能之人委以重任,他曾对长孙无忌说他认为自己能放弃怨嫌任用魏征、王珪等人才,无愧于古人。
D.唐太宗在昭仁宫时对地方官多有谴责,魏征以史为鉴进行劝谏,让太宗明白欲壑难填,不要步隋炀帝奢侈靡费的后尘,要知足戒奢。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大臣出,官吏谘朝廷法式;归来,陛下问人间疾苦。
2)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
5.唐太宗为什么会用“妩媚”来形容魏征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丙申,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因东宫宦者李辅国以告太子,太子未决。会吐蕃使者二十余人遮国忠马,诉以无食,国忠未及对,军士呼曰:国忠与胡虏谋反!或射之,中鞍。国忠走至西门内,军士追杀之,屠割支体,以枪揭其首于驿门外,并杀其子户部侍郎暄及韩国、秦国夫人。御史大夫魏方进曰:汝曹何敢害宰相!众又杀之。韦见素闻乱而出,为乱兵所挝,脑血流地。众曰:勿伤书相公。救之,得免。军士围驿上闻喧哗问外何事左右以国忠反对。上杖屦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上使高力士问之,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上曰:自处之。入门,倚杖倾首而立。久之,京兆司录韦谔前言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因叩头流血。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十四》,有删改)

材料二:

初,安禄山有边功,帝宠之,诏与诸姨约为兄弟,而禄山母妃,来朝,必宴饯结欢。禄山反,以诛国忠为名,且指言妃及诸姨罪。帝欲以皇太子抚军,因禅位,诸杨大惧,哭于廷。国忠入白妃,妃衔块请死,帝意沮,乃止。及西幸至马嵬,陈玄礼等以天下计诛国忠,已死,军不解。帝遣力士问故,曰:祸本尚在!帝不得已,与妃诀,引而去,缢路祠下。裹尸以紫茵,瘗道侧,年三十八。

(选自《新唐书·杨贵妃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军A士B围C驿D上E闻F喧G哗H问I外J何K事L左M右N以O国P忠Q反R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丙申,干支名称,可以用来纪年、纪月和纪日,文中用来纪日,其前一天是“乙未”。
B.“朕当自处之”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两句中的“当”字含义不同。
C.“贵妃诚无罪”与“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诚”和“信”含义不同。
D.“而禄山母事妃”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事”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玄宗非常宠幸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一起西逃前往蜀地,在马嵬驿心怀怨恨愤怒的将士借故杨国忠谋反而杀死了杨国忠。
B.杀死杨国忠后,陈玄礼请求唐玄宗割断恩情并处死杨贵妃,但唐玄宗还想保护杨贵妃,后在高力士的威胁下才命其处死她。
C.安禄山得到了唐玄宗的宠爱,安禄山把杨贵妃当作母亲侍奉,而在反叛时却以诛杀杨国忠为名,并指斥杨贵妃与诸姨的罪行。
D.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禅位”的想法遭到了杨家人的反对,在杨贵妃口衔土块以死相求下,唐玄宗改变了这个主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因东宫宦者李辅国以告太子,太子未决。
(2)帝欲以皇太子抚军,因禅位,诸杨大惧,哭于廷。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围雍氏五月。韩令使者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秦师不下韩又令尚靳使秦。谓秦王曰:韩之于秦也,居为隐蔽,出为雁行。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臣闻之。唇揭者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宣太后曰:使者来者众矣,独尚子之言是。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尚靳归书报韩王,韩王遣张翠。张翠称病,日行一县。张翠至。甘茂曰:韩急矣。先生病而来。张翠曰:韩未急也。甘茂曰:也。韩之急缓莫不知。今先生言不急,可乎?张翠曰:韩急则折而入与楚矣,臣安敢来?

甘茂言秦王曰:公仲柄得秦师,故敢捍楚。今雍氏围,而秦师不下,是无韩也。公仲抑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于楚。楚、韩为一,魏氏不敢不听,是楚以三国谋秦也。如此。则秦之形成矣。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秦王曰:善。果下师于崤以救韩。

(选自《战国策·韩二》,有删改)

材料二:

楚围雍氏,韩求救于秦。秦未为发。使公孙昧入韩。公仲曰:子以秦为且救韩乎?对曰:秦王之言曰‘请道南郑、蓝田,出兵于楚以待公’,不合矣。公仲曰:子以为果乎?对曰:秦王必祖张仪之故智。今其状阳言与韩,其实阴善楚。公待秦而到,必轻与楚战。楚阴得秦之不用也,必易与公相支也。窃为公之。司马庚三反于郢,甘茂与昭鱼遇于商於。其言收玺,实类有约也。公仲恐,曰:然则奈何?曰:公必先韩而后秦,先身而后张仪。公不如亟以国合于齐、楚,齐、楚必委国于公。公之所恶者张仪也,其实犹不无秦也。于是楚解雍氏围。

(选自《史记·韩世家第十五》。有删改)


【注】①公仲:当时任韩国相国。②张仪之故智:昔楚威王伐魏,张仪向秦献计,若援楚攻魏,魏败必导致楚、魏、韩的联盟,秦反受孤立;不如只出兵声援魏,让魏、楚大战,秦从中得利。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韩令使者A求救B于秦C冠盖D相望也E秦师不下F韩G又令H尚靳使秦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通“智”,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中的“知”意思相同。
B.“则伐秦之形成矣”与“平伐其功”(《屈原列传》)中的“伐”意思不同。
C.殆,大概,几乎。与“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中的“殆”意思不同。
D.“窃为公患之”中的“患”与成语“人满为患”中的“患”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太后认为,韩国的使者来了那么多,只有尚先生的话说得有道理,秦国解救韩国的危难要耗费巨大,自己要得到一些好处。
B.虽然尚靳站在秦国立场上陈述理由,但秦国仍没有出兵,韩王又派张翠出使秦国,面对秦国甘茂的问话,张翠表现得很镇定。
C.针对是否援救韩国这一问题,甘茂向秦王分析不去救援的后果,让秦王自己权衡利弊,最后说服了秦王,秦王派兵去援救韩国。
D.公孙昧不仅将秦王的做法全部告诉了韩国相国公仲,还献计于公仲,但公仲认为公孙昧是秦王派来的,最终还是没有相信他。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臣闻之,唇揭者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
(2)司马庚三反于郢,甘茂与昭鱼遇于商於,其言收玺,实类有约也。
5.有人认为,针对如何解雍氏之围,张翠和公孙昧的劝说都极富说服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4-01-2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