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3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惇专权擅命,监察御史常安民力折其奸。惇遣所亲语之曰君本以文学闻于时奈何以言语自任与人为怨少安静当以左右相处安民正色斥之曰:“尔乃为时相游说邪!”林希权礼部尚书,安民言:“希为惇谋客,惇肆横强很,皆希教之。”又论:“蔡京奸足以惑众,辨足以饰非,巧足以移动人主之视听,力足以傎倒天下之是非,内结宦寺,外连台谏,合党缔交,以图柄任。陛下不早逐之,它日悔将安及!”是时京之恶尚隐,人多未测,独安民首发之。章疏前后至数十百上,度终不能回,遂乞外,帝开慰而已。安民语直忤旨,章惇从而谮之。曾布在枢府,与惇不协,见安民数论惇,意谓附己,于上前屡称安民。及安民论布与惇互用亲故,于是二人者合力排之。布乘间袖安民旧与吕公著书以进,谓安民乞公著消减先朝奸党,援引其类,百世承续。一日,帝谓安民曰:“卿尝上吕公著书,以东汉不道之君比,可乎?”安民曰:“臣与公著书,劝其博求贤才,尝引陈蕃、窦武、李膺事,不谓恶臣者指摘臣言,推其世以文致臣,虽辨之何益!”先是安民与国子司业安惇、监察御史董敦逸同在国子监考试所拆号,安民对敦逸称“二苏负天下重望,公不当弹击”。至是敦逸奏讦安民前语,谓安民乃苏辙之党,平日议论,多主元祐,安民由是得罪。壬戌,谪安民监滁州盐酒务。帝初命与安民知军,惇乃进拟送吏部,降监当。 明年,敦逸论瑶华事,帝怒,欲贬之,谓执政曰:“依常安民例与知军。”乃知帝初不知安民降监当也。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十四》,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惇遣所亲语之曰/君本以文学闻于时/奈何以言语自任/与人为怨少/安静当以左右/相处/
B.惇遣所亲语之曰/君本以文学闻/于时奈何以言语自任/与人为怨少/安静当以左右相处/
C.惇遣所亲语之曰/君本以文学闻/于时奈何以言语自任/与人为怨/少安静/当以左右/相处/
D.惇遣所亲语之曰/君本以文学闻于时/奈何以言语自任/与人为怨/少安静/当以左右相处/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谏,台官与谏官之合称。唐宋时虽各有所司,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台谏”泛称之。
B.朕,代词,“我”。秦始皇时定为帝王自称之词,沿用。皇太后听政或下诏时亦自称“朕”。
C.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隋炀帝时将晋武帝所设国子学改为国子监。
D.壬戌,为干支之一,用来纪年、月、日,如苏轼《赤壁赋》中“壬戌之秋”的“壬戌”是用以纪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安民面对章惇派来游说的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他是来给权相说话的,并认为章惇不仅放肆专横,还教唆林希与之同流合污。
B.对于蔡京的行为品格,常安民看得非常透彻,认为蔡京既狡诈又有口才,既机敏又有能力,内外结交,将会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C.常安民多次批评章惇,章惇趁常安民忤逆了皇帝而诬陷他;曾布与章惇不合,在皇帝面前称赞常安民,但后来又联合章惇排挤他。
D.常安民写给吕公著的信被曾布偷献给皇帝,引起皇帝询问;常安民认为董敦逸不应该弹劾苏轼、苏辙,后来他被告发是苏辙的同党并获罪。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京之恶尚隐,人多未测,独安民首发之。
(2)谓安民乞公著消减先朝奸党,援引其类,百世承续。
5.常安民被降为监当,是皇帝的旨意吗?为什么?
2023-10-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三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检测(一)语文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白居易,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杭州刺史。大中元年,时年七十六。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B.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C.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D.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拜,授予官职,在文中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还有“除”、“授”,而“贬”则表示降职。
C.“丁母丧”的意思是“遭遇母亲丧事”,古代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要停职守制。
D.卒,对死亡的讳称,古代皇帝及其后妃之死曰崩,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才华横溢。顾况擅长作诗文,后辈的文章他都没有中意的,但看了白居易的文章之后,不由得到门口以礼相迎。
B.白居易文风富贵艳丽。他非常擅长诗歌创作,写了几十上百篇优秀的诗歌,当时的读书人都非常欣赏他所创作的诗歌。
C.白居易直言进谏。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想替魏徵的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谏奏说应由朝廷来做这件事,宪宗认为很正确。
D.白居易刚正不阿。对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一事,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论说他的冤屈,请求抓紧时间抓捕贼人来一雪国耻。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5.请简要说明白居易被贬为江表刺史的原因。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尚书令荀攸卒。攸深密有智防,自从魏公操攻讨,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操尝称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公达之去恶不去不止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

