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C.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2)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
2023-08-0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景山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逊,字友道。逊登进士第,辟襄阳掌书记,复从事于湖南,颇有声绩,累拜池、濠二州刺史。先是,濠州之都将杨腾,削刻士卒,州兵三千人谋杀腾。腾觉之,走扬州,家属皆死。濠兵不自戢,因行攘剽。及逊至郡,余乱未殄。徐驱其间,为陈逆顺利害之势,众皆释甲请罪,因以宁息。

元和初,为衢州刺史。以政绩殊尤,迁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都团练观察使。先是,贞元初,皇甫政镇浙东。尝福建兵乱,逐观察使吴诜,政以所镇实压闽境,请权益兵三千,俟贼平而罢。贼平向三十年,而所益兵仍旧。逊视事数日,举奏停之。逊为政以均一贫富、扶弱抑强为己任。

九年,给事中。以旧制只日视事对群臣,逊奏论曰:“事君之义,有犯无隐。陈诚启沃,不必择辰。今群臣敷奏,乃候只日,是毕岁臣下睹天颜、献可否能几何?”宪宗嘉之,乃许不择时奏对。俄迁户部侍郎。

元和十年,拜襄州刺史。时逊代严绶镇襄阳,绶以八州兵讨贼在唐州。既而绶以无功罢兵柄,命高霞寓代绶将兵于唐州,其襄阳军隶于霞寓。军士家口在襄州者,逊厚抚之,士卒多舍霞寓亡归。既而霞寓为贼所败,乃移过于逊,言供馈不时。霞寓本出禁军,内官皆佐之。既贬官,中人皆言逊挠霞寓军,所以致败。上令中使至襄州听察曲直,奏言逊不直,乃左授太子宾客分司。

十四年,拜许州刺史。是时新罹兵战难遽完缉及逊至集大军与之约束严具示赏罚必信号令数百言士皆感悦

长庆元年,幽、镇继乱,逊请身先讨贼,不许,但命以兵一万,会于行营。逊奉诏,即日发兵,故先诸军而至,由是进位检校吏部尚书。寻改凤翔节度使,行至京师,以疾陈乞。长庆三年正月卒,年六十三,废朝一日,赠右仆射。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新罹兵/战难遽完缉/及逊至/集大军与之约束/严具示赏罚必信/号令数百言/士皆感悦
B.是时/新罹兵战/难遽完缉/及逊至集大军/与之约束/严具示赏罚必信/号令数百言/士皆感悦
C.是时/新罹兵战/难遽完缉/及逊至/集大军与之约束严具/示赏罚必信/号令数百言/士皆感悦
D.是时/新罹兵战/难遽完缉/及逊至/集大军与之约束严/具示赏罚必信/号令数百言/士皆感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在文中是“京官调任地方官”之意,“入”在文中是“地方官进入中央任职”之意。
B.“给事中”是古代官职名,秦汉时为加官,晋以后为正官。唐宋以来,居门下省之要职,随从规谏皇上。
C.“中人”和“中使”是中书省的官员。中书省自汉朝延至隋唐、成为三省六部制中全国政务中枢机构,掌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
D.“陈乞”在文中可译为“请求退休”,常见的类似称谓还有“乞身”“致仕”“致事”“致政”“乞骸骨”“请老”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逊颇有治干,政绩斐然。他曾在湖南、濠州、衢州、许州等地任职,都能尽心尽力办事,展现了突出的治理才干。
B.李逊以身犯险,有勇有谋。他不顾个人安危,进入叛军军营,向叛军陈述利弊形势,最终劝服叛军,平息濠州之乱。
C.李逊隐忍有义,委曲求全。当中使到襄州调查事件的是非曲直时,李逊虽是含冤受屈,但为了同袍之谊,并不作申辩。
D.李逊赤胆忠心,为君分忧。幽州、镇州作乱,他主动请求讨伐叛贼,但未获准,后接到行营会合的诏令,毫不拖延,当日发兵。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腾觉之,走扬州,家属皆死。濠兵不自戢,因行攘剽。
(2)既而霞寓为贼所败,乃移过于逊,言供馈不时。
2022-07-2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川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遣偏将军冯异讨赤眉,车驾送至河南,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以赤眉、延岑之丑,元元涂炭,无所依诉。将军今奉辞讨诸不轨,营堡降者,遣其渠帅诣京师。散其小民,令就农桑,坏其营壁,无使复聚。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布威信,群盗多降。闰月,冯异与赤眉约期会战,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少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大破之于崤底。降男女八万人。赤眉余众东向宜阳。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陈以待之。赤眉忽遇大军,惊震不知所谓,乃乞降曰:盆子将百万众降陛下,何以待之?帝曰:待汝以不死耳!丙午,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赤眉众尚十余万人,帝令县厨皆赐食。明旦,大陈兵马临洛水,令盆子君臣列而观之。帝谓樊崇等曰:得无悔降乎?朕今遣卿归营,勒兵鸣鼓相攻,决其胜负,不欲强相服也。徐宣等叩头曰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不告众耳今日得降,犹去虎口归慈母,诚欢诚喜,无所恨也。帝曰: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戊申,还自宜阳。帝令樊崇等各与妻子居洛阳,赐之田宅。徐宣卒于乡里。帝怜盆子,以为赵王郎中,后病失明,赐荥阳均输宫地,使食其税终身。

