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安徽 高三 一模 2022-01-22 48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行宗法制而聚合成的“血缘—政治”团体。宋代程颐倡导士大夫阶层的宗族祭祀,到南宋朱熹制作《家礼》,提出了“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一个家族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先祖,即收族。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这样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这个时期的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缘—社会”团体。敬宗收族,使宗法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祠堂的功能之一是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等,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行为,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族规和家训以及族谱,族长在此代祖宗立言,宣讲传统伦理,告诫和惩罚犯错子孙。凡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惩戒不良行为。祭毕,后辈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样,祠堂祭祀就成了一种精神联系的纽带。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家族成员从儿童期就受孝悌之礼等熏陶。祭祀活动既加强了血缘关系,又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从而对族中成员的行为起到榜样或约束作用。

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体现着祠堂的功能,祠堂的静文化(建筑装饰)也暗示或渗透着祠堂的功能。装饰文化作为祠堂文化的载体,涵盖了浓厚的道德观念、地域民俗,无论是家居陈设还是建筑中的雕饰彩绘,又或是牌楼照壁都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洛阳新安县吕氏祠堂,照壁上刻画的“龙蛇龟田”象征吕氏族人要勤勤恳恳才能福临;各种各样的墀头“耕读”字样引导后人要辛勤耕作以立身立命,刻苦读书以立德立行。

儒家伦理中家族观念尤为深刻,祠堂作为整个家族的聚集活动之所,承担的是弘扬祖先美德、传承“孝礼”文化、维系亲情意义等功能。礼仪和道德结合在一起,从而延伸到更大的范围乃至整个社会,以期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祠堂祭礼,不仅是“情感—道德”性的,而且是“伦理—政治”性的。

祠堂作为礼制性建筑,并非是文化虚构,而是从对亲生父母之爱与敬延伸到对祖父、曾祖、太祖甚至整个宗族真实无妄的伦常尊亲的追溯以及对天地诸神的祭拜,关系着对人伦关系、社会结构、政治组织的理解。

(摘编自李玲《祠堂之礼:有秩序的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祠堂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有着重要地位的场所。
B.我国古代祠堂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蕴含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寄托。
C.我国古代,宗族都有宗子,祭拜先祖时举行的敬宗和收族都由宗子主持和率领。
D.犯错的族人要受到告诫和惩罚,不许和其他族人共同祭拜先人是对其最大的惩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指出祠堂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为后文论述奠定基础。
B.文章从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与静文化(建筑装饰)两个方面来论证祠堂的功能。
C.文章第三段运用事实论证和对比论证论述了“祠堂的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的功能”。
D.新安吕氏祠堂照壁的刻画和墀头的文字表明了祠堂静文化暗示或渗透着祠堂的功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人们对祠堂祭祀特别看重,在祭祀活动中,既可祭祀先人,还可立约族规。
B.如果我国古代乡村没有祠堂,人们就不会有对宗族真实无妄的伦常宗亲的追溯。
C.祠堂之礼体现着一种有秩序的爱,蕴含了情感道德层面和伦理政治层面上的意义。
D.祠堂祭礼加强了血缘关系,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体现了儒家伦理中的家族观念,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同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1”的突破。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摘自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将“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列入2035年远景目标。古往今来,正是永不停步的“变革和创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自然科学的历史才是人类真正的历史。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既是我们坚定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十四五”即将起航,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

(摘编自黄维《创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国经典》)

材料三:

“十三五”期间,安徽新获批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以及“认知智能”“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两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自2019年至2024年累计投入4亿元,每年安徽省投入60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匹配资金2000万元,重点围绕信息、能源、环境、健康、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与农业等相关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安徽,各类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研发出的“高精尖”产品可谓琳琅满目:整体性能国际先进的有毒有害气体全方位光学监测系统技术设备,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安装1300余套,实现新增产值5.7亿元;高功率密度自适应双模式逆变器/变流器,功率等级提升至单机152千瓦,最高效率提升至99.17%,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规模化生产后将带来每年10亿元左右的产值:大米全景品质分析仪、“CI”系列人工智能色选机、K2系列人工智能履带色选机等产品,用户覆盖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经济收入超过10亿元。

