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10~14题。

材料一:

帝命曹彬为西南路行营都部署,将兵十万以伐江南。江南主危迫,遣学士承旨徐铉求缓师。铉至,言于帝曰:陛下兵出无名。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帝曰: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铉不能对而还。逾月,江南复遣铉乞缓师,以全一邦之命。帝按剑怒曰:不须多言!铉惶恐,辞归江南。

城陷。江南主率臣僚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既已降,必不能自引决。煜治装毕,遂与其宰相汤悦等四十五人赴汴京。捷至,群臣称贺。九年春正月乙亥,曹彬俘江南主李煜还汴。帝御明德门,以煜尝奉正朔,命勿宣露布,止令煜君臣白衣纱帽至楼下待罪,后赦,授煜检校太傅,封违命侯。

(《宋史记事本末·平江南》有删减)

材料二:

曹彬,字国华。显德五年,一日与主帅朱衰暨宾从环坐于野,会邻道守将走价驰书来诣,使者不识彬,潜问人曰:孰为曹监军?有指彬以示之,使人以为给已,笑曰:岂有国戚近臣,而衣弋绨袍、坐素胡床者乎?审视之,方信。

二年冬卒平蜀乱时诸将多取子女五帛彬橐中唯图书衣衾而已。七年,将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十一月,彬又使人谕之曰:事势如此,所惜者一城生聚,若能归命,策之上也。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共焚香为誓。明日,稍即称愈。又明日,城陷。

初,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成,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投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未几,拜枢密使,太宗即位,加同平章事。

(《宋史·曹彬列传》有删减)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卷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二年A冬B卒C平蜀乱D时E诸将多F取子女玉帛G彬橐中H唯图书衣衾而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士,泛指读书人,南北朝以后,也用来指称司文学撰述之官。
B.正朔,古代改朝换代时新立帝王颁行新历法,象征着一个王朝的合法性与唯一性,即“正统”。
C.素,向来,与《孔雀东南飞》中“十三能织素”的“素”意思不同。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与“下车”“执事”“致仕”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煜曾经两次派遣徐铉面见太祖,要求暂缓进兵,都被太祖拒绝,徐铉惶恐地回到江南。
B.曹彬俘虏李煜回朝,太祖让李煜君臣穿白衣纱帽,在明德门下等待判决,最终封李煜为违命侯。
C.曹彬和朱衰及宾客随从在郊野之外围坐时,曾因为穿着普通,坐在没有装饰的交椅上而被使者忽视。
D.曹彬自认为攻克江南有功,应该被封为使相。只是因为太原还没有平定,暂时未被受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兵出无名。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
(2)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
5.宋太祖曾告诫臣子“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结合材料,谈谈曹彬在讨伐李煜时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4-03-22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斯之亟也。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隳坏名城,销锋镝,锄豪杰,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战?岂非天战?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选自司马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

[注]①嬗:转换、更换。②闾巷:街巷,借指民间。此指刘邦出身微贱。下文“贤者”亦指刘邦。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至始皇乃能A并冠带B之伦C以德D若彼E用力如此F盖一统G若斯之难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履至尊,指登上帝位,其中“履”与成语“削足适履”的“履”意义不相同。
B.帝王,意为“称帝称王”,与“杖汉节牧羊”(《苏武传》)的“杖”用法相同。
C.若,意为“好像”,与“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的“若”意义不相同。
D.合从,指战国后期燕、齐、韩、赵、魏、楚联合抗秦的策略。此处亦为此意。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总写秦始皇的功业,从统一天下的过程和巩固政权时采取的种种措施来看,他为其子孙后代开创了万世之业。
B.乙文概括了秦楚之际政治形势的特点,即陈涉发难、项羽灭秦、刘邦称帝,而这些又都是在短促的时间内发生的事。
C.甲文用铺陈的手法极力渲染秦王朝国势之强大,其用意在于和下文陈涉起义之后秦朝的兵败如山倒形成强烈对比。
D.乙文回顾历史上几位君王或以德政或以武力统一天下的艰难历程,结尾以多次发问来分析刘邦称帝之因,颇有余味。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2)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
5.欧阳修有言:“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请结合甲乙选文分析秦朝兴亡之因。
2024-03-17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选·陶渊明传》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材料二:苏轼《哨遍·为米折腰》

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独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使家童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

