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秦以无道毒天下,六王皆万乘之国,相踵灭亡。岂无孝子慈孙、故家遗俗?皆奉头鼠伏。

自张良狙击之外,更无一人敢西向窥其锋者。陈胜出于戍卒,一旦奋发不顾,海内豪杰之士,乃始云合响应,并起而诛之。数月之间,一战失利,不幸陨命于御者之手。身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项氏之起江东,亦矫称陈王之令而渡江。且其称王之初,万事草创,能从陈余之言,迎孔子之孙鲋为博士,至尊为太师,所与谋议,皆非庸人崛起者可及,此其志岂小小者哉!

(节选自《容斋随笔·陈涉不可轻》)

材料二: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周文,陈之贤人也,自言习兵,陈王与之将军印,西击秦。秦令少府章邯免郦山徒、奴产子,悉发以击楚大军,尽败之。将军田臧等相与谋曰:“周章军已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围荥阳城弗能下,秦军至,必大败。不如少遣兵,足以守荥阳,悉精兵迎秦军。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因相与矫王令以诛吴叔,献其首于陈王。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与战,田臧死,军破。章邯进兵击李归等荥阳下,破之,李归等死。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腊月A陈B王之C汝阴D还至E下城父F其御庄贾G杀H以降秦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合响应,指如云朵般聚合,像回声般应和,形象地描写陈胜起义时获得的支持。
B.博士,秦汉时的官名,充当君主参谋,兼有礼官性质,由此可知孔鲋很受重用。
C.假王,指暂时代理为王,与《苏武传》中“假吏常惠”的“假”词义用法不同。
D.相与,文中指共同、一齐之意,与《饮酒》中“飞鸟相与还”的“相与”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拥有雄厚军事实力的六国,被秦国攻灭之后,甘于忍受暴虐无道的统治,除了张良有过复仇之举外,再没有过敢与秦抗衡之人。
B.陈胜出身卑微,但是能奋不顾身,领导反秦力量进行英勇的斗争,虽然持续时间并不长久,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C.周文自称熟习军事,受陈胜重用,却不敌章邯领导的一支临时拼凑的队伍;田臧率领精兵围攻荥阳时兵败身死。
D.陈胜称王时,过去与他一起受雇耕田的友人投靠他,受到了陈胜的礼遇,后却因言语不当而被杀,这让旧友们相继离开。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无孝子慈孙、故家遗俗?皆奉头鼠伏。
(2)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5.材料一中,作者就“陈涉不可轻”的观点给出了哪些理由?请简要概括。
2024-05-11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汉王遣张耳与韩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破代兵,禽夏说。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之。’令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

材料二:

战失其道,未有不败者;战得其道,未有不胜者。胜则破竹之势成,迎刃之机顺矣。自此招揽豪杰,部署长吏,抚辑人民,收按图籍,颁布教章。所谓略地也,顾其策何先?曰:是有机焉!蹈之而动耳,不烦兵也。

李左车之对淮阴也,曰:“将军虏魏王、禽夏说,不终朝而破赵二十余万众,威震天下,此将军之所长也。然众劳卒疲,其实难用。今以罢弊之卒,屯之燕坚城之下,燕若不服,齐拒境以自强,此将军之所短也。为将军计,莫若甲休兵,遣辩士奉咫尺之书于燕,暴将军所长,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而东临齐,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

(节选自《乾坤大略》)

