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文正公,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已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义田记》,有删改)

材料二

范仲淹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急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三日而去。

(《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填写答案。
公既殁A后B世C子孙修D其业E承F其志G如公H之存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正,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范文正公即范仲淹,谥号“文正”。
B.为,“成为”,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的“为”字,意思不同。
C.堪,“经得起、忍受”,与李清照《声声慢》“如今有谁堪摘”的“堪”字,意思相同。
D.斋,斋戒,指古人祭祀前整洁身心等。范仲淹去世后,羌族首领斋戒三日,表示崇敬与怀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买了靠近外城能常年丰收的一千亩良田,叫作“义田”,用它来养活、周济众多同族的人。
B.范仲淹去世时,遗体没有好衣服装殓,儿子也没有钱办好丧事。数百人像失去父亲一样为他痛哭。
C.许多身居三公高位的人,享受着优厚俸禄,可族人却不能进他们的大门,这与范仲淹形成了对比。
D.范仲淹为政多年,到过的地方留下了恩德。范仲淹死后,当地百姓画上他的像并建立祠堂祭祀他。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
(2)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

齐有三邹子。其前邹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

其次邹衍,后孟子。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

是以邹子重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襒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身亲往师之。作《主运》。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故武王以仁义伐纣而王,伯夷饿不食周粟;卫灵公问陈,而孔子不答;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太王去邠。此岂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或曰,伊尹负鼎而勉汤以王,百里奚饭牛车下而缪公用霸,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邹衍其言虽不轨,倘亦有牛鼎之意乎?

(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受业子思A之门B人C道D既通E游事F齐宣王G宣王H不能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文中意思是“在”,与《兼爱》中“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的“当”含义相同。
B.连衡,文中指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的策略,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
C.“是以邹子重于齐”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于”含义不同。
D.不轨,超越常规,不合法度。与现代汉语成语“图谋不轨”中的“不轨”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读《孟子》,读到君王追求功利的文字曾产生感慨,认为追求功利是祸乱的源头,孔子为了防备祸乱的源头,就很少提到功利。
B.邹忌生活在孟子之前,邹衍生活在孟子之后。邹忌和邹衍在当时都受到了君王的重视和重用,而孟子却未能受到当时君王们的青睐。
C.邹衍看到当时的诸侯越来越荒淫奢侈、不崇尚德政的现象,认为诸侯应该先整饬自己,再推行到百姓,于是开始著书立说。
D.司马迁在文中虽对邹衍有些批评的言论,但总体上还是以对他的赞颂为主,赞颂了他的仁政思想和学术才气以及高尚的人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
(2)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身亲往师之。
5.从原文看,孟子为什么不受当时君王的重视?请简要回答。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骊姬谮申生于晋献公,公将杀之。公子重耳谓之曰: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上》)

材料二:

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而往,因以兵围之。白公胜谓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胜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

(节选自《说苑·立节》)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使有禄A于国B立义C于庭D汝乐E吾F无忧矣G吾欲H汝之相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通“盍”,指何不,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盖亦反其本矣”的“盖”意思不同。
B.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
C.辞,文中指辞别,与《鸿门宴》中“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中的“辞”意思不同。
D.援,文中指执持、拿着,与李白《蜀道难》中“猿猱欲度愁攀援”的“援”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骊姬诽谤,晋献公要杀了申生,重耳劝申生向父亲说明情况,申生认为晋献公会伤心,坚持不这样做。
B.申生觉得晋献公年事已高,儿子年龄尚小,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于是恳求狐突出山为晋献公出谋划策。
C.申鸣被任命为国相。过了三年,白公胜作乱,杀了司马子期,申鸣准备去杀死他,他的父亲却想阻止他。
D.申生与申鸣在尽孝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不把自我放在第一位,矢志尽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
(2)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
5.申鸣自杀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3-09-23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朝服衣 ②丈夫之也,父命之
B.①于是入朝威王       ②才美不外
C.①宫妇左右不私王       说相公痴
D.①门庭       ②其视下也,亦是则已矣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这种“三叠”式结构,彰显了整齐对称之美。
B.妻、妾、客三人虽身份不同,但在表述和语气方面却并无差别,都表示邹忌比徐公美。
C.面对家人的赞美和客人的奉承,邹忌没有沾沾自喜,没有自我陶醉,而是作了理性的思考,从“治家”中悟出“治国”的道理。
D.邹忌敢于且善于进谏,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忠心臣子,而齐威王则是一位有着开明的气   度与明辨的睿智的君主。
4.邹忌与田巴先生在听到他人的赞美后,呈现出的思维过程具有相似之处,请结合课文与链接材料,分点简述。
【链接材料】