帝自都许以来,守位而已,左右侍卫莫非曹氏之人者。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魏公操恶而杀之。操后以事入见殿中,帝不任其惧,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俛仰求出。旧仪:三公领兵,朝见,令虎贲执刃挟之。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复朝请。董承女为贵人,操诛承,求贵人杀之。帝以贵人有妊,累为请,不能得。伏皇后由是怀惧,乃与父完书,言曹操残逼之状,令密图之,完不敢。至是,事乃泄,操大怒。十一月,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收皇后玺绶,以尚书令华歆为副为副,勒兵入宫,收后。后闭户,藏壁中。歆坏户发壁,就牵后出。时帝在外殿,引虑于坐,后被发,徒跣,行泣,过诀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顾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遂将后下暴室,以幽死。所生二皇子,皆鸩杀之,兄弟及宗族死者百余人。

操以尚书郎高柔为理曹椽。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而亡者犹不息。操欲更重其刑,并及父母、兄弟,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操曰:善!即止不杀。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操尝称/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公达之去恶/不去不止/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
B.操尝称/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公达之去恶/不去不止/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
C.操尝称/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公达之去恶/不去不止/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
D.操尝称/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公达之去恶/不去不止/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议郎是古代高级郎官,皇帝近臣,职掌顾问应对,参与议政,指陈政事得失,不入直宿卫。
B.三公为古代三个官职的合称,说法各异。秦、汉时,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
C.“完不敢发”中的“发”指“发动”,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早生华发”中的“发”相同。
D.曹椽是汉朝三公府和称县各曹主官的通称,曹操为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人事工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献帝迁都许昌后,也仅仅能够保住自己的皇帝之位,左右侍从都是曹操的心腹,只有赵彦会时常为汉献帝分析时势,进献对策,但因此被杀。
B.曹操有事进殿见献帝,汉献帝无法控制恐惧对曹操说了一番话,曹操因此慌张无措,出殿后还回顾左右,汗流浃背,此后他不再朝见皇帝。
C.伏皇后害怕自己遇害,就给父亲写信,说了曹操逼迫皇帝的凶恶行为,至此事情泄露出来,曹操非常愤怒,就亲自收缴了皇后的玺绶。
D.曹操想加重对逃兵的刑罚,追究他们的妻子、儿女。高柔认为这样做只能使逃兵更多,不如宽恕他们的妻子、儿女,或可使他们心回意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从魏公操攻讨,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
(2)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
5.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23-09-1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诸侯得合纵,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B.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C.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D.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B.避席,古代交往礼节,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逊,都要离开座席(古人席地而坐)而伏于地。
C.“恐不足任使”的“使”指使命,与“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两句中的“使”字含义相同。
D.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鞫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消除秦灭燕国之患。
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鞫武以为收留他对燕国很不利,建议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
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不要泄露谈话内容,为此,田光“自刭而死”。
D.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2)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5.请简要概括荆轲被尊为上卿的过程。
2023-09-0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默不悦。左右皆曰: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斶对曰:不然。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之本与?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②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则再拜而辞去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①颜斶(chù):齐国隐士。②柳下季:即柳下惠,字季,鲁国贤人,居于柳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B.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C.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D.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古时四马拉一辆兵车叫一乘,战国时期诸侯国,小者称百乘,大者称千乘。
B.闾里,即里巷,古代也常以一定数量人家为一闾,这里指地位较低的平民百姓。
C.不谷,意不善。古代君主自谦之称,“孤”“寡”亦属自谦之称。
D.太牢,古代帝王祭祀时所用牲畜,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这里指上等食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斶不畏权势。他在齐王让自己上前时回应让齐王上前,并认为如果自己上前是趋炎附势,而齐王上前是礼贤下士。
B.颜斶不慕荣利。他没有接受齐王丰厚爵禄的笼络,因为他认为自己已尽到尽忠直言的责任,不想失去身体和精神的独立完整。
C.颜斶论辩才高。他以柳下季垄和齐王头做对比,引用老子观点,并举侯王称谓的例子,来说明士贵君轻的道理。
D.颜斶主张归真。他认为璞玉一旦做成美玉就失去了宝贵的价值,生于荒野僻静之地就应回归原处,以保持本真的自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2)是其贱之本与?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
5.第②段颜斶怎样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请从说话艺术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2023-09-0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4G+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说齐闵王曰:臣闻用兵而喜先天下者忧,约结而喜主怨者孤。夫后起者藉也,而远怨者时也。是以圣人从事必藉权而务兴于时夫权藉者万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藉倍时势而能事成者寡矣

