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3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秩官之吏隐下而渔民。谚曰:蠹众而木析,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也。故有”“而不亡者天下鲜矣是故明王任法去私而国无”“

(选自《商君书·卷十四·修权》)

材料二

元载中人董秀,厚啖以金,使刺取密旨。帝有所属,必先知之。探微揣端,无不谐契,故帝任不疑。时拟奏文武官功状多谬舛,载虞有司驳正,乃请别敕授六品以下官,吏部、兵部即附甲团奏,不须检勘,欲示权出于己。载智略开果,久得君,以为文武才略莫己若。纵诸子关通货贿。京师要司及方面,皆挤遣忠良,进贪猥。凡仕进干请,不结子弟,则谒主书。城中开南北二第,室宇奢广,当时为冠。近郊作观榭,帐帟什器不徒而供。膏腴别墅,疆畛相望,且数十区。帝尽得其状。载尝独见,帝深戒之,警然不悛。会李少良上书诋其丑状,载怒,奏杀少良。道路目语,不敢复议。载由是非党与不复接,生平道义交皆谢绝。帝积怒,大历十二年三月庚辰,帝御延英殿,遣左金吾大将军吴凑载,系政事堂。分捕亲吏、诸子下。乃下诏赐载自尽,妻及子扬州兵曹参军伯和、祠部员外郎仲武、校书郎季能并赐死;毁私庙主及大宁、安仁里二第,以赐百官署舍,破东都第助治禁苑。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七十》)

【注】①附甲:在他人奏议上签名(画押)表示同意。②干请:请托。 ③主书:指主书官卓英倩、李待荣,均为元载心腹。④帟,帐幕。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有“隙”A“蠹”B而不亡者C天下鲜矣D是故E明王任法去私F而国无“隙”G“蠹”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意为勾结,与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意有所郁结”的“结”意思不同。
B.子弟,原意指儿子与弟弟,亦可泛指弟弟、侄子或年轻的后辈,文中指儿子。
C.收,逮捕,与贾谊《过秦论》中“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的“收”意思不同。
D.狱,意为监狱,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中“狱”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认为,如果废除法度,喜好私议,那么就可能出现卖官求财、鱼肉百姓的情形。
B.大臣争相谋取私利而不顾及百姓,百姓就会远离君主,君主与百姓之间便会产生裂痕。
C.元载把持朝政,无视君权,任用贪猥,大肆贪腐,骄奢淫逸,最后祸及祖先与子孙。
D.皇帝初时对元载任用不疑,掌握其贪腐情形后,曾郑重告诫他,但元载傲慢不悔改。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载智略开果,久得君,以为文武才略莫己若。
(2)载由是非党与不复接,生平道义交皆谢绝。
5.材料一中的“隐下而渔民”在元载身上有何体现?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孙子曰:“上兵伐谋。”又曰:“士卒熟练。”又曰:“亲而离之。”

(选自《孙子兵法》有删改)

材料二:

李抱真,字太元,抱玉从弟也,沈虑而断。仆固怀恩反于汾州,陷焉,挺身归京师。代宗以怀恩倚回,所将朔方兵精,忧之,召抱真问状,因奏曰:“郭子仪尝领朔方军,人多之。怀恩欺其下曰:‘子仪为鱼朝恩所杀。’今起而用,是伐其谋,兵可不战解也。”既而怀恩败,奔遁,如抱真策。迁陈郑泽潞节度留后。既谢,因言:“百姓劳逸在牧守,愿得一州以自试。”更授泽州刺史,兼怀泽潞观察留后。徙怀州,仍为怀泽潞观察留后,凡八年。抱真密揣山东有变,上党且当兵冲。是时,乘战伐后,赋重人困,无以养军士。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比三年,皆为精兵,举所部得成卒二万,既不廪于官,而府库实。抱真缮甲淬兵,遂雄山东,天下称招义军步兵冠诸军。德宗嗣位。初,田悦反,围邢及临洺。诏抱真与河东马燧策兵救之,斩其将杨朝光,遂解临洺、邢之围。复与悦战洹水,走之。进围魏,悦战城下,大败。会朱滔、王武俊反,救悦,抱真退保魏。于时,李希烈陷汴,李纳反郓,李怀光相次反河中,抱真独以数州孑然横绝溃叛中,离沮其奸,为群盗所惮。兴元初,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朱滔悉幽蓟兵与回纥围贝州。希烈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天子下罪己诏,并赦群盗。抱真乃遣客贾林以大义说武俊,使人从击滔。武俊许诺,而内犹豫。抱真自造其壁,曰:“仆今日此举,系天下安危。仆死不还,领军事以听朝命,亦唯子;奋励士马,东向雪仆之耻,亦唯子。”又曰:“希烈窃帝号,滔攻贝州,此其志皆欲自于天下。足下既不能与竞长雄,舍九叶天子而臣反虏乎?且诏书罪己,禹、汤之心也。方上暴露播越,公能自安乎?”因持武俊,涕下交颐,武俊亦感泣,左右皆泣。武俊感之不疑,待之益恭,指心誓天曰:“此身已许公死敌矣!”约为昆弟而别。旦日合战,大破滔经城。进检校司空。抱真喜士,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至与语无可采者渐退之。晚年好方士,贞元十年因饵丹卒,时年六十二。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卷十》有删改)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虽小善A皆卑B辞厚币C数千里D邀致之E至与语F无可G采者H渐退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熟练,意为勤于练习,与现代汉语所说的“熟练”意思不同。
B.德,意为感恩戴德,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必积其德义”的“德”意思不同。
C.牧守,州郡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意为守护治理某地的地方官。
D.肆,意为延伸、扩张,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又欲肆其西封”的“肆”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抱真亲自征兵训练,不到三年,缮甲淬兵,称雄于山东,练成了二万“冠诸军”的精兵。
B.李抱真大败田悦后,又独自以数州之力抗拒李希烈、李纳、李怀光的反叛,被众贼忌惮。
C.李抱真亲自造访王武俊的军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以坦诚打动了他,共破反贼。
D.李抱真听闻当世有才之人,就一定要与他交往,晚年却迷信方士,最后因服用丹药而死。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乘战伐后,赋重人困,无以养军士。
(2)希烈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
5.李抱真的哪些事迹体现了材料一的观点?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

材料二:

上(周世宗)欲相枢密使魏仁浦,议者以仁浦不由科第,不可为相。上曰:自古用文武才略者为辅佐,岂尽由科第邪!已丑,加王溥门下侍郎,与范质皆参加枢密院事。以仁浦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枢密使如故。仁浦虽处权要而能谦谨上性严急近职有忤旨者仁浦多引罪归己以救之。所全活什七八,故中起刀笔吏,致位宰相,时人不以为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周纪》)

材料三:

