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徐达之围姑苏也,太祖不欲烦兵,但困服之耳。至是久不下,乃以书遗士诚,许以窦融、钱俶故事。士诚不报。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出觇城左方见阵严整不敢犯转至盘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分兵北濠截其后战良久,未决,士诚遣兵千余助之,又自出兵山塘为援。山塘路狭,塞不可进,麾令稍却。遇春抚王弼背曰:军中皆称尔为猛将,能为我取此乎?弼应声驰铁骑,挥双刀往击之。敌小却,遇春率众乘之,遂大败其军,溺于沙盆之潭可量也。士诚故有勇胜军号十条龙,常银铠锦衣,出入阵中,是日皆溺死。士诚马惊堕水,几不救,肩舆入城,计忽忽无所出。时降将李伯升知士诚势迫,欲说令归命,乃遣客诣士诚门告急。士诚召之入,然卒狐疑,莫能决也。壬子,复率兵突出胥门,锋甚锐,遇春御之,兵稍却。士信方在城楼上督战,忽大呼曰:军士疲矣,且止。鸣钲收军。遇春乘之,复大败。自是士诚不敢复出。九月辛巳,达督将士破葑门,常遇春亦破阊门新寨,遂率众渡桥,进薄城下。申时,士诚军大溃,诸将蚁附登城,城破。士诚收余兵二三万,亲率之,战于万寿寺东街,复败。士诚仓皇归,从者仅数骑。士诚竟自缢死,赐棺葬之。

乃论者以士诚之失,在深居高拱,上下相蒙,骄将李伯升、吕珍之徒皆龌龊不足数,黄、蔡三参军辈又迁阔昧大计,以故谋主被谗,爪牙受缚。士诚乃内怀选懦,坐失事机,此其所以亡也。卒之桑榆不收,噬脐无及,齐云一炬,阖室自焚。岂太祖灭士诚哉,盖士诚自灭之也!

(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太祖平吴》,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出/觇城左方/见阵严整/不敢犯/转至盘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分兵/北濠截其后/
B.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出/觇城左方/见阵严整/不敢犯/转至盘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分兵北濠/截其后/
C.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出/觇城左/方见阵严整/不敢犯/转至盘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分兵北濠/截其后/
D.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出/觇城左/方见阵严整/不敢犯/转至盘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分兵/北濠截其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姑苏,是苏州的别称,位于长江以南,历史悠久,是吴文化的发祥地。
B.太祖,作为庙号使用。一般对国家有大功的先王才会拥有庙号,如唐太宗、康熙等。
C.鸣钲,指敲击钲、铙或锣。古代常用作起程的信号。文中是指撤退的信号。
D.桑榆,指桑树和榆树,因日落时分光照树梢,所以代指日暮,文中指事情的最后阶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达想要围困张士诚,让他不战而降,就写信给张士诚,用窦融、钱俶归降免罪的事例诱导他,但张士诚没有回信。
B.在山塘之战中,常遇春用人得当,王弼勇猛果敢,身先士卒,使敌军退却,常遇春趁机出击,大败张士诚的军队。
C.李伯升听说张士诚被常遇春的军队包围,情势窘迫,趁机派遣门客前去劝说张士诚投降,但张士诚犹豫不决,后来还是没有听从。
D.张士诚在与常遇春交锋中接连失利,苏州城被攻破之后,他又收拢军队,再次与常遇春军队决战,依然不敌,最终自缢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诚马惊堕水,几不救,肩舆入城,计忽忽无所出。
(2)申时,士诚军大溃,诸将蚁附登城,城破。
2024-02-28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贺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晓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B.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晓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C.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晓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D.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晓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五万人具食”与“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食”字含义不同。
B.“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与“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何”字含义不同。
C.“未尝特将也”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尝”字含义不同。
D.“自择齐三万户”与“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择”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少年时代就显出了不同一般的胆略,因为自己家族世代相韩,他就用尽家财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报仇。
B.张良在峣山下的秦将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献计刘邦,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一举拿下咸阳,取得大胜。
C.张良在败峣下军,消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等等方面运筹帷幄,为汉王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D.高帝对张良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但还是被封为留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相关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六国论》
5.张良为什么拒绝三万户的封地?
