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叶应骢,字肃卿,鄞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偕同官谏南巡,杖三十。嘉靖初,历郎中。伏阙争“大礼”,再下狱廷杖。给事中潮阳陈洸素无赖。家居与知县宋元翰不相能,令其子柱讦元翰谪戍。元翰摭洸罪及帷薄事刊布之:义《辨冤录》。洸由是不齿于清议,尚书乔宇出之为湖广佥事。给事中赵汉、御史朱衣等交章劾洸,而御史张日韬、戴金、蓝田又特疏论之。田并劾席书,且封上元翰《辨冤录》。都御史王时中请罢洸听勘。洸奏:“群奸恨臣抗议大礼,将令抚按杀臣,请遣一锦衣往”。洸意,锦衣可利诱也。得旨遣应骢及令锦衣千户李经。应骢与焚香誓天,会御史熊兰、涂相等杂治,具上洸罪状至百七十二条。帝不得已,始命覆核。郎中黄绾力持应骢议。席书、桂萼为居间不能得,要张璁共奏,谓洸议礼臣,为法官所中。帝入其言,命免罪为民。应骢寻迁吉安知府,母丧归。六年,萼益用事。而萼方掌刑部,廷臣马录等以劾郭勋下狱。洸谓乘此故案可反也上书讦应骢等萼因讼洸冤遂逮应骢而令按察使张祐等还籍候命词连四百人。九卿及锦衣卫廷讯,应骢对曰:“某所持者王章耳,必欲直洸,惟诸公命。会是日黄雾四塞,狱弗竟。次日,又大风拔木。有诏修省,不用刑。乃当应骢按事不实律,为民,元翰、绾及田等贬斥有差,洸授冠带。逾数年,更令人奏应骢勘狱时,酷杀无辜二十六人,下巡按李美覆勘。美言死者皆有状,非故杀。刑部尚书许赞白应骢无罪。帝特谪应骢戍辽东。是狱也,始终八载。凡攻洸与治洸狱者无不得罪,逮捕至百数十人。十六年救归。应骢敦行谊,好著书,数更患难气不挫。

(节选自《明史·叶应骢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洸谓/乘此故案可反也/上书讦应骢等/萼因讼/洸冤/遂逮应骢/而令按察使张祐等还籍候命/词连四百人
B.洸谓乘此故案可反也/上书讦应骢等/萼因讼洸冤/遂逮应骢/而令按察使张祐等还籍候命/词连四百人
C.洸谓/乘此故案可反也/上书讦应骢等/萼因讼洸冤/遂逮应骢/而令按察使张祐等还籍候命/词连四百人
D.洸谓乘此故案可反也/上书讦应骢等/萼因讼/洸冤/遂逮应骢/而令按察使张祐等还籍候命/词连四百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在古代科举制度中,参加朝廷主持的考试——殿试并及第者获得的称号。
B.给事中,为加官,加此号得给事宫禁中,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每日上朝谒见。
C.锦衣,即明朝锦衣卫,从事侦察、逮捕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
D.知府,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从唐代开始作为正式的官名。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应骢忠义刚正。他极力劝阻皇上南巡,又伏在朝门争辩“大礼”,被杖责三十,甚至被投下狱当廷杖击气。
B.叶应骢直言敢谏。他和锦衣千户李经连同御史熊兰、涂相等人,陈述上奏陈洸的罪状,皇帝采纳他们建议,将陈洸免罪贬为平民。
C.叶应骢蒙受冤狱。他因桂萼替陈洸申诉,最终被判按事不实律罪,被削为平民,宋元翰、黄绾和蓝田等人别各有不同的贬斥。
D.文叶应骢秉公执法。他因此被陈洸怀恨在心,并让人诬告叶应骢曾经在勘察官司时残害无辜,巡按李美复核勘查上奏说叶应骢无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席书、桂萼为居间不能得,要张骢共奏,谓洸议礼臣,为法官所中。
(2)应骢对曰:“某所持者王章耳,必欲直洸,惟诸公命。”
2019-06-2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读书,多所历览。外祖死,常清孤贫,年三十馀,未有名。将军高仙芝出军,奏傔从三十馀人,衣服鲜明。常清慨然发愤,投牒请预。 常清细瘦,脚短而跛,仙芝陋其貌寝,不纳。明日复至,仙芝谢曰:“傔已足,何庸复来!”常清怒曰:“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所以无媒而前,何见拒之深乎?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公其念之!”仙芝不得已,补为傔。

