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徐达之围姑苏也,太祖不欲烦兵,但困服之耳。至是久不下,乃以书遗士诚,许以窦融、钱俶故事。士诚不报。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出觇城左方见阵严整不敢犯转至盘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分兵北濠截其后战良久,未决,士诚遣兵千余助之,又自出兵山塘为援。山塘路狭,塞不可进,麾令稍却。遇春抚王弼背曰:军中皆称尔为猛将,能为我取此乎?弼应声驰铁骑,挥双刀往击之。敌小却,遇春率众乘之,遂大败其军,溺于沙盆之潭可量也。士诚故有勇胜军号十条龙,常银铠锦衣,出入阵中,是日皆溺死。士诚马惊堕水,几不救,肩舆入城,计忽忽无所出。时降将李伯升知士诚势迫,欲说令归命,乃遣客诣士诚门告急。士诚召之入,然卒狐疑,莫能决也。壬子,复率兵突出胥门,锋甚锐,遇春御之,兵稍却。士信方在城楼上督战,忽大呼曰:军士疲矣,且止。鸣钲收军。遇春乘之,复大败。自是士诚不敢复出。九月辛巳,达督将士破葑门,常遇春亦破阊门新寨,遂率众渡桥,进薄城下。申时,士诚军大溃,诸将蚁附登城,城破。士诚收余兵二三万,亲率之,战于万寿寺东街,复败。士诚仓皇归,从者仅数骑。士诚竟自缢死,赐棺葬之。

乃论者以士诚之失,在深居高拱,上下相蒙,骄将李伯升、吕珍之徒皆龌龊不足数,黄、蔡三参军辈又迁阔昧大计,以故谋主被谗,爪牙受缚。士诚乃内怀选懦,坐失事机,此其所以亡也。卒之桑榆不收,噬脐无及,齐云一炬,阖室自焚。岂太祖灭士诚哉,盖士诚自灭之也!

(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太祖平吴》,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出/觇城左方/见阵严整/不敢犯/转至盘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分兵/北濠截其后/
B.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出/觇城左方/见阵严整/不敢犯/转至盘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分兵北濠/截其后/
C.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出/觇城左/方见阵严整/不敢犯/转至盘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分兵北濠/截其后/
D.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出/觇城左/方见阵严整/不敢犯/转至盘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分兵/北濠截其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姑苏,是苏州的别称,位于长江以南,历史悠久,是吴文化的发祥地。
B.太祖,作为庙号使用。一般对国家有大功的先王才会拥有庙号,如唐太宗、康熙等。
C.鸣钲,指敲击钲、铙或锣。古代常用作起程的信号。文中是指撤退的信号。
D.桑榆,指桑树和榆树,因日落时分光照树梢,所以代指日暮,文中指事情的最后阶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达想要围困张士诚,让他不战而降,就写信给张士诚,用窦融、钱俶归降免罪的事例诱导他,但张士诚没有回信。
B.在山塘之战中,常遇春用人得当,王弼勇猛果敢,身先士卒,使敌军退却,常遇春趁机出击,大败张士诚的军队。
C.李伯升听说张士诚被常遇春的军队包围,情势窘迫,趁机派遣门客前去劝说张士诚投降,但张士诚犹豫不决,后来还是没有听从。
D.张士诚在与常遇春交锋中接连失利,苏州城被攻破之后,他又收拢军队,再次与常遇春军队决战,依然不敌,最终自缢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诚马惊堕水,几不救,肩舆入城,计忽忽无所出。
(2)申时,士诚军大溃,诸将蚁附登城,城破。
2024-02-28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贺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王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辞谢,因王问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逐其故主而王其将相,又迁逐义帝置江南,所过无不残灭,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B.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C.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D.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时,穿整洁衣服,戒除嗜欲,以表示虔诚。
B.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C.三秦,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给秦三个投降的将领,合称“三秦”。
D.檄,中国古代官员向皇帝汇报情况的文书名称之一。常见的还有“表”“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误以为萧何逃跑了,非常愤怒,即便萧何回来后解释了原因,汉王还是责罚了他。
B.萧何认为汉王想争夺天下,就必须留下韩信并委以重任,否则韩信终归还是要逃跑的。
C.汉王为韩信举行了拜将仪式,向他询问平定天下的计策,十分信服他对天下大势的分析。
D.韩信认为项羽虽然对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却吝于封赏有功之人,不足以成就大业。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C.古代男子18岁成年,行加冠礼,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又称“弱冠”。
D.“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
(2)把下面《六国论》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6.韩信认为汉王终将夺取天下,他的依据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3-11-0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曰:人大须学问。朕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贞观中,太子承乾多不修法度,魏王泰尤以才能为太宗所重,特诏泰移居武德殿。魏征上疏谏曰:魏王既是陛下爱子,须使知定分,常保安全,每事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也。今移居此殿,使在东宫之西,海陵昔居,时人以为不可。虽时移事异,犹恐人之多言。又王之本心,亦不宁息。既能以宠为惧,伏愿成人之美。太宗曰:我几不思量,甚大错误。遂遣泰归于本第。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人情之至痛者,莫过乎丧亲也。故孔子云:‘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自天子达于庶人也。’又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近代帝王遂行不逮汉文以日易月之制,甚乖于礼典。朕昨见徐干《中论·复三年丧》篇,义理甚深,恨不早见此书。所行大疏略,但知自咎自责,追悔何及!因悲泣久之。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夫人臣之对帝王,多承意顺旨甘言取容朕今欲闻己过卿等皆可直言。散骑常侍刘自对曰:陛下每与公卿论事,及有上书者,以其不旨,或面加诘难,无不惭退,恐非诱进直言之道。太宗曰:朕亦悔有此问难,当即改之。

