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馀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B.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C.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D.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府,在本文中指高级官员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汉朝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
B.旄钺,又称白旄黄钺。白旄是一种军旗,黄钺是以黄金为饰的斧,旄钺指君主。
C.屯田,古代生产组织形式,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而组织的集体耕作。
D.陛下,陛本义是台阶,帝王的卫士在台阶两侧进行戒备,陛下后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忠心辅佐,深得刘备信任。刘备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没有才能,诸葛亮就可以取而代之。他又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可以说把蜀国托付给了诸葛亮。
B.诸葛亮勇于认错,主动承担责任。当手下的将领打了败仗,他认为自己身居高位,责任在自己,向皇帝要求贬职三级,来惩罚自己的过失。
C.诸葛亮治军严谨,敌人为之感叹。被他安排去屯田的士兵,和百姓混杂着居住在一起,却不会去扰民。看了蜀军的营垒,魏国司马宣王忍不住称赞。
D.诸葛亮生活简朴,严格约束自己。他的个人生活用品,都是来自官府;在成都,他的家人依靠桑园和薄田为生,他从不经营其他产业为自己谋取私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2)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5.街亭之战,作为参战一方的蜀国,其战败的自身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2023-12-1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联合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 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庄王听之,遂取陈焉。田成子之所以得有国至今者,有兄曰完子,仁且有勇。越人兴师诛田成子,曰:“奚故杀君而取国?”田成子之。完子请率士大夫以逆越师,请必战,战请必败,败请必死。田成子曰:“夫必与越战可也,战必败,败必死,寡人疑焉。”完子曰:“君之有国也,百姓怨上,贤良又有死之臣蒙耻。以完观之也,国已惧矣。今越人起师,臣与之战,战而败,贤良尽死,不死者不敢入于国。君与诸孤处于国,以臣观之,国必安矣。”完子行,田成子泣而遣之。夫死败,人之所恶也,而反以为安,岂一道哉?故人主之听者与士之学者,不可不博。尹铎为晋阳,下,有请于赵简子。简子曰:“往而夷夫垒。我将往,往而见垒,是见中行寅与范吉射也。”铎往而增之。简子上之晋阳,望见垒而怒曰:“嘻!铎也欺我!”于是乃舍于郊,将使人诛铎也。孙明进谏曰:“以臣之,铎可赏也。铎之言固曰:见乐则淫侈,见忧则诤治,此人之道也。今君见垒念忧患,而况群臣与民乎?夫便国而利于主,虽兼于罪,铎为之。夫顺令以取容者,众能之,而况铎欤?君其图之!”简子曰:“微子之言,寡人几过。”于是乃以免难之赏赏尹铎。人主太上喜怒必循理,其次不循理,必数更,虽未至大贤,犹足以盖浊世矣。简子当此。

(节选自《吕氏春秋·似顺论》)


【注】中行寅与范吉射曾率军围赵简子于晋阳,这些营垒即中行氏与范氏所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B.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C.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D.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句中的“所以”意义不同。
B.“田成子患之”与“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两句中的“患”字意义相同。
C.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文中是田成子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D.“以臣私之”与“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私”字意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国使者在考察了陈国之后,认为陈国虽小不可攻打;宁国却由使者讲述的内容分析出陈国民怨且疲的社会现实,认为陈国可取。
B.田成子能成为国君,皆有赖于他仁义勇敢的兄长完子;面对越国讨伐,完子决定带领贤良之士迎战,亦完全是为了稳固弟弟的统治。
C.完子表示与越国交战,一定要打败越国,直至战死,而随他去的贤良之士也会全部战死,这样国内就剩他们的遗孤了,国家就会安定。
D.简子要求尹铎拆除晋阳那些曾让他蒙受耻辱的营垒,尹铎反而加高了营垒,简子为此很生气,认为尹铎故意欺骗他,要派人杀掉尹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人兴师诛田成子,曰:“奚故杀君而取国?”
(2)简子曰:“微子之言,寡人几过。”于是乃以免难之赏赏尹铎。
5.尹铎免于被杀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军吏或曰: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于是尽斩旌旗,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夜半时,击鼓起士,鼓不鸣。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以对。上以迁诬罔,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

