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进。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默然,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卫鞅既至秦,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说,与议国事。

十年,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有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公曰:善。以卫铁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王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因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奏并六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B.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D.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庶孙:庶,非妻妾所生之子,与“亲”相对。庶孙指家族中亲戚后代。
B.社稷:社,土地神;稷,五谷神,二者均为农业的根本。后用以指代国家。
C.连坐:一人犯罪,相关的其他人连带受罚。
D.四海:古代认为中国四周大海环绕,因而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天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鞅年轻时就喜好法家的刑名之学,受到魏国国相高度赞扬并予以举荐,却没能得到魏惠王的认可,后来到秦国,得到秦孝公重用。
B.卫鞅不但有才识,而且胆略过人,公叔劝说魏惠王如果卫鞅不听话就杀掉他,卫鞅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判断,并没有马上逃离魏国。
C.卫鞅的变法并非一帆风顺,为此,他首先说服秦孝公,然后制订法令,再以行动取得民众的信任,做了充分准备后法令才正式颁布。
D.作为富国强兵之术,卫鞅新法涉及从普通民众到宗室贵族各阶层,涵盖军队、司法、生产生活等不同领域,主要包括赏罚两大方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
(2)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2023-10-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窦氏父子兄弟并为卿、校,充满朝廷。穰侯邓叠、叠弟步兵校尉磊及母元、宪女婿射声校尉郭举、举父长乐少府璜共相交结。元、举并出入禁中,举得幸太后,遂共图为杀害,帝阴知其谋。帝以朝臣上下莫不附宪,独中常侍钩盾令郑众,谨敏有心几,不事豪党,遂与众定议诛宪,以宪在外,虑其为乱,忍而未发。会宪与邓叠皆还京师,时清河王庆,恩遇尤渥,常入省宿止。帝将发其谋,欲得《外戚传》,惧左右,不敢使,令庆私从千乘王求,夜。独内之。又令庆传语郑众,求索故事。庚申,帝幸北宫,诏执金吾、五校尉勒兵屯卫南、北宫 ,闭城门,收捕郭璜、郭举、邓叠、邓磊,皆下狱死。遣谒者仆射收宪大将军印绶,更封为冠军侯,与笃、景、瑰皆就国。帝以太后故 ,不欲名诛宪,为选严能相督察之。宪、笃、景到国,皆迫令自杀,初,河南尹张黼数以正法绳治窦景,及窦氏败,黼上疏曰:“方宪等宠贵,群臣阿附唯恐不及,皆言宪受顾命之托,怀伊、吕之忠,至乃复比邓夫人于文母,今严成既行,皆言当死,不复顾其前后,考折厥衷。臣伏见夏阳侯瑰每存忠善,前与臣言,常有尽节之心,检敕宾客,未尝犯法。臣闻王政骨肉之刑,有三宥之义,过厚不过薄。今议者欲为瑰选严能相,恐其迫切,必不完免,宜裁加贷宥,以崇厚德。”帝感其言,由是瑰独得全。窦氏宗族宾客以宪为官者,皆免归故郡。初,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汉中郡亦当遣吏户曹李郃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迟留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凡交通者皆坐免官,汉中太守独不与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窦氏专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中郡亦当遣吏户曹/李郃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B.汉中郡亦当遣吏/户曹李郃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C.汉中郡亦当遣吏/户曹李郃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D.汉中郡亦当遣吏户曹/李郃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历史上,帝王年幼时,外戚往往擅权,甚至篡位。
B.千乘,古代将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C.谒者,官名,亦用以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春秋战国时国君的近侍已用此称。
D.印绶,指官员佩戴在衣服外的丝带。汉代官员依品秩的不同,配以不同的印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帝知道郭举等人共同图谋杀害他,但朝廷上下官员没有不依附窦宪的,只有郑众不谄事豪强党羽,于是和帝跟郑众定计诛杀窦宪。
B.窦宪与邓叠回到京城,和帝要采取行动,想找《汉书·外戚传》看看,便让清河王刘庆去寻找,但担心左右人泄密,又让郑众同找。
C.和帝处死郭璜、郭举、邓叠、邓磊之后,将窦宪改封为冠军侯。窦宪与窦笃、窦景各自到达自己封国后,都被迫自杀而亡。
D.窦宪娶妻,李邰无法阻止郡守送礼,便请求郡守让自己前去,一路逗留,未到达时窦宪就被免职回到封国,李邰的举动使汉中郡守躲过灾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以太后故,不欲名诛宪,为选严能相督察之。
(2)凡交通者皆坐免官,汉中太守独不与焉。