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谁计。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
渊明A有脚疾B使一门生C二儿舁篮舆D既至E欣然F便共饮酌
2.下列对材料一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在于各级官署中。
B.三径之资,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三径,因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便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
C.解绶,古人为官时将系有级带的印信佩戴在身,解下印绶,即辞免官职。类似表示辞官的词语还有“致仕”“乞身”“践祚”。
D.元嘉,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历代帝王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3.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属文。他写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当时人们认为这一形象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写了《归去来兮辞》。
B.陶渊明清高不群,自傲高洁。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C.陶渊明嗜酒成性,不重钱财。因与王弘嗜好相近,欣然共饮,陶渊明后接受了王弘的邀请,且把颜延之留给补贴家用的二万钱全部用以买酒。
D.陶渊明率真自得,随性洒脱。他曾坐在菊花丛中手把菊花,醉饮而归;酒酣之时就抚弄无弦琴以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让客人先行离开。
4.把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5.结合材料二内容,分析苏轼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改写成《哨遍·为米折腰》的原因。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才,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已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已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选自《战国策·燕策》)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上的答案标号涂黑。
三A月B得C千D里E马F马G已H死I买J其K首L五M百N金O反P以Q报R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王,文中指已逝前代国君,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举先王之政”的“先王”意思不同。
B.天下,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与之意思相同的还有“四海、六合、八荒”等。
C.凑,在文中是“聚合”之意,与现代汉语“凑合”“凑钱”中的“凑”字意思不同。
D.追北,指追逐溃败的军队,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逐北”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做了燕国国君后,燕昭王想要洗雪齐国给燕国带来的耻辱,却因国力弱小而无法做到,于是前往郭隗处,向其求取报仇的方法。
B.郭隗先向燕昭王列举不向类型的国君对待人才的方式,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后果,后提出要从选拔本国人才做起,以吸纳更多人才。
C.涓人主动向燕昭王请求前去寻求千里马,虽以五百金买来已死的千里马头,但最终使国君拥有了真正的千里马,这体现出涓人的智慧。
D.燕国在燕昭王的带领下,终于从残破的状态中走出,并且依靠自身的力量,打败了齐国,攻入齐国都城临淄,使齐国差一点灭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2)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5.经过二十八年的努力,燕国从残破状态变成了殷实富足的国家。除重视人才外,燕昭王是如何使国家变得富强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王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辞谢,因王问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逐其故主而王其将相,又迁逐义帝置江南,所过无不残灭,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威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B.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C.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D.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时,穿整洁衣服,戒除嗜欲,以表示虔诚。
B.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C.三秦,项羽破秦人关,三分关中之地给秦三个投降的将领,合称“三秦”。
D.檄,中国古代官员向皇帝汇报情况的文书名称之一。常见的还有“表”“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便去追赶他,汉王大怒,误以为萧何逃跑了,萧何回来后向汉王解释了原因,汉王认为萧何纯粹是在骗人,并责罚了萧何。
B.萧何认为汉王想争夺天下,就必须留下韩信,并劝说汉王重用韩信,并且说如果汉王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重用韩信,韩信终归还是要逃跑的。
C.汉王在萧何的劝说下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又为韩信举行了授职的仪式,然后向韩信询问平定天下的计策,在听了韩信的看法后,汉王十分高兴,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
D.韩信认为汉王终将夺取天下,因为汉王在入关以后,没有伤害任何东西,还废除了秦的严酷的法令,与秦地的百姓约法三章,受到了秦地百姓的欢迎。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023-05-0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困难(0.15)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元年,闰三月,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

贞观四年,七月,上问房玄龄、萧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飧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理!郡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因敕百司:“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从,不尽己意。”

