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皇曾孙生数月,遭巫蛊事,亦坐收系郡邸狱。故廷尉监鲁国丙吉受诏治巫蛊狱,吉心知太子无事实,重哀皇曾孙无辜,择谨厚女徒谓城胡组、淮阳郭征卿,令乳养曾孙,置闲燥处。吉日再省视。巫蛊事连岁不决,武帝疾,来往长杨、五柞宫,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于是武帝遣使者分条中都官,诏狱系者无轻重,一切皆杀之。内谒者令郭穰夜到郡邸狱,吉闭门拒使者不,曰:“皇曾孙在。他人无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乎!”相守至天明,不得入。穰还,以闻,因劾奏吉。武帝亦寤,曰:“天使之也。”因赦天下。郡邸狱系者,独赖吉得生。既而吉谓守丞谁如:“皇孙不当在官。”使谁如移书京兆尹,遣与胡组俱送;京兆尹不受,还。及组日满当去皇孙思慕吉以私钱雇组令留与郭征卿并养,养月,乃遣组去。后少内啬夫白吉曰:“食皇孙无诏令。”时吉得食米、肉,月月以给皇曾孙。曾孙病,几不全者数焉,吉数敕保养乳母加致医药,视遇甚有恩惠。吉闻史良娣有母贞君及兄恭,乃载皇曾孙以付之。贞君年老,见孙孤,甚哀之,自养视焉。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及昌邑王废,霍光与张安世诸大臣议所立,未定。丙吉奏记光曰:“遗诏所养武帝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外家者,吉前使居郡邸时,见其幼少;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愿将军详大义,参以蓍龟岂宜,褒显先使入侍,令天下昭知之,然后决定大策,天下幸甚!”杜延年亦知曾孙德美,劝光、安世立焉。……庚申,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已而群臣奏上玺绶,即皇帝位,谒高庙;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及组日满A当去B皇孙C思慕D吉E以私钱雇F组令留G与郭征卿H并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此监狱的罪犯一般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B.内,接纳,和“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中的“内”字含义不同。
C.“复还”与“复众人之所过”(《〈老子〉四章》)中的“复”字含义不同。
D.“令天下昭然知之”与“若火之始然”(《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然”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丙吉同情在巫蛊之祸中无辜遭难的刘病已,对刘病已格外照顾,并挑选两个谨慎厚道的女囚徒,让她们哺养刘病已。
B.刘病已患了疾病,有好几次几乎性命不保,丙吉总是督促养育刘病已的乳母去请医喂药,丙吉对刘病已恩惠很深。
C.丙吉认为皇曾孙不应住在监狱之中,希望京兆尹接受刘病已却遭到拒绝,又把他交给史家抚养,后交由掖庭令抚养。
D.霍光与张安世上书朝廷,认为刘病已通晓儒家经术,很有才干,举止安详,性格平和,可立为皇位继承人,后刘病已被封为阳武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贞君年老,见孙孤,甚哀之,自养视焉。
(2)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5.丙吉对刘病已有何恩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12-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公问元帅于赵衰,对曰:郤縠可,行年五十矣,守学弥惇。夫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夫德义,生民之本也。能惇笃者,不忘百姓也。请使郤縠。公从之。公使赵衰为,辞曰:栾枝贞慎先轸有谋胥臣多闻皆可以为辅佐,臣弗也。乃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取五鹿,先轸之谋也。郤縠卒,使先轸代之。胥臣佐下军。公使原季为卿,辞曰:夫三德者,偃之出也。以德纪民,其章大矣,不可废也。使狐偃为卿,辞曰:之智,贤臣,其齿又长。毛也不在位,不敢闻命。乃使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狐毛卒,使赵衰代之,辞曰:城濮之役,先且居之佐军也,军伐有赏,善君有赏,能其官有赏。且居有三赏,不可废也。且臣之伦,箕郑、胥婴、先都在。乃使先且居将上军。公曰:赵衰三让。其所让,皆社稷之卫也。废让,是废德也。赵衰之故,蒐于清原,作五军。使赵衰将新上军,箕郑佐之;胥婴将新下军,先都佐之。子犯卒,蒲城伯请佐,公曰:夫赵衰三让不失义。让,推贤也。义,广德也。德广贤至,又何患矣。请令衰也从子。乃使赵衰佐新上军。

(节选自《国语·晋语·文公任贤与赵衰举贤》)