2023-09-2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兴平元年十二月,徐州陶谦疾笃,谓别驾东海糜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卒,竺率州人迎备。备未敢当,曰:“袁公路近在寿春,君可以州与之。”典农校尉下邳陈登曰:“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下可以割地守境,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北海相孔融谓备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备遂领徐州。

建安元年夏六月,袁术攻刘备以争徐州。备使司马张飞守下邳,自将拒术于盱眙、淮阴,相持经月,更有胜负。下邳相曹豹,陶谦故将也,与张飞相失,飞杀之,城中乖乱。袁术与吕布书,劝令袭下邳,许助以军粮。布大喜,引军水陆东下。备中郎将丹阳许耽开门迎之。张飞败走,布虏备妻子及将吏家口。备闻之,引还,比至下邳,兵溃。备收余兵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屯于海西,饥饿困踧,吏士相食,从事东海糜竺以家财助军。备请降于布,布亦忿袁术运粮不继,乃召备复以为豫州刺史,与并势击袁术,使屯小沛。

秋九月,袁术遣将纪灵等步骑三万攻刘备,备求救于布。诸将谓布曰:“将军常欲杀刘备,今可假手于术。”布曰:“不然。术若破备,则北连泰山诸将,吾为在术围中,不得不救也。”便率步骑千余驰往赴之。灵等闻布至,皆敛兵而止。布屯沛城西南,遣铃下请灵等,灵等亦请布,布往就之,与备共饮食。布谓灵等曰:“玄德,布弟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性不喜合斗,喜解斗耳。”乃令军候植戟于营门,布弯弓顾曰:“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中者当各解兵,不中可留决斗。”布即一发正中戟支。灵等皆惊,言:“将军天威也!”明日复欢会,然后各罢。

备合兵得万余人,布恶之,自出兵攻备。备败走,归曹操。操厚遇之,以为豫州牧。或谓操曰:“备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操以问郭嘉,嘉曰:“有是。然公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仗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也。如此,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也,不可不察。”操笑曰:“君得之矣。”遂益其兵,给粮食,使东至沛,收散兵以图吕布。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备据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公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仗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也/
B.然公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仗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也/
C.然公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仗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也/
D.然公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仗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牧,有统治、管理之意,也是对郡县最高长官的尊称。
B.经月,太阴历月亮经历一次朔望的标准时间,即整月。
C.请降,请求投降或向皇帝请求公主下嫁。文中指前者。
D.铃下,卒也,在铃阁下有警至则掣铃呼之;或敬称太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谦病重之时,对属下说只能将徐州托付给刘备,但刘备不敢接受,后来在陈登、孔融二人的劝说下,刘备才接管了徐州。
B.在与刘备争夺徐州时,袁术为劝吕布攻打下邳,曾写信许诺援助军粮,但因其没有继续供应,后来遭到吕布与刘备的合攻。
C.吕布考虑自身安危,没有采纳借袁术之手杀刘备的建议,而是宴请了纪灵与刘备,并通过营门射戟的方式平息了一场争斗。
D.刘备兵败后投奔曹操,曹操听取了郭嘉中肯的分析后,给刘备增兵,并供给军粮,让他东去小沛,收拾散兵,与吕布对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
(2)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也,不可不察。
2023-08-3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九龄,林甫并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上之为临淄王也,惠妃生寿王瑁,宠冠诸子。太子与瑶、琚会于内第,各以母失职有怨望语。惠妃泣诉于上曰:“太子阴结党与,将害妾母子,亦指斥至尊。”上大怒,以语宰相,欲皆废之。九龄曰:“陛下践祚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上不悦。林甫初无所言,退而私谓宦官之贵幸者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上犹豫未决。惠妃密使官奴牛贵儿谓九龄曰:“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九龄叱之,以其语白上;上为之动色,故讫九龄罢相,太子得无动。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

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自是谏争路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B.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C.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D.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九龄善”与“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中的“善”字含义不相同。
