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轸为秦使于齐,过魏,求见犀首。犀首谢陈轸。陈轸曰:“轸之所以来者,事也。公不见轸,轸且行,不得待异日矣。”犀首乃见之。陈轸曰:“公恶事乎?何为饮食而无事?”犀首曰:“衍不肖,不能得事焉,何敢恶事?”陈轸曰:“请移天下之事于公。”犀首曰:“奈何?”陈轸曰:“魏王使李从以车百乘使于楚,公可以居其中而疑之。公谓魏王曰:‘臣与燕赵故矣,数令人召臣也,日无事必来,今臣无事,请谒而往,无久,旬五之期。’王必无辞以止公。公得行,因自言于廷曰:‘臣急使燕、赵,急约车为行具。’”犀首曰:“诺。”谒魏王,王许之,即明言使燕、赵。诸侯客闻之,皆使人告其王曰:“李从以车百乘使楚,犀首又以车三十乘使燕、赵。”齐王闻之,恐后天下得魏,以事犀首,犀首受齐事。魏王止其行使。燕、赵闻之,亦以事属犀首。楚王闻之,曰:“李从约寡人,今燕、齐、赵皆以事因犀首,犀首必欲寡人,寡人欲之。”乃倍李从,而以事因犀首。魏王曰所以不使犀首者以为不可令四国属以事寡人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之事复相魏。张仪欲穷陈轸,令魏王召而相之,来将梏之。将行,其子陈应止其公之行,曰:“物之湛者,不可不察也。夫魏欲绝楚、齐,必重迎公。郢中不善公者,欲公之去也,必劝王多公之车。公至宋,道称疾而毋行,使人谓齐王曰:‘魏之所以迎我者,欲以绝齐、楚也。’”齐王曰:“子果无之魏而见寡人也,请封子。”因以鲁侯之车迎之。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一》)


[注]①犀首:战国魏官名。公孙衍曾为此官,故借称公孙衍。②陈轸此时在楚国做事,说话很有分量。以往张仪游说楚王时,曾遭陈轸反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曰/所以不使/犀首者以为不可/令四国属以事/寡人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之事/复相魏/
B.魏王曰/所以不使犀首者/以为不可/令四国属以事/寡人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之事/复相魏/
C.魏王曰/所以不使/犀首者以为不可/令四国属以事/寡人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之事/复相魏/
D.魏王曰/所以不使犀首者/以为不可/令四国属以事/寡人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之事/复相魏/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日一词可解释为将来、以后,也可以解释为从前、往日,在文中指前者。
B.不肖,文中意为不才,旧时士人表示自谦的词;一般也称不孝之子为不肖。
C.约车,意思是栓套、准备马车,与我们现在所讲的“约定派车”含义不同。
D.属,意为委托,与《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的“属”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轸为秦国出使去齐国,途经魏国,求见公孙衍,公孙衍起初谢绝了陈轸,陈轸表明求见之由后,公孙衍才会见了他。
B.公孙衍采纳了陈轸的建议,让魏王为他准备好行装,多国国君听到公孙衍要出使燕、赵的消息后,纷纷把政事委托给他。
C.魏王因之前认为公孙衍不能胜任政事而没有早用他而深感愧疚,后来把政事交给他,公孙衍于是主天下之事,官复相位。
D.张仪想使陈轸陷入困境,就让魏王召他来做相国,陈轸想要去,但他的儿子认为这件事情不可以不详察,要认真考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谒魏王,王许之,即明言使燕、赵。
(2)子果无之魏而见寡人也,请封子。
5.陈轸为公孙衍“掌天下事”所出的计谋,分为哪几步,请简要梳理概括。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赞曰: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仓庾充羡,闾阎乐业。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节选自《明史·本纪九》)

材料二:

宣宗宣德元年,礼部进《籍田仪注》,上观之,谓侍臣曰:先王制籍田,天子率公御躬秉耒耜,贵有实心耳。不然,三推五推,何益于事!侍臣曰:先王制礼有本有文,苍生之福也。户部奏青州借官粮赈饥,乞复勘,然后给。上曰民饥无食当如拯溺救焚即命就便分给。

