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可怀挟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东周策》)


【注】①醯壶酱甀:醋瓶子或酱罐子。②漓然:流动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B.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C.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D.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后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B.寡人,意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C.弊邑,破旧的小城镇。文中因东周时天下支离破碎,故称之。
D.殷,商朝盘庚迁都于殷,商亦称为“殷”,后世称之为“殷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秦国兵临城下索要九鼎的无理要求,周君忧心忡忡,将这件事告诉了颜率,颜率主动请求为周君去齐国借兵求救。
B.颜率为了让齐国能发兵救援东周,承诺将九鼎送给齐国,齐王权衡再三后,派遣五万大军救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
C.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周君又忧心忡忡,颜率再次请求出使齐国,并为周君解除了忧患。
D.颜率见到齐王后,先表示东周甘愿把九鼎献给齐王,然后又极力陈说运送九鼎之难,最终打消了齐王索要九鼎的念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
(2)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
5.颜率前往齐国借兵、让齐国放弃九鼎,分别采用了怎样的劝说策略?请简要概括。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文忠公神道碑

苏 辙

修,字永叔,幼敏悟过人,两试国子监,一试礼部,皆第一,遂中甲科。景祐初,迁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阁校勘。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诮范公以为当黜公为书责之,坐贬峡州夷陵令。康定初,范公起为陕西经略招讨安抚使,公掌书记。公笑曰:“吾论范公,岂以为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辞不就。初,范公之贬饶州,公与尹师鲁皆以直范公逐,目之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久而益炽。公乃为《朋党论》以进,言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其言恳恻详尽。其后诸公卒以党议不得久留于朝。公性疾恶,论事无所回避,小人视之如仇雠,而公愈奋厉不顾。上独深知其忠,改右正言、知制诰,赐三品服,仍知谏院。嘉祐初,判太常寺。二年,权知贡举。是时进士为文以诡异相高,文体大坏。公患之,所取率以词义近古为贵,凡以险怪知名者黜去殆尽。榜出,怨谤纷然,久之乃服。然文章自是变而复古。三年,加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事,所代包孝肃公以威严御下,名震都邑。公简易循理,不求赫赫之誉,有以包公之政励公者,公曰:“凡人材,性不一。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势必不逮。吾亦任吾所长耳。”闻者称善。公昔守颍上,乐其风土,因卜居焉。居颍一年而薨,享年六十有六,赠太子太师,谥文忠。天下学士闻之,皆出涕相吊。自汉以来,文弊极矣,虽唐贞观开元之盛,而文气衰弱,卒不能振,惟韩退之一变复古,及公之文行于天下,乃复无愧于古。呜呼!自孔子至今,千数百年,文章废而复兴,惟得二人焉,夫岂偶然也哉!

(选自苏辙《栾城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诮范公/以为当黜/
B.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诮/范公以为当黜/
C.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诮范公/以为当黜/
D.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诮/范公以为当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公掌书记”与“欲辟土地”《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辟”字音同义不同。
B.“皆以直范公见逐”与“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C.讳,名讳。古人说话作文时为了避讳,不直称君王或尊长的名,一般字号不避。
D.太子太师,官职,即太子的老师。后多为虚衔无实职,可用于追赠死去的重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进献《朋党论》,指出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有本质的区别,应得到人君的任用,但最终仍因“结党议论”而不得久留朝廷。
B.范公被贬斥,欧阳修为其直言同遭贬斥,范仲淹被贬饶州,欧阳修被贬夷陵。后来范仲淹被重新起用,欧阳修面对征召却推辞不去。
C.包公治政有方,声名显赫,欧阳修接替他执掌开封府后,为政宽简平易,遵循事理,也不追求显赫的声誉,展现了相同的行事风格。
D.韩愈大力倡导文章复古,志在革除文弊;而欧阳修身体力行,所写的古文风行天下。苏辙认为文章能够废而复兴,这两人功不可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患之,所取率以词义近古为贵,凡以险怪知名者黜去殆尽。
(2)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势必不逮。
2022-09-06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之船乘也。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岂特船乘哉!

