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广东 高二 期中 2022-12-30 36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尔卜尔筮,无咎言
B.将子无怒,秋以为
C.总角之,言笑晏晏
D.匪来贸丝,来我谋
2021-02-23更新 | 565次组卷 | 3卷引用:《课课练》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氓 离骚(节选)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自我祖尔,三岁食B.土也罔极,二三其德
C.夙兴寐,靡有朝矣D.信誓旦旦,不思其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朕,人称代词,秦以前指“我的”或“我”,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市井小民,都可以自称朕。从秦始皇开始,“朕”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B.陛是宫殿。古代的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C.字又称“表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古人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D.冠,帽子的总称。古代常用“冠巾”来区别贵族和平民百姓,贵族一般戴较为华丽的冠,平民百姓一般戴巾。
2022-12-27更新 | 40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这是被媒体高呼的“后真相”时代,一个立场先于真相的时代。在后真相时代,更容易影响人的行为决策的不再是客观事实,而是内心的信仰和情感依靠,人们不是在理性分析和判断数据基础上做出决定,而是转向内心中的立场和情感。

在这个时代,某些传播者为了自身利益,无视客观事实,盲目迎合受众的情绪与心理,使用断言、猜测、感觉等表达方式,强化、极化某种特定观点,攻讦抹黑对手,或博取眼球效应和支持率。在后真相时代,陈述客观事实对民意的影响力要弱于诉诸情感,影响受众的主要原因来自个体的主观情绪、情感,而非客观事实。后真相与大众熟知的“谣言”“假新闻”有一定关联性,但又有本质上的不同。在后真相时代,我们面对的不只是真相和谎言,还面临着第三种情形,那就是一种模糊的陈述,它不是确切的,而是放大的真相、新真相、软真相、人工真相和淡真相。

(摘编自金泽香《新媒体时代应警惕“后真相”现象》)

材料二:

“后真相时代”并非意味着虚假新闻和主观原则的胜利,媒体无需质疑真相时代的终结,而是需要对新闻求真原则加以重新思考。“后真相时代”对于新闻求真的挑战不仅针对媒体,而且对于互联网时代愈发深入参与新闻真实构建的公众提出要求。作为专业媒体,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与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信息需要。同时,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公众参与真相建构过程,承认媒体作为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的认知局限,将媒体职能由单一的告知者向公众话题的引导者转化。作为普通公众,则需要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积极参与真相的构建过程。“后真相时代”所要寻求的是一条动态的、具有多元主体的求真之路,通过不同主体间的对话和各个要素之间的视域融合,超越个体的局限,进而探寻出与事实无限接近的“真相”。

(摘编自杨韫珏《后真相时代的真相构建与公众参与》)

材料三:

打破智能数据的垄断能消除垄断者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信息传播者说谎的成本,降低信息被操纵的可能性。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利益机构能够识别用户的需求,进行精准推送,部分企业会因商业利益而扭曲公众的认知,但公众对此一无所知。数据垄断加剧互联网企业的不正当竞争,割裂信息的共享。垄断使公众只能检索到海量数据中的一小部分,根据检索软件的不同而接收不同的信息,限制了公众检索、比较信息的能力。要加强对市场上互联网企业投资、并购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行为的调查,打破智能数据的垄断,降低信息被操纵的可能性,保障社会公平。

人工智能时代带来了新技术与新问题,影响着社会中的诸多现象、逻辑与关系,后真相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消解与再塑在其中并存,二者同样影响着社会的结构。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后真相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变化,虽然人工智能技术未能使社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但也确实颠覆了后真相的部分特征,侧面展现了技术对社会的改变。后真相“接收”和“生产”领域的变化既提高了公众在后真相时代中的地位,又强化了后真相的操纵性,基于此,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后真相现象进行矫治,具有双重促进性,对技术的良性发展和社会共识凝聚都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张爱军、李圆《人工智能时代后真相现象的消解、再塑及矫治》)

