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1]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庭,以悦刘夫人,优名谓之“李天下”。尝因为优,自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诸伶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能出气;亦反有相附托以希恩泽者,四方藩镇争以货赂结之。其尤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进耳目。进每奏事,常左右问之,由是进得施其谗慝,干预政事。自将相大臣皆惮之。

初,胡柳之役,伶人周匝梁所得,帝每思之。入汴之日,匝见于马前,帝甚喜。匝涕泣言曰:“臣之所以得生全者,皆梁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就陛下乞二州以报之。”帝许之。郭崇韬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帝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当为我屈意行之。”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时亲军有从帝百战未得刺史者,莫不愤叹。

初,罗贯为礼部员外郎,性强直,为郭崇韬所知,用为河南令。为政不避权豪,伶宦请托,书积几案,一不报,皆以示崇韬。崇韬奏之,由是伶宦切齿。河南尹张全义亦以贯高伉,恶之,遣婢诉于皇后,后与伶宦共毁之,帝含怒未发。会帝自往寿安视坤陵役者,道路泥泞,桥多坏。帝问主者为谁,宦官对属河南。帝怒,下贯狱;狱吏榜,体无完肤,明日,传诏杀之。

(取材于《资治通鉴·后唐纪》)

(二)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取材于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注释:【1】后唐庄宗李勖(885—926),五代后唐王朝的建立者,923年至926年在位。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尤政害人者       蠹:损害
B.常左右问之       屏:遮蔽
C.匝见于马前       谒:拜见
D.狱吏榜       掠:拷打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与优人共戏       而大声发水上
B.遂委进耳目       而此独钟名
C.伶人周匝梁所得       传其事以官戒也
D.与其所以失之者       此世所以不传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或时自傅粉墨
庄宗有时就自己在脸上涂上一些粉墨
B.由是进得施其谗慝
因此景进也乘机说别人一些坏话
C.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
陛下赞许的是和您共同夺取天下的人
D.当为我屈意行之
你还是为我委屈心意去做吧
4.把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1)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
(2)后与伶宦共毁之。
5.欧阳修认为后唐庄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段(一)加以分析。
2022-07-16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人。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驸马都尉秉破降之。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恭至部,移檄乌孙,示汉威德,大昆弥以下皆欢喜,遣使献名马,愿遣子入侍。恭乃发使金帛,迎其侍子。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匈奴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城搏战,以毒药傅矢。传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五月,乃引兵据之。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

时焉耆、龟兹攻殁都护陈睦,北虏亦围关宠于柳中。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击杀之,炙诸城上。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

……先是,恭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随王蒙军俱出塞。羌固请迎恭,诸将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与羌,从山北迎恭,遇大雪丈馀,军仅能至。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羌乃遥呼曰:“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城中皆称万岁。开门,共相持涕泣。明日,遂相随俱归。虏兵追之,战且行。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殁,至玉门唯馀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邓众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及恭至洛阳,鲍昱奏恭节过苏武,宜蒙爵赏。于是拜为骑都尉。

论曰: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取材于《后汉书·耿恭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恭乃发使金帛,迎其侍子               赍:赠送
B.恭城搏战,以毒药傅矢                  乘:登上
C.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                  固:坚固
D.恭乃诱其使上城,击杀之               手:亲手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匈奴震怖,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                    便可白公姥,即时遣归
B.羌随王蒙军俱出塞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常私虏情告恭                                                钟罄置水中
D.虏兵追之,战且行                                 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                  路上遭遇匈奴大军,全歼敌军
B.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                  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合兵进攻耿恭
C.羌固请迎恭,诸将不敢前                  范羌坚决请求返回迎接耿恭,诸将不敢前进
D.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衣服鞋子都穿破了,形体容颜憔悴不堪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耿恭军事才能的一项是(       
①恭乃发使赍金帛,迎其侍子
②传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
③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
④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
⑤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励士众击走之
⑥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
A.①③④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⑤⑥
5.文末作者将耿恭与苏武并列,结合文章分条解说耿恭“义重于生”的体现。
2022-07-14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人言作天子则得自尊崇,无所畏惧,朕则以为正合自守谦恭,常怀畏惧。昔舜诫禹曰,‘汝惟不,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又《易》曰‘人道恶盈而好谦’。凡为天子,若惟自尊崇,不守谦恭者,在身傥有不之事,谁肯犯颜谏奏?朕每思出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群臣。天高听卑,何得不畏?群公卿士,皆见瞻仰,何得不惧?以此思之,但知常谦常惧,犹恐不称天心及百姓意也。魏征曰:古人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愿陛下守此常谦常惧之道,日慎一日,则宗社永固,无倾覆矣。唐虞[1]所以太平,实用此法。