2022-07-1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项籍者,下相人也,羽。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秦二世三年,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藉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二)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甬道                                                江河(《劝学》)
B.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赢得仓皇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哙拜,起,立而饮之(《鸿门宴》)
D.不如善遇之                                          出己虫,纳比笼中(《促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纪”是以王朝的更替为据,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项羽无皇帝之实,却列本纪,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
B.字,又称表字,是指古代男子在十八岁行冠礼后,由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在本名之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名字。而古代女子在十八岁行笄礼,则无需取字。
C.季父:最小的叔叔。古代兄弟排行称谓。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D.亭长: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英勇无畏。在巨鹿之战中,他焚舟破釜、自绝退路以激励将士,最终成功扭转战局。
B.项羽虚荣残暴。他执意衣锦还乡,有人因所提定都关中之说拂逆其意而惨遭烹煮之大祸。
C.项伯重情重义。他得知项羽有意杀刘邦,立即给张良通风报信,劝其随自己一起逃命。
D.刘邦善于应变。他为了笼络项伯,果断提出要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项羽为何在已经成功突围的情况下,宁肯自刎而死,也不愿渡江求生呢?请结合选文(一)谈谈你的看法。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上闻魏主欲饮马于江,惧,敕广陵太守行南兖州事萧颖胄移居民入城,民惊恐,欲席卷南渡。颖胄以魏寇尚远,不即施行,魏兵竟不至。上遣尚书左仆射沈文季助丰城公遥昌守寿阳。文季入城,止游兵不听出,洞开城门,严加守备。

魏之入寇也,卢昶等犹在建康,齐人恨之,饲以蒸豆。昶怖惧,食之,泪汗交横。谒者张思宁辞气不屈,死于馆下。及还,魏主让昶曰:“人谁不死,何至自同牛马!屈身辱国,纵不远惭苏武,独不近愧思宁乎!”乃为民。

魏主之在钟离,仇池镇都大将、梁州刺史拓跋英请以州兵会刘藻击汉中,魏主许之。梁州刺史萧懿遣部将尹绍祖、梁季群等将兵二万,据险,立五栅以拒之。英曰:“彼帅贱,莫相统壹。我选精卒并攻一营,彼必不相救;若克一营,四营皆走矣。”乃引兵急攻一营,拔之,四营俱溃,生擒梁季群,斩三千余级,俘七百余人,乘胜长驱,进逼南郑。懿别军继至,将士皆已疲,不意其至,大惧,欲走。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禁将士毋得侵暴,远近悦附,争供租运。懿婴城自守,围城数十日,城中恂惧。录事参军新野庾域封题空仓数十,指示将士曰:“此中粟皆满,足支二年,但努力固守!”众心乃安。会魏主召英还,英使老弱先行,自将精兵为后拒,遣使与懿告别。懿以为诈,二日乃遣将追之。英与士卒下马交战,懿兵不敢逼。英入斜谷,会天大雨。士卒截竹贮米,执炬火于马上炊之。先是,懿遣人诱说仇池诸氐,使起兵断英运道及归路。英勒兵奋击,矢中英颊,卒全军还仇池,讨叛氐,平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一》)

【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节选自《论语·先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
B.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
C.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
