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3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徐达之围姑苏也,太祖不欲烦兵,但困服之耳。至是久不下,乃以书遗士诚,许以窦融、钱俶故事。士诚不报。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出觇城左方见阵严整不敢犯转至盘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分兵北濠截其后战良久,未决,士诚遣兵千余助之,又自出兵山塘为援。山塘路狭,塞不可进,麾令稍却。遇春抚王弼背曰:军中皆称尔为猛将,能为我取此乎?弼应声驰铁骑,挥双刀往击之。敌小却,遇春率众乘之,遂大败其军,溺于沙盆之潭可量也。士诚故有勇胜军号十条龙,常银铠锦衣,出入阵中,是日皆溺死。士诚马惊堕水,几不救,肩舆入城,计忽忽无所出。时降将李伯升知士诚势迫,欲说令归命,乃遣客诣士诚门告急。士诚召之入,然卒狐疑,莫能决也。壬子,复率兵突出胥门,锋甚锐,遇春御之,兵稍却。士信方在城楼上督战,忽大呼曰:军士疲矣,且止。鸣钲收军。遇春乘之,复大败。自是士诚不敢复出。九月辛巳,达督将士破葑门,常遇春亦破阊门新寨,遂率众渡桥,进薄城下。申时,士诚军大溃,诸将蚁附登城,城破。士诚收余兵二三万,亲率之,战于万寿寺东街,复败。士诚仓皇归,从者仅数骑。士诚竟自缢死,赐棺葬之。

乃论者以士诚之失,在深居高拱,上下相蒙,骄将李伯升、吕珍之徒皆龌龊不足数,黄、蔡三参军辈又迁阔昧大计,以故谋主被谗,爪牙受缚。士诚乃内怀选懦,坐失事机,此其所以亡也。卒之桑榆不收,噬脐无及,齐云一炬,阖室自焚。岂太祖灭士诚哉,盖士诚自灭之也!

(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太祖平吴》,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出/觇城左方/见阵严整/不敢犯/转至盘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分兵/北濠截其后/
B.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出/觇城左方/见阵严整/不敢犯/转至盘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分兵北濠/截其后/
C.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出/觇城左/方见阵严整/不敢犯/转至盘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分兵北濠/截其后/
D.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出/觇城左/方见阵严整/不敢犯/转至盘门/将奔常遇春营/遇春觉其至/严阵待之分兵/北濠截其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姑苏,是苏州的别称,位于长江以南,历史悠久,是吴文化的发祥地。
B.太祖,作为庙号使用。一般对国家有大功的先王才会拥有庙号,如唐太宗、康熙等。
C.鸣钲,指敲击钲、铙或锣。古代常用作起程的信号。文中是指撤退的信号。
D.桑榆,指桑树和榆树,因日落时分光照树梢,所以代指日暮,文中指事情的最后阶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达想要围困张士诚,让他不战而降,就写信给张士诚,用窦融、钱俶归降免罪的事例诱导他,但张士诚没有回信。
B.在山塘之战中,常遇春用人得当,王弼勇猛果敢,身先士卒,使敌军退却,常遇春趁机出击,大败张士诚的军队。
C.李伯升听说张士诚被常遇春的军队包围,情势窘迫,趁机派遣门客前去劝说张士诚投降,但张士诚犹豫不决,后来还是没有听从。
D.张士诚在与常遇春交锋中接连失利,苏州城被攻破之后,他又收拢军队,再次与常遇春军队决战,依然不敌,最终自缢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诚马惊堕水,几不救,肩舆入城,计忽忽无所出。
(2)申时,士诚军大溃,诸将蚁附登城,城破。
2024-02-28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贺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巨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北逐单于,破东胡,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B.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C.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D.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2.下列对文本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辇”,本义指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
B.“禁中”,一指禁令所及范围之内,又指帝王所居宫内,此处指前者。
C.“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
D.“节”,即符节,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使节出使外国所持的一种凭证。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听人提及赵将李齐的贤能,向冯唐询问他的看法时,因为冯唐的父亲跟李牧和李齐都曾交好,故此了解李齐比不上廉颇与李牧的将才。
B.冯唐和文帝交谈时无所避讳,他直接告诉文帝,纵使文帝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士,也不懂得任用,文帝听后很生气。
C.汉文帝待人宽厚,尽管冯唐说他不能知人善任而触怒了他,却并未因此而疏远冯唐,反而在怒气平息后耐心向冯唐问明缘由。
D.冯唐据理陈辞,认为因为谎报杀敌人数而对魏尚做出的处罚过重,并最终说服文帝赦免魏尚。
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2)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冯唐为什么认为文帝即使得到廉颇和李牧,也不懂得任用他们?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2024-02-2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淮阴侯列传(节选)

