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3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是岁,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①。于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甚众,再冠军,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元狩二年春,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其夏,骠骑将军出北地,逾居延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天子曰: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益封去病五千户。骠骑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由此骠骑日以亲贵。

其秋,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骠骑之兵所破,亡数万人。单于怒,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边②。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③以闻。天子闻之,于是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骠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降者数万,号称十万。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

(节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注释】①过当:斩杀俘虏的敌人多于带领的军队。②要边:到边境线上寻找汉军。③传(zhuàn):驿车。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善骑射A为B剽姚校尉C与轻勇骑D八百E直弃大军F数百里赴利G斩捕H首虏过当。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狩,是汉武帝年号。文中“元狩二年”与《扬州慢》中“淳熙丙申至日”的“淳熙”一样,都是用皇帝年号来纪年。
B.骠骑将军,霍去病征匈奴功大,始置骠骑将军,后成为官职名。《出师表》中的“尚书”“长史”也是古代官职名。
C.“骠骑既渡河”中的“河”指黄河。贾谊《过秦论》“因河为池”中的“河”也指黄河。
D.属国,文中指降汉后聚居于西北的沿边五郡,与王维《使至塞上》“属国过居延”中的“属国”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去病善于骑马射箭,英勇善战,用兵灵活,军功显赫,功劳两次勇冠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B.浑邪王等谋欲降汉,于是皇帝命令霍去病前去迎接,不料浑邪王反悔,霍去病斩杀了要逃亡的八千人。
C.汉武帝曾想教霍去病兵法,他却说:“打仗只看战略如何就够了,不必亦步亦趋地学习古人兵法。”
D.霍去病于元狩六年病逝,他去世后,皇帝很悲痛,为他修建的坟墓,外形就像他生前作战过的祁连山。
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骠骑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
(2)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骠骑之兵所破,亡数万人。
5.太史公为什么评价霍去病“有气敢任”?请简要说明。
7日内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之军相当,两军相望,众寡强弱相等,未敢先吾欲令敌行陈不固,后陈欲走,鼓噪而乘之,敌人遂走,为之奈何?”太公曰:“如此者,发我兵去寇十里而伏其两旁,车骑百里而越其前后,多其旌旗,益其金鼓。战合,鼓噪而俱起。敌将必恐,其军惊骇,众寡不相救,贵贱不相待,敌军必败。”武王曰:“敌之地势,不可以伏其两旁,车骑又无以越其前后,敌知我虑,先施其备。我士卒心伤,将帅恐惧,战则不胜,为之奈何?”太公曰:“哉,王之问也!如此者先战五日发我远候往视其动静,审候其来,设伏而待之。必于死地与敌相遇,远我旌旗,疏我行陈,必奔其前,与敌相当。战合而走,击金无止,三里而还,伏兵乃起,或陷其两旁,或击其前后。三军疾战,敌人必走。”武王曰:“善哉!”

(节选自《六韬》)

材料二:

凡与敌战,须要选拣勇将锐卒,使为先锋,一则壮我志,一则挫敌威。法曰:“兵无选锋曰。”

