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巨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北逐单于,破东胡,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B.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C.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D.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2.下列对文本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辇”,本义指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
B.“禁中”,一指禁令所及范围之内,又指帝王所居宫内,此处指前者。
C.“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
D.“节”,即符节,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使节出使外国所持的一种凭证。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听人提及赵将李齐的贤能,向冯唐询问他的看法时,因为冯唐的父亲跟李牧和李齐都曾交好,故此了解李齐比不上廉颇与李牧的将才。
B.冯唐和文帝交谈时无所避讳,他直接告诉文帝,纵使文帝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士,也不懂得任用,文帝听后很生气。
C.汉文帝待人宽厚,尽管冯唐说他不能知人善任而触怒了他,却并未因此而疏远冯唐,反而在怒气平息后耐心向冯唐问明缘由。
D.冯唐据理陈辞,认为因为谎报杀敌人数而对魏尚做出的处罚过重,并最终说服文帝赦免魏尚。
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2)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冯唐为什么认为文帝即使得到廉颇和李牧,也不懂得任用他们?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2024-02-2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兴三年,桓玄之乱,刘裕与刘迈弟毅相与合谋起兵。玄使桓谦屯覆舟山(今南京城东北),裕与毅等分为数队,进突谦阵,皆殊死战,无不一当百,谦等诸军一时奔散。玄至寻阳,逼帝西上,刘毅等追之,战于峥嵘洲。毅乘风纵火,尽锐争先,玄众大溃。桓振袭陷江陵,刘毅等击破桓振军,迎帝于江陵。毅号令严整,所经墟邑,百姓安悦。毅性刚愎,自谓建义之功与裕相埒深自矜伐虽权事推裕而心不服裕每柔而顺之毅骄纵滋甚尝云恨不遇刘项与之争中原。裕素不学,而毅颇涉文雅,故朝士有清望者多归之。毅既据上流,阴有图裕之志,求兼督交、广二州,裕许之。毅又奏以郄僧施为南蛮校尉,毛修之为南郡太守,裕亦许之。宁远将军胡藩言于裕曰:“恐刘毅终不为公下,不如因会取之。”裕曰:“吾与毅俱有克复之功,其过未彰,不可自相图也。”刘毅至江陵,多变易守宰,辄割豫州文武、江州兵力万余人以自随。刘裕以毅贰于已,乃奏之。安帝以诏书罪状毅。裕自率众讨毅,参军王镇恶请给百舸为前驱。至豫章口,去江陵城二十里,舍船步上,语所留人:“计我将至城,便鼓严,令若后有大军状。”镇恶径前袭城,与城内兵斗,自食时至中晡,遣人以诏及裕手书示毅,毅皆烧不视,督士卒力战。军士从毅来者,知裕自来,人情离骇。逮夜,镇恶引军出围金城,开其南面。毅虑南有伏兵,夜半,帅左右三百许人,开北门突出。毅夜投牛牧佛寺。初,桓蔚之败也,走投牛牧寺,僧昌藏之,毅杀昌。至是,寺僧拒之曰:“昔亡师容桓蔚,为刘毅所杀,今实不敢容异人。”毅叹曰:“为法自弊,一至于此!”遂缢而死。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九》,有删改)

