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世主有先醒者,有后醒者,有不醒者。

昔楚庄王即位,退僻邪而忠正,能者任事。当是时也,宋郑无道,庄王围宋伐郑,诸侯说服。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曰:臣斋而具食甚洁,日中而不饭,臣敢请罪。庄王喟然叹曰:非子之罪也。吾闻之曰,其君贤君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有师者,伯;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亡。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谷,不谷恐亡无日也。吾闻之,世不绝贤。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故庄王思得贤佐,日中忘饭,谓先所以存亡,此先醒也。

昔宋昭公出亡,至于境,喟然叹曰:呜呼!吾知所以亡矣。吾被服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丽者。吾发政举事,朝臣千人,无不曰吾君圣者。吾外内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吾困宜矣。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馂,昼学道而夕讲之。二年美闻于宋,宋人车徒迎而复位,卒为贤君。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者也。

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逐,晋师伐之。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御者乃进清酒。曰:吾饥而欲食。御进腶脯粱糗。虢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曰:何故储之?对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君曰:知寡人亡邪?对曰:知之。曰:知之,何以不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言,臣愿谏,恐先虢亡。虢君作色而怒,御曰:臣之言过也。为闲,君曰:吾之亡者诚何也?其御曰:君弗知耶?君之所以亡者,大贤也。虢君曰:贤人之所以存也,亡,何也?对曰:天下之君皆不肖,夫疾吾君之独贤也,故亡虢君喜,据轼而笑曰:嗟!贤固若是苦耶?遂徒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卧,御块自易,逃行而去,君遂饿死,禽兽食。此已亡矣,犹不寤所以亡,此不醒者也。

(取材于汉·贾谊《新书·先醒》)

【注】①不谷:诸侯自称的谦辞。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退僻邪而忠正       进:提拔
B.谓先所以存亡       寤:明白
C.谏臣逐,晋师伐之       诘:问罪
D.御曰:“臣之言过也。”       谢:推辞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退僻邪而进忠正       贤人之所以存也,
B.若吾生者,何以食       禽兽食
C.吾被服       枕御膝
D.君之所以亡者,大贤也       块自易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闻之,世不绝贤
我听说,世间贤良之人不会断绝
B.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馂
从此之后,洗心革面,改变行为,穿粗布衣服,吃粗糙的饭菜
C.宋人车徒迎而复位,卒为贤君
宋人派车马官员去迎接,请(他)重新担任国君,(他)最终成了贤明的国君
D.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
虢君骄纵,(一边)亲自四处讨伐,(一边)谄媚亲近高位之人
4.下列用来描述宋昭公的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痛改前非B.革故鼎新C.迷途知返D.幡然悔悟
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臣斋而具食甚洁,日中而不饭。
6.虢君是昏君,其御者竟然称之为“大贤”,对此你怎么看?请从下列《论语》选文中提取你需要的信息,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认识。

(1)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注】①犯:(当面)触犯。②不废:不被废弃,指有官做。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半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辞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注】①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②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
1.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君义甚高,愿          假:借用
B.景淳                           竟:居然
C.反以货,遣归                 赆:赠送
D.人用是疑名                    多:称赞
2.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人莫             吾宁之而受祸
B.独好周人急       其行最著
C.恐他人得          倘育而风露所感
D.何为报             妻卧草中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仗踵疑门,告曰
拄杖走到李疑门前,对他说
B.不少见颜面
没有稍微露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
C.志其数而封识之
记录了(钱财)的数量,并封起来做了标记
D.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把封起来装有金银的包裹寄送给景淳家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并不取回报。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2023-08-12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分班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各题。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邪?乃召侍胡,诈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还奏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超节,诏固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超复受使,固欲益其兵,超曰:愿将本所从三十余人足矣,如有不虞,多益为累。

(取材于《后汉书·班超传》)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遣与从事郭恂使西域             俱:一起
B.况已                                                          著:显明
C.见火                                                                 然:燃起
D.帝超节                                                         壮:雄壮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封侯             欲立大功,求富贵
B.以超假司马                                           之奈何
C.战蒲类海。                                                  还奏窦固
D.诈                                                           今在危亡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在家里常常做辛勤劳苦的活计,不因为劳苦屈辱而觉得羞耻
B.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他们不知道我们究竟有多少兵力,一定会很害怕,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
C.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
从事您虽然没有一起行动,但我班超怎么会存心独占这份功劳呢
D.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
班超清楚地告诉鄯善王事情的始末并安抚宽慰他,于是鄯善王接纳了汉朝太子作为人质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超出身贫寒,但他不甘于这种贫寒,博览群书,从不屑于劳苦繁重的工作。
B.班超出使西域,敏锐地察觉到鄯善王态度的变化,推断出必有匈奴使者到来。
C.皇帝在得知班超在鄯善作出的功绩后,让他再次出使西域,继续完成其功业。
D.班超被提拔为军司马后,再度出使西域,窦固想多给他派些兵,他没有接受。
5.《后汉书》中写到:“班超……亦一时之志士也。”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一时之志士”的班超有哪些令人称赏的地方。
4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告齐、鲁,欲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当是时,晋国政皆决智伯。智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智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1】惧,乃奔保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2】;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率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三家分智氏之田。