4.下列对“后真相”及“后真相时代”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真相是立场先于真相、真相后于信仰的一种社会现象,后真相时代人们做出的决定更容易受心中的立场和情感的影响。
B.专业媒体应认清自身作为新闻的传播主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认知局限,需要对新闻的求真原则加以重新思考。
C.后真相是通过模糊陈述来制造不确切的真相,它虽并不构成谎言,但也不是客观事实,与“假新闻”在本质上并无不同。
D.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后真相既是对真相的消解,又是对真相的重塑,二者并存,利用技术改变社会,能颠覆后真相的部分特征。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假相代替真相,无中生有、捏造事实、颠倒黑白等等,是后真相时代媒体经常使用的典型的手段。
B.后真相时代是信息的生产者和接收者共同创造出来的,后真相现象的消解、再塑及矫治也必须从上述两方面着手。
C.后真相时代媒体应当克服自身的认知局限,转变媒体的职能,即由原来的告知者转变为公众话题的引导者。
D.人工智能具有有限性,掌握在谁手里,谁就可以操纵它,从而垄断信息发布权,这是后真相产生的重要原因。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后真相时代,公众不再关注客观事实,只注重自己内心的立场和情感,某些传播者正抓住受众这一心理,使用模糊的表达方式来博取关注。
B.互联网时代,公众作为信息的“接收者”,愈发深入地参与到新闻真实的构建中,媒体对这一转变要积极接受。
C.后真相时代应坚守真相时代的新闻原则,即坚持不同主体之间的对话和各个要素之间的视域融合,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D.被放大和淡化了的真相被称为后真相,后真相是根据主观需要而被人工制造的新真相,它的出现意味着真相时代即将终结。
7.材料一和材料二阐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试作简要归纳。
(1)材料一侧重于:
(2)材料二侧重于:
8.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说明构建真相、消解后真相的主要途径。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奇医•奇方

先生姓宋名华,幼时聪慧过人,饱读诗书。十岁便随父习医,深得祖上真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年纪轻轻即成阿城名医。

宋先生的药铺开在阿城的东街上,号一文堂,意即有一文钱可求医问药,无一文钱也可求医问药。

药房门前大书一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宋先生怀有超绝的接骨医术。无人就诊时,他就在后院练手功。他将瓷碗砸成碎片和着胶泥装在一条布袋里,双手伸进去捏着,摸着,直到把碎瓷片捏成碗的全形。久之,那双手就有了起死回生的神力。遇到腰酸腿痛的,只需他轻轻一捏,便立时见效;折胳膊断腿儿的,一摸一捏也就接上了;有在别处断骨没有接好,到了宋先生手上,只见他冷观一眼,然后一个箭步冲上前,朝那坏腿弯膊处猛地一推,一提,一拉,一捏,眨眼功夫,就给弄好了。

就这样,宋先生每日坐诊一文堂,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有时,也有人请他去出诊。他从不要求来人为他配马备鞍,只骑着自家那头毛驴前去,嘚嘚嘚,洒一路清脆的蹄音,奔走四方,不辞辛劳,治病救人。

这年秋天,日本鬼子打进了阿城。原阿城驻防司令麻五摇身一变当了日本人的走狗,成了阿城第一号大汉奸。

一天夜里,宋先生正襟危坐在八仙桌旁,捧读一本颜色发黄的线装书,突然,寂静的大街上传来一条游狗信信的惨嗥,似遭受了什么重物的捶击。接着一串哒哒的马蹄声响过来。随后,就有人跳下马,咚咚地砸门。

宋先生打开门,面前那人提着一盏马灯,影影绰绰一身军人打扮。军人十分恭敬地问候宋先生。宋先生垂眼一瞅,知道来人是已投靠了日本人的麻五的副官。副官叫宋先生上马。宋先生略一沉吟,说,是你家哪位姨太太不舒服吗?副官说,是麻司令。他老人家今晚就寝前不知怎么回事瘫软不能站立了,有劳先生去看看。先生笑了,这就去吗?副官一只手提着马灯,一只手紧按着腰间盒子枪的枪套,语气冷冷地,马上去!