【汉】司马迁

①(汉二年)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阪,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氙(1)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后九月,破代兵,夏说阏与(2)。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楚。

②(汉三年)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粮,士有饥色,樵苏(3)后爨,师不宿饱(4)。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5),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6)。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

③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

④韩信使人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7)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

⑤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⑥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⑦诸将效首虏,休,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8)山陵,前左水泽(9),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注释】(1)木罂氙:木盆、木桶之类。(2)夏说:人名。阔与:地名。(3)樵苏:取薪取草。(4)宿饱:常饱。(5)方轨:两车并行。(6)戏下:同“麾下”。(7)萆:同“蔽”。(8)右倍:右倚背靠。倍,通“背”。(9)前左水泽: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
(1)魏王盛兵蒲阪,临晋(      )
(2)愿足下臣奇兵三万人(      )
(3)韩信使人视,知其不用(      )
(4)然以胜,此何术也?(      )
2.下列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后九月,破代兵,夏说阔与
B.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
C.臣闻千里粮,士有饥色
D.能千里而袭我,亦已
3.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于 是 汉 兵 夹 击 大 破 虏 赵 军 斩 成 安 君 泜 水 上 禽 赵 王 歇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5.通观全文,可以看出韩信能够取得井陉大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4-01-2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兴三年,桓玄之乱,刘裕与刘迈弟毅相与合谋起兵。玄使桓谦屯覆舟山(今南京城东北),裕与毅等分为数队,进突谦阵,皆殊死战,无不一当百,谦等诸军一时奔散。玄至寻阳,逼帝西上,刘毅等追之,战于峥嵘洲。毅乘风纵火,尽锐争先,玄众大溃。桓振袭陷江陵,刘毅等击破桓振军,迎帝于江陵。毅号令严整,所经墟邑,百姓安悦。毅性刚愎,自谓建义之功与裕相埒深自矜伐虽权事推裕而心不服裕每柔而顺之毅骄纵滋甚尝云恨不遇刘项与之争中原。裕素不学,而毅颇涉文雅,故朝士有清望者多归之。毅既据上流,阴有图裕之志,求兼督交、广二州,裕许之。毅又奏以郄僧施为南蛮校尉,毛修之为南郡太守,裕亦许之。宁远将军胡藩言于裕曰:“恐刘毅终不为公下,不如因会取之。”裕曰:“吾与毅俱有克复之功,其过未彰,不可自相图也。”刘毅至江陵,多变易守宰,辄割豫州文武、江州兵力万余人以自随。刘裕以毅贰于已,乃奏之。安帝以诏书罪状毅。裕自率众讨毅,参军王镇恶请给百舸为前驱。至豫章口,去江陵城二十里,舍船步上,语所留人:“计我将至城,便鼓严,令若后有大军状。”镇恶径前袭城,与城内兵斗,自食时至中晡,遣人以诏及裕手书示毅,毅皆烧不视,督士卒力战。军士从毅来者,知裕自来,人情离骇。逮夜,镇恶引军出围金城,开其南面。毅虑南有伏兵,夜半,帅左右三百许人,开北门突出。毅夜投牛牧佛寺。初,桓蔚之败也,走投牛牧寺,僧昌藏之,毅杀昌。至是,寺僧拒之曰:“昔亡师容桓蔚,为刘毅所杀,今实不敢容异人。”毅叹曰:“为法自弊,一至于此!”遂缢而死。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九》,有删改)