晋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晋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不祀。

(取材于《史记》《资治通鉴》)


注释:【1】赵襄子:晋国臣子,赵地之主。后文的魏桓子、韩康子分别为魏地之主和韩地之主。【2】城不浸者三版: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城墙未被水浸泡的部分只剩下三块夹板的高度。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及韩、魏矣             难:难免
B.而二子无喜                 志:心思
C.智伯不                       悛:悔改
D.晋不祀                       绝:灭亡
2.下列对句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伐四卿                              以:凭借
B.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             以:用
C.主何臣之言告二子也             以:把、将
D.子何知之                              以:依据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非反而何
这种情况不是要造反又是什么呢
B.臣见其视臣而趋疾
我看到他们一见到我就快步走开了
C.为之期日而遣之
为此确定了具体日子后送走了他
D.襄子将卒犯其前
赵襄子将最后攻击智伯军的正面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晋国的臣子智伯,一度掌控了晋国的大权,并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B.臣子疵见微知著,预见韩、魏必反,向智伯进言反被怀疑,只好求救于齐国。
C.张孟谈用唇亡则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二子,瓦解了智伯阵营,致使智氏灭族。
D.韩、赵、魏分别得到了诸侯封号,瓜分了晋国的国土,历史的格局发生了改变。
5.第五段中韩、魏二子对张孟谈说“我心知其然也”,请从文中找出可以佐证此话的动作描写语句。
2022-11-11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考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尽,颇有得色,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取材于《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

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上览表,益加悼惜。

(取材于《明皇杂录》)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须臾,裁决                    俱:全都。
B.谓紫微舍人齐浣曰             顾:回头。
C.以明皇太平政                    济:救济。
D.近者倦于勤                       稍:渐渐。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自才不及崇 / 皆美于徐公
B.爱身保禄从之 /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 若甚怜,而卒以祸
D.上览表,益加悼惜 / 今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            委积:聚积,堆积。
B.夫不肖用事                            用事:执政,当权。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        相与:互相,交相。
D.公当出入为藩辅                      出入:指出将入相。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以卿坐镇雅俗耳。
(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
B.崇曰:“然则竟如何?”
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
C.一遵其法,无所变更。
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
D.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
没有顾及到国家的安全和危险,的确是有罪的行为。
5.请把文中“材料一”处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
6.当时有人称卢怀慎为“伴食宰相”,含有说他是“吃闲饭的宰相”的意思。司马光则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卢怀慎为相的认识。
2022-10-0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七年,郑与晋盟鄢陵。八年,楚庄王郑与晋,来伐,围郑三月,郑以城降楚。楚王入自皇门,郑襄公肉袒掔羊迎,曰:“孤不能事边邑,使君王怀怒以及弊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君王迁之江南,及以赐诸侯,亦惟命是听。若君王不忘厉、宣王,桓、武公,哀不忍绝其社稷,锡不毛之地,使复得改事君王,孤之愿也,然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惟命是听。”庄王为却三十里后舍。楚群臣曰:“自郢至此,士大夫亦久劳矣。今得国舍之,何如?”庄王曰:“所为伐,伐不服也。今已服,尚何求乎?”卒去。晋闻楚伐郑,发兵救郑。其来两端,故迟,比至河,楚兵已去。晋将率或欲渡,或欲还,卒渡河。庄王闻,还击晋。郑反助楚,大破晋军河上。十年,晋来伐郑,以其反晋亲楚也。