会达奚部落背叛,自黑山西趣碎叶。仙芝以二千骑追蹑。常清于幕中潜作捷书,具言次舍井泉,遇贼形势,克获谋略,事颇精审。仙芝所欲言,无不周悉,仙芝大骇异之。即用之,遂知名。以功授叠州地戍主。仙芝每出征讨,常令常清知留后事。常清有才学,果决。知留后时,仙芝委家事于郎将郑德诠,其乳母子也,威动军中。常清出回,诸将皆引前,德诠见常清始贵,素易之,自后走马突常清而去。常清命左右密引德诠至庭中,因杖死,以面仆地曳出之。仙芝妻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因以其状上仙芝。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之谢会大将有罪者又杀二人军中莫不股栗。常清性勤俭,耐苦劳,出军乘骡,私厩才二马,赏罚严明。

元宝末入朝,时禄山已叛,帝引见,何方诛讨?常清见帝忧,因大言:“太平斯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棰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玄宗壮其言。翌日,以常清为范阳节度,乘驿赴东京,募兵六万,皆庸保市井之流。乃斫断河阳桥,于东京为固守之备。十二月,禄山渡河,常清使骁骑拒之,杀柘羯数十百人。贼大军继至,常清退入上东门,又战不利,贼鼓而进,杀掠人吏。常清又战于都亭驿,不胜。退守宣仁门,又败。乃语仙芝曰:“贼锐甚。难与争锋,潼关无兵,一夫奔突则京师危,不如急守潼关。”仙芝从之。败书闻,帝令边令诚以诏书至,示之,常清曰:“ 吾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国家节,受戮贼手,讨逆无效,今死乃甘心。”又表言:“臣死后,望陛下无轻此贼,则社稷安。”是日临刑,以表授令诚而死。人多哀之。

(节选自《新唐书•封常清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之谢/会大将有罪者/又杀二人/军中莫不股栗。
B.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之谢/会大将有罪者/又杀二人/军中莫不股栗。
C.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之谢/会大将有罪者/又杀二人/军中莫不股栗。
D.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之谢会大将/有罪者又杀二人/军中莫不股栗。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乘驿”,文中指骑驿马。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C.“牒”指用竹或木制成的短简,将短简编连在一起也称为牒。“投牒”在文中指呈递投敌文书。
D.“阙”可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建筑。“阙下”即宫阙之下,文中借指的是朝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常清外祖父教他读书,学识广博精深。出身贫苦,但他锲而不舍,抓住时机写出一篇让高仙芝非常赏识的战报,于是封常清有了名气。
B.高仙芝出征,封常清常任留后。他有才能又果断,执法严明。因郑德诠故意纵马冲击他的侍从,封常清就依法处死了他,遇上大将犯罪,他又杀死了多位大将,军中人都很怕他。
C.安禄山反叛了,皇帝询问对策。封常清看见皇帝担忧,就夸口请求赶到洛阳,用全部库存物招募勇士,把叛贼的头献到朝廷来。皇帝欣赏他的勇气。
D.封常清认为,叛军力量很厉害,很难和他们争锋,回撤据守潼关,能够屏遮京师长安,自己虽可能被临阵逃脱的罪名杀死,但也胜过死于敌手受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常清细瘦,脚短而跛,仙芝陋其貌寝,不纳。
②吾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国家节,受戮贼手,讨逆无效,今死乃甘心。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绰,字兴公。博学善属文,少与高阳许询俱有高尚之志。居于会稽,游放山水,十有余年,乃作《遂初赋》以致其意。尝鄙山涛,而谓人曰:“山涛吾所不解,吏非吏,隐非隐,若以元礼门为龙津,则当点额暴鳞矣。”所居斋前种一株松,恒自守护,邻人谓之曰:“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恐永无栋梁日耳。”绰答曰:“枫柳虽复合抱,亦何所施邪!”绰与询一时名流,或爱询高迈,则鄙于绰,或爱绰才藻,而无取于询。沙门支遁试问绰:“君何如许?”答曰:“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询将北面矣。”绰重张衡、左思之赋,每云:“《三都》、《二京》,五经之鼓吹也。”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荣期曰:“恐此金石非中宫商。”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凿齿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补章安令,拜太学博士,迁尚书郎。扬州刺史殷浩以为建威长史。会稽内史王羲之引为右军长史。转永嘉太守,迁散骑常侍,领著作郎。时大司马桓温欲经纬中国,以河南初平,将移都洛阳。朝廷畏温,不敢为异,而北土萧条,人情疑惧,虽并知不可,莫敢先谏。绰乃上疏。桓温见绰表,不悦,曰:“致意兴公,何不寻君《遂初赋》,知人家国事邪!”寻转廷尉卿,领著作。

