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斯之亟也。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隳坏名城,销锋镝,锄豪杰,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战?岂非天战?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选自司马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

[注]①嬗:转换、更换。②闾巷:街巷,借指民间。此指刘邦出身微贱。下文“贤者”亦指刘邦。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至始皇乃能A并冠带B之伦C以德D若彼E用力如此F盖一统G若斯之难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履至尊,指登上帝位,其中“履”与成语“削足适履”的“履”意义不相同。
B.帝王,意为“称帝称王”,与“杖汉节牧羊”(《苏武传》)的“杖”用法相同。
C.若,意为“好像”,与“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的“若”意义不相同。
D.合从,指战国后期燕、齐、韩、赵、魏、楚联合抗秦的策略。此处亦为此意。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总写秦始皇的功业,从统一天下的过程和巩固政权时采取的种种措施来看,他为其子孙后代开创了万世之业。
B.乙文概括了秦楚之际政治形势的特点,即陈涉发难、项羽灭秦、刘邦称帝,而这些又都是在短促的时间内发生的事。
C.甲文用铺陈的手法极力渲染秦王朝国势之强大,其用意在于和下文陈涉起义之后秦朝的兵败如山倒形成强烈对比。
D.乙文回顾历史上几位君王或以德政或以武力统一天下的艰难历程,结尾以多次发问来分析刘邦称帝之因,颇有余味。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2)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
5.欧阳修有言:“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请结合甲乙选文分析秦朝兴亡之因。
2024-03-17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选·陶渊明传》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材料二:苏轼《哨遍·为米折腰》

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独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使家童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

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谁计。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
渊明A有脚疾B使一门生C二儿舁篮舆D既至E欣然F便共饮酌
2.下列对材料一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在于各级官署中。
B.三径之资,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三径,因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便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
C.解绶,古人为官时将系有级带的印信佩戴在身,解下印绶,即辞免官职。类似表示辞官的词语还有“致仕”“乞身”“践祚”。
D.元嘉,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历代帝王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3.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属文。他写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当时人们认为这一形象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写了《归去来兮辞》。
B.陶渊明清高不群,自傲高洁。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C.陶渊明嗜酒成性,不重钱财。因与王弘嗜好相近,欣然共饮,陶渊明后接受了王弘的邀请,且把颜延之留给补贴家用的二万钱全部用以买酒。
D.陶渊明率真自得,随性洒脱。他曾坐在菊花丛中手把菊花,醉饮而归;酒酣之时就抚弄无弦琴以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让客人先行离开。
4.把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5.结合材料二内容,分析苏轼将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改写成《哨遍·为米折腰》的原因。
文言文阅读 | 困难(0.1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元年,闰三月,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

贞观四年,七月,上问房玄龄、萧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飧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理!郡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因敕百司:“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从,不尽己意。”