故方其(庄宗)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节选自《五代史伶官传序》)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仁浦虽处A权要B而能谦谨C上性严急D近职有忤E旨者F仁浦G多引罪归己H以救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穷视其所不为”与“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中“穷”字含义相同。
B.刀笔吏,古代记事最早用刀刻,后来才有笔。所以刀笔并称,指用刀笔主办文案的官吏。
C.“时人不以为忝”中“忝”是“耻辱”的意思,与成语“忝列门墙”中的用法不相同。
D.“为天下笑”与“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句式相同,都是被动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李克对选任宰相人选并没有做出明确回答,但他委婉建议从五个方面来对人才作长期而全面的考察。
B.翟璜急于探听消息,落选后不服气要一比高低,动作情态由变了脸色生气地询问发展到徘徊不安地自嘲。
C.周世宗力排众议,重用魏仁浦,魏仁浦果然不负所望,以其谦谨的品德、卓越的才干赢得了时人的认同。
D.五代主要以科举取士,非进士出身的官吏往往被人轻视,世宗要任用魏仁浦担任要职,遭到众臣的反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2)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
5.简要概括三则材料中李克、世宗、庄宗的人才选用标准分别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金履祥少从学同郡王柏及何基之门,二人盖得朱熹之传者。宋将亡,遂绝意进取,屏居金华山中。尝以刘恕《外纪》记司马氏《通鉴》以前事不本于经,舛谬不可信,乃断自《尚书》,旁采子、史损益之,作《通鉴前编》。他如《论》《孟》《大学》诸经传及礼乐书,各有注,授其门人许谦以传。当时以为基之清介纯实似尹和靖,柏之高明刚正似谢上蔡,履祥则亲得之二氏,而并充于己者也。居仁山之下,学者因称仁山先生。许谦受业金履祥之门。履祥曰:“士之为学若五味之在和,醯盐加,则酸咸顿变。子来见我三日矣,而犹夫人也,岂吾之学无以感发于子邪?”谦闻之惕然,居数年,尽得其所传之妙。履祥既没,谦益肆充阐,多所自得。自谓:“吾非有大过人者,惟为学之功无间断尔。” 平生制行甚严,而所以应世者,不胶于古,不流于俗,屏迹入华山,四方之士不远百里而来受业。其教人至诚谆悉,内外殚尽,独不教人以科举之文,曰:“此义利之所由分也。”不出里闾垂四十年中外名臣列其行义章凡数十上郡以遗逸应诏,有司请主文衡,皆莫能致。世称为白云先生,卒谥文懿。先是何基、王柏、金履祥殁,其学犹未大显,至谦而其道益著。同时休宁陈栎、婺源胡一桂,皆以讲明道学见于时云。巙巙知经筵,日劝帝就学。帝欲宠以师礼,固辞不可。帝尝欲观画,巙巙取比干图以进。一日,帝览宋徽宗画称善,巙巙进曰:徽宗多能,惟一事不能。 帝问一事谓何,对曰:独不能为君尔。身辱国破,皆由不能为君所致。凡为人主,贵能为君,他非所尚也。其随事规谏,皆类此。尝谓人曰:天下事宰相当言,宰相不得言则台谏言之,台谏不敢言则经筵言之。备位经筵,得言人所不敢言于天子之前,志愿足矣。故于时政得失,有当匡救者未尝缄默。

