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世主有先醒者,有后醒者,有不醒者。

昔楚庄王即位,退僻邪而忠正,能者任事。当是时也,宋郑无道,庄王围宋伐郑,诸侯说服。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曰:臣斋而具食甚洁,日中而不饭,臣敢请罪。庄王喟然叹曰:非子之罪也。吾闻之曰,其君贤君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有师者,伯;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亡。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谷,不谷恐亡无日也。吾闻之,世不绝贤。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故庄王思得贤佐,日中忘饭,谓先所以存亡,此先醒也。

昔宋昭公出亡,至于境,喟然叹曰:呜呼!吾知所以亡矣。吾被服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丽者。吾发政举事,朝臣千人,无不曰吾君圣者。吾外内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吾困宜矣。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馂,昼学道而夕讲之。二年美闻于宋,宋人车徒迎而复位,卒为贤君。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者也。

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逐,晋师伐之。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御者乃进清酒。曰:吾饥而欲食。御进腶脯粱糗。虢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曰:何故储之?对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君曰:知寡人亡邪?对曰:知之。曰:知之,何以不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言,臣愿谏,恐先虢亡。虢君作色而怒,御曰:臣之言过也。为闲,君曰:吾之亡者诚何也?其御曰:君弗知耶?君之所以亡者,大贤也。虢君曰:贤人之所以存也,亡,何也?对曰:天下之君皆不肖,夫疾吾君之独贤也,故亡虢君喜,据轼而笑曰:嗟!贤固若是苦耶?遂徒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卧,御块自易,逃行而去,君遂饿死,禽兽食。此已亡矣,犹不寤所以亡,此不醒者也。

(取材于汉·贾谊《新书·先醒》)

【注】①不谷:诸侯自称的谦辞。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退僻邪而忠正       进:提拔
B.谓先所以存亡       寤:明白
C.谏臣逐,晋师伐之       诘:问罪
D.御曰:“臣之言过也。”       谢:推辞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退僻邪而进忠正       贤人之所以存也,
B.若吾生者,何以食       禽兽食
C.吾被服       枕御膝
D.君之所以亡者,大贤也       块自易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闻之,世不绝贤
我听说,世间贤良之人不会断绝
B.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馂
从此之后,洗心革面,改变行为,穿粗布衣服,吃粗糙的饭菜
C.宋人车徒迎而复位,卒为贤君
宋人派车马官员去迎接,请(他)重新担任国君,(他)最终成了贤明的国君
D.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
虢君骄纵,(一边)亲自四处讨伐,(一边)谄媚亲近高位之人
4.下列用来描述宋昭公的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痛改前非B.革故鼎新C.迷途知返D.幡然悔悟
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臣斋而具食甚洁,日中而不饭。
6.虢君是昏君,其御者竟然称之为“大贤”,对此你怎么看?请从下列《论语》选文中提取你需要的信息,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认识。

(1)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注】①犯:(当面)触犯。②不废:不被废弃,指有官做。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半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辞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注】①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②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
1.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君义甚高,愿          假:借用
B.景淳                           竟:居然
C.反以货,遣归                 赆:赠送
D.人用是疑名                    多:称赞
2.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人莫             吾宁之而受祸
B.独好周人急       其行最著
C.恐他人得          倘育而风露所感
D.何为报             妻卧草中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仗踵疑门,告曰
拄杖走到李疑门前,对他说
B.不少见颜面
没有稍微露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
C.志其数而封识之
记录了(钱财)的数量,并封起来做了标记
D.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把封起来装有金银的包裹寄送给景淳家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并不取回报。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2023-08-12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分班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各题。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邪?乃召侍胡,诈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还奏窦固,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帝超节,诏固曰: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今以超为军司马,令遂前功。超复受使,固欲益其兵,超曰:愿将本所从三十余人足矣,如有不虞,多益为累。

(取材于《后汉书·班超传》)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遣与从事郭恂使西域             俱:一起
B.况已                                                          著:显明
C.见火                                                                 然:燃起
D.帝超节                                                         壮:雄壮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封侯             欲立大功,求富贵
B.以超假司马                                           之奈何
C.战蒲类海。                                                  还奏窦固
D.诈                                                           今在危亡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在家里常常做辛勤劳苦的活计,不因为劳苦屈辱而觉得羞耻
B.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他们不知道我们究竟有多少兵力,一定会很害怕,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
C.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
从事您虽然没有一起行动,但我班超怎么会存心独占这份功劳呢
D.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
班超清楚地告诉鄯善王事情的始末并安抚宽慰他,于是鄯善王接纳了汉朝太子作为人质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超出身贫寒,但他不甘于这种贫寒,博览群书,从不屑于劳苦繁重的工作。
B.班超出使西域,敏锐地察觉到鄯善王态度的变化,推断出必有匈奴使者到来。
C.皇帝在得知班超在鄯善作出的功绩后,让他再次出使西域,继续完成其功业。
D.班超被提拔为军司马后,再度出使西域,窦固想多给他派些兵,他没有接受。
5.《后汉书》中写到:“班超……亦一时之志士也。”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一时之志士”的班超有哪些令人称赏的地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