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语文试题(新课标I卷)
河北 高三 模拟预测 2023-12-31 102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20年代,一些社会学学者在建立中国社会学学科的同时,大力推动社会调查的发展,从北平人力车夫调查到无锡经济调查等,掀起了一场社会调查运动。在此基础上,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为主力的学者提出社会学中国化的主张,引进西方人文生态学方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建立了社区研究的基本框架。与社会调查运动相比,社区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更进一步,主张选择一些相对固定的社区(村落)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这有利于深入全面地认识社会的本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者们开辟了多个社区研究的田野地点,诞生了以吴文藻、费孝通等为代表的燕京学派,形成了如费孝通《乡土中国》这样的理论著作,深刻把握和概括了中国乡土社会的本质。

改革开放以后,费孝通大力倡行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我们通常也将其称为田野调查,这是对社区研究方法的拓展。在费孝通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学学科始终以从实求知作为学科准则,走出了一条紧贴中国社会现实、反映中国发展经验的中国社会学道路。

在实践中,田野调查呈现出两种不同且相互对立的主张。有学者主张抛开包括理论在内的一切成见,拥抱并忠实地反映在田野中感知的事实,强调调查本身所带来的现场感对研究的启发作用。也有学者强调理论在田野现场中发挥的作用,认为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尽管调查者自以为客观地反映了事实,但充其量只是收集了一些声音影像或意见态度,这非但无益于我们认识真正的社会事实,反而可能会误入歧途。这两种主张走向极致,都会影响学术研究的深入性和真实性,有学者分别将其称为朴素经验主义抽象经验主义。朴素经验主义讲究眼见为实,将收集的材料当作研究的结论,缺少分析辨别,会将研究变成报告报道;抽象经验主义则从理论出发,去田野中挑选与理论相应的材料,或者用理论裁剪现实,田野变成了理论的工具。抽象经验主义风格的研究论文,用抽象的语言讲一些现实的问题,往往会走向一种貌似高深的肤浅。但事实上,田野调查并非只能产生这两类研究。

理论和现实之间存在着鸿沟,是社会科学面对的普遍问题。从实求知原则所强调的要义在于,理论是调查实践的工具,现实是调查实践的目的。费孝通所理解的从实求知正是要求社会学在田野调查中弥合、跨越理论与现实之间的鸿沟。调查者要以调查对象的感受、思想、行为和命运为研究目的而非工具和手段。这是费孝通对吴文藻提出以实地研究始,以实地研究终的社区研究法的升华。 吴文藻所说的调查目的还是实地研究,而费孝通直接就说回到人民,这是田野调查方法的新论。田野调查方法既不是各种调查设计框架,也不是各种调查技术技巧,而是在田野中如何做到以理论为工具、以人民为目的方法。

调查者在进入田野时,既带着充实的理论,又不被理论所支配,就需要有充分的方法自觉意识。所谓方法自觉,就是要在田野中保持强烈的反思意识,即我们在观察访谈一个人、在讨论追索一件事的时候,到底依靠运用了什么样的理论工具。理论让我们看到的东西,既可能是深刻的本质,也可能是理论的偏见。 当我们看到某个现象与我们的理论不一致时,我们倾向于将这个现象看作表面的、暂时的。例如,我们用资本理论去观察老板和雇员的关系时,如果发现他们比较融洽,没有支配和剥削的关系,就会认为他们是隐瞒了什么,或者还有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我们没有观察到。在理论潜意识的支配下,我们会直到找到一些剥削的蛛丝马迹才罢手,并认为这是穿透了社会现象的表面而进入到深层的结构,找到了社会的真实。 那么,这种真实到底是理论的真实还是现实的真实?