三年六月,上谕朝臣:贪浊奈何?杨士奇对曰:贪风始永乐末,今更甚。太宗尝数疾不视朝,扈从之臣,请托贿赂,公行无忌。杨荣曰:当是时,惟方宾有贪名。上即顾荣问:今日贪者谁甚?对曰:莫甚刘观。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顾观去,谁代观者?士奇曰:通政使顾佐廉公有威。荣曰:佐为京尹,禁防下吏,政清弊革。上喜曰:顾佐乃能如是!阅数月,乃命观巡阅河道,而以佐代之。寻下观狱。

上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汉武承文、景之余,炀帝继隋文之后,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乱,岂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汉武末年乃悔轮台,炀帝遂以亡国,玄宗卒至播迁,皆足为世大戒。

九月庚戌朔,驻跸蓟州,进州官谕之曰:此汉渔阳郡也。昔张堪为政,民有乐不可支之谣,尔曹勉之!又进耆老谕曰:今岁丰稔,无他虞,善训厉子孙,务礼义廉耻,毋安温饱自弃。

四年春,上召大学士杨溥谕曰:朕每念创业难,守成不易,夙夜倦倦。今幸百姓稍安,祸乱生于不虞。迩来群臣好进谀辞,令人厌闻,卿宜勉辅朕。溥顿首谢:臣不敢忘报。”上曰:直箴朕过,报朕多矣。溥又顿首谢曰:直言求之非难,受之为难。上曰:然。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上曰A民饥B无食C当D如拯溺E救焚F即命G就便H分给。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也用来指平民居住的地区,文中代指百姓。
B.本,文中指根本,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抑本其成败之迹”的“本”字意思相同。
C.顾,在文中的意思是不过、只是,与《行路难》中“拔剑四顾心茫然”的“顾”字意思不同。
D.不虞,文中指意料不到,与成语“不虞之誉”的“不虞”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乐末年,一些官员公开行贿、受贿,贪腐之风盛行。杨士奇和杨荣一致认为顾佐廉正有威名,可以取代刘观,明宣宗听二杨说他如此清廉端肃,感到惊喜。
B.汉武帝和隋炀帝,或穷兵黩武,或大兴土木,致使户口衰减,国家动荡,甚至社稷覆亡,明宣宗认为他们都是后世治世的鉴戒。
C.汉代的张堪担任渔阳郡太守时,百姓安居乐业,当地传唱民谣以颂扬他。明宣宗告诫蓟州官吏,要努力向张堪学习。
D.明宣宗深知创业艰难,守成不易,日夜忧思国事。当天下逐渐安定时,群臣多有阿谀之辞,明宣宗对此表示喜欢,希望贤臣全力辅佐他。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阅数月,乃命观巡阅河道,而以佐代之。寻下观狱。
(2)今岁丰稔,无他虞,善训厉子孙,务礼义廉耻,毋安温饱自弃。
5.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明宣宗时社会出现“治平之象”的原因。
2023-08-31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雅,字茂达,东海郯人,魏卫将军肃之曾孙也。祖隆,后将军。父景,大鸿胪。雅少知名,州主簿,举秀才,除郎中,出补永兴令,以干理著称。累迁尚书左右丞,历廷尉、侍中、左卫将军、丹阳尹,领太子左卫率。雅性好接下,敬慎奉公,孝武帝深加礼遇,虽在外职,侍见甚数,朝廷大事多参谋议。帝每置酒宴集,雅未至,不先举觞,其见重如此。然任遇有过其才,时人被以佞幸之目。帝起清暑殿于后宫,开北上阁,出华林园,与美人张氏同游止,惟雅与焉。会稽王道子领太子太傅,以雅为太子少傅。时王珣儿婚,宾客车骑甚众,会闻雅拜少傅,回诣雅者过半。时风俗颓弊,无复廉耻。然少傅之任,朝望珣,珣亦颇以自许。及中诏用雅,众遂赴雅焉。将拜,遇雨,请以伞入。王珣不许之,因冒雨而拜。雅既贵幸,威权甚震,门下车骑常数百,而善应接,倾心礼之。帝以道子无社稷器干虑晏驾之后皇室倾危乃选时望以为藩屏将擢王恭殷仲勘等先以访雅雅以恭等无当世之才不可大任乃从容曰:“王恭风神简贵,志气方严,既居外戚之重,当亲贤之寄,然其禀性峻隘。无所苞容,执自是之操,无守节之志。仲堪虽谨于细行,以文义著称,亦无弘量,且干略不长。若委以连率之重,据形胜之地,今四海无事,足能守职,若道不常隆,必为乱阶矣。”帝以恭等为当时秀望,谓雅疾其胜己,故不从。二人皆被升用,其后竟败,有识之士称其知人。迁领军、尚书、散骑常侍,方大崇进之,将参副相之重,而帝崩,仓卒不获顾命。雅素被优遇,一旦失权,又以朝廷方乱,内外携离,但慎默而已,无所辩正。虽在孝武世,亦不能犯颜廷争,凡所谋谟,唯唯而已。寻迁左仆射。隆安四年卒,时年六十七。追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三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以道子无社稷/器干虑晏驾之后皇室倾危/乃选时望以为藩屏/将擢王恭/殷仲堪等/先以访雅/雅以恭等/无当世之才不可大任/
B.帝以道子无社稷器干/虑晏驾之后皇室倾危/乃选时望以为藩屏/将擢王恭/殷仲堪等/先以访雅/雅以恭等无当世之才/不可大任/
C.帝以道子无社稷/器干虑晏驾之后皇室倾危/乃选时望/以为藩屏/将擢王恭/殷仲堪等/先以访雅/雅以恭等无当世之才/不可大任/
D.帝以道子无社稷器干/虑晏驾之后皇室倾危/乃选时望/以为藩屏/将擢王恭/殷仲堪等/先以访雅/雅以恭等/无当世之才不可大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在本文中是“用檄文晓谕”的意思。
B.“属珣”的“属”与《赤壁赋》“举酒属客”的“属”字含义不同。
C.“疾其胜”的“疾”与《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的“疾”字含义不同。
D.追赠,是古代皇帝为已经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给予的加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王雅从小就被众人所知,并且干练能理事,所以晋孝武帝就对王雅“深加礼遇”。
B.王珣儿子大婚之时,去参加婚礼的宾客听说王雅取代王珣拜了少傅,结果多半的人都跑去了王雅那里。由此可见,晋时世风颓败,士绅缺乏廉耻之心。
C.晋孝武帝因为没有听从王雅的意见,执意提拔任用王恭、殷仲堪等人,最终出了事,于是有识之士称赞王雅有鉴别他人的品行才能。
D.王雅做事小心谨慎。比如他虽然历来受到晋孝武帝的优厚礼遇,但他也不会犯颜当廷抗争,但凡有所谋划之时,他都只是唯唯诺诺。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雅性好接下,敬慎奉公,孝武帝深加礼遇。
(2)帝以恭等为当时秀望,谓雅疾其胜己,故不从。
5.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晋孝武帝对王雅“深加礼遇”的具体体现。
2023-08-2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平高学校(师宗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费宏,字子充,铅山人。甫,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正德二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五年进尚书。