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坚箭利金,不得弦机之利,则不能远杀矣。矢非不锐,剑非不利也,何则?权藉不在焉。何以知其然也?昔者赵氏袭卫,车舍人不休传,卫国城刚平,卫八门塞而二门堕矣,此亡国形也。卫君跣行,告诉于魏。魏王身被甲执剑,挑赵索战。邯郸之中鹜,河、山之间乱。卫得是藉也,亦收余甲而北面,残刚平,堕中牟之郭。卫非强于赵也,譬之卫矢而魏弦机也,藉力于魏而有河东之地。赵氏惧,楚人救赵而伐魏,战于州西,出梁门,军舍林中,马饮于大河。赵得是藉也,亦袭魏之河北,烧棘沟,坠黄城。故刚平之残也,中牟之堕也,黄城之坠也,棘沟之烧也,此皆非赵、魏之欲也。然二国劝行之者,何也?卫明于时权之藉也。今世之为国者不然矣。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也,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行此六者而求,则远矣。

臣闻善为国者,顺民之意,而料兵之能,然后从于天下。故约不为人主怨,伐不为人挫强。如此,则兵不费,权不轻,地可广,欲可成也。昔者,齐之与韩、魏伐秦、楚也,战非甚疾也,分地又非多于韩、魏也,然而天下独归咎于齐者,何也?以为韩、魏主怨也。且天下遍用兵矣,齐、燕战,而赵氏兼中山,秦、楚战韩、魏不休,而宋、越专用其兵。此十国者,皆以相敌为意,而独举心于齐者,何也?约而好主怨,伐而好挫强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藉者/历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藉倍/时势而能事成者寡矣
B.是以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藉者/历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藉/倍时势/而能事成者寡矣
C.是以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藉者/历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藉倍/时势而能事成者寡矣
D.是以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藉者/历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藉/倍时势/而能事成者寡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闵王,“闵”是其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给予谥号来褒贬善恶。
B.北面,古时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也可以指弟子行敬师之礼。文中是指前者。
C.邯郸,赵国都城。一直到汉代,都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称,与洛阳、临淄、成都、宛齐享全国五大都会的盛名。
D.伯,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封赐的爵位,按等级高低排列,分别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文中引申为建立霸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以干将、莫邪这样的宝剑也要借助外力,坚硬的箭矢也要有弓弩加持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借力借势的重要性。
B.卫国国君在兵临城下、大厦将倾之际,光着脚逃到魏国求援,魏武侯亲自披甲上阵,替卫国争取了宝贵时间。
C.苏秦认为,卫国、赵国懂得利用时机、依时借势,从而在斗争中胜出,现在的执政者却不是这样,以致犯下种种错误,离目标更远了。
D.天下各国勾心斗角,利益纷争不断,但是齐国却成了众矢之的,这是因为它喜欢在缔约时站在领袖位置,喜欢攻打比自己弱小的敌人。
4.下列选项中,两句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圣人从事必藉                  善假物也
B.矢非不锐,剑非不利也        吾尝终日思矣
C.此亡国形也                         欲人无惑也难矣
D.以为韩、魏主怨也               皆出于此乎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卫非强于赵也,譬之卫矢而魏弦机也,藉力于魏而有河东之地。
(2)臣闻善为国者,顺民之意,而料兵之能,然后从于天下。
2023-08-10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谓公子他曰:昔岁毅下之事,韩为中军,以与诸侯攻秦。韩与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展转不可约。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韩之在我,心腹之疾。吾将伐之,何如?公子他曰:王出兵韩,韩必惧,惧则可以不战而深取割。王曰:善。乃起兵,一军临荥阳,一军临太行。

韩恐,使阳成君入谢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冯亭守三十日,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再拜献之与王,唯王才之。赵王喜,召平阳君而告之。赵豹曰: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义,何谓‘无故’乎!对曰:秦蚕食韩氏之地,中绝不令相通,故自以为坐受上党也。且夫韩之所以内赵者,欲嫁其祸也。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王大怒。召赵胜、赵禹而告之曰:韩不能守上党,今其守以与寡人,有城市之邑十七。二人对曰:用兵逾年,未见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乃使赵胜往受地。