齐景公问于孔子曰:“秦穆公其国小,处僻而霸,何也?”对曰:“其国小而志大,虽处僻而其政中,其举,其谋和,其令不偷。亲举五羖大夫(注:指百里奚)于缧绁之中,与之语三日而授之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霸则小矣。”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恒公,故有管仲;今恒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周公天子位七年,布衣之士,执贽所师见者十二人,穷巷白屋所见者四十九人,时进善者百人,教士者千人,官朝者万人。当此之时,诚使周公骄而且吝,则天下贤士至者寡矣。苟有至者,则必贪而尸禄者也,尸禄之臣,不能存君矣。

卫君问于田让曰:“寡人封侯尽千里之地,赏赐尽御府增帛而士不至,何也?”田让对曰:“君之赏赐,不可以功及也;君之诛罚,不可以理避也;犹举杖而呼狗,张弓而祝鸡矣;虽有香饵而不能致者,害之必也。”

应侯与贾午子坐闻其鼓琴之声应侯曰今日之琴一何悲也贾午子曰夫急张调下故使人悲耳取夫良材而卑官之安能无悲乎应侯曰:“善哉!”

(节选自《说苑·尊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应侯与贾午子坐/闻其鼓琴之声/应侯曰/今日之琴/一何悲也/贾午子曰/夫急张调下/故使人悲耳/取夫良材而卑官之安/能无悲乎/
B.应侯与贾午子坐/闻其鼓琴之声/应侯曰/今日之琴/一何悲也/贾午子曰/夫急张调下/故使人悲耳/取夫良材而卑官之/安能无悲乎/
C.应侯与贾午子/坐闻其鼓琴之声/应侯曰/今日之琴/一何悲也/贾午子曰/夫急张调下/故使人悲耳/取夫良材而卑官之安/能无悲乎/
D.应侯与贾午子/坐闻其鼓琴之声/应侯曰/今日之琴/一何悲也/贾午子曰/夫急张调下/故使人悲耳/取夫良材而卑官之/安能无悲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举果”与“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两句中的“果”字含义相同。
B.“致远道者托于乘”与“而致千里”(《劝学》)两句中的“致”字含义相同。
C.“而垂荣名者”与“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垂”字含义不同。
D.“周公摄天子位七年”与“摄乎大国之间”(《论语·先进》)两句中的“摄”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景公向孔子询问秦穆公国小地僻却能称霸的原因,孔子认为穆公志向远大,为政恰当,能在因犯中选拔并重用百里奚,即便称王也是可以的,何况称霸。
B.齐景公感叹当年桓公凭借八百辆兵车称霸诸侯,而如今自己兵车超过桓公却不敢长久呆在岐堤,是因为没有管仲。弦章指出君明则臣忠,有桓公才有管仲。
C.周公执政期间非常礼贤下士,曾多次携带礼物去拜见平民百姓,按时举荐贤才,亲自教导士人,假如周公傲慢而且吝啬,那么前来投奔的贤士就会少得多。
D.卫君觉得自己封赏非常大方,可贤士仍不来,有点想不通。田让认为他公私不分,奖赏不能凭功获得,处罚不能靠理避开,必然受到伤害,所以贤士不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岂特船乘哉!
(2)苟有至者,则必贪而尸禄者也,尸禄之臣,不能存君矣。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坐同产有罪劾免。簿书正,以廉称,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尚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

