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尚野,字文蔚,其先保定人,徙满城。野幼颖异,祖母刘,厚资之使就学。至元十八年,以处士征为国史院编修官。二十年,兼兴文署丞,出为汝州判官,廉介有为,宪司屡荐之。二十八年,迁南阳县尹。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改怀孟河渠副使,会遣使问民疾苦,野建言:“水利有成法,宜隶有司,不宜复置河渠官。”事闻于朝,河渠官进罢。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俄升国子博士,诲人先经学而后文艺,每谓诸生曰:“学未有得,徒事华藻,若持钱买水,所取有限,能自凿井及泉而汲之,不可胜用矣。”时学舍未备,野密请御史台,乞出帑藏所积,大建学舍以广教育。仁宗在东宫,野为太子文学,多所裨益,时从宾客姚燧、谕德萧渼入见,帝为加礼。至大元年,国子司业,近臣奏分国学西序为大都路学,帝已可其奏,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四年,拜瀚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诏野赴吏部,试用荫补官,野多所优假。或其太宽,野曰:“今初设此法,将来者习诗书、知礼义耳,非必责效目前也。”众乃服。皇庆元年,升翰林侍讲学士。延祐元年,改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二年夏,移疾归满城,四方来学者益众。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六。赠通奉大夫、太常礼仪院使、护军,追封上党郡公,谥文懿。野性开敏,志趣正大,事继母以孝闻,文辞典雅,一本于理。

(节选自《元史·尚野传》)

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A.多所裨益:益处B.至大元年,国子司业:罢免
C.或其太宽:责怪D.将来者习诗书:希望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B.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C.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D.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士,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或未做官的士人,文中指前者。
B.赠,皇帝给予官员及其妻室、父母和祖先的荣典,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
C.移疾,旧时朝中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要求辞官隐退的婉语。
D.国子祭酒,古代的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始于晋武帝。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野幼时聪慧,读书应召,尚野自幼聪颖异常,在祖母刘氏资助下读书学习,后以处士的身份被征召为国史院编修官。
B.尚野清廉耿直,居官有为。尚野在汝州任上因清廉有为多次被上司举荐,改任河集副使时,派遣使者询问百姓的疾苦。
C.尚野重视教育,广建学舍。尚野担任国子博士时密请御史台,请他们拿出些国库藏的财物,广泛建设学校,推行教育。
D.尚野文章典雅,受人敬服。尚野多次担任学官,教学以经学为先,文章以理作为标准,辞官回乡后,来求学的人更多。
2023-01-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培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字玄邃,本辽东襄平人。尝欲寻包恺,乘一黄牛,被以蒲鞯,仍将《汉书》一帙挂于角上,一手挺牛靷,一手翻卷书读之。尚书令、越国公杨素见于道,从后按辔蹑之,既及,问曰:“何处书生,耽学若此?”密识越公,下牛再拜,自言姓名。又问所读书,答曰《项羽传》。越公之,与语大悦,谓其子玄感等曰:“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于是玄感倾心结托。

隋左武卫大将军李子雄事被收,系送行在所,于路杀使者,亡投玄感,乃劝玄感速称尊号。玄感问于密,密曰:“昔陈胜自欲称王,张耳谏而被外;魏武将求九锡,荀彧止而见疏。今者密若正言,还恐追踪二子;阿谀顺意,又非密之本图。何者?兵起已来,虽复频捷,至于郡县,未有从者。东都守御尚强,天下救兵益至。公当身先士众,早定关中,乃欲急自尊崇,何示人不广也!”玄感笑而止。

荥阳太宗杨庆及通守张须陀以兵讨(翟)让,让曾为须陀所败,闻其来,大惧,将远避之。密曰:“须陀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而擒之。公但列阵以待,公破之。”让不得已,勒兵将战,密分兵千余人于木林间设伏。让与战不利,稍却,密发伏自后掩之,须陀众溃,与让合击,大破之,遂斩须陀阵。大业十三年春,密与让领精兵千人出阳城北,逾方山,自罗口袭兴洛仓,破之。开仓恣人所取,老弱襁负,道路不绝,众至数十万。隋越王侗遣虎贲郎将刘长恭率步骑二万五千讨密,密一战破之,长恭仅以身免。

翟让部将王儒信劝让为大冢宰,总统众务,夺密之权。让兄宽复谓让曰:“天子止可自作,安得与人!汝若不能作,我当为之。”密闻其言,阴有图让之计。明日,让径至密所,欲为宴乐,密具馔以待之,其所将左右,各分令就食。密引让入坐,以良弓示让,让方引满,密遣壮士自后斩之,并杀其兄宽及王儒信。