臣光曰:昔周人颂武王之德曰:铺时绎思,我徂惟求定。言王者之兵,志在布陈威德安民而已。观光武之所以取关中,用是道也,岂不美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赤眉》)


【注】①盆子:赤眉军领袖樊崇等拥立的伪帝刘盆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徐宣等叩头曰/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不告众耳/
B.徐宣等叩头曰/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不告众耳/
C.徐宣等叩头曰/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不告众耳/
D.徐宣等叩头曰/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不告众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辅,汉朝时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也可泛称京城附近地区,文中指的是后者。
B.顿首,行礼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通常在下对上及平辈间使用,也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C.闰月,农历一年与地球公转一周相比,有一定的差数,将所差之数累积起来,设置闰月。
D.戊申,属于中国传统纪年历法中的干支纪年,即古代把十二天干十地支依次相配来纪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异讨伐赤眉军之前,光武帝送他至黄河以南,叮嘱他要毁掉赤眉军的营垒,不要让他们再聚集,要努力保护好百姓。
B.光武帝亲自率领大军出征,与赤眉军相遇,赤眉军震惊惶惧,向光武帝乞降,后刘盆子君臣祖露出自己的臂膀上交玺绶,俯首称臣。
C.光武帝在洛水边陈列兵马,请刘盆子等人观看,并问樊崇等人是不是后悔投降,徐宣等表示归降光武帝毫无遗憾。
D.刘盆子投降时,光武帝承诺免他死罪并给予优待,后任命他为赵王郎中,到刘盆子失明时,又赐给土地、住宅,让他终身享用租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今奉辞讨诸不轨,营堡降者,遣其渠帅诣京师。
(2)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大破之于崤底。
5.文末作者司马光说“观光武之所以取关中,用是道也”,请根据文本概括光武帝刘秀“用是道”的做法。
2022-07-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盛王创业,必有同德之英辅,成垂世久长之计,不如是,不足以为一代宗臣。伊尹、周公之事见于《》《书》,可考也。汉萧何佐高祖,其始入关,即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以周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高祖失职为汉王,欲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独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愿王王汉中收用巴蜀然后还定三秦王用其言此刘氏兴亡至计也进韩信为大将,使当一面,定魏、赵、燕、齐,高祖得颛心与楚角,无此顾忧;且死,引曹参代已,而画一之法成;约三章以蠲秦暴,拊百姓以申汉德。四百年基业,此焉肇之。唐房玄龄佐太宗,初在秦府,已独收人物致幕下,与诸将密相申结,引杜如晦与参筹帷。及为宰相,粲然兴起治功,以州县成天下之治,以租庸调天下之财,以八百府、十六卫本天下之兵,以谏争付王珪、魏征,以兵事付李靖、李勣,御夷狄有道,用贤材有术。三百年基业,此焉肇之。其后制节度使而州县之治坏,更二税法而租庸之理坏,变府兵为矿骑、诸卫为神策而军政坏,虽有名臣良辅,不能救也。赵韩王普佐太祖,监方镇之势,削支郡以损其强,置转运、通判使掌钱谷以夺其富,参命京官知州事以分其党,禄诸大功臣于环卫而不付以兵,收天下骁锐于殿岩而不使外重。建法立制,审官用人,一切施为,至于今是赖。此三君子之后,代天理物,硕大光明者,世有其人,所谓一时之相尔。萧之孙有罪及无子,凡六绝国,汉辄绍封之。国朝褒录韩王苗裔,未尝或忘。唯房公之亡未十年,以其子故,夺袭爵、停配享,讫唐之世不复续,唐家亦少恩哉!

