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长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03-31 12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我们必须从政治、历史、现实维度出发,深刻认识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大意义,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任何意识都是对一定物质存在的客观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亦是如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民族为单位,是56个民族的多民族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这一论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蕴着命运共同体意识,56个民族作为一个共同体,其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之间命运相连,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而促进形成国家凝聚力。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利益追求。共同的利益追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团结凝聚的“钥匙”。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由“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意识”两个核心概念组合而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意识”属于思想观念层面,“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客观存在的主观认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具有主观性,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性,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评价、认同的过程,从而表达出一定的情感并做出相应的行为。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心理意识,即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度和对中华民族所产生的民族责任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味着以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为凝聚力量,秉持共同的善的价值理念,能动地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得更加美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注各族人民的生存价值和生活意义,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规定。

梁漱溟说:“一个民族的复兴,都要从老根上发新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根脉中继承和发展,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民族生存智慧、价值取向、内生发展精神动力等共同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不断地传承和创新;二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出发,不断创新中华民族发展所需的积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规则规范。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培育理性精神和公共精神,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这就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引领作用,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精神得以提升。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能只停留在“意识”层面,而要从实践层面不断坚持和铸牢。一方面,各族人民要不断加强交往、交流、交融。铸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汇聚起中华民族的磅礴伟力。另一方面,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国家的奋斗目标、民族的向往追求、人民的美好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伟大的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凸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智慧。

(摘编自权麟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建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搞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就必须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B.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的客观反映。
C.各民族良性互动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形成国家凝聚力,是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团结凝聚的“钥匙”。
D.以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为凝聚力量,关注各族人民的生存价值,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规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从理论依据、培育路径等方面,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一些基本道理。
B.文中引用梁漱溟的话,论证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根脉中继承。”
C.文章侧重于从“实践”层面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探讨分析,思路清晰。
D.文章末段,从各族人民加强交往、交流、交融等两方面阐述了如何坚持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指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两者密不可分,一体是主线、动力和根本,多元是形态、要素和方向,两者辩证统一。
B.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共同体意识的应有内涵。
C.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具有主观性和能动性,这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评价、认同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D.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我们不能依赖意识层面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应从实践层面去不断坚持和铸牢。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湿地几乎遍布世界各地,但是人类对湿地真正认识只是近半个世纪的事。尽管目前国内外对湿地的定义还不完全一致,但是《湿地公约》的定义已经被各缔约国较为普遍地接受。

“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的或流动的、或为淡水、微咸水或咸水的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浅海区域。”按此定义,湿地包括湖泊、河流、沼泽(森林沼泽、拉华沼泽和草本沼泽)、滩地(河滩、湖滩和沿海滩涂)、盐湖、盐沼以及海岸带区域的珊瑚礁、海草区、红树林和河口等。《湿地公约》提出的湿地概念有助于湿地保护和管理,但是它只是列举了湿地的外延,并没有指出湿地的本质属性。

湿地最明显的标志是有水的存在,通常我们可以根据水、植物和土壤等基本特征来识别湿地。

根据全国湿地资源明查,我国湿地高等植物的225科815属2276种,其中濒危种有100多种,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湿地野生植物有6种,湿地野生动物有兽类7目12科31种;湿地鸟类12目32科271种;爬行类3目13科122种;两栖类3目11科300种。其中受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计20目36科98种,兽类5目9科23种,鸟类10目18科56种,爬行类3目6科12种,两栖类2目3科7种。

(摘编自《湿地百科》)

材料二:

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他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40%的物种在湿地生存繁殖,它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中国的湿地类型众多,混地生物多样性丰富,不仅物种数量多,而且有很多是中国所特有物种。据初步统计,中国湿地植被约有101科,其中维管束植物约有94科,中国湿地的高等植物中属濒危种类的有100多种。中国海岸带湿地生物种类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中国的内陆湿地高等植物约1548 种、高等动物1500多种。中国温地的鸟类种类繁多,在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就有31种,占54%:全世界雁鸭类有166种,中国湿地就有50种,占30%;全世界鹤类有15种,中国仅记录到的就有9种。

(摘编自《珍爱湿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观新闻2022年2月2日)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6月1日正式施行,意味着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在中国将得到更加完善的保护。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誉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还维护着生物多样性,成为众多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栖息之地。

“中国有3亿人直接依靠湿地生产生活,湿地还是粮食高产稳产的基础,保护好湿地让中国人能端稳饭碗。”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张明祥说。

专家介绍,由于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全球范围内,湿地生态系统造受到严重破坏。“中国湿地保护同样面临着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功能衰退等威胁。”张明祥说,湿地保护法出台之前、湿地破坏案件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成为导致湿地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湿地保护法弥补了中国法律体系的生态短板,将有力推动生态法治建设。