十一年,楚庄王伐宋,宋告急晋。晋景公欲发兵救宋,伯宗谏晋君曰:“天方开楚,未可伐也。”乃求壮士得霍人解扬,字子虎,诓楚,令宋毋降。过郑,郑与楚亲,乃解扬而献楚。楚王厚赐与约,使反其言,令宋趣降,三要乃许。于是楚解扬楼车,令呼宋。遂负楚约而致其晋君命曰:“晋方悉国兵以救宋,宋虽急,慎毋降楚,晋兵今至矣!”楚庄王大怒,将杀之。解扬曰:“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受吾君命以出,有死无陨。”庄王曰:“若许我,已而背之,其信安在?”解扬曰:“所以许王,欲以成吾君命也。”将死,顾谓楚军曰:“为人臣无忘尽忠得死者!”楚王诸弟皆谏王赦之,于是赦解扬使归。晋爵之为上卿。

(取材于《史记•郑世家》)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与晋鄢陵            盟:结盟
B.其来两端          持:坚持
C.乃解扬而献楚     执:捉住
D.于是解扬楼车       登:让……登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楚庄王郑与晋盟             ②郑襄公肉袒掔羊
B.①晋闻楚伐郑                    ②若许我,已而背之,其信安在
C.①庄王为却三十里后舍       ②以其反晋亲楚也
D.①大破晋军河上                 ②宋告急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不能事边邑       我不能管好边境的城邑
B.敢布腹心,惟命是听       (我)可以安排心腹,一切听从您的命令
C.楚王厚赐与约,使反其言       楚王赏赐(解扬)厚礼并(与他)立约,让(解扬)说反话
D.为人臣无忘尽忠得死者       做人臣的,不要忘记尽忠而死的人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围困郑国三个月,郑举国降楚,郑襄公出迎并表达了自己的诚意。
B.楚庄王讨伐郑国,是为了使不驯服的国君屈服,并不想吞并郑国的土地。
C.楚王要挟解扬,令其叫宋国投降,解扬为了让楚王放松警惕,答应了要求。
D.在众兄弟的进谏下,楚王赦免了解扬,让他回到晋国,晋国授予解扬上卿。
5.文中解扬和楚庄王都谈到了“信”。他们各自对“信”的理解是什么?二人是如何面对“信”的?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昔先圣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尝试观于上,有得天下众矣,其得之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故《洪范》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作好,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伯禽【1】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复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2】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不比于人;一闻人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刁而虫出于户。

人之少也愚,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取材于《吕氏春秋·贵公》)


注释:【1】伯禽:周公之子,鲁国的第一位国君。【2】夷吾:管仲,名夷吾。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试观于上                                        志:记事的书或文章
B.万物皆其泽                                        被:受到
C.寡人将谁                                        属:连接
D.大匠不                                               斫:砍、削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昔先圣王治天下也        一闻人
B.有得天下众矣               视不己若
C.其得之                      犹未足知之也
D.则隰朋可乎                  长也智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长一类               不生长任何一种物类
B.利而勿利也            为政时要利民而不要利己
C.渍甚,国人弗讳     病非常严重了,百姓都不忌讳说您的生死了
D.丑不若黄帝            以自己赶不上黄帝为羞愧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提出治理天下一定要公正无私,并引用《洪范》的语句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B.第二段荆人遗弓的故事,“孔子闻之”与“老聃闻之”的“之”,指代的内容有所不同。
C.第三段结尾处将齐桓公的显赫功绩与悲惨结局对照,指出行公与行私会导致不同结果。
D.作者认为人在年轻时愚昧,随年龄增大会变得聪明,是因为在行为上摒弃私而选取公。
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
6.管仲不同意由鲍叔牙继任齐相,请结合相关语句简要说明其原因。
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始皇三十七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赵高谓胡亥曰: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子无尺寸之地,为之奈何?时乎时乎,间不及谋。粮跃马,唯恐后时!

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当议也!高曰: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之何深也?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皇帝二十余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于乡里,明矣。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于心而诎于口,尽礼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君计定之。斯曰:反位!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贵圣?斯曰: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禄者,故将以存亡安危臣也。岂可负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而已矣。勿复言,将令斯得罪。高曰: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末知本,观指而睹归。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权命悬于胡亥,高能得志焉。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晚?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