宋先生扫了一眼副官,又微微一笑,说,好的。先生说着便去后院牵出了他的那头小毛驴。另一个伪军模样的人走过来,欲扶宋先生。先生摆摆手,抓住鞍辔,腿一跨,很矫健地上了毛驴背。走吧,他说,走吧。

宋先生是在子夜时分走进麻五的驻地的。麻五在床上蛤蟆样哼哼着,见了宋先生,一连声说,先生救我,先生救我!这阵儿只觉着浑身酥软,像没有骨头似的。说着就要往起爬,竟是动不了。

宋先生看一眼一摊稀泥样的麻五,上前看了看病情,说麻司令病得不轻呢,我给你开几剂方药吃吃看。这里有两样药引子,是万万不可少的,你要务必弄到,方能见效。说罢端坐到一张紫檀方桌前,铺开纸张,挥笔就是一剂方药。药引子另纸附上,写的是:石松籽五钱,夏枯草五钱。

三天后,麻五的副官骑着马又上一文堂来了。其时宋先生正在药房配药,见到麻五的副官,宋先生也没放下手头的活,只散淡地问一句,麻司令的病好些了吗?

没有。副官说,先生你开的药剂好像疗效甚微。

药理全对,怎能无效?这就奇了。宋先生放下手里的活,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你家司令吃了枯草,可除草性;吃了松籽,当具松质。怎会无效呢?

副官一脸茫然。

宋先生缓缓地说,麻司令他把药引子吃到哪儿去了?当然是肚子里呀!副官觉得宋先生的话有些愚蠢。

宋先生双手一拍,难怪不管用,我是要他把药引吃到心里去呀……

副官莫名其妙地去回话了。

当天,有人看见宋先生提着药箱,骑着毛驴去城外出诊了。从那天起,阿城的人们再也没见过宋先生。

后来,有人传说,宋先生明里是个坐堂的郎中,暗里却在给城外赛虎岭上的抗日游击队供应着紧缺药品。传说又说,麻五的副官那天回去将宋先生的话一五一十学说给麻五后,麻五当时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五官扭曲得极可怕。宋先生的那番话惹恼了麻五,他想暗害宋先生,但宋先生早已经参加八路去了。传说还说,宋先生当了八路,一身戎装,一改书生派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带领除奸队干掉了狗汉奸麻五……

抗战胜利后,宋先生的名字和那张奇方流传了下来,直到今天。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传统的传奇小说模式交代了人物的姓名、身份、成长经历,为下文具体描写这位奇医作了铺垫。
B.文中在表现宋先生的接骨神技时,用泥中拼碗训练肉中拼骨,看似不可思议,实则原理相同,有科学依据。
C.小说通过描写药铺的典型环境,比如“一文堂”的店名、门前大书的对联、“颜色发黄的线装书”等来烘托人物。
D.汉奸麻五突如其来的瘫软怪病,有巧妙的隐喻作用;而宋先生开出的奇特药引子,其实是暗讽麻五没骨气。
10.下列对小说内容和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先生药房门前大书一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这充分体现了宋先生的医者仁心,希望世间的患者越少越好。
B.一听副官说麻五自己生病了,宋先生笑了,这与宋先生作为一个医生的身份不符,但是这与宋先生作为一位爱国人士的身份极为符合。
C.“你家司令吃了枯草,可除草性;吃了松籽,当具松质。怎会无效呢?”宋先生这句话表面上上是在说药性,实际上是在讽刺麻五墙头草,站不直,为日本人做走狗。
D.小说的主要反面人物是麻五,作者描写麻五全部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手法,主要通过宋先生与副官的谈话来描写麻五。
11.标题中有两个“奇”字,请简要分析“奇”在何处。
12.小说最后用人们的种种传说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试题。

