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朝,言逆顺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讲和方定,议不行。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又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乃度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时枢府有不乐者,数阻挠之,弃疾行愈力,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棚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弃疾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逐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是连樯而至,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于信。帝嘉之,进一秩。后以言者落职。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注:①溪峒:旧时对我国西南地区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统称。蛮獠:旧时对西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②砦栅:为防御而设的竹木栅栏等障碍物。③缗钱:用绳穿连成串的钱,每串一千文,后来泛指税金。④通衢:大路。⑤籴:买进粮食。粜:卖出粮食。⑥直:通“值”,价钱。⑦秩:俸禄。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之要害,甚             备:详细
B.弃疾行愈力,不能夺       卒:终于
C.弃疾善长短句             雅:文雅
D.文成而声             始:才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美芹十论》献       是连樯而至
B.言逆顺             时枢府有不乐
C.讲和方定             湖南控带二广
D.值自减             若鸣不平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建言的《九议》《应问》三篇和《美芹十论》等文章,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非常有见地,因此促成了和议的施行。
B.枢密院中有人不喜欢辛弃疾,多次阻挠他的行动,并试图强抢他买来的马匹,辛弃疾据理力争,最终马匹才没有被夺去。
C.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信州太守谢源明部属发生叛乱,乞求拨米救助。辛弃疾立即将米舟的十分之三拨给了信州。
D.朱熹死时,他的学说被定为伪学,遭到朝廷禁止,以致门生故旧没有人敢为他送葬,而辛弃疾却为其撰写祭文并前往哭悼。
4.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5.谥号是古代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死了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价的文字。辛弃疾被朝廷给予的谥号为“忠敏”。请联系文章具体内容,简要说说他得到这个谥号的依据。
2023-12-2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七十子之徒,伸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田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天。天报施善人,其何如战?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浑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战?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轶诗:这里指下文的《采薇》歌。②木主:死人的牌位。③附骥尾:喻指普通人受名人提携。④趋舍:出仕和隐退。⑤类名:美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下正确的一项是(     
A.扶而       去:使……离开
B.天下       宗:祭祀
C.我安归矣       适:往,到
D.天道无       亲:亲近,偏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师道不传也,久矣
B.七十子之徒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C.然回屡空       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
D.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中述汤、武,刺世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伯夷、叔齐泊淡名利、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①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②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③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
⑤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⑥(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封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试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B.作者对伯夷、叔齐、颜回与盗跖这些人不同命运的看法与《窦娥冤》中窦娥唱词“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体现出来的意思是相似的。
C.作者从伯夷的“让国”饿死联想到历史与现实中的种种不公,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观念虽有质疑,但最终予以认同。
D.《伯夷列传》的抒情性极强,记伯夷、叔齐之事不多,议论感慨反占文章大半。作者在为伯夷、叔齐作传中融入了自己的悲愤之情。
5.文章最后一段多处征引《论语》中的句子来评价伯夷、叔齐并抒发情感,结合文章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明司马迁征引划线句子的用意。
[链接材料]

①皇侃《论语义疏》:(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没世,谓身没以后也。身没而名誉不称扬为人所知,是君子所疾也。

②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虽怯弱,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燕子之1为王三年,国内大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攻子之。齐王令人谓太子曰:寡人闻太子将饬君臣之义,父子之位,寡人之国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党聚众,使市被攻子之,不克。市被反攻太子。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人,百姓恫恐。齐王令章子将五都之兵,因北地之众以伐燕。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齐人取子之,醢之,遂杀燕王哙。

齐王问孟子曰:或谓寡人勿取燕,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诸侯将谋救燕。齐王谓孟子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千里畏人者也。《书》曰:‘篌我后,后来其苏。’2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3止其重器,谋燕众,置君而后去之,而犹可及止也。齐王不听。

已而燕人叛。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曰:患焉。乃见孟子,曰:周公何人也?古圣人也。陈贾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畔也。周公知其将畔使之与?曰:不知也。陈贾曰:然则圣人亦有过与?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取材于《资治通鉴》)


