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孙子曰:“上兵伐谋。”又曰:“士卒熟练。”又曰:“亲而离之。”

(选自《孙子兵法》有删改)

材料二:

李抱真,字太元,抱玉从弟也,沈虑而断。仆固怀恩反于汾州,陷焉,挺身归京师。代宗以怀恩倚回,所将朔方兵精,忧之,召抱真问状,因奏曰:“郭子仪尝领朔方军,人多之。怀恩欺其下曰:‘子仪为鱼朝恩所杀。’今起而用,是伐其谋,兵可不战解也。”既而怀恩败,奔遁,如抱真策。迁陈郑泽潞节度留后。既谢,因言:“百姓劳逸在牧守,愿得一州以自试。”更授泽州刺史,兼怀泽潞观察留后。徙怀州,仍为怀泽潞观察留后,凡八年。抱真密揣山东有变,上党且当兵冲。是时,乘战伐后,赋重人困,无以养军士。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比三年,皆为精兵,举所部得成卒二万,既不廪于官,而府库实。抱真缮甲淬兵,遂雄山东,天下称招义军步兵冠诸军。德宗嗣位。初,田悦反,围邢及临洺。诏抱真与河东马燧策兵救之,斩其将杨朝光,遂解临洺、邢之围。复与悦战洹水,走之。进围魏,悦战城下,大败。会朱滔、王武俊反,救悦,抱真退保魏。于时,李希烈陷汴,李纳反郓,李怀光相次反河中,抱真独以数州孑然横绝溃叛中,离沮其奸,为群盗所惮。兴元初,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朱滔悉幽蓟兵与回纥围贝州。希烈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天子下罪己诏,并赦群盗。抱真乃遣客贾林以大义说武俊,使人从击滔。武俊许诺,而内犹豫。抱真自造其壁,曰:“仆今日此举,系天下安危。仆死不还,领军事以听朝命,亦唯子;奋励士马,东向雪仆之耻,亦唯子。”又曰:“希烈窃帝号,滔攻贝州,此其志皆欲自于天下。足下既不能与竞长雄,舍九叶天子而臣反虏乎?且诏书罪己,禹、汤之心也。方上暴露播越,公能自安乎?”因持武俊,涕下交颐,武俊亦感泣,左右皆泣。武俊感之不疑,待之益恭,指心誓天曰:“此身已许公死敌矣!”约为昆弟而别。旦日合战,大破滔经城。进检校司空。抱真喜士,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至与语无可采者渐退之。晚年好方士,贞元十年因饵丹卒,时年六十二。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卷十》有删改)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虽小善A皆卑B辞厚币C数千里D邀致之E至与语F无可G采者H渐退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熟练,意为勤于练习,与现代汉语所说的“熟练”意思不同。
B.德,意为感恩戴德,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必积其德义”的“德”意思不同。
C.牧守,州郡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意为守护治理某地的地方官。
D.肆,意为延伸、扩张,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又欲肆其西封”的“肆”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抱真亲自征兵训练,不到三年,缮甲淬兵,称雄于山东,练成了二万“冠诸军”的精兵。
B.李抱真大败田悦后,又独自以数州之力抗拒李希烈、李纳、李怀光的反叛,被众贼忌惮。
C.李抱真亲自造访王武俊的军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以坦诚打动了他,共破反贼。
D.李抱真听闻当世有才之人,就一定要与他交往,晚年却迷信方士,最后因服用丹药而死。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乘战伐后,赋重人困,无以养军士。
(2)希烈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
5.李抱真的哪些事迹体现了材料一的观点?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处少孤,未弱冠,臂力绝人。州府交,仕吴为东观左丞。入洛,稍迁新平太守,转广汉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而不决者,处详其枉直,一朝决遣。寻除楚内史,未之官,征拜散骑常侍。处曰:“古人辞大不辞小。”乃先之楚。而郡既经丧乱,新旧杂居,风俗未一,处敦以教义,又检尸骸无主及白骨在野收葬之,然始就征,远近称叹。迁御史中丞,凡所纠劾,不避宠戚。梁王彤违法,处深文案之。及氐人齐万年反,朝臣恶处强直,皆曰:“处,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乃使隶夏侯骏西征,梁王彤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中书令陈准知彤将逞宿憾,乃言于朝曰:“骏及梁王皆是贵戚,非将率之才,进不求名,退不畏咎。周处吴人,忠勇果劲,有怨无援,将必丧身。宜诏孟观以精兵万人为处前锋,必能殄寇。“朝廷不从。时贼屯梁山,有众七万,而骏逼处以五千兵击之。处曰:“军无后继,必至覆败,虽在亡身,为国取耻。”彤复命处进讨,乃与振威将军卢播、雍州刺史解系攻万年于六陌。将战处军人未食彤促令速进而绝其后继。处自旦及暮,斩首万计。弦绝矢尽,播、系不救。左右劝退,处按剑曰:“此是吾效节授命之日,何退之为!且古者良将受命,凿凶门以出,盖有进无退也。今诸军负信,势必不振。我为大臣,以身徇国,不亦可乎!”遂力战而没。追赠平西将军,赐钱百万,葬地一顷。诏曰:“处母年老,加以远人,朕每愍念,给其医药酒米,赐以终年。”