(节选自《汉书·李陵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
B.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
C.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
D.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军与匈奴交战,弓箭用尽,弃车退兵;士兵还有三千多人,只能手持车辐,军官们则拿着短刀,继续作战,最后退入峡谷。
B.李陵阻止军士不要随他出战,他要一人前去取单于性命,结果没有成功;有军吏劝他投降,它日再图归汉,这让李陵犹豫不决。
C.李陵命令士兵们带着给养,与韩延年一起,半夜时分率十几名壮士与敌人决战,终因寡不敌众,自觉无颜回报陛下,投降匈奴。
D.李陵投降后,士兵们分散而逃,逃回边境的士兵有四百多人;群臣都归罪于李陵,皇帝问司马迁,司马迁因替李陵辩解而获刑。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平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平王听之不聪也     疾:痛心B.谗人间之,可谓   穷:贫困
C.《国风》好色而不     淫:过度D.治乱之条贯                 条贯:条理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A.其行廉,故死而不容B.“离骚”者,犹离忧也
C.为降虏于蛮夷D.敏于事而慎于言
3.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邪曲害公也                      人皆有不忍人
B.皭然泥不滓者也             举世混浊我独清
C.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无忘乃父之志
D.竭忠尽智事其君               不赂者赂者丧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它上起黄帝,下讫汉武帝太初年间,以列传篇目最多。
B.《国风》出自《诗经》,多是民间诗歌,大部分作品是当时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
C.齐桓是指春秋时期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与选文中提及的帝喾、汤、武都是明君。
D.《离骚》表达了屈原的政治理想和爱国之情,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先河。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蔡廓,字子度,济阳考城人。廓博涉群书,言行以礼,起家著作佐郎。以方鲠闲素,为武帝所知。再迁太尉从事中郎,未拜,遭母忧。性至孝,三年不栉沐,殆不胜丧。宋台建,为侍中,建议以为:“鞫狱不宜令子孙下辞,明言父祖之罪。亏教伤情,莫此为大。自今但令家人与囚相见,无乞鞫之诉,便足以明伏罪,不须责家人下辞。”朝议从之。

世子左卫率谢灵运辄杀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坐不纠免官。武帝以廓刚直,补御史中丞。多所纠奏,百僚震肃。时中书令傅亮任寄隆重,学冠当时,朝廷仪典,皆取定于亮。亮每事谘廓然后行,亮意若有不同,廓终不为屈。迁司徒左长史,出为豫章太守。征为吏部尚书。廓因北地傅隆问亮:“选事若悉以见付,不论;不然,不能拜也。”亮以语录尚书徐羡之,羡之曰:“黄门郎以下悉以委蔡,吾徒不复厝怀,自此以上,故宜共参同异。”廓曰:“我不能为徐干木署纸尾。”遂不拜。干木,羡之小字也。选案黄纸,录尚书与吏部尚书连名,故廓言署纸尾也。羡之亦以廓正直,不欲使居权要,徙为祠部尚书。文帝入奉大统,傅亮率百官奉迎,廓亦俱行。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廓年、位并轻,而为时流所推重,每至时岁,皆束带诣门。奉兄轨如父,家事大小,皆谘而后行,公禄赏赐,一皆入轨,有所资须,悉就典者请焉。从武帝在彭城,妻郗氏书求夏服。廓答书曰:“知须夏服,计给事自应相供,无容别寄。”时轨为给事中。元嘉二年,廓卒。武帝常云:“羊徽、蔡廓,可平世三公。”