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蒙恬死。使者至,发书,扶苏泣,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使者还报,胡亥、斯、高大喜。至咸阳,发丧,太子立为二世皇帝。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取材于《史记·李斯列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粮跃马                                     赢:赢取
B.而君之何深也                           责:责任
C.故将以存亡安危臣也                 属:托付
D.今此而不从                              释:解释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兵属蒙恬                                        幸得刀笔之文进入秦宫
B.高谓丞相斯曰                                 诸侯已畔,斯欲谏争
C.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             此非人臣当议也
D.君反位                                           勿复言,将令斯得罪
3.按照加点词“而”的意义和用法,对下面的句子进行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①与丧会咸阳                  子无尺寸之地
③长子刚毅武勇                  ④君计定之
⑤见末知本                         ⑥斯乃仰天
A.①⑥/②⑤/③/④B.①④⑤/②/③/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
您与蒙恬相比,与长公子扶苏的关系谁更好
B.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于乡里,明矣
您最终也是不能怀揣通侯之印退职还乡了,明白了吧
C.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
听从上天的旨意,还有什么可考虑决定的呢
D.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
使者立刻把他交付法吏,关押在阳周
5.下列对最后一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指代贵族人家,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B.“三公”,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三国志》中记载曹操家族“四世三公”,官居高位。
C.“六艺”,指李斯精通儒家教育的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唐代韩愈称赞学生李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周、召”,周成王时共同辅政的周公和召公的并称;史书记载周公尊敬贤士,“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6.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而已矣。
7.《史记·李斯列传》开篇写道:李斯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絮(同“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有学者认为“仓中鼠”哲学是李斯人生悲剧的原因,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思考。
2021-11-18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于鳞先生传

(明)王世贞

李于鳞者,讳攀龙,其家近东海,因自号沧溟云。当其业成时,海内学士大夫无不知有沧溟先生者。

于鳞九岁而孤,其母张【1】影相吊也。家无余资,捕鲈不足以资脩脯,而自其挟册请益,塾师为之逊席者数矣。晋江王慎中来督山东学,奇于鳞文,擢诸首。然于鳞益厌时师训诂学,间侧弁而哦若古文辞,诸弟子不晓何语,咸相指于鳞“狂生狂生”,于鳞夷然不屑也,曰:“吾而不狂,谁当狂者?

于鳞既以古文辞创起齐鲁间,意不可一世学,而属居曹无事,悉取诸名家言读之,以为纪述之文厄于宋,班氏姑其佼佼者耳。不以规矩不能方圆,拟议成变,日新富有。今夫《尚书》《庄》《左氏》《檀弓》《考工》,其成言班如也,法则森如也。于鳞摭其华而裁其衷,琢字成辞,属辞成篇,以求当于古之作者而已。

俄出守顺德【2】,问所以守顺德者,于鳞曰:“晨兴坐堂,属吏考计,延见乡老,问疾苦,为兴除,脱若承蜩矣。”于鳞皓皓自濯洗,勤于大要。居久之,政声流通三辅。于鳞尝蠲马牧地【3】垂三千金,留永济仓粟,毋灌输京师,以饷戍卒。于鳞又谓:“京师仰东南饷,不时至,而燕、齐、汴、赵边河百里而近者,毋出赋钱,皆赋菽粟,浮于河,达京师,缓急一策也。”时颇是之。

寻擢陕西按察副使,视其学政。于鳞谓:“陕,古西京也。先朝士大夫北地外,多阳浮慕古文辞,而时离之。”亡何,其乡人殷中丞来督抚,以檄致于鳞,使属文。于鳞不怿曰:“文可檄致耶?”会其地多震动,念太恭人老家居,遂上疏乞骸骨,拂衣东归。

于鳞归,则构一楼田居,东眺华不注,西揖鲍山,曰:“它无所溷吾目也。”无何而太恭人捐馆,匍匐还里,不胜毁,病困。久之,小间,寻暴心痛,一日卒。年五十七。所著《白雪楼集》三十卷行于世。

王子曰:世能名于鳞,莫能名于鳞所以其旁睨【4】千古。或谓其声不畅,实位不配望,寿不竟志,以为恨。夫漆园、玄亭【5】,杜门著书而生,寥寥者岂一于鳞也?呜呼!何恨哉?

(取材于《沧溟先生集》)


注释:【1】李于鳞母亲张氏,被尊为“太恭人”。【2】顺德:河北顺德府。【3】马牧地:地名。【4】旁睨:傲视。【5】漆园,战国时庄周为吏之处,这里代指庄子。玄亭,汉代文学家扬雄的住所,这里代指扬雄。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鳞其华而裁其衷               摭:选取
B.鳞尝马牧地垂三千金             蠲:免除
C.寻陕西按察副使                  擢:提拔
D.于鳞不                         怿:生气
2.下列对句中“于”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纪述之文厄                  于:从
B.以求当古之作者而已               于:被
C.勤大要                            于:对于
D.所著《白雪楼集》三十卷行     于:在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侧弁而哦若古文辞        有时歪戴着帽子像吟咏古文辞
B.班氏姑其佼佼者耳          (汉代)班氏姑且算是写这类文章的优秀人物了
C.脱若承蜩矣                  像蝉一样脱身而去
D.它无所溷吾目也          它不会使我的眼睛混浊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于鳞幼年时家贫交不起学费,但他读书认真勤奋,痴迷古文辞。
B.李于鳞感慨先朝北地外的文人士大夫,多数只是表面仰慕古文辞。
C.文章记述李于鳞对母亲情感深厚,母亲逝后他伤痛过度抱病而终。
D.文章结尾作者对李于鳞在世没有真正完成大志,深表遗憾和痛心。
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吾而不狂,谁当狂者?
6.作者说李于鳞“旁睨千古”。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者这样评价的依据。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传记事