材料二: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节选自《孟子·人皆有不思人之心》)


【注】①原季,即赵衰。②毛,狐毛,狐偃的兄长,他们共同辅佐公子重耳。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栾枝A贞慎B先轸C有谋D胥E臣多闻F皆可以G为辅佐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古代高级官员的名称。西周、春秋时天子、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等。
B.若,指比得上,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若火之始然”的“若”意思不相同。
C.善,指(做事)做得好,与《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的“善”意思不相同。
D.以,指因为,与《兼爱》中“故窃异室以利其室”中的“以”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询问赵衰谁可以担任元帅,赵衰认为重视道德信义的人才可以担任,郤縠正是这样的人。文公听从了他的建议。
B.晋文公让赵衰任下卿,赵衰推荐狐偃担任,在赵衰的劝说下最终晋文公派狐偃统帅上军,又任命狐毛为副将辅助狐偃。
C.因为赵衰的缘故,文公在清原举行阅兵,把原来的三军扩充为五军,任命赵衰担任新上军的统帅,箕郑为副将辅助他。
D.孟子提出人人都有仁、义、礼、智的萌芽。人有这“四端”,就像人拥有四肢一样。这个观点体现了他的“性善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德纪民,其章大矣,不可废也。
(2)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5.结合两则材料,概括赵衰“辞让之心”的表现。
2023-11-2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王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遂胡服。使王孙绁告公子成曰:“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曰:“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畔学者,臣愿大王图之。”使者报王。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先王忿之其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服可以报中山之怨。”公子成再拜,乃赐胡服。赵文进谏曰:“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故臣愿王之图之。”王曰:“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赵造谏曰:“隐忠不竭,奸之属也;以私诬国,贼之类也。臣虽愚,愿尽其忠,无遁其死。”王曰:“忠不辟危,明不距人,子其言乎!”赵造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且循法无过,修礼无邪,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文本二: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