有些学者提出要注意事件和人的边缘变态(相对于中心、常态而言),还有些学者指出要注意田野中的异例(相对于典型而言),这都是田野中方法自觉的体现,是田野调查中突破理论障碍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除要求调查者有强烈的反思意识之外,还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最好在田野的现场中展开。田野调查相对于其他研究方法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调查者能够沉浸到田野中,用去感觉、感受调查对象的思想言行,用感通去直接把握调查对象的深层要素。 还是以上述老板和雇员关系为例,那种融洽的关系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我们与研究对象的感通。这种感通好像是一种方法,但归根到底并不是方法,能否感通,取决于我们能否坚持从实求知的调查理念。以调查对象为调查目的,以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为目的,而不是以理论或者研究论文为目的,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从实求知

(摘编自周飞舟《社会学的方法自觉:从实求知》)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20年代后,我国的社会调查伴随着社会学学科的建立而获得发展,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和方法。
B.改革开放后,费孝通大力倡行田野调查,在他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学遵循了“从实求知”的学科准则。
C.理论和现实之间存在着鸿沟,是社会科学的普遍问题,而“从实求知”则有可能弥合、跨越这一鸿沟。
D.所谓方法自觉,就是要在调查中带着充实的理论,并在其指导下,保持反思意识,找到社会的“真实”。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社会调查主要经历了“社会调查运动”“社区研究”“田野调查”几个阶段,而最终目的和落脚点则是“回到人民”。
B.“社区研究”引进了西方人文生态学方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理论和方法上比“社会调查运动”更进一步,深刻把握了中国社会的本质。
C.相比于其他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需要调查者沉浸到田野中,与研究对象“感通”,用“感通”去直接把握调查对象的深层要素。
D.理论具有潜意识的支配作用,当调查者观察社会现象时,往往会在理论的指引下,透过表象进入深层,去寻找所谓的“理论真实”。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梳理了我国社会调查的发展过程,肯定了中国社会学学科取得的成绩。
B.文章在分析田野调查呈现出两种不同且相互对立的主张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C.文章通过费孝通与吴文藻调查方式的对比,突出了调查对象在调查中的重要性。
D.文章两次运用老板和雇员的关系的例子,来强调调查者应有充分的“方法自觉”意识。
4.请概括“朴素经验主义”和“抽象经验主义”的优缺点。
5.我们在实际调查工作中,怎样才能成为合格的调查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纪念(节选)

孙犁

住在定县的还乡队回村复辟。为了保卫农民的斗争果实,我们队伍开来了。

一清早,我又到小鸭家去放哨。她家紧靠村南大堤,堤外面就是通火车站的大路。她家只有两间土坯北房,出房门就是一块小菜园,园子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柳树。这些年,每逢情况紧张的时候,我就爬到柳树上去监视敌人的来路。这柳树是我的岗位,又是我多年的朋友。

柳树的叶子黄了,小菜园里满是整整齐齐的大白菜。小鸭的娘刚刚起来,正在嘱咐小鸭,等门楼醒了给他穿好衣服。随后她就忽地一声把门开开,嘴里叼着用红铜丝扭成的卡子,两手梳理着长长的头发,一看见我,就笑着说:呀!又是老纪同志,快到屋里暖和暖和。

你好吧,大嫂!我说,今年斗争,得到了什么果实?

她把头发卡好,抬手指着家前面的园子说:分了这三亩园子。它在大恶霸陈宝三手里待了十年,现在又回来了。地多了,明年咱要好好种!叫恶霸们看看,是他们种得好,还是咱穷人种得好!

她回手关上门说:纪同志,咱们回来再说话吧,我赶集去!说完转身走了。我望着她那壮实的身子和那比男子还要快的脚步!

不一会儿,老远传来了母亲喊小鸭的声音。母亲回来了,提着一个大柳罐,满脸红光,头发上浮着一层土。她说:鸭,我在集上买了几十斤山药。我们娘儿俩去把它抬回来。

正赶上我要下岗,小鸭就说:叫纪同志和我抬去!

我和小鸭把山药抬回来。我这么高她那么小,我紧紧拉着筐系,不让筐滑到她肩上去。她一路走着笑着,到了家里,她娘留我吃饭,我在她家屋里坐了一坐。屋里比夏天整齐多了,新安上一架织布机,炕上铺着新席,母亲说,都是用斗争款买的。门楼那家伙却不言不语地摘下他自己造的木枪来。那枪做得很不高明,只是一根弯榆木棍,系上了一条红布条子。我只能夸好,小鸭在一旁笑了,母亲也笑着说:纪同志,你知道他是什么心思吗?夏天,你在这里不是答应给他一支枪吗?后来你就走了。他整天磨翻你记性坏,赌气自己做了一支,这是拿出来叫你看看,羞臊你哩!