【注】①李左车:赵国名将李牧之孙。李左车辅佐赵王歇,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赵亡后,韩信对他以礼相待,虚心求教。李左车提出“百战奇胜”的良策,使韩信收复燕、齐之地。②淮阴:指淮阴侯韩信。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A韩信兵B号C数万D其实不过E数千F能千里而袭G我H亦已罢极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爨,指灶,《项脊轩志》中的“迨诸父异爨”指分灶做饭,意思是分家。
B.麾下,文中指部下,其中的“麾”与“麾之即去”中的“麾”意思不同。
C.儒者,指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汉以后泛指一般的读书人。
D.按,文中指收拾、放下,与成语“按图索骥”中的“按”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左车认为韩信进攻的锋芒锐不可当,他请求成安君一定不要出来应战,而是由他率领三万奇兵对敌。
B.李左车的建议未被成安君采纳,成安君认为韩信军队势弱,如不出战,诸侯会认为赵国胆怯,进而轻视并讨伐赵国。
C.李左车认为韩信很快就打败了赵国二十多万大军,威震天下,但是士兵们已经疲惫不堪,实际上难以再战。
D.李左车建议韩信按兵不动,派能言善辩的人带着书信到燕国去,展示自己的长处,燕国一定不敢不听从。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
(2)今以罢弊之卒,屯之燕坚城之下,燕若不服,齐拒境以自强,此将军之所短也。
5.李左车分别为成安君和韩信献策,这两种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4-03-29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养于从父兄。念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国成诸贵,亦以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疏奏A宪宗B怒C甚D间E一日F出疏G以示宰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本义指少年时失去父亲,后泛指父母双亡,又引申为单独,在这里指丧父。
B.寻,不久的意思。 与“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的“寻”意思不同。
C.博士,官职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为教授生徒的官职。
D.“罪愈太重”中的“罪”是惩罚之意,与“明烛天南”(《登泰山记》)中的“烛”用法不同。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从小刻苦学习儒家经典,无需别人奖励督促。考中进士之后,先后受到董晋和张建封的赏识和任用。
B.韩愈曾上奏呈递数千言的奏章,皇上不采纳,并大为生气,把他贬为阳山县令,后酌情让他到江陵任职。
C.韩愈自认为有才华,公事烦累还遭受贬官,就作《进学解》开导自己,执政者看到此文,十分同情他。
D.韩愈看到皇帝迎佛骨于宫中供奉,王公百姓也争相奉佛,于是上疏劝谏,遭到皇帝忌恨,最终被贬潮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2)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
5.全文围绕韩愈的哪种精神展开记叙?请加以概括。
2024-03-1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太子保傅,古难其选。成王幼小,以周、召为保傅,左右皆贤,足以长仁,致理太平,称为圣主。秦之胡亥,赵高作傅。及其篡也,诛功臣,杀亲戚,旋踵亦亡。以此而言,人之善恶,诚由近习。朕弱冠交游,惟柴绍、窦诞等,为人既非三益,及朕居兹宝位,经理天下,虽不及尧、舜之明,庶免乎孙皓、高纬之暴。以此而言,复不由染,何也?魏征曰:中人可与为善,可与为恶,然上智之人自无所染。陛下受命自天,平定寇乱,救万民之命,理致升平,岂绍、诞之徒能累圣德?但经云:‘放郑声,远佞人。’近习之间,尤宜深慎。太宗曰:善。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杜谗邪》)

材料二:

霍光,宇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入禁闼二十余年,未尝有过,甚亲信。是时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后元二年春,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光为人沉静详审,每出入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盖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又引苏武前使匈奴,拘留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而大将军长史敞亡功为搜粟都尉。明旦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

(节选自《汉书·霍光金日碑传》)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明旦A有诏B召C大将军D光入E免冠顿首F谢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傅,古代专门辅导和教谕君主以及太子的官员,这类官员被称为师傅、师保或保傅。
B.奉车,皇帝出行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驾,与《苏武传》中“前长君为奉车”中的官职相同。
C.见,在“甚见亲信”中表示被动,该用法与《苏武传》中“见犯乃死”中的“见”用法不同。
D.属,文中指的是托付、嘱托,与《屈原列传》中“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二十岁就开始结交柴绍等名士,但太宗认为他们还不具备孔子所说的“三益”标准。
B.汉武帝将周公背着成王接见诸侯的图画赐给霍光,希望霍光能像周公一样辅佐少帝。
C.霍光细致谨慎,资性端正。每次进入殿门前,都会停留在常常站立的地方,丝毫不差。
D.上官桀等人多次诋毁陷害霍光,又设计暗杀他,趁机废掉昭帝,迎立燕王,但未能成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其篡也,诛功臣,杀亲戚,旋踵亦亡。
(2)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5.材料二中,在与上官桀等人斗争的过程中,霍光表现出哪些优秀的品质?请概括。
2024-02-1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司马迁论李将军之死曰:知与不知,皆为流涕。论大将军曰:以柔媚于上。愚意李广之所为,青之所不愿,而非不足也。李敢[注]怨其父死,至击伤青,青为讳不言。不斩苏建,使归命天子,言之如不快人意,而其知时见远,皆中几会。

夫好名之士,常鼓舞于壮锐可喜之节,而不快于持重远见之士。广之所为,天下之乾勇者好之,其明者未必善也。后世论郭子仪、李光弼二人者,未尝不子仪。夫善战而有谋,果敢而精锐,子仪皆苦其不及。其宽缓仁爱宜若鲁钝矣而卒过光弼者何也子仪之所长,光弼之所不能;光弼之所长,子仪或未必待。是故也。

(节选自《张右史文集·卫青论》)

材料二:

大将军卫青兵出定襄。苏建,赵信并军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与战一日,兵且尽,信降单于,建独身归青。议郎周霸曰:自大将军出,未尝斩裨将。今建弃军,可斩以明将军之威。长史安曰:不然,建以数千卒当虏数万,力战一日,士皆不敢有二心。自归而斩之,是示后无反意也,不当斩。青曰:其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是以见为人臣者不敢专权,不亦可乎?遂囚建诣行在,天子果赦不诛。卫青握兵数载,宠任无比,而上不疑,下不忌。狄青为枢密使,自恃有功,颇骄蹇,怙惜士卒,每得衣粮,皆曰:此狄家爷爷所赐。朝廷患之。时文潞公当国,建言以两镇节度使出之。青自陈无功而受镇节,无罪而出外藩。仁宗亦以为然,向潞公述此语,且言狄青忠臣。潞公曰: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心,所以有陈桥之变。上默然。青犹未知,到中书自辨,潞公直视之,曰:无他,朝廷疑尔。青惊怖,却行数步。青在镇,每月两遣中使抚问,青闻中使来,辄惊疑终日,不半年,病作而卒。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李敢:李广幼子,李敢怨忿大将军卫青使其父含恨而死,击伤了卫青。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宽A缓B仁爱C宜D若E鲁钝矣F而卒G过光弼者H何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右,汉代以右为尊,又有动词义,文中指与李光弼相较,后世没有人不尊崇郭子仪。
B.行在,即行在所,指天子、诸侯所在之地或巡行所到之地,文中特指天子所在之地。
C.当国,指执政,担负国家事务的意思。类似的表述还有用政、用事、当政、秉政等。
D.太祖,皇帝庙号,多用以称开国之主或国家奠基者,《谏太宗十思疏》中“太宗”也是庙号。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青了解时势,见识高远。他不自行斩杀苏建;李敢怨恨前往击杀卫青,卫青秘而不宣。
B.苏建、赵信两军率领三千多骑兵,与单于的军队遭遇,交战一天,汉军消耗殆尽,赵信投降。
C.周霸认为苏建独自回营,应该斩杀他。长史安认为苏建有功,如果斩杀将无人抗敌。
D.文潞公建议让狄青离开朝廷,狄青自陈得到仁宗认可,文潞公借陈桥兵变说服了仁宗。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之所为,天下之乾勇者好之,其明者未必善也。
(2)其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是以见为人臣者不敢专权,不亦可乎?
5.卫青和狄青都位高权重但结局却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4-02-0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诊断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子夏之晋,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传》,有删改)

材料二:

庞葱与太子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二》,有删改)

【注】①庞葱:一作庞恭,魏国大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
B.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
C.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
D.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过”,在文中指“经过、路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过”意思不同。
B.“己亥”在文中是干支纪日,而《登泰山记》中所言“戊申晦,五鼓”中的“戊申”是干支纪月。
C.“质”,在文中指“做人质”,与成语“文质彬彬”中的“质”意思不相同。
D.“信”,指相信,与《左传·曹刿论战》中“小信未孚”的“信”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论证观点时,列举多个事例作为论据,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又使得文章内容深入浅出。
B.齐桓公从鲍叔那里得到管仲而称霸,吴王因太宰嚭听信勾践最终身死国灭,由此论证举荐人的重要性。
C.材料二中的庞葱用“三人成虎”的寓言故事提醒魏王要信任自己,可等他回国后,魏王却再也不召见他
D.“夔一足”的故事、“三人成虎”的寓言都阐述了对信息传播不加辨析的后果,颇有现实指导意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2)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
5.两则文本都涉及信息传播的辨析,请简要说明如何辨析信息传播的真伪。
2023-12-1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选自彭端淑《为学》)

文本二: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注】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节选自刘向《说苑·建本》)