注释:【1】子之:姬姓,战国时期燕国权臣。【2】本句意思是“《尚书》说:‘盼望我们的君主,他来了我们就可以获得解救’”。【3】旄倪(máo ní):老人和幼儿。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子之位   明:申明
B.五旬而   举:攻克
C.王患焉     无:没有
D.及其     更:改正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使市被攻子之                    周公使管叔监商
B.取之燕民悦则取之          周公知其将畔使之与
C.箪食壶浆迎王师             未闻千里畏人者也
D.民以为将拯己水火之中也     燕众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谓寡人勿取燕,或谓寡人取之。有人要我别攻占燕国,有人却要我乘机攻占它。
B.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假使新统治下的水更深,火更热,百姓只有转而心向别国罢了。
C.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各地有很多谋划来讨伐我的人,我该怎么对待他们呢?
D.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代的君子,有错就改;现在的君子,有错听之任之。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有意帮燕太子整饬君臣大义,却造成燕国内乱,百姓恐慌。
B.孟子用周文王的事例告诫齐王应该以仁义为重,不要攻占燕国。
C.孟子劝告齐王应该改变施政策略,推举新国君,然后离开燕国。
D.燕人反叛令齐王后悔没听孟子建议,陈贾则去找孟子调合关系。
5.根据文章内容,分条概括孟子所说的施行仁政的方法。
2023-12-0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不幸,生四岁而。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而能自守耶?吾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然知汝父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也,我求其生不得耳。’吾曰:生可求乎?曰: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况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朝,始得赠封其亲。天子推恩,褒其三世。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乃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注】①修:欧阳修自称。②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郑氏。③皇考崇公:指欧阳修去世的父亲。欧阳修的父亲被追封为崇国公。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四岁而                                孤:年幼无父
B.吾何而能自守耶                      恃:依靠
C.此死                                   狱:牢狱
D.不及事吾                                姑:婆婆,丈夫的母亲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汝必有立                                然知汝父能养也
B.吾汝父                                   列官
C.求生而不得                            勉之
D.世常求其死也                         抱汝立于旁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人死后祭祀再丰厚,也不如在他生前尽微薄的奉养啊
B.毋以是为我累:不要因为这个事情(家贫)就替我劳累
C.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
D.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做善事没有不得到好报的,时间或迟或早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欧阳修简单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突出赞美了太夫人的美德以及付出。
B.文章中欧阳修写自己在先父死后二十年,列位朝廷做京官,天子施恩褒奖三代宗亲。
C.文章中连续转述了太夫人的大量叙述,欧阳修借此表达对父亲政绩及人品的追思。
D.文章结尾欧阳修认为自己“德薄能鲜”,却“幸全大节”,是因为先辈的品德的荫庇。
5.文章结尾段,欧阳修评价自己的父亲“积善成德”。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欧阳修父亲“积善”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3-11-28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策字伯符,与周瑜相友,江、淮间人咸向之。策舅吴景,时为丹杨太守。就景,因缘召募得数百人。兴平元年,从袁术,术甚之,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策骑士有罪,逃入术营。策指使人就斩之,讫,诣术谢。术曰: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由是军中益畏惮之。

术初许策为九江太守,而更用陈纪。后术欲攻徐州,从庐江太守陆康求米三万斛。康不与,术大怒,遣策攻康,谓曰: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术复用其故吏为太守,策益失望。先是,刘繇为扬州刺史,州旧治寿春。寿春,术据之。时吴景尚在丹杨,繇至,迫逐之。景退舍历阳。策说术,乞助景等平定江东。术表策为折冲校尉,兵财千余,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至历阳,众五六千。策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

策性阔达,善用人,士民莫不尽心,乐致死。刘繇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吴人严白虎等各万余人,处处屯聚。吴景欲先击破虎等,策曰:虎等群盗,非有大志,此成禽耳。遂引兵渡浙,据会稽,屠东冶,破虎等。尽更置长吏,策自领会稽太守,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

袁术僭号,策以书责而绝之。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时袁绍方强,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礼辟策弟权。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未发,会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与客遇,客击伤策。创甚,请张昭等谓曰:中国方乱,以吴越之众,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呼权佩印绶,谓曰:决机于两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保江东,我不如卿。至夜卒,年二十六。

(取材于《三国志·吴书一》)