(选自《贞观政要·论悔过》)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人大须学问                              字共三十有四
B.朕为群凶未定                       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C.不言也                                             四壁
D.在书内                                             天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指近来,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比及三年”的“比”意同。
B.徒,指空,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的“徒”意不同。
C.汉文,文中指汉文帝,“文”是其死后根据其生前品德和行为给予的谥号。
D.称,指符合,与《与妻书》中“称心快意,几家能够”中的“称”意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和房玄龄讨论读书的作用时,对先时因带兵打仗无暇读书有遗憾,知书后,觉得自己年少时的所作所为很不对。
B.太宗宠爱魏王,特意下诏书让魏王移居武德殿,在魏征的谏议下,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让魏王回到原来的居所。
C.太宗在和侍臣讨论丧礼的制度时,对近代帝王效法汉文帝改变守孝的时间持赞同态度,认为其做法与古代礼仪相合。
D.太宗希望大臣不要只奉承国君,要敢于进谏,国君才能更好地明白自己的过错,这种认识对封建君主来说是很可贵的。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2)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5.请简要概括魏征劝谏太宗不该让魏王移居武德殿的理由。
2023-11-0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锣圩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②嘿:同“默”。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     目:瞪视
B.曩者吾与论剑有不     称:合适
C.荆卿则已驾而榆次矣            去:前往
D.愿足下太子于宫            过:拜访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勾践玩博戏,鲁勾践发怒呵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3.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它成于唐,盛于宋。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D.《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用古体诗词的形式写的一首现代诗歌,词中“看”这一动作,其对象包括:万山、层林、漫江、百舸——这是远眺和近观,长天的鹰、水底的鱼——这是仰视和俯瞰,“红遍”“尽染”“碧透”则是展示物象的广度、深度、透明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②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5.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2023-10-1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桂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因留事金,弃疾得,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注】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②:卦名。下文也是卦名。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为南方。③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学管笺奏文书。④青兕():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犀牛一类的野兽。⑤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B.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C.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D.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蔡伯坚       师:以……为师。
B.弃疾间与之       游:交往。
C.时虞允文       当:主持、掌管。
D.留守叶衡重之       雅:认为……高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聚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并且在一个晚上窃取耿京的大印叛投金国。辛弃疾奉命追捕,不顾义端的求饶,杀了义端,得到了耿京的赞许。
B.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慰劳军队,召见并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等官职,并以节使印和告身征召耿京,但这时耿京已被张安国和邵进杀害了。
C.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问对。孝宗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趁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刚强正直,却未被采纳。
D.辛弃疾在担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得到留守叶衡的赏识,叶衡认为他胸有大志、谋略过人,叶衡做丞相后,大力举荐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2023-08-1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民族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