建安十二年,袁尚、熙奔上谷郡,引乌桓数入塞为害。曹操征之。夏五月,至无终;秋七月,大水,傍海道路不通。田畴请为乡导,操从之,率兵出卢龙塞,水潦,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虏方知之。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等将数万骑逆军。八月,登白狼山,与虏遇,众甚盛。操辐重在后,披甲者甚少,左右皆惧。操登高而望,见虏阵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溃,斩蹋顿及名王以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节选自《百战奇略》)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此者A先战B五日C发D我E远候F往G视H其动静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文中指发动进攻,与《阿房宫赋》中“戍卒叫,函谷举”的“举”意思相同。
B.微,文中指微妙、精妙,与《伶官传序》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的“微”意思不同。
C.北,文中指失败,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的“北”意思不同。
D.卒,文中指突然,与《赤壁赋》中“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卒”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公认为在敌我力量相当时,可以设埋伏兵,多备旌旗、金鼓,交战时擂鼓呐喊同时进攻,使敌人恐惧而自乱,进而打败敌人。
B.在不具备设伏条件且敌人已发觉我方行动企图的情况下,太公认为在探明敌情后,要静待时机,避免与敌人发生任何对抗。
C.曹操出征既要追击袁尚、袁熙,又要讨伐屡次在边塞作乱的乌桓军队。七月洪水泛滥,无路可走,他率军开凿山峰,填平深谷。
D.曹操在遭遇突发情况时沉稳不惊。敌强我弱时,他仔细观察,选派能征善战的张辽作为先锋,最终大败敌军,斩杀敌军首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欲令敌行陈不固,后陈欲走,鼓噪而乘之,敌人遂走,为之奈何?
(2)袁尚、熙奔上谷郡,引乌桓数入塞为害。
5.两则材料都讲述了作战的战术策略,请简要说明其不同之处。
7日内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4月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三军知在上之人爱我如子之至,则我之爱上也如父之极。故陷危亡之地,而无不愿死以报上之德。法曰: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战国,魏将吴起为西河守,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坐不设席行不乘骑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或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也?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文侯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分合为变者,奇正安在?靖①曰: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三军之士止知其胜,莫知其所以胜,非变而通,安能至是哉!分合所出,唯孙武能之。吴起而下,莫可及焉。太宗曰:吴术若何?靖曰:臣请言之。魏武侯问吴起两军相向,起曰:‘使贱而勇者前击,锋始交而北,北而勿罚,观敌进取。一一起,奔北不追,则敌有谋矣。若悉众追北,行止纵横,此敌人不才。击之勿疑。’臣谓吴术大率类此,非孙武所谓以正合也。太宗曰:卿舅韩擒武②尝言,卿可与论孙、吴,亦奇正之谓乎?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①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②韩擒武:大隋名将韩擒虎,因避讳而称韩擒武。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
坐不A设B席C行D不乘骑E亲裹F赢粮G与士卒H分劳苦。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军,文中指军队,与《论语》中“三军可夺帅也”的“三军”的意思相同。
B.卒,文中指士卒、士兵,与李密《陈情表》中“保卒余年”的“卒”意思相同。
C.略,文中指概略,与《六国论》中“燕赵之君,始有远略”的“略”意思不同。
D.坐,文中指驻守不动,与《琵琶行》中“却坐促弦弦转急”的“坐”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帅平时爱护士兵,士兵对敌时宁肯前进而死也不愿后退而生。士兵们即使作战中陷入危亡境地,他们也愿意拼死奋战来报答将帅的恩德。
B.有个士兵长了脓疮,吴起就用嘴为他吮吸脓汁。这个士兵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哭了起来,是因她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为报恩而战死在沙场。
C.吴起善于用兵,廉洁公正,深得士兵拥护,被魏文侯委派为将镇守西河地区。他先后同诸侯大战七十六次,获全胜的作战有六十四次之多。
D.李靖认为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灵活运用奇兵与正兵,融会贯通,夺取胜利。除了孙武通晓运用奇正变化之外,即使是吴起也赶不上李靖。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2)若悉众追北,行止纵横,此敌人不才。
5.吴起能够“全胜六十四”并成为一代名将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2024-04-2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烛之武退秦师(节选)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左传》)

材料二:

触龙说赵太后(节选)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质于齐,齐兵乃出。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长安君:赵太后的幼子,赵国公子。②燕后:赵太后的女儿,嫁给燕王做了燕国王后。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字母按顺序填写到答题卡上的横线处。
今媪尊长安君A之位B而封之C以膏腴之地D多予之E重器F而不及G今令有功H于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臣强谏”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两句中的“强”字含义不同。
B.“君过矣”与“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两句中的“过”含义相同。
C.黑衣,战国时,赵王宫中值宿警卫常穿黑衣,所以用“黑衣”借代卫士。
D.乘,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按周制,天子兵车万乘,诸侯千乘,大夫百乘。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以秦国利益为出发点,经过反复哀求,终于让秦国答应退兵。
B.晋文公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事后反悔,这也是秦伯最终退兵的一个重要原因。
C.深谙说话艺术的左师触龙并没有像别的朝臣那样一味地犯颜直谏,而是避其锋芒,转移话题,对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事从头到尾都只字不提。
D.《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的,称为“春秋三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5.烛之武与触龙劝告成功的根本原因有什么共同点?
2024-04-2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庐巢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宋子曰:侮之不辱,使人不斗。人皆以见侮为辱,故斗也;知见侮之为不辱,则不斗矣。应之曰:然则亦以人之情为不恶侮乎?曰:恶而不辱也。曰:若是,则必不得所求焉。凡人之斗也,必以其恶之为说,非以其辱之为故也。今俳优、侏儒、狎徒相詈侮而不斗者,是岂钜知见侮之为不辱哉?然而不斗者,不恶故也。今人或入其央渎,窃其猪彘,则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是岂以丧猪为辱也哉?然而不惮斗者,恶之故也。然则斗与不斗邪,亡于辱之与不辱也,乃在于恶之与不恶也。夫今子宋子不能解人之恶侮,而务说人以勿辱也,岂不过甚矣哉!

