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两校期中校际联考语文试题
湖南 高一 期中 2023-07-31 15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语段一】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在此之前我们只有《诗经》一类的民谣,而且都不知道谁是作者。作者的人格既少表现,所以作者不为人所重视,也不会使人发生兴趣。屈原是第一个改变了这种趋势的人,他使得诗坛上从此有了诗人,他在诗之外争取了人的地位;人不仅是诗的材料,而且人本身就是诗——这就是屈原首次带到诗坛的事件。

屈原伟大崇高的人格,无疑表现在他的作品上;然而我们今日提起《楚辞》,或提起屈原,这诗人所唤起的印象要比那些作品更集中、更明快。历史上无数的诗人正是为这个追求而努力,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都因此产生更大的影响。我们从那些作品里认识了诗人之后,诗人便成为一首无言的诗;我们因此感觉到一个人格的存在,一个更明快、更无尽的力量。这人格是一切诗人共同的向往,诗坛才成为一个人生的修炼所。

【语段二】

屈原伟大的人格,正生在一个热情求真的时代,先秦诸子思想的光芒,使人生从此成为一个崇高的醒觉;在这些光芒当中,屈原所受的影响,与其说是思想的,毋宁说更是感情的。有人以为屈原是儒家。然而孔子所最崇拜的周公,屈原却一次也没有提到过;孔子所最提倡的中庸之德,屈原更是背道而驰。屈原与孔子性格完全相反,然而屈原却与儒家的另一个思想家性格相投,那便是孟子。

孟子的思想形态是浩然之气。而屈原所谓的中正,便是孟子的浩然之气;屈原的与天地兮比寿,便是孟子的塞于天地之间。而屈原与孟子因此又都同样地具有一种感情上的诚意。孔子是生于先秦思想刚开始的时期,孟子则生于先秦思想最澎湃的时期。前者多少还有一点保守的色彩,至于孟子的时代则完全是进取的。这所谓进取,也就是对于真理的彻底的追求。这些真理的追求者,在理智上虽不见得相同,在感情上却正是一致的,那便是勇于求真的信心。庄子、孟子、韩非子,无一不是把全副的诚意放在真理的认识上,这就是屈原所受到的感染。

屈原不是一个思想家,然而在历史上他却比思想家更重要。秦汉以来,中国文化曾受三种力量的支配,一是儒家而近于法家的荀子,一是道家的庄子,一是楚辞。荀子支配了汉代,庄子支配了魏晋,《楚辞》则自建安以至盛唐莫不受它的支配。前二者只是固定的思想,而后者带来的却是一个真实思想的精神。只有唐代能于先秦之后,独成一个灿烂的文化时期,那正是《楚辞》的力量,在说明着屈原人格的启示。

屈原的一生都在奋斗之中,他斗争的对象,就是当时楚国的贵族政治。他虽生活于宫廷之中,却厌恶反对那宫廷里的一群人,这就是屈原所以永远显得如此寂寞的缘故。宫廷里的那班人都不能真正了解屈原、支持屈原。在那贵族势力掌控的宫廷中,屈原就是一个先知先觉者,所以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贵族制度行将崩溃的前夕,那些人还在醉生梦死、昏天黑地地过日子,屈原却在那里痛骂自己所属的这一阶级。我们这样了解他的独清独醒,屈原才是一个真正的醒觉者。因此他与宫廷之外的人民正是站在同一个方向的,这就是伟大的屈原,当他感到孤寂的时候,其实正是他最有力量的时候。

【语段三】

屈原生于战国纷纭之际,一般的人生观大都趋向于随机应变的巧捷机智。在那纵横离合的漩涡中,谁都只顾到当前的利害问题,谁也不肯再放眼于更远大的方面去。这便是当时思想界普遍的苦闷。孟子力竭声嘶地喊着舍利取义,那便是对这同一苦闷的反映与反抗。他们在这共有的苦闷上必然要统一成一种共同的力量;这力量乃是一种任何伟大思想家必具的坚定的人格美。屈原就在这人类共同的品行上表现出一种更为典型的集中的卓越的感情。

