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踵军门上谒曰:高阳贱民郦食其,窃闻沛公暴露,将兵助楚讨不义敬劳从者愿得望见口画天下便事。使者入通,沛公洗。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使者惧而失谒,跪拾谒,还走,复入报。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郦生入,揖沛公曰:足下甚苦,暴衣露冠,将兵助楚讨不义,足下何不自喜也?臣愿以事见,而曰‘吾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夫足下欲兴天下之大事而成天下之大功,而以目皮相,恐失天下之能士。且吾度足下之智不如吾,勇又不如吾。若欲就天下而不相见,窃为足下失之。沛公谢曰:乡者闻先生之容,今见先生之意矣。乃延而坐之,问所以取天下者。郦生曰:夫足下欲成大功,不如止陈留。陈留者,天下之据冲也,兵之会地也,积粟数千万石,城守甚坚。臣素其令,愿为足下说之。不听臣,臣请为足下杀之,而陈留。足下将陈留之众,据陈留之城,而食其积粟,招天下之从兵;从兵已成,足下横行天下,莫能有害足下者矣。沛公曰:敬闻命矣。

于是郦生乃夜见陈留令,说之曰:夫秦为无道而天下畔之,今足下与天下从则可以成大功,今独为亡秦婴城而坚守,臣窃为足下危之。陈留令曰:秦法至重也,不可以妄言,妄言者无类,吾不可以应。先生所以教臣者,非臣之意也,愿勿复道。郦生留宿卧,夜半时斩陈留令首,逾城而下报沛公。沛公引兵攻城,县令首于长竿以示城上人,曰:趣下,而令头已断矣!今后下者必先斩之!于是陈留人见令已死,遂相率而下沛公。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注]①上谒:递上名帖。②还走:转身就跑。还,同。③目皮相:看人只看外表。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将兵A助楚B讨不义C敬劳D从者E愿得F望见G口画天下H便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指正在,与《归园田居(其一)》中“方宅十余亩”的“方”意思不同。
B.善,指关系好,与《劝学》中“善假于物也”的“善”意思不同。
C.“而下陈留”与《师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两句中的“下”意思相同。
D.县令首,“县”同“悬”,指悬挂,悬挂首级是古代用来惩戒或示众的一种酷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经过陈留的时候,身份卑微的郦食其到军门去拜见沛公,但刚开始他并没有引起沛公的重视。
B.沛公的使者不肯替郦食其通报信息,这惹得郦食其大怒,他瞪圆了眼睛,手持宝剑,斥责使者。
C.郦食其告诉沛公说,他与陈留守令关系要好,可以替沛公前去游说陈留守令,劝陈留守令投降。
D.陈留守令害怕被秦灭族,拒绝了郦食其劝其投降的建议,最后他被郦食其半夜悄悄斩下首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2)若欲就天下而不相见,窃为足下失之。
5.沛公对郦食其前后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请简要说明。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唯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农时,其可得乎?”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贞观五年,有司上书言:“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请追兵以备仪注。”太宗曰:“今东作方兴,恐妨农事,令改用十月。”太子少保萧瑀奏言:“准阴阳家,用二月为胜。”太宗曰:“阴阳拘忌,朕所不行,若动静必依阴阳,不顾礼义,欲求福佑,其可得乎?若所行皆遵正道,自然常与吉会。且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农时甚,不可暂失。”

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直五钱,其尤贱处,计斗直三钱,因谓侍臣曰:“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既属丰稔若斯,朕为亿兆人父母,安得不喜?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侈。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薄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但令天下皆然,朕不听管弦,不从畋猎,乐在其中矣!”