【乙文】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节选自《管子·治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B.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C.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D.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其畜积足                    恃:依靠
B.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怀:使……降顺
C.故国常富                       治:治理
D.人之涂                           有:保有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二段论及灾害的必然性后,就如何应对旱灾和战争接连发问,最后阐明兵旱之灾必将带来深重灾难。
B.甲文第三段直接点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的观点,同时指出重视农业生产是加强积贮的重要措施。
C.乙文第一段通过对“民富易治”和“民贫难治”两种情况的阐释与比较,论证了”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观点。
D.甲乙两文都在批判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向君王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富国强民的主张。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
(2)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
5.请简要概括甲文第三段和乙文第二段中“粟多”的意义。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突厥数寇,隋主患之。初奉车都尉长孙晟送千金公主入突厥突厥可汗爱其善射留之竟岁晟因察山川形势部众强弱靡不知之。及突厥入寇,晟上书曰:“今诸夏虽安,戎虏犹梗,兴师致讨,未是其时,弃于度外,又复侵扰,故宜密运筹策,渐以攘之。今宜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使其首尾猜嫌,腹心离阻,十数年后,乘衅讨之,必可一举而空其国矣。”复口陈形势,手画山川,写其虚实,皆如指掌。帝皆纳用之,乃遣太仆元晖出伊吾道行反间计,果相猜贰

十二月乙酉,行军总管达奚长儒将兵二千,与突厥沙钵略可汗遇于周,沙钵略有众十余万,军中大惧。长儒神色慷慨,且战且行,为虏所冲突,散而复聚,四面抗拒。转斗三日,昼夜凡十四战,五兵成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骨见,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什八九。

六月,突厥寇幽州,隋幽州总管广宗壮公李崇帅步骑三千拒之,转战十余日,师人多死,遂保砂城。晓夕力战,又无所食,每夜出掠虏营,得六畜以继军粮。突厥畏之,每夜中结阵以待之。崇军苦饥,出辄遇敌,死亡略尽。及明,奔还城者尚百许人,然多重伤,不堪更战。突厥意欲降之。崇知不免,令其士卒曰:“崇丧师徒,罪当万死。今日效命,以谢国家。汝侯吾死,且可降贼,便散走,努力还乡,若见至尊,道崇此意。”乃挺刃突阵,复杀二人,突厥乱射杀之。

开皇十九年四月,上柱国赵仲卿将兵三千为前锋,至族蠡山,与突厥遇,交战七日,杀伤不可胜计,其众号哭而去。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突厥朝隋》,有删改)

