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空图表圣,自言泗州人,少有俊才咸通中,一举登进士第,雅好为文,颇自矜伐,端士鄙之初,从事使府,洎登朝,骤历清要。巢贼之乱,车驾播迁,图有先人旧业在中条山,极林泉之美。图自礼部员外郎因避地焉,日以诗酒自娱。属天下版荡,士人多往依之,互相推奖,由是声名藉甚。昭宗反正,以户部侍郎至京师。图负才慢世,谓己当为宰辅,时要恶之,稍抑其锐。图愤愤谢病,复归中条,与人书疏,不名官位,但称知非子,又称不辱居士其所居曰祯贻溪,溪上结茅屋,命曰休休亭,常自为《亭记》云

臣谨按:图,河中虞乡人。少有文彩,未为乡里所称,会王凝自尚书郎出为绛州刺史,图以文谒之,大为凝所赏叹,由是知名未几,凝入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知贡举,擢图上第。顷之,凝出为宣州观察使,辟图为从事。既渡江,御史府奏图监察,下诏追之图感凝知己之恩,不忍轻离幕府,满百日不赴阙,为台司所劾,遂以本官分司久之,征拜礼部员外郎,俄知制诰

图见唐政多僻,中官用事,知天下必乱,即弃官归中条山,寻以中书舍人征,又拜礼部户部侍郎,皆不起。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请图撰碑,得绢数千匹,图致于虞乡市心,恣乡人所取,一日而尽是时盗贼充斥,独不入王官谷,河中士人依图避难,获全者甚众梁祖受禅,以礼部尚书征,辞以老病,卒时年八十余臣又按梁室大臣如恭翔李振杜晓杨涉等,皆唐朝旧族,本以忠义立身,重侯累将,三百余年,一旦委质朱梁,其甚者赞成弑逆,惟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选自《五代史阙文》,有删节)


【注】臣谨按,意为“我恭谨地考察过”,后面一般为作者的补叙以及议论
1.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惟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B.惟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C.惟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D.惟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定字。
B.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C.征,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图自负的性格使他招致权贵的反感,于是他弃官不做,隐居山林。
B.司空图年少时就才华横溢,在乡里备受推崇,后来又得到王凝的赏识。
C.司空图被朝廷任职,但因先前王凝征他为从事而不忍离去,最终被弹劾。
D.梁太祖篡位,司空图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但他推辞不做,可见其忠义。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属天下版荡,士人多往依之,互相推奖,由是声名藉甚。
②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请图撰碑,得绢数千匹,图致于虞乡市心,恣乡人所取,一日而尽。
③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
5.作者补叙了司空图的轶事,请简要概括这些事体现出的美好品性
2023-01-1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曰:“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续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1.从加点词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曾皙   ②素留侯张良   ③项伯杀人,臣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之以桑   ⑥常以身蔽沛公⑦鞭笞天下   ⑧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缒而出   ⑩尉佗椎结踞见陆生
A.①⑦⑨/②/⑤⑩/③⑧/④⑥B.①⑤⑦/②/③⑧/④⑥/⑨⑩
C.①⑤⑦/②/③⑧/④⑥⑨⑩D.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陆生说佗曰        击沛公于坐
B.将相欲移兵诛王     今人有大功击之
C.尉佗蹶然起坐       今其智反不能及
D.我与皇帝贤        与君少长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B.今者有小人之言
C.地方万里D.使我居中国
2023-01-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见曰伍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日夜言太子短于王。平王囚伍奢,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伍胥遂亡,楚并杀奢与尚也。伍胥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子轸立,是为昭王。吴王僚因楚丧,使二公子将兵往袭楚。吴国内空,而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取六与灊。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将兵伐吴,吴使伍员迎击,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与楚夹汉水而陈。吴乘胜而前,五战,遂至郢。己卯,楚昭王出奔。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即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其后五年,吴王兴师北伐齐。伍子胥强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盖疏子胥之谋。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思,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第六》,有删改)