(节选自《说苑·君道》)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先王忿之A其怨B未能报也C今骑射之D服E可以报F中山G之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坐:指双方都坐着;陪侍长者闲坐。卑者在尊者身旁陪伴叫“侍”。
B.再拜:拜了两拜,表恭敬之意。书信中用为对尊长或朋友的敬语。
C.所以:用来……的。与《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意义不同。
D.胡服:古代对各族胡人所穿服装总称,后泛称汉人服饰外的外族服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灵王打算进行“胡服骑射”改革,又担心会被非议了。肥义对此不置可否。
B.赵武灵王想让公子成率先垂范进行改革,但公子成开始明确表示自己不赞成。
C.赵武灵王在改革中遇到了赵文、赵造的阻止,但他能够据理力争,坚持改革。
D.晋平公向师旷请教做国君的方法,师旷谈了自己的五点看法,晋平公表示赞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
(2)隐忠不竭,奸之属也;以私诬国,贼之类也。
5.师旷认为的“人君之道”是什么?结合文本二简要回答。
2023-08-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A之B壮C也D犹E不F如G人H今I老J矣K无L能M为N也O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指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先秦有《周礼》《仪礼》《礼记》等流传后世。
B.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后来成了他们的谦称。
C.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
D.行李,指外交使者,早在春秋战国时已沿用;今常指行旅的人出行所带的东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侃侃而谈,有理有据,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5.乙文中烛之武劝说秦穆公的结果是怎样的?并说明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2023-08-06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元朔三年,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骞得间亡,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会匈奴国内乱,骞乃与堂邑氏奴甘父逃归。骞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张骞具为天子言西域诸国风俗。元鼎二年,浑邪王既降汉,汉兵击逐匈奴于幕北,西域道可通。于是张骞建言:乌孙王昆莫本为匈奴臣,后兵稍强,不肯复朝事匈奴,匈奴攻不胜而远之。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故浑邪地空无人。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 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他旁国。骞既至乌孙,昆莫见骞,礼节甚倨。骞谕指曰:乌孙能东居故地,则汉遣公主为夫人,结为兄弟,共距匈奴,匈奴不足破也。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于阗及诸旁国。是岁骞还,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乌孙王既不肯东还,汉乃于浑邪王故地置酒泉郡,稍发徙民以充实之。后又分置武威郡,以绝匈奴与羌通之道。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
B.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
C.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
D.今诚以此时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古代游牧民族,最初也称獯鬻、猃狁等。单于为其最高首领,总揽军政大权。
B.元鼎,汉武帝刘彻的第五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由秦始皇首创。
C.“远之”的“远”意为远离,与《屈原列传》中“举类迩而见义远”的“远”不同。
D.中郎将,古代武官名,于秦汉始置,西汉武帝时苏武即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出使匈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经强大的月氏的国王被匈奴杀害,月氏人怨恨匈奴,却没有人敢抗击匈奴。汉武帝得知这一情况后欲联合月氏夹击匈奴。
B.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出使,他从陇西郡出发,经过匈奴所控制的地方,被匈奴单于俘获后扣留了十多年,后来乘机逃脱。
C.张骞到达大月氏后在那里停留一年多,也没弄清月氏人的打算,就回国,在归途中,再一次被匈奴抓获,又被拘留一年多。
D.乌孙自认为远离汉朝,也不知汉朝疆域多大,加之一直臣服于匈奴,邻近匈奴,朝中的大臣都畏惧匈奴,不想向东迁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地肥饶,少寇,殊无报胡之心。
(2)将三百人,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
5.结合原文内容,简要概括张骞出使西域的收获与影响。
2023-08-0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当夜溃围南出,驰走。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项王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减)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节选自《鸿门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项王自度不得脱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项王/自度不得脱
C.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项王/自度不得脱
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项王自度不得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意思是士兵,“卒”与《赤壁赋》“而卒莫消长也”的“卒”含义不同。
B.“固”意思是本来,“固”与《师说》“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的“固”含义相同。
C.“方”意思是土地纵横,“方”与《侍坐》“方六七十”的“方”含义相同。
D.“顾”意思是回头看,“顾”与《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的“顾”含义不同。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英雄柔情。垓下被围,弹尽粮绝时,“起”“饮”“歌”“泣”等一系列动词刻画出他面临末路时的悲壮和柔情。
B.项羽缺乏自省。他率部出逃,因受农夫欺骗,陷入大泽中。而他始终认为自己失败乃是天数,这揭示了他性格中的弱点。
C.项羽勇猛善战。当他逃到东城时,回顾了自己戎马征战,功绩赫赫的生平,随后为了绝境求生,又奋勇斩杀汉军数十百人。
D.项羽知耻重义。他逃至乌江时,乌江亭长劝他急渡,但他认为自己无颜面见江东父老,于是赠马给亭长,宁死不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当夜溃围南出,驰走。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5.项羽认为自己的失败是“天亡我,非战之罪也”,结合甲乙语段,你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3-07-0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仁怀市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乃髡钳为奴,自卖于朱家。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言于上,如朱家指。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复见之。布母弟丁公,亦为项羽将,逐窘帝彭城西。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 丁公引兵而还。及项王灭,丁公谒见。帝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遂斩之,曰:“使后为人臣无效丁公也!”

臣光曰:高祖起丰、沛以来,罔罗豪桀,招广纳叛。亦已多矣,及即帝位,而丁公独以不忠受戮,何哉?夫进取之与守成,其势不同。当群雄角逐之际,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及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无不为臣;苟不明礼义以示之,使为臣者,人怀贰心以徼大利,则国家其能久安平!是故断以大义,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而怀私结恩者,虽至于活己,犹以义不与也。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虑事岂不深且远哉!子孙享有天禄四百馀年,宜矣!

(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
B.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
C.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
D.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效指的是没有效仿,与现在常用的“无效”含义不同。
B.罔罗意思是网罗搜寻,“罔”与《齐桓晋文之事》“是罔民也”的“罔”含义不同。
C.四海之内中“内”指在一定范围里,与《鸿门宴》“毋内诸侯”的“内”含义相同。
D.是故意为因此,与《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是故”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是项羽手下的将领,因为多次窘困羞辱汉王,所以刘邦悬赏捉拿季布。
B.朱家冒着罪连三族的危险收留季布,并为此亲自去洛阳劝说高帝赦免季布。
C.丁公作为项羽的手下,在彭城追困高帝却心怀二心放走他,因此被高帝所杀。
D.司马迁认为进取与守成是不一样的。守成之时,君王应倡导礼仪,鄙弃二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
(2)当群雄角逐之际,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
5.为拯救季布,朱家是如何劝说滕公的?
2023-07-02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轸为秦使于齐,过魏求见犀首①。犀首陈轸。陈轸曰:“轸之所以来者,事也。公不见轸,轸且行,不得待异日矣。”犀首乃见之。陈轸曰:“公恶事乎?何为饮食而无事?”犀首曰:“衍不肖,不能得事焉,何敢恶事?”陈轸曰:“请移天下之事于公。”犀首曰:“奈何?”陈轸曰:“魏王使李从以车百使于楚,公可以居其中而疑之。公谓魏王曰:‘臣与燕、赵故矣,数令人召臣也,曰无事必来。今臣无事,请谒而往,无久,旬五之期。’王必无辞以止公。公得行,因自言于廷曰:“臣急使燕、赵。急约车为行具。”犀首曰“诺。”谒魏王,王许之,即明言使燕、赵。

