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内江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一 开学考试 2022-04-05 7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民族的早期书写,包括文字和图像符号在内,是中华民族精神成长的历史遗存,是我们进行精神考古最宝贵的材料。

进行人类精神考古,必须以实物考古为前提。当下丰富的实物考古成果,正在为中华民族精神考古提供有力的支持。近百年来,考古学界对于从旧石器时代到夏商周三代的一系列考古发掘,基本上弄清了中华文明从原始村落到城市,从部族到国家,从早期的刻画符号到文字的成熟,从原始的信仰到大型的宗教活动等一系列发展进程。仔细比较就会发现,这一条考古学所构建起来的中华文明史的链条,与中国早期书写中所勾勒的从五帝到夏商时代的历史进程基本是一致的。如二里头文化大体对应于夏文化和早商文化,陶寺遗址与传说中的“尧都”有关。《史记》中所著录的殷商时代先公先王的名号,与甲骨文的记载基本相同。正是当下的实物考古,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了早期书写的巨大价值。

中华文明所以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文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悠久的书写传统。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设立了史官,有意识地把中华早期的精神文明记录下来。从考古发掘来看,早在上个世纪0年代,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百多个陶器刻画符号,时间距今约7000~5000年前。特别是1984至1987年在河南舞阳裴李岗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上的刻符,年代上限可早到7500~8500年前。这说明,远在殷商甲骨文之前,中国就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虽然我们至今尚未发现殷商以前成体系的文字书写遗物,但是先秦典籍中并不乏相关的记载。

作为中国早期书写最重要的成果,有幸传承下来的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中国早期书写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记史。“六经”中,单纯记史的只有《春秋》,而且它的产生最晚。其实,即便是《春秋》,所记史事也极其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史事记载孔子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其余各经所记载的分别是先民们治国理政的经验、日常生活规范和国家制度,以及对于宇宙人生的思考与智慧,等等。中华民族的早期书写,是人类早期的文化记忆,是对生活的理解,对宇宙的观察,是人的精神成长过程,是中华文化知识谱系的建构。我们之所以提出“早期书写”的概念,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精神考古,以追根溯源的方式,探讨中华民族早期精神文明如何形成,知识谱系是如何建立的。

近百年来的考古学成果,已经为我们描述了一条比较可信的中华物质文明发展史线索,同时也为我们探讨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精神考古和中国早期书写理应成为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摘编白赵敏俐《从早期书写探求中华精神文明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包括文字和图像符号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早期书写进行人类精神考占,比实物考古更有意义。
B.中国早期书写中所勾勒的历史进程,与近百年来考古学所构建起来的中华文明史链条基本一致。
C.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有悠久的书写传统,中华文明因此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文明。
D.在殷商甲骨文之前,中国就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只不过没能产生成体系的文字书写作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基于已有考古学成果与历史文献,论述了应重视从早期书写来研究中华精神文明史的主张。
B.文章先论述实物考古对精神考古的价值,接着分析早期书写的历史、内容和意义,论证思路清晰。
C.文章以《史记》和甲骨文某些记载基本相同为例,是为了说明甲骨文作为早期书写的价值被忽略。
D.文章使用“基本”“大体”“主要”等限制性词语,避免表述的绝对化,体现了学术表达的严谨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出“早期书写”这一概念,有助于探讨中华民族早期精神文明的形成与知识谱系建立的历程。
B.由河南舞阳裴李岗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上的刻符可知,中国出现较成熟的文字的时间早于殷商。
C.中国早期书写的主要内容是治国理政经验、日常生活规范等人类文化记忆,因而缺乏史学价值。
D.近百年来的考古学成果为继续研究中华精神文明史奠定了基础,中国早期书写研究发展前景良好。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当远征月球的宇航员重返地球时,都会戴上大口罩,举起双手,什么也不触碰地走入无菌箱。无菌箱被高高吊起,悬渡到休斯敦的另一个密封室里,等待四十天检疫隔离期满。在此期间,人们不安地看着被接种了疫苗的动物和培养的组织,害怕真的出现什么凶兆。直到这长长的灭菌隔离仪式完成之后,宇航员才能重见天日。