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豪氂不敢有所隐。

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又乐陵侯史高以外属旧恩侍中贵重,霸荐高可太尉。天子使尚书召问霸:“太尉官罢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兴文也。如国家不虞,边境有事,左右之臣皆将帅也。夫宣明教化,通达幽隐,使狱无冤刑,邑无盗贼,君之职也。将相之官,朕之任焉。侍中乐陵侯高帷幄近臣,朕之所自亲,君何越职而举之?”尚书令受丞相对,霸免冠谢罪,数日乃决,自是后不敢复有所请。然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为丞相五岁,甘露三年,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
B.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
C.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
D.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偃武兴文也”中的“所以”与《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中的“所以”含义不同。
B.察,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为察举制,由地方推荐后经朝廷登记后即可为官,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C.邮亭,政府专设的机构,是供古代传递文书的人沿途休息的处所,有时也称驿馆。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或用于高等级的嫔妃及其子女,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以称“薨”。
3.下列读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霸熟悉律令,断案公正。他从小学习律度法令,思维敏捷而且通晓法律条文;处事议政合乎法度,得到官吏百姓的敬爱。
B.黄霸宣传朝中政策,不遗余力。面对皇帝国家治理的各项诏令,官吏们懒政怠政,黄霸为此选拔优秀官员,分地区宣传,让政策落地。
C.黄霸重视教化,长于治民。极力推行教化,然后才施用刑罚,制定并推行相关措施,深得民心,郡中户口增加。
D.黄霸通达明理,知晓进退。黄霸欲推荐史高为太尉,皇帝认为此举不利于“偃武兴文”,因而未同意;黄霸主动认识到错误,不再进奏此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尚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
(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
5.黄霸举荐乐陵侯史高担任太尉,却被皇帝批评的原因是什么?
2022-09-02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年未及冠,授朝散郎,献颂阙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节选自《新唐书·王勃传》)