【注】①元兴是东晋安帝司马德宗在位期间的第二个年号,即公元402年至404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谓建义之功与裕相埒/深自矜伐/虽权事推裕而心不服/裕每柔而顺之/毅骄纵滋甚/尝云/恨不遇刘/项/与之争中原
B.自谓建义之功/与裕相埒深/自矜伐/虽权事推裕而心不服/裕每柔而顺之/毅骄纵滋甚/尝云/恨不遇/刘项与之争中原
C.自谓建义之功与裕相埒/深自矜伐/虽权事推裕而心不服/裕每柔/而顺之毅/骄纵滋甚/尝云/恨不遇刘项/与之争中原
D.自谓建义之功/与裕相埒深/自矜伐/虽权事推裕而心不服/裕每柔而顺之毅/骄纵滋甚/尝云/恨不遇刘/项/与之争中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裕,小名寄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高度肯定其北伐的赫赫战功。
B.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其撰拟、颁发事宜均由皇帝亲自审议办理。
C.前驱,可以指前导、引导事物发展的先行者,在本文中意为先头部队、先锋。
D.中晡,“晡”泛指下午或黄昏,“中晡”是古代地支记时法,相当于下午四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毅刚猛果断有勇有谋,与刘裕起兵讨伐桓玄,以一敌百,屡立战功,同时治军有方,不许士兵侵扰百姓。
B.与不读书的刘裕不同,刘毅对文学颇有涉猎,吸引了很多有名望的士人,也暗中有了图谋刘裕权力的想法。
C.有人看出刘毅的不轨之心,建议刘裕先下手为强,但刘裕因为不忍心互相残杀,再三忍让刘毅的所作所为。
D.刘毅不甘屈居刘裕之下,依仗恢复晋朝的功劳,不断扩张势力,同时培养亲党,得寸进尺,最终兵败身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计我将至城,便鼓严,令若后有大军状。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5.刘毅为何死前感叹“为法自毙”?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简要说明。
2024-01-1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送别湖南部曲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部曲:即部属。诗人被弹劾罢官,退居带湖。数年之后,他当年任湖南安抚使时创建的飞虎军中的老部下来拜访,临别时写了这首诗相送。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薏苡yìyǐ: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带回一车薏苡,有人诬陷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④於菟wūtú:虎的别称,楚人“谓虎於菟”。

材料二:

乾道六年,辛弃疾为湖北转运副使,寻知湖南。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奏疏曰:“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盗,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进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湖南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作,乃复奏曰:“乞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庶使夷豫知有军威而慑服。”诏委以规画。经度费钜万,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疾受而藏之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如期落成,开陈本末,上遂释然。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居民家取瓦,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注释]①草窃:掠夺。②经度费钜万计:经营耗费数以万计。③俾(bǐ):使。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首联“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塑造了一位跨上骏马在万众欢呼中腾跃向前的勇猛的壮士形象。
B.古诗讲究炼字,颔联一个“愧”字,表达了诗人因为自己的才能有限而深感愧疚的谦虚胸怀。
C.颈联表明自己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有知人之明,自己国事,仗义执言。
D.全诗充满豪宕不平之气,显得悲壮而苍凉,雄健而沉郁,展现出作者光明磊落的英雄本色。
2.下列对文言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贪吏迫使为盗”中的“为”字在字典中的义项中有“做”“干”“发明”“治理”“成为”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此处应解释为“成为”。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中的“间”是“参与”的意思,以此推断,“草窃间作”中的“间”也可以解释为“参与”。
C.“又以湖南与溪峒蛮獠接连”和“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中的“以”意义和用法是不一样的。
D.说明或解释重大问题时,一般要分条陈述。颜师古注:“疏,谓条录之。”用这种方法写成呈奉给皇帝的建议即奏章,也称为疏。
3.下列对文言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疾受而藏之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B.疾受/而藏之/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
C.疾受而藏之/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D.疾受而藏之/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
4.辛弃疾的好友陈亮说他“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叶嘉莹老师曾说:“辛弃疾是最为了不起和不可及者,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会更觉其词人合一,得可及可敬。”辛弃疾的“”体现在哪里?请结合诗歌和文言文(各找出一处)具体分析。
2024-01-1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新东方新高一语文期末考09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传