仁宗庆历四年三月乙亥,诏天下州县立学。时范仲淹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校。宋祁等奏:教不本于学校,事不察于乡里,则不能核名实。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参考众说,择其便于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然后州县察其履行,则学者修饬矣。先策论,则文词者留心于治乱矣;简程式,则闳博者得以驰骋矣;问大义,则执经者不专于记诵矣。帝从之。至是乃诏曰:今朕建学兴善以尊大夫之行,更制革敝以尽学者之才。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夏四月壬子,国子监王拱宸等言:汉太学千八百室,生徒三万人。唐学舍亦千二百间,今取才养士之法盛矣,而国子监才二百,制度狭小,不足以容。诏以锡庆院为太学,置内舍生二百人。五月壬申,帝至太学谒孔子。故事止肃揖,帝特再拜。赐直讲孙复五品服。初海陵人胡瑗为湖州教授,训人有法,科条纤悉备具,以身率先,虽盛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视诸生如其子弟,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时方尚词赋,湖学独立经义治事斋,以敦实学。至是,兴太学,诏下湖州取其法,著为令式。瑗上书请兴武学,其略曰:顷岁吴育已建议兴武学,但官非其人,不久而废。今国子监直讲内梅尧臣曾注《孙子》,大明深义。若使尧臣等兼莅武学,每日令讲《论语》,使知忠孝仁义之道;讲孙、吴,使知制胜御敌之术。选有智略者二三百人教习之,则一二十年之间必有成效。臣已撰成《武学规矩》一卷,进呈。时议难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学校科举之制》)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
B.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
C.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
D.学者其务进德修业/无失其时/其令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部属官为教授/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士须在学三百日/乃听预秋试/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策论,宋代以来试士科目之一,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
B.判,唐宋两代的一种官制,多指以高位兼任低职务,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
C.楹,本义为厅堂前部的柱子,在古代也常作量词,文中指房柱的计量单位。
D.实学,以“实体达用”和“经世致用”为主要宗旨与内容的学说,始于宋。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仁宗与众位大臣讨论办学时,范仲淹与宋祁等人的意见不一致,范仲淹多次强调兴办学校,而宋祁等则认为教育的关键不在办学校。
B.宋仁宗听从大臣们的建议,下诏大力兴办州县等地方学校,改革科举制度,务求使学者充分展示才能,让读经的人不再只是死记硬背。
C.胡瑗在湖州教授学生,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师生之礼仪,即使在盛夏酷暑,也一定穿着整齐坐于堂上;宋仁宗以湖州办学为全国范例。
D.胡瑗上书宋仁宗建议兴武学,他撰写了一卷《武学规矩》进献给宋仁宗,又提出请梅尧臣等人来讲习《孙子》《论语》,教授制胜御敌之术。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
②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常数百人。
17.为什么仁宗在太学谒孔子时要行再拜之礼?