贞观二十二年,正月,上作《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曰《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且曰:“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又曰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如吾不足法也。夫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吾居位已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顾我弘济苍生,其益多;肇造区夏,其功大。益多损少,故人不怨;功大过微,故业不堕。然比之尽美尽善,固多愧矣。汝无我之功勤,而承我之富贵,竭力为善,则国家仅安;骄惰奢纵,则一身不保。且成迟败速者,国也;失易得难者,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惜哉!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有改动。)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又A曰B汝C当D更E求F古G之H哲I王J以K为L师M如N吾O不P足Q法R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部设,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文中指轮流,与《琵琶行》中“莫辞更坐弹一曲”的“更”字意思不同。
B.日昃,指太阳偏西的时候。“昃”与成语“昃食宵衣”中的“昃”意思不同。
C.中,文中指合乎、符合。与《劝学》中“木直中绳”的“中”字意思相同。
D.致,文中是罗致之意。与《过秦论》中的“以致天下之士”的“致”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从工匠对良弓的解释中认识到了自己对良弓认识的不足,并由此推想到对国家事务认识的不足,从而加大了问政于臣的力度。
B.唐太宗认为隋朝之所以到了第二代就灭亡,是因为隋文帝“不明而喜察”的性格,让他独揽大权,凡事专断,以致群臣阿从。
C.唐太宗注重以史为鉴,汲取隋王朝灭亡的教训,于是知人善任,并奖惩分明,对阿谀奉承,不让自己满意的人,都要求上奏朝廷。
D.唐太宗告诫太子要多学习以前贤明的君主,并且设身处地地分析了太子和自己的不同境遇,告诫太子戒奢为善,谨慎治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
(2)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
5.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请结合材料,具体说说唐太宗是如何厚德治国的?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溥,河南人。初为三司小吏,阴狡多智数。时天下新定,太宗历精政事,尝论及财赋,欲有所更革引,三司吏二十七人对便殿,问以职事。溥询其目,请退而条上。命至中书,列七十一事以闻,四十四事即日行之,余下三司议可否。于是帝以溥等为能,语辅臣曰:“朕尝谕陈恕等,如溥辈虽无学,至于金谷利害,必能究知本末,宜假以色辞,诱令开陈。而恕等强愎自用,莫肯询问。”吕端对曰:“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寇准曰:“孔子入太庙,每事问。盖以贵下贱,先有司之义也。”帝以为然,悉溥等以官,赐钱币有差。

溥为左侍禁、提点三司孔目官,请著内外百官诸军奉禄为定式。加阁门祗候。催运陕西粮草,赴清远军,还,提举在京仓草场,勾当北作坊。齐州大水,坏民庐舍,欲徙州城,未决,命溥往视。遂徙城而还。又与李仕衡使陕西,增酒榷缗钱岁二十五万。三迁崇仪使。

景德中,茶法既弊,命与林特、刘承珪更定法,募人入金帛京师,入刍粟塞下,与东南茶皆倍其数,即以溥制置江、淮等路茶盐矾税兼发运事,使推行之。岁课缗钱,果增其旧,特等皆受赏。溥时已为发运副使,迁为使,仍改西京作坊使。然茶法行之数年,课复损于旧。江淮岁运米输京师旧止五百余万斛至溥乃增至六百万而诸路犹有余畜。高邮军新开湖水散漫多风涛,溥令漕舟东下者过泗州,载石输湖中,积为长堤,自是舟行无患。累迁北作坊使。

后发运使黄震条其罪状以闻,罢知潭州。命御史鞫治,得溥私役兵为姻家林特起第,附官舟贩竹木,奸赃十数事,贬忠武军节度副使。仁宗即位,起知淮阳军,历光、黄二州,复以赃败,贬蔡州团练副使。久之,监徐州利国监,以千牛卫将军致仕,卒。

(选自《宋史·列传五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淮岁运米/输京师/旧止五百余万斛至溥/乃增至六百万/而诸路犹有余畜。
B.江淮岁运米输京师/旧止五百余万斛至溥/乃增至六百万/而诸路犹有余畜。
C.江淮岁运米输京师/旧止五百余万斛/至溥乃增至六百万/而诸路犹有余畜。
D.江淮岁运米/输京师/旧止五百余万斛/至溥乃增至六百万/而诸路犹有余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意思是提拔,表示升官。古汉语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拔、举、致仕等。
B.景德,宋代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位皇帝可拥有多个年号。
C.酒榷,指酒的专卖税。榷是专卖的意思,常见的税种还有茶榷、盐榷等。
D.太庙,古代帝王为供奉和祭祀先王所建营的庙宇,孔子曾入鲁王室太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向有关官吏询问财赋的改革措施,李溥问得条目后列举多件上奏,所奏过半数被当日施行,太宗认为他有才能。
B.太宗认为,李溥这类人虽无学识而有能,应当和颜悦色地引导他们发表建议,而对于陈恕等人,就不必过多询问了。
C.李溥参与改革茶税成效卓著。茶法在景德年间产生了弊端,李溥与同僚一起修订更新茶法,数年后茶税又回到原来的程度。
D.李溥曾主持迁城、运粮等事,结合他从小吏而官至左侍禁、崇仪使、西京作坊使等职的经历,可见他是有才干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以为然,悉擢溥等以官,赐钱币有差。
②募人入金帛京师,入刍粟塞下,与东南茶皆倍其数。
5.简要概括李溥被贬官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公元458年)春,正月,丙辰,魏高宗还平城,太华殿。是时,给事中郭善明,性倾巧,说帝大起宫室,中书侍郎高允谏曰:“太祖始建都邑其所营立必因农隙况建国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会西堂温室足以宴息紫楼足以临望纵有修广亦宜驯致不可仓猝。今计所当役凡二万人,老弱供饷又当倍之,期半年可毕。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况四万人之劳费,可胜道乎!此陛下所宜留心也。”帝纳之。