萧统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秣,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抬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连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博学,善文(属:写)
B.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以为:认为)
C.贵贱之者,有酒辄设。(造:拜访)
D.渊明若先醉,便客(语:告诉)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抬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B.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抬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抬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D.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抬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径之资,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三径,因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便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
B.解绶,古人为官时将系有绶带的印信佩戴在身,解下印绶,即辞免官职。类似表示辞官的词语还有“解官”“解印”。
C.高祖,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世祖、太宗、文帝、武帝等。
D.元嘉,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历代帝王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的粮食和肉,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B.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被当时人认为是他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又写了《归去来兮辞》。
C.陶潜仕途短暂。曾做过州祭酒,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著作郎等职。
D.陶潜性格率真。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酒酣之时就抚弄无弦琴以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2)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023-12-1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馀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B.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C.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D.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府,在本文中指高级官员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汉朝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
B.旄钺,又称白旄黄钺。白旄是一种军旗,黄钺是以黄金为饰的斧,旄钺指君主。
C.屯田,古代生产组织形式,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而组织的集体耕作。
D.陛下,陛本义是台阶,帝王的卫士在台阶两侧进行戒备,陛下后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忠心辅佐,深得刘备信任。刘备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没有才能,诸葛亮就可以取而代之。他又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可以说把蜀国托付给了诸葛亮。
B.诸葛亮勇于认错,主动承担责任。当手下的将领打了败仗,他认为自己身居高位,责任在自己,向皇帝要求贬职三级,来惩罚自己的过失。
C.诸葛亮治军严谨,敌人为之感叹。被他安排去屯田的士兵,和百姓混杂着居住在一起,却不会去扰民。看了蜀军的营垒,魏国司马宣王忍不住称赞。
D.诸葛亮生活简朴,严格约束自己。他的个人生活用品,都是来自官府;在成都,他的家人依靠桑园和薄田为生,他从不经营其他产业为自己谋取私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2)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5.街亭之战,作为参战一方的蜀国,其战败的自身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2023-12-19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联合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6 .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鉭擾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B.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C.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D.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B.宗庙,天子、诸侯、士大夫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夷服,王畿之外每五百里为一区划,共有九,第七为夷服。
D.博士,文中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国曾和秦订立盟约,秦放还了赵国的人质,不久赵国就违背了盟约,在太原反抗秦国,因此秦派兵去讨伐赵国,俘获了赵王并灭掉了赵国。
B.秦王为了显扬其功业,传给后代,要求大臣商议帝号,最终确定王称为“皇帝”,发教令称为“制书”,下命令称为“诏书”,天子自称为“朕”。
C.秦王认为“谥法”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主,非常没有意义,应当废除,他说自己就叫做始皇帝,后代就从他开始,称二世、三世直到万世。
D.子婴即位后,没能保全秦国,没能使秦的宗庙的祭祀得以延续,一方面是因为作为君主的子婴才能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辅佐他的大臣不得力。
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
(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5.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到齐国灭亡的原因和本文所说的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023-09-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六十七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①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初,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

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

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等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历枢密院检详,守右司郎中,迁左司郎中。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②。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文节。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②掖垣;泛指高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B.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C.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D.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古代学官名称,宋代在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掌管学校课试等事。
B.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C.丁父忧,指遭逢父亲丧事。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有褒美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万里治理有道。他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时,阻止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陪太子读书时,他根据书中的事实联系实际对太子规劝和告诫,深受太子敬重。
B.杨万里带兵有方。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讨平;修筑寨堡在潮州震慑盗贼,在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
C.杨万里勇于举贤。当杨万里和王淮谈及人才问题时,他写了朱熹等六十人的名字进献了上去,而这些人也因此得到了王淮依次的任用和提拔。
D.杨万里刚直正直。朝廷想在江南各郡实行铁钱,杨万里上疏称说铁钱不方便,不奉诏命,触犯了宰相的意思,改任赣州知州。
2023-09-0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冯光熊,浙江嘉兴人。乾隆十二年举人,考授中书,充军机章京。累擢户部郎中。三十二年,从明瑞赴云南,授盐驿道。母忧归坐失察属吏科派夺职服阕以员外郎起用仍官户部。历江西按察使、甘肃布政使。四十九年,石峰堡回民作乱,筹画战守,储设饷需具备。以前江西巡抚郝硕迫索属吏事觉,同官多获谴,光熊亦缘坐夺官,留营效力。事平,用福康安荐,起为安徽按察使。荐擢湖南巡抚,调山西。

时议河东盐课改归地丁,光熊疏言:河东盐行山、陕、河南三省,商力积疲,易商加价,俱无所济。若课归地丁,听民贩运,无官课杂费、兵役盘诘、关津留难,较为便宜。允之。五十七年,上幸五台,各疆吏先后奏陈,自盐课改革后,价顿减落,民便安之。诏嘉光熊调剂得宜,赐花翎、黄马褂,署工部侍郎。五十九年,署云南总督。明年,大塘苗人石柳邓叛扰铜仁,光熊赴松桃防御,苗匪急攻松桃、正大,不得逞。旋赴铜仁治饷需,偕总督福康安治军设防,规画称旨,命留贵州巡抚任。