屈原厌恶巧捷机智的情绪,这在作品里时时表现着。屈原因此对于这个时代寄予一种同情的怜悯。时俗虽然失去了自主的力量,但是那醒觉的认识仍然是人生高贵的品行。屈原的伟大,便在于带来那坚定清醒的情操,而诉之于一种可喜的力量。他不是一种哲理而是一种哲理的感情,他在《橘颂》里说: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这可喜的便是那坚定清醒的情操。这情操在《离骚》里随处可见。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因此为那苦闷的时代,带来希望的感情,这便是那时代的苦闷对于屈原的磨炼。我们在这里乃获得生活上更长远的热力。在人生的旅程上我们本都是真理的向往者,我们都应当是一个醒觉的追求者。屈原正以这种力量唤醒了一代人的耳目。屈原用了无数华贵的诗句、纯洁的比喻,这些都流为后人辞藻的装饰。然而在屈原却不是装饰,他只是一种自然的呼唤,一种生命走向真理、走向永恒去的光明与美丽。那正是真与力的合一,美与善的交织,他因此感动了无数的人们。这伟大的人格,就这样,永远成为一首解释不完的最美的诗章。

(摘编自《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的出现标志了“诗人”这一概念的产生,他改变了诗歌作者不被重视的趋势。
B.屈原与孟子在理智与思想上不一定相同,但是他们性格相投,都拥有真诚的情感。
C.屈原的《楚辞》及其伟大人格影响了先秦后独有的文化高潮——灿烂的盛唐文化。
D.屈原对于污浊的社会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其哲学思考中的理性成就了他的伟大。
2.下列关于诗人人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论是提起屈原,还是提起屈原的作品,后人会更集中地想起其伟大崇高的人格。
B.优秀的诗人本身就是一首无言的诗,读者通过作品认识诗人能感受其人格的存在。
C.陶潜、李白、杜甫像屈原那样追求在作品中表现伟大崇高人格,对后世影响更大。
D.诗人的人格具有一种明快而无尽的力量,这力量能唤醒向往真理、追求觉醒的人。
3.下列《屈原列传》中有关表述,不能直接印证本文中屈原“伟大的人格”的一项是(     
A.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B.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C.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D.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4.语段二为何要提到孔子、孟子、荀子、庄子?请依据文本简要说明。
5.《古文观止》中评论说:“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请结合你所了解的司马迁与屈原谈谈你对“同心”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匠人

五月羽毛

我遇到匠人是在海城后巷的一家水族馆里。

我也忘了是怎么走进那家店的,当时我刚放弃了一个研究许久的项目,关系很好的导师也刚刚离世,心情郁闷之下去酒馆喝了几杯,模模糊糊中在迷宫似的后巷里绕了几圈,一家奇怪的店铺出现在我面前。

一只大得吓人的金鱼模型挂在招牌上,店门很小,只容得下一个人通过,透过一面水族墙能看到几只观赏鱼在浑浊的水中游着,绿藻覆满了玻璃,氧气口有气无力地吐着气泡,更诡异的是这条路上其他的店铺都已经人去楼空,有些挂着转让的牌子,只有这一家店还开着灯,大大的LED招牌灯忽明忽灭。

进去之后我发现店内空间比外面看起来大得多,但因为堆积了太多东西,还是显得非常拥挤。匠人就坐在店里的柜台后,低着头摆弄着什么,见我进来了也不招呼,仿佛根本看不到我一样。

完成了。匠人突然大喊了一声,把我吓了一跳。

他手上拿着一个木偶,轻轻将他放在桌前,木偶肚子里的齿轮和链条轻轻转动,无数精巧的零件和谐地舞蹈着,噼噼啪啪的轻响宛如乐曲,将动力转化成木偶的一个个灵活、优美的动作。

这是您做的吗?太厉害了!我不由感叹道。

小意思而已,我还做过比这复杂更多的东西,只是现在老了,手疏了。

您是专门做手工玩具的吗?

不,我是做生物的,只是偶尔喜欢摆弄些手艺活。

我也是学生物的!

我自报了家门,匠人饶有兴趣的和我聊了起来,交谈中我吃惊地发现,匠人有着极高的生物和化学知识水平,在其他各个学科也有所涉猎,知识面之广让人佩服。

说到兴头处,他从柜台下面拿出一瓶酒来,给我倒了一杯,然后自己闷头灌了一口,我问他为何只给我一杯,他说:你的酒量,只喝得了一杯。

然而,我正要喝的时候他却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

你觉得,人身上有没有什么进化很失败的地方?

那可太多了。我想了想一口饮尽杯里的液体,啊!好酒!说实话,人类进化到现在,除了脑子之外,其他设计就是一团屎。

胡说!匠人不知为何突然激动了起来,一掌拍在桌子上。

你还别不信,仔细想想吧。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都是直立行走造成的后遗症;除此之外,痔疮和女性的妊娠困难也是直立行走造成的。还有,……喝了酒之后我感觉我变得有些话唠,说到兴头上便喋喋不休,匠人则一言不发地听着。

那,如果能改动一个改造,你想改哪里呢?