[注]①擿:挑,挑出。②阙:帝王所居之处,朝廷。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献颂阙下_____________       寤,援笔成篇_____________
2.王勃有奇才,文中有哪些体现?
2022-08-3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戌,韩世忠自镇江退守江阴。是月,知徐州赵立闻诏诸路以兵勤王,乃将兵三万趋行在。金人邀立于淮阴,立麾下劝立不如还保徐州,立奋怒,嚼其齿曰:“回顾者斩!”于是率众径进,与金人遇,转战四十里,至楚州城下。立中箭贯两颊,口不能言,以手指麾诸军,憩歇定,方拔箭出之。议者谓自燕山之役,南兵未有如此之鏖战者。辛巳,金人攻常州,守臣周杞遣赤心队官刘晏击之;迎岳飞移屯宜兴。盗郭吉闻飞来,遁入湖,飞遣王贵等追破之,尽降其众。时兀术将趋杭州,遂进攻广德军。飞闻之,邀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其将王权。驻军钟村,将士无粮,忍饥不敢扰民。会金复遣兵攻常州,飞复追至,四战皆捷。于是广德无援,金人杀守臣张烈。乙酉,兀术自广德过独松关,见无戍者,谓其下曰:“南朝若以羸兵数百守此,吾岂能遽度哉!”遂犯临安。守臣康允之弃城走,钱塘县令朱跸率弓手土军,前路拒战,两中流矢,犹奋勇而进,力竭死之。兀术闻帝在明州遣阿里蒲卢浑帅精骑渡浙来追己丑帝乘楼船次定海县留范宗尹赵鼎于明州以待金使又谓张俊曰:“若能捍敌成功,当加王爵。”吕颐浩奏令从官以下各从便去。帝曰:“士大夫当知义理,岂可不扈从!若然,则所至乃同寇盗耳。”于是郎官以下多从卫。癸巳,帝舟次昌国县。戊戌,金人犯越州,安抚使李邺以城降,金人琶八守之。卫士唐琦袖石伏道旁,伺其出击之,不中,被执。琶八诘之,琦曰:“欲碎尔首,我即死,为赵氏鬼耳。”琶八曰:“使人如此,赵氏岂至是哉!”又问:“李邺为帅,尚以城降,汝何人,敢尔?”琦曰:“邺为臣不忠,恨不得手刃之,尚言及斯人耶”!仍顾邺曰:“我月给石米,不肯悖其主,汝享国厚恩,乃至此,岂人类哉?”诟骂不少屈,琶八趣杀之,至死不绝口。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金人渡江南侵》)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兀术闻/帝在明州遣阿里蒲卢浑帅/精骑渡浙来追/己丑/帝乘楼船/次定海县/留范宗尹赵鼎于明州/以待金使/
B.兀术闻帝在明州/遣阿里蒲卢浑帅精骑渡浙来追/己丑/帝乘楼船/次定海县/留范宗尹/赵鼎于明州/以待金使/
C.兀术闻/帝在明州遣阿里蒲卢浑帅/精骑渡浙来追/己丑/帝乘楼船次定海县/留范宗尹/赵鼎于明州/以待金使/
D.兀术闻帝在明州/遣阿里蒲卢浑帅精骑渡浙来追己丑/帝乘楼船/次定海县/留范宗尹赵鼎于明州/以待金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德军为宋代行政区域,属江南东路,辖境相当今安徽广德、郎溪等县地,为杭州西北重镇。金兀术进攻临安,就取道于此。
B.王爵是君主制下的一种爵位,一般地位仅次于君主,高于公爵。汉朝施行封国制,没有王爵,只设普通爵位;魏晋始设王爵。
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属于封建的官僚阶层,也包括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D.朕为古代帝王自称,为突出尊贵。《离骚》“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中的“朕”即指楚王。此外,帝王还常“称孤道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世忠退守江阴之后,徐州知州赵立带兵勤王,和金人相遇,战斗中两颊中箭,他仍指挥若定,议者震撼。
B.岳飞遣将降服郭吉后,又带兵拦截兀术,连战连捷,活提大将王权。此时,金人攻打常州,导致广德失陷。
C.吕颐浩奏令从官以下可以去留从便,皇帝认为官员应当知晓伦理,随驾陪从,以此来避免盗贼的侵扰劫掠。
D.唐琦暗杀琶八,失手被擒。此前,宋军主帅李邺降金,唐琦认为李邺悖逆皇帝,不尽人臣之责,厉声责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朝若以羸兵数百守此,吾岂能遽度哉!”遂犯临安。
(2)琶八诘之,琦曰:“欲碎尔首,我即死,为赵氏鬼耳。”
5.欧阳修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说明南宋在抵抗金人南侵过程中“人事”的不足之处。