(摘编自《做大基础研究“蛋糕”,激活创新源头活水》,《科技日报》202139日)

材料四:

北京最大的优势是科技和人才优势:北京有全国将近一半(47%)的两院院士,每年的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和每年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大概有一半来自北京,北京人工智能领域有效发明专利居全球首位。经过“十三五”时期不懈的努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取得了重要进展。“十四五”期间,北京将通过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区块链、生物技术、集成电路等优势领域率先占据制高点,全力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推进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化发展,加快建设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斯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形成国际人才的高地,切实支撑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北京将发挥经开区、顺义区产业基础优势,积极承接三大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简称“三城”)创新成果外溢,鼓励企业到“三城”聘请“科技副总”,一方面提升企业自身科技创新水平,另一方面也能更好促进科学城的成果落地转化。数据显示,经开区年均承载“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余项,累计产业化项目52项,投资总额430亿元。

   (摘编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设定时间线》,《中国科技报》202127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面前,我国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既是坚定的选择,也是唯一选择。
B.安徽省重视科技创新财政投入工作,还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匹配资金,大力扶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C.安徽省各类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研发出的“高精尖”产品种类众多,水平国际领先,具有经济价值。
D.“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区块链等优势领域率先占据制高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提出有深刻背景和重要意义,因此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B.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已经全球领先,只要未来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可以支撑我国建设科技强国。
C.北京将积极承接创新成果外溢,鼓励企业聘请“科技副总”,有利于提升企业科技竞争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D.通过材料三、四的对比可见,如果安徽省能加大引进科研人才的力度,可能会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6.安徽省与北京市的科技自立自强工作内容有哪些共通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油烙饼

汪曾祺

萧胜满七岁,进八岁了。他爸妈在很远的外地工作。奶奶一个人在家乡,说是冷清得很。他三岁那年,就被送回老家来了。

奶奶不怎么管他。奶奶有事。她老是找出一些零碎料子给他接衣裳,接裤子。他的衣服都是接成一道一道的,一道青,一道蓝。倒是挺干净的。奶奶还给他做鞋。再就是给他做吃的。玉米面饼子,小米面饼子,萝卜白菜,炒鸡蛋,熬小鱼。奶奶把饭做好了,就在门口嚷:“胜儿!回来吃饭咧——!”

后来办了公社食堂。还是小米面饼子、五米面饼子。可小米面饼子里有糠,玉米面饼子里有玉步核磨出的碴子,拉嗓子。掺假的饼子不好吃,可萧胜还是吃得挺香。他饿,奶奶吃得不香。她从食堂打回饭来,掰半块饼子,嚼半天。其余的,都归了萧胜。

奶奶的身体原来就不好。她有个气喘的病。每年冬天都犯。萧胜躺在炕上,听奶奶呼喽呼喽地喘。睡醒了,还听她在呼喽呼喽。他想,奶奶可能呼喽了一夜。可是奶奶还是起来了,呼喽呼喽着给他到食堂去打早饭。

爸爸冬天回来看过奶奶。爸爸带回来半麻袋土豆,一串口蘑,还有两瓶黄油。爸爸说,黄油是牛奶炼的,很有“营养”,叫奶奶抹饼子吃。奶奶叫爸爸拿回去:“你们吃吧,这么贵重的东西!”爸爸还是给奶奶留下。奶奶把黄油放在躺柜上,时不时地拿抹布擦擦。

奶奶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她从前从食堂打回饼子,能一气走到家。现在不行了,走到歪脖柳树那儿就得歇一会。第二年春天,奶奶就不行了,她浑身浮肿。用手指按一按,老大一个坑,半天不起来。她求人写信叫儿子回来。爸爸赶回来,奶奶已经咽了气了。爸爸求木业社把奶奶屋里的柜子改成一口棺材,把奶奶埋了。晚上,坐在奶奶的炕上流了一夜眼泪。萧胜第一次经验什么是“死”。他知道“死”就是“没有”了。他没有奶奶了。他躺在枕头上,枕头上还有奶奶的头发的气味。他哭了。眼泪淌湿了枕头。