B.“林甫并疾之”与“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张衡传》)中的“疾”字含义不相同。
C.出,离京为官,外放,外迁。《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的“出”与此义相同。
D.“自是谏争路绝矣”与“绝云气,负青天“(《逍遥游》)中的“绝”含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玄宗想让李林甫为宰相,为此询问张九龄,张九龄因提否定意见被李林甫嫉恨。
B.惠妃哭诉太子有结党谋害之心,唐玄宗欲废太子,张九龄却坚决反对,玄宗不悦。
C.在是否废太子上,李林甫当场没表态;惠妃为了达到目的,暗地派人拉拢张九龄。
D.严挺之颇受张九龄的赏识,却为李林甫怨恨,因为严挺之把他推举的萧炅贬了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
(2)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
2023-08-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七十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治乱,娴于辞令”与“君子敏事而慎于言”(《〈论语〉十二章》)两句中“于”用法相同。
B.“平其功”与“自者无功”(《老子四章》)两句中“伐”字的意义相同。
C.“王怒疏屈平”与“人不仁,如礼何”(《〈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而”字的用法不同。
D.“屈平草稿未定”与“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两句中“属”字意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为人孤傲清高,自命不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句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性格。
B.屈原痛心楚怀王不能明辨是非,自己得不到重用,于是心生怨恨,写下了《离骚》。
C.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识时务,应该善于随着外物世事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品行节操。
D.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出淤泥而不染,无论在怎样的世事变迁中都要坚守自己的品行节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2)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2023-08-24更新 | 24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注],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有删改)

梠:山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B.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C.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D.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不第”指科举考试应试未中选,也叫落第、下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B.“布衣”顾名思义是布做的衣服,借指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绯鱼袋”指绯衣与鱼符袋,是旧时朝官的服饰。唐朝规定,五品以上佩鱼符袋。“绯衣”指紫色衣服。
D.“床”早在神农时期就已出现,当时的床兼有卧具和坐具双重功能。此处的“床”指坐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时,极力上疏救助。
B.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2)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2023-08-2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永兴二年,初,陈敏既克石冰,自谓勇略无敌,有割据江东之志。其父怒曰:“灭我门者,必此儿也!”遂以忧卒。敏以丧去职。司空越起敏为右将军、前锋都督。越为刘祐所败,敏请东归收兵,遂据历阳叛。敏据有江东,以顾荣为右将军,周玘为安丰太守。敏命僚佐推己为都督江东诸军事、大司马、楚公,加九锡,列上尚书,称被中诏,自江入沔、汉,奉迎銮驾。太宰颙以张光为顺阳太守,帅步骑五千诣荆州讨敏。刘弘遣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屯夏口,又遣南平太守汝南应詹督水军以继之。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随郡内史扈怀言于弘曰:“侃居大郡,统强兵,脱有异志,则荆州无东门矣!”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必无是也。”侃闻之,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交,尚不负心,况大丈夫乎!”敏以陈恢为荆州刺史,寇武昌;弘加侃前锋督护以御之。侃以运船为战舰,或以为不可。侃曰:“用官船击官贼,何为不可!”侃与恢战,屡破之。怀帝永嘉元年,陈敏刑政无章,不为英俊所附,子弟凶暴,所在为患,顾荣、周玘等忧之。庐江内史华谭遗荣等书曰:“陈敏盗据吴、会,命危朝露。诸君或剖符名郡,或列为近臣,而更辱身奸人之朝,降节叛逆之党,不亦羞乎!吴武烈父子皆以英杰之才,继承大业。今以陈敏凶狡七弟顽冗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皇舆东返俊彦盈朝将举六师以清建业诸贤何颜复见中州之士邪!”荣等素有图敏之心,及得书,甚惭,密遣使报征东大将军刘准,使发兵临江,己为内应,剪发为信。准遣扬州刺史刘机等出历阳讨敏。荣等遂斩敏于建业,夷三族。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陈敏之叛》,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以陈敏凶狡/七弟顽冗/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皇舆东返/俊彦盈朝/将举六师以清建业/诸贤何颜复见中州之士邪