贞观二十二年,正月,上作《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曰《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且曰:“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又曰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如吾不足法也。夫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吾居位已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顾我弘济苍生,其益多;肇造区夏,其功大。益多损少,故人不怨;功大过微,故业不堕。然比之尽美尽善,固多愧矣。汝无我之功勤,而承我之富贵,竭力为善,则国家仅安;骄惰奢纵,则一身不保。且成迟败速者,国也;失易得难者,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惜哉!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有改动。)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又A曰B汝C当D更E求F古G之H哲I王J以K为L师M如N吾O不P足Q法R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部设,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文中指轮流,与《琵琶行》中“莫辞更坐弹一曲”的“更”字意思不同。
B.日昃,指太阳偏西的时候。“昃”与成语“昃食宵衣”中的“昃”意思不同。
C.中,文中指合乎、符合。与《劝学》中“木直中绳”的“中”字意思相同。
D.致,文中是罗致之意。与《过秦论》中的“以致天下之士”的“致”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从工匠对良弓的解释中认识到了自己对良弓认识的不足,并由此推想到对国家事务认识的不足,从而加大了问政于臣的力度。
B.唐太宗认为隋朝之所以到了第二代就灭亡,是因为隋文帝“不明而喜察”的性格,让他独揽大权,凡事专断,以致群臣阿从。
C.唐太宗注重以史为鉴,汲取隋王朝灭亡的教训,于是知人善任,并奖惩分明,对阿谀奉承,不让自己满意的人,都要求上奏朝廷。
D.唐太宗告诫太子要多学习以前贤明的君主,并且设身处地地分析了太子和自己的不同境遇,告诫太子戒奢为善,谨慎治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
(2)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
5.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请结合材料,具体说说唐太宗是如何厚德治国的?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溥,河南人。初为三司小吏,阴狡多智数。时天下新定,太宗历精政事,尝论及财赋,欲有所更革引,三司吏二十七人对便殿,问以职事。溥询其目,请退而条上。命至中书,列七十一事以闻,四十四事即日行之,余下三司议可否。于是帝以溥等为能,语辅臣曰:“朕尝谕陈恕等,如溥辈虽无学,至于金谷利害,必能究知本末,宜假以色辞,诱令开陈。而恕等强愎自用,莫肯询问。”吕端对曰:“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寇准曰:“孔子入太庙,每事问。盖以贵下贱,先有司之义也。”帝以为然,悉溥等以官,赐钱币有差。

溥为左侍禁、提点三司孔目官,请著内外百官诸军奉禄为定式。加阁门祗候。催运陕西粮草,赴清远军,还,提举在京仓草场,勾当北作坊。齐州大水,坏民庐舍,欲徙州城,未决,命溥往视。遂徙城而还。又与李仕衡使陕西,增酒榷缗钱岁二十五万。三迁崇仪使。

景德中,茶法既弊,命与林特、刘承珪更定法,募人入金帛京师,入刍粟塞下,与东南茶皆倍其数,即以溥制置江、淮等路茶盐矾税兼发运事,使推行之。岁课缗钱,果增其旧,特等皆受赏。溥时已为发运副使,迁为使,仍改西京作坊使。然茶法行之数年,课复损于旧。江淮岁运米输京师旧止五百余万斛至溥乃增至六百万而诸路犹有余畜。高邮军新开湖水散漫多风涛,溥令漕舟东下者过泗州,载石输湖中,积为长堤,自是舟行无患。累迁北作坊使。

后发运使黄震条其罪状以闻,罢知潭州。命御史鞫治,得溥私役兵为姻家林特起第,附官舟贩竹木,奸赃十数事,贬忠武军节度副使。仁宗即位,起知淮阳军,历光、黄二州,复以赃败,贬蔡州团练副使。久之,监徐州利国监,以千牛卫将军致仕,卒。

(选自《宋史·列传五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淮岁运米/输京师/旧止五百余万斛至溥/乃增至六百万/而诸路犹有余畜。
B.江淮岁运米输京师/旧止五百余万斛至溥/乃增至六百万/而诸路犹有余畜。
C.江淮岁运米输京师/旧止五百余万斛/至溥乃增至六百万/而诸路犹有余畜。
D.江淮岁运米/输京师/旧止五百余万斛/至溥乃增至六百万/而诸路犹有余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意思是提拔,表示升官。古汉语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拔、举、致仕等。
B.景德,宋代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位皇帝可拥有多个年号。
C.酒榷,指酒的专卖税。榷是专卖的意思,常见的税种还有茶榷、盐榷等。
D.太庙,古代帝王为供奉和祭祀先王所建营的庙宇,孔子曾入鲁王室太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向有关官吏询问财赋的改革措施,李溥问得条目后列举多件上奏,所奏过半数被当日施行,太宗认为他有才能。
B.太宗认为,李溥这类人虽无学识而有能,应当和颜悦色地引导他们发表建议,而对于陈恕等人,就不必过多询问了。
C.李溥参与改革茶税成效卓著。茶法在景德年间产生了弊端,李溥与同僚一起修订更新茶法,数年后茶税又回到原来的程度。
D.李溥曾主持迁城、运粮等事,结合他从小吏而官至左侍禁、崇仪使、西京作坊使等职的经历,可见他是有才干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以为然,悉擢溥等以官,赐钱币有差。
②募人入金帛京师,入刍粟塞下,与东南茶皆倍其数。
5.简要概括李溥被贬官的原因。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公元458年)春,正月,丙辰,魏高宗还平城,太华殿。是时,给事中郭善明,性倾巧,说帝大起宫室,中书侍郎高允谏曰:“太祖始建都邑其所营立必因农隙况建国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会西堂温室足以宴息紫楼足以临望纵有修广亦宜驯致不可仓猝。今计所当役凡二万人,老弱供饷又当倍之,期半年可毕。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况四万人之劳费,可胜道乎!此陛下所宜留心也。”帝纳之。