(摘编自《中国湿地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法律体系更完善》,新华壮2022年6月2日)

4.下列表解,不符合材料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A.   
B.   
C.   
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湿地公约》中的湿地概念虽然并未指出湿地的本质属性,但它的提出有助于保护和管理湿地。
B.我们可以根据水、植物和土壤等基本特征来识别湿地,简单来说就是只要有水的存在就是湿地。
C.湿地具有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优于其他单一生态系统的天然基因库。
D.湿地生态系统遭受到严重破坏,正是由于人类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其面临多重威胁。
6.《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的出台是基于哪些考虑?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手

庄因

①在异乡做梦,几乎梦梦是真。而梦境每如倪云林的山水,平、漠、淡、远,殊少浪漫绮丽的了,也许就是总提挂着,那无法忘却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情怀所使然的罢。“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这首菩萨蛮,确乎把我梦境皴染出来了。梦境虽属平漠淡远,却是画意诗情,将梦乡装点得不忍醒来。梦境也常有满天如飘絮的诗句,忽而排成人字雁阵,在肃杀、庄穆、澄澈又复高远的秋空里,冉冉南徂。也多次从梦中踢被跃起,不及揽衣追腾空际,那雁阵却已去远。孤自失落,残阳中,让一声幽怨的雁鸣惊醒。

②去年秋匆匆返台一行,回来后,景物在梦中便很是依稀了,而人物的比重则日复一日增加起来。近来,人物中的师长、故友、亲友和亲戚们,也都相继渐隐,独留下母亲一人形象,硕大磐固,巍伟如泰山,将梦境实然充沛了。

③那夜,我梦见母亲。母亲立于原野。碧海青空中,有一只风筝如鲸,载浮载沉。母亲手中紧握住那线绕子,线绕子缠绕的是她白发丝丝啊。顷刻,大风起兮,炊烟散逝,落日没地,古道隐迹,远山坠入苍茫,而江声也淹过了母亲的话语……母亲的形象渐退了,我的视线焦定在她那一双手,那一双巨手,竟盖住了我泪眼所能见到的一切。那手,使我走入这世界之门;那十指,是不周之山顶处的烛火,使我的世界无需太阳的光和热。

④母亲的手,在我有生第一次的强烈印象中,是对我施以惩罚的手。母亲的惩罚甚于打,她有揪拧的独门绝招——揪拧同时进行。揪或拧,许是中国母亲对男孩子们惯用的戒法,大概一般慈母在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力驱使下,总会情急而出此的。

⑤我的母亲也正如天底下数亿个母亲一样,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的。特别是小时候,国有难,民遭劫,背井离乡,使得母亲对她孩子们律之更严,爱之愈切,责之越苛。母亲之对我,虽未若岳母之对武穆,但是,在大敌当前的大动乱时代,大勇大义之训,使母亲与任何一位大后方逃难的中国母亲一样,对子女的情与爱,可向上彰鉴千秋日月。在贵州安顺,有一年,家中来了远客,母亲多备了数样菜。我因图贪嘴,较往常多盛了半碗饭,可是,扒了两口,却说什么也吃不下了。隔了桌子,我瑟缩地睇着母亲。她的脸色平静而肃然,朝我说:“吃完,不许剩下。”我摇头示意。母亲的脸色转成失望懊忿,但仍只淡淡地说:“那么就下去吧,把筷子和碗摆好。”在大人终席前,我不时偷望着母亲,她的脸色一直不展,也少言笑。到了夜里,客人辞去,母亲控制不了久压的情绪,一把拽我过去,没头脸地按我在床上,反了两臂,上下全身揪拧,而且不住说:“为什么明明吃不下了还盛?有得饱吃多么不易,你知道街上还有要饭的孩子吗?”揪拧止后,我看见母亲别过头去,坐在床沿气结饮泣。从此以后,我的饭碗内没再剩过饭。

⑥当然,母亲的手,在我的感情上自也有其熨帖细腻的一面。那时,一家大小六口的衣衫裤袜都由母亲来洗。寒冻日子,母亲在檐下廊前洗衣,她总是涨红了脸,吃力而默默地一件件地洗。我常在有破洞的纸窗内窥望,每洗之前,母亲总将无名指上那枚结婚戒指小心取下。待把洗好的衣衫等穿上竹竿挂妥在廊下时,她的手指已泡冻得红肿了。待我们长大后,才知道母亲在婚后头数年里,曾过着颇富裕的少奶奶生活,可是,母亲那双纤纤玉手,在“七七”炮火下接受了洗礼,历经风霜,竟脱胎换骨,变得厚实而刚强,足以应付任何苦难了。

