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

苏武传(节选)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地,信义安所见乎?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愿无复再言!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班固《汉书》,有删节)

选文二:

答苏武书(节选)

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之言,报恩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到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愿足下勿复望陵。

(选自李陵《答苏武书》,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臣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逃亡
B.子为父死,亡所                    恨:遗憾
C.故欲如前之言                      书:书信
D.何志未立而怨已成                 图:料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谓武曰                    蒙故业,遗策
B.空自苦亡人               临不测
C.报恩国主耳                 而智勇多困所溺
D.且汉厚诛陵不死             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B.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C.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D.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交代了李陵以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劝降苏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B.选文一面对李陵的劝说,苏武全然不为所动,表现出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
C.选文二李陵自陈内心,他列举范蠡、曹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他投降匈奴并非真心实意,实在迫不得已。
D.选文二李陵不同意苏武“汉与功臣不薄”的说法,他从自己先祖李广遭际讲起,至苏武滞留匈奴十九年归汉却未得到厚遇的现状,斥责了汉廷做法的不妥。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4)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2024-03-1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高阳人郦食其家贫落魄。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人,食其见,谓曰: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握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长揖不拜,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曰: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楚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汉王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闻言阻之,曰: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灭秦》,有删改)

(乙)

使郦生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王曰:不知也。曰:王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归,即齐国未可得保也。齐王曰:天下何所归?曰:归汉。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戮力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汉王先入咸阳,项王负约不与而王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闻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於人之功无所记,於人之罪无所忘;战胜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天下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於汉王,可坐而策也。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举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大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先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广以为然,乃听郦生,罢历下兵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①握龊,器量狭窄。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宜见长者             倨:高傲
B.王先下汉王             疾:赶快
C.天下              畔:背叛
D.令足下             下:拿下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郦生言六国从横时             我降
B.欲径入强秦             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C.战胜不得其赏             见疑
D.豪英贤才皆乐为             谗谄蔽明也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
B.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
C.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
D.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
4.郦食其是一位“儒生”,下面不能体现儒家观念的一项是(     
A.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
B.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
C.於人之功无所记,於人之罪无所忘。
D.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郦食其认为秦朝灭亡是因为丧失德政、抛弃道义,如果汉王能够行使仁义重封六国后裔,可以削弱楚国的势力,面南称霸。
B.郦食其认为,汉王带领军队,战功赫赫,就如同所向无敌的蚩尤的军队一样,并不是靠人的力量,而是上天保佑的结果。
C.郦食其能言善辩,嘘枯吹生,大有战国时代纵横家的遗风。寥寥数语,就使沛公转变了傲慢的态度。
D.汉王起初对郦食其的建议完全赞同,并要求他赶紧刻制印信动身去执行这一决策,但听了张良的建议后,又立刻改变了想法,罢免了郦食其的官职。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2)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
7.请结合文本甲回答,郦食其在见到刘邦后,是如何取得刘邦信任的?
2024-02-2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神宗崩,哲宗立,召为礼部郎中。轼起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卒不许。四年积论事,当轴者所恨。轼恐不容,请外,知杭州。未行,谏官言前相蔡确知安州,作诗借郝处俊事以讥太皇太后。大臣议迁岭南。轼密疏:朝廷若薄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谓宜皇帝敕置狱逮治,太皇太后出手诏赦之,则于仁孝两得矣。宣仁后轼言而不能用。轼出郊,用前执政恩例,遣内侍赐龙茶、银合,慰劳甚厚。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明年春,又减价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六井亦几于废。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节)


【注】①宣仁后:北宋宋英宗皇后,宋神宗之母高氏。②葑fèng:水生植物茭白的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冠多士             擢:选拔
B.轼恐不             见:被
C.宣仁后心轼言而不能用       善:善良
D.又减价常平米             粜: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轼起忧患       月出东山之上
B.四年积论事       忽魂悸魄动
C.当轴者所恨       委身贾人妇
D.大臣议迁岭南       欲人无惑也难矣
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朝廷若薄/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
B.朝廷若薄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
C.朝廷若薄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
D.朝廷若薄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
4.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父亲外出游学,所以苏轼的学习和成长受到了母亲的很多影响。
B.礼部考试,苏轼和曾巩的文章都得到了主考官的好评,分列第一、二名。
C.苏轼曾受到多位高官的赏识,但是由于多次表达个人政见,仕途并不通达。
D.自唐以来,茭白的根每年都被清理,但到宋代却停止了,这导致西湖水面极大减少。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②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
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024-02-20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言至公也。古有行大公者,帝尧是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得舜而传之,不私于其子孙也。孔子曰:巍巍乎!惟天为大,惟尧之。此盖人君之公也。