贞观三年,太宗问给事中孔颖达,曰:《论语》云,‘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颖达对曰:圣人设教,欲人谦光。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己之才艺虽多,犹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非惟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夫帝王内蕴神明,外须玄默,使深不可知,故《易》称‘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若其位居尊极,炫耀聪明,以才陵人,饰非拒谏,则上下情隔,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太宗曰:《易》云,‘劳谦,君子有终,吉。诚如卿言。诏赐物二百段。

河间王孝恭,武德初封为赵郡王,累授东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孝恭既讨平萧铣、辅公柘,遂领江淮及岭南北,皆统摄之。专制一方,威名甚著,累迁礼部尚书。孝恭性惟退让,无骄矜自伐之色。时有特进江夏王道宗,尤以将略驰名,兼好学,敬慕贤士,动修礼让,太宗并加亲待。诸宗室中,惟孝恭、道宗莫与为比,一代宗英云。

(取材于《贞观政要 卷六》)


注释:【1】唐、虞:即唐尧、虞舜,此指尧舜时代。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汝惟不             矜:自尊自大
②人道盈而好谦             恶:罪恶
③在身倘有不之事             是:正确
④犹以为少             病:可怜
⑤非惟匹庶             匹庶:平民
⑥尤以将略驰名             将略:用兵谋略
A.①③B.②④C.③⑤D.④⑥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高听卑,何得不畏
皇天虽高,却能听得到地上的议论,怎么能不敬畏呢
B.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做事情无不有个开始,却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到结束
C.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
仍然向贫贱的人进一步求得支持
D.惟孝恭、道宗莫与为比,一代宗英云
只有孝恭、道宗二人的德才无人能比,他们是宗室中的一代英杰
3.请给文章拟写一个标题,并结合三个文段的相关内容说明理由。
2022-07-11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1】秉政前后二十年。地节二年春病,车驾自临问光病,上为之涕泣。光上书谢恩曰:“愿分国邑三千户,封兄孙奉车都尉山为列侯,奉兄骠骑将军去病祀。”事下丞相御史,即日拜光子禹右将军。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太中大夫任宣与侍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略有改动)

孝宣皇帝【2】之时,霍氏【3】奢靡,茂陵徐先生【4】曰:“霍氏必亡。夫在人之右而奢,亡之道也。孔子曰:‘奢则不逊。’夫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之道也。出人之右,人必害之。今霍氏秉权,天下之人害之者多矣。夫天下害而又以逆道行之,不亡何待?”乃上书言霍氏奢靡,陛下即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于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果灭。董忠等其功封。人有徐先生上书者,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曰:‘曲其突,远其积薪,不者将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居无几何,家果失火。乡聚里中人而救之,火幸息。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者在上行,余各用功次坐,而反不录言曲突。向使主人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无裂地出爵费,而国安平自如。今往事既已,而福独不得与其功,惟陛下察客徙薪曲突之策,而使居燔发灼烂之右。”书奏,上使人赐徐福帛十匹,拜为郎。

(节选自《说苑·权谋》)


