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张守珪,陕州河北人也。守珪仪形瑰壮,善骑射,性慷慨,有节义。时卢齐卿为幽州刺史,深礼遇之,常共榻而坐,谓曰:“足下数年外必节度幽、凉,为国之良将,方以子孙相托,岂得以僚属常礼相期耶!”先是契丹及奚连年为边患契丹牙官可突干骁勇有谋略颇为夷人所伏。赵含章、薛楚玉等前后为幽州长史,竟不能拒。及守珪到官,频出击之,每战皆捷。契丹首领屈剌与可突干恐惧,遣使诈降。守珪察知其伪,遣管记右卫骑曹王悔诣其部落就谋之。悔至屈剌帐,贼徒初无降意,乃移其营帐渐向西北,密遣使引突厥,将杀悔以叛。会契丹别帅李过折与可突干争权不叶,悔潜诱之,夜斩屈剌及可突干,尽诛其党,率余众以降。守珪因出师次于紫蒙川,大阅军实,宴赏将士,传屈刺、可突干等首于东都,枭于天津桥之南。

(节选自《旧唐书·张守珪传》)

材料二:

开元二十二年甲戌,冬,十二月乙巳,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斩契丹王屈剌及可突干,传首。时可突干连年为边患,赵含章、薛楚玉皆不能讨。守珪到官,屡击破之。可突干迫困,遣使诈降,守珪使管记王悔就抚之。悔至其牙帐,察契丹上下无降意,但稍徙营帐近西北,密遣人引突厥,谋杀悔以叛,悔知之。牙官李过折与可突干分典兵马,争权不叶,悔说过折使图之。过折夜勒兵斩屈剌及可突干,尽诛其党,帅余众来降。守珪出师紫蒙川,大阅以镇抚之。

开元二十三年乙亥,春,正月,上美张守珪之功,欲以为相。张九龄谏曰:“宰相者,代天理物,非赏功之官也。”上曰:“以其名而不使任其职,可乎?”对曰:“不可。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为宰相,若尽灭奚厥,将以何官赏之?”上乃止。二月,守珪诣东都献捷,拜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赐二子官,赏赉甚厚。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十》)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先是A契丹及奚B连年为边患C契丹牙官可突干D骁勇E有谋略F颇为G夷人H所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鸿门宴》中“再拜献大王足下”的“足下”含义与此相同。
B.初,原本,本来,与《孔雀东南飞》中“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的“初”意思不同。
C.东都,指古代王朝在京师以东的地区设置的都城,具体城址不一。唐时指洛阳,当时京师在长安。
D.假,文中指假借,与《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假”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齐卿非常看重张守珪的才华,认为他具有良将之才,想把自己的子孙托付给他,还说要用僚属的常礼对待他。
B.张守珪到任后,多次击败契丹,屈剌、可突干对他的到任感到恐惧,于是派遣使者假意投降。张守珪觉察出他们有诈,派管记右卫骑曹王悔去解决这件事。
C.材料一记载历史力求客观,客观地记述了张守珪降服契丹的过程。不乏像“及守珪到官,频出击之,每战皆捷”这样的事实陈述。
D.材料二加入了对人物的细致刻画、事件详细记录。比如张九龄与皇帝的语言描写,刻画了张九龄敢于直谏、玄宗善于纳谏的性格特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契丹别帅李过折与可突干争权不叶,悔潜诱之。
(2)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5.唐玄宗想要任命张守珪为宰相,遭到张九龄的反对,张九龄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2024-03-0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思,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场,长于剑,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节选自《将材》)

材料二: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闾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阖闾曰A子之十B三篇C吾尽D观之矣E可以F小试G勒H兵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无苟免”中“苟”有草率、随便之意,与成语“一丝不苟”中的“苟”含义不同。
B.戟,是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古代兵器,具有钩和刺的双重功能,也可作仪仗器物。
C.且,有将要之意,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且放白鹿青崖间”中的“且”含义不同。
D.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是中国古代君主和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将善用战术,用兵变化多端,能在险境中转危为安,出奇制胜。
B.步将身手矫捷,擅长使用兵器,战场上冲锋陷阵,斗志昂扬,能胜千夫。
C.孙武凭借兵法求见吴王,面对吴王让他用宫女练兵的要求,他也认真对待。
D.孙武三令五申后,吴王宠姬在操练中仍然嬉笑不止,孙武感到被辱,怒而杀之。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2)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5.孙武的言行更趋向于材料一中哪一类“将材”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2024-02-0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比闻京城士庶居父母丧者,乃有信巫书之言,辰日不哭,以此辞于吊问,拘忌辍哀,败俗伤风,极乖人理。宜令州县教导,之以礼典。