允好切谏,朝廷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常屏左右以待之。或自朝至暮,或连日不出;群臣莫知其所言。语或痛切,帝所不忍闻,命左右扶出,然终善遇之。时有上事为激讦者,帝省之,谓群臣曰:“君、父一也。父有过,子何不作书于众中谏之?而于私室屏处谏者,岂非不欲其父之恶彰于外邪!至于事君,何独不然。君有得失,不能面陈,而上表显谏,欲以彰君之短,明己之直,此岂忠臣所为乎!如高允者,乃忠臣也。朕有过,未尝不面言,至有朕所不堪闻者,允皆无所避。朕知其过而天下不知,可不谓忠乎!”

允所与同征者游雅等皆至大官,封侯,部下吏至刺史,二千石者亦数十百人,而允为郎,二十七年不徙官。帝谓群臣曰:“汝等虽执弓刀在朕左右,立耳,未尝有一言规正;唯伺朕喜悦之际,祈官乞爵,今皆无功而至王公。允执笔佐我国家数十年,为益不小,不过为郎,汝等不自愧乎!”乃拜允中书令,赐帛五百匹,粟千斛,拜长子悦为长乐太守。允固辞,不许。帝重允,常呼为令公而不名。

游雅常曰:“前史称卓子康、刘文饶之为人,褊心者或不信。余与高子游处四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乃知古人为不诬耳。高子内文明而外柔顺,其言呐呐不能出口。昔崔司徒尝谓余云:‘高生丰才博学,一代佳士,所乏者,矫矫风节耳。’余亦以为然。及司徒得罪,起于纤微,诏指临责,司徒声嘶股栗,殆不能言。宗钦已下,伏地流汗,皆无人色。高子独敷陈事理,申释是非,辞义清辩,音韵高亮。人主为之动容,听者无不神耸,此非所谓矫矫者乎!”

