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注],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有删改)

梠:山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B.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C.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D.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不第”指科举考试应试未中选,也叫落第、下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B.“布衣”顾名思义是布做的衣服,借指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绯鱼袋”指绯衣与鱼符袋,是旧时朝官的服饰。唐朝规定,五品以上佩鱼符袋。“绯衣”指紫色衣服。
D.“床”早在神农时期就已出现,当时的床兼有卧具和坐具双重功能。此处的“床”指坐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时,极力上疏救助。
B.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2)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2023-08-2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永兴二年,初,陈敏既克石冰,自谓勇略无敌,有割据江东之志。其父怒曰:“灭我门者,必此儿也!”遂以忧卒。敏以丧去职。司空越起敏为右将军、前锋都督。越为刘祐所败,敏请东归收兵,遂据历阳叛。敏据有江东,以顾荣为右将军,周玘为安丰太守。敏命僚佐推己为都督江东诸军事、大司马、楚公,加九锡,列上尚书,称被中诏,自江入沔、汉,奉迎銮驾。太宰颙以张光为顺阳太守,帅步骑五千诣荆州讨敏。刘弘遣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屯夏口,又遣南平太守汝南应詹督水军以继之。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随郡内史扈怀言于弘曰:“侃居大郡,统强兵,脱有异志,则荆州无东门矣!”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必无是也。”侃闻之,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交,尚不负心,况大丈夫乎!”敏以陈恢为荆州刺史,寇武昌;弘加侃前锋督护以御之。侃以运船为战舰,或以为不可。侃曰:“用官船击官贼,何为不可!”侃与恢战,屡破之。怀帝永嘉元年,陈敏刑政无章,不为英俊所附,子弟凶暴,所在为患,顾荣、周玘等忧之。庐江内史华谭遗荣等书曰:“陈敏盗据吴、会,命危朝露。诸君或剖符名郡,或列为近臣,而更辱身奸人之朝,降节叛逆之党,不亦羞乎!吴武烈父子皆以英杰之才,继承大业。今以陈敏凶狡七弟顽冗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皇舆东返俊彦盈朝将举六师以清建业诸贤何颜复见中州之士邪!”荣等素有图敏之心,及得书,甚惭,密遣使报征东大将军刘准,使发兵临江,己为内应,剪发为信。准遣扬州刺史刘机等出历阳讨敏。荣等遂斩敏于建业,夷三族。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陈敏之叛》,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以陈敏凶狡/七弟顽冗/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皇舆东返/俊彦盈朝/将举六师以清建业/诸贤何颜复见中州之士邪
B.今以陈敏凶狡/七弟顽冗/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皇舆东返/俊彦盈朝/将举六师以清建业/诸贤何颜复见中州之士邪
C.今以陈敏凶狡/七弟顽冗/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皇舆东返/俊彦盈朝/将举六师以清建业诸贤/何颜复见中州之士邪
D.今以陈敏凶狡/七弟顽冗/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皇舆东返/俊彦盈朝/将举六师以清建业诸贤/何颜复见中州之士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兴二年”中的“永兴”与《已亥杂诗》中的“已亥”都是纪年法,但前者是年号纪年,后者是干支纪年。
B.“灭我门者,必此儿也”与“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两个句子句式相同。
C.“匹夫之交”与“马之千里者”(《马说》)两句中的“之”字含义相同。
D.“或以为不可”与“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两句中的“以为”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敏打败石冰以后骄傲自大,自以为勇猛过人,谋略无人能比,产生了割据江东的念头,他的父亲斥责他将会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B.司马越被打败后,陈敏请求东归收兵,于是占据历阳发动叛变,后占领江东各地,任命官员,并让部众推举自己任大司马、楚公等。
C.陶侃与陈敏同郡,且同年被荐举为官,扈怀猜疑陶侃会有异心,但刘弘坚信陶侃不会叛逆,认为陶侃是大丈夫,绝对不会忘恩负义。
D.顾荣等人收到华谭劝降的书信后十分惭愧,于是萌生除掉陈敏的想法,派遣使者联系刘准发兵讨伐陈敏,顾荣等人在建业杀死陈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侃闻之,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
(2)陈敏刑政无章,不为英俊所附,子弟凶暴,所在为患,顾荣、周玘等忧之。
2023-08-1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去而就智伯,智伯宠之。

及三晋分智氏,赵襄子最怨智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悦己者。吾其报智氏之仇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之,则豫让也。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已死,无后,而其臣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

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变其容,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吾夫之甚也。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其友谓之曰:子之道甚难而无功,谓子有志,则也,谓子知,则否。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子之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豫让乃笑而应之曰:且夫委质而事人,而求弑之,是怀二心以事君也。然所以为此者,吾亦将以愧天下后世人臣怀二心者。