【注】①元兴是东晋安帝司马德宗在位期间的第二个年号,即公元402年至404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谓建义之功与裕相埒/深自矜伐/虽权事推裕而心不服/裕每柔而顺之/毅骄纵滋甚/尝云/恨不遇刘/项/与之争中原
B.自谓建义之功/与裕相埒深/自矜伐/虽权事推裕而心不服/裕每柔而顺之/毅骄纵滋甚/尝云/恨不遇/刘项与之争中原
C.自谓建义之功与裕相埒/深自矜伐/虽权事推裕而心不服/裕每柔/而顺之毅/骄纵滋甚/尝云/恨不遇刘项/与之争中原
D.自谓建义之功/与裕相埒深/自矜伐/虽权事推裕而心不服/裕每柔而顺之毅/骄纵滋甚/尝云/恨不遇刘/项/与之争中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裕,小名寄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高度肯定其北伐的赫赫战功。
B.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其撰拟、颁发事宜均由皇帝亲自审议办理。
C.前驱,可以指前导、引导事物发展的先行者,在本文中意为先头部队、先锋。
D.中晡,“晡”泛指下午或黄昏,“中晡”是古代地支记时法,相当于下午四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毅刚猛果断有勇有谋,与刘裕起兵讨伐桓玄,以一敌百,屡立战功,同时治军有方,不许士兵侵扰百姓。
B.与不读书的刘裕不同,刘毅对文学颇有涉猎,吸引了很多有名望的士人,也暗中有了图谋刘裕权力的想法。
C.有人看出刘毅的不轨之心,建议刘裕先下手为强,但刘裕因为不忍心互相残杀,再三忍让刘毅的所作所为。
D.刘毅不甘屈居刘裕之下,依仗恢复晋朝的功劳,不断扩张势力,同时培养亲党,得寸进尺,最终兵败身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计我将至城,便鼓严,令若后有大军状。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5.刘毅为何死前感叹“为法自毙”?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简要说明。
2024-01-1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送别湖南部曲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部曲:即部属。诗人被弹劾罢官,退居带湖。数年之后,他当年任湖南安抚使时创建的飞虎军中的老部下来拜访,临别时写了这首诗相送。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薏苡yìyǐ: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带回一车薏苡,有人诬陷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④於菟wūtú:虎的别称,楚人“谓虎於菟”。

材料二:

乾道六年,辛弃疾为湖北转运副使,寻知湖南。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奏疏曰:“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盗,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进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湖南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作,乃复奏曰:“乞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庶使夷豫知有军威而慑服。”诏委以规画。经度费钜万,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疾受而藏之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如期落成,开陈本末,上遂释然。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居民家取瓦,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注释]①草窃:掠夺。②经度费钜万计:经营耗费数以万计。③俾(bǐ):使。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首联“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塑造了一位跨上骏马在万众欢呼中腾跃向前的勇猛的壮士形象。
B.古诗讲究炼字,颔联一个“愧”字,表达了诗人因为自己的才能有限而深感愧疚的谦虚胸怀。
C.颈联表明自己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有知人之明,自己国事,仗义执言。
D.全诗充满豪宕不平之气,显得悲壮而苍凉,雄健而沉郁,展现出作者光明磊落的英雄本色。
2.下列对文言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贪吏迫使为盗”中的“为”字在字典中的义项中有“做”“干”“发明”“治理”“成为”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此处应解释为“成为”。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中的“间”是“参与”的意思,以此推断,“草窃间作”中的“间”也可以解释为“参与”。
C.“又以湖南与溪峒蛮獠接连”和“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中的“以”意义和用法是不一样的。
D.说明或解释重大问题时,一般要分条陈述。颜师古注:“疏,谓条录之。”用这种方法写成呈奉给皇帝的建议即奏章,也称为疏。
3.下列对文言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疾受而藏之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B.疾受/而藏之/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
C.疾受而藏之/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D.疾受而藏之/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
4.辛弃疾的好友陈亮说他“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叶嘉莹老师曾说:“辛弃疾是最为了不起和不可及者,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会更觉其词人合一,得可及可敬。”辛弃疾的“”体现在哪里?请结合诗歌和文言文(各找出一处)具体分析。
2024-01-1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新东方新高一语文期末考09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著名节,好学明经。为郡吏,三举孝廉,以王国人不得宿卫补吏。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引见,胜荐龚舍及亢父宁寿、济阴侯嘉,有诏皆征。胜曰:窃见国家征医巫,常为驾,征贤者宜驾。上曰:大夫乘私车来耶?胜曰:唯唯。有诏为驾。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泰奢,刑罚泰深,赋敛泰重,宜以俭约先下。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司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拨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诸吏给事中。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司隶鲍宣、光禄大夫孔光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暮议者罢。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去!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先是,常又为胜道高陵有子杀母者,胜白之,尚书问:谁受?对曰:受夏侯常。尚书使胜问常,常连恨胜,即应曰: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奏事不详,妄作触罪。胜穷,无以对尚书,即自劾奏与常争言,洿辱朝廷。制曰:贬秩一等。胜谢罪,乞骸骨