D.英故缓辔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敌/东西指麾/状若处分然/后整列而前/懿军疑有伏兵/迁延引退/英追击/遂围南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原是宫廷里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后职能扩大,从隋唐开始,中央首要机关分为三省,尚书省即其中之一。
B.建康,南京古称,六朝时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誉为“六朝古都”。
C.黜,罢免官职。我国古代的罢、免、夺之意均与此同。
D.千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千乘之国,在春秋后期,指小的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帝要来攻打,广陵太守萧颖胄认为魏军离得很远,没有把居民都移入城内,结果魏军没有攻打广陵。
B.拓跋英富有预见性,他认为南齐主帅出身低贱,不能统一协调作战,攻其一处,其他必定溃逃,后来事实果真如此。
C.拓跋英破敌获胜,围困了南郑。威名赫赫,当地百姓害怕,所以周围的老百姓纷纷投附,争着纳供粮草。
D.南郑城被围数十日,人心很恐慌,庾域把几十个空粮仓贴上封条,跟将士们说这些粮食够用两年,坚定其固守信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州刺史萧懿遣部将尹绍祖、梁季群等将兵二万,据险,立五栅以拒之。
(2)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022-07-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春三月,比部郎中王朴献策,以为:“士卒精练,甲兵有备,群下畏法,诸将效力,期年之后可以出师,宜自夏秋蓄积实边矣。”上欣然纳之。时群臣多守常偷安,所对少有可取者。上重其器识,未几,左谏议大夫。三年春正月,唐兵万余人维舟于淮。帝命太祖皇帝击之。太祖皇帝遣百余骑薄其营而伪遁,伏兵邀之,大败唐兵于涡口。二月,唐主请去帝号,割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之地。上赐唐主书,其略曰:“但存帝号,何爽岁寒!傥坚事大之心,终不迫人于险。俟诸郡之悉来,即大军之立罢。”四年春,周兵围寿春,连年未下,城中食尽。刘仁赡请以边镐守城,自帅众决战;齐王景达不许,仁赡愤邑成疾。甲辰,帝耀兵于寿春城北。刘仁赡病甚,不知人。丙午,监军使、营田副使等作仁赡表,遣使奉之来降。戊申,帝大陈甲兵,受降于寿春城北。辛亥,以刘仁赡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是日,卒,追赐爵彭城郡王。唐主闻之,亦赠太师。十二月,乙卯,唐泗州守将举城降。上自至泗州城下,令禁军中刍荛者毋得犯民田,民皆感悦,争献刍粟;既克泗州,无一卒敢擅入城者。五年,唐主称唐国主,用周正朔唐主使白帝以江南无卤田愿得海陵监南属以赡军帝曰海陵在江北难以交居当别有处分至是诏岁支盐三十万斛以给江南六年,六月,唐主遣钟谟入贡,上曰:“江南亦治兵,修守备乎?”对曰:“既臣事大国,不敢复尔。”上曰:“不然。向时则为仇敌,今日则为一家。然人生难期,至于后世,则事不可知。归语汝主,可及吾时完城郭,缮甲兵,据守要害,为子孙计。”谟归,以告唐主。唐主乃城金陵,凡诸州城之不完者葺之,戍兵少者益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主使白/帝以江南无卤田/愿得海陵监南属以赡军/帝曰/海陵在江北/难以交居/当别有处分/至是/诏岁支盐三十万斛以给江南/
B.唐主使白帝/以江南无卤田/愿得海陵监南属以赡军/帝曰/海陵在江北/难以交/居当别有处分/至是/诏岁支盐三十万斛以给江南/
C.唐主使白/帝以江南无卤田/愿得海陵监南属以赡军/帝曰/海陵在江北/难以交/居当别有处分/至是/诏岁支盐三十万斛以给江南/
D.唐主使白帝/以江南无卤田/愿得海陵监南属以赡军/帝曰/海陵在江北/难以交居/当别有处分/至是/诏岁支盐三十万斛以给江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调动、改派,表示一般的官职调动。一般“右迁”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降职。
B.太祖,古代帝王庙号,多用以称开国君主。有的帝王不止一个庙号。
C.节度使,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曾形成割据局面。
D.正朔,指一年中的第一天,即农历正月初一,也指帝王新颁的历法定正朔。文中指唐主恰好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称唐国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众多同僚墨守成规、苟且偷安时,比部郎中王朴进献策文,表现了他的器量与胆识,这深为后周世宗赏识,不久他被提升为左谏议大夫。
B.守卫寿春的南唐军在南唐主请求取消自己帝号的背景下坚持战斗,守卫了寿春很长时间。但最后刘仁赡无法继续守卫,让监军使、营田副使等以自己名义作表投降。