(节选自《南史蔡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B.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C.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D.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母亲丧事。古代子女为父母守丧,不行婚嫁之事,不参与吉庆之典,官者须离职。
B.豫章,古代区域名称,在汉代设郡,指现在的南昌地区,唐代初期把豫章郡改为“洪州”。
C.吏部,掌管天下所有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和选拔考试等事务,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指太尉、司徒、司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蔡廓知书识礼,看重礼仪教化。他博览群书,言语行动都不逾礼;在宋朝为官,建议废除子孙指控长辈的诉讼制度,得到朝廷的认可。
B.蔡廓才干卓异,得到朝官敬重。中书令傅亮位高权重,负责决定朝廷的礼仪典章,每一件事都要先向蔡廓咨询,在征求他同意后才实行。
C.蔡廓刚直不阿,仕途遭受打压。他担任御史中丞职务,弹劾多名官员,整肃了官场;但也因刚直得不到上司的信任,没有得到应有升迁。
D.蔡廓家中长幼有序,他奉兄如父。家中事无巨细,都请示长兄蔡轨;俸禄赏赐,一律上交;妻子想买夏服,蔡廓也告诉她长兄自有安排。
2022-09-0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大国际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且灭六国,兵以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樊将军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诸侯得合纵,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B.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C.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D.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兵以临易水”与“临崩寄臣以大事”(《出师表》)两句中的“临”字含义相同。
B.“樊将军亡秦之燕”与“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两句中的“亡”字含义不同。
C.“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与“委命下吏”(《过秦论》)两句中的“委”字含义不同。
D.“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与“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两句中的“穷”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消除秦灭燕国之患。
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收留他对燕国很不利,建议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
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不要泄露谈话内容,为此,田光“自刭而死”。
D.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2)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2022-08-26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切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楚人李斯亦在逐中行,且上书曰:“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六国之从,使之事秦。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夫色、乐、珠、玉不产于秦,而王服御者众: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宾客以业诸侯,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者也。”王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王卒用李斯之谋,阴遣辩士赍金玉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然后使良将随其后,数年之中,卒兼天下。

(节选自《通鉴记事本末·秦灭六国·谏逐客书》)

材料二:

赵高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李斯乃从狱中上书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之地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

赵高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复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
B.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
C.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
D.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散六国之从”的“散”,与必修四中“且庸人尚羞之”的“羞”用法不同。
B.文中“王乃召李斯”的“乃”,与必修四中“见犯乃死”的“乃”意思不同。
C.文中“却宾客以业诸侯”的“却”,与必修四中“相如因持璧却立”的“却”意思相同。
D.文中“赵高案治李斯”的“案”,与必修四中“召有司案图”的“案”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各国的人才来到秦国都是为了游说做间谍的,李斯也是如此,所以秦国的宗室大臣建议秦王大肆搜捕客卿以驱逐出境。
B.李斯用举例、对比的方法证明来自他国的客卿曾对秦国的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不能驱逐客卿。
C.李斯在狱中想到关龙逢、比干、伍子胥这些才智过人的臣子都很忠诚,却被夏桀、商纣和夫差杀死,所以自己尽忠而死是应该的。
D.李斯被人轮流反复审问,以实对答,就遭严刑拷打,当二世派人验证口供时,不敢再改,承认了自己的罪状。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卒用李斯之谋,阴遣辩士赍金玉游说诸侯。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2022-08-26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陈頵,字延思,陈国苦人也。少好学,有文义。父立宅起门,頵曰:“当使容马车。”䜣笑而从之。仕为郡督邮,检获隐匿者三千人,为一州尤最。太守刘享拔为主簿,州辟部从事,乘马车还家,宗党荣之。

齐王冏起义,州遣頵将兵赴之,拜驸马都尉。遭贼避难于江西。镇东从事中郎袁琇荐頵于元帝,镇东行参军事,典法兵二曹。頵与王导书曰:“中华所以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后实事浮竞驱驰互相贡荐言重者先显言轻者后叙遂相波扇乃至陵迟。加有庄老之俗倾惑朝廷,养望者为弘雅,政事者为俗人,王职不恤,法物坠丧。夫欲制远,先由近始。故出其言善,千里应之。今宜改张,明赏信罚,然后大业可举,中兴可冀耳。”

建兴初制,頵补录事参军。参佐属多设解故以避事任。頵议:“诸僚属乘昔西台养望余弊,小心恭肃,更以为俗,偃蹇倨慢,以为优雅。至今朝士纵诞,临事游行,渐弊不革,以至倾国。故百寻之屋突直而燎焚,千里之堤蚁垤而穿败,古人防小以全大,慎微以杜萌。自今临使称疾,须催乃行者,皆免官。”頵以孤寒,数有奏议,朝士多恶之,出除谯郡太守。

大兴初,以疾征。久之,白衣兼尚书,因陈时务,以为“昔江外初平,中州荒乱,故贡举不试。宜渐循旧,搜扬隐逸,试以经策。马隆、孟观虽出贫贱,勋济甚大,以所不习,而统戎事,鲜能以济。宜开举武略任将率者,言问核试,尽其所能,然后随才授任。举十得一,犹胜不举,况或十得二三。岂藉华宗之族,见齿于奔竞之流乎!宜引幽滞之隽,抑华校实,则天清地平,人神感应。”