我赶紧说:这怨我记性坏,回头我们做一支!

母亲这时才红着脸说:纪同志,有个事和你商量商量,俺家他爹,出去了这就九年了,老也没个音讯,也费心给打听打听!

我说:这好办,我们去封信打听打听。大嫂,不要结记,队伍开远了,交通又不方便,接不到信是常有的事。我也是八九年没和家里通信了。

纪同志不是东北人吗?有人说俺家他爹也跟着吕司令开到东北去了。

很有可能,那里来信不容易。我说着告别了出来,想着一定要给小鸭的爹写封信,告诉他:他的孩子长大了,这样聪明;老婆进步了,这样能干;家里的生活变好了,一切是这么可羡慕,值得尊敬。他该是多么愉快!

晚上,我又到小鸭家放哨,小鸭听见动静就跑出来,说:纪同志,俺爹来信了!

怎么这样巧,拿来我看看净写的什么?

母亲也掩饰不住快乐的心情,把信交给我,并且把灯剔亮。我把信看了一遍,这是走了很远路程的一封信,信封磨破了,信纸也磨去了头,还带着风霜雨露的痕迹。可是,别提信上的言词是多么热情激动!我拿着信纸,好像握着一块又红又热的炭。不只小鸭的母亲吓得脸烧红了,我的心也跳起来。上面写着他在这八九年里,走遍了河北、山西、陕西,现在又开到了冰天雪地的东北;上面写着他怎样和日本鬼子作战,现在又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战,现在已经升为营长;上面写着他们解放了东北多少万苦难的人民,那里的人民十四年经历的是什么样的苦难!上面写着他身体很好,胜利的日子就要到来;上面写着希望妻子进步,积极参加土地改革和反顽的斗争;上面问到小鸭长得怎么样了……

小鸭嘻嘻笑着,指一指门楼说:上面没提他!

那时他……母亲像是要安慰门楼,说着脸红了。我明白那意思是,爹走的时候,门楼还在娘肚子里,出远门的人,恐怕是忘记临行时遗留的这块血肉了。

我回到我的岗位上去。想到我的同志们解放了我的家乡,我分外兴奋。天已经黑了,星星还没出全。我把身子靠在那根大干上,把背包架在老鹬窠里,把枪抱紧,望着堤坡那里。

夜深了,月亮升上来,照亮半个窗户。我听见门楼像大人一样呼呼地酣睡,像是小鸭翻了一个身,说:多讨厌呀,人家越睡不着,他越打呼噜!

鸭,明天我们给你爹写一封信吧!母亲问。

叫他回来吗?

干么叫他回来!把家里的事情和他学说学说。写上咱家新添了三亩地。

对!给爹写封信,娘,我们给信缝一个布信封吧,布信封就磨不破了。

过了一会儿,小鸭又说:娘!我看还是叫爹回来吧,听说陈宝三的大儿子参加了还乡队,要领着人回来夺地哩!

不要听他们胡嚷嚷!母亲说,有八路军在这里,他们不敢回来。天不早了,快睡吧。

从此就听不见母女两个的交谈,月亮也落下去。我望一望那明亮的三星,很像一张木犁,它长年在天空游动,密密层层的星星,很像是它翻起的土花、播撒的种子。

母子三个睡熟了,听他们的鼻息睡得很香甜,他们的梦境很远也很幸福。我想到战斗在我们家乡的雪地里的同志们。我觉得肩头加上了很重的东西,我望着很远的西方。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修改于博野史家佐村

(有删改)

