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

五年,策,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

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间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节选自《三国志·周瑜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B.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C.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D.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文中指周瑜的叔叔周尚。
B.薨,古代称天子或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C.中国,在古代一般是指中原地区。
D.孤,古代君主自称“孤”或者“寡人”,有成语“称孤道寡”。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坚因为讨伐董卓将家迁到了庐江舒地,他的儿子孙策与周瑜同岁,两人交情很深。
B.孙权即位后,周瑜来到吴国,颇受重用,与张昭一起掌管各种事务,后担任前部大督。
C.面对曹军的来势汹汹,朝堂之上君臣议事时,除周瑜一人主战外,其他人都主张投降。
D.周瑜部将黄盖很有谋略,他审时度势,用心观察,及时提出了火攻的策略,击败了曹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
(2)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5.周瑜认为曹操此战必败,他依据的理由是什么?请概括。
2022-06-12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县级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 .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B.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C.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D.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私人之官,宋元以来俗称显贵弟子为舍人。
B.禁中:也作“禁内”,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入,故有此称。
C.遗老:一般指改朝换代后仍忠于前一朝代的老人。本文指“年老历练之人”。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和《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出身低微,屠狗为生。当初和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沛县后,高祖为沛公,樊哙为舍人,接着跟从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又回兵镇守丰县。
B.樊哙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C.樊哙闯帐,撞倒守门卫士,怒视项羽这一情节,选文描写的比《鸿门宴》简单,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写了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命运的转变持怀疑态度。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5.黥布反叛时,樊哙是如何劝谏汉高祖刘邦的?请简要概括。
2022-06-0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晋侯、秦围郑,以其无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子路率尔而对曰B.莫春者,春服既成
C.毋吾以也D.鼓瑟希,铿尔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亲自到项羽的驻所谢罪,项羽则立即告诉刘邦是何人告的密,并趁机留下他饮酒,以进一步采取行动。
B.在项羽无动于衷的情况下,范增召来项庄,告诉他项羽为人不忍,精心策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险剧。
C.项伯在项王面前地位尊崇,却在鸿门宴上不动声色地掩护刘邦,充当他的保护伞,使项庄不能见机刺杀刘邦。
D.樊哙是刘邦的猛将,在危急形势下,通过闯帐、喝酒和吃生肉等行为彰显壮士胆色,赢得了项羽对他的好感。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一,今天欧洲仍有这样的称谓。
B.礼,指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先秦有《周礼》《仪礼》《礼记》等流传于后世。
C.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后来成了他们的谦称。
D.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他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
B.烛之武反客为主。他对秦穆公说,灭亡郑国是让秦赔上自己的邻国来增加晋国的势力并削弱自己。
C.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行离间之计。
D.烛之武不辱使命。他在国家危亡之时出使,不卑不亢,从容辞令,说服秦国退兵护郑,不失本国尊严。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7.请结合乙文中的观点分析秦穆公退兵的原因。
2022-06-0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县浦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皇后刘氏素微,其父刘叟,卖药善卜,号刘山人。刘氏性悍,方与诸姬争宠,常自耻其世家,而特讳其事。庄宗乃为刘叟衣服,自负蓍囊药笈,使其子继岌提破帽而随之,造其卧内,曰:“刘山人来省女。”刘氏大怒,笞继岌而逐之。宫中以为笑乐。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庄宗初入洛,居唐故宫室,而嫔御未备。阉宦希旨多言宫中夜见鬼物相惊恐庄宗问所以禳之者因曰故唐时后宫万人今空宫多怪当实以人乃息庄宗欣然。其后幸邺,乃遣进等采邺美女千人,以充后宫。而进等缘以为奸,军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数千人。魏王继岌已破蜀,刘皇后听宦者谗言,遣继岌贼杀郭崇韬。崇韬素嫉伶人,常裁抑之,伶人由此皆乐其死。皇弟存乂,崇韬之婿也,进谗于庄宗曰:“存乂且反,为妇翁报仇。”乃囚而杀之。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盖亲军也。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