后拜天门太守,殊俗安之。陶侃以为能,表为梁州刺史。绥怀荒弊,甚有威惠。梁州大姓互相嫉妒,说頵年老耳聋,侃召頵还,以西阳太守蒋巽代之。年六十九卒。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一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所以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后实事/浮竞驱驰/互相贡荐言/重者先显言/轻者后叙/遂相波扇/乃至陵迟/
B.中华所以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后实事/浮竞驱驰/互相贡荐/言重者先显/言轻者后叙/遂相波扇/乃至陵迟/
C.中华所以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后实事/浮竞驱驰/互相贡荐言/重者先显言/轻者后叙/遂相波扇/乃至陵迟/
D.中华所以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后实事/浮竞驱驰/互相贡荐/言重者先显/言轻者后叙/遂相波扇/乃至陵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可指调动官职,改官。“迁镇东行参军事”中的“迁”指升迁。
B.四海,古代指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内之地,也泛指全国各地。
C.陵迟,剐刑。古代一种极残酷的死刑。文中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D.掾,原为佐助之意,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曹,掾史,掾属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頵志向远大。他的父亲希望宅门能通得过马车,陈頵后来出仕为郡督邮,政绩第一,果然乘马车还家。
B.陈頵敢于直谏。他指出属下逃避事务求得安逸,建议此后,接受职任却又称病不行使职责的,全部免官。
C.陈頵遭人嫉恨。陈頵出身贫寒低贱,多次上奏进行义正辞严的议论,指出时务弊端,朝中百官大多厌恶他。
D.陈頵心系国事。陈頵提议应该逐渐恢复贡举考试,选拔拥有武略将帅才能的人,尽其所能,凭才能授任。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守刘享拔为主簿,州辟部从事,乘马车还家,宗党荣之。
(2)马隆、孟观虽出贫贱,勋济甚大,以所不习,而统戎事,鲜能以济。
5.陈頵上书王导指出“取才”有哪些不当?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2022-08-09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超有三子。长子雄,累迁屯骑校尉。超少子勇。

勇字宜僚,少有父风。永初元年,西域反叛,以勇为军司马。与兄雄俱出敦煌,迎都护及西域甲卒而还。因罢都护。后西域绝无汉吏十余年。

元初六年,敦煌太守曹宗遣长史索班将千余人屯伊吾,车师前王及鄯善王皆来降班。后数月,北单于与车师后部遂共攻没班,进击走前王,略有北道。鄯善王急,求救于曹宗,宗因此请出兵五千人击匈奴,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邓太后召勇诣朝堂会议。先是公卿多以为宜闭玉门关,遂弃西域。勇上议曰:“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夫要功荒外,万无一成,若兵连祸结,悔无及已。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又宜遣西域长史将五百人屯楼兰,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于阗心胆,北扦匈奴,东近敦煌。如此诚便。”

尚书问勇曰:“今立副校尉,何以为便?又置长史屯楼兰,利害云何?”勇对曰:“昔永平之末,始通西域,初遣中郎将居敦煌,后置副校尉于车师,既为胡虏节度,又禁汉人不得有所侵扰。故外夷归心,匈奴畏威。今鄯善王尤还,汉人外孙,若匈奴得志,则尤还必死。若出屯楼兰,足以招附其心,愚以为便。”

于是从勇议,复敦煌郡营兵三百人,置西域副校尉居敦煌。虽复羁縻西域,然亦未能出屯。其后匈奴果数与车师共入寇抄,河西大被其害。

延光二年夏,复以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明年正月,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特加三绶。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伊和谷,收得前部五千余人,于是前部始复开通。还,屯田柳中。

四年秋,勇发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击后部王军就,大破之。首虏八千余人,马畜五万余头。