诸侯客闻之,皆使人告其王曰:“李从以车百乘使楚,犀首又以车三十乘使燕、赵。”齐王闻之恐后天下得魏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魏王止其行使燕赵闻之亦以事属犀首楚王闻之曰:“李从约寡人,今燕、齐、赵皆以事因犀首,犀首必欲寡人,寡人欲之。”乃倍李从而以事因犀首。魏王曰:“所以不使犀首者,以为不可。令四国属以事,寡人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之事,复相魏。

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梁君与田侯不欲。犀首曰:“请国出五万人,不过五月而赵破。”田盼曰:“夫轻用其兵者,其国易危;易用其计者,其身易。公今言破赵大易,恐有后咎。”犀首曰:“公不慧也。夫二君者,固已不欲矣,今公又言有难以惧之,是赵不伐而二士之谋困也。且公直言易,而事已去矣。夫难构③而兵结,田侯、梁君见其危,又安敢释卒不我予乎?”田盼曰:“善。”遂劝两君听犀首。犀首、田盼遂得齐、魏之兵。兵未出境,梁君、田侯恐其至而战败也,悉起兵从之,大败赵氏。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犀首,即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曾任魏国犀首。②梁君,魏国国君魏惠王。田侯,齐国国君齐威王。③难构,即“构难”,结怨,交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闻之/恐后天下/得魏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魏王止/其行使/燕/赵闻之/亦以事属犀首/
B.齐王闻之/恐后天下/得魏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魏王止其行使/燕/赵闻之/亦以事属犀首/
C.齐王闻之/恐后天下得魏/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魏王止其行使/燕/赵闻之/亦以事属犀首/
D.齐王闻之/恐后天下得魏/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魏王止/其行使/燕/赵闻之/亦以事属犀首/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犀首谢陈轸”与“多谢后世人”(《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的“谢”字含义相同。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其身易穷”与“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穷”字含义相同。
D.“公之不慧也”与“及其所之既倦”(《兰亭集序》)两句中的“之”字用法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轸在出使齐国时途径魏国,趁机求见了魏国的公孙衍,并告诉公孙衍,不能只吃吃喝喝,而应该把天下的政事承担起来。
B.楚国起初和李从有约定,要把政事交由李从,但后来在燕、赵两国的劝说下,楚国改变主意,又把政事交给了公孙衍。
C.公孙衍主张攻打赵国,而田盼认为公孙衍说得太容易,攻打赵国可能会有后患,田盼的这一说法没有得到公孙衍的认同。
D.公孙衍和田盼率军攻打赵国,军队还未出国境,魏王和齐王担心他们吃败仗就又给他们增加了兵力,结果击败了赵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与燕、赵故矣,数令人召臣也,曰无事必来。今臣无事,请谒而往。
(2)夫难构而兵结,田侯、梁君见其危,又安敢释卒不我予乎?
5.公孙衍在听从陈轸的建议后,他本人获得了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
2023-06-2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部分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闺门雍睦白首同居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性又廉怒,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之水,无客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遂访主还之。其雅志如此。