高祖遣使迎劳,相望于道,密大喜,谓其徒曰“我有众百万,一朝至此,命也。今事败归国,蒙殊遇,当思竭忠以事所奉耳!且山东连城数百知吾至此遣使招之尽当归国比于窦融勋亦不细岂不以一台司见处乎?”及至京师,礼数益薄,执政者又来求贿,意甚不平。寻光禄卿,封邢国公。

——节选自《旧唐书·李密传》,有删节


【注释】①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②包恺:隋朝东海人,字和乐。大业中,为国子助教。当时《汉书》学者以他和萧该为宗匠,聚徒教授,门人数千。③蒲鞯:垫在牛背上的蒲草垫子。④靷:古代拴在车轴上拉着车前进的皮带。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公                                                                           奇:对……感到惊奇
B.隋左武卫大将军李子雄事被收       坐:犯……罪
C.蒙殊遇                                                                         幸:敬辞,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
D.寻光禄卿                                                                   拜:拜见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下牛再拜                     今其智反不能及
B.公破之             君翻作《琵琶行》
C.遂斩须陀                       徘回斗牛之间
D.夺密之权                              赠之
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且山东连城/数百知吾至/此遣使招之尽/当归国/比于窦融勋/亦不细岂/不以一台司见处乎
B.且山东连城数百/知吾至此/遣使招之/尽当归国/比于窦融/勋亦不细/岂不以一台司见处乎
C.且山东连城/数百知吾至此/遣使招之尽/当归国/比于窦融勋/亦不细岂/不以一台司见处乎
D.且山东连城数百/知吾至/此遣使招之/尽当归国/比于窦融/勋亦不细/岂不以一台司见处乎
4.下列六句编为四组,均表示李密能征善战的一组是(     
①于路杀使者   
②与让合击,大破之   
③公当身先士众,早定关中
④自罗口袭兴洛仓,破之   
⑤密遣壮士自后斩之   
⑥密一战破之,长恭仅以身免
A.②④⑥B.①②④C.③⑤⑥D.①⑧⑤
5.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密对学习孜孜以求,曾经把书籍挂在牛角上,一手牵着缰绳,一手翻书阅览。成语“负薪挂角”的“挂角”典故即出自这里。
B.李密借用张耳劝阻陈胜称王、荀彧劝阻魏武帝求九锡的典故意在为自己的进谏做铺垫。
C.李密听到翟让与翟宽的对话后便萌发了除掉翟让的想法,借宴饮之机,设下伏兵,杀了翟让、翟宽及王儒信。
D.高祖派出众多使者迎接、慰劳李密,把李密接到京城后,对李密的礼节十分周到,待遇十分优厚,李密深感欣慰。
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荥阳太宗杨庆及通守张须陀以兵讨(翟)让,让曾为须陀所败,闻其来,大惧,将远避之。
(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历史上对李密评价褒贬不一。读完这篇文章后,你眼中的李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 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下面选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盗物民家有             间:区别
B.契丹纵人界河             渔:渔船
C.边害             讫:平息
D.货至巨万             殖:积累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译: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察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巩负才名久外徒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上疏议经费,帝曰: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言理财者,未有及此。会官制行,拜中书舍人。时自三省百职事,选授一新,除书日至十数,人人举其职,于训辞典约而尽。掌延安郡王笺奏,故事命翰林学士,至是特属之。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


【注】①常平:官仓名。

(二)

巩固不然。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此某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矍然。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