C.周世宗注重严明军纪,他命令割草打柴的卫兵不要侵犯百姓田地,攻下泗州后,没有士卒敢擅自进入城中。
D.南唐归附后,后周世宗认为后周和南唐已成一家,要求南唐主应为子孙后代着想,操练军队,做好战备,以防后世出现不可预料的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皇帝遣百余骑薄其营而伪遁,伏兵邀之,大败唐兵于涡口。
(2)傥坚事大之心,终不迫人于险。俟诸郡之悉来,即大军之立罢。
2022-07-0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货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熙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令判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预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帝曰:“今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早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馀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文本二: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
B.今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
C.今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
D.今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满,古代指官吏任期届满,也称“满”。“秩”是古代官吏的俸禄。
B.经术,指经学,解释诸子百家经典中的字面意义、阐明书中蕴含义理的一种学问。
C.上疏,指臣下向帝王上本进言。此处的“疏”和《谏太宗十思疏》的“疏”同义。
D.膏泽,常用义有两个,一是滋润作物的及时雨,二是施恩惠。文中是第二个含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聪明颖悟,文才为人赞赏。他从小喜欢读书,过目不忘,不假思索便可写出精妙的文章,曾巩将他的文章推荐给欧阳修,欧阳修极力赞赏。
B.王安石推行新法,得到皇帝的支持。在与皇帝的一番问答之中,他阐明自己的治理主张,皇帝认为他讲得正确,专门设置机构支持王安石推行新法。
C.王安石固执己见。他不管对错都坚持己见,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
D.王安石富有担当,为国为民。他改革社会因循苟且的不良风气,把能否帮助皇帝大有作为和让老百姓得到好处作为评价自己的标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馀罢,终神宗世不复召。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5.王安石在推行新法时,有什么不够好的表现?
2022-07-08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武帝永明十一年春正月,以骠骑大将军王敬则为司空,镇军大将军陈显达为江州刺史。显达自以门寒位重,每迁官,常有愧惧之色,戒其子勿以富贵陵人;而诸子多事豪侈,显达闻之,不悦。子休尚为郢府主簿,过九江。显达曰:“塵尾蝇拂是王谢家物,汝不须捉此!”即取于前烧之。初,上于石头造露车三千乘,欲步道取彭城。魏人知之。刘昶数泣诉于魏主,乞处边成,招集遗民,以雪私耻。魏主大会公卿于经武殿,以议南伐,于淮、泗间大积刍。上闻之,以右卫将军崔慧景为豫州刺史以备之。魏谴员外散骑侍郎邢峦等来聘。峦,颖之孙也。丙子,文惠太子萧长懋卒。太子风韵甚和,上晚年好游宴,尚书曹事分送太子省之,由是威加内外。太子性奢靡,治堂殿、园囿过于上宫,费以千万计,恐上望见之,乃傍门列修竹;凡诸服玩,率多僭侈。启于东田起小苑,使东宫将变更番筑役,营城包巷,弥亘华远。上性虽严,多布耳目,太子所为,人莫敢以闻。上尝过太子东田,见其壮丽,大怒,收监作主帅;太子皆藏之,由是大被诮责。又使嬖人徐文景造辇及乘舆御物;上尝幸东宫,匆匆不暇藏辇,文景乃以佛像内辇中,故上不疑。文景父陶仁谓文景曰:“我正当扫墓待丧耳!”仍移家避之。后文景竟赐死,陶仁遂不哭。及太子卒,上履行东宫,见其服玩,大怒,敕有司随事毁除。以竟陵王子良与太子善,而不启闻,并责之。太子本恶西昌侯鸾尝谓子良曰我意中殊不喜此人不解其故当由其福薄故也子良为之救解及鸾得政太子子孙无遗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齐纪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素恶西昌/侯鸾尝谓子良曰/我意中殊不喜此人/不解其故/当由其福薄故也/子良为之救解/及鸾得政/太子子孙无遗焉/