唔……这个问题很好玩,我要仔细想想。我思考了一会,酒让我的思路变得有些迟钝,突然我想到了什么,拍了一把脑袋,那就瞬膜吧!

啥?啥玩意?

很久之前人的眼睛是有瞬膜的,就是眼睛一侧能伸出一层白色的薄膜,就像蜥蜴那样,哺乳动物中,鲸鱼、海豚、骆驼都还有瞬膜,但是人类因为不潜水又不是剧烈运动,慢慢就退化了。

你要这有什么用?匠人苦笑着看着我。

如果它稍微进化一下,可以造福很多人的。我细细道来,你想想,如果它能调整一下折光率和遮光效果,就能起到很好的护眼效果,近视的人会大大减少,看手机、用电脑也不会这么伤眼了。有着一千度近视的我对眼镜深恶痛绝。

听你这么一说,确实有点意思,匠人恍然大悟似的点点头说道,但你想过没,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动,也要浪费大量的能量供养它的,更何况能动的部位,还需要连接一条神经。

造物主真是抠门,为节约一点能量,就要发生十几种化学反应,绕上一大圈再回来。

不觉得很神奇吗?工匠突然笑了,人身体里最简单的结构,都要比这个娃娃复杂百倍。工匠拿起玩偶重新开始上发条。

老头,再给我点酒嘛,小气。

唉……

,我最后看到的画面就是眼前一黑,感觉自己一头栽到什么硬邦邦的东西上。

第二天,宿醉带来的头疼和眩晕比闹钟还准时的叫醒了我。

啊……这是哪,白?我捂着头慢慢从床上爬起来,眼前一片白茫茫,屋里像飘满了浓雾一样什么都看不清。

靠!我瞎了?我吓了一跳,往后一缩,我眼睛上的一层薄膜突然打开,眼前的世界清晰了,而我却愣在原地,满脑混乱。我又拿起手机,打开前置摄像头对准自己,像眨眼一样驱动自己一个从未动过的器官。

一层白色的眼皮从眼睛一侧划了过来!

我靠……我真的。

接下来的几天,我深深感觉到了这个小小改动对人类造成的改变,眼睛被解放的感觉让我觉得全身轻松。人们在看手机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合上瞬膜,拉伸膜面让透明度增加,不影响视力的情况下还能护眼。历史也发生了些许的改变,多了几个新的典故和用词,用穿越作品里的说法就是世界线收束了,所有的改变都会在某个节点汇合,然后重归正轨。

回想一下工匠说的话,原来是指这个……

我恍然大悟:他是我的设计者,是他造出了这一切。

他之前问我有什么BUG,难道是在做产品调查?啊!不,是用户反馈!我居然就说了一个这么白痴的想法!我明明可以给出更有用的建议的!我到底说了什么?

在那之后我好几次在旧巷寻找那家工匠的店,但都无功而返。

直到一个星期后,一封匿名的明信片寄到了我家中,上面写这一句:这如你所愿吗?背面的图片是一家咖啡馆,一角标着咖啡馆的名字———留白。

(摘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文本二:

房子装潢好后,我迫不及待入住其中。当我到阳台开窗通风时,稍一用力,哗啦一下,几块墙砖无牵无挂,告别墙体,幸好我眼疾手快,揽之入怀才没摔碎。我瞅着那墙壁,涂抹的水泥很不均匀,有的地方还是个洞洞,虚怀如谷。

望着墙壁,那上面处处是谷师傅的艺术品,我生怕一不小心,会立刻解体、集体辞职。于是,我忙联系承诺终身保修的谷师傅,好多次马上去马上去后,他终于姗姗而来。

又过了段日子,我发现浴室里的地砖跷跷板般,脚踩上去,与人共舞。再联系谷师傅,他果断地挂掉,再拨打,一声忙音后显示空号;发微信,结果显示需要对方验证加为好友。

我奔之前淘他的工人市场,他不在。向别的工人打探,立马围上来一大圈人,大家七嘴八舌。有的笑着说,好久不见谷大师了,这段日子有不少人来找他返工;有的打趣道,恐怕谷师傅又有新追求了,兴许改行做木匠了。这时,有人插言,这倒很有可能,听说谷大师还有一个做木工的兄弟。我一阵心慌。