(节选自《汉书·两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
B.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
C.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
D.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文中指通晓经术;古时又指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的选举官员的科目。
B.茂才,和秀才同义,汉以后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
C.右扶风,政区名,汉时将京郊地区划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部分,称为“三辅”。
D.乞骸骨,旧指古代官吏死后,其子女请求将父亲的骸骨葬于家乡,也称“乞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龚胜敢于直言。他担任谏大夫时,多次上书痛陈国事堪忧,希望哀帝节俭,甚至不惜违逆哀帝旨意,指责董贤惑乱朝纲制度。
B.龚胜是非分明。他认为丞相王嘉本性邪恶,所荐者多贪婪残暴,但举荐梁相等人,没有大错,拒绝附合左将军公孙禄等人之议。
C.龚胜重视礼制。他提醒哀帝尊重贤才,征召贤德之人应当为他们准备车马;他坚持是否恢复汉惠帝、汉景帝庙应当遵循礼制行事。
D.龚胜亦非完人。他好学明经有节操,但为官不善于处理繁冗政务;因末作调查就奏报哀帝高陵子杀母事件,受到夏侯常的算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引见,胜荐龚舍及亢父宁寿、济阴侯嘉,有诏皆征。
(2)胜穷,无以对尚书,即自劾奏与常争言,洿辱朝廷。
5.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龚胜升迁为丞相司直之前被荐举、任用的情况。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传