帝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闻。宏持重识大体,明习国家故事。数劝帝革武宗弊政。大礼之议,诸臣力与帝争,帝不能堪。宏颇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及廷和等去位,宏为首辅。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委任甚至。

户部议督正德时赋,宏偕石珤、贾咏请断自十年以后。从之。未几,帝以四方灾异,敕群臣修省。宏等因言:陛下用度无节,工役不休。畿内土地半成庄田,内库收纳要求逾倍。太仓无三年之积而冗食日增,京营无十万之兵而赴工不已。直臣得罪未见原,言官举职乃被诘。律所当行者数经不诛,罪无可辨者遽传旨获免。干和召怨,自非一端。帝引咎褒答,然不能用也。

宏为人和易,好推毂后进。其于大礼不能强谏,亦未尝附离。而是时席书、张璁、桂萼用事。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曾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帝尝御平台,特赐御制七言一章,命辑倡和诗集,署其衔日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其见尊礼,前此未有也。璁、萼滋害宏宠。

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不得请,则力求罢,诋宏尤切,章数上。宏亦连疏乞休,帝辄下优诏慰留,然终不以谴璁、萼。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璁、萼指,上书污故大学士廷和等,并诬宏。宏竟致仕去。十四年,萼既前死,璁亦去位,帝始追念宏。四月,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七月至京师。使中使劳以上尊御馔,面谕曰:与卿别久,卿康健无恙,宜悉心辅导称朕意。顿首谢。自是眷遇益厚。未几卒,年六十有八。帝嗟悼,赙恤加等,赠太保,文宪。