边上一个修自行车的师傅搭话道,看他穿的那样子,尘土不沾,头发溜光能滑到苍蝇,哪像一个做瓦工的呢?倒像是一个光指挥、不干活的包工头儿。

听得我目瞪口呆。

回到家,挨了妻子训的我气不打一处来,一拳击向书桌,谁承想,咔嚓一声,一根桌腿断了。

(摘自郑玉超《匠人的追求》,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对水族馆内外场景的描写,创设了神秘氛围,侧面烘托了匠人的专注与投入,暗示了匠人的身份并非人类。
B.文本一中的“我”是一个刚刚遭遇研究项目失败,又遽失导师,心中一时郁闷失落、彷徨无着的年轻科研工作者。
C.文本二中自行车师傅的搭话解开了前文我和众人的疑惑,预示了小说的最终结局,对小说的主旨表达有强化作用。
D.文本二的小说在讲述故事时,叙述语言充满了幽默味;从周围人对谷师傅的评价可以得知他平时的作为相当不好。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我”作为叙述者,有利于推动情节,增强小说真实感,对“匠人”的形象起到衬托作用。
B.文本二的结尾既出乎读者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更加凸显了谷师傅的形象,强化了情节安排的戏剧效果。
C.文本二叙述语言诙谐幽默,增添了小说喜剧的效果;同时也引发读者思考,使小说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D.两篇小说写人均采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塑造了不同的“匠人”形象,强化了对比意味,引人深思。
8.文本一结尾只有“留白”二字,说说你对此二字的理解及艺术效果的分析。
9.根据对两则文本立意的理解,说说作为真正的“匠人”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宣帝太建十三年三月戊子,隋主以上开府仪同三司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广陵;和州刺史河南韩擒虎为庐州总管,镇庐江。隋主有并吞江南之志,问将帅于高颎,颎荐弼与擒虎,故置于南边,使潜为经略。祯明元年初,隋主受禅以来,与陈邻好甚笃,每获陈谍,皆给衣马礼遣之,而高宗犹不禁侵掠。故太建之末,隋师入寇。会高宗殂,隋主即命班师,遣使赴吊,书称姓名顿首。帝答之益骄,书末云“想彼统内如宜,此宇宙清泰。”隋主不悦,以示朝臣。上柱国杨素以为“主辱臣死”,再拜请罪。隋主问取陈之策于高颎,对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水田早熟。量彼收获之际,微征士马,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守御,足得废其农时。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彼以为常,后更集兵,彼必不信。犹豫之顷,我乃济师,登陆而战,兵气益倍。又,江南土薄,舍多茅竹,所有储积,皆非地窖。密遣行人,因风纵火,待彼修立,复更烧之,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隋主用其策,陈人始困。及受萧岩等降,隋主益忿,谓高颎曰:“我为民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命大作战船。人请密之,隋主曰:“吾将显行天诛,何密之有!”使投其柹于江曰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十一月丁卯隋主亲饯将士十二月隋军临江秦王俊督诸军屯汉口为上流节度诏以散骑常侍周罗睺都督巴峡缘江诸军事以拒之,杨素引舟师下三峡,军至流头滩。及隋军临江,间谍骤至。后主笑,不为深备,奏伎纵酒,赋诗不辍。庚午,贺若弼攻拔京口,执南徐州刺史黄恪。弼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酤酒者,粥立斩之。所俘获六千余人,弼皆释之,给粮劳道,付以敕书,令分道宣谕。于是所至风靡。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隋灭陈》)


【注】①柿,砍木头掉下来的碎片。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投其柹于江/曰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十一月丁卯/隋主亲饯将士/十二月/隋军临江/秦王俊督诸军屯汉口/为上流节度/
B.使投其柹于江曰/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十一月丁卯/隋主亲饯将士/十二月/隋军临江/秦王俊督诸军/屯汉口为上流节度/
C.使投其柹于江/曰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十一月丁卯/隋主亲饯将士/十二月/隋军临江/秦王俊督诸军/屯汉口为上流节度/
D.使投其柹于江曰/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十一月丁卯/隋主亲饯将士/十二月/隋军临江/秦王俊督诸军屯汉口/为上流节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本指上古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杨坚接受北周宇文阐的禅让。
B.顿首,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文中指杨坚向陈后主磕头。
C.上柱国,原为保卫都城安全的军将,后为中央最高武官或勋官也称之为上柱国。
D.敕书,指皇帝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的文书;文中指贺若弼转交给俘虏的皇帝敕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文帝杨坚有吞并江南地区的志向,他一方面将得力干将贺若弼和韩擒虎安排在南部边境,另一方面还故意向陈朝示弱。
B.隋文帝杨坚自从接受北周禅让以后,始终与陈朝保持睦邻友好关系,如抓获陈朝的探子,都是送衣服送马匹,以礼遣返。
C.隋文帝对陈朝接收后梁萧岩等人投降极为愤怒,于是命令大力建造战船,还故意让人把造船砍下的木片投入长江之中。
D.陈后主陈叔宝大意轻敌。当隋军进抵长江北岸,探子屡次前来之时,他大笑隋军,不做防备,仍旧奏乐观舞,饮酒赋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量彼收获之际,微征士马,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守御。
(2)弼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酤酒者,弼立斩之。
14.隋文帝向高颎征询攻取陈朝的计策,高颎提出哪些策略?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龙阳县歌