(节选自《晋书·周处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将战A处B军C人未食D彤促E令速进F而绝G其后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绝人”中的“绝”指超过,与《劝学》中“而绝江河”的“绝”意思不同。
B.“辟”亦称“辟除”,指中央高级官僚或地方官吏可自行聘任僚属,然后再向朝廷推荐。
C.“宿憾”的“憾”指遗憾,与《与妻书》中“死无余憾”的“憾”意思相同。
D.凶门,古代将军出征时,会凿一扇向北的门,由此出发,如办丧事一样,以示必死的决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处效仿古人辞大官不辞小官,先到楚地用礼仪教化当地的百姓,又收殁埋葬了无人认领和荒郊野外的尸骨,然后才到中央赴职。
B.周处担任御史中丞后,凡是纠察弹劾他人,不回避宠臣和贵戚。梁王司马彤违法,周处也严格按照法律条文来审查。
C.周处的部队从白天奋战到黑夜,死伤了数万人,已走投尤路。但卢播和解系两支部队却没有来支援,周处最终以身殉国。
D.周处死后被追赠为平西将军,朝廷还追赐了葬地和钱财。皇帝怜悯周母年事已高,下诏赐给周母医药酒米,让其安度晚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而不决者,处详其枉直,一朝决遣。
(2)宜诏孟观以精兵万人为处前锋,必能殄寇。
5.虽然“弦绝矢尽”,但周处坚决不撤退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4-03-20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将军卫青者,宇仲卿。平阳人也。青同母姊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天子。元朔五年春,汉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击匈奴。匈奴右贤王卫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逐数百里,不及,得右贤裨王三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千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大将军,大将军立号而

(节选自《史记·卫青霍去病列传》)

材料二:

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子也。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上曰:票姚校尉去病再冠军,封冠军侯。

去病侯三岁,为票骑将军。其夏,去病与公孙敖俱出北地,异。张骞、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诸宿将常留落不耦。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其后,去病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所斩捕功多于青。乃令二人皆大司马。自是,青日衰而去病日贵。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去病薨。上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类祁连山。谥之并广地景桓侯

(节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


【注】①留落不耦:留,滞留,延迟;耦,合,适应;谓际遇不好,难取功名。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上A悼之B发属国C玄甲D军陈E自长安F至茂陵G为冢H类祁连山。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正对”,与《兼爱》中“当察乱何自起”的“当”意思不同。
B.属,“归属”,与《赤壁赋》中“举酒属客”的“属”字意思不同。
C.归,“返回”,与《<论语>十二章》中“天下归仁焉”的“归”意思相同。
D.道,“道路”,与《<论语>十二章》中“任重而道远”的“道”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朔五年,车骑将军卫青率三万骑兵攻击匈奴,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兵不能突然到来,轻敌被俘。卫青凭此一战,被天子升任为大将军。
B.霍去病十八岁被卫青任命为票姚校尉,带领八百轻骑勇士,远离卫青大军几百里去夺取战功,捕杀敌人极多,被封为冠军侯。
C.匈奴左贤王带领数万骑兵围攻李广,李广与敌人激战两天,直到张骞赶到,才带兵退离。张骞因为行动迟缓,罪判斩首,但赎罪为民。
D.汉武帝虽命卫青和霍去病同为大司马,但此时霍去病所捕杀敌人的功劳已多于卫青。于是,卫青的地位日益衰落,而霍去病则日益显贵。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
(2)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
5.材料二中,霍去病深受汉武帝“重爱之”的原因有哪些?
2024-02-0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帝性刚好胜,不欲权在臣下,入洛之后,信伶宦之谗,颇疏忌宿将。

李嗣源家在太原,三月,丁酉,表卫州刺史李从珂为北京内牙马步都指挥使以便其家,帝怒曰:嗣源握兵权,居大镇,军政在吾,安得为其子奏请!乃黜从珂为突骑指挥使,帅数百人戍石门镇。嗣源忧恐,上章申理,久之方解。辛丑,嗣源乞至东京朝觐,不许。