(节选自《贞观政要·务农》)

文本二: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

(选编自吴兢《唐太宗吞蝗》)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无为A则人乐B君多欲C则人苦D朕所以抑情E损欲F克己G自励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欲不夺农时”与“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两句中的“夺”含义相同。
B.阴阳家,原指战国时期提倡阴阳五行说的学派,文中指以择日、占星、风水等为业的人。
C.“农时甚要”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两句中的“要”含义不同。
D.兆庶,古称天子之民,后泛指百姓,类似的称谓还有黔首、生民、黎庶、苍生、黎元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皇帝认为守住国本就应该施政以简,不能屡兴兵戈土木,强调为人君必须深加克制、节欲抑情。
B.太宗皇帝善纳雅言。王珪认为做事始易终难,君主安民宁国的举措应该慎始敬终,太宗对此十分赞同。
C.太宗皇帝重视民生。蝗灾肆虐,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他甘愿冒着感染疾病的风险吞食蝗虫,代民受过。
D.太宗皇帝认为要让百姓富裕,一方面需要薄徭省赋,发展农耕,另一方面则要教化百姓,使他们守礼谦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请追兵以备仪注。
(2)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5.太宗皇帝反驳萧瑀奏言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3-09-2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全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史公曰: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书而叹也。曰:嗟乎!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世以混浊莫能用,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而指博,后世学者多录焉。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陵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适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造化,好礼乐之国哉?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故汉兴,然后诸儒始得修其经义,讲习大射乡饮之礼。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期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注】①功令: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②陵迟:衰颓。③瓦合:临时凑合。

(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自孔子卒A后B七十子之徒散游C诸侯D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E大夫F或隐而不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官,古时掌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如汉代设置的五经博士、博士祭酒,西晋设置的国子祭酒、博士、助教等。
B.“未尝不废书而叹也”的“废”指放下、停止、中止,与《过秦论》中“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的“废”的意思不同。
C.“其辞微而指博”的“微”指精微,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微”的意思相同。
D.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文中借此代指儒家的主要典籍或者思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周王室衰徽,礼崩乐坏,诸侯恣意横行,孔子担忧王道废弛邪道兴起,于是整理修订“五经”,并把《春秋》当作王法。
B.战国时天下群雄并争,儒学已经受到排斥,在秦始皇手中遭受灭顶之灾,但是在齐国和鲁国一带却深入人心,相沿不废。
C.虽然陈涉的事业微小浅薄,但达官贵人和儒学后辈却追随归顺向他称臣,是因为秦朝焚毁了儒生们的事业,积下了仇怨。
D.汉朝建立后,虽然当时天下战乱尚未止息,皇上无暇顾及兴办学校之事,但儒生也能被选为朝官,大部分很快得到重用。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2)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
5.儒学在秦朝、汉初为什么不受重视?请简要概括。
2023-09-2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东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而逢迎,却行为道,跪地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B.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C.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D.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古代官职名,为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军政大权。
B.“跪”,是古代礼仪的一种,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部不落在脚跟上,以示庄重。
C.“窃”,私下、私自之意,与《谏逐客书》“窃以为过矣”的“窃”字含义相同。
D.“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用“足下”,意为“您”;同辈相称不可用“足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鞫武忠于太子,国事为重。鞠武并不同意太子丹招惹秦国的打算,自己又没有好的对策,但还是向太子举荐了田光。
B.太子身为人质,不忘祖国。他在秦国做人质时,秘密前往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侠肝义胆的爱国志士,以图谋国事。
C.太子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为应对秦国、保全自己的国家绞尽脑汁,甚至不顾自己太子的身份“跪着迎接”田光先生。
D.田光忠心耿耿,舍生取义。他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亲自效忠国家,就极力举荐荆轲,并以自杀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忠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2)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5.田光为何推荐荆轲?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2023-09-2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横州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弘治中,累官学士、少詹事,华有器度,在讲幄最久,孝宗甚眷之。正德初,进礼部左侍部,以守仁忤刘瑾,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坐事罢。瑾败,乃复故。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决囚江北,引疾归,起补兵部主事。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十一年八月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戡宁王宸濠乱。嘉靖六年,诏守仁总督两广兼巡抚,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而朱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流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
B.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
C.华性孝/母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
D.华性孝母/车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文官的考核以及科举文教事务,长官称礼部尚书。
B.擢,提升官职,此外“除”“拜”均可表示授予官职,“迁”则指官职调动。
C.举,意为举荐,与《屈原列传》中“举类迩而见义远”的“举”字意思不同。
D.端坐,即正坐。与《赤壁赋》中“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的“危坐”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的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的殿试状元,生性孝顺,为人有器度,长期担任皇帝的讲经官,深受孝宗的眷顾。
B.王守仁天资聪颖,十七岁就同娄谅谈论朱子理学,十八岁参加乡试,便能考中举人,其后自行悟道,开创阳明心学。
C.王守仁喜好谈论军事,擅长射箭,担任过兵部主事,后被提拔担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平定宁王朱宸漳叛乱。
D.王守仁因直言上奏营救戴铣等人,得罪刘瑾,遭到杖责,贬为贵州龙场驿丞,直到刘瑾被诛杀,才被调任庐陵知县。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2)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5.王守仁为什么更为推崇陆九渊的学说?请根据文本简要回答。
2023-09-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媚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取材于《资治通鉴》,有改动)