B.今以陈敏凶狡/七弟顽冗/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皇舆东返/俊彦盈朝/将举六师以清建业/诸贤何颜复见中州之士邪
C.今以陈敏凶狡/七弟顽冗/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皇舆东返/俊彦盈朝/将举六师以清建业诸贤/何颜复见中州之士邪
D.今以陈敏凶狡/七弟顽冗/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皇舆东返/俊彦盈朝/将举六师以清建业诸贤/何颜复见中州之士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兴二年”中的“永兴”与《已亥杂诗》中的“已亥”都是纪年法,但前者是年号纪年,后者是干支纪年。
B.“灭我门者,必此儿也”与“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两个句子句式相同。
C.“匹夫之交”与“马之千里者”(《马说》)两句中的“之”字含义相同。
D.“或以为不可”与“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两句中的“以为”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敏打败石冰以后骄傲自大,自以为勇猛过人,谋略无人能比,产生了割据江东的念头,他的父亲斥责他将会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B.司马越被打败后,陈敏请求东归收兵,于是占据历阳发动叛变,后占领江东各地,任命官员,并让部众推举自己任大司马、楚公等。
C.陶侃与陈敏同郡,且同年被荐举为官,扈怀猜疑陶侃会有异心,但刘弘坚信陶侃不会叛逆,认为陶侃是大丈夫,绝对不会忘恩负义。
D.顾荣等人收到华谭劝降的书信后十分惭愧,于是萌生除掉陈敏的想法,派遣使者联系刘准发兵讨伐陈敏,顾荣等人在建业杀死陈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侃闻之,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
(2)陈敏刑政无章,不为英俊所附,子弟凶暴,所在为患,顾荣、周玘等忧之。
2023-08-1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窦氏父子兄弟并为卿、校,充满朝廷。穰侯邓叠、叠弟步兵校尉磊及母元、宪女婿射声校尉郭举、举父长乐少府璜共相交结。元、举并出入禁中,举得幸太后,遂共图为杀害,帝阴知其谋。帝以朝臣上下莫不附宪,独中常侍钩盾令郑众,谨敏有心几,不事豪党,遂与众定议诛宪,以宪在外,虑其为乱,忍而未发。会宪与邓叠皆还京师,时清河王庆,恩遇尤渥,常入省宿止。帝将发其谋,欲得《外戚传》,惧左右,不敢使,令庆私从千乘王求,夜,独内之。又令庆传语郑众,求索故事。庚申,帝幸北宫,诏执金吾、五校尉勒兵屯卫南、北宫,闭城门,收捕郭璜、郭举、邓叠、邓磊,皆下狱死。遣谒者仆射收宪大将军印绶,更封为冠军候,与笃、景、瑰皆就国。帝以太后故,不欲名诛宪,为选严能相督察之。宪、笃、景到国,皆迫令自杀。初,河南尹张黼数以正法绳治窦景,及窦氏败,黼上疏曰:“方宪等宠贵,群臣阿附唯恐不及,皆言宪受顾命之托,怀伊、吕之忠,至乃复比邓夫人于文母,今严威既行,皆言当死,不复顾其前后,考折厥衷。臣伏见夏阳侯瑰每存忠善,前与臣言,常有尽节之心,检敕宾客,未尝犯法。臣闻王政骨肉之刑,有三宥之义,过厚不过薄。今议者欲为瑰选严能相,恐其迫切,必不完免,宜裁加贷宥,以崇厚德。”帝感其言,由是瑰独得全。窦氏宗族宾客以宪为官者,皆免归故郡。初,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汉中郡亦当遣吏户曹李郃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迟留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凡交通者皆坐免官,汉中太守独不与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窦氏专恣》)

1.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中郡亦当遣吏户曹/李郃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B.汉中郡亦当遣吏/户曹李郃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C.汉中郡亦当遣吏/户曹李郃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D.汉中郡亦当遣吏户曹/李郃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历史上,帝王年幼时,外戚往往擅权,甚至篡位。
B.千乘,古代将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C.谒者,官名,亦用以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春秋战国时国君的近侍已用此称。
D.印绶,指官员佩戴在衣服外的丝带。汉代官员依品秩的不同,配以不同的印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帝知道郭举等人共同图谋杀害他,但朝廷上下官员没有不依附窦宪的,只有郑众不谄事豪强党羽,于是和帝跟郑众定计诛杀窦宪。
B.窦宪与邓叠回到京城,和帝要采取行动,想找《汉书•外戚传》看看,便让清河王刘庆去寻找,但担心左右人泄密,又让郑众同找。
C.和帝处死郭璜、郭举、邓叠、邓磊之后,将窦宪改封为冠军侯。窦宪与窦笃、窦景各自到达自己封国后,都被迫自杀而亡。
D.窦宪娶妻,李郃无法阻止郡守送礼,便请求郡守让自己前去,一路逗留,未到达时窦宪就被免职回到封国,李郃的举动使汉中郡守躲过灾祸。
2023-08-0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屈原列传》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1.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新沐者必弹冠                  新沐:刚洗过头
B.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从容:镇定自若的样子