B.太子素恶西昌侯鸾/尝谓子良曰/我意中殊不喜此人/不解其故/当由其福薄故也/子良为之救解/及鸾得政/太子子孙无遗焉/
C.太子素恶西昌侯鸾/尝谓子良曰/我意中殊不喜此人/不解其/故当由其福薄故也/子良为之救解/及鸾得政/太子子孙无遗焉/
D.太子素恶西昌/侯鸾尝谓子良曰/我意中殊不喜此人/不解其/故当由其福薄故也/子良为之救解/及鸾得政/太子子孙无遗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职官名。古代司地方税收的官,后沿称地方长官,清时为知州的尊称。
B.塵尾,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工具,后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亦常执在手。
C.王谢,六朝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之合称,后成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
D.嬖人,比较宠幸、身份卑微的人;皇帝或国王所偏爱的地位卑微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显达为人谨慎低调。他总认为自己出生寒门,却担任显要官职,每次升官常常感到羞愧恐惧,并且告诫儿子不要仗势欺人。
B.刘昶忠心耿耿。齐武帝造车打算攻打彭城,刘昶知道后多次在魏主面前哭诉,请求戍守边界,招收怀念刘宋的百姓向南齐复仇。
C.魏主召集文武官员商讨南伐之事,并在淮河、泗水之间准备了很多喂马的草料;齐武帝听说这一消息后也做好防备入侵的准备。
D.齐武帝忌讳铺张浪费。太子去世后,他步行至东宫,看见太子过去那些奢华的东西,下令全部没收运走,并责备萧子良隐瞒不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尝幸东宫,匆匆不暇藏辇,文景乃以佛像内辇中,故上不疑。
(2)以竟陵王子良与太子善,而不启闻,并责之。
5.萧长懋生活奢侈过分,表现在哪里?请举例说明。
2022-07-0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狩元年。初,张骞自月氏还,为天子言身毒国去蜀不远。天子欣然,令骞因蜀、犍为发间使王然于等四道并出,出駹,出冉,出徙,出邛、僰,指求身毒国,各行一二千里,其北方闭氐、筰,南方闭嶲、昆明。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于是汉以求身毒道,始通滇国。滇王当羌谓汉使者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候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天子注意焉,乃复事西南夷。三年秋,上将讨昆明,以昆明有滇池方三百里,乃作昆明池,以习水战。是时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复及五大夫,征发之士益鲜。于是除千夫、五大夫为吏,不欲者出马。以故吏弄法,皆谪令伐棘上林,穿昆明池。元鼎六年冬,驰义候发南夷兵欲以击南越。且兰君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使者及犍为太守。汉乃发巴、蜀罪人尝击南越者八校尉,遣中郎将郭昌、卫广将而击之,诛且兰及邛君、笮侯,遂平南夷,为牂柯郡。夜郎侯始倚南越,南越已灭,夜郎遂入朝,上以为夜郎王。冉駹皆振恐请臣置吏乃以邛都为越嶲郡筰都为沈黎郡冉駹为汶山郡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元封二年。初,上使王然于以越破及诛南夷兵威风喻滇王入朝。滇王者,其众数万人,其旁东北有劳深、靡莫,皆同姓相杖,未肯听。劳深、靡莫数侵犯使者吏卒。于是上遣将军郭昌、中郎将卫广发巴、蜀兵击灭劳深、靡莫,以兵临滇。滇王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

《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南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冉駹皆振恐/请臣/置吏乃以/邛都为越嶲郡/筰都为沈黎郡/冉駹为汶山郡/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
B.冉駹皆振/恐请臣/置吏乃以/邛都为越嶲郡/筰都为沈黎郡/冉駹为汶山郡/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
C.冉駹皆振/恐请臣/置吏/乃以邛都为越嶲郡/筰都为沈黎郡/冉駹为汶山郡/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