(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元纪》)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不出里闾A垂四十年B中外名臣C列其行义D章凡E数十上F郡以遗逸G应诏
2.下列对原文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指对注的注解,又称正义,与《谏太宗十思疏》的“疏”词义不相同。
B.既,指已经,与苏轼《赤壁赋》“不知东方之既白”中的“既”词义相同。
C.受业,指跟随老师学习,与《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词义不相同。
D.重,指重视、推崇,与《苏武传》“见犯乃死,重负国”的“重”词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履祥跟随王柏、何基学习,因对刘恕的《通鉴外纪》不满意,金履祥以《尚书》为上限,采纳多种书籍或增或删,作成《通鉴前编》一书。
B.当时的舆论对何基、王柏评价较高,而金履祥亲自受何、王二人教诲,将他们的知识才华融于一身,著述颇丰,求学之人称呼他为仁山先生。
C.许谦师从金履祥,听闻老师的话后,内心警觉省悟,之后完全学到金履祥学问的精妙之处,并且有许多自己的心得体会,他却从不以此为傲。
D.巙巙认为,宋徽宗有许多才能,唯独不能做好君主,因而落得个身辱国破的下场,国君最重要的是能当一个好君主,然后再重视其他的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恕《外纪》记司马氏《通鉴》以前事不本于经,舛谬不可信。
(2)子来见我三日矣,而犹夫人也,岂吾之学无以感发于子邪?
5.巙巙心愿满足的原因是什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充国遂上屯田奏曰:“羌易以计破,难用兵碎也,故臣愚心以为击之不便!计度临羌东至浩亹,羌虏故田及公田,民所未垦,可二千顷以上,其间邮亭多坏败者。臣前部士入山,伐林木六万余枚,在水次。臣愿罢骑兵,留步兵万二百八十一人,分屯要害处,冰解漕下,缮乡亭,浚沟渠,治湟峡以西道桥七十所,令可至鲜水左右。田事出,赋人二十亩;至四月草生,发郡骑及属国胡骑各千,就草为田者游兵以充入金城郡益积畜省大费。今大司农所转谷至者,足支万人一岁食,谨上田处及器用簿。”上报曰:“即如将军之计,虏当何时伏诛?当何时得决?”充国上状曰:“臣闻帝王之兵,以全取胜,是以贵谋而贱战。‘百战而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注】蛮夷习俗虽殊于礼义之国,然其欲避害就利,爱亲戚,畏死亡,一也。今虏亡其美地荐草,愁于寄托,远遁,骨肉心离,人有畔志。而明主班师罢兵,万人留田,顺天时,因地利,以待可胜之虏,虽未即伏辜,兵决可期月而望。羌虏瓦解,前后降者万七百余人,及受言去者凡七十辈,此坐支解羌虏之具也。”上复赐报曰:“兵决可期月而望者,谓今冬邪,谓何时也?将军独不计虏闻兵颇罢,且丁壮相聚,攻扰田者及道上屯兵,复杀略人民,将何以止之?”充国复奏曰:“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先零羌精兵,今余不过七八千人,失地远客分散,饥冻畔还者不。臣愚以为虏破坏可日月冀,远在来春,故曰兵决可期月而望。今骑兵虽罢,虏见屯田之士精兵万人,从今尽三月,虏马羸瘦,必不敢捐其妻子于它种中,远涉山河而来为寇;亦不敢将其累重,还归故地。是臣之愚计所以虏且必瓦解其处,不战而自破之册也。”上于是报充国,嘉纳之……充国振旅而还。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

【注】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以前善于带兵打仗的人,首先创造自己不可战胜的条件,并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就草A为田者B游兵C以充D入E金城郡F益积畜G省H大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司农,是朝廷管理国家财政的官职,为九卿之一。
B.“兵当何时得决”的“兵”指战争,与《过秦论》“收天下之兵”中的“兵”含义不同。
C.“饥冻畔还者不绝”与“绝不饮食”(《苏武传》)两句中的“绝”含义不同。
D.“度虏且必瓦解其处”与“度我至军中”(《鸿门宴》)两句中的“度”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充国上奏,请求撤除骑兵,留步兵一万多人,屯驻在要害地区,到春耕时,分给屯田兵卒土地。
B.赵充国认为羌人战斗意志并不强,而且与汉朝相比,力量并不占优势,应该很快就会投降。
C.赵充国认为先零羌精兵不过七八千人,挨饿受冻;待至来春,虏马瘦弱,更不敢率众寇边。
D.宣帝及群臣都反对屯田之策,希望速战速决平叛羌乱。宣帝下敕询问赵充国兵事何时可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蛮夷习俗虽殊于礼义之国,然其欲避害就利,爱亲戚,畏死亡,一也。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五代史伶官传序》)
5.王夫之评价赵充国平羌,“非充国也,羌人之祸汉,小则为宋之元昊,大则为拓跋之六镇也!”赵充国是如何成功说服宣帝的?请简要说明。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昊,小字嵬理,性雄毅,多大略,善绘画,圆面高准。少时好衣长袖绯衣,冠黑冠,佩弓矢,从卫步卒张青盖。出乘马,以二旗引,百余骑自从。晓浮图学,通蕃、汉文字,案上置法律,常携《野战歌》《太乙金鉴诀》。弱冠,独引兵袭破回鹘夜洛隔可汗王,夺甘州,遂立为皇太子。明道元年十一月,夏王德明卒,立其子元昊为西平王。初,元昊数谏其父勿臣宋,德明辄戒之曰:“吾用兵久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不可负。”元昊曰:“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帝王耳,何锦绮为!”袭封,明号令,以兵法勒诸部。凡六日、九日则见官属,仿中国置文武班,立蕃、汉学,自中书令、宰相、枢密使以下,分命蕃、汉人为之,以衣冠采色别士庶贵贱。每举兵必率部长与猎有获则下马环坐而饮割鲜而食,各问所见,择取其长。因避父讳,改明道为显道,称于国中。