(节选自《明史·费宏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B.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C.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D.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即冠礼,是中国古代男性的成年礼,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指定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
B.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后职能扩大,其官署为尚书省。唐代始设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C.顿首: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谓顿首。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也可用作书简表奏用语。
D.谥:即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宏年轻有为,博学多才。他年纪轻轻就高中状元,对国家过往旧事非常熟悉,担任过多个官职,颇受重用。
B.费宏行事慎重,顾全大局。他深得皇帝的信任,皇帝因他在“大礼”之争中能揣摩圣意而赞赏他,还赠送给他自己的诗作。
C.费宏青年入仕,但仕途多舛。张璁、桂萼数次弹劾诬告费宏,费宏也接连上书请求退休,最终被允许。
D.费宏仕途跌宕,晚年再受重用。张璁、桂萼去世后,费宏又被召回,皇帝更加礼遇他,多次向他咨询政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宏颇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
(2)律所当行者数经不诛,罪无可辨者遽传旨获免。
2023-08-2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中小学教育教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岁甲申,大疫,太祖父母兄及幼弟俱死;年十七,入皇觉寺为僧。逾月,僧乏食,太祖西至合淝。时汝、颍兵起,骚动濠州,定远人郭子兴据濠州。太祖以闰三月入濠州,抵门,门者疑为谍,执见子兴。子兴奇其状貌,与语,大悦之,取为亲兵。凡有攻伐,命之往,辄胜。子兴故抚宿州马公女为己女,遂妻焉。十四年,率众南略定远。定远张家堡有民兵号驴牌寨者,孤军乏食,欲来降,未决,太祖曰:此机不可失也。乃选骑士费聚等从行,至定远界。其营中遣二将出,大呼曰:来者何为?聚恐,请人。太祖曰:多人无,滋之疑耳。直前下马,渡水而往。其帅出见,太祖曰:郭元帅与足下有旧,闻足下军乏食,他敌欲来攻,特遣吾相报。能相从,即与俱往,否则移兵避之。帅许纳,请留物示信。太祖还,留聚俟之。越三日,聚还报,曰:事不谐矣,彼且欲他往。太祖即率兵三百人抵营,诱执其帅。定远人冯国用率众归附。太祖奇之,曰:尔被服若是,其儒生耶?顾定天下,计将安出?国用对曰:先拔金陵,定鼎,然后命将四出,救生灵于水火,倡仁义于远迩,勿贪子女玉帛,天下不难定也。太祖大悦,俾兄弟皆居帷幄,预机密焉。十六年,进攻集庆路。国用率五百人先登陷阵,败元兵于蒋山。直抵城下诸军拔栅竞进元南台御史大夫福寿督兵力战死之。庚寅,克集庆路。太祖入城,召官吏父老谕之曰:元失其政,所在纷扰,生民涂炭。吾率众至此,为民除害耳。旧政有不便者,吾除之。于是城中军民皆喜悦,更相庆慰。获民兵五十余万。得儒士十余人,皆录用之。太祖嘉福寿之   忠,为棺衾以礼葬之。

(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太祖起兵》,有删改)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直抵城A下B诸军拔栅C竞进D元南台E御史大夫福寿督兵F力战G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农历每月最末一日。农历每月第一日为“晦”。
B.益:“请益人”与“多人无益”中“益”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
C.足下:下级称上级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如《鸿门宴》中的“再拜献大王足下”。
D.庚寅:是中国干支纪法的干支之一,前一位是己丑,后一位是辛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家人在瘟疫中丧命,太祖只好投身寺庙当和尚;后来僧院也食物匮乏,他辗转进入濠州,开始了从军之旅。
B.郭子兴因为赏识太祖的气度,所以不光让太祖充当自己的随从护卫,还将视如己出的马公之女嫁给太祖。
C.太祖在招降定远“驴牌寨”民兵时,善于抓住时机,既能率军深入,动之以情;又能当机立断,拦敌擒帅。
D.太祖对儒士赏识、礼遇有加,听取儒士冯国用的定天下之策,录用集庆路中的十多名儒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三日,聚还报,曰:“事不谐矣,彼且欲他往。”
(2)太祖大悦,俾兄弟皆居帷幄,预机密焉。
5.《明史纪事本末》作者谷应泰评价明太祖“厚德隆峻”,请结合选文分析其“厚德”的具体表现。
2023-08-2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开远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二十四年春,穆叔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未对。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穆叔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枋,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