绰少以文才垂称,于时文士,绰为其冠。温、王、郗、庾诸公之薨,必须绰为碑文,然后刊石焉。年五十八,卒。

(节选自《晋书孙绰传》,有删改)

【注】①龙津:即龙门,位于山西省河津市西北的黄河峡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B.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C.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D.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沙门,本意是指勤修佛道和息诸烦恼,这里是出家佛教徒的总称,现也指佛门。
B.宫商,古音律中的宫音和商音,与“角”“徵”“羽”合称“五音”,也泛指音乐。
C.征,与“辟”同为古代擢用人才的制度,皇帝征召称“辟”,官府征召为“征”。
D.太守,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初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绰博学善文,志向高洁。他在会稽十多年纵情山水之间,写下《遂初赋》,并种上一棵松树来表达自己隐居不仕的追求和理想。
B.孙绰性格直率,言辞犀利。孙绰瞧不起“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认为他非吏非隐,说他如果想鲤鱼跃龙门,会被点额晒鳞的。
C.孙绰忠于国家,直言进谏。大司马桓温欲谋划中原,将移都洛阳;众臣不敢异声,孙绰慨然上书,桓温不高兴,认为他多管闲事。
D.孙绰才华冠绝当世,为时所重。温(峤)、王(导)、郗(鉴)、庾(亮)等人去世,一定要孙绰撰写碑文,然后刻在石头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爱询高迈,则鄙于绰,或爱绰才藻,而无取于询。
(2)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询将北面矣。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琇者,蒲州解人也。父审素,为巂州都督,在边累栽。俄有纠其军中赃罪,敕监察御史杨汪驰传就军按之。汪在路,为审素党与所劫,对汪杀告事者,胁汪令奏雪审素之罪。俄而州人翻杀审素之党,汪始得还。至益州,奏称审素谋反,因深按审素,构成其罪。斩之,籍没其家。琇与兄瑝,以年幼坐徙岭外。寻各逃归,累年隐匿。汪后累转殿中侍御史,改名万顷。开元二十三年,瑝、琇候万顷于都城,挺刃杀之。瑝虽年长,其发谋及手刃,皆琇为之。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时都城士女,皆矜琇等幼稚孝烈,能复父仇,多言其合矜恕者。中书令张九龄又欲活之。裴耀卿、李林甫固言:“国法不可纵报仇。”上以为然,因谓九龄等曰:“复仇虽礼法所许,杀人亦格律具存。孝子之情,义不顾命,国家设法,焉得容此!杀之成复仇之志,赦之亏律格之条。然道路谊议,故须告示。”乃下敕曰:“张瑝等兄弟同杀,推问款承。律有正条,俱各至死。近闻士庶,颇有谊词,矜其为父复仇,或言本罪冤滥。但国家设法,事在经久,盖以济人,期于止杀。各申为子之志,谁非徇孝之夫,展转相继,相杀何限!咎由作士,法在必行;曾参杀人,亦不可恕。不能加以刑戮,肆诸市朝,宜付河南府告示决杀。”瑝、琇既死,士庶咸伤愍之,为作哀诔,榜于衢路。市人敛钱,于死所造义井,并葬瑝、琇于北邙。又恐万顷家人发之,并作疑冢数所。其为时人所伤如此。