郭崇韬素疾宦官,尝密谓魏王继岌曰:大王他日得天下,騋马亦不可乘,况任宦官!宜尽去之,专用士人。由是宦官皆切齿。时成都虽下,而蜀中盗贼群起,布满山林。崇韬恐大军既去,更为后患,以是淹留未还。帝遣宦者向延嗣促之,崇韬不出郊迎,及见,礼节又倨,延嗣怒。李从袭谓延嗣曰:今诸军将校皆郭氏之党,王寄身于虎狼之口,一朝有变,吾属不知委骨何地矣。因相向垂涕。延嗣归,具以语刘后。后泣诉于帝。前此帝闻蜀人请崇韬为帅,已不平,至是闻延嗣之言,不能无疑。帝阅蜀府库之,曰:人言蜀中珍货无算,何如是之微也?延嗣曰:臣闻蜀破,其珍货皆入于崇韬父子,故县官所得不多耳。帝遂怒形于色。及孟知祥将行,帝语之曰:闻郭崇韬有异志,卿到,为朕诛之。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庄宗纪》,有删减)

材料二:

史臣曰:庄宗以雄图而起河汾以力战而平汴洛家仇既雪国祚中兴。然得之孔劳,失之何速?岂不以骄于骤胜,逸于居安,忘栉沐之艰难,徇色禽之荒乐。外则伶人乱政,内则牝鸡司晨。靳吝货财,激六师之愤怨;征搜舆赋,竭万姓之脂膏。大臣无罪以获诛,众口吞声而避祸。夫有一于此,未或不亡,矧咸有之,不亡何待!静而思之,足以为万代之炯诫也。

(选自薛居正《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有删减)


【注】①矧:况且,何况。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庄宗以雄图A而起B河汾C以力战D而平E汴洛F家仇既雪G国祚H中兴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酉,干支之一,前一位是丙酉,后一位是戊酉,可纪年也可纪日,文中用于纪日。
B.东京,指后唐陪都开封,后唐京都在洛阳,因东京在其东方,故当时称开封为东京。
C.籍,文中指账簿、簿册,与《鸿门宴》“籍吏民,封府库”中的“籍”意思不同。
D.牝鸡司晨,文中比喻刘后窃权乱政,其中的“司”与“司机”中的“司”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嗣源为了自家的便利,私自任命自己的儿子李从珂,致使庄宗大怒,于是将李从珂降职,还拒绝答应李嗣源的觐见请求。
B.郭崇韬平素就嫉恨宦官,并且将此意告诉了魏王李继岌,宦官因此对他恨之入骨,这也为他后来遭宦官陷害埋下了祸根。
C.蜀中盗贼四起,主动留下除患的郭崇韬遭到了众人的合伙陷害,庄宗听信谗言,先是愤愤不平,后愤怒不已,对他动了杀心。
D.材料二认为,庄宗的灭亡不是单方面的原因,骄奢、淫逸,加之伶人扰乱朝纲、后宫乱政等等,都可作为对后世的警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语之曰:“闻郭崇韬有异志,卿到,为朕诛之。”
(2)夫有一于此,未或不亡,矧咸有之,不亡何待!
5.对于庄宗亡国一事,材料二提出了“然得之孔劳,失之何速?”的疑惑,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他亡国的原因。
2024-01-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别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之,不敢忘。

太夫人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有删减)

材料二:

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修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减)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汝家故A贫B贱也C吾处之D有素矣E汝能F安之G吾H亦安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夫人,汉时对列侯之母的称谓,后世凡官僚豪绅之母不论在世与否,均可称。
B.志,文中指记住,与《伶官传序》“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的“志”意思不同。
C.夜烛,文中意思是点燃蜡烛,与《登泰山记》“明烛天南”中的“烛”意思相同。
D.布衣,本指平民百姓所穿的用麻布裁制的最普通廉价的衣服,后世以借指平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很小时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在家境贫寒中抚养他长大,从母亲那里得知,父亲为官清廉,俸禄微薄但喜欢周济他人。
B.欧阳修的父亲宅心仁厚,审理案卷特别谨慎,常想着为判死刑的人谋一条生路,自己去努力了,即便不成,那也没什么遗憾了。
C.欧阳修的母亲年轻时就秉承勤俭治家的原则,后来富裕了也不超过以前的限度,她认为保持俭朴节约才是渡过患难的好办法。
D.欧阳修关心民众疾苦,特别关注官吏治理政事的问题,认为政事的好坏关系到百姓的利益,为政时要做到宽松简易而不扰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
(2)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5.材料二中,欧阳修说自己“遇(政)事不敢忽也”,他能有如此修养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4-01-2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南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公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题异焉。玄谓公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征拜议郎。