景祐元年秋七月,庆州柔远砦蕃部巡检嵬通攻元昊后桥诸堡,破之,元昊遂寇庆州。缘边都巡检杨遵、柔远砦监押卢训以兵七百与战于龙马岭,败绩。环庆路都监齐宗矩援之,次节义峰,伏发,被执;既而放还,下诏约束之。元昊虽奉贡,然车服僭拟,改元为开运,更曰广运。初,华州有二生张、吴者,俱困场屋,薄游不得志,闻元昊有志窥于中国,遂叛往,以策干之。元昊大悦,日尊宠用事;凡夏人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多二人教之。宝元元年冬十月,元昊称帝,建国大夏。先是,元昊遣使诣五台供佛,欲窥河东道路。既还,与诸豪歃血,约先攻鄜延,欲自德靖、塞门砦、赤城路三道入。其叔父山遇数劝元昊勿反,不听,山遇遂挈妻子来降。

(节选自《宋史纪事末卷三十·夏元昊拒命》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举兵A必率部长B与猎C有获D则下马E环坐F而饮G割鲜H而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我国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
B.“既袭封”与“七月既望”(《赤壁赋》)两句中的“既”字含义相同。
C.文武班,指我国封建王朝的时候,文武百官们上朝时所排列的班次。
D.妻子,与今义相同,该词偏于“妻”的意思,“子”的含义已被虚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昊有绘画才能,通晓佛学,精通吐蕃、汉文字,喜欢《野战歌》《太乙金鉴诀》等兵书。
B.元昊生性果敢,谋略深远,他认为要想成就帝业,就不能被宋朝的小恩小惠束缚住手脚。
C.身为大夏帝王的元昊,每次出兵都让将帅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采纳其中最好的意见。
D.龙马岭之战,元昊获胜;齐宗矩率兵前来增援,驻军节义峰,出兵设伏,结果齐宗矩被擒。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
(2)凡夏人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多二人教之。
5.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张、吴二人从宋朝叛逃、投奔元昊的原因。
2024-04-0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昊,小字嵬理,性雄毅,多大略,善绘画,圆面高准。少时好衣长袖绯衣,冠黑冠,佩弓矢,从卫步卒张青盖。出乘马,以二旗引,百余骑自从。晓浮图学,通蕃、汉文字,案上置法律,常携《野战歌》《太乙金鉴诀》。弱冠,独引兵袭破回鹘夜洛隔可汗王,夺甘州,遂立为皇太子。明道元年十一月,夏王德明卒,立其子元昊为西平王。初,元昊数谏其父勿臣宋,德明辄戒之曰:“吾用兵久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不可负。”元昊曰:“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帝王耳,何锦绮为!”袭封,明号令,以兵法勒诸部。凡六日、九日则见官属,仿中国置文武班,立蕃、汉学,自中书令、宰相、枢密使以下,分命蕃、汉人为之,以衣冠采色别士庶贵贱。每举兵必率部长与猎有获则下马环坐而饮割鲜而食,各问所见,择取其长。因避父讳,改明道为显道,称于国中。