(选自《旧唐书·张琇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
B.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承/为捕者所获/
C.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
D.既杀万顷/系表于斧刃/自言报仇之状/便逃奔将就江外/杀与万顷同谋/构父罪者/行至汜水/为捕者所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益州是中国古地名,也是古代的“九州”之一。治所在今天的四川成都。
B.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此时唐朝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史称“开元盛世”。
C.书令此处为中书省长官。中书省为“三省”之一,主要负责起草诏书。
D.哀诔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叙述死者生平并致哀悼之情,多以散文写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琇命途多舛,身世坎坷。很小的时候父亲获罪被杀.家里被抄,自己也受牵连,和哥哥一起被流放到非常偏远的地方。
B.张琇胆大心细,敢作敢为。从岭外逃回后,他隐姓埋名多年,谋划为父报仇,终于等到时机,亲手杀死了仇人杨万顷。
C.张琇为父报仇,引发争议。包括张九龄在内的很多人都同情他,认为应当宽恕他,但因李林甫的反对,皇帝最终处死了他。
D.张绣死后,深受士民哀怜。他们集资建造义井来纪念张璃兄弟,不但安葬了二人,还设置了几座疑冢,使仇家无法找到。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有纠其军中赃罪,敕监察御史杨汪驰传就军接之。
(2)近闻士庶,颇有喧词,矜其为父复仇,或言本罪冤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姓郭氏,邢州尧山人也。父简,事晋为顺州刺史。刘仁恭攻破顺州,简见杀,子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潞州留后李继韬募勇敢士为军卒,威年十八,以勇力应募。为人负气,继韬特奇之。市有屠者,常以勇服其市人。威醉,呼屠者,使割肉,制不如法,叱之。屠者曰:“尔勇者,能杀我乎?”成即前取刀刺杀杀之。为吏所执,继韬惜其勇,阴纵之使亡,已而复召置麾下。后庄宗灭梁,继韬诛死,其麾下兵悉隶从马直,威以通书算补为军吏。汉高祖为侍卫亲军都虞候,尤亲爱之。后高祖所临镇,尝以威从。契丹灭晋,汉高祖起兵太原,即皇帝位,拜威枢密副使。乾佑元年正月,高祖疾大渐,以隐帝托威及史弘肇等。隐帝即位,拜威枢密使。是岁三月,河中李守贞反。乃加拜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西督诸将。威至河中,栅其城东,城南,城西,调五县丁二万人筑连垒以护三栅。久之,城中兵食俱尽,乃治攻具,四面攻之,破其罗城,守贞与妻子自焚死。隐帝劳威以玉带,加检校太师兼侍中,威辞曰:“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隐帝以威为贤,威又推功大臣,请加爵赏。隐帝厌为大臣所制,与李业等谋,已杀史弘肇等,诏镇宁军节度使李弘义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于澶州,又诏侍卫马军指挥使郭崇杀威及宣徽使王峻于魏。诏书先至澶州,弘义恐事不果,反以诏书示殷,殷与弘义遣人告威。已而诏杀威、峻使者亦驰骑至,威匿诏书,召枢密使院吏魏仁浦谋于卧内。仁浦劝威反,教威倒用留守印,更为诏书,诏威诛诸将校以激怒之,将校皆愤然效用。十一月丁丑,威遂举兵渡河。业等皆言威反状已白,乃悉诛威家属于京师。郭允明反,栽隐帝于赵村。丙戍,威入京师,纵火大掠。戊子,率百官朝太后于明德门,请立嗣君。庚寅,威率百官诣明德门,请立武宁军节度使刘赟为嗣。辛卯,请太后临朝听玫。癸丑,王峻遣郭崇以骑七百逆刘赟于宋州,杀之。庚申,太后制以威监国。广顺元年春正月丁卯,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国号周。