D.冉駹皆振恐/请臣/置吏/乃以邛都为越嶲郡/筰都为沈黎郡/冉駹为汶山郡/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狩,汉武帝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B.昆明,古族名。两汉至唐分布在今云南中西部、贵州西部和四川西南部。
C.五大夫,爵位名。战国秦置,为二十等爵位的第九级,秦、汉时沿袭。
D.将军,武官名。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战国以后转为武官之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骞从月氏回朝后,向汉武帝请示亲自寻找身毒国,汉武帝欣然命令他与使者王然于等人分四路进行寻找,道路受阻。
B.元狩三年秋天,汉武帝派人挖昆明池来训练水上作战,百姓多能通过花钱买爵免除徭役,所以官府很难征到服徭役的人。
C.汉朝本来准备攻打南越国,但因且兰国君为保护本国的老弱妇孺而杀死汉朝使臣和犍为郡太守,就派兵攻取且兰。
D.滇国国君本不愿意入汉朝称臣,但是在劳深和靡莫两国被汉朝击灭、兵临滇国的情况下,不得不举国投降。滇国成为汉朝的益州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故吏弄法,皆谪令伐棘上林,穿昆明池。
(2)其旁东北有劳深、靡莫,皆同姓相杖,未肯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初,翰林待诏王伾善书,山阴王叔文善棋,俱出入东宫,娱侍太子。伾,杭州人也。叔文谲诡多计,自言读书知治道,乘间常为太子言民间疾苦。太子尝与诸侍读及叔文等论及宫市事。太子曰:寡人方欲极言之。众皆称赞,独叔文无言。既退,太子自留叔文,谓曰:向者君独无言,岂有意邪?叔文曰:叔文蒙幸太子,有所见,敢不以闻。太子职当视膳问安,不宜言外事。陛下在位久,如疑太子收人心,何以自解?太子大惊,因泣曰:非先生,寡人无以知此。遂大爱幸,与王伾相依附。叔文因为太子言某可为相,某可为将,幸异日用之。密结翰林学士韦执谊及当时朝士有名而求速进者柳宗元、刘禹锡等,定为死友。宗元、禹锡,时为监察御史。左补阙张正一上书,得召见。正一与吏部员外郎王仲舒、主客员外郎刘伯刍等相亲善,叔文之党疑正一言己阴事,令韦执谊反谮正一等于上,云其朋党,游宴无度。九月甲寅,正一等皆坐远贬,人莫知其由。二十年秋九月,太子始得风疾,不能言。顺宗永贞元年春正月辛未朔,诸王亲戚入贺德宗,太子独以疾不能来,德宗涕泣悲叹,由是得疾,日益甚。凡二十余日,中外不通,莫知两宫安否。癸巳,德宗崩。苍猝召翰林学士郑絪、卫次公等至金銮殿草遗诏。宦官或曰:禁中议所立尚未定。众莫敢对。次公遽言曰:太子虽有疾,地居冢嫡,中外属心。必不得已,犹应立广陵王,不然必大乱。絪等从而和之,议始定。次公,河东人也。太子知人情忧疑,紫衣麻鞋,力疾出九仙门,召见诸军使,京师粗安。甲午,宣遗诏于宣政殿,太子缞服见百官。丙申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卫士尚疑之企足引领而望之曰真太子也乃喜而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四·伾文用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丙申/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卫士尚疑之/企足引领而望之/曰/真太子也/乃喜而泣
B.丙申/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卫士尚疑之/企足引领而望之/曰/真太子也/乃喜而泣
C.丙申/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卫士尚疑之企足/引领而望之/曰/真太子也/乃喜而泣
D.丙申/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卫士尚疑之企足/引领而望之/曰/真太子也/乃喜而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古代宫殿名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西汉时借指皇太后。
B.宫市,旧制,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由官府承办,向民间采购,随意付给很少的代价。
C.左补阙,武则天时置,其职责为发布诏令,并举荐人才;大事廷议,小事则上封事。
D.河东,汉设河东郡,北周改为蒲州,玄宗天宝初年,一度改为河中府,又为河东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叔文为人狡诈,自诩读书很多,明白治国的道理,利用机会向太子陈述民间疾苦,在得到太子的宠信后,又与王伾互相结交依附。
B.贞元二十年秋,太子突然中风,不能说话,唐德宗因悲伤得病,以致驾崩;虽然郑絪、卫次公反对太子继位,但太子最终还是即皇帝位。
C.王叔文一方面向太子推荐将来为相或为将之人,另一方面暗地结交韦执谊、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为用事掌权打下基础。