[注]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B.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C.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D.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与“肉食者鄙”两句中的“鄙”字含义不同。
B.明年,文中是第二年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今年的下一年,二者的意思不同。
C.“西蜀之去南海”与“则有去国怀乡”两句中的“去”字含义相同。
D.“恐已暮矣”与“恐托付不效”两句中的“恐”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和尚认为,穷和尚仅凭一个水瓶和饭钵不能到达南海,结果穷和尚成功到了南海,这说明运气是成功的一个条件。
B.蜀国与南海之间有几千里路,富和尚没有到达而穷和尚到达了。作者采用对比手法,目的是告诉我们“为学”的道理。
C.文本一先指出在学习中“难”与“易”是相对的,又从昏庸和聪敏及其与成败的关系立论,说理明白,使读者信服。
D.文本二告诉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想学习,时间永远不晚,正如《劝学》中所说,“学不可以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2023-10-2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二年,晋公子重耳出亡,卜适齐,楚。狐偃曰:夫齐楚道远不可以困往若以偃之虑其狄乎!夫狄近晋,走之易达。乃遂之狄。公子在狄十二年,狐偃曰:初,吾不齐、楚,避其远也。蓄力一纪,可以远矣。齐侯长矣,而欲晋。众皆以为然。乃行,过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举块而与之,公子怒,将鞭之。子犯曰:天赐也。民以土服,又何求焉!天事必象,必获此土。二三子志之。再拜稽首,受而载之。遂适齐。齐侯妻之,甚善焉。有马二十乘,将死于齐而已矣。曰:民生安乐,谁知其他?齐姜氏曰:齐国之政败矣,晋之无道久矣,时日及矣,公子几矣。君国可以济百姓,而释之者,非人也。败不可处,时不可失,怀不可从,子必速行。公子弗听。姜与子犯谋,醉而载之以行。醒,以戈逐子犯,曰:若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遂行。过卫,卫文公有邢、狄之虞,不能礼焉。过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曰:若不礼焉,则请杀之。公弗听。遂如楚,楚成王以周礼享之。既飨,楚子问于公子曰:子若克复晋国,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复晋国,晋、楚治兵,会于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秦伯召于楚公子,楚子厚币以送公子于秦。秦伯归女五人,怀嬴与焉。公子使奉匜沃盥,既而挥之。嬴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囚命。秦伯见公子曰:公子有辱,寡人之罪也。唯命听。十月,晋惠公卒。十二月,秦伯纳公子济河归晋。狐偃及秦、晋大夫盟于郇。

(节选自《国语·晋语》)

【注】①狐偃:公子重耳的舅舅,字子范。②象:征兆。③橐鞬:箭囊弓袋。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必须断句,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按顺序写出序号。
夫齐楚A道远B不可以C困往D若以偃之E虑F其G狄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往,到,与《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中的“适”意义用法相同。
B.再拜,指拜两次,与《鸿门宴》中张良所说“再拜献大王足下”中“再拜”的意思相同。
C.亲,亲近,与《大道之行也》中“故人不独亲其亲”的第二个“亲”意思不同。
D.是,宾语前置标志词,与《报任安书》中“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的“是”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重耳在狄国流亡了十二年,狐偃认为这时已经具备了远行的条件,建议到齐国去寻求机会。
B.路过五鹿时,农夫拿土块给公子重耳,子犯不以为忤,说这是上天的恩赐,是夺得政权的征兆。
C.公子重耳到齐国后,贪图安逸,想要老死于齐国,齐姜氏深明大义,极力劝说他马上离开齐国,重耳答应了。
D.公子重耳到秦国后,秦伯将五个女子嫁给他,其中包括自己的女儿,并护送他渡过黄河回到晋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
(2)秦、晋匹也,何以卑我?
5.文中哪些情节和《烛之武退秦师》有关联?请简要概括。
2023-10-20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追奔逐北,须审真伪。若旗齐鼓应,号令如一,纷纷纭纭,虽退走,非败也,必有奇也,须当虑之。若旗参差而不齐,大小而不应,号令喧嚣而不一,此真败却也,可以力逐。法曰:凡从勿怠,敌人止于路,则虑之。唐武德元年,太宗征薛仁杲,其将宗罗睺拒之,大破于浅水原。太宗帅骑追之,直趋折墌围之。仁杲将多临阵来降,复还取马,太宗纵遣之。须臾,各乘马至。太宗具知仁杲虚实,乃进兵合围。纵辩士谕以祸福,仁杲遂降。诸将皆贺,因问曰:大王破敌,乃舍步兵,又无攻具,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卒下之,何也?太宗曰:此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且罗睺所将皆陇外人,吾虽破之,然斩获不多。若缓之,则皆入城,仁呆收而抚之,未易克也;迫之,则兵散陇外,折墌自虚,仁杲破胆,不暇为谋,所以惧而降也。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唐太宗讨薛仁杲,率左右二千余骑,追奔直趣折墌以乘之。仁杲列阵城下,太宗据泾水以临贼阵。贼徒气沮,无敢进战,其骁将浑干等数人临阵来降,请还取马。太宗遣之,于是各乘良马,须臾并至。

唐太宗讨薛仁杲,乘胜逼其城下,仁杲城自守。太宗具知贼中虚实,将领大军继至,四面合围。因纵辩士谕以祸福,城中震骇,计无所出。诘朝,仁杲率其将士开门请降,得其精兵万余人。

(节选自《武经总要》)

材料三:

仁杲勇而无谋,兼粮馈不属,将士稍离,其内史令翟长孙以其众来降。仁杲妹夫伪左仆射钟俱仇以河州归国。太宗知其可击,遣将军庞玉击贼将宗罗睺于浅水原。两军酣战,太宗以劲兵出贼不意,奋击大破之。乘胜进薄其折墌城仁杲穷蹙率伪百官开门降太宗纳之

(节选自《旧唐书·薛仁杲传》)

1.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乘胜进A薄B其折墌城C仁杲穷D蹙E率伪F百官开门G降H太宗I纳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鼓,古代军中置鼓,用以发出进军的号令,文中“鼓大小”是指鼓大小不一。
B.或,表示假设,与《蜀道难》“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中“或”字意思相同。
C.未易,指不容易,与《六国论》“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中“未易”意思不同。
D.婴,指环绕、围绕,与《陈情表》“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中“婴”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武德元年,李世民征讨薛仁杲,薛仁杲部将宗罗睺进行抵抗,李世民把握住战机,派将军庞玉在浅水原将宗罗睺击败。
B.李世民率领两千多骑兵追击薛仁杲残部,一直追到折墌城,将薛仁杲围困在城中,薛仁杲在折墌城下摆开阵势进行应对。
C.李世民详尽掌握了薛仁杲实情,合围其困守的折墌城,在李世民的强大攻势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薛仁杲最终投降。
D.李世民在回复将领总结胜利原因时说,自己否定了开始制定的计策,采用权变之术,不给敌人以会合兵力实施计策之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杲将多临阵来降,复还取马,太宗纵遣之。
(2)因纵辩士谕以祸福,城中震骇,计无所出。
5.从材料三来看,除去李世民一方的因素外,薛仁杲最终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姚坦,字明白,曹州济阴人。开宝中,以《尚书》擢第,调补将陵尉。太平兴国八年,太宗召坦等谓曰:“诸子生长深宫,未知世务,必资良士赞导,使日闻忠孝之道。汝等皆朕所慎,各宜勉之。”乃以坦为益王府翊善。坦性木强固滞。王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宾僚乐饮,置酒共观之。坦独俯首,王强使视之,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是时,太宗亦为假山,闻而毁之。

王少逸豫,坦即丑诋,王颇鄙其为人,自是坦每暴扬其事。上尝诫之曰:“元杰知书好学,亦足为贤王矣。少不中节,亦须婉辞规讽,况无大故而诋讦之,岂裨赞之道邪”顷之,左右乃教王诈称疾不朝。太宗日使视疾,逾月不瘳,甚忧之,召王乳母问状,乳母曰:“王本无疾,徒以姚坦检束,居常不得自便,王不乐,故成疾。”上怒曰:“吾选端士,辅王为善。王不能用其谏,而又诈疾,欲使朕去正人以自便,何可得也。且王年少,必尔辈为之谋耳。”因命捽至后苑,杖之数士。召坦慰谕曰:“卿居王宫,能以正为群小所疾,大为不易。卿但如是,勿虑谗间,朕必不听。”

,改卫尉少卿,吏部南曹。他日因事得对,上以其旧人,召升殿与语。坦言及故府,意短诸王而称己之敢言。坦退,上谓侍臣曰:“坦在宫邸,不能以正理诲谕,事有微失,即从而扬之,此卖直取名耳。”景德初,求补郡,俾知邓州。转运使表其治状,诏嘉奖之。大中祥符初,复知光州。二年,卒,年七十五。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
B.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
C.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
D.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第,是指科举考试及第。科举考试及第在古代还可以说登科、登进士第。
B.“汝等皆朕所慎简”中的“简”的意思,与《出师表》中“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简”意思不同。
C.薨,是死的一种说法,一般针对皇帝的高等级的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大臣。
D.判,官制用语。即以他官兼代某职,称判某职或判某职事,以高位兼掌低职曰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宗认为皇子们生长在皇宫中,不谙世事,需要有德行的贤士加以教导,于是选择姚坦等人担任教导皇子的职务。
B.益王耗费巨资建成假山,召集宾客置酒观赏,只有姚坦觉得这是劳民伤财的行为。太宗听闻后责令益王毁掉了假山。
C.益王的随从唆使益王诈病不上朝,想以此赶走姚坦,却被太宗察知。太宗非但没有责怪姚坦,反而惩治了始作俑者。
D.姚坦在益王去世后仍然说益王的坏话,并标榜自己敢于直言,这引起了皇上的不满与嘲讽。皇上认为他是在沽名钓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少逸豫,坦即丑诋,王颇鄙其为人,自是坦每暴扬其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卿居王宫,能以正为群小所疾,大为不易。
6.文中说姚坦的性格“木强固滞”,你认为是什么意思?这一性格特点体现在哪些事情上?
2023-09-0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