(节选自《左传》)

材料二: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节选自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修A于身矣B而C不施D于事E不见F于G言H亦可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指去,与《屈原列传》“使使如秦受地”中的“如”意思相同。
B.废,指废弃、停止,与成语“废寝忘食”中的“废”字意思相同。
C.所以,表原因,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中“所以”含义不同。
D.诗书,指《诗经》《尚书》,与《礼记》《乐经》《春秋》合称五经。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宣子认为句之祖世代不绝,可谓不朽,而穆叔则不赞同,认为这只能算世禄,不能算不朽。
B.穆叔认为保姓受氏,守护宗庙,祭祀不绝,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这种情况,这是“禄之大者”。
C.在欧阳修看来,虽然圣贤与草木鸟兽-样,终究化为腐朽,但是圣贤的德、功、言将会不朽。
D.欧阳修认为颜渊之所以能不朽,不在于他的德行,也不在于他的功业,而在于其不朽的言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
(2)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
5.穆叔与欧阳修对“不朽”的认识有哪些相同之处?
2023-08-26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者,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战,大败,保栖于会稽山上,乃使大夫种求行成于吴。吴许之。越王去会稽,入官于吴。三年,吴王归之。大夫种始谋曰:昔者吴夫差不顾义而愧吾王。种观夫吴甚富而财有余;其大臣好相伤,能信也;且夫吴王又喜安逸而不听谏,细诬而寡智,信谗谀而远士,希须臾之名而不顾后患。君王盍少求卜焉?越王曰:善。卜之道何若?对曰:君王卑身重礼,以素忠为信,以请籴于吴,天若弃之,吴必许诺。于是请于吴。将与,申胥进谏曰:不可。夫王与越也,接地邻境,仇雠敌战之邦,非吴有越,越必有吴。且夫君王输之粟与财,财去而凶来,是养寇而邦家也。不若止。请籴也,将以此试我,以求益亲,安君王之志。我君王不知省也而救之,是越之福也。吴王曰:我卑服越,有其社稷。勾践既服为臣为我驾舍却行马前诸侯莫不闻知。今以越之饥,吾与之食,我知勾践必不敢。申胥曰:忠谏者逆,而谀谏者反亲。吴王不听。申胥曰:臣闻狼子野心,仇雠之人,不可亲也。太宰嚭从旁对曰:申胥为人臣也,辨其君何必翙翙乎?申胥曰:嚭何惑吾君王也?嚭无乃谀吾君王之欲,而不顾后患乎?太宰嚭申胥。吴王乃听太宰嚭之言,果与粟。申胥叹曰:于乎嗟!君王不图社稷之危,不听辅弼之臣,而信谗谀容身之徒,是命短矣!以为不信,胥愿廓目于邦门,以观吴邦之大败也。越人之入,我王亲为禽哉!吴王以申胥为不忠,赐剑杀申胥。居三年,越兴师伐吴,吴王遁而去。越追之,至余杭山,禽夫差,杀太宰嚭。越王与之剑,吴王乃旬日而自杀也。

(节选自《越绝书·请籴内传》)