注:【1】光,指西汉权臣霍光。【2】孝宣皇帝,即汉宣帝。【3】霍氏,指霍光的子孙。【4】徐先生,名为徐福,即后文“向使福说得行”中的“福”。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节二年春病                           笃:沉重
B.天下之人害之者多矣                 疾:生病
C.陛下即                                 爱:偏爱
D.乡聚里中人而救之                    哀:同情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封兄孙奉车都尉山为列侯             董忠等其功封
B.即日拜光子禹右将军                    人有徐先生上书者
C.夫不逊必侮上                              而反不录言曲突
D.夫天下害而又以逆道行之             则无裂地出爵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兄骠骑将军去病祀
用来作为祭祀兄长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供奉
B.出人之右,人必害之
地位在众人之上,别人一定会害怕他
C.见灶直突,傍有积薪
发现灶上的烟囱是直的,灶旁堆放着许多柴草
D.燔发灼烂者在上行
被火烤得焦头烂额的人居于上座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光的葬礼十分隆重,汉宣帝及皇太后都亲自参加。
B.徐福从霍氏子孙的奢靡,预感他们将不逊而行逆道。
C.客人向主人建议弄弯灶上的烟囱,搬走灶边的柴草。
D.徐福上书劝说霍氏子孙收敛奢靡行为,以防被灭族。
5.依据上文,成语典故“曲突徙薪”包含着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2022-07-11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所知也。夫晋,何之有?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取材于《烛之武退秦师》)

(二)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公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公之心,能若是乎?秦穆公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公必翻然从之矣!

(取材于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之有                    厌:满足
B.又欲其西封             肆:扩张
C.能若是乎                 讵:难道
D.一于烛之武之利       怵:警惕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             其势弱
B.且君尝晋君赐矣       守前所而已
C.君所知也                 思国安者
D.亦必以利             今人有大功击之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能为也已     不能干什么了
B.越国以鄙远     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边邑
C.共其乏困        提供他们休息解乏的地方
D.相结之厚也     相互结盟很深了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1)焉用亡郑以陪邻
(2)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5.文(二)认为秦穆公退兵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一)具体分析。
2022-07-08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周宣帝时,思邈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

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

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照邻有文云:“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

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症发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初,魏征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传授,有如目睹。

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取材于《旧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


【注】①孙思邈:唐代医学家,人称药王,著有《千金方》。②容卫:中医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③精:实质。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其器大                              恨:怨恨
B.而听视聪                              瞭:明亮
C.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             假:送,给予
D.不百岁人矣                           啻:只,止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思邈王室多故/臣供养无主
B.执师资之礼以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
C.和而雨,怒而为风/自以得其实
D.症发面,变动乎形/儿之成,则可待
3.下列对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救之以针剂                           (状语后置)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定语后置)
C.故不我若也                           (宾语前置)
D.遂见用于小邑                       (被动句式)
4.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
20岁时,就擅长谈论庄子、老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
B.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
高宗召见他,授予他谏议大夫官职,又坚决谢绝
C.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
善于言谈的人,本来也要遵循天道
D.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
圣人用高尚的德行加以疏导,用恰当的人力加以辅助
5.请用四字词语或成语,从不同侧面概括孙思邈的形象特点,并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加以佐证。
2022-07-0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查,盘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              说:同“悦”,高兴
B.土事不,木事不镂                    文:花纹   
C.下之其上甚矣                           疾:痛恨
D.君而处身                           宗:尊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关市讥不征                           盖将自其变者观之
B.服之轻重便                           青,取之
C.然则曷禄夫子                           身翼蔽沛公
D.如此,则诸侯至矣                    行李之往来,共乏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义而归附他们。
B.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 黩武的危害性。
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
4.文中景公问晏子“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君子难道不要富贵吗)”,引出晏子对“富贵”的态度。
①请根据文意概括晏子对“富贵”的态度。
②《论语》中有不少关于“富贵”的篇章,阅读以下三则,概括孔子对“富贵”的看法。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2022-07-06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人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屈平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地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与日月争光可也。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注:①帝喾(),姬姓,名俊。五帝之一;②皭(jiào)然,洁白貌。

(二)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十二,书八章,三十,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取材于司马迁《报任安书》)