齐有田巴先生者,齐王闻其贤,聘而将问政焉。田巴先生改制新衣,鬋饰冠带,顾谓其妾曰:何若?其妾曰:将出门,问其从者曰:何若?从者曰:佼。过于淄水,自窥,丑恶甚焉。遂见齐王,齐王问政焉,对曰:今者大王召臣,臣改制鬋饰,问于妾,妾爱臣,谀臣曰:‘佼。’将出门,问从者,从者畏臣,曰:‘佼。’臣临淄水而观影,然后自知丑恶也。今齐之谀王者,非特二人也。王能临淄水,见己之恶,过而自改,斯齐国治矣。

(节选自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注】①聘:聘任。②问政:咨询为政之道。③鬋(jiǎn)饰冠带:修剪头发和胡须,戴好帽子,束好腰带。④佼:美。⑤特:只、仅。
2023-09-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嬂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生之者甚少,而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即不幸有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拟者并举而争起矣。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一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

文本二: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

(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注∶①嬂,zhí ,细致     ②渫,xiè,流通

1.文本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欲A民B务C农D在E于F贵G粟H贵I粟J之K道L在M于N使O民P以Q粟R为S赏T罚。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文中指“用之亡度”,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亡”,含义不相同。
B.文中“未之尝闻”和“莫之或止”,两句句式相同。
C.靡,文中“靡之者甚多”,与《氓》中“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的“靡”,含义相同。
D.方,文中“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与成语“方兴未艾”的“方”,含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引用管仲的话,指出粮仓充足,百姓才懂得礼节。是为了说明粮食充足对治国的重要性。
B.文本一指出,国家的两大祸患是,吃粮的人多但种粮的人少,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滋长。
C.晁错认为,抬高粮价是当今的迫切任务,因为这样可以让百姓拿粮食来求赏或免罚。
D.晁错引用神农氏的话,来说明粮食是君王最需要的资财,是国家最根本的政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2)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
5.两个文本都谈道理粮食的重要性,但角度不同,请结合选文简要概述。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坐同产有罪劾免。簿书正,以廉称,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尚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

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 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颁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 。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豪氂不敢有所隐。

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又乐陵侯史高以外属旧恩侍中贵重,霸荐高可太尉。天子使尚书召问霸:“太尉官罢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兴文也。如国家不虞,边境有事,左右之臣皆将帅也。夫宣明教化,通达幽隐,使狱无冤刑,邑无盗贼,君之职也。将相之官,朕之任焉。侍中乐陵侯高帷幄近臣,朕之所自亲,君何越职而举之?”尚书令受丞相对,霸免冠谢罪,数日乃决,自是后不敢复有所请。然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为丞相五岁,甘露三年,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颁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
B.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颁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
C.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颁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
D.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颁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为察举制,由地方推荐后经朝廷登记即可为官,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B.邮亭,政府专设的机构,是供古代传递文书的人沿途休息的处所,有时也称驿馆。
C.太尉,明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汉代称大司马,主管军事,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或用于高等级的嫔妃及其子女,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也可称“薨”。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       积土成山,风雨兴B.足知,善       浩浩乎如冯虚
C.同产有罪劾免       停车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D.如国家不       我诈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霸熟悉律令,断案公正。他从小学习律度法令,思维敏捷而且通晓法律条文;处事议政合乎法度,得到官吏百姓的敬爱。
B.黄霸宣传朝中政策,不遗余力。面对皇帝国家治理的各项诏令,官吏们懒政怠政,黄霸为此选拔优秀官员,分地区宣传,让政策落地。
C.黄霸重视教化,长于治民。极力推行教化,然后才施用刑罚,制定并推行相关措施,深得民心,郡中户口增加。
D.黄霸通达明理,知晓进退。黄霸欲推荐史高为太尉,皇帝认为此举不利于“偃武兴文”,因而未同意;黄霸主动认识到错误,不再进奏此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尚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
(2)通达幽隐,使狱无冤刑,邑无盗贼,君之职也。
2023-03-2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空图表圣,自言泗州人,少有俊才咸通中,一举登进士第,雅好为文,颇自矜伐,端士鄙之初,从事使府,洎登朝,骤历清要。巢贼之乱,车驾播迁,图有先人旧业在中条山,极林泉之美。图自礼部员外郎因避地焉,日以诗酒自娱。属天下版荡,士人多往依之,互相推奖,由是声名藉甚。昭宗反正,以户部侍郎至京师。图负才慢世,谓己当为宰辅,时要恶之,稍抑其锐。图愤愤谢病,复归中条,与人书疏,不名官位,但称知非子,又称不辱居士其所居曰祯贻溪,溪上结茅屋,命曰休休亭,常自为《亭记》云