材料二: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注】①种:文种,越国著名谋臣。②行成:订立合议。③卜:本为占卜,此指试探。④申胥:伍子胥,名贠(yún),字子胥,吴国著名谋臣,因封于申,故称申胥。⑤太宰嚭:本名伯嚭,任太宰,故称太宰嚭。⑥翙翙(huì): 本为鸟飞声,此指多,即指伍子胥话太多了。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勾 A 践 B 既 C 服 D 为 E 臣 F 为 G 我 H 驾 I 舍 J 却 K 行 L 马 M 前 N 诸 O 侯 P 莫 Q 不 R 闻 S 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无指代词,没有谁,与《孔雀东南飞》“遣去慎莫留”的“莫”用法相同。
B.须臾,暂时、眼前,与《鸿门宴》“坐须臾,沛公起如厕”的“须臾”含义不同。
C.贫,使动用法,与《与妻书》“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的“贫”用法不同。
D.短,诋毁,与《屈原列传》“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的“短”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勾践战败,派文种前去与吴王议和,并入吴宫卑谦伺候吴王三年,遂得以保全。
B.文种积极谋划灭吴事宜,献计请籴于吴以试探之;吴王刚愎自用以遂越国之愿。
C.伍子胥竭忠尽智,极力进言,反对请籴;吴王非但不采纳忠臣之言,反杀忠臣。
D.太宰伯嚭为一己私利嫉贤妒能、陷害忠良,最终导致国家灭亡身死人手的悲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请籴于吴,天若弃之,吴必许诺。
(2)嚭无乃谀吾君王之欲,而不顾后患乎?
5.根据材料二相关内容,简述勾践兴国灭吴与夫差亡身亡国的主要原因。
2023-08-22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云南省“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石保吉字佑之,初以补天平军衙内都指挥使。保吉姿貌环硕,颇有武干。开宝四年,召见,赐袭衣、玉带、金鞍勒马。选尚太祖第二女延庆公主拜左卫将军俄领爱州刺史太平兴国初迁本州防御使五年坐遣亲吏市竹木秦陇间,矫制度关,为王仁赡所发,罚一季奉。七年,改朔州。父守信卒,起复,为威塞军节度。雍熙三年,出知河阳。四年,召入,复命知大名府兼兵马都部署,连改横海、安国二镇节度。真宗即位,加检校太尉、保平军节度。车驾北巡,命为河北诸路行营都部署,屯定州。景德初,改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冬,幸澶渊,命李继隆为驾前东西面都排阵使,军于北门外。辽骑数万骤至城下,保吉不介马而驰当其锋,辽人引去。俄而请盟,锡宴于行宫后苑。帝谓继隆等曰:“自古北边为患,今其畏威服义,息战安民,卿等力也。”保吉进曰:“臣受命御患,上禀成算。至于布列行阵,指授方略,皆出于继隆。”继隆曰:“宣力用心,躬率将士,臣不及保吉。”帝曰:“卿等协和,共致太平,军旅之事,朕复何忧。”二年,改镇安军节度。未几,自治所来朝,愿奉朝请,从之。四年,部民上治状,乞还镇所,诏奖谕之,仍从其请。保吉累世将相,家多财,所在有邸舍、别墅,虽馔品亦饰以彩绩。性尤骄倨,所至峻暴好杀,待属吏不以礼。镇大名也,叶齐、查道皆知名士,尝械以运粮。初,程能为京西转运,保吉托治其私负,能不从。至是,其子宿为属邑吏,将辱之,会有辟召乃止。又染家贷钱,息不尽入,质其女,其父上诉,真宗亟命遣还。大中祥符初,从东封,摄司徒,封祀坛本俎,加检校太师还镇。冬,公主疾,诏归视,主。明年,保吉卒,年五十七,赠中书令,谥庄武。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选尚太祖第二女延庆公主/拜左卫将军/俄领爱州刺史/太平兴国初/迁本州防御使/五年/坐遣亲吏市竹木秦/陇间/
B.选尚太祖第二女延庆公主/拜左卫将军/俄领爱州刺史/太平兴国初/迁本州防御使/五年/坐遣亲吏市竹木/秦陇间/
C.选尚太祖第二女延庆公主/拜左卫将军/俄领爱州刺史/太平兴国初/迁本州防御使/五年/坐遣亲吏/市竹木/秦陇间/
D.选尚太祖第二女延庆公主/拜左卫将军/俄领爱州刺史/太平兴国初/迁本州防御使/五年/坐遣亲吏/市竹木秦/陇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封建时代子孙因父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文中“荫补”指因父辈功劳而补官。
B.起复,明代以前指官员因父母丧辞官守制,未满期而奉召任职;也可指降官后官复原职。
C.射,宋代君王闲时与臣下设宴习射,参与者限皇帝从官,后扩大到宰辅老臣、外国使者。
D.薨,“死”的讳称。《礼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卒,大夫曰不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保吉家世显赫,在朝仕途通达。先是担任延庆公主的左卫将军,后来一路升迁,以至出将入相,位极人臣。
B.石保吉勇武过人,辽人不敌其锋。真宗驾临澶渊时辽军数万骑兵突至城下,石保吉勇当敌锋,迫使敌军撤退。
C.石保吉深受恩宠,君王器重信任。真宗对他欣赏有加,对他的一些不当行为仅告诫纠正而已,不曾严施刑罚。
D.石保吉骄纵跋扈,行事不循礼法。他曾以刑具羁押两位知名人士运粮,还因有官员违逆过他而意图侵辱其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尤骄倨,所至峻暴好杀,待属吏不以礼。
(2)至是,其子宿为属邑吏,将辱之,会有辟召乃止。
2023-08-1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德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徽之,字子猷,卓荦不凡,初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后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扳拄颊云:西山朝来, 致有爽气。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谓曰:公岂得独擅一车!后为黄门侍郎,未几,弃官东归。