【注】阖庐:亦作“阖闾”。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
B.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
C.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
D.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文中指辅导太子之官,始设于西周,也是朝廷的辅佐大臣,明清时多为虚职。
B.行人,文中指古代官职名称,早期可解释为出征的人,现在一般指路上行走的人。
C.己卯,天干地支可以纪年月日,文中用干支纪日,课文《赤壁赋》开篇用干支纪年。
D.舍人,在古代,可以指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或官职名称或权贵子弟,文中指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洞察人心,看破公子内志。伍子胥逃到吴国后,看出公子光想杀掉吴王僚自立为王,就把刺客专诸推荐给他,之后专诸果然刺杀了吴王,公子光成为吴王阖庐。
B.伍子胥扶助吴王,最终败楚复仇。伍子胥的父兄皆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最终辅助吴王打败了楚国,楚昭王逃走,伍子胥把楚平王的尸首拖出,鞭尸三百,报了大仇。
C.伍子胥明晰时势,认为越国必为患。夫差打败了越国,勾践请和,伍子胥通过勾践忍辱负重、拉拢百姓的举动判断出越国会成为吴国大患,可惜吴王仍与越国讲和了。
D.伍子胥敢于进谏,招来杀身大祸。伍子胥劝谏吴王不要和越国讲和,又在吴国进攻齐国时劝说先灭越国,但已怀疑伍子胥的吴王听信了太宰嚭的谗言,最终赐死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伍子胥强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
(2)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
5.申包胥如何评价伍子胥的复仇行为?理由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居晋阳,闻冒顿单于居代谷,欲击之。使人觇匈奴,冒顿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复使刘敬往使匈奴,未还,汉悉兵三十二万北逐之。刘敬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徒见羸瘠老弱。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业行,上怒,械系敬广武。正月,帝先至平城,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于白登七日。帝用陈平秘计,使使间厚遗阏氏。阏氏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冒顿与王黄期,而黄兵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乃解围之一角。会天大雾,汉使人往来,匈奴不觉。陈平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从解角直出。帝出围。上至广武赦刘敬。匈奴数苦北边,上患之。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上曰:奈何?对曰:陛下诚能以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阏氏。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可无战以渐臣也。帝曰:善。冒顿死,子稽粥立,帝遣宗室女翁主为单于阏氏。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上言曰: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今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要害之处,调立城邑,毋下千家。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胡人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予之,县官为赎其民。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如此,则利施后世,名称圣明。上从其言。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B.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C.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D.今胡人数转牧行猎于塞下/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翁主,西汉时指诸侯王的女儿,也称“王主”,大致相当于后世的“郡主”。
B.御史大夫,秦朝开始设置,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等事。
C.邑里,泛指乡里。“邑”指城邑,城镇;“里”是古代居民的基层行政单位。
D.亲戚,文中指内外亲属,不包括父母,与“悦亲戚之情话”中“亲戚”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冒顿单于藏匿强壮的士兵及肥壮的牛马,故意显示己方虚弱不堪,引诱汉军攻打。刘敬识破了这一诡计。
B.高祖不听刘敬劝告,被围困在白登。他派使者贿赂阏氏,使得冒顿单于打开包围的一角,他趁雾逃跑。
C.刘敬提出和亲、赠送财物、派辩士以礼规劝匈奴的长远策略,这样就可以不必通过战争而使匈奴臣服。
D.汉朝建立以来,匈奴屡次侵犯,成为北方边患。景帝时,晁错提出一系列边疆防御策略,被皇帝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徒见羸瘠老弱。
(2)陛下诚能以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阏氏。
5.为巩固边防,防备匈奴入侵,晁错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讳荣,本姓柴氏,生于邢州之别墅。年未童冠,因侍圣穆皇后,在太祖左右。时太祖无子以帝谨厚故以庶事委之帝悉心经度资用获济太祖甚怜之乃养为己子显德元年正月初太祖崩,乙未,内出遗制:“晋王荣可于柩前即位。”