贞观六年,投左光禄大夫陈叔达礼部尚书,因谓曰:武德中,公曾进直言于太上皇,明朕有克定大功,不可黜退云。朕本性刚烈若有抑控恐不胜忧愤以致疾毙之危。今赏公忠謇,有此迁投。叔达对曰:臣以隋氏父子自相诛戮,以致灭亡,岂容目睹覆车,不改前辙?臣所以竭诚进谏。太宗曰:朕知公非独为朕一人,实为社稷之计!"

贞观十五年,诏曰:朕听朝之取,观前史,每览前贤佐时,忠臣徇国,何尝不想见其人,书钦叹!至于近代以来,年岁非远,然其胤绪,或当见存,纵未能显加旌表,无容弃之遐裔。其周、隋二代名臣及忠节子孙,有贞观已来犯罪配流者,宜令所司具录奏闻。于是多从矜宥。

十八年,(马周)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吏部尚书。太宗尝谓侍臣曰: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竭忠诚,亲附于朕,实藉此人,共康时政也。

(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文本二:

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日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选自王安石《兴贤》,有删减)


【注】①遐裔:远方、边远之地。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朕A本B性C刚D烈E若F有G抑H控I恐J不K胜L忧M愤N以O致P疾Q毙R之S危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指管理、治理,与《大学之道》中“先齐其家”的“齐”意思相同。
B.废,指放下,与《过秦论》中“于是废先王之道”的“废”意思不相同。
C.摄,指代理,与《论语·侍坐》中“摄乎大国之间”的“摄”意思不相同。
D.博,指广泛地,与《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博”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说京城有百姓为父母服丧期间,因相信巫书上辰日不哭的话,竟谢绝别人的哀悼慰问,太宗下令州县按相关礼仪法典规定去做。
B.太宗授任左光禄大夫陈叔达为礼部尚书,因为他当年曾向太上皇直言进谏不可以罢免太宗,而陈叔达吐露了当年进谏的真实原因。
C.太宗阅读前朝史书,钦佩前贤、忠臣,认为应该善待他们的后代,对于贞观以来犯了罪被流放发配的,后来大多采取了宽大处理。
D.王安石认为,有贤能之人并加以任用是国家的福气,如果能任用,就不怕不会超越两汉、胜过三代,然后达到五帝三皇那样的盛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知公非独为朕一人,实为社稷之计!
(2)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5.文本一中,唐太宗称赞了马周的哪些品格?请简要概括。
2023-09-2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和四年七月,壬戌,御史中丞李夷简弹京兆尹杨凭贪污僭侈。丁卯,贬凭临贺尉。宪宗命尽籍凭资产,李绛谏曰:旧制非反逆不籍其家。上乃止。元和五年,以王锷为河东节度使。上左右受锷厚赂,多称誉之,上命锷兼平章事。权德舆曰唐兴以来方镇非大忠大勋则跋扈者今锷既无忠勋朝廷又非不得已何为遽以此名假之上乃止元和六年,宦官恶李绛在翰林,以为户部侍郎。上问绛:故事,户部侍郎皆进羡馀,卿独无进,何也?对曰:守土之官,厚敛于人以市私恩,天下犹共非之。况户部所掌,皆陛下府库之物,给纳有籍安得羡馀!若自左藏输之内藏以为进奉,是犹东库移之西库,臣不敢踵此弊也。上嘉其直。上问宰相:为政宽猛何先?权德舆对曰:秦以惨刻而亡,汉以宽大而兴。太宗观《明堂图》,禁杖人背,是故安史以来,屡有悖逆之臣,皆旋踵自亡,由祖宗仁政结于人心故也。然则宽猛之先后可见矣。上善其言。以卢坦为判度支。或告泗州刺史薛謇为代北水运使,有异马不以献。事下度支,使巡官往验,未返。上迟之,使刘泰昕按其事。卢坦曰:陛下既使有司验之,又使品官继往,岂大臣不足信于品官乎!臣请先就黜免。上召泰昕还。秋,九月,富平人梁悦报父仇,杀秦杲,自诣县请罪。礼法二事,皆王教之大端,宜今都省集议闻奏。职方员外郎韩愈议,以为:盖以不许复仇,则伤孝子之心而乖先王之训;许复仇,则人将倚法专杀。宜定其制曰:‘几复父仇者,事发,具中尚书省集议奏闻,酌其宜而处之。’敕:梁悦杖一百,流循州。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权德舆曰/唐兴以来方镇/非大忠大勋/则跋扈者/今锷既无忠勋/朝廷又非不得已/何为/遽以此名假之上/乃止/
B.权德舆曰/唐兴以来/方镇非大忠大勋/则跋扈者/今锷既无忠勋/朝廷又非不得已/何为遽以此名假之/上乃止/
C.权德舆曰/唐兴以来/方镇非大忠大勋/则跋扈者/今锷既无忠勋朝廷/又非不得已/何为/遽以此名假之/上乃止/
D.权德舆曰/唐兴以来方镇/非大忠大勋/则跋扈者/今锷既无忠勋朝廷/又非不得已/何为遽以此名假之上/乃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皇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丁卯,在文中是用干支纪日。干支纪日法是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
C.故事,在古代有多种含义,也可指一种文学体裁,本文用以表示旧日的行事惯例。
D.敕,古代帝王或者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命令没收杨凭的全部资产,李绛用只有谋反才能没收家产的旧制来劝谏,皇帝听从了李绛的意见。
B.皇帝向宰相询问宽厚与严厉之别,权德舆用史实及本朝事例指出宽厚比严厉重要,得到皇帝的赞许。
C.有人告发泗州刺史薛謇未进献好马,先交给刘泰昕查验,宪宗嫌事情办得太慢,又派卢坦前往验察。
D.富平人梁悦为父报仇,杀死了秦杲后到县衙自首,案件引发一番议论,最后被处以杖刑,流放循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左右受锷厚赂,多称誉之,上命锷兼平章事。
(2)守土之官,厚敛于人以市私恩,天下犹共非之。
2023-09-0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栾布者,梁人也。始粱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亨之。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粱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亨。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吴反时,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