1.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奉车都尉长孙晟送千金公主入突厥/突厥可汗爱其善射留之/竟岁/晟因察山川形势部众/强弱靡不知之
B.初/奉车都尉长孙晟送千金公主入突厥/突厥可汗爱其善射/留之竟岁/晟因察山川形势/部众强弱/靡不知之
C.初/奉车都尉长孙晟送千金公主入突厥/突厥可汗爱其善射留之/竟岁/晟因察山川形势/部众强弱/靡不知之
D.初/奉车都尉长孙晟送千金公主入突厥/突厥可汗爱其善射/留之竟岁/晟因察山川形势部众/强弱靡不知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射”意思是擅长射箭,“善”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的“善”含义相同。
B.“兴师”意思是起兵,“兴”与《兰亭集序》“不能不以之兴怀”的“兴”含义不相同。
C.“猜贰”指疑忌有二心,“贰”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的“贰”字含义相同。
D.“师徒”意思是兵士,与现在表示师生关系的“师徒之宜”中的“师徒”含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文帝为突厥多次侵扰而忧虑,长孙晟根据自己侦察到的突厥的情况,为朝廷出谋划策,他建议采取远交近攻和离强合弱的办法对突厥进行分化瓦解。
B.隋朝在抵御突厥的过程中,名将达奚长儒、赵仲卿等分别率领部属与突厥军队多次交锋,对突厥进行了强有力的打击,为隋朝的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C.达奚长儒仅有二千名将士,却遭遇突厥十多万大军,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他率领隋军转战三天,昼夜作战,前后共打了十四仗,他自己也重伤身亡。
D.突厥进犯幽州,幽州总管李崇率军拼死抵抗,将士大多阵亡,只好退守砂城,因饥饿难忍出城却遇敌,他吩咐军士暂且投降以图回乡后自己以身殉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于度外,又复侵扰,故宜密运筹策,渐以攘之。
(2)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什八九。
2023-08-0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去病,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受诏,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于是上曰:“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二千五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去病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其夏,去病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合骑侯失道,不相得。去病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骠骑将军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其后,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上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去病将兵往迎之。去病既渡河,与浑邪众相望。浑邪裨王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去病乃驰入,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遗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人。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元狩六年薨。

(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
B.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
C.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
D.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骑射”意思是骑马射箭,“骑射”与《苏武传》“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的“弋射”含义相同。
B.“失道”意思是走错道路,“失道”与《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失道”含义不同。
C.“遁去”意思是隐身逃走,“遁”与《始得西山宴游记》“莫得遁隐”的“遁”含义相同。
D.“亡者”意思是逃跑的人,“亡者”与《六国论》“与战败而亡者”的“亡者”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去病能征善战,多次立下战功。他在征战中活捉相国、当户,杀死单于祖父辈的籍若侯产,生擒单于叔父罗姑比,功劳两次勇冠全军。
B.霍去病身先士卒,深入敌区作战。他深入匈奴地区,率军到达祁连山,杀敌甚多。常和精壮士卒奔驰在大军前面,从没遭遇过大的危险。
C.霍去病平定叛乱,临阵机智应变。浑邪王和休屠王等商量降汉,霍去病奉命前去迎接,不料休屠王反悔,霍去病冲入匈奴军营奋勇杀敌。
D.霍去病志向远大,受到皇帝宠爱。皇帝替他修建了一座宅第,让他查看,他发誓说不消灭匈奴,就无以为家,因此皇帝更加重视和宠爱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
(2)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
5.霍去病出北地后,哪些做法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请简要归纳。
2023-07-3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联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战国策·燕策一》)