刘禹锡

县门白日无尘土,百姓县前挽鱼罟。

主人引客登大堤,小儿纵观黄犬怒。

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

沙平草绿见吏稀,寂历斜阳照县鼓。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在朗州任职期间,巡察龙阳县后所作。②篱落:篱笆。③《襄阳记》:李衡于武陵龙阳泛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县衙门前的祥和场景,地面洁净,百姓正在整理渔网。可见龙阳县政宽事简,人民各安其业。
B.颔联表现主人的热情好客,主人把客人引到大堤上观赏美景。孩子围观、黄犬怒吠与主人的热情好客形成反衬。
C.尾联与开头遥相呼应,上句说吏不扰民,下句说民无讼事。全诗无一句赞颂,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D.全诗叙写作者巡察的所见所闻,写景叙事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16.颈联“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两句颇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逐客书》中,李斯以泰山相比,说明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年一代为何如此喜爱说唱文化,为何对于中国风式的说唱曲目如此

首先,说唱文化中顽强、洒脱、不服输的态度,是无数青年心中最执着的渴望,说唱文化中“勇敢做自己”的号召对于青年人来说,是最具冲击力的呐喊。其次,说唱文化代表着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即便面对青春的苦涩与迷惘,也仍要擦干眼泪高歌猛进;即使前方一路荆棘,对于梦想的追逐也绝不轻易停下脚步。说唱音乐中自带的那般不被定义、无惧冷眼、果敢向前的标签,是青年一代在面对社会刺痛时仍能顶风而行所必要的魄力,那些在难挨的深夜中从耳机传入心头的声音,何尝不是属于困境中的一股托举之力。最后,中国风说唱音乐更是激发出了青年一代心中最绵长永恒的文化认同感,历史长河中那的中国力量,那血气方刚的中国精神,那滚烫炙热的中华血脉,如同一剂强心针般注入青年一代的骨子深处。国风说唱在当下的火热,是对热血青春的一场执念,是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认同,是对民族自信心的深度提升。

属于中文说唱赛道上的中式旋风仍在席卷,属于说唱的爱与和平仍在延续,歌在前方,唯向远方。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为“国风说唱在当下的火热是对热血青春的一场执念、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认同和对民族自信心的深度提升”,意思与原文一致,但表达效果却差了很多,为什么?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12420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神舟十四号乘组返回是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建成后的首次返回任务,也是载人飞船首次在冬季夜间返回东风着陆场。相较于此前的任务,。面对低温和暗夜的考验,我国科研团队创新多项技术方法,为神舟十四号乘组顺利回家保驾护航。

12月的东风着陆场,夜间极端温度低至零下20多摄氏度。为此,科研人员新研制的热控系统让航天员回家旅途更温暖舒适。。主动热控包括飞船内的加热片和辐射器等;被动热控指飞船舱体表面的防热材料、涂层和舱内风扇等。针对暗夜的环境,科研人员增加了辅助照明的系列措施。

此外,针对返回舱再入大气层时的黑障效应中国电科自主研制的测量雷达创新采用目标探测跟踪技术,紧盯黑障区隐身的返回舱,像灯塔一样确保返回舱精准返航。科研团队还强化了天地一体化搜索引导体系建设,最新研制的航天员通话电台,首次将舱内航天员呼叫话音延伸至北京飞控中心。同时,安装了缓冲装置的航天员座椅会在着陆前开始抬升,,实现温柔着陆。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22.请为以上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1129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召开记者见面会,中国年龄最大的航天员邓清明说:太空不会因为故事感人,就向我张开怀抱。25年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一次次与任务擦肩而过,有过失落,也有过泪水,但我从来没有彷徨过,更没有放弃过。当确定我为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时,我的内心十分平静,想的更多的是珍惜机会、扎实训练。

上述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成长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双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85刘禹锡(772-842)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表现手法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190.65变换句式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0-220.65修辞手法  连贯  拟写新闻标题、一句话新闻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奋斗 励志  人生感悟  引语式材料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