景帝中五年薨。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

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B.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C.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D.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卖意思是劫掠贩卖,“略”与《六国论》“始有远略”的“略”字含义不同。
B.祠而哭之指祭奠哭吊他,“祠”与《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祠”字含义相同。
C.微彭王意思是如果没有彭王,“微”与《陈情表》“猥以微贱”的“微”字含义不同。
D.牺牲指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牺牲”与《曹刿论战》“牺牲玉帛”的“牺牲”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栾布早年坎坷,曾做过佣工,也曾被卖到燕地为奴,因为主人报仇而被举荐为将军,又在战中被俘后被赎出做了大夫。
B.栾布知恩图报,梁王彭越与他有交情,也曾有恩于他,当彭越被以谋反罪诛灭三族后,他不顾禁令,冒死去哭吊彭越。
C.栾布即将被烹时对皇上慷慨陈词,为彭越作辩解,他陈述了彭越在楚汉战争之时的功绩,且认为彭越连谋反的迹象都没有。
D.栾布认为,富贵时要快意恩仇,对他有恩的,他优厚地去报答,对他有仇怨的,他按照法令规定去除掉他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
(2)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
2023-09-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高(完)中C、D类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近思,字位山,浙江钱塘人。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四十五年,授河南临颍知县。颍水经许州东入临颜,许州孔家口下距临颍境仅百余步,堤屡圯,水入临颍,害禾稼。近思请筑堤,临颍任夫十之七,士民争输谷。日役千三百人,人谷二升,二十日而堤成。水至不为患,岁大熟。近思立紫阳书院,教士以正学。县西葛冈村俗最恶,近思为置塾,课村童,躬教督之。化行于其乡,俗日驯。五十二年,巡抚鹿祜荐卓异,广西南宁同知。病,告归

五十九年,以浙江巡抚朱轼荐,敕部调取引见,命监督本裕仓。浙江福建总督满保奏请以知府拣发福建,檄署台湾知府。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流民至者,必审籍贯、稽家口,方授以田土,否则悉驱过洋。议未即行,雍正元年,召授吏部文选司郎中,赐第,赉帮金四百。寻授太仆寺卿,仍兼领文选司事。二年,超授吏部侍郎,命与尚书阿尔松阿如河南按治诸生王逊等纠众罢考,论如律