萧统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秣,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抬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连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博学,善文(属:写)
B.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以为:认为)
C.贵贱之者,有酒辄设。(造:拜访)
D.渊明若先醉,便客(语:告诉)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抬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B.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抬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抬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D.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抬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径之资,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三径,因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便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
B.解绶,古人为官时将系有绶带的印信佩戴在身,解下印绶,即辞免官职。类似表示辞官的词语还有“解官”“解印”。
C.高祖,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世祖、太宗、文帝、武帝等。
D.元嘉,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历代帝王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的粮食和肉,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B.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被当时人认为是他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又写了《归去来兮辞》。
C.陶潜仕途短暂。曾做过州祭酒,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著作郎等职。
D.陶潜性格率真。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酒酣之时就抚弄无弦琴以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2)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023-12-1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馀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B.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C.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D.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府,在本文中指高级官员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汉朝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
B.旄钺,又称白旄黄钺。白旄是一种军旗,黄钺是以黄金为饰的斧,旄钺指君主。
C.屯田,古代生产组织形式,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而组织的集体耕作。
D.陛下,陛本义是台阶,帝王的卫士在台阶两侧进行戒备,陛下后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忠心辅佐,深得刘备信任。刘备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没有才能,诸葛亮就可以取而代之。他又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可以说把蜀国托付给了诸葛亮。
B.诸葛亮勇于认错,主动承担责任。当手下的将领打了败仗,他认为自己身居高位,责任在自己,向皇帝要求贬职三级,来惩罚自己的过失。
C.诸葛亮治军严谨,敌人为之感叹。被他安排去屯田的士兵,和百姓混杂着居住在一起,却不会去扰民。看了蜀军的营垒,魏国司马宣王忍不住称赞。
D.诸葛亮生活简朴,严格约束自己。他的个人生活用品,都是来自官府;在成都,他的家人依靠桑园和薄田为生,他从不经营其他产业为自己谋取私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2)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5.街亭之战,作为参战一方的蜀国,其战败的自身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2023-12-1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联合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9 .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鉭擾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B.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C.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D.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B.宗庙,天子、诸侯、士大夫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夷服,王畿之外每五百里为一区划,共有九,第七为夷服。
D.博士,文中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国曾和秦订立盟约,秦放还了赵国的人质,不久赵国就违背了盟约,在太原反抗秦国,因此秦派兵去讨伐赵国,俘获了赵王并灭掉了赵国。
B.秦王为了显扬其功业,传给后代,要求大臣商议帝号,最终确定王称为“皇帝”,发教令称为“制书”,下命令称为“诏书”,天子自称为“朕”。
C.秦王认为“谥法”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主,非常没有意义,应当废除,他说自己就叫做始皇帝,后代就从他开始,称二世、三世直到万世。
D.子婴即位后,没能保全秦国,没能使秦的宗庙的祭祀得以延续,一方面是因为作为君主的子婴才能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辅佐他的大臣不得力。
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
(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5.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到齐国灭亡的原因和本文所说的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023-09-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六十七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和四年七月,壬戌,御史中丞李夷简弹京兆尹杨凭贪污僭侈。丁卯,贬凭临贺尉。宪宗命尽籍凭资产,李绛谏曰:旧制非反逆不籍其家。上乃止。元和五年,以王锷为河东节度使。上左右受锷厚赂,多称誉之,上命锷兼平章事。权德舆曰唐兴以来方镇非大忠大勋则跋扈者今锷既无忠勋朝廷又非不得已何为遽以此名假之上乃止元和六年,宦官恶李绛在翰林,以为户部侍郎。上问绛:故事,户部侍郎皆进羡馀,卿独无进,何也?对曰:守土之官,厚敛于人以市私恩,天下犹共非之。况户部所掌,皆陛下府库之物,给纳有籍安得羡馀!若自左藏输之内藏以为进奉,是犹东库移之西库,臣不敢踵此弊也。上嘉其直。上问宰相:为政宽猛何先?权德舆对曰:秦以惨刻而亡,汉以宽大而兴。太宗观《明堂图》,禁杖人背,是故安史以来,屡有悖逆之臣,皆旋踵自亡,由祖宗仁政结于人心故也。然则宽猛之先后可见矣。上善其言。以卢坦为判度支。或告泗州刺史薛謇为代北水运使,有异马不以献。事下度支,使巡官往验,未返。上迟之,使刘泰昕按其事。卢坦曰:陛下既使有司验之,又使品官继往,岂大臣不足信于品官乎!臣请先就黜免。上召泰昕还。秋,九月,富平人梁悦报父仇,杀秦杲,自诣县请罪。礼法二事,皆王教之大端,宜今都省集议闻奏。职方员外郎韩愈议,以为:盖以不许复仇,则伤孝子之心而乖先王之训;许复仇,则人将倚法专杀。宜定其制曰:‘几复父仇者,事发,具中尚书省集议奏闻,酌其宜而处之。’敕:梁悦杖一百,流循州。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权德舆曰/唐兴以来方镇/非大忠大勋/则跋扈者/今锷既无忠勋/朝廷又非不得已/何为/遽以此名假之上/乃止/
B.权德舆曰/唐兴以来/方镇非大忠大勋/则跋扈者/今锷既无忠勋/朝廷又非不得已/何为遽以此名假之/上乃止/
C.权德舆曰/唐兴以来/方镇非大忠大勋/则跋扈者/今锷既无忠勋朝廷/又非不得已/何为/遽以此名假之/上乃止/
D.权德舆曰/唐兴以来方镇/非大忠大勋/则跋扈者/今锷既无忠勋朝廷/又非不得已/何为遽以此名假之上/乃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皇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丁卯,在文中是用干支纪日。干支纪日法是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
C.故事,在古代有多种含义,也可指一种文学体裁,本文用以表示旧日的行事惯例。
D.敕,古代帝王或者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命令没收杨凭的全部资产,李绛用只有谋反才能没收家产的旧制来劝谏,皇帝听从了李绛的意见。
B.皇帝向宰相询问宽厚与严厉之别,权德舆用史实及本朝事例指出宽厚比严厉重要,得到皇帝的赞许。
C.有人告发泗州刺史薛謇未进献好马,先交给刘泰昕查验,宪宗嫌事情办得太慢,又派卢坦前往验察。
D.富平人梁悦为父报仇,杀死了秦杲后到县衙自首,案件引发一番议论,最后被处以杖刑,流放循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左右受锷厚赂,多称誉之,上命锷兼平章事。
(2)守土之官,厚敛于人以市私恩,天下犹共非之。
2023-09-0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