居顷之,襄子出,豫让伏所当桥下。至桥而马惊,襄子曰:此必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于是赵襄子面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灭范中行氏,而子不为报仇,反委质事智伯。智伯已死,子独何为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众人遇臣,故众人报之;智伯国士遇臣,故国士报之。襄子乃喟然叹泣曰:嗟乎!豫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寡人舍子,亦以足矣。子自为计,寡人不舍子。使兵环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义,忠臣不爱死以成名。君前已宽舍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故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虽死不恨。于是襄子之,乃使使者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可以报智伯矣。遂伏剑而死。死之日,赵国之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

1.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     
A.始事范中行氏而不       道听而途德之弃也
B.其音何吾夫之甚也       佛印绝弥勒
C.谓子有志,则       铮铮有京都声
D.于是赵襄子面豫让曰       忽逢桃花林,夹岸百步
2.下列各项中对相关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里两个“为”都表示被动。
B.“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这是一个判断句,“也”表示判断语气。
C.“子独何为报仇之深也?”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何”是疑问代词。
D.“遂伏剑而死”这是一个省略句,在句子前面省略了主语“豫让”。
3.下列各句加点字与“其一坐于前”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一致的是(     
A.女为悦己者
B.范中行氏众人遇臣,故众人报之。
C.居顷之,襄子出,豫让伏所当桥下
D.于是襄子
4.下列各句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晋分智氏,是指韩、赵、魏三家瓜分智氏的土地,进而逐步吞食了晋国。
B.涂厕:涂,以泥抹墙。文中指豫让以受刑之人的身份到宫中修整厕所。
C.漆身为厉,以漆涂身,使肌肤肿烂,像患癞病。厉,同“癞”,癞疮。
D.《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年间刘向编订的一本编年体史书。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伯被消灭后,豫让为报答智伯,乔装改扮刺杀赵襄子,失败后被擒,但赵襄子认为他是诚信之人,释放了他。
B.豫让的朋友劝说他假意投靠赵襄子再伺机刺杀,但豫让认为那是不义的行为,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做法。
C.赵襄子指责豫让既然易主侍奉智伯,就不该一再为其报仇。而豫让认为智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表达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
D.第二次行刺失败被擒,豫让明知必死还是要求刺赵襄子的衣服以了却心愿,赵襄子为成全他的志节,满足了他的要求。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智伯已死,无后,而其臣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
(2)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
2022-11-25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四年春二月,公还至昌邑。张杨将杨丑杀杨,眭固又杀丑,以其众属袁绍,屯射犬。夏四月,进军临河,使史涣、曹仁渡河击之。固使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自将兵北迎绍求救,与涣、仁相遇犬城。交战,大破之,斩固。公遂济河,围射犬。洪、尚率众降,封为列侯,还军敖仓。以魏种为河内太守,以河北事。

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建安十四年十二月)丞相掾和洽言于操曰:“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今朝廷之议,吏有著新衣、乘好车者,谓之不清;形容不饰、衣裘敝坏者,谓之廉洁。至令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壶飧以入官寺。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操善之。