四年,充江南乡试考官。例以《乡试录》进呈,上嘉近思命题正大,策问发挥性理,谕奖之。时侍郎查嗣庭、举人汪景祺以诽谤获罪,停浙江人乡会试。近思疏言:浙省乃有如嗣庭、景祺者,越水增羞,吴山蒙耻!因条列整饬风俗,约束士子,凡十事。上曰:浙省有近思,不为习俗所移,足为越水、吴山洗其羞耻!所陈委曲详尽,下巡抚李卫、观风整俗使王国栋,如议施行。五年,擢左都御史,仍兼领吏部事。卒,命平郡王福彭往奠,加礼部尚书、太子少傅。以其子方幼,令吏部遣司官为治丧,赐祭葬,端恪。

(选自《清史稿·沈近思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
B.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
C.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
D.近思议析置数县/道镇弹压/府治驻兵三千/分布营汛/收材勇入行伍/严加操练/以渐移充内地各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调动改派。“转迁”表示调职,“迁除”表示升职,“右迁”表示降职。
B.告归,旧时官吏告老回乡或请假回家;后也可指向他人告辞,告别回家。文中“告归”的含义属前者。
C.乡会试,乡试与会试的合称。乡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又称“秋闱”;会试,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又叫春闱。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例如楚庄王的“庄”,岳飞谥“武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近思政绩显著,在临颍为官时,一方面解决了多年的水患问题,农民大获丰收;另一方面注重教化。设立紫阳书院,用合乎正道的学说来教化士人。
B.沈近思主张在台湾省多设数县,从乡民中选人并操练,增加驻兵;对流杂之民审查其籍贯,稽查其家口,给其田土,这些主张非常有实效。
C.沈近思担任科举考官时得到了皇帝的褒奖,但由于出现了汪景祺、查嗣庭案件,沈近思认为这会让整个浙江蒙羞。
D.沈近思去世后被追赠为礼部尚书、太子少傅。因为他儿子年幼,朝廷命吏部派专人为沈近思办理丧事,赐予他祭奠、安葬的礼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西葛冈村俗最恶,近思为置塾,课村童,躬教督之。
(2)二年,超授吏部侍郎,命与尚书阿尔松阿如河南按治诸生王逊等纠众罢考,论如律。
2023-09-0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高(完)中C、D类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鐀之书。

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B.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C.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D.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与“阴”相对应,表示方位时,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文中指山的南面。
B.《诗》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是风、雅、颂,共300篇,故称“诗三百”。
C.天子,指皇帝,是古代中国臣民对帝王的尊称,是古代政权的最高统治者。
D.《太史公书》又称为《史记》,二十四史之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注重实践,四处出游考察。20岁时南游江淮,登会稽山,视察九疑山;北渡汶水、泗水,观察孔子教化的遗风,学习乡射礼节。
B.司马迁秉承父志,继承祖业。太史公愤恨未能参与天子封禅大典,要求儿子继承祖业,司马迁立誓同意。
C.司马迁身陷牢狱,忍辱著书立说。司马迁遭受李陵之祸,受刑入狱,对天子心怀怨恨,奋发图强,写出了史学巨著。
D.司马迁的巨作深受后人称赞。他的外孙平通侯杨陈述司马迁的著作得以公布,王莽时,封司马迁的后人为史通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
(2)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2023-09-0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轸为秦使于齐,过魏,求见犀首。犀首谢陈轸。陈轸曰:“轸之所以来者,事也。公不见轸,轸且行,不得待异日矣。”犀首乃见之。陈轸曰:“公恶事乎?何为饮食而无事?”犀首曰:“衍不肖,不能得事焉,何敢恶事?”陈轸曰:“请移天下之事于公。”犀首曰:“奈何?”陈轸曰:“魏王使李从以车百乘使于楚,公可以居其中而疑之。公谓魏王曰:‘臣与燕赵故矣,数令人召臣也,日无事必来,今臣无事,请谒而往,无久,旬五之期。’王必无辞以止公。公得行,因自言于廷曰:‘臣急使燕、赵,急约车为行具。’”犀首曰:“诺。”谒魏王,王许之,即明言使燕、赵。诸侯客闻之,皆使人告其王曰:“李从以车百乘使楚,犀首又以车三十乘使燕、赵。”齐王闻之,恐后天下得魏,以事犀首,犀首受齐事。魏王止其行使。燕、赵闻之,亦以事属犀首。楚王闻之,曰:“李从约寡人,今燕、齐、赵皆以事因犀首,犀首必欲寡人,寡人欲之。”乃倍李从,而以事因犀首。魏王曰所以不使犀首者以为不可令四国属以事寡人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之事复相魏。张仪欲穷陈轸,令魏王召而相之,来将梏之。将行,其子陈应止其公之行,曰:“物之湛者,不可不察也。夫魏欲绝楚、齐,必重迎公。郢中不善公者,欲公之去也,必劝王多公之车。公至宋,道称疾而毋行,使人谓齐王曰:‘魏之所以迎我者,欲以绝齐、楚也。’”齐王曰:“子果无之魏而见寡人也,请封子。”因以鲁侯之车迎之。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一》)