⑦也同样是那双结满厚硬的茧的手,在微弱昏黄的油盏灯下,毫不放松地,督导着我们兄弟的课业。粗糙易破的草纸书,一本本,一页页,在她指间似日历般翻过去。我在小学三年级那年,终因功课太差而留级了。我记得把成绩单交给母亲时,没有勇气看她的脸,低下头看见母亲拿着那张“历史实录”的手,颤抖得比我自己得更加厉害。可是,出乎意外地,那双军御轻轻覆压在我景上,我听见母亲和平地说:“没关系,明年多用点功就好了。”我记不得究竟站着多久,但我永远记得那双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⑧然则,就在那样的岁月中,母亲仍不乏经常兴致高涨的时候。每到此际,她会主动地取出自北平带出来的那管玉屏箭和一支笛子,吹奏一曲。母亲常处的曲子有“刺虎”“林冲夜奔”“游园惊梦”和“春江花月夜”。那双手,如此轻盈跳跃在每个音阶上,却又是那般秀美而富才情的了。

⑨去夏返台时,注意到母亲的手上添了更多斑纹,也微有颤抖,那枚结婚戒指竟显得稍许松大了。有一天上午,家中只留下母亲和我,我去厨房沏了茶,倒一杯奉给她。当我把杯子放在她手中时,第一次那样贴近看清了那双手,我却不敢轻易去触抚。霎时间那双手变得硕大无比,大得使我为将于三日后离台远航八千里路云和月找到了恒定的力量。

⑩母亲的手,从未涂过蔻丹,也未加过任何化妆品的润饰。唯其如此,那是一双至大完美的手。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以核心意象“手”为线索,将几个事件串引勾连,叙事曲折有致,采用了逐次逼近的笔法。
B.文章中将母亲的手比作“不周之山顶处的烛火”,形象具体地表达了作者不需要太阳的光与热。
C.全文虚实结合,将母亲置于中国文化的背景中,凸显了母亲是载负着中国文化的一个个体。
D.文章犹如剥竹笋般层层显现了母亲的高大形象,叙述、描写与抒情各显其力,但缺乏议论。
8.“母亲与任何一位大后方逃难的中国母亲一样”,有“对子女的情与爱”,这种情与爱体现在哪里?请结合作品加以说明。
9.除了“对子女的情与爱”,文中母亲与《祝福》中的“祥林嫂”相比,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023-03-31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长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王谓公子他曰:“昔岁殽下之事,韩为中军,以与诸侯攻秦。韩与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展转不可约。吾将伐之,何如?”公子他曰:“王出兵韩,韩必惧,惧则可以不战而深取割。”王曰:“善。”乃起兵,一军临荧阳,一军临太行。

韩恐,使阳成君入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命韩阳告上党之守靳黈曰秦起二军以临韩韩不能有今王令以上党入和与秦使阳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靳黈曰:“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之。”

韩阳趋以报王,王乃使冯亭代靳黈。

冯亭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纳之与王,唯王才之。”赵王喜,召平阳君而告之。赵豹对曰:“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义,何谓无故乎?”对曰:“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王大怒,赵豹出。

王召赵胜、赵禹而告之。二人对曰:“用兵逾年,未见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乃使赵胜往受地。

赵胜至曰:“敝邑之王,使使者臣胜封赏吏民。”冯亭垂涕曰:“是吾处三不义也: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辞封而入韩,谓韩王曰:“赵闻韩不能守上党,今发兵已取之矣。”