2022-08-30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舒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伐匈奴,使假司马班超使西域。超行到鄯善,超于是召鄯善王广,告以汉威德,自今以后,勿复与北虏通。广叩头:“愿汉,无二心。”遂纳子为质。还白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城帝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窦固复使超使于阗,欲益其兵;超愿但将本所从三十六人,曰:“于阗国大而远,今数百人,无益于强;如有不虞,多益为累耳。”是时于阗王广德雄张南道,而匈奴遣使监护其国。超既至于阗,广德礼意甚疏。且其俗信巫,巫言:“神怒,何故欲向汉?汉使有騙马,急求取以祠我。”广德乃遣国相私来比就超请马。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收私来比,鞭笞数百。以令巫首送广德,因责让之。广德素闻超在鄯善诛灭虏使,大惶恐,即杀匈奴使者而降。超重赐其王以下,因镇抚焉。于是诸国皆遣子入侍,西域与汉绝六十五载,至是乃复通焉。汉永平十七年。初,龟兹王建为匈奴所立,倚恃虏势,据有北道,攻杀疏勒王,立其臣兜题为疏勒王。班超从间道至疏勒,去兜题所居槃橐城九十里,逆遣吏田虑先往降之,敕虑曰:“兜题本非疏勒种,国人必不用命;若不即降,便可执之。”虑即到,兜题见虑轻弱,殊无降意。虑因其无备,遂前劫缚兜题,左右出其不意,皆惊惧奔走。虑驰报超,超即赴之,悉召疏勒将吏,说以龟兹无道之状,因立其故王兄子忠为王,国人大悦。超问忠及官属:“当杀兜题邪?”咸曰:“当杀之。”超曰:“杀之无益于事,当令龟兹知汉威德。”遂解遣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还白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
B.还白窦周/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
C.还白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
D.还白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属汉的“属”指归属,与《桃花源记》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属”字含义不同。
B.国相,古指封建王朝的辅政大臣、有辅国之才的人、诸侯国长官;文中指西域诸王国辅政之臣。
C.永平,东汉明帝刘庄年号;年号之设始于东汉,终于清末,与干支法、王公年次法等用于纪年。
D.无道,古指社会政治纷乱黑暗、不讲道理或道义、没有办法;本文中指龟兹王昏庸无道和暴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超在完成使命时善用恩威,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宣示汉朝的德威,重赏斩杀监护于阗国匈奴使者的于阗王广德及其下属。
B.班超深得汉明帝和窦固信任,出使鄯善和于阗两个国家时,均受奉车都尉窦固之命,但同时也都得到汉明帝的授权。
C.班超有勇有谋,出使于阆时仪带三十六人;巧设计策,杀死巫师;他扣押并鞭责于阗国相私来比,震慑于阗国王。
D.班超眼光独到,以人多无益或反成累赘婉拒窦固要他多带人马出使的好意;提醒疏勒王及官员不杀兜题可宣汉威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诸国皆遣子入侍,西域与汉绝六十五载,至是乃复通焉。
(2)虑因其无备,遂前劫缚兜题,左右出其不意,皆惊惧奔走。
5.请简要说明班超使西域鄯善、于阗、疏勒三国归附汉朝的主要策略。
2022-08-2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仁宗庆历四年三月乙亥,诏天下州县立学。时范仲淹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校。宋祁等奏:“教不本于学校,事不察于乡里,则不能核名实。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参考众说,择其便于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然后州县察其履行,则学者修饬矣。先策论,则文词者留心于治乱矣;简程式,则闳博者得以驰骋矣;问大义,则执经者不专于记诵矣。”帝从之。