(节选自《容斋随笔·佐命元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何独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愿王王汉中/收用巴蜀/然后还定三秦/王用其言/此刘氏兴亡至计也/
B.何独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愿王王汉中/收用巴蜀/然后还定/三秦王用其言/此刘氏兴亡至计也/
C.何独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愿王王汉中/收用巴蜀/然后还定/三秦王用其言/此刘氏兴亡/至计也/
D.何独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愿王王汉中/收用巴蜀/然后还定三秦/王用其言/此刘氏兴亡/至计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因忠心辅政被后世看作为政者的典范。
B.《诗》,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反映了周初至春秋中叶的社会面貌。
C.太祖,帝王谥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D.配享,皇后、宗室、功臣等在死后经皇帝批准可供奉于帝王宗庙,即配享太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一个政权的建立和长久,离不开伊尹、周公一样的大臣,他们在帝王创业或守成阶段,都能与帝王同心同德,尽心辅佐。
B.韩信虽出身低微,但由于萧何的推荐而出为大将,辅佐汉高祖平定了魏、赵、燕、齐等,使汉高祖能够专心与楚决战,成就霸业。
C.房玄龄在国家治理方面,能够人尽其才,他将谏诤的职责付给王珪、魏征,将兵权托付给李靖、李勣,让他们协同任用贤才统御夷狄之族。
D.汉朝萧何的子孙和宋朝韩王赵普的后代都因萧何和赵普而得到朝廷的照顾,而房玄龄因其子犯罪,其后人终唐再没有得到续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约三章以蠲秦暴,拊百姓以申汉德。
(2)建法立制,审官用人,一切施为,至于今是赖。
5.在唐太宗争夺皇位过程中,房玄龄做了哪些努力?
2022-07-0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榖不烦一兵不一人而得商於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1.下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於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B.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於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C.不穀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於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D.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於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之伐齐”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
B.“楚王不听”与“听臣微志”(《陈情表》)两句中的“听”字含义相同。
C.“不伤一人”与“何伤乎”(《侍坐》)两句中的“伤”字含义不同。
D.“其后秦欲伐齐”与“平伐其功”(《屈原列传》)两句中的“伐”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又担心楚国作梗,因为齐国曾经帮过楚国,齐楚关系密切。秦惠王希望张仪考虑如何应对,张仪答应尝试出使楚国。
B.楚国群臣祝贺将得商于之地六百里,陈轸不以为然,认为秦看重楚是因为楚有齐为后援,若先绝齐后索地,一定受骗,齐秦两国都将攻打楚国。
C.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D.张仪返回,秦王随即派人与齐联合,拒不给楚国六百里地,楚王大怒,起兵伐秦,秦齐合力大败楚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2)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5.纵观全文,思考楚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2-07-04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申时行,字汝默,长洲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第一。时行以文字受知张居正,蕴藉不立崖异,居正安之。

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遂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张居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朝论多称之。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

初,御史魏允贞、郎中李三才以科场事论及时行子用懋,贬官。给事中邹元标劾罢时行姻徐学谟,时行假他疏逐之去。已而觇物情,稍稍擢三人官,三人得毋废。时行尝因灾异,力言催科急迫,征派加增,刑狱繁多,用度侈靡之害。又尝请减织造数,趣顺义王东归,寝叶梦熊奏以弭杨应龙之变。然是时天下承平,法纪渐不振,不能大有建立。

十四年正月,光宗年五岁,而郑贵妃有宠,生皇三子常洵,颇萌夺嫡意。时行率同列再请建储,不听。廷臣以贵妃故,多指斥宫闱,触帝怒,被严谴。十八年,帝召皇长子、皇三子,令时行入见毓德宫。时行拜贺,请亟定大计。帝犹豫久之,下诏曰:朕不喜激聒。若明岁廷臣不复忤朕,当以后年册立,否则俟皇长子十五岁举行。时行因戒廷臣毋激扰。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言:臣方在告,初不预知。册立之事,圣意已定。有德不谙大计,惟宸断亲裁,勿因小臣妨大典。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中书黄正宾复论时行排陷同官,巧避首事之罪。二人皆被黜责。御史邹德泳疏复上,时行力求罢。诏驰驿归。四十二年,时行年八十,帝遣行人存问。诏书至门而卒。诏赠太师,谥文定。