D.王叔文遇事有独到的见解。在太子与几位侍读等谈论宫市时,众人一致赞同太子上书反对,而他却在众人离开后认为这是越俎代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叔文蒙幸太子,有所见,敢不以闻。太子职当视膳问安,不宜言外事。
(2)太子知人情忧疑,紫衣麻鞋,力疾出九仙门,召见诸军使,京师粗安。
5.张正一为何被贬谪远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022-07-0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弼,字景和,陇西成纪人。六世祖振,慕容垂黄门郎。父永,太中大夫,赠凉州刺史。弼少有大志,膂力过人。属魏乱,谓所亲曰:“大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以求仕。”初为别将,从尔朱天光西讨,破赤水蜀,以功封石门县伯。又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皆破之。贼咸畏之曰:“莫当李将军前也。”及天光赴洛,弼隶侯莫陈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周文帝自平凉讨悦。弼谏悦,令解兵谢之。悦惶惑,计无所出。弼知悦必败。周文帝至,悦乃弃秦州南出,据险以自固。是日,弼密通于周文帝,许背悦。至夜,弼乃勒所部,云悦欲向秦州,命皆装束。弼妻,悦之姨也,时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人皆散走。弼慰辑之,遂拥以归周文帝。悦由此败。大统初,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从平窦泰,斩获居多。周文帝以所乘骓马及泰所著牟甲赐弼。又从平弘农。与齐神武战于沙苑,弼军为敌所乘。弼将其麾下九十骑横截之,贼分为二,因大破之。以功进爵赵郡公。四年,从周文帝东讨洛阳,弼为前驱。东魏将莫多娄贷文率众至谷城,弼倍道而前进,遣军士鼓噪,曳柴扬尘。贷文以为大军至,遂走。弼追斩贷文,传首大军。翌日,又从周文帝与齐神武战河桥,身被七创,遂为所获,阳陨绝于地,睨其傍有马,因跃上得免。废帝元年,赐姓徒何氏。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越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弼每征讨,朝受命,夕便引路,略不问私事,亦未尝宿于家。兼性沈雅,有深识,故能以功名终。薨于位明帝即日举哀比葬三临其丧发卒穿冢给大路龙旗陈军至墓谥曰武寻追封魏国公配食文帝庙庭。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四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薨于位/明帝即日举/哀比葬/三临其丧/发卒穿冢/给大路龙旗/陈军至墓/谥曰武/寻追封魏国公/配食文帝庙庭
B.薨于位/明帝即日举哀/比葬/三临其丧/发卒穿冢/给大路龙旗/陈军至墓/谥曰武寻/追封魏国公/配食文帝庙庭
C.薨于位/明帝即日举哀/比葬/三临其丧/发卒穿冢/给大路龙旗/陈军至墓/谥曰武/寻追封魏国公/配食文帝庙庭
D.薨于位/明帝即日举/哀比葬/三临其丧/发卒穿冢/给大路龙旗/陈军至墓/谥曰武寻/追封魏国公/配食文帝庙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门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太子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
B.魏,南北朝时,北朝之一。公元386年为鲜卑族拓跋跬所建,据长江以北,史称北魏。
C.县伯,爵位名,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历代因之。
D.践阼,即天子即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弼出身官宦。他的六代世祖李振,曾担任慕容垂的黄门郎;他的父亲孪水,曾任魏太中大夫,死后还被追赠凉州刺史。
B.李弼胸怀大志。魏朝动乱之时,他对亲人说,大丈夫生在世上,应平定敌寇以博取功名,怎能碌碌无为按部就班地去追求官位呢。
C.李弼作战勇猛。他跟随宇文泰平定窦泰,斩获甚多;他与齐神武帝战于沙苑,率领部下九十名骑兵横插过去截击敌兵,大破敌军。
D.李弼颇具谋略。周文帝征伐侯莫陈悦期间,侯莫陈悦坚守泰州,在李弼劝说下,其部下归附周文帝,侯莫陈悦最终失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弼谏悦,令解兵谢之。悦惶惑,计无所出。
(2)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谏逐客书》)
5.李弼是如何投奔周文帝的?请简要概括。
2022-07-0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