爸爸拜望了村里的长辈,把家里的东西收拾收拾,把一些能用的锅碗瓢盆都装在一个大网篮里。爸爸把奶奶给萧胜做的两双鞋也装在网篮里,把两瓶动都没有动过的黄油也装在网篮里。锁了门,就带着萧胜上路了。

萧胜跟爸爸不熟。他想家,想奶奶,想那棵歪脖柳树……汽车到了一个叫沽源的县城,一辆牛车来接他们。他仰面躺在牛车上,上面是一个很大的蓝天。牛车真慢,他有时下来掐两朵野花,走一戴,又爬上车。牛车走着走着。爸爸说:到了!他坐起来一看,一大片马铃薯,都开着花,粉的、浅紫蓝的、白的,一眼望不到边,像是下了一场大雪。花雪随风摇摆着,不远有一排房子,土墙、玻璃窗。这就是爸爸工作的“马铃薯研究站”。

萧胜就要住在这里了,跟他的爸爸、妈妈住在一起了。奶奶要是一起来,多好。

萧胜的爸爸是学农业的,每天戴个草帽下地跟工人一起去干活,锄山药。有时查资料,看书。妈妈是学画画的,一早起来到地里掐一把山药花,一大把叶子,回来插在瓶子里,聚精会神地对着它看,一笔一笔地画。奶奶做的两双新鞋还没有上脚,妈把鞋和两瓶黄油都锁在柜子里。

白天没有事,他就到处去玩,去瞎跑。他到草地里去看牛、看马、看羊。他采了很多蘑菇。他一边用线穿蘑菇,一边流出了眼泪。他想起奶奶,他要给奶奶送两串蘑菇去。他现在知道,奶奶是饿死的。人不是一下子饿死的,是慢慢地饿死的。

食堂的红高粱饼子越来越不好吃,因为掺了糠。甜莱叶子汤也越来越不好喝,因为一点油也不放了。他恨这种掺糠的红高粱饼子,恨这种不放油的甜菜叶子汤!

食堂外面忽然热闹起来。这是要干啥呢?爸爸说,要开会。会开了三天,参加会议的人在食堂的包间里吃了三天大餐。萧胜每天去打饭,闻到包间里飘出的各种香味。羊肉、米饭,他倒不稀罕:他见过,也吃过。黄油烙饼的奇妙香味他连闻都没闻过。

回家,吃着红高粱饼子,他问爸爸:“他们为什么吃黄油烙饼?”“他们开会。”“开会干嘛吃黄油烙饼?”“哎呀!你问得太多了!吃你的红高粱饼子吧!”

正在咽着红饼子的萧胜的妈忽然站起来,把缸里的一点白面倒出来,从柜子里取出一瓶黄油,启开瓶盖,挖了一大块、抓了一把白糖,擀了两张黄油面饼。烙熟了的黄油格饼发出的香味,和食堂里的一模一样。妈妈把黄油烙饼放在萧胜面前,说:“吃吧,儿子。”