赵胜至曰:敝邑之王,使使者臣胜,太守有诏,使臣胜谓曰:‘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冯亭垂涕而勉,辞封而入韩,谓韩王曰:赵闻韩不能守上党,今发兵已取之矣。韩告秦曰:赵起兵取上党。秦王怒,令公孙起、王箭以兵遇赵于长平。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
B.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
C.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
D.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军队分上、中、下三军,由主帅所居中军发号施令,故文中用“中军”指统帅主力。
B.“且以与秦”的“与”为给予之意,与《六国论》中“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的“与”意义相同。
C.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
D.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春秋战国时常用作君主、诸侯王的自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采纳了公子他的建议,出兵两路分别逼近韩国的荥阳和太行,想要通过让韩国恐惧而达到割取其更多土地的目的。
B.赵王得到冯亭的消息后大喜过望,虽然认为是无缘无故获得的利益,但禁受不住不用武力就能得到十七座城的诱惑,最终决定去接收上党。
C.赵豹认为韩国把上党献给赵国的原因,是想把祸患转嫁给赵国,秦国已经自认为可以坐得上党,赵国再想从秦国手中得到利益是不可能的。
D.冯亭辞谢了赵国的封赏回到韩国,对韩王说赵国听说韩国不能坚守上党,已发兵占领上党,韩国又转告秦国,成功挑起了秦、赵间的战争。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恐,使阳成君入谢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
(2)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5.秦王认为韩国是心腹之患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3-08-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注)!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杜牧》)

(注)薄施尘露:效绵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
B.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
C.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
D.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属文”与“属余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属”字含义相同。
B.“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与现代汉语中的“博士”含义不相同。
C.“其人,王佐才也”是一个判断句式。
D.“侍御史,累迁左补阙”中“拜”和“除臣洗马,拜臣郎中”(《陈情表》)中的“拜”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当初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只好流落到东都。
B.主司侍郎崔郾和太学博士吴武陵发现了杜牧的才华,一起推荐了他,让他参加贤良方正科考试。
C.杜牧因政绩突出,多次升迁,曾担任三个州的刺史。
D.杜牧因其诗情豪迈,语言直率惊人,认识他的人都把他比作杜甫,被后人称为“小杜”。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2)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2023-04-0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英杰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丞相公孙弘者,齐淄川国薛县人也,字。家贫。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
B.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
C.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
D.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指兄弟排行中最小的或一个朝代、季节的末期等。文中是指公孙弘的表字叫做“季”。
B.《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书,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的。
C.“上大说之”与“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两句中“说”字含义相同。
D.“愈益厚之”与“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两句中“之”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孙弘因为贫穷,直到四十多岁才开始学习《春秋》及相关著作,六十岁开始为官,最终官至丞相,可谓大器晚成。
B.公孙弘每次上朝议事,先陈述种种事情,然后向皇上提出自己的建议,他不当面驳斥,也不在朝廷上与人争论。
C.公孙弘违背约定,遭到汲黯的责备。汲黯在皇上面前说公孙弘不忠、欺诈,公孙弘以退为进,阐述缘由,赢得皇上信任。
D.公孙弘每顿饭只吃一个肉菜和脱壳的粗米饭,他把俸禄都用来供给老朋友和他喜欢的门客,却报复与他有仇怨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2)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
5.公孙弘从平民到丞相,其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弃疾为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辟平东安抚司参议官。改湖南,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绍熙二年,起福建提点刑狱。弃疾为宪时,尝摄帅,每叹曰: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帅臣空竭急缓奈何至是务为镇静,未期岁,积镶至五十万缗,榜曰:备安库。谓闽中土狭民稠,岁俭则籴于广,今幸连稔,宗室及军人入仓请米,出即桌之,候秋贾贱,以备安钱籴二万石,则有备无患矣。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弃疾叹曰: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既厚赙之,复言于执政。诏赐银绢。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德祐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高宗劳师建康B.是廉介之士也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何以复命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帅臣空竭/急缓奈何/
B.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帅臣空竭/急缓奈何/
C.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帅臣空竭急缓/奈何/
D.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帅臣空竭急缓/奈何/
3.下列对文本内外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述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而江右指的是江西。
B.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这是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的四种动物形象,叫做四象。
C.在地理方位上,“阳”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阴”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泰山之阳”中的“阳”指泰山的北面。
D.干支纪年法中的“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简称,“壬戌之秋”中的“壬戌”用的就是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2)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辛弃疾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