(节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B.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C.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D.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尉,是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与《赤壁之战》中“以鲁肃为赞军校尉”的“校尉”官职相同。
B.西域,汉代后称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与《雁荡山》中“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龙湫”中“西域”所指地区相同。
C.故事,文中作“先例”理解,与《六国论》中“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事”词义相同。
D.河西,指塔里木河以西地区。西汉武帝时,它就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和铁马金戈的古战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勇是班超的小儿子,同他父亲一样,为人有大志,品行孝顺,是一个勤劳而又喜爱读书,有辩才的人。
B.班勇的兄长班雄多次贬官后担任屯骑校尉。永元初年,班勇与班雄一同出兵敦煌,迎接都护和西域甲兵回朝。
C.班勇处事有勇有谋,恩威和信义并用。龟兹王白英在他的感召下自缚投降,匈奴伊蠡王被他打败赶跑。
D.班勇有战略眼光,敢于维护西域地区的安定。在他的建议下,朝廷恢复设置了敦煌郡营兵和西域副校尉。
2022-07-3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情反馈(一)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城翟让为东都法曹,坐事当斩。狱吏黄君汉奇其骁勇,夜中潜谓让曰:“翟法司,天时人事,抑亦可知,岂能守死狱中乎!”让惊喜,叩头曰:“让,圈牢之豕,死生唯黄曹主所命。”君汉即破械出之。让再拜曰:“让蒙再生之恩则幸矣,奈黄曹主何!”因泣下。君汉怒曰:“本以公为大丈夫,可救生民之命,故不顾其死以奉脱,奈何反效儿女子涕泣相谢乎!君但努力自免,勿忧吾也。”让遂亡命于瓦岗,为群盗。同郡单雄信,骁健,善用马槊,聚少年往从之。

时又有外黄王当仁、济阳王伯当等,皆拥众为盗。李密自雍丘亡命,往来诸帅间,说以取天下之策。始皆不信,久之,稍以为然。相谓曰:“斯人公卿子孙,志气若是。今人人皆云‘杨氏将灭,李氏将兴’。吾闻王者不死,斯人再三获济,岂非其人乎?”由是渐敬密。密察诸帅唯翟让最强乃因王伯当以见让为让画策往说诸小盗皆下之让悦稍亲近密与之计事密因说让曰:“刘、项皆起布衣,为帝王。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方乃巡游扬、越,委弃东都,此亦刘、项奋起之会也。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让谢曰:“吾侪群盗,旦夕偷生草间,君之言者,非吾所及也。”

有贾雄者,晓阴阳占候,为让军师,言无不用。密深结于雄,使之托术数以说让。雄许诺,怀之未发。会让召雄,告以密所言,问其可否。对曰:“公自立,恐未必成。若立斯人,事无不济。”让曰:“如卿言,蒲山公当自立,何来从我?”对曰:“事有相因。所以来者,将军姓翟,翟者,泽也,蒲非泽不生,故须将军也。”让然之,与密情好日笃。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密察诸帅唯翟让最强/乃因王伯当以见让为/让画策往/说诸小盗/皆下之/让悦/稍亲近密/与之计事/
B.密察诸帅唯翟让最强/乃因王伯当以见让为/让画策/往说诸小盗/皆下之/让悦/稍亲近密/与之计事/
C.密察诸帅唯翟让最强/乃因王伯当以见让/为让画策往/说诸小盗/皆下之/让悦/稍亲近密/与之计事/
D.密察诸帅唯翟让最强/乃因王伯当以见让/为让画策/往说诸小盗/皆下之/让悦/稍亲近密/与之计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狱吏,古代掌管讼案、刑狱的官吏,相当于现在的监狱警察。
B.大丈夫,旧时常用来指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的男子。
C.足下,旧时的交际用语,常用于上级对下级或朋友之间的敬称。
D.术数,以阴阳五行生克制化来推测人事吉凶的方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让在东都担任法曹时因犯罪被判处死刑,而黄君汉很赏识他,认为他可以解救百姓的性命,于是打开枷锁放了他。
B.翟让对于黄君汉的解救十分感激,但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流着泪拜谢黄君汉,这让黄君汉觉得自己完全救错了人。
C.起初,李密在各大盗匪的首领之间游说夺取天下的计谋,但他们都不相信李密,也不尊敬他,时间久了才发生改变。
D.贾雄以阴阳之术劝说翟让,认为其自立为王未必成功,而拥护李密为王,可相互依存取得成功,翟让觉得他言之有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王者不死,斯人再三获济,岂非其人乎?
(2)有贾雄者,晓阴阳占候,为让军师,言无不用。
5.李密是如何劝说翟让自立为王的?
2022-07-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