【注释】斛(hú):古代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②僭(jiàn)号:冒用帝王称号。建安二年二月,袁术在寿春称帝。③辟:征召。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历阳                                        比:及,等到
B.术甚                                        奇:引以为奇,器重
C.与客遇                                        卒:最终
D.决机于两之间                              陈:通“阵”,阵地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更用陈纪        寿春,术据之
B.策说术             破虎等
C.呼权佩印绶        举贤任能,保江东
D.士民莫不尽心,乐致死       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假如我袁术有像孙策这样的儿子,就算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
B.景退舍历阳吴景败退下来,驻扎在历阳这个地方。
C.刘繇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刘繇抛弃军队悄悄逃跑,各郡太守都争相把城邑捐献给孙策。
D.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许贡的小儿子和门客逃到江边躲藏起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策派人到袁术的军营中杀死了逃匿的骑兵,但是袁术并没有公开责怪他。
B.面对袁术两次食言,孙策大失所望,便借出兵历阳的机会与袁术公开决裂。
C.攻破严白虎后,孙策趁势重新安排地方事务,借此取得了主政江东的优势。
D.孙策被任命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也有利于曹操实现对各派势力的牵制。
5.《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孙策说:“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轻佻果躁,陨身致败。”“策猛锐冠世,志陵中夏,然轻佻果躁”意思是说,孙策勇猛盖世,志在攻取华夏,但是轻佻急躁。请结合本文内容,找出文本中可以提供的依据,从“勇”“志”“轻”中任选两个方面,分析孙策形象。
2023-11-2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师大二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硃虚侯刘章,高祖孙也,年二十,有气力,宿卫长安中。孝惠帝崩,吕太后称制,立诸吕为三王【1】,擅权用事。章忿刘氏不得职,尝入侍高后燕饮,高后令章为酒吏。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高后曰:“可。”酒酣,章曰:“请为太后言耕田歌。”高后儿子之,笑曰:“顾而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太后曰:“试为我言田。”章曰:“深耕穊【2】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鉏而去之。”吕后默然。顷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还,太后左右皆大惊,业已许其军法,无以罪也。自是之后,诸吕惮硃虚侯,虽大臣皆依之,刘氏为益强。

明年,高后崩。吕禄、吕产聚兵以威大臣,欲为乱。章以吕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阴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己为内应,以诛诸吕,立齐王为帝。齐王既闻此计,乃与其舅父谋发兵。汉闻齐发兵而西,吕产乃遣大将军灌婴东击之。婴至荥阳,乃谋曰:“诸吕欲危刘氏而自立,我今破齐还报,是益吕氏资也。”乃留兵屯荥阳。齐王闻之,亦屯兵于齐西界。

吕禄、吕产内惮绛侯周勃【3】、硃虚,外畏齐、楚兵,又恐灌婴畔之,欲待灌婴兵与齐合而发,犹豫未决。当是时,群臣莫自坚其命,勃不得主兵,乃使郦寄绐吕禄曰:“足下佩赵王印,不急之国守藩,为上将,为大臣诸侯疑。何不以兵属太尉,与大臣盟之国。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吕禄信然其计,遂解印之,而以兵授太尉。太尉遂将北军,令硃虚侯监军门。

吕产不知吕禄已去北军,乃入未央宫,欲为乱,殿门弗得入,徘徊往来。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讼言诛之,乃遣章谓曰:“急入宫卫帝。”章请卒,太尉予卒千余人。入未央宫门,遂见产廷中,击产,产走,逐产,杀之。

章已杀产,帝命谒者持节劳之。章则从与载,节信驰走,斩长乐卫尉吕更始。还,驰入北军,报太尉。太尉起,拜贺章曰:“患独吕产,今已诛,天下定矣。”于是太尉勃等得尽诛诸吕,遣章以诛诸吕事告齐王,令罢兵。灌婴兵亦罢荥阳而归。

及孝文帝立,闻硃虚之初欲立齐王,故其功,封城阳王。

(取材于《史记》《资治通鉴》)

注释:【1】诸吕:太后(高后)吕雉一族,即三王等西汉外戚;三王指梁王吕产、赵王吕禄、燕王吕通。【2】穊:稠密。【3】周勃:官太尉,封绛侯。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后儿子                  畜:抚养
B.乃与其舅父谋发兵        阴:暗中
C.遂解印                      属:叮嘱
D.故其功                         绌:削减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拔剑斩之                 与大臣盟之国
B.立齐王为帝                 节信驰走
C.为上将                       得尽诛诸吕
D.为大臣诸侯             患独吕产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而父知田耳:只是你父亲知道种田的事罢了
B.群臣莫自坚其命:群臣没有人觉得能保全性命
C.未敢讼言诛之:没有敢公开宣言诛杀吕䘵
D.帝命谒者持节劳之:皇帝派谒者持符节慰劳他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刘章因为得不到职位而忿忿不平,借唱耕田歌旁敲侧击,使吕太后无语。
B.灌婴率军迎击齐王军队,未敢贸然行事,与齐王对峙,保存了吕氏力量。
C.郦寄晓之以理,以国家大义劝服吕禄,为周勃诛灭吕氏一族奠定了基础。
D.周勃遇事沉稳,巧妙布局,智取兵权,并联合硃虚侯,解除了汉室危机。
5.将下面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
6.古人评价刘章“硃虚仕汉,功大策长”。请根据文章内容,概述硃虚侯“功大策长”的表现。
2023-11-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铁路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传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报,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①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忍弃之?”