》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减)


【注】①禳:向鬼神祈祷消除灾殃。②黄甲:后唐骑兵部队,唐庄宗的亲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阉宦希旨多言/宫中夜见/鬼物相惊恐/庄宗问所以禳之者/因曰故/唐时/后宫万人/今空/宫多怪当实/以人乃息
B.阉宦希旨/多言宫中夜见鬼物/相惊恐/庄宗问所以禳之者/因曰/故唐时/后宫万人/今空宫多怪/当实以人乃息
C.阉宦希旨多言/宫中夜见鬼物/相惊恐/庄宗问所以禳之者/因曰/故唐时/后宫万人/今空/宫多怪当实/以人乃息
D.阉宦希旨/多言宫中夜见/鬼物相惊恐/庄宗问所以禳之者/因曰故/唐时/后宫万人/今空宫多怪/当实以人乃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后为古代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的代称。
B.藩镇,藩即“保卫”,镇指军镇。唐朝在边境及重要的州设置节度使,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大权,这些重要的军事设防区被称为“藩镇”。
C.丁亥,为干支之一。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共配成一百二十组,用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D.《传》,文中指《左传》,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后刘氏出身卑微,性情蛮横,爱慕虚荣。庄宗曾带着儿子继岌表演了一出“刘叟省女”的闹剧,打趣刘氏。
B.庄宗时期,伶官飞扬跋扈,朝廷官员们在伶官面前敛声屏气,小心翼翼,有的甚至主动阿附,以图飞黄腾达。
C.郭崇韬正直敢言,因宦官谗言而招致祸患。庄宗不辨忠奸,处死了功臣郭崇韬;后又听信伶人谗言,诛杀了弟弟李存乂。
D.郭从谦认郭崇韬为叔父,又被李存乂收为养子,后萌生作乱之心,率军反叛,攻打兴教门。庄宗于混战中死于非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崇韬素嫉伶人,常裁抑之,伶人由此皆乐其死。
(2)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2022-06-0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新“学术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联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文,字千之,初名强,束鹿人。永乐十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持廉奉法,为都御史顾佐所称。宣德末,奉命治彰德妖贼张普祥狱。还奏称旨,赐今名。

英宗即位,迁陕西按察使。遭父忧,命奔丧,起视事。正统三年正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五年召为大理寺卿。明年与刑部侍郎何文渊录在京刑狱,寻迁右都御史。九年出视延绥、宁夏边务。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明年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饥,奏免其租。寻进左都御史。在陕五年,镇静不扰。

景泰改元,召掌院事。文为人深刻有城府,面目严冷,与陈镒同官,一揖外未尝接谈。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初,按大理少卿薛瑄狱,希王振指,欲坐瑄死。至是治中官金英纵家奴不法事,但抵奴罪。给事中林聪等劾文、镒畏势长奸,下诏狱。二人俱伏,乃宥之。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循举其乡人萧维祯,谷遂举文。而文得中官王诚助,于是诏用文。寻自江、淮还朝,改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直文渊阁。二品大臣入阁自文始。寻遭母丧,夺哀如前。文虽为谷所引,而谷迟重,循性明决,文反与循合而不附谷。其后以子伦故,欲倾考官,又用谷言而罢。由是两人卒不相得。

五年进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再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英宗复位,即日与于谦执于班内。言官劾文与谦等谋立外藩,命鞫于廷。文力辩曰:“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辞气激壮。逮车驾主事沈敬按问,无迹。廷臣遂坐谦、文召敬谋未定,与谦同斩于市,诸子悉戍边。敬亦坐知谋反故纵,减死,戍铁岭。成化初,赦其子还,寻复官,赠太保,谥毅愍。