(节选自《荀子》)

材料二:

楚王问曰:贤士之处贫贱也,富贵者可以辱乎?君对曰:昔者仲尼之钓于沂也,季孙过其车,有从者引仲尼之衣而叱之,仲尼扬竿而行。从者抚其竿曰:‘勿扬。’仲尼乃负竿而歌,从者裂竿而击之。鲁人曰:‘此孔丘也。’从者曰:‘吾知孔丘,故击之耳。以鲁国之众,辱一贱士,奚足道哉?’及孔丘摄相于鲁,鲁人与其从者斗。从者将死,季孙闻而怒,遂捕从者百人,桎梏以见孔子。当是时,鲁人皆相而往,以观孔子之政,为从者之有怨,季氏之执鲁命也。既而从者死,孔子曰:‘吾闻讼之室者折于天刑,君子之幸也;罪未成而桎梏,小人之幸也。’由此观之,贫贱者奚辱于富贵哉?夫贫贱而不辱则进而无党出而无求独行其志而尽天者乎?圣人之心,尽于天而奚之为?楚王曰:善!

(节选自《天禄阁外史》)

1.材料二中面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夫贫贱A而不辱B则进C而无党D出E而无求F独行G其志H而尽天者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文中表被动关系,与《屈原列传》“信而见疑”中的“见”意思相同。
B.援,文中指持着,与《送东阳马生序》“援疑质理”中的“援”意思不同。
C.率,文中指一概、全都,与《六国论》“率赂秦耶”中的“率”意思相同。
D.迹,文中指追踪、搜寻,与《项脊轩志》“瞻顾遗迹”中的”迹”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子认为人们的争斗起因于没能够区分“侮”的行为和“辱”的感受,如果他们明白受到欺侮不是耻辱,就自然不会再争斗了。
B.应答者批驳了宋子的观点,认为按照他的想法达不到他的目的,并用两个具体事例作对比,指出争斗的原因在于是否感到憎恶。
C.季氏的从者有意羞辱仲尼,一开始就拉拽衣服并叱骂,看到仲尼扬起钓竿就用手按住,见仲尼背起钓竿歌唱就把钓竿扯裂了。
D.在孔子代理鲁国的国相后,鲁国人和季氏的从者产生争斗,孔子将上百名从者逮捕,给他们戴上刑具,季氏听闻后十分生气。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甸子融译成现代汉语。
(1)凡人之斗也,必以其恶之为说,非以其辱之为故也。
(2)楚王问曰:“贤士之处贫贱也,富贵者可以辱乎?”
5.在两则材料中,人们受到侮辱之后的做法各有什么不同?
2024-04-21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合肥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高劢,字敬德,渤海蓚人也,齐太蔚、清河王岳之子也。幼聪敏,美风仪,以仁孝闻,为齐显祖所爱。年七岁,袭爵清河王。十四为青州刺史,后改封乐安王。性刚直,有才干,甚为时人所重。斛律明月雅敬之,每有征伐,则引之为副。迁侍中、尚书右仆射。及后主为周师所败,劢奉太后归邱。时宦官放纵,仪同苟子溢尤称宠幸,劢将斩之以徇。太后救之,乃释。刘文殊窃谓劢曰:子溢之徒,言成祸福,何得如此!劢攘袂曰:今者西寇日侵,朝贵多叛,正由此辈弄权,致使衣冠解体。若得今日杀之,明日受诛,无所恨也。文殊甚愧。既至邱,劢劝后主:五品已上家累,悉置三台之上,因胁之曰:‘若战不捷,则烧之。’此辈惜妻子,必当死战,可败也。后主不从,遂弃邱东遁。劢恒后殿,为周军所得。武帝见之,与语,大悦,因问齐亡所由。劢发言流涕,悲不自胜,帝亦为之改容。授开府仪同三司。高祖为丞相,谓劢曰:齐所以亡者,由任邪佞。公父子忠良,闻于邻境,宜善自爱。劢再拜谢曰: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高祖甚器之,以劢检校扬州事。后拜楚州刺史,民安之。先是,城北有仆子仆庙,其俗敬鬼。祈祷者必以牛酒,至破产业。劢叹曰:子胥贤者,岂宜损百姓乎?乃告谕所部,射此遂止,百姓赖之。陇右诸羌数为寇乱,朝廷以劢有威名,拜洮州刺史。下车大崇威惠,民夷悦附,其山谷间生羌相率诣府称谒,前后至者,数千余户。豪猾屏迹,路不拾遗,在职数年,称为治理。后遇吐谷浑来寇,劢遇疾不能拒战,贼遂大掠而去。宪司奏劢亡失户口,又言受羌馈遗,竟坐免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隋书•高劢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B.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思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C.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D.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思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射,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魏晋南北朝至南朝宋尚书省的长官称仆射,唐时尚书省仆射职位略高于尚书令。
B.后主指后代的君主,即嗣君:也可称一个王朝的末代君主,如三国蜀国刘禅、南朝陈国陈叔宝、南唐李煜等。
C.开府仪同三司,古代一种高级官位,从一品,开府即开官府,在指定的地方建立办公之地。官府用什么级别的仪仗,明确了与三司相同。
D.伍子胥是楚大夫伍奢之子,父兄为楚王所杀,他逃到吴国,后助吴伐楚,入楚都郢城,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劢仁德纯良,深受器重。他自幼被北齐显祖宠爱,得以进爵和封官;后又屡被隋高祖委以重任。
B.高劢性格刚直,嫉恶如仇。他要斩杀专弄权术的荀子溢,并表态若能杀他,纵然明天被杀也无憾。
C.高劢见解独到,建言献策。他先是向后主提出取胜的方法,又给周武帝、隋高祖进言,均受到采纳。
D.高劢安定百姓,甚得民心。他任楚州刺史时禁止滥祭,任洮州刺史时治理有方,深受百姓的信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斛律明月雅敬之,每有征伐,则引之为副。
(2)下车大崇威惠,民夷悦附,其山谷间生羌相率诣府称谒,前后至者,数千余户。
2024-04-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