材料二: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

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上览其表,益加悼惜。

(取材于《明皇杂录》)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然A享国岁久B近者C稍倦D于勤E当有小人F乘此而进G君其志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其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在文中是“回头看”的意思,与《项脊轩志》中的“顾视无可置者”的“顾”意思不相同。
B.“竟”在文中是“到底”的意思,与《与妻书》中的“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的“竟”意思相同。
C.“用事”,在文中是“当权”的意思,《红楼梦》第一○一回中的“吏部奏请急选郎中,奉旨照例用事”的“用事”意思不相同。
D.“笃”在文中是“病势沉重”的意思,与《陈情表》中的“刘病日笃”的“笃”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崇请假十多天为儿子办丧事,假满复出之后,很快就把积累的政事办完了,可见其理政的才能极高,深得皇上信任。
B.齐浣认为姚崇作为宰相,比不上古代“管晏”那样的名相,是因为姚崇制订的法度总是随时更改,所以他只能算得上是一位“救时宰相”。
C.因为卢怀慎的才能比不上姚崇,每遇到一件事情,都会推让给姚崇来处理,时人称他为“伴食宰相”,表达了对卢怀慎的讽刺。
D.卢怀慎不谋求钱产资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妻子儿女还经常挨饿受冻,他常常接受亲朋好友对他的接济和帮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
(2)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5.司马光与“时人”对卢怀慎的褒贬评价不一样,综合两则材料,请简要概括卢怀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

晋侯、秦伯围郑,郑危在旦夕。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武使秦,秦晋师,郑遂安。郑伯欲厚赏武。狐闻之,言于郑伯曰: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然,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郑伯愕然,赏之。

异日,村夫有拜于郑廷者,郑伯迎之。问之,乃烛之武之兄文也。文曰:君恩四海,天下之,万民之幸也。武以口舌还军秦晋,三军不能敌,厚赏以郑也。然,家有老母,八旬又三,日必付之。武往说师老母系之臣昼夜傅母目不交睫,亦宜赏之。况武本不欲说秦,区数劝方为之也郑伯赏之。