景祐元年秋七月,庆州柔远砦蕃部巡检嵬通攻元昊后桥诸堡,破之,元昊遂寇庆州。缘边都巡检杨遵、柔远砦监押卢训以兵七百与战于龙马岭,败绩。环庆路都监齐宗矩援之,次节义峰,伏发,被执;既而放还,下诏约束之。元昊虽奉贡,然车服僭拟,改元为开运,更曰广运。初,华州有二生张、吴者,俱困场屋,薄游不得志,闻元昊有志窥于中国,遂叛往,以策干之。元昊大悦,日尊宠用事;凡夏人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多二人教之。宝元元年冬十月,元昊称帝,建国大夏。先是,元昊遣使诣五台供佛,欲窥河东道路。既还,与诸豪歃血,约先攻鄜延,欲自德靖、塞门砦、赤城路三道入。其叔父山遇数劝元昊勿反,不听,山遇遂挈妻子来降。

(节选自《宋史纪事末卷三十·夏元昊拒命》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举兵A必率部长B与猎C有获D则下马E环坐F而饮G割鲜H而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我国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
B.“既袭封”与“七月既望”(《赤壁赋》)两句中的“既”字含义相同。
C.文武班,指我国封建王朝的时候,文武百官们上朝时所排列的班次。
D.妻子,与今义相同,该词偏于“妻”的意思,“子”的含义已被虚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昊有绘画才能,通晓佛学,精通吐蕃、汉文字,喜欢《野战歌》《太乙金鉴诀》等兵书。
B.元昊生性果敢,谋略深远,他认为要想成就帝业,就不能被宋朝的小恩小惠束缚住手脚。
C.身为大夏帝王的元昊,每次出兵都让将帅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采纳其中最好的意见。
D.龙马岭之战,元昊获胜;齐宗矩率兵前来增援,驻军节义峰,出兵设伏,结果齐宗矩被擒。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
(2)凡夏人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多二人教之。
5.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张、吴二人从宋朝叛逃、投奔元昊的原因。
2024-04-0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处少孤,未弱冠,臂力绝人。州府交,仕吴为东观左丞。入洛,稍迁新平太守,转广汉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而不决者,处详其枉直,一朝决遣。寻除楚内史,未之官,征拜散骑常侍。处曰:“古人辞大不辞小。”乃先之楚。而郡既经丧乱,新旧杂居,风俗未一,处敦以教义,又检尸骸无主及白骨在野收葬之,然始就征,远近称叹。迁御史中丞,凡所纠劾,不避宠戚。梁王彤违法,处深文案之。及氐人齐万年反,朝臣恶处强直,皆曰:“处,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乃使隶夏侯骏西征,梁王彤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中书令陈准知彤将逞宿憾,乃言于朝曰:“骏及梁王皆是贵戚,非将率之才,进不求名,退不畏咎。周处吴人,忠勇果劲,有怨无援,将必丧身。宜诏孟观以精兵万人为处前锋,必能殄寇。“朝廷不从。时贼屯梁山,有众七万,而骏逼处以五千兵击之。处曰:“军无后继,必至覆败,虽在亡身,为国取耻。”彤复命处进讨,乃与振威将军卢播、雍州刺史解系攻万年于六陌。将战处军人未食彤促令速进而绝其后继。处自旦及暮,斩首万计。弦绝矢尽,播、系不救。左右劝退,处按剑曰:“此是吾效节授命之日,何退之为!且古者良将受命,凿凶门以出,盖有进无退也。今诸军负信,势必不振。我为大臣,以身徇国,不亦可乎!”遂力战而没。追赠平西将军,赐钱百万,葬地一顷。诏曰:“处母年老,加以远人,朕每愍念,给其医药酒米,赐以终年。”