(节选自《史记·李陵传》)

材料二:

贰师击匈奴,上诏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无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陵于是出居延,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太息曰:兵败,死矣!于是尽斩旌旗,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久之,上悔陵无救,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三》)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复得数十A矢B足以C脱矣D今无兵E复战F天明G坐H受缚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期,与《氓》中“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的”期”字意思相同。
B.引,退却,与《三峡》中“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的“引”字意思不相同。
C.绝,断绝,与《屈原列传》中“秦伏兵绝其后”的“绝”字意思相同。
D.及,等到,与《离骚》中“及行迷之未远”的“及”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说,李陵奉命出征,以避免让李广利受到集中攻击;材料二说,李陵接受了为李广利押运辎重的任务,还主动带五千勇士分散单于兵力。
B.材料二写李陵与匈奴作战时,让前行队伍拿戟与盾牌,后行队伍握弓弩。他挥师进攻,千弩齐发,敌人应弦而倒,然后汉军追击杀死几千敌人。
C.材料一写汉武帝在李陵投降娶妻之后,族杀了李陵的家人;材料二写汉武帝对没有救援李陵感到后悔,派人慰劳赏赐了得以逃脱的李陵余部。
D.对于李陵兵败投降一事,材料一简述了李陵被单于兵围击、最终被招降的过程;材料二详写了李陵英勇作战的情节,表现了他失败投降的无奈。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
(2)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
5.李陵兵败的客观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2024-04-1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孙子曰:“上兵伐谋。”又曰:“士卒熟练。”又曰:“亲而离之。”

(选自《孙子兵法》有删改)

材料二:

李抱真,字太元,抱玉从弟也,沈虑而断。仆固怀恩反于汾州,陷焉,挺身归京师。代宗以怀恩倚回,所将朔方兵精,忧之,召抱真问状,因奏曰:“郭子仪尝领朔方军,人多之。怀恩欺其下曰:‘子仪为鱼朝恩所杀。’今起而用,是伐其谋,兵可不战解也。”既而怀恩败,奔遁,如抱真策。迁陈郑泽潞节度留后。既谢,因言:“百姓劳逸在牧守,愿得一州以自试。”更授泽州刺史,兼怀泽潞观察留后。徙怀州,仍为怀泽潞观察留后,凡八年。抱真密揣山东有变,上党且当兵冲。是时,乘战伐后,赋重人困,无以养军士。乃籍户三丁择一,蠲其徭租,给弓矢,令闲月得习射,岁终大校,亲按籍第能否赏责。比三年,皆为精兵,举所部得成卒二万,既不廪于官,而府库实。抱真缮甲淬兵,遂雄山东,天下称招义军步兵冠诸军。德宗嗣位。初,田悦反,围邢及临洺。诏抱真与河东马燧策兵救之,斩其将杨朝光,遂解临洺、邢之围。复与悦战洹水,走之。进围魏,悦战城下,大败。会朱滔、王武俊反,救悦,抱真退保魏。于时,李希烈陷汴,李纳反郓,李怀光相次反河中,抱真独以数州孑然横绝溃叛中,离沮其奸,为群盗所惮。兴元初,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朱滔悉幽蓟兵与回纥围贝州。希烈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天子下罪己诏,并赦群盗。抱真乃遣客贾林以大义说武俊,使人从击滔。武俊许诺,而内犹豫。抱真自造其壁,曰:“仆今日此举,系天下安危。仆死不还,领军事以听朝命,亦唯子;奋励士马,东向雪仆之耻,亦唯子。”又曰:“希烈窃帝号,滔攻贝州,此其志皆欲自于天下。足下既不能与竞长雄,舍九叶天子而臣反虏乎?且诏书罪己,禹、汤之心也。方上暴露播越,公能自安乎?”因持武俊,涕下交颐,武俊亦感泣,左右皆泣。武俊感之不疑,待之益恭,指心誓天曰:“此身已许公死敌矣!”约为昆弟而别。旦日合战,大破滔经城。进检校司空。抱真喜士,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至与语无可采者渐退之。晚年好方士,贞元十年因饵丹卒,时年六十二。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卷十》有删改)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虽小善A皆卑B辞厚币C数千里D邀致之E至与语F无可G采者H渐退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熟练,意为勤于练习,与现代汉语所说的“熟练”意思不同。
B.德,意为感恩戴德,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必积其德义”的“德”意思不同。
C.牧守,州郡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意为守护治理某地的地方官。
D.肆,意为延伸、扩张,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又欲肆其西封”的“肆”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抱真亲自征兵训练,不到三年,缮甲淬兵,称雄于山东,练成了二万“冠诸军”的精兵。
B.李抱真大败田悦后,又独自以数州之力抗拒李希烈、李纳、李怀光的反叛,被众贼忌惮。
C.李抱真亲自造访王武俊的军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以坦诚打动了他,共破反贼。
D.李抱真听闻当世有才之人,就一定要与他交往,晚年却迷信方士,最后因服用丹药而死。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乘战伐后,赋重人困,无以养军士。
(2)希烈既窃名号,则欲臣制诸叛,众稍离。
5.李抱真的哪些事迹体现了材料一的观点?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初,先君宫人有娠,生而胞不坼,以为不详,弃水滨。独孤母有犬鹄仓衔而归,母暖之成儿。先君命取而来,有文在手曰,是君徐国,号曰偃王,为政而行仁义。

穆王六年春,君朝于京师。是时徐戎方逼,天子分东方诸侯,使君主之。君通沟陈、蔡之间,得朱弓朱矢。

徐处汉东,地方五百里。既受命天子,乃弛戈甲之备坠城池之险修行仁义以怀诸侯。诸侯贽玉帛死生之物于我者,三十有六国。是共戴君为王。

于是楚王孙厉谓楚子曰:“汉东诸侯三十六国,胥服徐矣,不伐,楚必事徐。楚子曰:偃王有道,好行仁义,不可伐。王孙厉曰:臣闻大之伐小,强之伐弱,犹石之投卵也,犹大鱼之吞小鱼也,犹虎之啖豚也,又何疑焉!楚子曰:善。

穆王三十五年,楚人伐我。君曰:吾闻之也,君子不处危邦,贤者不顾荣禄。吾去之。去之彭城,民从之者数万人,居之,是为徐山

(节选自徐时栋《徐偃王志》)