[注]①犀首:战国魏官名。公孙衍曾为此官,故借称公孙衍。②陈轸此时在楚国做事,说话很有分量。以往张仪游说楚王时,曾遭陈轸反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曰/所以不使/犀首者以为不可/令四国属以事/寡人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之事/复相魏/
B.魏王曰/所以不使犀首者/以为不可/令四国属以事/寡人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之事/复相魏/
C.魏王曰/所以不使/犀首者以为不可/令四国属以事/寡人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之事/复相魏/
D.魏王曰/所以不使犀首者/以为不可/令四国属以事/寡人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之事/复相魏/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日一词可解释为将来、以后,也可以解释为从前、往日,在文中指前者。
B.不肖,文中意为不才,旧时士人表示自谦的词;一般也称不孝之子为不肖。
C.约车,意思是栓套、准备马车,与我们现在所讲的“约定派车”含义不同。
D.属,意为委托,与《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的“属”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轸为秦国出使去齐国,途经魏国,求见公孙衍,公孙衍起初谢绝了陈轸,陈轸表明求见之由后,公孙衍才会见了他。
B.公孙衍采纳了陈轸的建议,让魏王为他准备好行装,多国国君听到公孙衍要出使燕、赵的消息后,纷纷把政事委托给他。
C.魏王因之前认为公孙衍不能胜任政事而没有早用他而深感愧疚,后来把政事交给他,公孙衍于是主天下之事,官复相位。
D.张仪想使陈轸陷入困境,就让魏王召他来做相国,陈轸想要去,但他的儿子认为这件事情不可以不详察,要认真考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谒魏王,王许之,即明言使燕、赵。
(2)子果无之魏而见寡人也,请封子。
5.陈轸为公孙衍“掌天下事”所出的计谋,分为哪几步,请简要梳理概括。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费宏,字子充,铅山人。甫,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正德二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五年进尚书。

帝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闻。宏持重识大体,明习国家故事。数劝帝革武宗弊政。大礼之议,诸臣力与帝争,帝不能堪。宏颇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及廷和等去位,宏为首辅。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委任甚至。

户部议督正德时赋,宏偕石珤、贾咏请断自十年以后。从之。未几,帝以四方灾异,敕群臣修省。宏等因言:陛下用度无节,工役不休。畿内土地半成庄田,内库收纳要求逾倍。太仓无三年之积而冗食日增,京营无十万之兵而赴工不已。直臣得罪未见原,言官举职乃被诘。律所当行者数经不诛,罪无可辨者遽传旨获免。干和召怨,自非一端。帝引咎褒答,然不能用也。

宏为人和易,好推毂后进。其于大礼不能强谏,亦未尝附离。而是时席书、张璁、桂萼用事。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曾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帝尝御平台,特赐御制七言一章,命辑倡和诗集,署其衔日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其见尊礼,前此未有也。璁、萼滋害宏宠。

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不得请,则力求罢,诋宏尤切,章数上。宏亦连疏乞休,帝辄下优诏慰留,然终不以谴璁、萼。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璁、萼指,上书污故大学士廷和等,并诬宏。宏竟致仕去。十四年,萼既前死,璁亦去位,帝始追念宏。四月,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七月至京师。使中使劳以上尊御馔,面谕曰:与卿别久,卿康健无恙,宜悉心辅导称朕意。顿首谢。自是眷遇益厚。未几卒,年六十有八。帝嗟悼,赙恤加等,赠太保,文宪。