假如月球上有生命,我们首先要怕它,必须提防着它,免得沾染上什么。或许是一个细菌、一条核酸链、一个酶分子,或者是一个狡黠的无名小东西。不管是什么,人类单凭想象认为陌生的异类绝非善类,一定要把它关起来甚至杀死。

真是奇事一桩,我们竟能全盘接受这种做法,好像这是遵从了某条自然法则一般。但有一些碎片化的证据说明我们错了。事实上,已知的大多数生物之间基本上是合作关系,是不同程度的共生关系。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这种关系对生物的生存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种生物若要使另一种生物染病,那需要长时间亲近、长期和密切的共居才能办到。假如月球上有生命,它就会为我们接纳它加入“球籍”而孤独地等待。

据估计,我们真正熟知的微生物,很可能只占地球上微生物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们中的大多数不能单独培养。它们在相互依赖的、密集的群体中共同生活,彼此供给营养、维持对方的生存环境,通过一个复杂的化学信号系统调控不同种间数量的平衡。现有的技术还不允许我们把微生物一个个地分离出来,单独培养,正如我们不能把单只蜜蜂从蜂巢取下,而使它不致像脱皮的细胞般干死一样。

细菌为研究不同生命形式在不同层面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相当好的模型。它们靠合作、适应、交流和以物易物生活。那些生活在昆虫组织内的细菌,比如跟蟑螂和白蚁的含菌细胞结合在一起的那些菌类,看上去好像是寄主身上的特殊器官。至今,我们还不清楚它们为那些昆虫做了什么,但已经知道,如果没有它们,这些昆虫是活不长的。

今天,共生关系还影响着大多数海洋生物。比如海葵附着在寄居蟹所寄居的螺壳上,通过寄居蟹的运动而扩大其取食范围,反过来,寄居蟹可以利用海葵的刺细胞来防御敌害。

然而,在调节动物关系的过程中,生物界有时会有一些貌似即兴的“发明创造”,但即便是在必须争个输赢的情况下,也未必是一场战斗。西奥多用一系列实验证明,将两个同种的海扇放在一起密切接触时,其中较小的一个总是先解体。这种自我毁灭,是由裂解机制调控的一种自我解体行为,完全由较小者控制。它没有被逼退战场,没有一败涂地,也没有弹尽粮绝,它只是自愿退场。知道生物界还有这样的事,虽然未必会感到舒服,但尚算是情理之中的意料之外。

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将遗传学上毫无联系的细胞放在一起,无视种的不同,融合成一些杂种 细胞,这乃是一种自然趋势。炎症和免疫机制的强大设计,一定是为了把我们这些生物彼此分开。如果没有这些复杂的机制,我们或许已进化为某种在地球上四处流动的合胞体,那么,大地上连一朵花都不会生发出来了。

(摘编自刘易斯·托马斯《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航员回到地球后需隔离灭菌,是害怕宇航员带回的细菌危害地球,但作者认为宇航员带回的细菌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可怕。
B.所有生物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种生物的存在需要依赖其他生物,以此构成所有生物间的合作关系或共生关系。
C.一些生活在昆虫体内的细菌对寄主的作用很大,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这些细菌的具体作用,但离开这些细菌昆虫寿命会变短。
D.炎症和免疫机制是把生物们分开的有效机制,如果没有炎症和免疫机制,那么地球上的生物们可能会进化为流动的合胞体。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狡黠的无名小东西”等表述增强了文本的趣味性,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可能从外星球来到地球的细菌等的蔑视态度。
B.宇航员带回地球的月球生命想要使人类染病,需要长时间亲近、长期密切共居才能成功,这些生命正在为被接纳加入“球籍”等待着。
C.我们不能把单只蜜蜂从蜂巢取下而使它不致像脱皮的细胞那样干死,因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我们还不能单独培养微生物。
D.当两个同种的海扇密切接触时,较小的海扇通过裂解机制调控进行自我解体这一行为,不是自然界生物之间共生关系的体现。
6.文中画横线句子中所说的“重要作用”具体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攀登者

阿来

一九六〇年五月。

凌晨四点。狂风稍息,光线昏暗。

三个人沿着山脊向上摸索前行。暗淡的星光照出隐隐约约的山峰坡面。

王五洲说:“再坚持一下,从第二台阶上来都四个多小时了,应该快到了。”

曲松林:“我要准备摄影机了。”

多杰贡布:“天这么黑,人都看不见,机器看得见吗?”