(《资治通鉴·宋纪十》节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始建都邑/其所营立/必因农隙/况建国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会/西堂/温室足以宴息/紫楼足以临望/纵有修广/亦宜驯致/不可仓猝/
B.太祖始建都邑其所/营立必因农隙/况建国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会/西堂温室足以宴息/紫楼足以临望/纵有修广亦宜/驯致不可仓猝/
C.太祖始建都邑其所/营立必因农隙/况建国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会/西堂/温室足以宴息/紫楼足以临望/纵有修广/亦宜驯致不可仓猝/
D.太祖始建都邑/其所营立/必因农隙/况建国已久/永安前殿足以朝会/西堂温室足以宴息/紫楼足以临望/纵有修广/亦宜驯致不可仓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太华殿”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两句中的“起”字含义不同。
B.“帝常屏左右以待之”与“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左右”含义相同。
C.“徒立耳”与“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徒”含义不同。
D.“余亦以为然”与“以为轮,其曲中规”(《劝学》)两句中的“以为”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允援引太祖开始修建城池街市时一定利用农闲时节来劝谏高宗大起宫室之事,高宗接受了他的劝谏。
B.魏高宗认为高允没有上书公开指责自己,以昭彰君主的短处,显示自己的正直,这不能不说是忠心。
C.“允执笔佐我国家数十年,为益不小”和“人主为之动容,听者无不神耸”均从侧面表现出高允的忠诚为国和风骨高尚。
D.以前司徒崔浩认为高允博学多才,是一代俊杰,只是缺乏一点点刚毅的风骨。对于崔司徒的看法游雅是表示赞同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语或痛切,帝所不忍闻,命左右扶出,然终善遇之。
(2)及司徒得罪,诏指临责,司徒声嘶股栗,殆不能言。
5.魏高宗认为高允忠心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3-01-25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赢滕履属,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蟥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抗。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B.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C.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D.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有巴、蜀、汉中之利”与“蚓无爪牙之利”(《劝学》)两句中的“利”字含义相同。
B.“车骑之用”与“壮有所用”(《礼记·礼运》)两句中的“用”字含义不同。
C.“不可以烦大臣”与“见长人者好烦其令”(《种树郭橐驼传》)两句中的“烦”字含义不同。
D.“简练以为揣摩”与“简能而任之”(《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简”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不仅面见,而且连续十次上书秦王,最终失意而归,潜心研读,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苦好学的精神值得赞扬。
B.苏秦赴秦游说秦王连横而受挫,主要原因是秦王认为此时秦国还没有作好相应准备,实现连横之策的条件还不具备。
C.苏秦埋头苦读精研《太公阴符》一整年,得其精要,增强了他的信心,最后成功说服了赵王采用连横之术来压制强秦。
D.苏秦游说秦王高谈阔论,显辩士口若悬河之才,却失意而归;游说赵王时隐其辞锋,简言“抵掌而谈”,最后得享尊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面庭教之,愿以异日。
(2)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抗。
2022-09-25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文峰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亨,字大用,邢州南和人。太宗二年,河北东西路使王晋亨为掾,以才干称。定宗五年,太保刘秉忠荐亨于世祖,召见潜邸,甚器之。宪宗三年,世祖征云南,留亨为京兆榷课所长官。京兆,藩府分地也,亨以宽简治之,不事掊克,莅政五年,民安而课裕。宪宗遣阿蓝答儿等核藩府钱谷,亨时辇岁办课银五百锭输之藩府,道出平阳,与之遇,亨策曰:“见之则银必拘留,不见则必以罪加我,与其银弗达王府,宁获罪焉。”避而过之,阿蓝答儿果怒,遣使逮之。既至,穷治百端,竟无所得。世祖知其诬,更赐银三十二锭。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陕西、四川立宣抚司,诏亨议陕西宣抚司事。寻赐金符,迁陕西、四川规措军储转运使。寻建行省,命亨兼陕西行省左右司郎中。时兴元蓄粮五万石欲转饷大安军,计佣直万缗,众推亨往。时丁内艰,以摄省府事强起之。至则以兵官丁产均其役,不阅月而事集。兴元判官费正寅狡悍不法,亨白省府,欲以法绳之,反诬构行省前保关中有异谋。诏右丞粘合珪谳之,亨力辩,其冤构释然。四年,迁陕西五路、西蜀四川廉访都转运使,未几,朝廷以考课辙诸路转运使,至则并转运司入总管府,咸夺其制书,授亨工部侍郎、解盐副使。亨上言以考课定赏罚其人甫集而一切罢之则是非安在宜还其命书俾仕者有所劝勉从之,有贾胡恃制国用使阿合马,欲贸交钞本,私平准之利,以增岁课为辞。帝以问,亨对曰:“交钞可以权万货者,法使然也。法者,主上之柄,今使一贾擅之,废法从私,将何以令天下?”事遂寝。亨又建言立常平、义仓,谓备荒之具,而时以财用不足,止设义仓。七年,立尚书省,仍以亨为尚书,领左部。寻为平章阿合马所忌,以诬免官。会大兵围襄、樊,廷议河南行省调发军饷,诏以阿里为右丞、姚枢为左丞、亨为金省任其事。十年,还京师,以病请告。十四年卒,年七十一。