(选自《新五代史·后周世祖郭威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
B.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
C.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
D.臣幸得率行伍/假汉威灵以破贼者/岂特臣之功/皆将相之贤有/以安朝廷/抚内外/而馈饷以时/故臣得以专事征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多用来指开国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称呼的名号。
B.从马直是指五代后唐时皇帝的亲军,“从马”,有将马随行的意思。
C.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为大理寺主官,主要掌管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等政事。
D.大赦是指古代封建帝王以施恩为名,常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等情况下,常颁布赦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威豪爽负气,勇武有力。他曾经在市场里挑衅一位屠夫,屠夫被激怒后,郭威持刀杀死了屠夫。
B.郭威深受器重,被委以重任。建汉之前他就随高祖出征,高祖病重,还将隐帝托付给了郭威。
C.郭威不居功自傲,善扶将士。在成功讨伐叛贼李守贞之后,他将功劳全部椎给其他将士和大臣,并请求朝廷为他们加爵封赏。
D.郭威当机立断,终成大业。隐帝不想受大臣牵制,派人去谋杀郭威,激起了郭威的反叛,最终取后汉而代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吏所执,继韬惜其勇,阴纵之使亡,已而复召置麾下。
(2)业等皆言威反状已白,乃悉诛威家属于京师。
2018-04-1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方,京兆长安人也。性刚决,有胆气。仕周承御上士,寻以战功拜上仪同。高祖为丞相,方从韦孝宽破尉迥于相州,以功加开府,赐爵河阴县,邑八百户。高祖受禅,进爵为公。仁寿中,会交州俚人李佛子作乱,据越王故城,左仆射杨素言方有将帅之略,荐之,上于是诏方为交州道行军总管,统二十七营而进。方法令严肃,军容齐整,有犯禁者,造次斩之。然仁而爱士,有疾病者,亲自抚养。长史敬德亮从军至尹州,疾甚,不能进,留之州馆。分别之际,方哀其危笃,流涕呜咽,感动行路。其有威惠如此,论者称为良将。至都隆岭,遇贼二千余人来犯官军,方遣营主宋纂、何贵、严愿等击破之。进兵临佛子,先令人谕以祸福,佛子惧而降,送于京师。其有桀黠者,恐于后为乱,皆斩之。寻授欢州道行军总管,以尚书右丞李纲为司马,经略林邑。方遣钦州刺史宁长真、欢州刺史李晕、上开府秦雄以步骑出越常,方亲率大军舟师趣比景。高祖崩,炀帝即位,大业元年正月,军至海口。林邑王梵志遣兵守险,方击走之。三月,师次阇黎江,贼据南岸立栅,方盛陈旗帜,击金鼓,贼惧而溃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于是济区粟,度六里,进至大缘江,贼据险为栅,又击破之。四月,师至林邑国都。林邑王梵志弃城奔海,方刻石纪功而还。道远无辍,士卒脚肿,死者十四五。方在道遇患而卒,帝甚伤惜之,乃下诏,赠上柱国、卢国公。

(选自《隋书·刘方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
B.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
C.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
D.既渡江/行三十里/贼乘巨象/四面而至/方以弩射象/象中创/却蹂其阵/贼军溃不可/收俘馘万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爵位之一。古代爵位可分为公、侯、伯、子、男。秦汉以后“侯”是仅次于“王”的爵位。
B.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接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后世曾有权臣以禅让之名来夺取皇权。
C.仆射,官名。泰开始设置,以善射者掌事,故称仆射。“仆射”这一官名一直沿用到清末。
D.上柱国,古代官职。起源于春秋时期,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唐以后逐渐成为战功卓著者的荣誉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方刚毅果断,得以军功封爵。高祖时刘方南征交州,对待敌人或招降或斩杀,在平定李佛子和林邑国国王叛乱后,被朝廷追赠封为卢国公。
B.刘方军纪严明,带兵有威有恩。刘方军令严明,军容齐整,有违犯军令的人必被斩首;同时又对士卒仁慈爱护,士兵患有病他也亲自抚慰关照。
C.刘方方略得当,能以晓谕降敌。隋军至都隆岭,遇贼兵来犯,刘方遣将击破,大军逼近李佛子大营时,先派人向李佛子陈述利害,致其恐惧投降。
D.刘方林邑征战,士卒伤亡巨大。刘方南征林邑,异常艰苦,终刻石纪功而返,但由于长途跋涉,连日行军,士兵脚都走坏,死去的人达十之四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分别之际,方哀其危笃,流涕呜咽,感动行路。
(2)师次阇黎江,贼据南岸立栅,方盛陈旗帜,击金鼓,贼惧而溃。
2018-03-0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张蒲,字玄则,河内修武人,本名谟,后改为蒲。汉太尉延之后。父攀,慕容垂御史中丞、兵部尚书,以清方称。蒲少有父风,颇涉文史,以端谨见知,为慕容宝阳平、河间二郡太守,尚书左丞。太祖定中山,宝之官司叙用者,多降品秩。既素闻蒲名,仍拜为尚书左丞。天兴中,以蒲清谨方正,迁东部大人。后拜太中大夫。太宗即位,为内都大官,赐爵泰昌子,参决庶狱,私谒不行,号为公正。