曲松林还是从背包里拿出摄影机,再重新把背包背上。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用去了好几分钟时间。前面两个人冻得瑟瑟发抖。曲松林终于又迈开了步伐。他终于和前面两个人站在了一起。

王五洲抖抖结组绳,重新迈开了步子。多杰贡布紧紧跟随。他必须跟得很紧,他的眼睛因为雪盲,看不清路。他必须让自己听得见王五洲的脚步声和粗重的呼吸。

曲松林站住,打开摄影机。镜头前一片模糊。影影绰绰的雪坡,两个挣扎着前行的模糊身影。曲松林操纵摄影机时,放下了冰镐,这使他的身体失去了支撑。当他重新迈开步子时,趔趄一下,身体倒地,他惊呼一声,顺着冰坡迅速下滑。

王五洲听到这声惊呼,下意识地把冰镐猛一下插进身前的冰雪中,并将整个身体扑了上去。

曲松林继续下滑,绷直的结组绳猛然一顿,王五洲手下的冰镐险些被拔了出来。

多杰贡布也被绳子拉倒。他倒下时,奋力扑在了王五洲身上,两个人的体重,才使松动的冰镐又插回了地面。

曲松林一只手紧抓着摄影机,头冲下挂在悬崖边缘。

上面传来喊声:“抓紧绳子,不要松手!”

曲松林嘶哑着嗓子:“把摄影机拉上去,不要管我了!”

“不行,老曲,坚持住!”

“我不行了。你们两个定要上去啊!”

上面没有回音,似乎默认了他的决定。

但结组绳紧紧地绷着,曲松林一手紧抓摄影机,另一只手试图解开拴在腰间的结组绳,却怎么也解不开。何况,要是绳结解开,摄影机也会同他一起坠落深谷。

“曲松林!曲松林!”上面又传来了喊声。

曲松林的声音都带上了哭腔:“想死都不行啊!你们拉吧。”

他横着身子,奋力用脚上的冰爪踢开冰面,找到一个支撑点,把倒悬的身子正了过来。

曲松林松了一口气:“好了,你们拉吧。”

但是,无论上面怎么用力,绳子都纹丝不动。曲松林也感觉不到一点点上升的力量。

王五洲让多杰贡布把稳冰锥,自己顺着绳索,在冰坡上摸索而下。原来,是保护绳深深地嵌入一道岩缝中,紧紧卡住了。王五洲试图把绳索从岩缝中拉起来,但没有丝毫作用。

曲松林绝望地闭上眼睛。

一条绳子从上面悬垂下来,在曲松林面前摇摆。

曲松林试图把摄影机绑上,一只手不行,但悬坠在半空中的他又无法腾出两只手来。

王五洲:“老曲,抓住绳子!”

曲松林:“摄影机怎么办?”

王五洲沉默。

曲松林:“你快想个办法!”

王五洲:“人重要还是机器重要?!”

曲松林用尽力气用脚在陡峭的冰面上又踢出一个支点,支撑着身体尽力向上。终于接近了王五洲。他把摄影机推到王五洲手边,王五洲不接。王五洲把绳子递到他手上。

曲松林:“队长说过,摄影机就是性命……我们要用摄影机证明中国人登上了峰顶。”

王五洲:“没有人,怎么登上峰顶?老曲,十几个人冲顶,死的死、伤的伤,眼下就剩我们三个人了,不上去,对不起他们啊!”

曲松林:“为这机器,已经牺牲一个同志了!”

王五洲:“多一个人,就多一分登顶的希望。我是代理队长,我命令你扔掉机器!”

曲松林松手,腾出手来抓住绳索,摄影机从他手上滑落坠下了深谷。机器下落,和山壁碰撞,发出巨大的回响。

王五洲:“曲松林!曲松林!”