楚共王出猎而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谓大公也。

子胥将之吴,辞其友中包胥曰:后三年,楚不亡,吾不见子矣。中包胥曰:子其勉之!一吾未可以助子,助子是宗庙也,止子是无以为友。后三年,吴师伐楚,昭王出走,中包胥不受命,西见秦伯曰:吴无道,兵强人众,将征天下,始于楚。寡君出走,居云梦,使下臣告急。哀公曰:诺,吾固将图之。中包胥不罢朝,立于泰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声。哀公曰:有臣如此,可不救乎?兴师敕楚。吴人闻之引兵而还昭王反复欲:中包胥辞曰救亡非为名也辞不受遂退隐终身不见。

晋文公问于咎犯曰:谁可使为西河守者?咎犯对曰:虞子羔可也。公曰:非汝之仇也?对曰:君问可为守者,非问臣之仇也。子羔见咎犯而谢之曰:幸赦臣过,荐之于君,得为西河守。咎犯曰:荐子者,公也;怨子者,私也。吾不以私事害公义。子其去矣,顾吾射子也!

子羔为卫政,刖人之足。卫之君臣乱,子羔走郭门,郭门闭,刖者守门,曰:于此有空。子羔入,追者罢。子羔将去,谓刖者曰:吾不能亏损主之法令,而亲刖子之足。吾在难中,此乃子之报怨时也,何故逃我?刚者曰:断足固我罪也,无可奈何。君之治臣也。倾侧法令。先后臣以法。欲臣之免于法也,臣知之。欲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揪然不乐,见于颜色,臣又知之。君岂臣哉?天生仁人之心,其固然也。此臣之所以既君也。孔子闻之曰: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公行之也,其子羔之谓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人闻之引兵而还/昭王反/复欲封申包胥/申包胥辞曰/救亡/非为名也/辞不受/遂退隐/终身不见
B.吴人闻之/引兵而还/昭王反复/欲封申包胥/申包胥辞曰/救亡/非为名也/辞不受/遂退隐/终身不见
C.吴人闻之引兵而还/昭王反复/欲封申包胥/申包胥辞曰/救亡/非为名也/辞不受/遂退隐/终身不见
D.吴人闻之/引兵而还/昭王反/复欲封申包胥/申包胥辞曰/救亡/非为名也/辞不受/遂退隐/终身不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尧则之”的“则”字是效法的意思,与《岳阳楼记》中“此则岳阳楼……”的“则”字含义相同。
B.“出猎而遗其弓”的“遗”字是丢失的意思,与《师说》中“小学而大遗”的“遗”字含义不同。
C.“伐宗庙”的“伐”字是进攻、攻打的意思,与《曹刿论战》中“齐师伐我”的“伐”字含义相同。
D.“君岂私臣”的“私”字是偏爱的意思,与《琵琶行》中“小弦切切如私语”的“私”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对尧把帝位传给舜的行为大加赞赏,而对楚共王“楚人遗弓,楚人得之”的说法持有微词。
B.吴师伐楚之时申包胥向秦王哭求援助,他的忠诚感动了秦王,救亡成功后他却谢绝了楚王的封赏。
C.咎犯“不以私事害公义”,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大公无私的干部楷模,值得我们今人学习。
D.卫国君臣之间发生了矛盾,子羔出逃的时候遇到他曾经处以刖刑的人在守门,这个人救助了他。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羔见咎犯而谢之曰:“幸赦臣之过,荐之于君,得为西河守。”
②吾在难中,此乃子之报怨时也。何故逃我?
2024-02-17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萧何自追之。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亡双,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乔曰:去者虽多不足吝,杜如晦王佐才也,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乃表留幕府,遂为名相。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萧、房之知人,所以为莫及也。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必待将如韩信,相如杜公,而后用之,不亦难乎! 惟能置萧、房于帷幄中,拔茅汇进,则珠玉无胫而至矣。