臣谨按:图,河中虞乡人。少有文彩,未为乡里所称,会王凝自尚书郎出为绛州刺史,图以文谒之,大为凝所赏叹,由是知名未几,凝入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知贡举,擢图上第。顷之,凝出为宣州观察使,辟图为从事。既渡江,御史府奏图监察,下诏追之图感凝知己之恩,不忍轻离幕府,满百日不赴阙,为台司所劾,遂以本官分司久之,征拜礼部员外郎,俄知制诰

图见唐政多僻,中官用事,知天下必乱,即弃官归中条山,寻以中书舍人征,又拜礼部户部侍郎,皆不起。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请图撰碑,得绢数千匹,图致于虞乡市心,恣乡人所取,一日而尽是时盗贼充斥,独不入王官谷,河中士人依图避难,获全者甚众梁祖受禅,以礼部尚书征,辞以老病,卒时年八十余臣又按梁室大臣如恭翔李振杜晓杨涉等,皆唐朝旧族,本以忠义立身,重侯累将,三百余年,一旦委质朱梁,其甚者赞成弑逆,惟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选自《五代史阙文》,有删节)


【注】臣谨按,意为“我恭谨地考察过”,后面一般为作者的补叙以及议论
1.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惟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B.惟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C.惟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D.惟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定字。
B.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C.征,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图自负的性格使他招致权贵的反感,于是他弃官不做,隐居山林。
B.司空图年少时就才华横溢,在乡里备受推崇,后来又得到王凝的赏识。
C.司空图被朝廷任职,但因先前王凝征他为从事而不忍离去,最终被弹劾。
D.梁太祖篡位,司空图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但他推辞不做,可见其忠义。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属天下版荡,士人多往依之,互相推奖,由是声名藉甚。
②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请图撰碑,得绢数千匹,图致于虞乡市心,恣乡人所取,一日而尽。
③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
5.作者补叙了司空图的轶事,请简要概括这些事体现出的美好品性
2023-01-1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曰:“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续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1.从加点词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曾皙   ②素留侯张良   ③项伯杀人,臣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之以桑   ⑥常以身蔽沛公⑦鞭笞天下   ⑧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缒而出   ⑩尉佗椎结踞见陆生
A.①⑦⑨/②/⑤⑩/③⑧/④⑥B.①⑤⑦/②/③⑧/④⑥/⑨⑩
C.①⑤⑦/②/③⑧/④⑥⑨⑩D.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陆生说佗曰        击沛公于坐
B.将相欲移兵诛王     今人有大功击之
C.尉佗蹶然起坐       今其智反不能及
D.我与皇帝贤        与君少长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B.今者有小人之言
C.地方万里D.使我居中国
2023-01-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特,巴西宕渠人,其先廪君之苗裔也。秦并天下,以为黔中郡。及魏武克汉中,特祖武将五百余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北土复号之为巴氏。特少仕州郡,见异当时。元康中,特随流人如将入于蜀,至剑阁,箕踞太息,顾眄险阻曰:“刘禅有如此之地而面缚于人,岂非庸才邪?”同移者咸叹异之。

水雨将降,年谷未登,流人无以为行资,遂相与诣特。特乃结大营于绵竹,以处流人。时益州刺史罗尚贪残,为百姓患,而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尚频为特所败,乃阻长围,水作营,自都安至犍为七百里,与特相距。