曲松林在下面声音微弱:“摄影机掉下去了。”

当他脱离危险时,三个人都倒在了山脊上什么话都没有,只有粗重无比的喘息。

王五洲翻身起来,摸索着检查了曲松林腰间的绳子,又手持着冰镐继续前进了。

好一阵艰难的攀登,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的他们只是在机械地挪动脚步。

终于,王五洲一脚踏空,上坡的路从脚下消失了。他摔倒了,摔在山的另一边。

“下坡?怎么下坡了?”王五洲躺在地上问。

多杰贡布和曲松林也都爬上了峰顶。那就是一块两米见方的冰雪地面。两个人跪在地上,伸出手向着四面摸索。确实,每一面都是下坡再没有往上的地方了。

两个人把跌在峰顶另一边的王五洲拉回到峰顶上。

他们都拉下氧气面罩。

“真的上来了?”

“真的上来了!”

“我们登顶成功了?”

“我们登顶成功了!”

三个人拥抱到一起。臃肿的登山服、背上的登山包和氧气瓶并不能让他们真正完成拥抱的动作。

虽然没有人会看见,甚至星光稀薄的天空也不能看见,但他们仍然展开了五星红旗。风中,旗帜猎猎振动,三个人齐声呼喊:“万岁!祖国万岁!”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攀登珠峰的具体时间,说明这个时间具有重要意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曲松林不断提及“摄影机”,并为保护“摄影机”而不惜牺牲生命,因为在攀登者的心目中个人荣誉高于生命。
C.曲松林脱离危险后,三个人都倒在山脊上,什么话都没有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更能让读者感受到攀登者经历生死后的复杂心情。
D.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星光,形成了呼应关系,但是作用和意义并不相同,引人深思。
8.文中画线语句富有特色,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9.小说以“攀登者”为题,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宗皋,字君弼,福山人。嘉靖八年进士。擢御史。十二年十月,星陨如雨。未几,哀冲太子,大同兵乱。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历按苏、松、顺天。会廷推保定巡抚刘夔还理院事,宗皋论夔尝荐大学士李时子,谄媚无行,不任风纪,坐夺俸两月。

二十三年十月,寇入万全右卫,抵广昌,列营四十里。顺天巡抚朱方下狱,擢宗皋右佥都御史代之,寇已去。宗皋言:“密云最要害,宜宿重兵。乞敕马兰、太平、燕河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则总兵官自将赴援。居庸、白杨,地要兵弱,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请预拟借调之法,令建昌三屯军,平时则协助密云,遇警则移驻居庸。”俱报可。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故事,京营岁发五军诣蓟镇防秋。宗皋请罢三军,以其犒军银充本镇募兵费。又请发修边余银,增筑燕河营、古北口。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寻进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俺答三万骑犯万全左卫,总兵官陈凤、副总兵林椿与战鹞儿岭,杀伤相当,宗皋坐夺俸。明年再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及椿皆战死,宗皋与巡抚陈耀坐夺俸。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状,因言全军悉陷,乃数十年未有之大衄。帝乃逮宗皋及耀,各杖一百,耀遂死,宗皋戍陕西靖虏卫。

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协理戎政。旋进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给事中庄国祯劾宗皋衰庸,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诏许之。万历中,再存问,岁给廪隶。十六年,宗皋年九十,又遣行人存问。是年卒。赠太子太保,谥康介。

(选自《明史·郭宗皋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B.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C.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D.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本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称皇帝的高等妃嫔、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
B.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捕犯人的监狱。明代的锦衣卫拥有自己的监狱,称诏狱。
C.夺俸,官吏因过失而被罚扣俸禄。俸即俸禄,指官吏每年或每月得到的薪金。
D.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宗皋直言进谏,不畏强权势力。他上疏规劝皇帝要改善为政的方法,被杖四十;众臣推举保定巡抚刘夔时,他极力陈说刘夔劣迹。
B.郭宗皋善于思考,常有独特见解。在密云等地的驻兵方式和在蓟镇的边防事务等方面,他都提出了新的建议,这些都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认可。
C.郭宗皋受到追责,戍守陕西边塞。鹞儿岭一战无胜果,大同一战总兵张达等战死,都使他受到处罚,后来他又受到朝廷追责,被贬为陕西靖虏卫。
D.郭宗皋致仕还乡,备享朝廷恩荣。他告老还乡后,皇帝屡次派人前来问候,并送给他粮食和仆人;在他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赠谥号康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
(2)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