(节选自王安石的《答段缝书》,文章为了反驳段缝来信对曾巩的诽谤和攻击而作)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名闻四方       甫:刚刚B.良民,力能动权豪     贼:偷盗
C.实欲携其徒          贰:离间D.掌延安郡王笺奏        寻:不久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察出入                  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B.文章,上下驰骋        大王不取也
C.吝故不及                  焉用亡郑陪邻
D.世言理财者               臣固知王不忍也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B.巩负才名久/外徒/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C.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D.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4.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     
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③自是外户不闭   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⑥巩先期区处猝集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④⑤D.③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曾巩年少有才,名闻四方。他十二岁时试写《六论》,提笔立就,文辞很有气势;他的文章得到了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肯定。
B.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C.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
D.王安石的《答段缝书》语言具有论辩色彩,议论语气决绝,处处显示出其不惑于众人的气度,充分体现了王安石散文峭拔劲健的风格。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2)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7.在《答段缝书》中,王安石认为曾巩是个“贤者”,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表述。
2023-01-14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四十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景仁,庐州合肥人也。初名茂章,少从杨行密起淮南。景仁为将骁勇刚悍,质略无威仪,临敌务以身先士卒,行密壮之。梁太祖遣子友宁攻王师范与青州,师范乞兵与行密,行密遣景仁步骑七千救师范。师范以兵背城为两栅,友宁夜击其一栅,栅中告急,景仁出战,景仁按兵不动。友宁已破一栅,连战不已。迟明,景仁度友宁兵已困,乃出战,大败之,遂斩友宁,以首报行密。是时,梁太祖方攻郓州,闻子友宁死,以兵二十万倍道而至,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太祖登高望见之,得青州降人,问:“饮酒者为谁?”曰:“王茂章也。”太祖叹曰:“使吾得此人为将,天下不足平也!”梁兵又败。景仁军还,梁兵急追之,景仁度不可走,遣裨将李虔裕以众一旅设伏于山下以待之,留军不行,解鞍而寝。虔裕疾呼曰:“追兵至矣,宜速走,虔裕以死遏之!”景仁曰:“吾亦战于此也。”虔裕三请,景仁乃行,而虔裕卒战死,梁兵以故不能及,而景仁全军以归。

景仁事行密,为润州团练使。行密死,子渥自宣州入立,以景仁代守宣州。渥已立,反求宣州故物,景仁惜不与,渥怒,以兵攻之。景仁奔于钱镠,镠表景仁领宣州节度使。梁太祖素识景仁,乃遣人召之,景仁间道归梁,仍以为宁国军节度使,加中书门下平章事。久之,未有以用,使参宰相班,奉朝请而已。

开平四年,以景仁为北面招讨使,将韩勍、李思安等兵伐赵;行至魏州,司天监言:“太阴亏,不利行师。”太祖亟召景仁等还,已而复遣之。景仁已去,太祖思术者言,驰使者止景仁于魏以待。景仁已过邢、洺,使者及至,景仁不奉诏,进营于柏乡。景仁及晋人战,大败于柏乡,景仁归诉太祖,太祖曰:“吾亦知之盖韩勍、李思安轻汝为客,不从节度尔。”乃罢景仁就第,后数月,悉复其官爵。

末帝立,以景仁为淮南招讨使,攻庐、寿,军过独山,山有杨行密祠,景仁再拜号泣而去。战于霍山,梁兵败走,景仁殿而力战,以故梁兵不甚败。景仁归京师。病疽卒,赠太尉。

(《新五代史·王景仁传》)

相关链接:

渥字承天,行密长子也。行密病,渥为宣州观察使。右衙指挥使徐温私谓渥曰:“今王有疾而出嫡嗣,必有奸臣之谋,若它日召子,非温使者慎无应命。”涕泣温而去。行密病甚,命判官周隐作符召渥,隐虑渥幼弱不任事,劝行密用旧将有威望者代主军政,乃荐大将刘威,行密未许。温与严可求入问疾,行密以隐议告之,温等大惊,遽诣隐所计事。隐未出,而温见隐作召符犹在案上,急取遣之。渥见温使,乃行。行密卒,渥嗣立,召周隐骂曰:“汝欲卖吾国者,复何面目见杨氏乎?”遂杀之。以王茂章为宣州观察使。渥入也,多宣州库物以归广陵,茂章惜而不与,渥怒,命李简以兵五千围之,茂章奔于钱塘。

(《新五代史·杨行密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栅中告急,景仁出战   趣:催促
B.行密病,渥为宣州观察使   出:使……离开京城
C.涕泣温而去   谢:感谢
D.多宣州库物以归广陵   辇:以车运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行密遣景仁步骑七千救师范   还矢先王,而告成功
B.以首报行密   竭忠尽智以事
C.景仁归诉太祖   而智勇多困所溺
D.渥入也,多辇宣州库物以归广陵   焚百家言,以愚黔首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景仁深得梁太祖器重的一组是(     
①使吾得此人为将,天下不足平也!   ②以景仁代守宣州   ③梁太祖素识景仁,乃遣人召之   ④使参宰相班,奉朝请而己   ⑤吾亦知之,盖韩勍、李思安轻汝为客,不从节度尔   ⑥以景仁为淮南招讨使,攻庐、寿。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
B.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
C.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
D.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一项是(     
A.青州大战,王景仁等到梁军疲乏时,趁机出兵攻击,大获全胜,杀死友宁,将其首级献给杨行密。
B.王景仁在梁太祖的优势兵力攻击下无法顺利撤退,就派遣李虔裕率军阻击追兵,最终保住主力安全撤回。
C.王景仁与晋军作战,在柏乡被打败,他回朝向梁太祖诉说了韩勍、李思安不听调度从而导致失败的情况。
D.末帝登基,王景仁担任淮南招讨使,率领部队路过独山的杨行密祠堂时,他不忘旧主,亲自进祠堂哭拜。
2023-01-1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天津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一)

