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尽,颇有得色,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取材于《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

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上览表,益加悼惜。

(取材于《明皇杂录》)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须臾,裁决                    俱:全都。
B.谓紫微舍人齐浣曰             顾:回头。
C.以明皇太平政                    济:救济。
D.近者倦于勤                       稍:渐渐。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自才不及崇 / 皆美于徐公
B.爱身保禄从之 /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 若甚怜,而卒以祸
D.上览表,益加悼惜 / 今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            委积:聚积,堆积。
B.夫不肖用事                            用事:执政,当权。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        相与:互相,交相。
D.公当出入为藩辅                      出入:指出将入相。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以卿坐镇雅俗耳。
(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
B.崇曰:“然则竟如何?”
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
C.一遵其法,无所变更。
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
D.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
没有顾及到国家的安全和危险,的确是有罪的行为。
5.请把文中“材料一”处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
6.当时有人称卢怀慎为“伴食宰相”,含有说他是“吃闲饭的宰相”的意思。司马光则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卢怀慎为相的认识。
2022-10-0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始皇三十七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赵高谓胡亥曰: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子无尺寸之地,为之奈何?时乎时乎,间不及谋。粮跃马,唯恐后时!

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当议也!高曰: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之何深也?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皇帝二十余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于乡里,明矣。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于心而诎于口,尽礼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君计定之。斯曰:反位!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贵圣?斯曰: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禄者,故将以存亡安危臣也。岂可负哉?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而已矣。勿复言,将令斯得罪。高曰:盖闻圣人迁徙无常,就变而从时,见末知本,观指而睹归。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权命悬于胡亥,高能得志焉。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晚?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

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蒙恬死。使者至,发书,扶苏泣,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使者还报,胡亥、斯、高大喜。至咸阳,发丧,太子立为二世皇帝。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取材于《史记·李斯列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粮跃马                                     赢:赢取
B.而君之何深也                           责:责任
C.故将以存亡安危臣也                 属:托付
D.今此而不从                              释:解释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兵属蒙恬                                        幸得刀笔之文进入秦宫
B.高谓丞相斯曰                                 诸侯已畔,斯欲谏争
C.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             此非人臣当议也
D.君反位                                           勿复言,将令斯得罪
3.按照加点词“而”的意义和用法,对下面的句子进行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①与丧会咸阳                  子无尺寸之地
③长子刚毅武勇                  ④君计定之
⑤见末知本                         ⑥斯乃仰天
A.①⑥/②⑤/③/④B.①④⑤/②/③/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
您与蒙恬相比,与长公子扶苏的关系谁更好
B.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于乡里,明矣
您最终也是不能怀揣通侯之印退职还乡了,明白了吧
C.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
听从上天的旨意,还有什么可考虑决定的呢
D.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
使者立刻把他交付法吏,关押在阳周
5.下列对最后一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指代贵族人家,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B.“三公”,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三国志》中记载曹操家族“四世三公”,官居高位。
C.“六艺”,指李斯精通儒家教育的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唐代韩愈称赞学生李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周、召”,周成王时共同辅政的周公和召公的并称;史书记载周公尊敬贤士,“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6.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而已矣。
7.《史记·李斯列传》开篇写道:李斯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絮(同“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有学者认为“仓中鼠”哲学是李斯人生悲剧的原因,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思考。
2021-11-18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于鳞先生传

(明)王世贞

李于鳞者,讳攀龙,其家近东海,因自号沧溟云。当其业成时,海内学士大夫无不知有沧溟先生者。

于鳞九岁而孤,其母张【1】影相吊也。家无余资,捕鲈不足以资脩脯,而自其挟册请益,塾师为之逊席者数矣。晋江王慎中来督山东学,奇于鳞文,擢诸首。然于鳞益厌时师训诂学,间侧弁而哦若古文辞,诸弟子不晓何语,咸相指于鳞“狂生狂生”,于鳞夷然不屑也,曰:“吾而不狂,谁当狂者?

于鳞既以古文辞创起齐鲁间,意不可一世学,而属居曹无事,悉取诸名家言读之,以为纪述之文厄于宋,班氏姑其佼佼者耳。不以规矩不能方圆,拟议成变,日新富有。今夫《尚书》《庄》《左氏》《檀弓》《考工》,其成言班如也,法则森如也。于鳞摭其华而裁其衷,琢字成辞,属辞成篇,以求当于古之作者而已。

俄出守顺德【2】,问所以守顺德者,于鳞曰:“晨兴坐堂,属吏考计,延见乡老,问疾苦,为兴除,脱若承蜩矣。”于鳞皓皓自濯洗,勤于大要。居久之,政声流通三辅。于鳞尝蠲马牧地【3】垂三千金,留永济仓粟,毋灌输京师,以饷戍卒。于鳞又谓:“京师仰东南饷,不时至,而燕、齐、汴、赵边河百里而近者,毋出赋钱,皆赋菽粟,浮于河,达京师,缓急一策也。”时颇是之。

寻擢陕西按察副使,视其学政。于鳞谓:“陕,古西京也。先朝士大夫北地外,多阳浮慕古文辞,而时离之。”亡何,其乡人殷中丞来督抚,以檄致于鳞,使属文。于鳞不怿曰:“文可檄致耶?”会其地多震动,念太恭人老家居,遂上疏乞骸骨,拂衣东归。

于鳞归,则构一楼田居,东眺华不注,西揖鲍山,曰:“它无所溷吾目也。”无何而太恭人捐馆,匍匐还里,不胜毁,病困。久之,小间,寻暴心痛,一日卒。年五十七。所著《白雪楼集》三十卷行于世。

王子曰:世能名于鳞,莫能名于鳞所以其旁睨【4】千古。或谓其声不畅,实位不配望,寿不竟志,以为恨。夫漆园、玄亭【5】,杜门著书而生,寥寥者岂一于鳞也?呜呼!何恨哉?

(取材于《沧溟先生集》)


注释:【1】李于鳞母亲张氏,被尊为“太恭人”。【2】顺德:河北顺德府。【3】马牧地:地名。【4】旁睨:傲视。【5】漆园,战国时庄周为吏之处,这里代指庄子。玄亭,汉代文学家扬雄的住所,这里代指扬雄。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鳞其华而裁其衷               摭:选取
B.鳞尝马牧地垂三千金             蠲:免除
C.寻陕西按察副使                  擢:提拔
D.于鳞不                         怿:生气
2.下列对句中“于”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纪述之文厄                  于:从
B.以求当古之作者而已               于:被
C.勤大要                            于:对于
D.所著《白雪楼集》三十卷行     于:在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侧弁而哦若古文辞        有时歪戴着帽子像吟咏古文辞
B.班氏姑其佼佼者耳          (汉代)班氏姑且算是写这类文章的优秀人物了
C.脱若承蜩矣                  像蝉一样脱身而去
D.它无所溷吾目也          它不会使我的眼睛混浊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于鳞幼年时家贫交不起学费,但他读书认真勤奋,痴迷古文辞。
B.李于鳞感慨先朝北地外的文人士大夫,多数只是表面仰慕古文辞。
C.文章记述李于鳞对母亲情感深厚,母亲逝后他伤痛过度抱病而终。
D.文章结尾作者对李于鳞在世没有真正完成大志,深表遗憾和痛心。
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吾而不狂,谁当狂者?
6.作者说李于鳞“旁睨千古”。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者这样评价的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