(节选自《明史·王文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B.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C.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D.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元,为古代君主改用新年号纪年。年号以一为元,故称“改元”。有新君即位次年改用新号;有一帝在位屡次更改年号;有实行一帝一元制,如明清两代。
B.大理寺为掌管刑狱的官署,长官名为大理寺卿。北齐始设,后历代相沿。明清时与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
C.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能系狱的案子。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
D.“夺哀”也叫“夺情”,指古代官员服丧期已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文持廉奉法,为政崇尚清简。镇守陕西五年,百姓安宁。
B.王文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等地发生灾荒,王文上奏免去这些地方的田租。在陕西五年,地方上安定不乱。
C.给事中林聪等人弹劾王文、陈镒畏惧权势助长邪恶,关他们到诏狱。二人全都认罪,朝廷反而原谅了他们。
D.王文谋立外藩。王文和于谦同斩于闹市,并祸及后代。王文虽然最后被平反昭雪,但也是他咎由自取。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自江、淮还朝,改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直文渊阁。
(2)文虽为谷所引,而谷迟重,循性明决,文反与循合而不附谷。
2022-06-0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善骑射。初隶骑御马直,选为散直。宝元初,赵元昊反,诏择卫士从边,以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破金汤城,略宥州,收其帐二千三百,生口五千七百。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尹洙为经略判官,青以指使见,洙与谈兵,善之,荐于经略使韩琦、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皇祐中,广源州蛮依智高反,陷邕州,又破沿江九州,围广州,岭外骚动。青上表。请行。翌日入对,自言:“臣起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愿得蕃落骑数百,益以禁兵,羁贼首致阙下。”帝壮其言。嘉祐二年二月,疽发髭,卒。帝发哀,中书令,谥武襄。青为人慎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熙宁元年,神宗考次近世将帅,以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终始,慨然思之,命取青画像入禁中,御制祭文,遣使赍中牢祠其家。

(选自《宋史·狄青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带被发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B.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C.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D.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元,宋仁宗赵祯的庙号。殷商时期开始有庙号。
B.经略使,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
C.赠,文中指赠官,意思是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或官职。
D.中牢,又称少牢,指猪羊二牲。因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称为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青善于骑射,屡建战功。赵元昊谋反时,他多次出战做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攻克金汤城、宥州。
B.狄青经尹洙的推荐,得到了韩琦、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
C.狄青为人谨慎缜密,治军有方,赏罚分明。神宗考核排列近代的将帅时,很是感慨思念他。
D.狄青出身行伍,在战斗中勇猛无敌。十多年后闻名天下,却始终保留着脸上的刺字墨迹以牢记圣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良将材也。”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
(2)命取青画像入禁中,御制祭文,遣使赍中牢祠其家。
2022-06-0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其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不如因遇之。”项王许诺。

(选自《鸿门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B.不如因遇之     善:好好地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谢:道歉D.妇女无所        幸:幸免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得兄事               之:他B.臣韩王送沛公                  为:帮助
C.今人有大功击之     而:却D.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     因:趁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伤告密,项羽听说“沛公欲王关中”,冒犯了他的尊严,当即决定进攻刘邦;谋士范增乘机揭露刘邦野心,也力主进攻,但两人认识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对刘邦的不同态度。
B.项羽听了项伯的话后,不假思索,马上许诺,随便改变既定的决策,表现了他为人头脑简单而又刚愎自用。
C.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他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是他为刘邦定下了“韬晦之计”,欺骗楚王,终于化险为夷。
D.项伯的通风报信,使得刘邦、张良得知了项羽的军事行动。作为刘邦安排在项羽身边的间谍,项伯在鸿门宴会上也“常以身翼蔽沛公。”
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月丁丑,车驾至定州。丁亥,上谓侍臣曰:“辽东本中国之地,隋氏四出师而不能得。朕今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高丽雪君父之耻耳。且方隅大定惟此未平故及朕之未老用士大夫余力以取之朕自发洛阳惟啖肉饭虽春蔬亦不之进惧其烦忧故也”上见病卒,召至御榻前存慰,付州县疗之,士卒莫不感悦。有不预征名,自愿以私装从军,动以千计,皆曰:“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上不许。