(节选自《明史·申时行传》,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遂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张居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
B.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遂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张居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
C.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遂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张居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
D.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遂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张居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明世宗的年号。年号是古代纪年法之一,还有王公即位年次和干支等纪年法。
B.催科,催办、缴纳赋税,租税有科条法规。灾荒之年催征赋税,容易滋生社会弊端。
C.工部,古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
D.在告,指官吏在休假中。古时还实行“旬休”的制度,官员一般十五天可休息一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时行仕途比较畅通。张居正去世,张四维执政;张四维服丧回乡,申时行被推升为首辅。
B.申时行为官尽职尽责。因灾变谏称催科、刑狱等事,因天下太平、法纪松弛,不能有大建树。
C.申时行为人胸襟开阔。给事中请求罢免申时行的姻亲,申时行未伺机报复,反而提拔了他。
D.申时行深得皇上信任。给事中弹劾他迎合皇上心意,中书弹劾他陷害同僚,两人因此罢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尝请减织造数,趣顺义王东归,寝叶梦熊奏以弭杨应龙之变。
(2)若明岁廷臣不复忤朕,当以后年册立,否则俟皇长子十五岁举行。
5.申时行在册立皇储这件事上有哪些做法?请简要说明。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其先本巴郡江州人。汉末,和率宗族西迁。益州牧刘璋以为牛鞞、江原长、成都令。蜀土富实,时俗奢侈,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吏民老弱相携乞留和者数千人,璋听留二年。还迁益州太守,其清约如前。与蛮夷从事,务推诚心,南土爱而信之。

先主定蜀,征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献可替否,共为欢交。自和居官食禄,外牧殊域,内干机衡,二十馀年,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亮后为丞相,教与群下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弊蹻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又曰: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事于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有谏止;虽姿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其追思和如此。

(节选自《三国志·董和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
B.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
C.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
D.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牧,是中国古代汉代至宋代的官名。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
B.僭,超越本分的意思,古代专指臣下冒用皇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等。
C.货殖,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文中货殖之家指的就是经商人家。
D.蛮夷,包括南蛮和东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和深受刘备赏识。刘备平定蜀地后,董和得到重用,和诸葛亮共同管理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务,两人相交甚好。
B.董和深得人民拥护。在听闻董和即将被调任巴东属国都尉时,数千百姓和吏员曾努力乞求董和留任,刘璋只好让董和再留任两年。
C.董和为官勤俭,以身作则。在蜀地为官之时,见当地盛行奢侈之风,就从自身节俭做起,严格吏治改善民风,此举获得当地民众的一致认可。
D.董和兢兢业业,忠于国家。遇上不周之处,哪怕往返十次也要去禀告,建言献策言无不尽,诸葛亮十分敬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
(2)虽姿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
5.诸葛亮高度赞扬了董和的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说明。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注】①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B.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C.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D.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2.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B.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二甲即授官职,三甲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C.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卒,这里指死亡之意。据《礼记·曲礼》所记,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三岁时丧父,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宣扬美名。
B.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官。
C.元和年间,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获升迁,还奉诏写了《平淮西碑》。但李愬对碑文内容不满。
D.韩愈和张籍关系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2)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5.文中说到韩愈“累被摈黜”,为什么后来又能“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请简要说明。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柳浑,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梁仆射惔六世孙,后籍襄州。天宝初,擢进士第,调单父尉,累衢州司马。弃官隐武宁山。召拜监察御史,台僚以仪矩相绳,而浑放旷不乐检局,乃求外职。宰相惜其才,留为左补阙。祐甫辅政,荐为谏议大夫、浙江东西黜陟使。入为尚书右丞。朱泚乱,浑匿终南山。贼素闻其名,以宰相召,执其子搒笞之,搜索所在。浑赢服步至奉天,改右散骑常侍。贼平,奏言:“臣名向为贼污,且‘载’于文从戈,非偃武所宜。”乃更今名。

贞元元年,迁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李希烈据淮、蔡,关播用李元平守汝州,浑曰:“是夫衔玉而贾石者也。往必见禽,何贼之攘?”既而果为贼缚。三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判门下省。帝尝亲择吏宰畿邑,而政有状,召宰相语,皆贺帝得人,浑独不贺,曰:“此特京兆尹职耳。陛下当择臣辈以辅圣德,臣当选京兆尹承大化,尹当求令长亲细事。代尹择令,非陛下所宜。”帝然之。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浑曰:“陛下遽杀之则已,若委有司,须详谳乃可。于法,误伤乘舆器服,罪当杖,请论如律。”由是工不死。