允好切谏,朝廷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常屏左右以待之。或自朝至暮,或连日不出;群臣莫知其所言。语或痛切,帝所不忍闻,命左右扶出,然终善遇之。时有上事为激讦者,帝省之,谓群臣曰:“君、父一也。父有过,子何不作书于众中谏之?而于私室屏处谏者,岂非不欲其父之恶彰于外邪!至于事君,何独不然。君有得失,不能面陈,而上表显谏,欲以彰君之短,明己之直,此岂忠臣所为乎!如高允者,乃忠臣也。朕有过,未尝不面言,至有朕所不堪闻者,允皆无所避。朕知其过而天下不知,可不谓忠乎!”

允所与同征者游雅等皆至大官,封侯,部下吏至刺史,二千石者亦数十百人,而允为郎,二十七年不徙官。帝谓群臣曰:“汝等虽执弓刀在朕左右,立耳,未尝有一言规正;唯伺朕喜悦之际,祈官乞爵,今皆无功而至王公。允执笔佐我国家数十年,为益不小,不过为郎,汝等不自愧乎!”乃拜允中书令,赐帛五百匹,粟千斛,拜长子悦为长乐太守。允固辞,不许。帝重允,常呼为令公而不名。

游雅常曰:“前史称卓子康、刘文饶之为人,褊心者或不信。余与高子游处四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高子内文明而外柔顺,其言呐呐不能出口。昔崔司徒尝谓余云:‘高生丰才博学,一代佳士,所乏者,矫矫风节耳。’余亦以为然。及司徒得罪,起于纤微,诏指临责,司徒声嘶股栗,殆不能言。宗钦已下,伏地流汗,皆无人色。高子独敷陈事理,申释是非,辞义清辩,音韵高亮。人主为之动容,听者无不神耸,此非所谓矫矫者乎!”