上将发,太子悲泣数日,上曰:“今留汝镇守,辅以俊贤,欲使天下识汝风采。夫为国之要,在于进贤退不肖,赏善罚恶,至公无私,汝当努力行此,悲泣何为?”命开府仪同三司高士廉摄太子太傅,与刘洎、马周、少詹事张行成、右庶子高季辅同掌机务,辅太子。长孙无忌、岑文本与吏部尚书杨师道从行。壬辰,车驾发定州,亲佩弓矢,手结雨衣于鞍后。命长孙无忌摄侍中,杨师道摄中书令。

李世勣军发柳城,多张形势,若出怀远镇者,而潜师北趣甬道,出高丽不意。夏四月戊戌朔,世勣自通定济辽水,至玄菟。高丽大骇,城邑皆闭门自守。壬寅,辽东道副大总管江夏王道宗将兵数千至新城,折冲都尉曹三良引十余骑直压城门,城中惊扰,无敢出者。营州都督张俭将胡兵为前锋,进渡辽水,趋建安城,破高丽兵,斩首数千级。丁未,车驾发幽州。上悉以军中资粮、器械、簿书委岑文本,文本夙夜勤力,躬自料配,筹笔不去手,精神耗竭,言辞举措,颇异平日。上见而忧之,谓左右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返。”是日,遇暴疾而莞。其夕,上闻严鼓声,曰:“文本殒没,所不忍闻。”命撤之。时右庶子许敬宗在定州,与高士廉等共知机要,文本薨,上召敬宗,以本官检校中书侍郎。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辽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方隅大定/惟此未平/故及朕之未老/用士大夫余力以取之/朕自发洛阳/惟啖肉饭/虽春蔬亦不之/进惧其烦忧故也/
B.且方隅大定/惟此未平故/及朕之未老/用士大夫余力以取之/朕自发洛阳/惟啖肉饭/虽春蔬亦不之进/惧其烦忧故也/
C.且方隅大定/惟此未平/故及朕之未老/用士大夫余力以取之/朕自发洛阳/惟啖肉饭/虽春蔬亦不之进/惧其烦忧故也/
D.且方隅大定/惟此未平故/及朕之未老/用士大夫余力以取之/朕自发洛阳/惟啖肉饭/虽春蔬亦不之/进惧其烦忧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丑,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十四位,前一位是甲子,后一位是戊寅。
B.高丽,朝鲜半岛古代国家之一,我国多沿用来指称朝鲜或关于朝鲜的事物。
C.詹事,古代官名。秦始置,詹事即给事、执事。掌管皇后、太子家事。
D.检校,古代官名。加“检校”官职并非正式拜授,相当于“代理”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辽东本是中国的土地,隋朝四次出兵而不能收回,太宗东征是想替中国牺牲的子弟报仇,替高丽人洗刷君父被杀的耻辱。
B.士兵们不求功勋赏赐,只愿能效力战死辽东,因此太宗碰到生病的士兵,就召到御榻前加以抚慰,让他们接受治疗。
C.太宗留下太子镇守国内,让刘、马周等贤俊大夫辅佐他,而自己则让长孙无忌、岑文本、杨师道等人随他东征辽东。
D.岑文本管理军中的物资、军粮、装备及财务会计等后勤事宜,他尽心国事,日夜辛劳,筋疲力尽,得急病去世,太宗很难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不预征名,自愿以私装从军,动以千计。
(2)其夕,上闻严鼓声,曰:“文本殒没,所不忍闻。”
2022-06-0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昭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黙,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髃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旘,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韂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此知可以言时矣。