1.根据《史记》相关知识,甲、乙、丙三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平王听之不聪也       疾:痛心
B.谗人间之,可谓       穷:贫穷。
C.不毕见             靡:没有
D.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非常:不寻常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邪曲害公也             此亡秦续耳
B.故称物芳             还也
C.与日月争光可也       然,每至于族
D.退而论书策舒其愤       越国鄙远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谗谄之蔽明也
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混淆黑白,蒙蔽了怀王的明见。
B.举类迩而见义远
列举的事物浅近,而表达的意思却很深远。
C.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自从上疏后,就陷入了污泥浊水之中。
D.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想探求天道与人事的关系,通晓古今变化的规律。
5.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离骚》讽谏了当时的政事,阐明了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
B.屈原常在作品中写到香草美人,因此他的品行也愈加高洁。
C.《史记》记载从黄帝至当时的历史,探求成败兴衰的规律。
D.司马迁希望完成《史记》并传于后世,即使爱好也不后悔,
6.屈原作《离骚》与司马迁著《史记》的原因有何相同之处?请依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2022-07-05更新 | 38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大附中二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往来于京师,见者谓逖有世才具。

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曰:今遗民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进取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仍将本部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三年夏六月,祖逖将韩潜与后赵将桃豹分据陈川故城,豹居西台,潜居东台,出入相守四旬。逖布囊盛土如米状,使千余人运上台。又使数人担米息于道,豹兵逐之,弃担而走。豹兵久饥,得米,以为逖士众丰饱,益惧。后赵将刘夜堂以驴千头运粮馈豹,逖使韩潜邀击于汴水,尽获

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而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各以诈力相攻击,逖驰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皆受逖节度。自河以南多叛后赵归于晋,后赵境土渐

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计。后赵王勒患之,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书,听其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边境之间,稍得休息。

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不畜资产,又收葬枯骨,为之祭醊,百姓感悦。方当推锋越河,扫清冀朔,会朝廷将遣戴若思为都督。逖以若思虽有才望,无弘致远识,且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虑大功不遂;且闻王敦与刘隗等构隙,虑有内难,感激发病。逖虽内怀忧愤,而图进取不辍,营缮武牢城。城北临黄河,西接成皋,四望甚远。逖恐南无坚垒,必为贼所袭,乃率众筑垒。未成,而逖病甚,俄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考妣,谯梁百姓为之立祠。

(取材于《晋书》《资治通鉴》)


注释:①后赵: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政权,军事力量强大,与当时南方的东晋政权对峙。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见者谓逖有世才具                                  赞:辅佐,帮助
②大王能命将出师                                        诚:如果真的
③不给铠仗                                                     铠仗:铠甲和兵器
④逖布囊盛土如米状                                  以:用
⑤逖使韩潜邀击于汴水,尽获                    之:这里指敌将刘夜堂
⑥后赵境土渐                                               蹙:收缩
⑦逖不                                                      报:向上级请示
听其互市                                               而:却
A.①④B.②③C.⑤⑦D.⑥⑧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遗民遭残贼
现在遗留在中原的百姓遭受欺凌迫害
B.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祖逖如果不能扫清中原敌寇再次渡江南归,就如同这江水(一去不回)
C.于是公私丰赡
于是无论公家还是私人都财富充足
D.且已翦荆棘,收河南地
而且已经清除荆棘(修好了进军的道路),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地区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皇帝只想躲在江南,祖逖直言进谏,激励他率部进取中原。
B.在与后赵将领桃豹的作战中,祖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C.赵固、郭默等原本互相混战的队伍,被祖逖收编为自己的力量。
D.祖逖积极筹备北伐时,朝廷却要派缺乏远见的戴若思来做都督。
4.我国史书讲究措辞,一字之中或有深意。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二段“仍将本部百余家渡江”中“仍”字体现了祖逖怎样的精神,并从文中另找出一个可以佐证祖逖具有这种精神的事例。
2022-06-2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四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函陵        ②敢以烦执事
③以乱        ④且君尝晋君赐矣
A.①军队       ②对对方的敬称       ③取代       ④替
B.①驻军       ②执掌事务       ③交换       ④被
C.①驻军       ②对对方的敬称       ③取代       ④给予
D.①军队       ②管理事务       ③交换       ④是
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行李之往来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022-06-2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四十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