材料二:

徐与秦俱出柏翳,为嬴姓,国于夏殷周世,咸有大功。秦处西偏,专用武胜;遭世衰,无明天子,遂虎吞诸国为雄。诸国既皆入秦为臣属,秦无所取利,上下相贼害,卒债其国而沈其宗。徐处得地中,文德为治,及偃王诞当国,益除去刑争末事,凡所以君国子民待四方,一出于仁义。当此之时,周天子穆王无道,意不在天下,好道士说。四方诸侯之争辩者,咸宾祭于徐。贽玉帛死生之物于徐之庭者三十六国,得朱弓赤矢之瑞。穆王闻之,恐,与楚连谋伐徐。徐不忍其民,北走彭城武原山下,百姓随而从之万有余家。偃王死,民号其山为徐山,凿石为室,以祠偃王。偃王虽走死失国,民戴其嗣,为君如初。驹王章禹,祖孙相望;自秦至今,名公巨人,继迹史书。徐氏十望,其九皆本于偃王,而秦后迄兹无闻家。天于柏翳之绪,非偏有厚薄,施仁与暴之报,自然异也。

(节选自韩愈《衢州徐偃王庙碑》)

【注】①柏翳,即伯益,相传他助禹治水有功,禹要让位给他,他避居箕山之北。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乃弛戈甲之A备B坠城池C之D险E修行F仁义G以H怀诸侯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相当于“之于”,与《陈涉世家》中“诸郡县苦秦吏”的“诸”意思不同。
B.其,此处为语气词,与《登泰山记》中“当其南北分者”中的“其”意思不同。
C.所以,表示“用来……”与《孟子》中“所以动心忍性”的“所以”意思相同。
D.斗,此处是使动用法,与《赤壁赋》中“侣鱼虾而友麋鹿”的“侣”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偃王的诞生颇具传奇色彩。他的胎衣没裂开,先王认为不祥抛弃了他。鹄仓衔回他,独孤母将他暖在怀中,他才得以成活。
B.徐偃王进京朝拜,恰逢徐戎族逼近,天子分封东方诸侯,让他主持,因做得好赐予红弓红箭。后来三十六个诸侯拥戴他为王。
C.楚王孙厉认为,大国打小国、强国打弱国,就好比石头投鸡蛋、大鱼吃小鱼、老虎吃小猪一般轻而易举,因而没有必要迟疑。
D.材料二将徐国与秦国对比,认为二者都出自柏翳,但两国后人情况迥异,这并非上天有偏私,而是仁政与暴政的回报本就不同。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之彭城,民从之者数万人,居之,是为徐山。
(2)偃王虽走死失国,民戴其嗣,为君如初。
5.两则材料都叙及徐偃王被伐,内容上有何异同?
2024-04-1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材料二: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当此之时,曹公威震四海,东据许、兖,南牧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夫天下廉隅节概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然刘表之丧,孔明欲袭杀其孤。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

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内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大患也。

(节选自苏轼《诸葛亮论》)

【注】①谭、尚,即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袁绍死后,他们兄弟相争。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不过A捐数十万金B使其大臣骨肉内C自相残D然后举兵而伐之E此高祖F所以灭项籍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包括,文中为“囊括、吞并、一统”之义,而现代汉语“包括”为“包含”之义。
B.文中“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与“此孔明之所以失也”两句中的“所以”含义相同。
C.“孔明耻之”与“而耻学于师”《师说》)两句中的“耻”字含义、用法均相同。
D.“以绝曹氏之手足”与“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寿认为,诸葛亮心怀大志,深谋远虑,他甚至想到自己百年之后,国家没有能够进攻中原、抗衡强魏的人。
B.苏轼认为,起初,天下那些品行端正、有操守气概,能为仁义慷慨赴死的士人,对曹操与孔明的态度并不同。
C.苏轼认为,刘璋因违逆了诸葛亮的心愿,所以没过几个月,诸葛亮就放逐了刘璋,这种做法实在与曹操无异。
D.曹操目光长远,他担忧自己去世之后,曹丕、曹植兄弟两人将会自相残杀。事实证明,他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
(2)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
5.关于诸葛亮失败的原因,陈寿与苏轼的看法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4-04-08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冬季联赛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