泰常初,丁零翟猛雀驱逼吏民入白涧山,谋为大逆。诏蒲与冀州刺史长孙道生等往讨。道生等以大兵击之,蒲曰:“良民所以从猛雀者,非乐乱而为,皆逼凶威,强服之耳。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其变未易图也。不如先遣使喻之,使民不与猛雀同谋者无坐,则民必喜而俱降矣。”道生甚以为然,具以奏 闻。太宗诏蒲军前慰喻。乃下数千家,还其本属,蒲皆安集之。猛雀与亲党百余人奔逃。蒲与 道生等追斩猛雀首,送京师。

后刘裕寇窃河表,以蒲为南中郎将、南蛮校尉,隶平南大将军长孙嵩往御之。裕入长安,乃还。后改为寿张子,与安平公叔孙建将兵自平原东渡,徇下刘义符青兗诸郡。诏加陈兵将军、济州刺史。又与建攻青州,不克而还。

世祖即位,以蒲清贫,妻子衣食不给,乃出为相州刺史。扶弱抑强,进善黜恶,教化大行。始光三年卒于州,年七十二。吏民痛惜之。蒲在谋臣之列,屡出为将,朝廷清论,常为称首。赠平东将军、广平公,谥曰文恭。

(节选自《魏书·张蒲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B.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C.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D.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对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称作“表字”。
B.拜:授予官职。古代表示官职任命的词语还有除、举、封等,表示官职提升的词有擢、拔等。
C.泰常:年号,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新皇帝登基常常创立新的年号,称作“建元”。
D.卒: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蒲颇有声名,屡获任用。太祖平定中山之后,早就听说了张蒲的名声,仍旧任命他为尚书左丞,太宗即位后也任用了他。
B.张蒲出谋献策,平定了翟猛雀叛乱。张蒲认为百姓跟从翟猛雀是被威胁逼迫的,于是向皇上报告请求采用安抚之策并被采纳。
C.张蒲多次带兵作战。张蒲曾跟随平南大将军长孙嵩抵御刘裕,还与安平公叔孙建率领军队攻下刘义符青、兗等郡。
D.张蒲治理有方。张蒲出任相州刺史时,扶弱抑强,选拔任用善人罢黜奸恶,他的去世让吏民痛心惋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如先遣使喻之,使民不与猛雀同谋者无坐,则民必喜而俱降矣。
(2)蒲在谋臣之列,屡出为将,朝廷清论,常为称首。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汉琼,河南洛阳人。曾祖裕,任过祁州刺史。汉琼体质魁伟,有膂力。晋末,补西班卫士,迁内殿直。周显德中,从征淮南,先登,迁龙旗直副都知,改左射指挥使。宋初,再迁铁骑第二军都校、领饶州刺史,迁控鹤左厢都校、领泸州刺史,改澄州团练使,转虎捷左厢都指挥使、领融州防御使,迁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

王师征江南,命领行营骑军兼战棹左厢都指挥使,自蕲春攻岐口砦,斩首数千级,获楼船数百艘,沿流拔池州,破铜陵,取当涂,作浮梁于牛渚以济大军。分围金陵,率所部度秦淮,取巨舰实苇其中,纵火攻其水砦,拔之。江南平,以功领振武军节度。

太平兴国二年,出为彰德军节度。四年,太宗亲征太原,改攻城都部署。汉琼与牛思进主攻城南偏汉琼先登矢集其脑并中指伤甚犹力疾战上召至幄殿赐良药以慰劳之。先是,攻城者以牛革冒木上,士卒蒙之而进,谓之洞子。上欲幸其中,以劳士卒,汉琼极谏,以为矢石之下,非万乘之尊所宜轻往,上乃止。太原平,改镇州兵马钤辖。