以选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大乘贼起,燕赵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忧不拜。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杨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薄。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附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为左将军、梁州刺史。民俗荒犷,多为盗贼。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功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选自《周书》卷三十七,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闺门雍睦/白首同居/
B.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闺门雍睦/白首同居/
C.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闺门雍睦/白首同居/
D.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国门雍睦/白首同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指官员的调动,一般指升职,也可指平调,但“左迁”指贬官。
B.“其附椿者”与“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其”字含义相同。
C.“出”在文中指官员由京城到地方上任职,“人”有与之相对之意。
D.“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来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隽守孝知礼。父亲去世很久,他坚持在父亲平生所居屋内陈设物品,按时节依次祭拜,流着泪陈献祭品。
B.寇隽清廉仁爱。寇隽认为在不好的树荫下暂时休息也不行,盗泉的水不可错喝,不能丧失德行获得钱财。
C.寇隽坚守正道。华州百姓史底与司徒杨椿打田产官司,长史以下的官员全都说杨椿有理,寇隽没有附和。
D.寇隽善于作战。梁朝经常侵扰边境,边境的人都很担心。寇隽亲自率军队攻克魏兴,活捉了将领曹琰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功授员外散骑待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忧不拜。
(2)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
5.寇隽担任梁州刺史时,是如何让当地的风俗顿时为之一变的?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轸为秦使于齐,过魏求见犀首。犀首陈轸。陈轸曰:“轸之所以来者,事也。公不见轸,轸且行,不得待异日矣。”犀首乃见之。陈轸曰:“公恶事乎?何为饮食而无事?”犀首曰:“衍不肖,不能得事焉,何敢恶事?”陈轸曰:“请移天下之事于公。”犀首曰:“奈何?”陈轸曰:“魏王使李从以车百乘使于楚,公可以居其中而疑之。公谓魏王曰:‘臣与燕、赵故矣,数令人召臣也,曰无事必来。今臣无事,请谒而往,无久,旬五之期。’王必无辞以止公。公得行,因自言于廷曰:‘臣急使燕、赵。急约车为行具。’”犀首曰:“诺。”谒魏王,王许之,即明言使燕、赵。

诸侯客闻之,皆使人告其王曰:“李从以车百乘使楚,犀首又以车三十乘使燕、赵。”齐王闻之恐后天下得魏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魏王止其行使燕赵闻之亦以事属犀首楚王闻之曰:“李从约寡人,今燕、齐、赵皆以事因犀首,犀首必欲寡人,寡人欲之。”乃倍李从而以事因犀首。魏王曰:“所以不使犀首者,以为不可。令四国属以事,寡人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之事,复相魏。

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梁君与田侯不欲。犀首曰:“请国出五万人,不过五月而赵破。”田盼曰:“夫轻用其兵者,其国易危;易用其计者,其身易。公今言破赵大易,恐有后咎。”犀首曰:“公不慧也。夫二君者,固已不欲矣,今公又言有难以惧之,是赵不伐而二士之谋困也。且公直言易,而事已去矣。夫难构而兵结,田侯、梁君见其危,又安敢释卒不我予乎?”田盼曰:“善。”遂劝两君听犀首。犀首、田盼遂得齐、魏之兵。兵未出境,梁君、田俘恐其至而战败也,悉起兵从之,大败赵氏。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犀首,即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曾任魏国犀首。②梁君,魏国国君魏惠王。田侯,齐国国君齐威王。③难构,即“构难”,结怨,交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闻之/恐后天下/得魏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魏王止/其行使/燕/赵闻之/亦以事属犀首/
B.齐王闻之/恐后天下/得魏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魏王止其行使/燕/赵闻之/亦以事属犀首/
C.齐王闻之/恐后天下得魏/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魏王止其行使/燕/赵闻之/亦以事属犀首/
D.齐王闻之/恐后天下得魏/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魏王止/其行使/燕/赵闻之/亦以事属犀首/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犀首谢陈轸”与“多谢后世人”《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的“谢”字含义相同。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其身易穷”的“穷”意为陷入困境,与“图穷匕首见”中的“穷”意思不同。
D.“公之不慧也”与“士之耽兮”(《氓》)两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轸在出使齐国时途径魏国,趁机求见了魏国的公孙衍,并告诉公孙衍,不能只吃吃喝喝,而应该把天下的政事承担起来。
B.楚国起初和李从有约定,要把政事交由李从,但后来在燕、赵两国的劝说下,楚国改变主意,又把政事交给了公孙衍。
C.公孙衍主张攻打赵国,而田盼认为公孙衍说得太容易,攻打赵国可能会有后患,田盼的这一说法没有得到公孙衍的认同。
D.公孙衍和田盼率军攻打赵国,军队还未出国境,魏王和齐王担心他们吃败仗就又给他们增加了兵力,结果击败了赵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与燕、赵故矣,数令人召臣也,曰无事必来。今臣无事,请谒而往。
(2)夫难构而兵结,田侯、梁君见其危,又安敢释卒不我予乎?
5.公孙衍在听从陈轸的建议后,他本人获得了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
2023-04-30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