记丐侠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乡试后,捷举。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既而曰:“孰如成一会而筹集之。”于是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心实否之。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之。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

有群丐过其门,见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遂麇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奈亲故负我,今竟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虽然,与其鱼馁而肉败,孰若大家共一饱。汝曹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畅饮焉。”群丐登堂醊,醲饷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先生曰:“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群丐应声起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

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视之。然越数日将之官,群丐请从任所。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方踌躇间,有黠者似已久窥其意曰:“先生之作官,自作官;某等之行乞,自行乞。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时潜一入署问安而已。先生亦随时资给之,然往往不受。时邑多盗,群丐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至颁发赏格时,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而先生以政声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先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烦,又淡于利禄,遂以亲老乞终养。解组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先生每为人言之,辄欷歔泣下,引为憾事。然而丐则侠矣。

(选自《虞初广志》卷八,有删改)

[注]①南宫:指“礼部”。②浼:玷污。③解组:解下挂印的带子,指辞官。

(二)

游侠列传序(节选)

司马迁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驱,赴士之厄困,即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与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哉!

(选自《史记》)

[注]①学士:指儒家学者。②春秋,泛指史书。③季次、原宪:皆孔子弟子。季次生平未曾出仕。原宪曾居于乱草穷巷而不以贫为耻。④正义,此指国家法令。⑤间者:杰出的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                       除:台阶
B.时邑多盗,群丐作侦探       间:偷偷地
C.其行虽不于正义                           轨:遵循,依从
D.侠客之义又曷可      少:缺少
2.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强应之心实否之            因人之力敝之
B.群丐请从任所                         惟觉时枕席
C.汝曹就座                                何为然也
D.效功当世                                不拘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
B.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
C.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
D.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
4.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群丐的“侠义”和来懋斋先生“品性”的一项是(     
A.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                    先生亦随时资给之
B.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                                 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
C.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                    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
D.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                                 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来懋斋先生家况奇贫,为人却慷慨大方不吝啬,不计小节。乡试中举后,打算赴礼部应试,可缺乏资用。他向亲友借钱,都被当场拒绝。
B.来懋斋先生把准备招待亲友的美酒佳肴拿给乞丐们享用。了解到先生的困境,乞丐们决定帮助他赴京应试。他们的义举受到赞扬,并因此常常获得馈赠。
C.来懋斋先生在群丐的帮助下到达京都,如愿考中,得以出任县令。回乡省亲时,对逢迎讨好的亲友只是以平常态度对待。
D.来懋斋先生任职期间,乞丐们给予他很多帮助。先生辞职归乡前,想给他们谋取职业,群丐都躲开了,先生引以为憾。
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2)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
7.请结合文本(二)中作者对游侠的评价,分析文本(一)中的群丐的哪些言行符合“侠客之义”。
2023-01-10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太子丹见秦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田光曰:“愿足下急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死,岂丹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项是(       )
A.愿足下急太子:经过。
B.太子跪而逢迎:迎接。
C.光与子相。燕国莫不知:友善,交好。
D.樊将军亡秦燕:到,往。
2.下列划线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灭口   不然,籍何至此
B.燕太子丹见秦灭六国                 否者,若属皆为所虏
C.此丹之上愿,不知所以委命       拔剑切啖之
D.今田先生死,岂丹心哉             项伯杀人,臣活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B.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C.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D.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丹请教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解决秦灭燕之患。
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是大患,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
C.太子丹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谈话内容勿泄;为此,田光自刭而死。
D.对于太子丹的建议,荆轲一开始没同意,太子丹上前叩头至地,坚决请他接受这个使命,不要推辞。这样,荆轲才答应了。
5.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2)以其间诸侯,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 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②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吏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 与节书曰:“君为大宗,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吏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 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③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 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④后为大司农。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要,惟在谷帛。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