建安二年,张绣等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遇害。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来抄,公击破之。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初,公举魏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四年春,生擒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吕布。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选自《三国志•魏武纪》)

材料二:

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何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诸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六年,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选自曹操《求贤令》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公与A战B军C败D为流矢所E中F长G子昂H遇害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业,文中指德行功业,操行学业,今天主要指职业的类别,亦泛指职业。
B.牧即州牧,古官职名,又称太守,是州郡的最高长官,掌行政、军事大权。
C.归,指归附、投靠,与《琵琶行》“主人忘归客不发”中的“归”意思相同。
D.偏短,指缺陷、不足,其中的“短”与《春望》“白头搔更短”中的“短”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绣等人出尔反尔,投降后又反叛,最终被曹操彻底打败,曹操总结初战失利的原因时,认为是没有立即扣押他们的人质。
B.魏种的孝廉是曹操举荐的,曹操自认为魏种不会背叛自己,可魏种还是背叛了他,后来活捉了魏种,曹操不但为其松绑还加以任用。
C.在曹操看来,齐桓公能称霸当世,是因为人才;陈平行为不敦厚,苏秦没有诚信,但他们有才,都在当世建立了不朽的功业。
D.曹操两次下达求贤令,表达自己求贤若渴之情,两次分别恳请诸位和官府官员去发现并举荐有才德的人来辅助自己治理天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2)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何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
5.曹操用人的标准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的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2024-01-1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卷(二)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为武安君。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四十九年九月,秦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陵兵亡五校。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命,不行;乃使秦相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院之,是足以死。”遂自杀。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太史公曰:鄙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然不能救患于应侯。

(选自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材料二:

若秦四世之胜,据河山之阻,任用白起豺狼之徒,奋其爪牙,禽猎六国。穷武极诈,士民不附,卒隶之徒,还为敌仇,焱起云合,果共轧之。斯为下矣。凡兵,所以存亡继绝,救乱除害也。故伊、吕之将,子孙有国,与商、周并。至末世,苟任诈力,以快贪残,急城杀人盈城,争地杀人满野。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国灭亡于后。报应之势,各以类至,其道然矣。

(选自班固《汉书•志•刑法志》)

【注】①院,同“坑”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远绝河山A而争人B国都C赵应D其内E诸侯F攻其外G破秦军H必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表官职调动,此处指晋升。可替换为“晋、升、擢、拔、陟、进、加”等词。
B.病笃,文中指病情加重。其中的“笃”与成语“博学笃志”中的“笃”意思不同。
C.因,此指依靠、凭借。与《过秦论》中“蒙故业,因遗策”的“因”的用法相同。
D.于,介词,相当于“在”。与《屈原列传》中“外欺于张仪”的“于”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陵统率部队攻击邯郸,秦军伤亡很大。秦王亲自请武安君赴任,武安君不肯;再派应侯去请他,武安君称病不肯赴任。
B.武安君自杀时仰天长叹,自认为没什么罪过,竟落得这个结果。后又反思在长平之战时,用欺诈之术把几十万降兵活埋。
C.班固认为秦国覆灭的原因是,秦国用尽武力和奸诈,军士人民都不归附,服兵役、劳役的人又成为仇敌,共同颠覆了它。
D.像伊尹、吕望这些将领的子孙,其拥有国家,可以同商朝、周朝共存。因为他们正确地使用军队,拯救危乱、铲除祸害。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②任用白起豺狼之徒,奋其爪牙,禽猎六国。
5.根据材料,请简要概括司马迁和班固对白起的评价。
2024-01-1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王羲之,字逸少。羲之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于是始知名。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羲之遂报书曰:“吾素自无廊庙志,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其志。

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郄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减)

文本二:

晋王羲之,字逸少,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入木三分。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羲之书多不一体。

(选自唐·张怀璀《书断·王羲之》,有删减)