(节选自《晋书·周处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将战A处B军C人未食D彤促E令速进F而绝G其后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绝人”中的“绝”指超过,与《劝学》中“而绝江河”的“绝”意思不同。
B.“辟”亦称“辟除”,指中央高级官僚或地方官吏可自行聘任僚属,然后再向朝廷推荐。
C.“宿憾”的“憾”指遗憾,与《与妻书》中“死无余憾”的“憾”意思相同。
D.凶门,古代将军出征时,会凿一扇向北的门,由此出发,如办丧事一样,以示必死的决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处效仿古人辞大官不辞小官,先到楚地用礼仪教化当地的百姓,又收殁埋葬了无人认领和荒郊野外的尸骨,然后才到中央赴职。
B.周处担任御史中丞后,凡是纠察弹劾他人,不回避宠臣和贵戚。梁王司马彤违法,周处也严格按照法律条文来审查。
C.周处的部队从白天奋战到黑夜,死伤了数万人,已走投尤路。但卢播和解系两支部队却没有来支援,周处最终以身殉国。
D.周处死后被追赠为平西将军,朝廷还追赐了葬地和钱财。皇帝怜悯周母年事已高,下诏赐给周母医药酒米,让其安度晚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而不决者,处详其枉直,一朝决遣。
(2)宜诏孟观以精兵万人为处前锋,必能殄寇。
5.虽然“弦绝矢尽”,但周处坚决不撤退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4-03-20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节选自《资治通鉴·一九二·唐纪八》)

材料二:

太宗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房玄龄,初仕隋。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玄龄既遇知己,遂罄竭心力。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论者称为良相焉。杜如晦,初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俄迁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中多英俊,被外迁者众,太宗患之。房玄龄曰: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若大王守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太宗自此弥加礼重,寄以心腹,常参谋帷幄。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与房玄龄共掌朝政,时称房、杜焉。魏征,初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任贤第三》)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徇地:掠取土地。③端拱:闲适自得,清静无为。④隐太子:太子李建成。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太宗A既诛B隐太子C召征D责之曰E汝离间我F兄弟G何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唐高祖李渊封李世民为秦王,因其封地主要在以前秦国境内故称秦王。
B.藩,屏障,与《过秦论》“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的“藩”意思相同。
C.四方,原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泛指各处,文中指天下亦即整个国家。
D.敛容,神色变得庄重,与《琵琶行》“整顿衣裳起敛容”的“敛容”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德彝受命推举贤能,很久却一无所得,他认为自己已很尽力,只是当下没有奇才。
B.唐太宗非常重视人才,认为治国安邦之本须用对人才,故选才不拘一格、不问出处。
C.房玄龄与太宗一见如故,感念太宗知遇之恩,尽心尽力,日夜操劳,不敢稍有所失。
D.魏征有经国之才,但性情耿直,常常不顾情面犯颜进谏,规劝太宗,深得太宗信任。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
(2)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5.简要分析唐太宗是从哪些角度批评封德彝的。
2024-03-20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盩厔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奏凡十余上,益知名。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河朔复乱,贼取弓高,绝粮道。于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拜苏州刺史,病免。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材料二: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节选自辛文房《唐才子传·白居易传》)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黜之A是箝B其口C使自为D谋E非F所以G发扬H盛德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绝,指超过,高于,与《琵琶行并序》“冰泉冷涩弦凝绝”中的“绝”意思不同。
B.拔,指提拔,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拔”意思相同。
C.六义,诗经学名词,指风、雅、颂和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D.艰难,指文词隐晦而不平易,与平时所说的意为艰苦困难的“艰难”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况自恃才高,很少推崇称赞别人,但是看到白居易的文章后,对白居易大加赞赏。
B.白居易在殿中答对时直言皇帝误会了他,皇帝不高兴,和李绛说要将白居易贬逐。
C.白居易最擅长写诗,他的诗歌内容真实,词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
D.白居易因性情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而多次遭到排斥,于是便纵情于饮酒作诗。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

(2)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5.白居易“累以忠鲠遭摈”,材料一中哪些事件体现了白居易“忠鲠”?请简要说明。
2024-03-1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2023-202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