子猷性爱竹,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逐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王子猷居山明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出都,尚在诸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柜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子猷、子敬兄弟共赏《高士传》人及赞。子敬赏井丹高洁,子猷云:未若长卿慢世。其做达若此。后与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座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摘编自《晋书•王徽之传》《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①卓荤(luò):卓越出众。②桓车骑:指车骑特军桓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B.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C.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D.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门侍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黄门侍郎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汉朝三省六部制建立后,为门下省的官职。
B.士大夫:古时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指没有做官但有声望的读书人。士大夫是知识分子与官僚相结合的产物,做官是士大夫人生的首要目标。
C.肩舆:车舆制度。肩舆是指用人力拾扛的代步工具,高级官员乘坐肩舆由4到8人抬行,清代有所谓“八抬大轿”就是从这来的。
D.胡床:域外传到中国的舶来品,是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又称交椅。由于便于携带,皇室贵族或官绅大户出游、狩猎,多带着这种椅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徽之才能卓越出众,平时却不理公务,对自己所负责的事务一概不知,桓冲因此还提醒过他,他却浑不在意。
B.王子猷爱竹,有一次他经过吴中一座竹园,竹园主人认真地洒扫布置一番,在正厅等待着他的到来,他却先去竹林里赏竹,不理睬主人。
C.王子猷早就仰慕桓子野的音乐才华,恰好两人在码头遇见,就请他为自己演奏。桓子野接连调了三次音才开始演奏,可见其对王子猷的重视。
D.王徽之和王献之各自欣赏不同的处世之道,王献之赞赏井丹品行高洁,王徽之却觉得西汉司马长卿玩世不恭的傲世情怀才更令人歆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从冲行,值暴雨,徽之因下马排入车中,谓曰:“公岂得独擅一车!”
(2)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5.王徽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材料所给内容进行分析。
2023-08-1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实用性联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秋请,文帝复问之,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吴王恐,以故遂称病。夫‘察见渊中鱼,不祥’。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枚,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

晁错数上书言吴过,可削。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景帝即位,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齐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反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

文本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注】①吴王:刘涛,汉高祖侄子,公元前195年封为吴王,其封地为吴国,后联合楚、赵等七国发动叛乱,失败后,逃到东越被杀。②践更:受钱代人服徭役。

1.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今A削B之C亦D反E不F削G亦H反I削J之K其L反M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系治,囚禁审其罪,“系”与《过秦论》中“俯首系颈”的“系”含义相近。
B.几杖、坐几和手杖,皆为老者所用,故常用作敬老之物;也可借指老人。
C.存问,问候的意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含义不同。
D.陵迟,也作“凌迟”,既是一种残酷刑罚,也指渐趋衰败,文中意指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国太子侍奉皇太子饮酒、下棋,走棋路时与之发生了争执,态度不恭敬,被皇太子用棋盘打死了,这件事成为吴王谋反叛乱的诱因。
B.因吴太子之事,吴王称病不再朝见文帝,此举有违藩臣的礼节,不过文帝在听了使者的解释后,未追究吴王过错,特许吴王不再上朝。
C.晁错多次上奏文帝,陈述吴王过失,建议削减他的封地,文帝于心不忍;景帝即位后,晁错仍力主削藩,他认为吴王最终会发动叛乱。
D.面对吴国的威胁,削藩已成朝臣共识。柳宗元也认为,西汉时由于谋臣献策,才分散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并由朝廷自己管理诸侯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
(2)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5.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严重,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柳宗元《封建论》的创作目的。
2023-08-1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尚品书院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