未几,宫廷左右及三军将士上书求赏者络绎不绝,郑哗然。晋闻之,复攻之,郑危矣。史臣曰: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邀功妒贤欤?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的字母写出来。
武往A说师B老母C系之D臣E昼夜F侍G母H目不交睫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师,郑遂安          还:这里指撤军。
B.君恩四海,天下       惠:得到恩惠。
C.厚赏以郑也                 利:利益。
D.邀功妒贤欤                 抑:还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烛之武劝退秦师有功于国,郑伯打算重重地奖赏他,可是这件事传出来后,引起了来自各方面的连锁反应。
B.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觉得这次举荐烛之武有功,要奖赏,首先应该奖赏自己。
C.烛之武的哥哥烛之文认为自己侍奉老母亲而劝说烛之武面见秦君退秦师有功,应该得到奖赏;其他大臣也想分功。
D.郑伯身边的人和将士纷纷求荣,郑国国内一片哗然,这引得晋军又来攻击,让郑国再次陷入危险的境地。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
(2)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
5.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郑国转危为安的原因和转安为危的原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州司马卢杞遇赦,移吉州长史,谓人曰:“吾必再入。”未几,上(唐德宗)果用为饶州刺史。给事中袁高应草制,执以白卢翰、刘从一曰:“卢杞作相,致銮典播迁,海内疮痍,奈何速迁大郡!愿相公执奏。”翰等不从,更命他舍人草制。乙卯,制出,高执之不下,且奏:“杞极恶穷凶百辟疾之若仇六军思食其肉何可复用?”上不听。补阙陈京、赵需等上疏曰:“杞三年撞权,百揆失叙,天地神祇所知,华夏、蛮夷同弃。倘加巨奸之宠,必失万姓之心。”丁巳,袁高复于正牙论奏。上曰:“杞已再更赦。”高曰:“赦者原其罪,不可为刺史。”陈京等亦争之不已,曰:“杞之执政,百官常如兵在其颈。今复用之,则奸党皆唾掌而起。”上大怒,左右辟易,谏者稍引却。京顾曰:“赵需等勿退,此国大事,当以死争之。”上怒稍。戌午,上谓宰相:“与杞小州刺史,可乎?"李勉曰:“陛下欲之,虽大州亦可,其如天下失望何!”壬戌,以杞为澧州别驾。使谓袁高曰:“朕徐思卿言,诚为至当。”又谓李泌曰:“朕已袁高所奏。”泌曰:“累日外人窃议,比陛下于桓、灵;今承德音,乃尧、舜之不逮也!”上悦,杞竟卒于澧州。

四年春二月,李泌自陈衰老,独任宰相,精力耗竭,既未听其去,乞更除一相。上曰:“朕深知卿劳苦,但未得其人耳。”上从容与泌论即位以来宰相曰:“卢杞忠清强介,人言杞奸邪,朕殊不觉其然。”泌曰:“人言杞奸邪而陛下独不觉其奸邪,此乃杞之所以为奸邪也。倘陛下觉之,岂有建中之乱乎?杞以私隙杀杨炎,挤颜真卿于死地,激李怀光使叛,赖陛下圣明窜逐之,人心顿喜,天亦悔祸。不然,乱何由弭?"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杞极恶A穷凶B百辟疾之C若仇D六军思E食F其肉G何H可复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赦者止原其罪”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两句中的“止”意思不同。
B.“上怒稍解”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解”意思不同。
C.“陛下欲与之”与“失其所与”(《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与”意思相同。
D.“朕已可袁高所奏”与“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可”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杞在遇到大赦调任吉州长史时颇为悲观,因为他认为自己必定会再次入狱,然而不久后发生的事却并不像他事先所预料的那样。
B.应命起草诏书的袁高反对让卢杞担任饶州刺史,他找到宰相卢翰、刘从一并明确地表明自己反对的理由,希望二人能够坚持上奏。
C.陈京、赵需等上表,认为卢杞独掌大权三年之久,祸乱朝政,罪行很大,如对卢杞这样的巨奸加以宠幸,将会失去天下百姓的心。
D.卢杞当政之时,百官常常内心深感恐惧,感觉随时可能会遭受杀身之祸,这也是陈京等人极力反对再次起用卢杞的一个重要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谓袁高曰:“朕徐思卿言,诚为至当。”
(2)累日外人窃议,比陛下于桓、灵;今承德音,乃尧、舜之不逮也!
5.四年春二月,在与唐德宗谈论卢杞时李泌是从哪几个方面答复的?请简要概括。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抃,衢州西安人。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其言务欲朝廷别白君子小人以谓小人虽小过当力遏而绝之君子不幸诖误,当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言宰相陈执中不学无术,且多过失;宣徽使王拱辰平生所为及奉使不法;枢密使王德用、翰林学士李淑不称职。皆罢去。欧阳修、贾黯由是得留。一时名臣,赖以安焉。知益州。蜀地远民弱,吏肆为不法,州郡公相馈饷。抃以身帅之,蜀风为变。知虔州。虔素难治,抃御之严而不苛,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令皆喜,争尽力,狱以屡空。岭外仕者死,多无以为归,抃造舟百艘,移告诸郡曰:仕宦之家,有不能归者,皆于我出。于是至者相继,悉授以舟,并给其道里费。为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时贾昌朝以故相守魏,抃将按视府库,昌朝使来告曰:前此,监司未有按视吾藏者,恐事无比,若何?抃曰:舍是,则他郡不服。竟往焉。昌朝不悦。初,有诏募义勇,逾期不能办,官吏当坐者八百余人。抃被旨督之,奏言:河朔频岁丰,故应募者少,请宽其罪,以俟农隙。从之。坐者获免,而募亦随足。昌朝始愧服。知成都。抃向使蜀日,有聚为妖祀者,治以峻法。及是,复有此狱,皆谓不免。抃察其亡他,曰:是特酒食过耳。首恶而释余人,蜀民大悦。会荣諲除转运使,英宗谕諲曰:赵抃为成都,中和之政也。神宗立,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还自成都者,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以为疑。帝曰:吾赖其言耳,苟欲用之,无伤也。以太子少保致仕。元丰七年,薨,年七十七。赠太子少师,谥曰清献。为政,善因俗施设,猛宽不同。日所为事,入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不可告,则不敢为也。