⑤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莫及芝。

(选自《三国志·魏书》)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                 诡责:要求
B.县掾吏穷困                 穷困:贫穷
C.师旅不息                  师旅:战争
D.不矜廉隅                  廉隅:品行方正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贼至,刃临芝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犯教而闻,吏祸也          取之无禁,用不竭
C.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莫及芝   假舟楫,非能水也
D.出盗贼,入乱吏治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
B.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
C.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
D.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
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司马芝“为政有方”的一组是(     
①母老,唯在诸君
②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
③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④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⑤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⑥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
A.①②④B.③④⑤C.①②⑥D.③⑤⑥
5.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芝避乱荆州时,在鲁阳山遇到了贼寇,同行的其他人都撇下亲人逃跑了,只有他守护着老母亲,他的言行使贼寇放弃了对他的伤害。
B.司马芝担任菅长时,派遣郡主簿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服兵役,掾吏认为此事必不成,虽然刘节百般阻挠,但最终王同等人还是服了兵役。
C.宫中的太监想托司马芝办事,不敢开口讲,就想通过他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然而董昭没有帮太监的忙。
D.司马芝在担任大司农时,提出治国应当以农业为本,抑制工商业 的发展,他的主张获得了皇帝的支持。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为大宗,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
②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③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
2023-01-0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二十五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食客三千。当是时,诸侯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报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辨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故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栏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客三千                            致:招致
B.公子车骑                            从:跟从
C.且公子纵                         轻:轻视
D.未有路耳                            顾:只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诸侯公子贤                         举贤自佐
B.公子往臣不送                      智勇多困于所溺
C.如姬欲为公子死                  受物汶汶者
D.所以不报谢者                         原庄宗所以得天下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B.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C.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D.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4.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信陵君“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①致食客三千     ②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③公子起,为寿侯生前   ④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          ⑤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⑥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A.①②③B.②③⑥C.①②⑤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赵长平之战后,秦军乘势包围赵国邯郸。危急关头,平原君接连派使者到魏国,魏王才派晋鄙带兵救赵。
B.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不仅表现了侯生丰富的经验和谋略,尤其表现了信陵君的知人之明和礼贤下士之功。
C.信陵君挺身救赵的原因,固然有平原君的激将法,但关键还是其扶危济困的性格起了作用。
D.如姬愿意为信陵君冒死而窃虎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信陵君能够“急人之困”的品格所带来的回报。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

夏为天子,十有余世。殷为天子,二十余世。周为天子,三十余世。秦为天子,二世而亡。

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夫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及秦不然。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上者告也;固非贵礼义也,所上者刑罚也。

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难知也。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此之政,坚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时;据此之公,无私如天地耳,岂顾不用哉?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毋讼乎!”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取舍之极定于内,而安危之萌应于外矣。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

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哀乐之感,祸福之应也。秦王之欲尊宗庙而安子孙,与汤武同,然而汤武广大其德行,六七百岁而弗失:秦王治天下,十余岁则大败。此它故矣,汤武之定取舍审,而秦王定取舍不审矣。夫天下,大器也。今人之置器,置诸安处则安,置诸危处则危。天下之情与器亡以异,在天子之所置之。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泽洽,禽兽草木广裕,德蛮貊四夷,累子孙数十世,此天下所共闻也。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雠,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是非其明效大验邪!人之言曰:“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今或言礼义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罚,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观之也?

(取材于《汉书·贾谊传》)

【选文二】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取材于贾谊《过秦论(上)》)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上者告             讦:揭发
B.此它故矣                    亡:灭亡
C.德蛮貊四夷             被:覆盖
D.奋六世之余              烈:功业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及秦不然                           有是四端自谓不能者
B.人主计者                           之于未有
C.而秦王定取舍不审矣       人谁又能以身察察
D.河为池                           此时降武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
B.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
C.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
D.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一】提到,礼的作用在于将某一行为制止在它发生之后,法律则是对已发生的行为进行惩罚。所以法律的作用明显,而礼的作用却难以觉察。
B.【选文一】认为,君主面对各种不同的言论,必须有正确的辨别之道,那就是以事实验证,要判断某人说的话是否正确,一定要观察他所说的是否符合事实。
C.【选文二】中,秦统一天下后一系列愚民、弱民的措施及防卫策略,突显了统治者仍以武力治天下的思维,为下文的“过秦”做铺垫。
D.【选文一】作者提出,秦始皇把国家安置于法令、刑罚之上,因而怨恨充斥天下,这一观点与【选文二】中归纳的秦的过失基本吻合。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6.【选文一】第三段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礼义的作用?
2023-01-07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