(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注】①《论语》所载孔子之言。意思是孟公绰做赵、魏等有权势的家族的长官才能有余,但不可以作为滕、薛等小国的大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
B.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
C.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
D.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武皇帝”是曹操死后人们对他的称呼,“太祖”是谥号,“武皇帝”是庙号。
B.“属以河北事”中“属”是嘱托、托付的意思,与“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相同。
C.“孝廉”是汉代选官的科目之一,“孝”指善事父母之人,“廉”指清洁廉明之士。
D.“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也可为古代王侯的自称;文中属后者,译为“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年轻时侠气自任、不修正业,但是桥玄对他另眼相看,认为天下将要大乱,只有像曹操这样的人才,才能安定天下。
B.张邈劫持了毕谌的亲人,毕谌被逼无奈,只好挥泪跟曹操辞别。后吕布兵败,毕谌被活捉,曹操任命他担任鲁国国相。
C.曹操赏识魏种的品行,对其信任有加,认为魏种不会背叛他,结果却事与愿违;曹操虽然为此动怒,但依然任用了魏种。
D.丞相掾和洽主张,施行教化应秉持中庸之道,如此方能长久,若一概而论,必然会导致疲惫困顿。曹操对此十分认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
(2)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5.《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反映的曹操纳才的胸怀和气度,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其后秦伐赵,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②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决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秦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③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④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1.解释加点字。
(1)石城                                   (2)秦王
(3)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相如一奋其气,威敌国
2.用“/”对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C.方蔺相如引壁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D.方蔺相如引壁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3.翻译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4.在以上节选的人物合传中,作者是怎样安排廉颇蔺相如其人其事这两条线的?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灵王平昼闲居,曰:“今吾将胡服骑射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曰:“寡人非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之。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世有顺我者,则胡服之功未可知也。虽敺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王遂胡服。使王孙緤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且将以朝,亦欲叔之服之也。家听于亲,国听于君,古今之公行也。且寡人闻之,事利国者行无邪,因贵戚者名不累。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緤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曰:“臣固闻王之胡服也,不佞寝疾,不能趋走,是以不先进。王今命之,臣固敢竭其愚忠。中国者,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使者报王。王曰:“吾固闻叔之病也。”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且昔者简主不塞晋阳以及上党,而襄王兼戎取代,以攘诸胡,此愚知之所明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非社稷之神灵,即鄗几不守。先王忿之,其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服,近可以备上党之形,远可以报中山之怨。而叔也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而忘国事之耻,非寡人所望于子!”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达于王之议,敢道世俗之间。今欲继简、襄之意,以顺先王之志,臣敢不听令。”再拜,乃赐胡服。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
B.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
C.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
D.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的“以”与“作《师说》以贻之”的“以”意思、用法相同。
B.不佞,没有口才,不善用花言巧语讨好人,也用作谦词,文中为公子成的自称。
C.中国,古代中原地区,位于黄河流域,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中国”相同。
D.稽首,恭敬的跪拜礼,头至地,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所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灵王锐意推行胡服骑射,但是对政策能否顺利推行尚不能确认,因此他将自己的想法透露给肥义,希望能得到他的认可。
B.肥义坚决支持赵武灵王的改革,认为要想成就大事不必顾及别人的非议,从而打消了赵武灵王的顾虑,坚定了他改革的决心。
C.公子成是赵武灵王的叔叔,在赵国具有重大的影响力,赵武灵王希望他能在胡服改革中起到表率作用,最终亲自探访说服他。
D.公子成因为生病不想在胡服骑射改革中争当先进,在听了赵武灵王的解释后,明白了穿胡服的重要意义,成为改革的拥护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
(2)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
5.赵武灵王说服公子成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常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逐抱赢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値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


【注】①舁,yú,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B.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D.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2.下列对中文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文中指州里掌管文书的小官。
B.刺史:秦制,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御史(监郡御史)。汉代为一郡长官。“刺”是检核问事质疑的意思,有监察之职。
C.解绶:绶,本义是指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的丝带。丝带的颜色常用来标志身份与等级。解绶,是解下绶印、辞去官职的意思。
D.谥号:古指人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并给予褒奖的文字,用来高度概括历史人物的生平,如陶渊明谥号“靖节先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仕途短暂。因家里贫穷,亲人年老,曾做州祭酒,但任职不久就卸职回家。此后,相继担任过主簿、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B.陶渊明博学多才。他擅长写文章,《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被时人认为是他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又写了《归去来兮辞》。
C.陶渊明不慕权贵。他拒受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不与其结交;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来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渊明率真自得。他曾将颜廷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部送到酒家,以便日后到来就能取酒喝。来拜访他的人不论身份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2022-11-08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槖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于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资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蔗,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资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B.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资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C.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资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D.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资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与“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因”字意思不相同。
B.君侯,秦汉时称身为丞相的列侯,汉以后用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后泛指尊贵者。
C.“汝安能行之也”与“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两句中“安”字含义相同。
D.“令库具车”与“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两句中“具”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信侯为了达到“广河间”的目的,派刚成君蔡泽去燕国做大臣,请秦人张唐到燕国做相国,却遭到了他们的拒绝。
B.甘罗毛遂自荐去说服张唐,结果遭到了文信侯的呵斥,因为文信侯不相信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十二岁的甘罗能办到。
C.甘罗去见赵王,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他,甘罗利用赵王担心秦、燕联盟不利于赵的心理进行游说,使赵王最终听从了他的计策。
D.在赵王割让五座城邑给秦国之后,秦国也让太子丹返回燕国,随后赵国攻打燕国,将得到的土地的十分之一给了秦国。
4.把文中画横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2)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
2022-11-0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兵团地州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纯仁字尧夫,中皇祐元年进士第,调知武进县,以远亲不赴;易长葛,又不往。仲淹曰:汝昔日以远为言,今近矣,复何辞?纯仁曰:岂可重于禄食,而轻去父母邪?虽近,亦不能遂养焉。仲淹门下多贤士,纯仁皆与从游。昼夜肄业,至夜分不寝,置灯帐中,帐顶如墨色。仲淹没,始出仕。知襄邑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凡牧地隶县,自纯仁始。纯仁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哲宗既召章惇为相,纯仁坚请去、遂知颖昌府。入辞哲宗曰卿不肯为朕留虽在外于时政有见宜悉以闻毋事形迹明年又贬永州安置时疾失明、闻命怡然就道、或谓近名、纯仁曰:七十之年,两目俱丧,万里之行,岂其欲哉?但区区之爱君,有怀不尽、若迎好名之嫌、则无为善之路矣。每戒子弟毋得小有不平,闻诸子怨章惇,纯仁必怒止之,江行赴贬所、舟覆、扶纯仁出、衣尽湿、顾诸子曰∶此岂幸惇为之哉?既至永,韩维责均州,其子诉维执政日与司马光不合,得免行。纯仁之子欲以纯仁与光议役法不同为请,纯仁曰:吾用君实荐,以至宰相,昔同朝论事不合则可、汝辈以为今日之言,则不可也。其子乃止。纯仁乞归许养疾,徽宗不得已许之。每见辅臣问安否,乃曰:范纯仁、得一识面足矣。