宰相张延赏怙权,嫉浑守正,遣亲厚谓曰:“明公旧德,第慎言于朝,则位可久。”浑曰:“为吾谢张公,浑头可断,而舌不可禁。”卒为所挤,以右散骑常侍罢政事。浑警辩好谈谑,与人交,豁如也。情俭不营产利。免后数日,置酒召故人出游,酣肆乃还,旷然无黜免意。时李勉、卢翰皆以旧相阖门奉朝请,叹曰:“吾等视柳宜城,真拘俗之人哉!”五年卒,年七十五,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柳浑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
B.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
C.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
D.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擿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隋炀帝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中试者皆称进士。
B.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辟、拜、察、荐、授、领都有授予官职之意。
C.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择、任用和兵籍、军机、军令之政。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带褒贬性质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浑淡泊名利,曾弃官归隐武宁山,担任监察御史时,面对同僚的约束,一向豪放豁达的他主动请求外放。
B.柳浑忠于朝廷,朱泚反叛时,不为叛军的宰相之位所动,即使儿子被抓起来严刑拷打,仍去奉天投奔皇帝。
C.柳浑坚守正义,当朝廷政事出现状况时,皇帝召宰相来商议,众人都祝贺皇帝得到人才,唯独柳浑不祝贺。
D.柳浑为人豁达,他勤俭节约,不置家产,被罢免后仍然买酒召故人出游,纵酒乃还,没有被罢黜的意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必见禽,何贼之攘?
(2)五年卒,年七十五,谥曰贞。
5.柳浑为什么认为皇帝不应该亲自挑选京畿属邑的县令?
2022-02-1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鑫源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四年春正月,陕西地震。兵部尚书马文升上言:“祗畏变异,痛加修省。”劝上:“积金帛以备缓急,罢斋醮以省浪。,将陕西织造绒褐内臣,早取回京,以苏军民之困。”上嘉纳之。礼部尚书傅瀚率九卿疏得灾、时政三十一事,不报。瀚复言:“民心易感,在结之以恩。属者所陈,当如拯教,犹恐不及。而侧听弥月、未赐宸断,何以为理?”疏入,从之。时南北九卿上疏言事,俱报可。三月,保定抚臣献白鸠以为瑞,礼部尚书傅瀚劾其不当,奏诏斥遣之。冬十月,改马文升为吏部尚书。十五年正月,大计天下吏。上召马文升至暖阁。谕之曰:“天下觐吏毕集,卿其用心采访,毋纵毋枉,以彰黜纱。”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自是,法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既廷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厦对曰:“臣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上默然。居数日,复召问:“征敛俱有当,何至今而独言民穷财尽也?”大夏对曰止谓其不尽有常耳他固未暇论即臣在广西取铎木广东市香药费固以万计上曰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上一日问:“诸卫所卒强勇可用否?”

对曰:“向者臣固言民穷,而卒殆甚焉,何以作其锐!”上曰:“在卫有粮,戍征有行粮,何乃穷也?”对曰:“江南困转漕,江北困京操,他困又不止此。且所谓月粮、行粮者,半与其帅共之,能无穷耶?”上叹息曰:“联在位久不能知,何称为人主!”乃令九卿大臣,各以其职言军民弊政,而择行之。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夏对曰/止谓其不尽/有常耳/他固未暇论/即臣在广西取铎木/广东市香药/费固以万计/上曰/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
B.大夏对曰/止谓其不尽有常耳/他固未暇论/即臣在广西取铎木/广东市香药/费固以万计/上曰/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
C.大夏对曰/止谓其不尽/有常耳/他固未暇论/即臣在广西取铎木/广东市香药/费固以万计/上曰/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
D.大夏对曰/止谓其不尽有常耳/他固未暇论/即臣在广西取铎木/广东市香药/费固以万计/上曰/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斋醮,一般指请道士设斋坛进行祈祷,借以求福免灾。
B.九卿,中国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各代九卿官职不一。
C.兵部,又称武部,主要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事宜。
D.转漕,古时陆运称“转”,水运称“漕”,转漕专指为军队转运粮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陕西发生地震后,马文升建议皇帝及时省察朝政,应积累金帛,减少浪费,早日召回去陕西监督织造绒褐的内臣,以缓解军民生活困扰。
B.傅瀚率九卿进言拯救时弊三十一件事,被皇帝扣留不予答复,后傅瀚再次进言,皇帝才采纳了意见,之后九卿大臣提出来的事情,皇帝均同意。
C.皇帝告诫时任吏部尚书的马文升一定要认真执法,宽严有度,肃清吏治;马文升不辱使命,依法裁汰不称职的官员两千多人,个个都处置适当。
D.刘大夏认为国家民穷财尽,主要是因为朝廷征收徭役税赋没有一定之规,百姓生活贫困,且将帅克扣兵卒粮饷致兵卒生活困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侧听弥月,未赐宸断,何以为理?
(2)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
5.刘大夏曾请求辞去职务告老还乡,主要原因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