韩告秦曰:“赵起兵取上党。”秦王怒,令公孙起、王齮以兵遇赵于长平。

(选自《战国策·赵策一》,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命韩阳告上党之守靳黈曰/秦起二军以临韩/韩不能有/今王令以上党入和与秦/使阳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
B.命韩阳告上党之守靳黈曰/秦起二军以临韩/韩不能有今/王令以上党入和与/秦使阳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
C.命韩阳告上党之守靳黈曰/秦起二军以临韩/韩不能有今/王令以上党入和与秦/使阳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
D.命韩阳告上党之守靳黈曰/秦起二军以临韩/韩不能有/今王令以上党入和与秦使/阳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军,指古时行军作战时主帅所在的部队。文中指在诸侯攻秦的战役中,韩国充当主力。
B.“使阳城君入谢于秦”与《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含义相同。
C.“若不能卒,则死之”与《离骚(节选)》中“伏清白以死直兮”的“死”含义不同。
D.敝邑,是赵胜对自己国家的称呼。敝,是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谦称,如“敝人”“敝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视韩国为大患,打算出兵讨伐韩国。公子他表示有不用战斗就可以让韩国割取土地的方法。秦王听从了他的建议,向荧阳和太行山进军。
B.韩阳劝说上党太守献出土地。太守靳黈不肯从命,请求发动全部守军抵抗秦军,誓与上党共存亡。于是韩王让冯亭接任上党太守之职。
C.赵王、赵胜、赵禹都因坐而得城而感到喜悦,赵豹却因赵国没有从秦国那里取得韩国土地的理由而拒绝接受韩国的城邑。
D.赵国使者到达上党后,封赏当地的官民。冯亭以为君主守地而不能战死、不听君主割地的命令和卖掉君主的土地而自己得到封邑为由,拒绝了封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韩与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展转不可约。
②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纳之与王,唯王才之。
2023-03-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长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而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二首(其一)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吞舌头,不屈而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年迈力衰,远离朝廷,一片孤忠无处可诉,只好凭借天地来明鉴。
B.颔联运用苏武牧羊张巡捐躯的典故,抒写自己的愤恨之情,含蓄深刻耐嚼。
C.颈联中的景物描写,详尽且形象,语言朴素,看似平淡,实则意蕴极其丰富。
D.本诗采用了起承转合之法,自然流畅,叙事抒情,寓情于景,艺术特色鲜明。
15.“愤”是陆游诗中常见的情感。本诗与《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的“愤”有何相同内容?请结合两诗简要概括。
2023-03-01更新 | 51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一模(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一)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不体察他的心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衰弱的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年一代为何如此喜爱说唱文化,为何对于中国风式的说唱曲目如此

首先,说唱文化中顽强、洒脱、不服输的态度,是无数青年心中最执着的渴望,说唱文化中“勇敢做自己”的号召对于青年人来说,是最具冲击力的呐喊。其次,说唱文化代表着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即便面对青春的苦涩与迷惘,也仍要擦干眼泪高歌猛进;即使前方一路荆棘,对于梦想的追逐也绝不轻易停下脚步。说唱音乐中自带的那般不被定义、无惧冷眼、果敢向前的标签,是青年一代在面对社会刺痛时仍能顶风而行所必要的魄力,那些在难挨的深夜中从耳机传入心头的声音,何尝不是属于困境中的一股托举之力。最后,中国风说唱音乐更是激发出了青年一代心中最绵长永恒的文化认同感,历史长河中那的中国力量,那血气方刚的中国精神,那滚烫炙热的中华血脉,如同一剂强心针般注入青年一代的骨子深处。国风说唱在当下的火热,是对热血青春的一场执念,是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认同,是对民族自信心的深度提升。

属于中文说唱赛道上的中式旋风仍在席卷,属于说唱的爱与和平仍在延续,歌在前方,唯向远方。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为“国风说唱在当下的火热是对热血青春的一场执念、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认同和对民族自信心的深度提升”,意思与原文一致,但表达效果却差了很多,为什么?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良好的柔韧性能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活动度,改善肌肉和关节周围结缔组织的功能;避免关节僵硬,维持良好的体态;减少在激烈运动中的肌肉疼痛,提高身体活动效率。良好的柔韧性还能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例如身体“软”的人能更自如地完成起身和弯腰等动作。这让很多人喜欢起了拉伸运动,希望借此能把身体拉“软”。

一般而言,:静态拉伸、动态拉伸、收缩——放松拉伸以及同伴辅助拉伸。其中静态拉伸最能增强柔韧性。具体方式是将关节拉伸到不能继续伸展的位置,。坚持时间越长,柔韧性就会提高得越快。动态拉伸最适合作为运动之前的热身,通过做一系列特定动作来活动相应的关节和肌肉,以达到预热身体的目的。

需要提醒的是,进行静态拉伸时,要保证拉伸的强度是适宜的。通常拉伸时不应感到疼痛感觉,有不适的轻微感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明显的疼痛,继续拉伸极易获得不良后果。某些拉伸,特别是颈部拉伸,可能会影响大脑供应血液和氧气的血管,当拉伸时出现头晕等症状,,并避免再做类似的拉伸动作,不然就可能得不偿失了。

19.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请写出两个带有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第一和第三自然段的部分内容。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②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我们在教材中学过的很多中国经典诗文都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读了上面六则名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4报告  科普-自然科学类非连续性文本
7-90.4记叙性散文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刘向(约前77-前6)  《新序》(《战国策》整理)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80.65变换句式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19-210.65选用句式  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表达题组
六、作文
220.4人生感悟  任务驱动型作文  国家情愫  大爱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