(《资治通鉴·宋纪十》节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始建都邑/其所营立/必因农隙/况建国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会/西堂/温室足以宴息/紫楼足以临望/纵有修广/亦宜驯致/不可仓猝/
B.太祖始建都邑其所/营立必因农隙/况建国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会/西堂温室足以宴息/紫楼足以临望/纵有修广亦宜/驯致不可仓猝/
C.太祖始建都邑其所/营立必因农隙/况建国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会/西堂/温室足以宴息/紫楼足以临望/纵有修广/亦宜驯致不可仓猝/
D.太祖始建都邑/其所营立/必因农隙/况建国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会/西堂温室足以宴息/紫楼足以临望/纵有修广/亦宜驯致不可仓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太华殿”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两句中的“起”字含义不同。
B.“帝常屏左右以待之”与“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左右”含义相同。
C.“徒立耳”与“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徒”含义不同。
D.“余亦以为然”与“以为轮,其曲中规”(《劝学》)两句中的“以为”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允援引太祖开始修建城池街市时一定利用农闲时节来劝谏高宗大起宫室之事,高宗接受了他的劝谏。
B.魏高宗认为高允没有上书公开指责自己,以昭彰君主的短处,显示自己的正直,这不能不说是忠心。
C.“允执笔佐我国家数十年,为益不小”和“人主为之动容,听者无不神耸”均从侧面表现出高允的忠诚为国和风骨高尚。
D.以前司徒崔浩认为高允博学多才,是一代俊杰,只是缺乏一点点刚毅的风骨。对于崔司徒的看法游雅是表示赞同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语或痛切,帝所不忍闻,命左右扶出,然终善遇之。
(2)及司徒得罪,诏指临责,司徒声嘶股栗,殆不能言。
5.魏高宗认为高允忠心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3-01-25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赢滕履属,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蟥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抗。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B.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C.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D.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有巴、蜀、汉中之利”与“蚓无爪牙之利”(《劝学》)两句中的“利”字含义相同。
B.“车骑之用”与“壮有所用”(《礼记·礼运》)两句中的“用”字含义不同。
C.“不可以烦大臣”与“见长人者好烦其令”(《种树郭橐驼传》)两句中的“烦”字含义不同。
D.“简练以为揣摩”与“简能而任之”(《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简”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不仅面见,而且连续十次上书秦王,最终失意而归,潜心研读,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苦好学的精神值得赞扬。
B.苏秦赴秦游说秦王连横而受挫,主要原因是秦王认为此时秦国还没有作好相应准备,实现连横之策的条件还不具备。
C.苏秦埋头苦读精研《太公阴符》一整年,得其精要,增强了他的信心,最后成功说服了赵王采用连横之术来压制强秦。
D.苏秦游说秦王高谈阔论,显辩士口若悬河之才,却失意而归;游说赵王时隐其辞锋,简言“抵掌而谈”,最后得享尊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面庭教之,愿以异日。
(2)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抗。
2022-09-25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文峰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宪宗元和七年秋,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薨。子怀谏,为节度副大使。兵马使田兴,有勇力,军中赖之。辛亥,上与宰相议魏博事,李吉甫请兴兵讨之,李绛曰:“臣窃观两河藩镇之跋扈者,皆分兵以隶诸将,不使专在一人,恐其权任太重,乘间而谋己故也。诸将势均力敌,莫能相制,若常得严明主帅以临之,则粗能自固矣。今怀谏乳臭子,不能自听断,军府大权,必有所归,诸将厚薄不均,怨怒必起,不相服从。然则向日分兵之策,适足为今日祸之阶也。至时,惟在朝廷不爱爵禄以赏其人,使两河藩镇闻之,恐其麾下争为恭顺矣,此所谓不战而屈人兵者也。”上曰:“善。”既而田怀谏幼弱,军政皆决于家僮蒋士则,数以爱憎移易诸将,众皆愤怒。朝命久未至,军中不安。田兴晨入府,士卒数千人大噪,请为留后。兴乃谓众曰:“勿犯副大使,守朝廷法令,申版籍,请官吏,然后可。”皆曰:“诺”。兴乃杀蒋士则等,迁怀谏。魏博监军以状闻,吉甫请遣中使宣慰以观其变,绛曰:“不可。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上从之,以兴为魏博节度使。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上以语绛,绛曰:“田兴不贪专地之利,归命圣朝,陛下奈何爱小费而遗大计,不以收一人心!”上悦,曰:“朕所以恶衣菲食,蓄聚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贮之府库何为!”十一月,遣知制诰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六州百姓给复一年。军士受赐,欢声如雷。成德、兖郓使者数辈见之,相顾失色,叹曰:“倔强者果何益乎!”十四年秋,田兴入朝,上待之尤厚。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B.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C.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D.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后,官名,始于唐代宗年间,文中是魏博节度使缺位时代理的称谓。
B.版籍,指户口册或领土、疆域,“申版籍”指向朝廷索要人口和土地。
C.专地,擅自处置领地,唐至德年后节度使专地以抗上令,始有藩镇之祸。
D.道,古代行政区划名,唐代曾分天下为十五道,唐末演变为节度辖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李吉甫先是主张对魏博用兵,后又在魏博易主的时候,建议朝廷观其变化,但他的意见都遭到了李绛反对,也未被宪宗采纳。
B.李绛向宪宗提出建议,朝廷应采取分散各地藩镇将领兵权的策略,令诸将势均力敌,避免他们因兵权集中而嚣张跋扈,趁机谋乱。
C.家僮蒋士则趁田季安去世、怀谏年幼弱小之际,独揽魏博的军政大权,凭个人好恶调换众将职位,引发众怒,后来被田兴杀掉。
D.宪宗采纳李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建议,避免了战争,任命田兴为节度使,后犒赏军士,免除魏博一年赋税,并在田兴入朝时善待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
(2)朕所以恶衣菲食,蓄聚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贮之府库何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