秦穆公袭郑,晋邾捷菑。《三传》所书略相似。

《左氏》书秦事曰:“杞子自郑告秦曰:‘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袭远,非所闻也,且行千里,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出师。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公羊》曰:“秦伯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曰:‘千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秦伯怒,曰:‘若尔之年,宰上之木拱矣,尔曷知!’师出,百里子与蹇叔子送其子而戒之曰:‘尔即死,必于崤嵚岩,吾将尸尔焉。’子揖师而行,百里子与蹇叔子从其子而哭之。秦伯怒曰:‘尔曷为哭吾师?’对曰:‘臣非敢哭君师,哭臣之子也。’”

《谷梁》曰:“秦伯将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曰:‘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秦伯曰:‘子之冢木已拱矣,何知?’师行,百里子与蹇叔子送其子而戒子曰:‘女死,必于崤之岩灊之下,我将尸女于是。’师行,百里子与蹇叔子随其子而哭之,秦伯怒曰:‘何为哭吾师也!’二子曰:‘非敢哭师也,哭吾子也,我老矣,彼不死,则我死矣。’”

其书邾事,《左氏》曰:“邾文公元妃齐姜生定公,二妃晋姬生捷菑。文公卒,都人立定公。捷菑奔晋,晋赵盾诸侯之师八百乘纳之。邾人曰:‘齐出玃且长。’宣子曰:‘辞顺弗从,不祥。’乃还。”

《公羊》曰:“晋卻缺帅师,革车八百乘,以纳捷菑于邾娄,力沛然若有余而纳之,邾娄人辞曰:‘捷菑,晋出也,玃且,齐出也。子以大国压之,则未知齐、晋孰有之也。贵则皆贵矣,虽然,玃且也长。’卻缺曰:‘非吾力不能纳也,义实不尔也。’引师而去之。”

《谷梁》曰:“长毂五百乘,绵地千里,过宋、郑、滕、薛,夐入千乘之国,欲变人之主,至城下,然后知,何知之晚也!捷菑,晋出也,玃且,齐出也。玃且,正也,捷菑,不正也。”

谓秦之事,《谷梁》纤余有味;邾之事,《左氏》语简而切。欲为文记事者,当以是观之。

(取材于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捷菑:春秋时邾国国君文公之子。獲且是邾文公的嫡长子,为文公的元妃齐姜所生,世称邾定公。捷菑,是文公的次妃晋姬所生。②蹇叔: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经百里吴引荐入泰,任秦穆公上大夫、右相。③赵盾:即赵宣子,春秋时晋国卿大夫。④卻缺:春秋时普国上卿。⑤夐:远。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晋邾捷菑 纳:使……被接纳
B.秦伯袭郑 将:准备率领
C.邾人曰 辞:说法,接口
D.义实不尔也 克:战胜,攻下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劳师袭远 晋赵盾诸侯之师八百乘纳之
B.谁不知可怪也欤
C.千里袭人 辞顺弗从
D.若尔之年求人可使报秦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左传》记录的是蹇叔劝阻秦穆公袭郑,《公羊传》记录的是蹇叔之子劝阻秦穆公袭郑。
B.《春秋三传》在记录秦穆公袭击郑国这件事时,史实基本一致,但细节各不相同。
C.《左传》中送捷菑归国的是晋国大臣赵盾,《公羊传》送捷菑归国的是晋国大臣卻缺。
D.《公羊传》刻画卻缺统帅部下力量雄厚;《谷梁传》描绘晋军席卷千里,气势汹汹。
4.请写出“何知之晚也”中“之”指代的内容。
5.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6.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结合《春秋三传》对“蹇叔哭师”这一细节的不同描绘,谈谈你对“予谓秦之事,《谷梁》纡余有味”的理解。
(2)作者说“欲为文记事者,当以是观之。”请结合自己的写作实际,谈谈“邾之事,《左氏》语简而切”带给你的启示。
2020-09-12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