嘉庆二年,事平,奏请铜仁、正大改建石城,以资捍卫,从之。会仲苗又起,偕总督勒保督率镇将,联合滇、黔、楚、粤诸军剿抚。仲苗平,偕勒保奏上善后四事,请随征武举、武生及乡勇,就近补充弁兵余丁,给难民栖止、牛具费用,清釐田亩,靖苗、汉之争。自军兴以来,凡所措置,多邀嘉许。勒保移师入川,善后专任光熊。三年春,复疏请申禁汉民典买苗田,及重债盘剥,驱役苗佃;禁客民差役居摄苗寨;酌设苗弁,以资管束。悉报可。五年,诏光熊治理有声,年近八旬,召授兵部侍郎,寻擢左都御史。六年,卒,上念前劳,赐祭一坛。

(节选自《清史稿·冯光熊传》)


【注】①盐课:盐税。②地丁:土地税和劳役税的合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归坐/失察属吏科派/夺职服阕/以员外郎起用/仍官户部
B.母忧归/坐失察属吏科派/夺职/服阕/以员外郎起用/仍官户部
C.母忧归/坐失察属吏/科派夺职/服阕以员外郎/起用/仍官户部
D.母忧/归坐/失察属吏/科派夺职/服阕以员外郎/起用仍官户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书,官名,清沿明制,于内阁置中书若干人;掌撰拟、记载、翻译、缮写等;由举人考授,或由特赐。
B.花翎,清朝以孔雀羽制成拖在帽后表示官品的冠饰;花翎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以三眼花翎为最贵。
C.嘉庆,清代仁宗皇帝年号;因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故后世常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谓,如嘉庆皇帝。
D.赐祭,古代葬制,高级官吏死后,皇帝按照其官阶或功劳大小赐给祭品、祭文,或遣使往祭,规格不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光熊曾受贪官牵连,亦得名臣赏识。他曾因江西巡抚郝硕向下属索贿事发而被免去官职,后来又因福康安举荐而起用为安徽按察使。
B.冯光熊进行盐税改革,取得不凡业绩。他在任职山西期间,上奏将河东盐税改归地丁获准,施行之后颇见成效,皇帝赞誉其调剂得宜。
C.冯光熊参与平定苗乱,安定边疆有功。西南苗民几次起兵作乱,冯光熊每当受命参与剿抚,总是积极谋划,主动出击,取得不俗战绩。
D.冯光熊体恤苗乡百姓,善于化解矛盾。他提出的严禁汉人私买苗地、盘剥奴役苗人及苗人治苗这些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举措,均被采纳。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幸五台,各疆吏先后奏陈,自盐课改革后,价顿减落,民便安之。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023-08-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B.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C.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D.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冠指成年,要束发戴冠,与《诗经·卫风·氓》中“总角”的含义相同。
B.引兵指带军,“引”与《兰亭集序》“引以为流觞曲水”的“引”含义不同。
C.奏赋指写赋,“赋”介于诗文之间,与《赤壁赋》中的“赋”字含义相同。
D.故事指先例,旧时典章制度,与后来用作文学体裁的“故事”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
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
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2)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
2023-07-0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汉之元年四月,诸侯罢戏[注]下,各就。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戏,同,大将的旌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B.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C.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D.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以表达敬意。旧时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B.足下,古代交际用语,是对对方的敬称,可翻译为“您”,用于上称下或同辈相称。
C.都以霸的“霸”指称霸,与《谏逐客书》中“并国二十,遂霸西戎”的“霸”意义相同。
D.国,指诸侯的封地。古代“国”也指国都,如《岳阳楼记》中“去国怀乡”之“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借故离开宴会并叫出樊哙,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从小路秘密回到军中。
B.刘邦逃离鸿门的时候留下了张良,张良替刘邦向项羽表示谢意并献上礼物。
C.刘邦做事果断,对叛徒毫不手软,一回到军中就处死了向项羽告密的曹无伤。
D.得知刘邦回到军营后,范增十分愤怒,认为刘邦以后一定会夺取项羽的天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2)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5.楚汉相争,项羽最终失败。项羽认为“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而司马迁认为项羽的说法“岂不谬哉”。你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请结合上面文段简要说明。
2023-06-2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