至是,乃诏曰:“今朕建学兴善以尊大夫之行,更制革敝以尽学者之才。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

夏四月壬子,国子监王拱宸等言:“汉太学千八百室,生徒三万人。唐学舍亦千二百间,今取才养士之法盛矣,而国子监才二百,制度狭小,不足以容。”诏以锡庆院为太学,置内舍生二百人。五月壬申,帝至太学谒孔子。故事止肃揖,帝特再拜。赐直讲孙复五品服。初海陵人胡瑗为湖州教授,训人有法,科条纤悉备具,以身率先,虽盛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视诸生如其子弟,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

时方尚词赋,湖学独立经义治事斋,以敦实学。至是,兴太学,诏下湖州取其法,著为令式。瑗上书请兴武学,其略曰:“顷岁吴育已建议兴武学,但官非其人,不久而废。今国子监直讲内梅尧臣曾注《孙子》,大明深义。若使尧臣等兼莅武学,每日令讲《论语》,使知忠孝仁义之道;讲孙、吴,使知制胜御敌之术。选有智略者二三百人教习之,则一二十年之间必有成效。臣已撰成《武学规矩》一卷,进呈。”时议难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学校科举之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
B.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
C.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
D.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策论,宋代以来试士科目之一,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
B.判,唐宋两代的一种官制,多指以高位兼任低职务,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
C.楹,本义为厅堂前部的柱子,在古代也常作量词,文中指房柱的计量单位。
D.实学,以“实体达用”和“经世致用”为主要宗旨与内容的学说,始于宋。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仁宗与众位大臣讨论办学时,范仲淹与宋祁等人的意见不一致,范仲淹多次强调兴办学校,而宋祁等则认为教育的关键不在办学校。
B.宋仁宗听从大臣们的建议,下诏大力兴办州县等地方学校,改革科举制度,务求使学者充分展示才能,让读经的人不再只是死记硬背。
C.胡瑗在湖州教授学生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师生之礼仪,即使在盛夏酷暑,也一定穿着整齐坐于堂上;宋仁宗以湖州办学为全国范例。
D.胡瑗上书宋仁宗建议兴武学,他提出请梅尧臣等人来讲习《孙子》《论语》,教授制胜御敌之术。又撰写了一卷《武学规矩》进献给宋仁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月壬申,帝至太学谒孔子。故事止肃揖,帝特再拜。
(2)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其存君兴国,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屈原曰:“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在古代常用作对男性长辈的称呼,如文中的渔父,就是打鱼的渔翁。
B.太史公,一般指我国古代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在文中是司马迁的自称。
C.迁,有移动、搬换、转变之意,在古代也可指变动官职,在文中意指调任。
D.《天问》,通过对天地和人世等事物现象的发问,表现诗人探索真理的精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富有才华,受到怀王赏识。在担任左徒时,屈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对内辅助怀王商议国家大事,对外接待宾客,应对诸侯,深得怀王信任。
B.屈原明辨形势,反对秦国之行。怀王欲到秦国与昭王会面,屈原洞察秦国的虎狼实质,直接反对子兰鼓动怀王前往秦国,但怀王不听,结果遭遇凶险。
C.屈原品格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对于自己的艰难处境,屈原有着清醒的认知,他不认同渔父要随世俗一同变化的看法,最后宁死守义,以身殉道。
D.屈原以死明志,感动后世之人。屈原自投汨罗江,以死殉国,他的作品感动了后人,他的殉国之事让后人流泪叹息,他高洁的品行让后人敬慕神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022-03-09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初,守仁之平师富也,龙川贼卢珂、郑志高、陈英咸请降。及征横水,浰头贼将黄金巢亦以五百人降,独仲容未下。横水破,仲容始遣弟仲安来归,而严为战守备。诡言:珂、志高,仇也,将袭我,故为备。守仁佯杖系珂等,而阴使珂弟集兵待,遂下令散兵。岁首大张灯乐,仲容信且疑。守仁赐以节物,诱入谢。仲容率九十三人营教场,而自以数人入谒。守仁悉引入祥符宫,厚饮食之。贼大喜过望益自安守仁留仲容观灯乐正月三日大享伏甲士于门诸贼入以次悉擒戮之。自将抵贼巢,连破上、中、下三浰,斩馘二千有奇。余贼奔九连山。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乃于下浰立和平县,置戍而归。自是境内大定。

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而朱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赞曰: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籓。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欤。矜其创获,标异儒先,卒为学者讥。

(节选自《明史·王阳明传》)


注释:①师富:詹师富,福建大帽山一叛军首领。②仲容:池仲容,叛军首领。③二氏学:道家、释家两家学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大喜过望益/自安/守仁留仲容观灯乐/正月三日大享/伏甲士于门/诸贼入以次/悉擒戮之
B.贼大喜过望/益自安/守仁留仲容观灯乐/正月三日大享/伏甲士于门/诸贼入/以次悉擒戮之
C.贼大喜过望益/自安/守仁留仲容/观灯乐/正月三日/大享伏甲士于门/诸贼入以次/悉擒戮之
D.贼大喜过望/益自安/守仁留仲容/观灯乐/正月三日/大享伏甲士于门/诸贼入/以次悉擒戮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抚,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明朝的巡抚虽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但实际掌握着地方军政大权。
B.入谒,一般用于下对上、臣对君、幼对长,有“走去”“拜见”之意。这里的意思是“走去”。
C.朱子,即朱熹,南宋理学家。他总结了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并校订四书。
D.阳明学,也称“心学”,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致良知”,它的内容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年轻即崭露头角,学业有成,文武双全,受到上司王琼的赏识,升任右佥都御史,担任南、赣两地巡抚。
B.王守仁巧设奇谋打败仲容的叛军主力,里应外合歼灭其逃往他处的残余叛军,后又设县驻军,从此国境安定。
C.王守仁认真研读《五经》,广泛学习道、释学说,待贬到龙场开悟后,终成一家之言,成为一代儒学大师。
D.王守仁认为自宋代周敦颐和程颐、程颢两兄弟后,象山陆九渊、朱熹对儒家学说有不可估量的继承和发展。
4.课内外文言文翻译。
(1)守仁佯杖系珂等,而阴使珂弟集兵待,遂下令散兵。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2022-02-2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安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