太安元年,特自称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诸军事,改年建初,赦其境内。于是进攻张征。征依高据险,与特相持连日。时特与荡分为二营,征候特营空虚,遭步兵循山攻之,特逆战不利,山险窘逼,众不知所为。罗准、任道皆劝引退,特量荡必来,故不许。征众至稍多,山道至狭,唯可一二人行,荡军不得前,谓其司马王辛曰:“父在深寇之中,是我死日也。”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特议欲释征还涪,荡与王辛进曰:“征军连战,士卒伤残;智勇俱竭,宜因其弊遂擒之。若舍而宽之,征养病收亡,余众更合,图之未易也。”特从之,复进攻征,征溃围走。生擒征子存,以征丧还之。

二年,建平太守孙阜已次德阳、特遣荡距阜。罗尚遣大众奄袭特营,连战二日,众少不敌,特军大败,收合余卒,引趣新繁。尚军引还,特复追之,转战三十余里,尚出大军逆战,特军败绩,斩特及李辅、李远,传首洛阳。在位二年。

(节选自《晋书·李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
B.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
C.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
D.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剑阁,位于四川省北部,是蜀地的门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B.“流人无以为行资”与“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两句中的“无以”含义相同。
C.“特乃结大营于绵竹”与“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十二章》)两句的句式不同。
D.“缘水作营”与“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缘”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特见识非凡,异于常人。他年轻时在州郡为官,当时的人都称其与众不同,后经过剑阁时,同行的人更为他的非凡见识而感叹。
B.李特赈济施舍,关心百姓。将到雨水季节,谷物还未成熟的时候,流民无法筹集路费,就相互结伴到李特那里去,李特安置了他们。
C.李特沉毅果决,颇有见识。先前与罗尚对阵多次击败对方;与张征相持数日凶险异常,部下劝其退位,李特不答应,后果然打败张征的军队。
D.李特治军严整,但寡不敌众。其部队受到百姓的拥护,他自领益州牧第二年,罗尚率大军来袭,并击败李特的军队,最终李特兵败被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魏武克汉中,特祖武将五百余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北土复号之为巴氏。
(2)若舍而宽之,征养病收亡,余众更合,图之未易也。
5.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罗尚和李特采用的治民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见曰伍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日夜言太子短于王。平王囚伍奢,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伍胥遂亡,楚并杀奢与尚也。伍胥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子轸立,是为昭王。吴王僚因楚丧,使二公子将兵往袭楚。吴国内空,而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取六与灊。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将兵伐吴,吴使伍员迎击,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与楚夹汉水而陈。吴乘胜而前,五战,遂至郢。己卯,楚昭王出奔。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即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其后五年,吴王兴师北伐齐。伍子胥强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盖疏子胥之谋。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思,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第六》,有删改)


【注】阖庐:亦作“阖闾”。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
B.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
C.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
D.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文中指辅导太子之官,始设于西周,也是朝廷的辅佐大臣,明清时多为虚职。
B.行人,文中指古代官职名称,早期可解释为出征的人,现在一般指路上行走的人。
C.己卯,天干地支可以纪年月日,文中用干支纪日,课文《赤壁赋》开篇用干支纪年。
D.舍人,在古代,可以指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或官职名称或权贵子弟,文中指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洞察人心,看破公子内志。伍子胥逃到吴国后,看出公子光想杀掉吴王僚自立为王,就把刺客专诸推荐给他,之后专诸果然刺杀了吴王,公子光成为吴王阖庐。
B.伍子胥扶助吴王,最终败楚复仇。伍子胥的父兄皆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最终辅助吴王打败了楚国,楚昭王逃走,伍子胥把楚平王的尸首拖出,鞭尸三百,报了大仇。
C.伍子胥明晰时势,认为越国必为患。夫差打败了越国,勾践请和,伍子胥通过勾践忍辱负重、拉拢百姓的举动判断出越国会成为吴国大患,可惜吴王仍与越国讲和了。
D.伍子胥敢于进谏,招来杀身大祸。伍子胥劝谏吴王不要和越国讲和,又在吴国进攻齐国时劝说先灭越国,但已怀疑伍子胥的吴王听信了太宰嚭的谗言,最终赐死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伍子胥强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
(2)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
5.申包胥如何评价伍子胥的复仇行为?理由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