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②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置死称述,涉近讦激,递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③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④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诗歌,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新唐书·杜甫传》

注:行在,本作“行在所”,古代封建皇帝所在的地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李奇其才       奇:对……感到惊奇
B.擢河西尉,不       拜:拜谢
C.臣赖绪业,自七岁   属:写
D.禄山乱,天子入蜀       会:适逢,正赶上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陛下忍弃乎       ②臣叹功名未就
B.①帝奇,使待制集贤院   ②天下幸,非臣独蒙
C.①又客董廷兰       ②武世旧,待甫甚善
D.①高不切       ②陛下果委相之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
B.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进谏者)的言路。
C.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杜甫看见的严武,有时不带帽子,而且性格褊狭放诞
D.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杜甫)曾经随同李白和高适路过卞州,饮酒醉了登上歌舞台,情绪激昂地写怀古的诗歌
4.以下六句话,全都说明杜甫积极进取的一项是(       
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②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
③陛下果委而相之       ④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
⑤伤时桡弱,情不忘君   ⑥甫放旷不自检
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②⑥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为了摆脱贫困状态、成就功名,一心为朝廷效力,因而多次献上歌功颂德的文章,他的文章果真打动了皇帝。
B.杜甫为房琯辩护,认为房琯是宰相的儿子,是位学术精纯的儒者,有才能,重情义,但他的缺点是生性过于简慢,希望君主“罪细,不宜免大臣”。
C.唐玄宗很看重杜甫,命令宰相考查杜甫的文章,提拔他为河西尉。杜甫觉得这个官太小,因此没有接受。后在玄宗祭祀于太清宫期间杜甫献上了三篇赋,又极力赞扬自己的文才,才被提拔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忠君爱国的知识分子,正是因为他矢志不渝的忠君报国思想,以及“数尝寇乱”,郁郁不得志的遭遇,他的诗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
(2)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
2023-11-18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彬,字国华,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受。吴越人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畸昔常欲亲汝,汝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七年,将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 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注释】觌(dí):相见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受而之以归                 籍:登记造册
B.太祖禁旅                       典:主管,掌管
C.副帅潘美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D.赐白金万两                    仍:于,又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观其                           一无
B.吴越人轻舟追遗之          宾礼
C.汝故疏我                       功哉
D.彬总师也                       上临哭
3.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B.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C.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D.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E.请煜入宫治装
F.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李
G.上觉,遽诘所以
H.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5.文中第5段写道“美窃视彬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
2023-11-10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讳殊,字同叔,姓晏氏。公生七岁,知学问,为文章,乡里号为神童。故丞相张文节安抚江西,得以公闻。真宗召见,既赐出身。后二日,又召试诗赋论,公徐启曰:“臣尝私习此赋,不敢隐。”真宗益嗟异之,赐以他题。今天子为皇太子,公以户部员外郎充太子舍人,公既以道德文章佐佑东宫,真宗每所谘访,多以方寸小纸细书问之,由是参与机密,凡所对,必以其稿进,示不泄。其后余悉阅真宗阁中遗书,得公所进稿,藏之禁中,人莫之见也。

初,真宗遗诏:章献明肃太后权军国事。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公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乾兴元年,拜右谏议大夫,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由是忤太后旨。罢留守南京,大兴学校,以教诸生。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明年,迁尚书左丞。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公,公以《周官》后服对。

赵元昊反,师出陕西,天下弊兵。公数利害,请罢监军,无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制财用为出入之要,皆有法。天子悉为施行。自宫禁先,以天下,而财赋之职悉归有司。卒能以谋臣元昊,使听约束,乃还其王号。

公为人刚简,遇人必以诚,虽处富贵,如寒士罇酒相对,欢如也。得一善,称之如己出,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等,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范仲淹、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天子既厌西兵,闵天下困弊,奋然有意,遂欲群材以更治,数诏大臣天下事。方施行,而小人权倖皆不便。明年秋,会公以事罢,而仲淹等相次亦皆去,事遂已。

其为政敏,而务以简便其民。其家严,未尝为子弟求恩泽。其在陈州,上问宰相曰:晏某居外,未尝有所请,其亦有所欲邪?宰相告公。公自为表,问起居而已。

公既乐善而称为知人,士之显于朝,多公所荐达,可谓贤也已。

(取材于《欧阳修集》)