【注】①恣睢:放纵、暴戾的样子。②呴籍:跳跃。叱咄:蹦跳呵叱。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B.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C.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D.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文中燕昭王以“孤”自称说明身世。
B.“北面”,指面朝北。按古礼,臣拜君、卑拜尊、幼拜长,都要面向北行礼。
C.“冯几据杖”与《赤壁赋》中“浩浩乎冯虚御风”中的“冯”意义相同。
D.“合谋以伐齐”与《〈老子〉四章》中“自伐者无功”中的“伐”意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齐国趁乱突袭燕国之后,燕昭王登上王位,虽然此时燕国国力衰微,但他报仇的意愿十分强烈。
B.郭隗向燕昭王阐述了不同的君王采取不同的对待人才的办法,其目的是希望燕昭王能够礼遇贤士。
C.郭隗指出了求士与求马的相似之处,同时建议燕昭王重用自己,认为这样做可以招来各国的贤士。
D.在燕国国力恢复后,燕、秦、楚、晋合力攻入齐国的临淄,齐国未被攻下的城池仅剩莒和即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2)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5.燕昭王能成功伐齐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回答。
2023-07-2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宣帝太建十三年三月戊子,隋主以上开府仪同三司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广陵;和州刺史河南韩擒虎为庐州总管,镇庐江。隋主有并吞江南之志,问将帅于高颎,颎荐弼与擒虎,故置于南边,使潜为经略。祯明元年初,隋主受禅以来,与陈邻好甚笃,每获陈谍,皆给衣马礼遣之,而高宗犹不禁侵掠。故太建之末,隋师入寇。会高宗殂,隋主即命班师,遣使赴吊,书称姓名顿首。帝答之益骄,书末云“想彼统内如宜,此宇宙清泰。”隋主不悦,以示朝臣。上柱国杨素以为“主辱臣死”,再拜请罪。隋主问取陈之策于高颎,对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水田早熟。量彼收获之际,微征士马,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守御,足得废其农时。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彼以为常,后更集兵,彼必不信。犹豫之顷,我乃济师,登陆而战,兵气益倍。又,江南土薄,舍多茅竹,所有储积,皆非地窖。密遣行人,因风纵火,待彼修立,复更烧之,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隋主用其策,陈人始困。及受萧岩等降,隋主益忿,谓高颎曰:“我为民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命大作战船。人请密之,隋主曰:“吾将显行天诛,何密之有!”使投其柹于江曰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十一月丁卯隋主亲饯将士十二月隋军临江秦王俊督诸军屯汉口为上流节度诏以散骑常侍周罗睺都督巴峡缘江诸军事以拒之,杨素引舟师下三峡,军至流头滩。及隋军临江,间谍骤至。后主笑,不为深备,奏伎纵酒,赋诗不辍。庚午,贺若弼攻拔京口,执南徐州刺史黄恪。弼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酤酒者,粥立斩之。所俘获六千余人,弼皆释之,给粮劳道,付以敕书,令分道宣谕。于是所至风靡。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隋灭陈》)


【注】①柿,砍木头掉下来的碎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投其柹于江/曰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十一月丁卯/隋主亲饯将士/十二月/隋军临江/秦王俊督诸军屯汉口/为上流节度/
B.使投其柹于江曰/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十一月丁卯/隋主亲饯将士/十二月/隋军临江/秦王俊督诸军/屯汉口为上流节度/
C.使投其柹于江/曰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十一月丁卯/隋主亲饯将士/十二月/隋军临江/秦王俊督诸军/屯汉口为上流节度/
D.使投其柹于江曰/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十一月丁卯/隋主亲饯将士/十二月/隋军临江/秦王俊督诸军屯汉口/为上流节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本指上古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杨坚接受北周宇文阐的禅让。
B.顿首,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文中指杨坚向陈后主磕头。
C.上柱国,原为保卫都城安全的军将,后为中央最高武官或勋官也称之为上柱国。
D.敕书,指皇帝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的文书;文中指贺若弼转交给俘虏的皇帝敕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文帝杨坚有吞并江南地区的志向,他一方面将得力干将贺若弼和韩擒虎安排在南部边境,另一方面还故意向陈朝示弱。
B.隋文帝杨坚自从接受北周禅让以后,始终与陈朝保持睦邻友好关系,如抓获陈朝的探子,都是送衣服送马匹,以礼遣返。
C.隋文帝对陈朝接收后梁萧岩等人投降极为愤怒,于是命令大力建造战船,还故意让人把造船砍下的木片投入长江之中。
D.陈后主陈叔宝大意轻敌。当隋军进抵长江北岸,探子屡次前来之时,他大笑隋军,不做防备,仍旧奏乐观舞,饮酒赋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量彼收获之际,微征士马,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守御。
(2)弼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酤酒者,弼立斩之。
5.隋文帝向高颎征询攻取陈朝的计策,高颎提出哪些策略?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