(节选自《宋史·赵抃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言务A欲朝廷别B白君子小人C以谓D小人虽小E过F当力遏G而绝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馈响,可指运送粮饷,也可指馈赠财物,本文“州郡公相馈饷”中“馈响”的含义为后者。
B.无比,指没有什么可以相比,与《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中的“无比”含义相同。
C.亡他,即没有其他情况,“亡”与《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中的“亡”字含义不同。
D.刑,这里是动词,施刑罚之意,与《鸿门宴》中“刑人如恐不胜”中的“刑”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抃嫉恶如仇,保护君子。他正气凛然,弹劾不避权贵,人称他为“铁面御史”;而君子贤臣则因之得以保全。
B.赵抃宽严相济,处事灵活。在处理聚众妖祀问题上,他根据实际情况,在益州严苛,在成都宽容,都深得百姓拥护。
C.赵抃以身作则,刚直不阿。蜀地官场风气不好,他率先垂范改变当地官风;巡视地方时,不屈从权贵,坚持原则。
D.赵抃信任属下,宅心仁厚。他放权让县令们自己治理,成效显著;关心下属生活,对客死异乡的官员给予特殊关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
(2)抃造舟百艘,移告诸郡曰:“仕宦之家,有不能归者,皆于我出。”
2023-08-3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武鸣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择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

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礼部侍郎章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部不公。九畴、渊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嬉笑自如,不宜居职。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寻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

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徙入塞。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

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事乃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

(注)①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②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B.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C.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D.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的称呼。
B.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漕运等事务。
C.两淮,是个方位地理概念,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
D.宪职,负责弹劾纠察的官吏,一般都相当于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九畴能把握全局,清廉公正。他得到大臣们的推荐担任盐运司官员后,痛下决心改革遗留问题,所提建议被皇上定为法令。
B.耿九畴办案能力强,能刚正执法。他曾多次辨析办理疑难案件,还不惧怕给事中王汝霖等的诬陷,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
C.耿九畴善于治理地方,安抚灾民。当凤阳遭受灾荒、快要产生盗贼时,他奉命前往巡视招抚,招来七万户流民,安定了地方。
D.耿九畴敢于直言,多次提出合理建议。他曾建议皇帝停止购买羊角为灯,他在灾异发生时提意见曾被皇帝下诏书加以褒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
(2)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
2023-07-26更新 | 42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十八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