【注】博野史家佐村位于河北博野县。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楼拿出自己做的枪来“羞臊”我的情节,看似是闲笔,却闲笔不闲,既能让人体会到革命精神的传承,还能感受到战争年代短暂的祥和与安宁。
B.“这时才红着脸说”的母亲,与《荷花淀》中“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的女人有同样的心境,这些细节都表现了她们对丈夫的关切之情。
C.“我”保卫小鸭的家乡,小鸭的父亲又解放了“我”的家乡,两件事看似巧合,却又有其必然性,作者在情节上的匠心独运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D.“我”读小鸭父亲的来信的情节,选取了信件的主要内容,以铺排的形式一一呈现,渲染了革命者的自豪和喜悦之情,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多种手法增加了语言的张力,如“这柳树是我的岗位,又是我多年的朋友”通过拟人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
B.文中多处运用“磨翻”“结记”等方言口语,真实再现了冀中地区的生活风貌,语言生动而朴实自然,有助于表现人物形象。
C.文章开头对小鸭家周围环境的描写,没有弥漫战争的硝烟,体现了孙犁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根基、糅进浪漫主义情调的艺术风格。
D.小说以简洁的笔触刻画了母亲形象,“干么叫他回来”“不要听他们胡嚷嚷”等语言描写,凸显了母亲在战争中的坚定和乐观。
8.文中两处画线句子中的“望”字,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文末小鸭和母亲商量着要给父亲写封信,如果你是小鸭,你会怎样写这封信呢?请根据文章内容,列出书信内容要点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张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幼颖异,十三岁能为文,十七时作《函关》,已传人口。游学于陈,学官苏辙爱之。因得从轼游,轼亦深知之,称其文汪洋冲澹,有一倡三叹之声。弱冠第进士,入为太学录,范纯仁以馆阁荐,累起居舍人。初,来在颍,闻苏轼讣,为举哀行服,言者以为言,遂贬房州别驾,安置于黄。五年,得自便,居陈州。耒仪观甚伟,有雄才,笔力绝健,于骚词尤长,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没,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日载酒肴饮食之。诲人作文以理为主,尝著论云: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大抵皆将以为寓理之具也。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夫决水于江、河、淮、海也,顺道而行,滔滔汩汩,日夜不止,冲砥柱,绝吕梁,放于江湖而纳之海,其舒为沦涟,鼓为波涛,激之为风飙,怒之为雷霆,蛟龙鱼鳖,喷薄出没,是水之奇变也。江、河、淮、海之水,理达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学者以为至言。作诗晚岁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而乐府效张籍。

(选自《宋史•张耒传》,有删改)

材料二:

自三代以来,最喜读太史公、韩退之之文。司马迁奇迈慷慨,自其少时,周游天下,交结豪杰。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故其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庙之鼎俎,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揽,则极言语之怀巧,有不足以过之者。嗟乎!退之之于唐,盖不试遇矣。然其犯人主,忤权臣,临义而忘难,刚毅而信实,而其学又能独出于道德灭裂之后,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则愈之文章虽欲不如是,盖不可得也。

(选自《张耒集》,有删改)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须加标点的标号写在答题卡上。
此无见A于理B而欲以言语C句读D为奇E反覆F咀嚼G卒亦H无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体裁,讲究文采、韵律,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抒情。
B.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不同。擢,擢升的意思,表示的是升官,相同意思的还有“右迁、进”等词。
C.行服,是指穿孝服居丧。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丧服和服丧的时间,比如小功服是五个月的丧服。
D.鼎俎,鼎是古代烹煮东西用的器物,俎是可盛放祭品的一种器物。“鼎俎”一词在文中是指祭祀用的礼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耒才思敏捷,少年成名。游学于陈时得到学官苏辙的厚爱,并因此结识苏轼,苏轼也赏识他,称赞其辞恣洒脱、淡雅情真。
B.张耒论述为文,取譬生动。他以水流河道通达大海比喻写文章要有所侧重,一气贯通著述成文,文章的起伏变化应顺势而为。
C.张耒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司马迁和韩愈因触犯君主而遭遇灾祸,平生志向郁结于心,而文风典雅,如同庙堂礼器。
D.张耒通过评价前人,表明写文章的主张。通过对司马迁、韩愈等人的评价,表达了自己的文学观点。语言整散结合,铺陈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说理气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
(2)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
14.张耒对写文章有什么主张?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李白