萧胜吃了两口,真好吃。他忽然咧开嘴大哭起来,边哭边高叫了一声:“奶奶!”他的眼泪流进了嘴里。黄油烙饼是甜的,眼泪是咸的。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记叙了萧胜与奶奶相依为命的生活,“玉米面饼子,小米面饼子,萝卜白菜,熬小鱼”等突出了奶奶对萧胜的关爱。
B.文中划横线处所写景物景象开阔,色彩缤纷,表现了萧胜经过长途跋涉后到达目的地时的愉快心情。
C.作者在文中两次写到“歪脖柳树”,小说的故事情节以它为线索来展开,“歪脖柳树”是推动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
D.小说表现了在那个困难的年代里人们的生活与情感,情节简单而贴近生活,语言平实,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8.汪曾祺的小说往往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匠心,请简要分析本文在叙述上的特征。
9.作者以“黄油烙饼”为题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亨,字大用,邢州南和人。太宗二年,河北东西路使王晋亨为掾,以才干称。定宗五年,太保刘秉忠荐亨于世祖,召见潜邸,甚器之。宪宗三年,世祖征云南,留亨为京兆榷课所长官。京兆,藩府分地也,亨以宽简治之,不事掊克,莅政五年,民安而课裕。宪宗遣阿蓝答儿等核藩府钱谷,亨时辇岁办课银五百锭输之藩府,道出平阳,与之遇,亨策曰:“见之则银必拘留,不见则必以罪加我,与其银弗达王府,宁获罪焉。”避而过之,阿蓝答儿果怒,遣使逮之。既至,穷治百端,竟无所得。世祖知其诬,更赐银三十二锭。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陕西、四川立宣抚司,诏亨议陕西宣抚司事。寻赐金符,迁陕西、四川规措军储转运使。寻建行省,命亨兼陕西行省左右司郎中。时兴元蓄粮五万石欲转饷大安军,计佣直万缗,众推亨往。时丁内艰,以摄省府事强起之。至则以兵官丁产均其役,不阅月而事集。兴元判官费正寅狡悍不法,亨白省府,欲以法绳之,反诬构行省前保关中有异谋。诏右丞粘合珪谳之,亨力辩,其冤构释然。四年,迁陕西五路、西蜀四川廉访都转运使,未几,朝廷以考课辙诸路转运使,至则并转运司入总管府,咸夺其制书,授亨工部侍郎、解盐副使。亨上言以考课定赏罚其人甫集而一切罢之则是非安在宜还其命书俾仕者有所劝勉从之,有贾胡恃制国用使阿合马,欲贸交钞本,私平准之利,以增岁课为辞。帝以问,亨对曰:“交钞可以权万货者,法使然也。法者,主上之柄,今使一贾擅之,废法从私,将何以令天下?”事遂寝。亨又建言立常平、义仓,谓备荒之具,而时以财用不足,止设义仓。七年,立尚书省,仍以亨为尚书,领左部。寻为平章阿合马所忌,以诬免官。会大兵围襄、樊,廷议河南行省调发军饷,诏以阿里为右丞、姚枢为左丞、亨为金省任其事。十年,还京师,以病请告。十四年卒,年七十一。

(选自《元史·马亨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亨上言以考课定/赏罚其人/甫集而一切罢之/则是非安在/宜还其命书俾仕者/有所劝勉
B.亨上言/以考课定赏罚/其人甫集/而一切罢之/则是非安在/宜还其命/书俾仕者有所劝勉
C.亨上言以考课定/赏罚其人/甫集而一切罢之/则是非安在/宜还其命书俾/仕者有所劝勉
D.亨上言/以考课定赏罚/其人甫集/而一切罢之/则是非安在/宜还其命书/俾仕者有所劝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中央官署或地方政府的官员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如《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B.行省,行中书省的简称,元朝(中统、至元年间)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
C.丁内艰,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回家守丧,称为“丁艰”或“丁忧”。文中的“丁内艰”指父亲去世,回家守丧。
D.义仓是隋以后历代封建政府为备荒年而设置的粮仓。北齐时征义租,在州、县设仓存储,此为义仓的先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亨才华出众,为政有方。在担任王晋的属吏时,以才干著称;被世祖在潜邸召见,深受器重。到任摄省府事后,不足一月便将军饷督运完成。
B.马亨忠于职守,不畏强权。阿蓝答儿等核实世祖藩府的钱谷,他故意避开阿蓝答儿,宁愿自己获罪;行省被诬在关中有异谋,马亨极力辩白,弄清冤情。
C.马亨思虑周全,胸有远见。西域商人想要买下交钞的发行权,以从中谋取私利,皇帝以此事询问马亨,马亨指出这将会废法徇私,无法行令于天下。
D.马亨刚正不阿,勇于进谏。费正寅不守法令,马亨请求省府对他绳之以法。他建议朝廷设常平仓、义仓,作为备荒之用,朝廷因财用不足,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13.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亨以宽简治之,不事掊克,莅政五年,民安而课裕。
(2)“法者,主上之柄,今使一贾擅之,废法从私,将何以令天下?”事遂寝。
2022-01-18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高适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