(选自《元史·马亨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亨上言以考课定/赏罚其人/甫集而一切罢之/则是非安在/宜还其命书俾仕者/有所劝勉
B.亨上言/以考课定赏罚/其人甫集/而一切罢之/则是非安在/宜还其命/书俾仕者有所劝勉
C.亨上言以考课定/赏罚其人/甫集而一切罢之/则是非安在/宜还其命书俾/仕者有所劝勉
D.亨上言/以考课定赏罚/其人甫集/而一切罢之/则是非安在/宜还其命书/俾仕者有所劝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中央官署或地方政府的官员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如《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B.行省,行中书省的简称,元朝(中统、至元年间)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
C.丁内艰,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回家守丧,称为“丁艰”或“丁忧”。文中的“丁内艰”指父亲去世,回家守丧。
D.义仓是隋以后历代封建政府为备荒年而设置的粮仓。北齐时征义租,在州、县设仓存储,此为义仓的先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亨才华出众,为政有方。在担任王晋的属吏时,以才干著称;被世祖在潜邸召见,深受器重。到任摄省府事后,不足一月便将军饷督运完成。
B.马亨忠于职守,不畏强权。阿蓝答儿等核实世祖藩府的钱谷,他故意避开阿蓝答儿,宁愿自己获罪;行省被诬在关中有异谋,马亨极力辩白,弄清冤情。
C.马亨思虑周全,胸有远见。西域商人想要买下交钞的发行权,以从中谋取私利,皇帝以此事询问马亨,马亨指出这将会废法徇私,无法行令于天下。
D.马亨刚正不阿,勇于进谏。费正寅不守法令,马亨请求省府对他绳之以法。他建议朝廷设常平仓、义仓,作为备荒之用,朝廷因财用不足,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4.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亨以宽简治之,不事掊克,莅政五年,民安而课裕。
(2)“法者,主上之柄,今使一贾擅之,废法从私,将何以令天下?”事遂寝。
2022-01-18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8 . 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且论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廷尉奏当,一人犯,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泰之非吾所以基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抷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上尝召王生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后,张廷尉为淮南王相。久之,释之卒。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B.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C.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D.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尉,古代官职名,秦始置,西汉沿置,掌管军事,为最高军事机构长官。
B.跸,本意是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本文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C.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也用来作王室的代称。
D.三公,官名合称,周代为最高辅政大臣,西汉初年用来称丞相等高级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释之富有才干,勇于进谏。袁盎知道他的才能,加以举荐;后来张释之进言秦汉之事,果然受到汉文帝的赏识。
B.张释之不惧权贵,刚直不阿。太子和梁王驾车入朝时违反了规定,张释之不顾太后对两人的赦免,坚决予以弹劾。
C.张释之铁面无私,坚守原则。对于冲撞皇帝案和玉环失窃案,张释之都没有逢迎皇帝的心意,而是坚持依法判处。
D.张释之恭谨谦抑,礼贤下士。王生在朝堂上故意让张释之给他系袜带,张释之丝毫不以为意,跪下身子帮他系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且论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
(2)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历宿州观察推官、知江宁县。时建业承李氏后,税赋图籍,一皆无艺。颂因治讯他事,互问民邻里丁产,识其详。及定户籍,民或自占不悉,颂警之曰:“汝有某丁某产,何不言?”民骇惧,皆不敢隐。遂刬剔夙蠹,成赋一邑,简而易行,诸令视以为法,至领某民拜庭下以谢。凡民有忿争,颂喻以乡党宜相亲善,若以小忿而失欢心,一旦缓急,将何赖焉。民往往谢去,或半途思其言而止。仁宗崩,建山陵,有司以不时难得之物厉诸郡。颂曰:“遗诏务从俭约,岂有土不产而可强赋乎?”送契丹使,驿舍火,左右请出避,颂不动,徐使防卒扑灭之。初火时,郡人汹汹,唱使者有变,救兵亦欲因而生事,赖颂安静而止。知金州张仲宣坐枉法赃罪至死,法官缘例,杖脊黥配海岛。颂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仲宣官五品,今贷死而黥之,使与徒隶为伍,虽其人无可矜,所重者,污辱衣冠耳。”遂免仗黥,流海外,遂为定法。选知杭州。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元祐初,迁吏部兼侍读。请别制浑仪,因命颂提举。以吏部令史韩公廉晓算术,奏用之。授以古法,为台三层,上设浑仪,中设浑象,下设司辰,贯以一机,激水转轮,不假人力。时至刻临,则司辰出告。星辰躔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前此未有也。徽宗立,进太子太保。靖国元年夏至,自草遗表,明日卒,年八十二。颂器局闳远,不与人校短长,以礼法自持。虽贵,奉养如寒士。