世宗尝诣范质,时为亲王,轩车高大,门不能容,即下马步入。及嗣位,从容语质曰:“卿所居旧宅,门楼一何小哉!”因为治第。世宗欲相枢密使魏仁浦,议者以仁浦不由科第进,世宗曰:“顾才何如耳!”遂用之。

显德六年,淮南饥,世宗以米货之。或曰:“民贫恐不能偿。”世宗曰:“民,吾子也。安在责其必偿?”世宗乙夜观书,见元稹《均田表》,慨然叹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因令制素成图,诏颁王公观览研习,以利国便民,共庇黎元。

世宗之征东也,驻跸于高平,刘崇兼契丹之众来迎战。时帅多持两端,而王师不利。亲军帅樊爱能等各退衄,世宗赫怒,跃马入阵,引五十人直冲崇之牙帐。崇方张乐饮酒,以示闲暇,及其奄至,莫不惊骇失次,世宗因以奋击,遂败之。凯旋,指樊爱能等人责之曰:“汝辈皆累朝宿将,非不能用兵者也,然退衄者无他,诚欲将寡人作物货卖与刘崇尔。如此则卿等虽万死不足以谢天下,宜其曲膝引颈以待斧诛。”言讫,命行刑壮士擒出皆斩之。于是立功士以次行赏,自行伍拔于军厢者甚众,其恩威并著,皆此类也。

(选自《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

臣光曰:或问臣:五代帝王,唐庄宗、周世宗皆称英武,二主孰贤?臣应之曰:夫天子所以统治万国,讨其不服,抚其微弱,行其号令,壹其法度,敦明信义,以兼爱兆民者也。庄宗既灭梁,海内震动,湖南马氏遣子希范入贡,庄宗曰:“比闻马氏之业,终为高郁所夺。今有儿如此,郁岂能得之哉?”郁,马氏之良佐也。希范兄希声闻庄宗言,遂杀之。此乃市道商贾之所为,岂帝王之体哉!盖庄宗善战者也,故能以弱晋胜强梁,既得之,曾不数年,外内离叛,置身无所。诚由知用兵之术,不知为天下之道故也。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推诚尽言,宏规大度,岂得与庄宗同日语哉!

(选自《资治通鉴·后周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太祖无子/以帝谨厚故/以庶事委之帝/悉心经度资用/获济太祖/甚怜之/乃养为己子/
B.时太祖无子/以帝谨厚/故以庶事委之帝/悉心经度/资用获济/太祖甚怜之/乃养为己子/
C.时太祖无子/以帝谨厚故/以庶事委之/帝悉心经度资用/获济太祖/甚怜之/乃养为己子/
D.时太祖无子/以帝谨厚/故以庶事委之/帝悉心经度/资用获济/太祖甚怜之/乃养为己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穆是指周世宗养母的谥号。一般帝、后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子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B.乙未是干支纪年法,常与年号纪年配合使用,此处“乙未”即指上文的“显德元年”。
C.驻跸,指皇帝外出途中暂停小住。跸指帝王出行时,派兵沿路戒严,禁止行人经过。
D.牙帐,指古代将帅所居的营帐。因将帅营帐前立有以象牙为装饰的仪仗大旗,故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世宗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即位后,发现范质府第门楼狭小,亲自过问为他修建。魏仁浦不是科第出身,因有才能,依然被重用。
B.周世宗实行仁政,爱民如子。对淮南饥民,贷米救济,不求偿还。亲自诏令编制《均田图》,让王公研习,作为施政纲领。
C.周世宗英武善战,军纪严明。高平一战中,亲入敌营,出其不意,击退刘崇。对首鼠两端、心怀二心的禁军大将樊爱能就地处死。
D.司马光借问答的形式,站在儒家思想的的角度,对唐庄宗进行了贬斥,对周世宗给予了高度评价。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此则卿等虽万死不足以谢天下,宜其曲膝引颈以待斧诛。
(2)比闻马氏之业,终为高郁所夺。今有儿如此,郁岂能得之哉?
5.联系《伶官传序》,谈谈欧阳修与司马光对唐庄宗失天下的原因看法有何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