【注释】①赐出身:赐同进士出身。②赵元昊:即李元昊,宋赐赵姓,封他为夏国王。③监军:宋代以宦官监督主帅的军政制度。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后权军国事                    听:处理
B.公数利害                           建:陈述
C.以天下                              率:率领
D.数诏大臣天下事                 条:分析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赐以他题               遂欲群材以更治
B.无敢决其议            士之显于朝
C.无阵图授诸将        宰相告公
D.天下弊               家严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召试诗赋论                      又召他来试着谈论诗赋
B.卒能以谋臣元昊                  最终得以用计谋使元昊臣服
C.会公以事罢                         正赶上晏公因事被罢官
D.而务以简便其民                  致力于用简明的政令方便百姓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殊少年神童,后被丞相张文节推荐入朝,得皇帝赏识。
B.晏殊辅佐东宫太子,因为有功,得以参与朝中机密大事。
C.晏殊建议垂帘听政之举,对稳定朝中局势起到了作用。
D.晏殊处理政事得当,深受天子信赖,其建议多被采纳。
5.欧阳修在文章结尾评价晏殊“可谓贤也已”。除了知人荐才,晏殊的“贤”还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加以概述。
2023-11-06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祁彪佳,天启进士,授兴化推官,濒行,跪其父请教,不答。或问之,曰:不见夫诲泅者乎,执壶而扶瓮,人藉其肘,终其身不能泅,一旦挟诸清泠之渊,翻壶却瓮,身入水,而泅成矣。今者入官,则翻壶却瓮之时也。彪佳去。果以贤能称。

巡按苏州,会无赖打行,廉其稔恶可杀者四人械于衢,集乡三老询之曰:是可杀否?乡三老曰:可。又询诸观者曰:是可杀否?观者曰:可。于是棰杀之。

国变,诸臣宋高故事,拟以福王为兵马元帅。彪佳抗言曰:监国,本朝故典也,何远引为?议遂定。未几,有传正大位者。彪佳抗言曰:甫建国遽登极,何可?且群帅劝表未至。然是时邀功者,言史可法有二心。可法惧,虽是彪佳言,不敢持。遂以苏民变,谓彪佳素德苏,彪佳安抚苏州。

彪佳至,揭榜于路曰:叛逆不可恕,忠义不可矜,毋借锄逆报私怨,毋假勤王造祸乱。捕苏民之首乱者,斩之。募士为苍头军,亲教战。适兴平兵攫丹阳市钱,彪佳率苍头驰治,斩兴平兵。兴平伯杰夙惮彪佳名,至是忌之,扬言移兵丹阳以待彪佳。彪佳却以牒复约会杰于大观楼。时杰踞大观楼,谓彪佳必不至。至期风作,杰笑曰:祁抚不至有辞矣。顷之,隔江帆起破浪,顷刻达岸,传呼曰:祁都堂至矣!杰闻之大骇,迎及门,见彪佳角巾单衣,携胥隶各一人,又大喜。坐语久之,起指江誓曰:公,巨人也!公在,杰敢越尺寸溷公者,有如此江。乃飨彪佳,彪佳一举箸而别。

我兵下江南,以书币聘彪佳,彪佳夜望南山笑曰:山川人物皆幻形也,今山川如故,而人生已一世矣!诘旦,家人失彪佳所在,见柳陌浅水,露角巾,曰是耶,盖入水端坐云。

(取材于陈鼎《东林列传》)


【注】①打行:对当时以在市场上劫掠为业的人的称呼。②宋高故事:指宋高宗以“天下兵马大元帅”身份即位,建立南宋,偏安江南,为后世所笑的旧事。③史可法:北京陷落后率兵拥立福王,有实权但一度遭遇排挤,后在扬州殉国。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其稔恶可杀者                           稔恶:罪恶深重
B.诸臣宋高故事                           援:解救,援助
C.彪佳安抚苏州                           出:京官外放,到地方任职
D.毋假勤王造祸乱                           勤王:臣下起兵救援有难的君王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身入水,而泅成矣                    支意惜之,乃铩
B.甫建国遽登极,何可              与人期行,相委
C.扬言移兵丹阳以待彪佳             放白鹿青崖间
D.杰敢越尺寸溷公者                    败义求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国,本朝故典也,何远引为?
监国是本朝老制度,为什么要拉宋高宗旧例呢?
B.虽是彪佳言,不敢持。
虽然这是祁彪佳的话,史可法也不愿意支持。
C.彪佳却以牒复约会杰于大观楼。
祁彪佳却用文书回应杰,约他定在大观楼会面。
D.今山川如故,而人生已一世矣。
现在山川像过去一样,可人生已经过了一辈子。
4.根据文意分析,第三段中祁彪佳两次“抗言”,原因各是什么?
5.根据文意,按照题目要求填空。
祁彪佳第二次任职苏州时的主要事迹,可以用“平暴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四个短语来概括。
2023-11-0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