(节选自《容斋随笔》)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萧何自追                      事君
B.杜如晦王佐才               此所谓乱
C.后用之                         裂地封之
D.惟能置萧、房帷幄中     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2.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译文:高祖骂萧何说:“将领们逃跑了几十人,你都没有去追赶,却说去追赶韩信,是骗我的。”
B.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
译文: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幕府属吏很多外调任职,秦王为此忧虑。
C.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
译文:大王假如想要在天下各地经营的话,舍弃杜如晦就没有能共事的人了。
D.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萧、房之知人,所以为莫及也。
译文:韩信、杜如晦的去留,与兴衰治乱竟然有这么密切的关系,而萧何、房玄龄二人善于发现人才,也是无人能比得上的。
2024-02-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适者,渤海蔭人也。少家贫,客于梁、宋, 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 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 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至德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梓、 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于险绝,以国家言,不足以厄其势。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 ”疏奏不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于璋,斩之。玄宗感其洞明,以黄门侍郎严武代之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适止轻车任,食邑皆封还。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选自《旧唐书·高适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禄山之乱                       会:适逢
B.于上前                           短:诽谤,说坏话
C.于险绝                           垂:接近
D.适止轻车                    诣:造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喜好诗者称诵/宋人有善不龟手之药者
B.上皇诸王分镇/圣人治天下为事者也
C.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D.以国家言/臣子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3.下列与官职相关的文化常识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                           拜:授予官职
B.寻侍御史                                        迁:一般是指升职
C.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左授:降职,和“左迁”意相反
D.为蜀州刺史                                      出:京城官员外放出任地方官
4.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宋州刺史张九皋深
B.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
C.玄宗深
D.上其对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高适少时家境十分贫寒,性格桀骜不屈从于权贵,他在诗歌创作上起步较晚。
B.安禄山反叛时,高适以左拾遗兼监察御史的身份辅佐哥舒翰征讨叛贼,大获全胜。
C.永王李璘起兵造反,肃宗召高适商量,采纳了他的意见并让他领兵平定叛乱。
D.高适做蜀州刺史时,中央设多个节度史,他认为这样做既烦扰百姓,又不能遏制敌人。
6.翻译下列句子。
(1)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
(2)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
2024-02-0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明彻传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秋而大获,足充葬用。起家梁东宫直后。及侯景京师,天下太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就汝南周弘正学天文,略通其妙,高祖深奇。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五年,明彻总统众穿十余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王琳将兵拒守。琳至,与刺史王贵显保其外郭。明彻以琳初入,众心未附,乘夜攻之,中宵而溃,齐兵退据相国城及金城。会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春三十里,顿军不进。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摄甲胄,四面疾攻,一鼓而克,生擒王琳。景和惶惧遁走。诏遣谒者萧淳风,就寿阳册明彻,明彻登坛拜受,将卒莫不踊跃焉。

初,秦郡属南兖州,后隶谯州,至是,诏以谯之秦、盱眙、神农三郡还属南兖州,以明彻故也。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明彻仍迮清水以灌其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轨以铁锁贯车轮,遏断船路。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破堰拔军,以舫载马。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乃遣萧摩诃帅马军数千前还。明彻仍自决其堰,乘水势以退军。及至清口,水势渐微,舟舰并不得渡,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

(选自《陈书·列传第三》)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侯景京师        寇:侵犯
B.朝议北伐            会:适逢
C.知事不               济:充分
D.以忧愤遘疾        寻:不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勤力耕种       使人复葺南阁子
B.高祖深奇       冀幸君一悟
C.明彻琳初入   蹈其背出血
D.卒长安          师不必贤弟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明彻仍迮清水以灌其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
B.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明彻仍迮清水以灌其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
C.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明彻仍迮清水以灌其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
D.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明彻仍迮清水以灌其城/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直后,太子侍卫官;太子居东宫,故东宫代指太子,直后为官名。
B.粟麦,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粟去壳后叫小米,麦是粮食的统称。
C.郭,古代内城外围加筑的城墙称为“郭”,古代内城墙叫“城”。
D.甲胄,铠甲和头盔;胄又称盔、首铠、兜鍪,多用来保护将士的头部。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明彻幼年而孤,生性至孝。他感慨亲人去世却没有好好安葬,家中穷得无力筹办,勤力耕种,秋天获得大丰收,满足了安葬之用。
B.吴明彻救济邻里,仁慈爱民。天下大乱,他见乡亲挨饿,将家中粮食分给他们,盗贼听闻后也到他这里避乱,许多人靠这些粟麦生存下来。
C.吴明彻涉猎广泛,略通天文。他涉猎一些书史经传等典籍,还曾去汝南向周弘正学习天文,大略地掌握了其中的奥秘,赢得了高祖的赏识。
D.吴明彻面临强敌,当机立断。进攻寿阳时,他分析形势,看准时机,突袭王琳,带着数十万援军赶来的皮景和惊惧逃走。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
(2)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
2024-02-03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杜)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辞,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文本二: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①李邕:诗人、书法家。②杜审言:杜甫的祖父。③杨雄、枚皋:西汉文学家。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贫不自       振:振作
B.臣赖绪业,自七岁   属:撰写,连缀
C.稍,授笔成文       解:醒酒
D.益放不自修       骜:放纵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数上赋颂,高自称道   我欲之梦吴越
B.自七岁属词,四十年   从师而问焉
C.有臣如此,陛下忍弃之?   皆出于此乎
D.白犹与饮徒醉       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C.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少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他没有考取进士,滞留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杜甫进献三篇赋。
B.杜甫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也体现出他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愁苦。
C.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后李白得到玄宗厚爱,多次宴请,可他狂傲不驯,常和酒友在闹市上喝得烂醉。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他蔑视权贵,不屑与高力士等为伍,借醉酒让高力士脱靴;主动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云游天下。
5.请将下面的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
(2)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2024-02-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兵势。渊从之,自手启,卑辞厚礼,始毕可汗。始毕得启,谓其大臣曰:“隋主为人,我所知也。若迎唐公以来,必害唐公而击我无疑矣。苟唐公自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即命以此意为复书。使者七日而返,将佐皆喜,请从突厥之言,渊不可。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渊曰:“诸君宜更思其次。”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渊曰:“此可谓‘掩耳盗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乃许之,遣使以此议告突厥。