(节选自《宋史•苏颂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B.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C.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D.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业”是古代地名,就是现在的南京,“李氏”代指被宋灭掉的南唐政权。
B.“刑不上大夫”是古代贵族、官员可以享有的犯罪不服刑的法外特权。
C.“徒隶”在本文中是指服劳役的犯人,与《过秦论》中“氓隶”意思不同。
D.“算术”在古代包含大量数学知识和计算方法,现代只是数学的分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颂处事精审,治政明察秋毫。他任江宁县令,核实丁产时,没人敢瞒报,这缘于他平时在办理公务中,就很注意收集民情,实际掌握了一部分人家中的情况。
B.苏颂为民请命,减轻百姓负担。他统一税赋,做到了简单明了,容易操作;他引皇帝遗诏,表达对某些借为仁宗修建陵墓之机,变着法刁难各地百姓做法的不满。
C.苏颂应对冷静,圆满达成使命。他奉命为契丹使者送行,所住驿馆突然着火,有人不明真相,欲鼓噪生事,他临变不惊,稳妥处置,避免了有可能发生的外交纠纷。
D.苏颂主制浑仪,科学贡献巨大。这台天文仪器形制巨大,功能集成,机械传动,自动运行,时刻一到,就有主管时令的官员出来报时,其精准程度堪称前无古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民有忿争,颂喻以乡党宜相亲善,若以小忿而失欢心,一旦缓急,将何赖焉。
(2)颂器局闳远,不与人校短长,以礼法自持。虽贵,奉养如寒士。
2021-10-1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涿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常山赵云,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备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备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备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十九年夏五月,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将兵溯流克巴东。至江州,破巴郡太守严颜,生获之。飞呵颜曰:“大军既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容止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分遣赵云从外水定江阳、犍为,飞定巴西、德阳。备围城数十日,使从事中郎涿郡简雍入说刘璋。时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与简雍同舆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备迁璋于公安,尽归其财物,佩振威将军印绶。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备据蜀》,有删改)


【注】①城,这里指成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B.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C.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D.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古代行政区域名称,秦朝实行郡县制,郡比县等级高。
B.汉室,汉朝。汉高祖刘邦开创大汉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
C.孤,中国古代王侯自称为孤,也指幼年丧母,这里指前者。
D.戎,泛称中国古代西部的少数民族,这里即此意;还称兵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见到常山人赵云,认为他才能出众就真诚接纳他。赵云跟随刘备来到平原,为他统领骑兵,得到重用。
B.刘备拜访诸葛亮,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诸葛亮出谋划策,建议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与孙权结盟,对内修明政治,对外观察时局变化。
C.刘备和诸葛亮情谊日益亲密,关羽、张飞心里不高兴,刘备用鱼水的关系打比方,希望他们不要再说了,但关羽、张飞始终心怀抱怨。
D.刘备围困成都几十天,派涿郡人简雍进城劝降刘璋。当时,官吏和百姓都愿意死战到底,但刘璋为百姓着想,于是打开城门,投降了刘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2)备迁璋于公安,尽归其财物,佩振威将军印绶。
5.张飞为什么没有砍巴郡太守严颜的头而释放了他?请简要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