唐·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开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唐 ·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①④天宝三载(744年)杜甫与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天宝四载(745年)同游齐赵,同年秋,两人在鲁郡(今山东兖州)东石门相别,杜甫写了赠诗,李白写了别诗。杜二甫,因杜甫行二,故称。②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葛洪,东晋道士,号抱朴子,成就卓著的道学家和医学家,曾入罗浮山炼丹。③飞扬跋扈,本义为鸷乌飞扬,大鱼跋扈。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用到了“蓬”这一意象,杜诗的“飘蓬”,李诗的“飞蓬”,虽用词各有不同,但都写出了李杜二人漂泊的命运。
B.杜诗第二句,表面说李白仙道无成,愧对葛洪,而实际上世上并无长生不老之丹,意在表达对李白坎坷命运的慨叹之情。
C.杜诗三、四句中,前句“空”字写出了李白当时的生活状态;后句使用了反问句,其实是对李白的委婉批评、苦心规劝。
D.李诗三、四句中一个“重”字表达出别后再相逢之难,又写出他们生活中有着共同的 志趣,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16.请结合对这两首诗的理解,说说诗人李白这一人物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瑟,一种古代弦乐器,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这可用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印证。
(3)“鬓”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人借此表现自己的某种哀怨、愁思、欣喜、期待或抱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偏见和利欲是智慧的大敌。偏见使人满足于一知半解,在自满自足中过日子,看不到自己的无知。利欲使人顾虑重重,盲从社会上流行的意见,看不到事物真相。

这正是许多大人的可悲之处。不过,一个人如果能保持住一颗童心,同时善于思考,就能避免这种可悲的结局,在成长过程中把单纯的慧心转变为一种成熟的智慧。由此可见,智慧与童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实际上是一种达于成熟因而不会轻易失去的童心。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孟子也说: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_________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童年是灵魂生长的源头。我甚至要说,灵魂无非就是一颗成熟了的童心,因为成熟而不会再失去。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童话中的小王子说得好: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始终携带着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18.下列选项中的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道德涵养厚的人,就像是婴儿)。”
B.李贵说:“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C.乔布斯说:“成功源于童心,清新的童心可以带来亮丽的人生。”
D.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始终携带着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他的人生也是美好的”,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3-12-18更新 | 37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语文试题(新课标I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晕动病,在生活中通常被称为车、晕机或晕船,是一种平衡感失调的综合征。任何移动的环境。这通常并不代表生病了,相反,晕动病是你的神经系统根据你有生以来积累的经验,试图以最佳方式起作用的结果。

在处理感官信息和生成运动指令时,大脑会不断监控和调整其输入和输出信号,从而高效地执行生活中的各种任务。例如,为了在转头时看得更清楚,你的大脑会让你的眼睛移动到与头部运动相反且相等的位置。它是根据你内耳中专注于平衡的感应器官的反馈来执行这些动作的。你的大脑会不断监控这种反射行为,不断进行调整,以确保。内耳中主管头部平衡运动的前庭系统的效率基于体验和结果。在成长过程中,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协调动作和保持平衡。

所以,如果你出现晕车或晕船,其实是你的神经系统在一种独特的、充满挑战和不那么理想的环境中展现其熟练且经过优化的机能的过程。

通常,婴幼儿不会出现晕动病。大一点的孩子则非常容易出现晕动病,这一时期是他们学习不同感官之间典型关系的时期。随着人们长大成年,晕动病的发病率,这大概是因为他们已经能把自己过去的体验与现实情境相适应。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晕,文中词性为动词,指对移动的物体有种发晕的感觉。
B.你,这里是虚指,泛指任何人,包括说话人自己在内。
C.相反,用在下文句中或句首,与上文所说的意思对立。
D.所以,因此的意思,表因果关系,其后句子表示由因及果。
21.请结合文段内容,给“晕动病”下一个定义。要求,语意流畅,不超过45字。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习近平主席说: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

②在阿尔卑斯山谷中的入山口上,有一块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啊。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6-90.65孙犁(1913-2002)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脱脱等  《宋史》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4李白(701-762)  杜甫(712-770)  赠友送别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190.65连贯选择+表达
20-220.65一般词语  情境补写  下定义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人生感悟  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