【注释】①陇右:在今甘肃东南部及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地区。②践更:服役的士卒。③临洮:在今甘肃粘潭西。④太白:星名,古人认为太白星高是用兵的吉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送白少府”点明了这是一首送别诗,“陇右”即白少府及士卒此行的目的地。
B.首联中一“登”一“指”,既展现了行军赴边之迅疾,也体现了诗人与白少府远别的悲伤之情。
C.领联询问关山送兵之事与任州县之吏相比,何者更为劳苦,表现出诗人对白少府送兵远行的关切之情。
D.颈联勾画军容的整肃威武和白少府赴边的英姿勃发,透露出诗人对白少府治军严谨的赞扬之情。
15.本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作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后悔没有看清道路,犹豫想要退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了阿房宫的豪华奢靡。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了比较。
(3)范仲淹在《渔家傲》中,抒写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但功业未成仍不得还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1-18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月30日,2021年轮椅冰壶世锦赛在“冰立方”圆满落幕。中国队和瑞典队_________9局,最终凭借队长王海涛的完美传击以5:3获胜,中国队第二次将世锦赛金牌收入囊中。

北京冬奥会冰壶场馆“冰立方”是由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游泳馆“水立方”改造而成的。从“水立方”到“冰立方”,本次赛事迎来场馆转型后的首场国际大赛,进行了一次对场馆的全面检验。此次赛事是“相约北京”系列冬奥测试赛中唯一一项世锦赛赛事,轮椅冰壶也是唯一的冬残奥会测试项目。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_______的服务,是场馆运行团队的重要任务。无障碍坡道、集装箱更衣室,__________考虑周到,堪称“样板工程”;加宽检测门、低住服务台让运动员感到暖心。此外,食宿保障也充分体现出东道主的贴心,对有需求的运动员进行个性化供餐,房间里还配备了两床被褥和电暖气。场馆运行团队后勤副主任杨奇勇介绍,场馆已经进行了3次完整的“水冰转换”,各项设施运作顺畅,符合冬奥会、冬残奥会标准,团队配合也很流畅,我们对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________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奋战       无微不至       别具匠心       充满信心
B.奋战       关怀备至       设计精巧       胸有成竹
C.鏖战       关怀备至       别具匠心       胸有成竹
D.鏖战       无微不至       设计精巧       充满信心
18.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水立方”到“冰立方”,迎来了场馆转型后的首场国际大赛,本次赛事进行了一次对场馆的全面检验。
B.从“水立方”到“冰立方”,本次赛事迎来场馆转型后的首场国际大赛,这是一次对场馆的全面检验。
C.从“水立方”到“冰立方”,场馆迎来了转型后的首场国际大赛,本次赛事是对场馆的一次全面检验。
D.从“水立方”到“冰立方”,场馆迎来了转型后的首场国际大赛,进行了一次对场馆的全面检验。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冰立方”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时代楷模”张桂梅无私奉献,改变了贫困地区女孩失学辍学的现状。
B.有几个“慈样”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C.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己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D.保障数据安全,应首先给数据的掌控者套上“紧箍咒”。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①(     ),导致恢复缓慢,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甚至发展为反复崴脚,继发关节炎。

崴脚之后,第一时间应按压痛点。要先找到距腓前韧带所在的位置,持续按压,大概20分钟之后,再进行其他处理,这样出血会明显减少。发现血管破裂后,选择物理治疗方法时,②(     ),而要选择冷敷,这样才能让血管发生收缩,减少血液的流出,起到消肿的作用。如果发现韧带断裂,要及时用石膏或者护踝固定受伤部位,以利于韧带愈合。固定的时间一般是三到四周左右,因为踝关节的韧带经过三周以后才能够基本愈合的缘故。做了这些处理之后,还要注意抬高患肢,这样有利于患肢向心脏回血,③(     ),就会使关节持续处于淤血的状态,不利于康复。

20.在上文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请分别用“……是为了……”句式概括崴脚后的四个处理步骤及目的,每句不超过15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话题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以声辩声,不如以无声辩声。以言辩言,不如以无言辩言。——林语堂

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因为坏人可憎的言行,更因为好人可怕的沉默。——马丁·路德·金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


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发声与沉默”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11-29更新 | 1012次组卷 | 27卷引用:“四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4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65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7-90.4汪曾祺(1920-1997)  其他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宋濂(1310-1381)  《元史》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高适(700-765)  赠友送别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标点符号选择题组
20-210.65压缩语段  连贯表达题组
六、作文
220.4人生感悟  价值理念  理性思辨  反思 反省话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