五、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飚,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注] 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代指敌人。③星芒尽:指战争结束。 ④霍嫖姚:指霍去病。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急迫的紧张氛围。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和“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人营寨空无一人,战争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尾联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去病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对当政者的讽刺之意。
19.作者采用了哪种手法塑造了将士们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六、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20. 上下句默写。
(1)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蜀相》
(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______。《离骚》
(3)乘醉听箫鼓,______。《望海潮》
(4)渐黄昏,清角吹寒,______。《扬州慢》
(5)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______。《陈情表》
(6)庭有枇杷树,______。《项脊轩志》
(7)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兰亭集序》
(8)策扶老以流憩,______。《归去来兮辞》
(9)隆然伏行,______。《郭橐驼传》
(10)《水经》云:______。《石钟山记》
(11)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蜀道难》
2022-12-2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21. 理解性默写。
(1)《蜀相》中“_____________”两句,以乐景写哀情,写出了蜀相祠堂徒有春色、无人欣赏的景象。
(2)《离骚》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
(3)《离骚》中,“_____________”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蜀相》中“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出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和品行。
(5)《离骚》中,“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楚王昏庸不能理解自己的失望。
(6)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文笔洗练,自然有致。其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_____________”写水,短短16个字就将兰亭周围之景描绘出来。
(7)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是“_____________”。
(8)《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两句是作者人生哲学的高度概括,体现了儒家珍惜当下、脚踏实地的思想。
(9)《离骚》中以猛禽和凡鸟做喻,表明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0)《望海潮》中勾画街巷河桥,居民住宅之美的句子是是“_____________。”
(11)柳永的《望海潮》中抓住“______”和“______”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12)据《鹤林玉露》记载:金主完颜亮听闻柳永的《望海潮》,欣然有慕于“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景致,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13)《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李密孤单“_____________”无依,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安慰的境况。
(14)《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5)在姜夔的《扬州慢》中,以拟人手法表现金兵进犯长江北岸后,百姓因遭受战乱而不堪回首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
(16)姜夔在《扬州慢》中运用视听结合,渲染遭受战争后的扬州城凄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17)《兰亭集序》中说,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两句“_____________”。
(18)《石钟山记》中,表明苏轼认识到不能凭主观臆断去认识事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校教育理念“顺天致性、激发潜能”的前一句在《种树郭驼驼传》中那两句话中能够找到“_____________”。
(20)《种树郭橐驼传》中他植者对自己植的树爱得太深,其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
(21)《项脊轩志》中写自己的小屋变得明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2)《陈情表》中李密说自己外面没有什么亲戚,家里缺少童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3)李白《蜀道难》中,用禽兽都难以越过蜀道中的高山来衬托蜀道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24)《归去来兮辞》中借用回家途中的景物来表现作者欢快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5)《石钟山记》中苏轼说士大夫们也弄不清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因为“______”。
2022-12-27更新 | 7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将视觉性与绘画和“精英阶层”联系起来的做法固然方便,但也有可能______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书籍的特点在于可以大量复制,这些复制可以使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图画假如也意味着一种知识的话,那么,书籍插图恰恰突破了精英阶层对文艺知识的某种垄断。那么,当图画通过书籍不再只是被少数人观看时,也就意味着更多人可以得到通过视觉才能获得的知识。

当然,如果很快得出这样的结论未免也太过______,因为大部分的插图只不过是为了让更多人在读懂文字的同时,也能获得一点视觉上的愉悦。明代的历史并没有因为出版业和插图的繁荣而发生彻底改变,但是人们对于视觉的渴求,倒是能够从插图的广泛流传中看出一丝______。对于书中熟悉的场景,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通过阅读去了解故事,而更希望通过视觉知道它们是怎样发生的。视觉的重要性在明代达到了一个______的高度,而了解其中的意义也许对人们认识和理解那个时代会有新的启迪。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忽视   轻率   征兆   前所未有
B.忽略   草率   端倪   空前绝后
C.忽视   草率   征兆   空前绝后
D.忽略   轻率   端倪   前所未有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图画假如也意味着一种知识的话,那么,书籍插图恰恰打垮了精英阶层对文艺知识的某种垄断。
B.图画假如也意味着一种知识的话,那么,书籍插图恰恰粉碎了精英阶层对文艺知识的某种垄断。
C.假如图画也意味着一种知识的话,那么,书籍插图恰恰打破了精英阶层对文艺知识的某种垄断。
D.假如图画也意味着一种知识的话,那么,书籍插图恰恰突破了精英阶层对文艺知识的某种垄断。
24.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精英阶层”一词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美方“现代海盗”逻辑的本质,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注定不得人心。
B.近期多所高校发布“双一流”建设专家评议结果,一些学校已经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C.钟南山说:“让我去武汉,是国家对我的信任!”
D.一个木牌将这些“乡下小姑娘”和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对应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① _____,归根到底要靠劳动创造。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②_____,才能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汇聚强大正能量。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③ _____。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推动全社会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爱岗敬业。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
2022-12-2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4
文言小题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65文言实词  古今异义选择题
20.65词类活用选择题
22-240.6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标点符号选择题组
25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二、文言小题
30.85古代文化常识  姓名称谓  衣食住行 度量衡选择类
三、现代文阅读
4-8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9-120.4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四、文言文阅读
13-170.65史传文
五、古代诗歌阅读
18-190.65李白(701-762)  边塞 征戍
六、名篇名句默写
20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21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