(节选自《宋史·范纯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入辞哲宗/曰/卿不肯为朕留/虽在外/于时政有见宜/悉以闻/毋事形迹/明年/又贬永州安置/
B.入辞/哲宗曰/卿不肯为朕留/虽在外/于时政有见/宜悉以闻/毋事形迹/明年/又贬永州安置/
C.入辞哲宗/曰/卿不肯为朕留/虽在外/于时政有见/宜悉以闻/毋事形迹/明年又贬/永州安置/
D.入辞/哲宗曰/卿不肯为朕留/虽在外/于时政有见宜/悉以闻/毋事形迹/明年又贬/永州安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肄业,古代指修习课业,与今天通常所说的“肄业”含义不相同。
B.宰相,古代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的人,在不同朝代名称有所不同。
C.区区,小,少,自称谦词,文中意与“感君区区怀”之“区区”相同。
D.乞归,请求辞职回乡,属于自请退职,意思相同的还有“乞骸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仁侍亲至孝。进士及第后,朝廷两次授官他都不赴任,他认为养亲重于禄食,故而在父亲去世前,他以居家肄业和交游贤人为主。
B.范纯仁执法刚正。天子宿卫牧马践踏百姓庄稼,他处以杖刑,主事者请求劾治其罪,他据理力争免于受罚,还改变了牧地隶县的惯例。
C.范纯仁大公无私。他担任宰相时,举荐人才,只以天下公议为凭据,不少正直之人得到朝廷重用,但所荐之人并不知道是他举荐的。
D.范纯仁忠恕兼备。他被贬永州,当时已双目失明,但得到诏令即怡然赴任;他与章惇政见不合,儿子们怨恨章惇,他却生气加以制止。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
(2)昔同朝论事不合则可,汝辈以为今日之言,则不可也。
5.范纯仁贬永州安置,“闻命怡然就道”,有人认为他“近名”,他回驳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述。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敬者,本名娄敬,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于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

已而问娄敬,娄敬说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之先自后稷,积德累善十有余世。成王即位,乃营洛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凡居此者,欲令周务以德致人,不欲依阻险。及周之盛时,天下和洽,不屯一卒,不战一士,八大国之民莫不宾服。今陛下起丰沛,收卒三千人,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

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于是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娄敬,‘娄’者乃‘刘’也。赐姓刘氏。”

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余万兵已业行。上怒,械系敬广武。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号为建信侯。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B.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C.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D.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洛阳,因地处古洛水北岸而得名,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历史上诸多朝代建都于此。
B.夷,我国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后可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如《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莅中国而抚四夷”。
C.侯,爵位的一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我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山东,即现在的山东省,也泛指秦以外的东方六国之地,如《鸿门宴》中有“沛公居山东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敬定都关中的建议遭到群臣的反对,刘邦决定采纳群臣的意见定都洛阳,后留侯张良力陈定都关中的好处,高祖最终定都关中。
B.刘敬善于把握时机,胆识过人。他出身戍卒,路过洛阳时,通过刘邦身边的将领希望拜谒刘邦,得到召见和赐食。
C.韩王信与匈奴想联合攻汉,刘邦派刘敬到匈奴窥探虚实。刘敬见匈奴士兵多老弱之人,猜测此乃匈奴营造的假象,建议不可贸然进攻。
D.汉朝初立、内忧外患之际,刘敬提出的策略对新生政权的存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被赐姓和封爵,体现刘邦对其政治才能的认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衣帛,衣帛见;臣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
(2)娄敬说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
5.刘敬认为关中有哪些有利条件,请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