C.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常流:经常流动
D.同死生,轻去就                 去就:去朝廷任职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C.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3.选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B.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C.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D.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4.下列文化常识的选项正确的一项(     
A.《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四书”之一。
B.《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为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所作。
C.“三闾大夫”是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屈原遭贬后任此职。
D.列传是中国编年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司马迁《史记》索隐:“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
5.下列对节选文段的分析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A.选段写屈原流放途中与渔父的对话和最后以身殉国的壮举,并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屈原的高风亮节。
B.渔父所述种种,对屈原来说都是反衬,目的是为了表现屈原的高尚志行和坚贞品德。
C.屈原对渔父的回答,表现了他对昏君佞臣的憎恨和坚持操守、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
D.选段的议论属总结性评论,抒情方式属寓情于事式,突出了屈原性格中爱国和正直这两大特征。
6.把节选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②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2023-02-02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仁宗庆历四年三月乙亥,诏天下州县立学。时范仲淹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校。宋祁等奏:教不本于学校,事不察于乡里,则不能核名实。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参考众说,择其便于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然后州县察其履行,则学者修饬矣。先策论,则文词者留心于治乱矣;简程式,则闳博者得以驰骋矣;问大义,则执经者不专于记诵矣。帝从之。至是乃诏曰:今朕建学兴善以尊大夫之行,更制革敝以尽学者之才。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夏四月壬子,国子监王拱宸等言:汉太学千八百室,生徒三万人。唐学舍亦千二百间,今取才养士之法盛矣,而国子监才二百,制度狭小,不足以容。诏以锡庆院为太学,置内舍生二百人。五月壬申,帝至太学谒孔子。故事止肃揖,帝特再拜。赐直讲孙复五品服。初海陵人胡瑗为湖州教授,训人有法,科条纤悉备具,以身率先,虽盛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视诸生如其子弟,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时方尚词赋,湖学独立经义治事斋,以敦实学。至是,兴太学,诏下湖州取其法,著为令式。瑗上书请兴武学,其略曰:顷岁吴育已建议兴武学,但官非其人,不久而废。今国子监直讲内梅尧臣曾注《孙子》,大明深义。若使尧臣等兼莅武学,每日令讲《论语》,使知忠孝仁义之道;讲孙、吴,使知制胜御敌之术。选有智略者二三百人教习之,则一二十年之间必有成效。臣已撰成《武学规矩》一卷,进呈。时议难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学校科举之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
B.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
C.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
D.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策论,宋代以来试士科目之一,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
B.判,唐宋两代的一种官制,多指以高位兼任低职务,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
C.楹,本义为厅堂前部的柱子,在古代也常作量词,文中指房柱的计量单位。
D.实学,以“实体达用”和“经世致用”为主要宗旨与内容的学说,始于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仁宗与众位大臣讨论办学时,范仲淹与宋祁等人的意见不一致,范仲淹多次强调兴办学校,而宋祁等则认为教育的关键不在办学校。
B.宋仁宗听从大臣们的建议,下诏大力兴办州县等地方学校,改革科举制度,务求使学者充分展示才能,让读经的人不再只是死记硬背。
C.胡瑗在湖州教授学生,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师生之礼仪,即使在盛夏酷暑,也一定穿着整齐坐于堂上;宋仁宗以湖州办学为全国范例。
D.胡瑗上书宋仁宗建议兴武学,他撰写了一卷《武学规矩》进献给宋仁宗,又提出请梅尧臣等人来讲习《孙子》《论语》,教授制胜御敌之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
②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
5.为什么仁宗在太学谒孔子时要行再拜之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