(节选自《明史·费宏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B.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C.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D.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即冠礼,是中国古代男性的成年礼,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指定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
B.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后职能扩大,其官署为尚书省。唐代始设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C.顿首: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谓顿首。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也可用作书简表奏用语。
D.谥:即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宏年轻有为,博学多才。他年纪轻轻就高中状元,对国家过往旧事非常熟悉,担任过多个官职,颇受重用。
B.费宏行事慎重,顾全大局。他深得皇帝的信任,皇帝因他在“大礼”之争中能揣摩圣意而赞赏他,还赠送给他自己的诗作。
C.费宏青年入仕,但仕途多舛。张璁、桂萼数次弹劾诬告费宏,费宏也接连上书请求退休,最终被允许。
D.费宏仕途跌宕,晚年再受重用。张璁、桂萼去世后,费宏又被召回,皇帝更加礼遇他,多次向他咨询政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宏颇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
(2)律所当行者数经不诛,罪无可辨者遽传旨获免。
2023-08-2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中小学教育教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窦建德谓其群下曰:“吾为隋民,隋为吾君;今宇文化及弑逆,乃吾仇也,吾不可以不讨!”乃引兵聊城。

淮安王神通攻聊城,化及粮尽,请降,神通不许。安抚副使崔世干劝神通许之,神通曰:“军士暴露日久,贼食尽计穷,克在旦暮,吾当攻取以示国威。且散其玉帛,以劳将士,若受其降,将何以为军赏乎!”世干曰:“今建德方至,若化及未平,内外受敌,吾军必败。夫不攻而下之,为功甚易,奈何贪其玉帛而不受乎!”神通怒,囚世干于军中。既而宇文士及自济北馈之,化及军稍振,遂复拒战。神通督兵攻之,贝州刺史赵君德攀堞先登,神通心害其功收兵不战君德大诟而下遂不克。建德军且至,神通引兵退。

建德与化及连战,大破之,化及复保聊城。建德纵兵四面急攻,王薄开门纳之。建德入城,生擒化及,先谒隋萧皇后,语皆称臣,素服哭炀帝尽哀;收传国玺及卤簿仪仗,抚存隋之百官。以槛车载化及并二子承基、承趾至襄国,斩之。化及且死,更无余言,但云:“不负夏王!”

建德每战胜克城,所得资财,悉以分将士,身无所取。又不啖肉,常食蔬,茹粟饭。妻曹氏,不衣纨绮,所役婢妾,才十许人。及破化及,得隋宫人千数,即时散遣之。以隋黄门侍郎裴矩为左仆射,掌选事,兵部侍郎崔君肃为侍中,少府令何稠为工部尚书,右司郎中柳调为左丞,虞世南为黄门侍郎,欧阳询为太常卿。自余随才授职,委以政事。其不愿留,欲诣关中及东都者,亦听之,仍给资粮,以兵援之出境。隋骁果尚近万人,亦各纵遣,任其所之。又与王世充结好,遣使奉表于隋皇泰主,皇泰主封为夏王。

建德起于群盗,虽建国,未有文物法度,裴矩为之定朝仪,制律令,建德甚悦,每从之谘访典礼。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

【注】①骁果:隋帝为扩充军队,除征发府兵外又招募新军,新军骁勇善战,称为骁果。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神A通B心C害D其E功F收C兵H不I战J君K德L大M诟N而O下P遂Q不R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趣,开赴,与“趣舍万殊”(《兰亭集序》)中的“趣”含义不相同。
B.奈何,怎么,与“奈何取之尽锱铢”(《阿房宫赋》)中的“奈何”含义相同。
C.黄门侍郎,官名,始自秦汉,东汉时设为专官,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D.朝仪,古帝王临朝时的典礼,后亦称人臣朝君或官吏互拜时所用礼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建德善于用兵,他继李神通之后攻打聊城,命令军队发起猛攻,在王薄的策应下,攻克聊城。生擒宇文化及父子三人,将他们押至襄国处斩。
B.窦建德言行一致,效力隋朝。他在出征聊城之前宣告要为隋朝报仇,作战胜利后他先去拜谒了隋朝萧皇后,又身着素服哭祭隋炀帝,以尽哀思。
C.窦建德仗义疏财,善笼人心。他不追求奢靡生活,日常饮食只是粗茶淡饭,家人也衣着朴素;他将所有家财全都分给将士,能与下属同甘共苦。
D.窦建德爱惜人才,选贤任能。他根据隋朝留下官员的才能授予他们官职,重用裴矩、何稠等人;建国后裴矩为他制定了朝仪、律令等文物法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士暴露日久,贼食尽计穷,克在旦暮,吾当攻取以示国威。
(2)化及且死,更无余言,但云:“不负夏王!”
5.唐人殷侔在《窦建德碑》中称赞窦建德“宽容御众”,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他“宽容御众”的表现。
2023-05-2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云南省保山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