契丹数万骑寇中山,汉琼与战于蒲城,大败之,逐至遂城,俘斩万计,加检校太尉。车驾幸大名,汉琼上谒,陈边事称旨,命为沧州都部署,加赐战马、金甲、宝剑、戎具以宠之。六年,以病还京,赐白金万两,月余,年五十五,赠中书令。

(节选自《宋史·李汉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琼与牛思进主攻城南偏\汉琼先登\矢集其脑\并中指\伤甚犹力疾战\上召至幄殿\赐良药以慰劳之
B.汉琼与牛思进主攻城南偏\汉琼先登\矢集其脑\并中指伤甚\犹力疾战\上召至幄殿\赐良药以慰劳之
C.汉琼与牛思进主攻城南\偏汉琼先登\矢集其脑\并中指伤甚\犹力疾战\上召至幄殿\赐良药以慰劳之
D.汉琼与牛思进主攻城南\偏汉琼先登\矢集其脑\并中指\伤甚犹力疾战\上召至幄殿\赐良药以慰劳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师:指天子的军队。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王师”即是此意。
B.太平兴国:年号,用以纪年的名称。一个皇帝只能使用一个年号
C.太宗:庙号。庙号是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给他追加的名号。
D.卒:古代一般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汉琼作战勇敢。周显德年间,他跟从皇帝进攻淮南,率先登城,因此升任龙旗直副都知,后又改任左射指挥使。
B.李汉琼有勇有谋。在包围金陵时,他在巨舰里面填满芦苇,放火焚烧敌人水寨,攻下金陵,立下战功。
C.李汉琼尽职守责。他与牛思进攻打太原时,皇帝亲临前线,到洞子中慰劳土卒,李汉琼认为皇帝不宜前往,极力劝阻。
D.李汉琼深得皇帝宠爱。宋太宗曾赏赐给他战马、金甲、宝剑、戎具表示对他的宠爱,李汉琼后因病回到京师,皇帝又赐他白银万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沿流拔池州,破铜陵,取当涂,作浮梁于牛渚以济大军。
(2)车驾幸大名,汉琼上谒,陈边事称旨,命为沧州都部署。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苏州知府,有政声。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 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遂为定制。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转左侍郎,还理部事。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遂下齐诏狱。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阿阶意,罗织不辜。诏夺恺职,廷斥为民。

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直节劲气,始终无改。宜如毛恺例复官。”诏以故官致仕。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明年卒,恭节。

(节选自《明史·王廷传》,有删改)

【注】恺,即毛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
B.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
C.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
D.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是六部之一。六部即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户部管户籍、财经以及掌学校、科举之事。
B.“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输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C.“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谥号”是指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廷历任要职,颇受重视。王廷考取进士之后,先后担任重要职务。其中改任为南京刑部后,还没上任,又被改任户部右侍郎兼任左佥都御史。
B.王廷为官一职,恪尽职守。调任南京礼部尚书、左都御史时,上奏皇帝推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 束、公举劾等六事。
C.王廷正直敢言,体恤百姓。皇帝要接受天下百官的朝拜,王廷奏请皇帝严禁馈赠,斟酌道里的费用,以惩治官场中的邪恶之人,恢复民力。
D.王廷坚守节操,赢得人心。巡查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向朝廷进谏,评价王廷这个人耿直有气节,坚守节操,应该像毛恺一般恢复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
(2)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三.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①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万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袱庙②,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③之祭。震因言:“《礼记》云‘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④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禘⑤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节选自《宋史朱震传》)


【注】①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②袱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③明堂:古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典的场所。④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举行祭祀天地社稷的典礼。⑤禘:一种祭祀大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B.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C.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D.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是南宋皇帝赵构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起的名号。庙号可以有褒贬之意。
B.“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
C.“诏”,帝王的命令或文告。秦汉后有时也指上级下达的文书,是一种命令文体。
D.“除服”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震学识渊博,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但朱震以身体有病为由,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
B.朱震认为造成虔州一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皇上,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
C.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兴,提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
D.宋徽宗去世后,当时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
(2)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