【注】①张芝,字伯英,善草书。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羲A之B年C十D三E尝F谒G周H顗I顗J察K而L异M之N于O是P始Q知R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志,指志趣相同的人,其中的“志”与“项脊轩志”中的“志”意思不相同。
B.申,文中指申述,与《齐桓晋文之事》“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申”意思相同。
C.祝版,古代祭祀时粘贴祝文的方版,文中指朝廷祭祀前要更换上王羲之书写的祭文。
D.入木三分,文中用来形容王羲之书法的笔力强劲,后也借喻指人见解、议论的深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朝廷公卿都器重王羲之,频频召他为官,但他没有朝中任职想法,又很讲究服食丹药养生,故刚到浙江就有终老于此的念头。
B.王羲之认为国家的安定在于内外团结和睦,以此写信劝诫与桓温不和的殷浩,当殷浩欲北伐时他又写信劝阻,但两次都遭到拒绝。
C.王羲之擅长多种书法字体,比如写在门生家几案上的是真草各半,答庾亮的书信是章草,《兰亭序》和《黄庭经》也属不同书体。
D.少年时期,王羲之就偷偷阅读父亲珍藏的前代书法秘籍,父亲发现后就很高兴地马上传授给他,让他的书法短期之内就大有长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
(2)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
5.王羲之在书法方面赢得了哪些“美誉”和珍视?请结合两文本简要概括。
2023-12-27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张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幼颖异,十三岁能为文,十七时作《函关》,已传人口。游学于陈,学官苏辙爱之。因得从轼游,轼亦深知之,称其文汪洋冲澹,有一倡三叹之声。弱冠第进士,入为太学录,范纯仁以馆阁荐,累起居舍人。初,来在颍,闻苏轼讣,为举哀行服,言者以为言,遂贬房州别驾,安置于黄。五年,得自便,居陈州。耒仪观甚伟,有雄才,笔力绝健,于骚词尤长,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没,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日载酒肴饮食之。诲人作文以理为主,尝著论云: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大抵皆将以为寓理之具也。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夫决水于江、河、淮、海也,顺道而行,滔滔汩汩,日夜不止,冲砥柱,绝吕梁,放于江湖而纳之海,其舒为沦涟,鼓为波涛,激之为风飙,怒之为雷霆,蛟龙鱼鳖,喷薄出没,是水之奇变也。江、河、淮、海之水,理达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学者以为至言。作诗晚岁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而乐府效张籍。

(选自《宋史•张耒传》,有删改)

材料二:

自三代以来,最喜读太史公、韩退之之文。司马迁奇迈慷慨,自其少时,周游天下,交结豪杰。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故其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庙之鼎俎,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揽,则极言语之怀巧,有不足以过之者。嗟乎!退之之于唐,盖不试遇矣。然其犯人主,忤权臣,临义而忘难,刚毅而信实,而其学又能独出于道德灭裂之后,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则愈之文章虽欲不如是,盖不可得也。

(选自《张耒集》,有删改)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须加标点的标号写在答题卡上。
此无见A于理B而欲以言语C句读D为奇E反覆F咀嚼G卒亦H无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体裁,讲究文采、韵律,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抒情。
B.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不同。擢,擢升的意思,表示的是升官,相同意思的还有“右迁、进”等词。
C.行服,是指穿孝服居丧。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丧服和服丧的时间,比如小功服是五个月的丧服。
D.鼎俎,鼎是古代烹煮东西用的器物,俎是可盛放祭品的一种器物。“鼎俎”一词在文中是指祭祀用的礼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耒才思敏捷,少年成名。游学于陈时得到学官苏辙的厚爱,并因此结识苏轼,苏轼也赏识他,称赞其辞恣洒脱、淡雅情真。
B.张耒论述为文,取譬生动。他以水流河道通达大海比喻写文章要有所侧重,一气贯通著述成文,文章的起伏变化应顺势而为。
C.张耒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司马迁和韩愈因触犯君主而遭遇灾祸,平生志向郁结于心,而文风典雅,如同庙堂礼器。
D.张耒通过评价前人,表明写文章的主张。通过对司马迁、韩愈等人的评价,表达了自己的文学观点。语言整散结合,铺陈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说理气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
(2)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
5.张耒对写文章有什么主张?请简要概括。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1)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鵩”。贾生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鳌,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2)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减)

【注】①釐(xī):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孝文皇帝初立A闻河南守吴公B治平C为天下第一D故与李斯同邑E而尝学事焉F乃征为廷尉。

2.下列对文段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设秀才科,后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称呼,文中指优异的才能。
B.超迁,越级提拔。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也有作降职远调的。古代表示官职提升的还有“拔”“擢”“陟”等。
C.害,嫉妒,与《屈原列传》中“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的“害”词义相同。
D.无状,行为失检,没有礼貌,与成语“出言无状”中“无状”的词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奉命制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诽谤,说他年轻学浅,总想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使文帝夜半前席。
D.贾谊因文帝分封淮南厉王子上奏疏,并多次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2)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5.屈原和贾谊生于不同朝代,但是司马迁却将他们放在同一个列传里,请结合文本,试分析司马迁这样处理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