西河郡不从渊命,甲申,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命太原令温大有与之偕行。时军士新集,咸未阅习。建成、世民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之。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慨。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听其入。郡丞高德儒闭城拒守,已丑,攻拔之。执德儒至军门,世民数之曰:“汝指野鸟为鸾,以欺人主,取高官,吾兴义兵,正为诛佞人耳!”遂斩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慰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建成等引兵还晋阳,往返几九日。渊喜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遂定入关之计。渊开仓以赈贫民,应募者日益多。渊命为三军,分左右,通谓之义士。

突厥遣其柱国康鞘利等送马千匹诣李渊为互市,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丁酉,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择其马之善者,止市其半。义士请以私钱市其余,渊曰:“虏饶马而贪利,其来将不已,恐汝不能市也。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不以为急故也。当为汝贳之,不足为汝费。”康鞘利北还。

(节选自《资治通鉴·隋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
B.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
C.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
D.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其士马以兵势          增加
B.自手启                       成为
C.始毕可汗                    赠送
D.亦不窃者                    责备
3.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汗,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西域各民族也把唐太宗称为“天可汗”。
B.太上皇,又称太上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
C.甲申,是古代常用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从文中的“甲申”年到“己丑”年,已经过了五年。
D.互市,中国历史上指对外贸易或同边境民族间贸易,最早为汉初同南越和匈奴通商。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渊和可汗交往时辞卑礼厚,在得到突厥愿意支持自己的回复以后,他依然保持清醒头脑,小心谨慎地应对着复杂局势。
B.李渊之子李建成、李世民兄弟行兵作战仁义为怀,他们从不与百姓为难;攻克西河郡之后只将郡丞处死,其余不杀一人。
C.李渊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吸引更多人士前来投奔,在壮大军事力量之后,他将军队编为左右两路,通称军士们为义士。
D.李渊看到了胡人贪婪,预计胡人会不断送马前来交易,他担心义士们将来买不起马匹,于是就同意他们用私钱买下胡马。
5.把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赠遣康鞘利等甚厚,择其马之善者,止市其半。
2024-01-2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节)

材料二:

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今行逆昆弟,不顾其;侵杀忠臣,不思其秧;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

李斯乃从狱中上书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之地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湖、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

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二世二年七月,其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节)

材料三: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                 遭:逢,遇到
B.今行逆于昆弟,不顾其                              咎:罪过
C.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其费                    爱:吝惜
D.斯知六艺之归,不明政以补主上之缺          务:追求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道之君,可为计哉                  大王来
B.今行逆昆弟                                不凝滞
C.尊大臣,盛其爵位,固其亲        楚人既咎子兰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D.诸侯已畔,斯欲谏争                  见犯死,重负国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B.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C.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D.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4.下列六句分编四组,都属于直接表现李斯效忠始皇、为秦建功立业的一组是(     
①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                           ②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
③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                       ④更克画,平斗斛度量
⑤万民戴主,死而不忘                                     ⑥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
A.①②⑥B.①⑤⑥C.②③④D.③④⑤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秦始皇出行,李斯、赵高、胡亥随行,到达沙丘,始皇病重,下诏公子扶苏即位,书信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李斯听信赵高邪说,致使胡亥即位。
B.李斯认为二世治国无道,杀死亲兄弟,残害忠良,大规模修建宫室,对百姓横征暴敛,天下人已有一半人造反了,而二世还未醒悟。
C.李斯在狱中上书时采用正话反说的手法,故意给自己罗了七大罪状,希望二世看到此文后能醒悟并赦免他。
D.世人认为李斯对秦极为忠诚,建立了周公、召公般的功业,却受五刑而死;司马迁考察这件事的真相,不同意这种说法。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
(2)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
(3)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024-01-1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