(节选自《史记·滑稽侯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B.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C.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D.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尺,最初的尺指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原文中的含义与之相同。
B.题凑:古代天子的椁制,也赐用于大臣,椁室用大木累积而成,木头皆内向为椁盖,上尖下方,犹如屋檐四垂,称题凑。
C.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 中国祭祀等级中,诸侯用少牢,上大夫用特牲,下大夫、士用特豚,皆有脯醢醴酒。
D.封,本义是种树,古代诸侯受命建国后,即在所封疆土的边界上培土种树,文中是指楚庄王把寝丘这个四百户之邑赐给孙叔敖的儿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孟,是楚国的乐工。身高八尺,能言善辩,常用委婉幽默的方式对君王进行讽谏,讽谏效果颇佳。
B.优孟用“欲擒故纵”的方式,顺着楚王的意思,要求厚葬死马,接着顺势推出荒诞结果,使楚王恍然醒悟。
C.楚庄王认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让他做楚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天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对自己的后代不闻不问。
D.优孟由孙叔敖一事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病肥死,使髃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2)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2022-06-03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遣曹彬等将兵伐江南彬与诸将入辞帝戒彬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不烦急击也又曰:“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且以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彬自出师至凯旋,士众畏服,无敢轻肆,克城之日,兵不血刃。捷至,群臣称贺,帝泣曰:“宇县分割,民受其祸,攻城之际,必有横罹锋刃者,实可哀也!”命出米十万振恤之。帝谓宰臣曰:“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当如是邪!自今诸州决大辟,录案闻奏,付刑部详覆之。”又诏曰:“王者禁人为非,乃设法。临下以简,必务哀矜,世属乱离则纠之以猛,人知耻格则济之以宽。窃盗之生,本非巨蠹,近朝立制,重于律文,甚非爱人之旨。”尝读二典,叹曰:“尧、舜之罪四凶,止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邪!”故定为折杖法,以递减流、徙、杖、笞之刑。自开宝以来,犯大辟非情理深害老,多得贷死;惟赃吏弃市,未尝贳。有群臣当迁官,帝素恶其人,不许,普坚以为请。帝怒曰:“固不与,卿若之何?”普曰:“刑赏,天下之刑赏,陛下岂得以喜怒专之!”帝怒甚,起,普亦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允。开宝元年,初覆试贡士。是科擢进士合格者十八人,陶毂子邴名在第六。帝谓左右曰:“闻毂不能训子,邴安得第!”命中书覆试。因下诏曰:“造士之选,匪树私恩,世禄之家,宜敦素业。如闻党与,颇容窃吹。文衡公器,岂宜私滥!自今举人,凡关食禄之家,悉委中书覆试。”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遣曹彬等将/兵伐江南/彬与诸将入辞/帝戒彬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不烦急击也/
B.帝遣曹彬等将兵伐江南/彬与诸将入辞/帝戒彬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不烦急击也/
C.帝遣曹彬等将兵伐江南/彬与诸将入辞/帝戒彬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不烦急击也/
D.帝遣曹彬等将/兵伐江南/彬与诸将入辞/帝戒彬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不烦急击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县,宇指宇宙,县指赤县,宇县即天下,与四海、八荒、六合意思相同。
B.弃市,是一种表警诫的刑罚,指罪犯被押解到闹市游街,以示被大众鄙弃。
C.朕,第一人称代词我,无论尊卑都可使用,秦始皇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D.文衡,衡即秤杆,又指称量、比较,文衡古代指判定文章高下来取士的权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彬等人征讨江南获胜,众大臣庆贺,宋太祖却感到悲痛,认为天下分裂,百姓遭受了战争的祸害,于是命令拿出米来赈济抚恤。
B.宋太祖认为人命至关重要,各州判处犯人死刑,须上奏案情,交付刑部审察;他制定了折杖法,来依次减少流、徙、杖、笞的刑罚。
C.赵普因为一些大臣的官职变动与宋太祖发生了争执,赵普说皇帝不能因个人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宋太祖最终答应了赵普的请求。
D.陶穀的儿子陶邴名列当科进士第六,宋太祖对此质疑,认为选拔人才不能私自滥用权力,下令以后选士,中书省要对考生进行复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盗之生,本非巨蠹,近朝立制,重于律文,甚非爱人之旨。
(2)有群臣当迁官,帝素恶其人,不许,普坚以为请。
2022-05-2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5月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