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7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皇太子即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先朝妖佞之臣,放斥殆尽。冬十月,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铨政多厘正焉。十一月,大学士万安罢。先是,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文升陛见,赐大红织金衣一袭。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上嘉纳之,悉施行。十年二月,上屡游后苑,侍讲王鏊侍经筵,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畋。上悟,纳之。广以左道见宠任,权倾中外。会幼公主痘殇,太皇太后归罪于广。广惧,饮鸩死。上命搜广家,得纳贿簿籍,中言“某送黄米几百石”“某送白米几千石”。上曰:“广食几何,而多若是?”左右曰:“黄米,金也。白米,银也。”上怒,籍之。十五年正月,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翁服。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十八年正月,上召刘大夏、戴珊面议政事。议毕,上各手白金一锭赐之,曰:“小佐尔廉。”且属:“无廷谢,恐他人或怨望。”五月,帝不豫。庚寅,召大学士刘健等受顾命。上曰:“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健等皆叩首曰:“臣等敢不尽力。”翼日,上崩。

谷应泰曰:世岂有无小人之日哉?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B.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C.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D.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年,文中指帝王改元的第一年。古代新君即位后,往往会于次年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
B.游畋,也称“游田”,指游逸打猎、游猎,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盘游”意思相近。
C.“籍没之”与“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两句中的“没”含义相同。
D.“翼日,上崩”与《促织》“翼日进宰”中的“翼日”意思相同,其中的“翼”是通假字,通“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孝宗果断驱逐奸佞,他即位后,虽然大赦天下,但并没有放过先朝那些罪大恶极的奸臣,而是将他们几乎全放逐、斥退。
B.明孝宗能够人尽其才,任用有威望的王恕做吏部尚书,任用敢于直谏的马文升做左都御史,任用善于讽谏的王鏊做侍讲。
C.明孝宗重视国家安全,器重刘大夏,刘大夏一年之中两次请求从两广总督上离任,都没有被准许,还被任命为兵部尚书。
D.明孝宗善于改正过错,听到周文王不敢沉溺于游猎之事,能够醒悟;宠信宦官李广,至其权倾朝野,最终赐给他毒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
(2)且属:“无廷谢,恐他人或怨望。”
5.谷应泰的“人君进贤退不肖之间,安危倚伏,不可不审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2023-01-1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线上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去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 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赋》。

相如口吃而著书。常有消渴疾。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不慕官爵。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彘,驰逐野兽,相如上疏谏之。其辞曰: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轶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伎,力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害矣。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且夫清道后行,中路而后驰,犹时有衔橛之变,而况涉乎蓬蒿,驰乎丘坟,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祸也不亦难矣!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而乐出于万有一危之途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之留意幸察。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
B.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
C.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
D.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慕蔺相如之为人”与“吾从而师之”(《师说》两句中的“之”字含义和用法相同。
B.“相如口吃而善著书”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
C.胡越,对少数民族的称呼,亦泛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下句中的羌夷也是对少数民族的称呼。
D.“且夫清道而后行”与“恍惊起而长嗟”(《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相如虽然凭借家中富有的资财取得了官职,但这并非他的爱好。
B.司马相如与读书人、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耳濡目染,写出著作。
C.司马相如列举乌获、庆忌等人的事例,意在提醒皇帝狩猎的危险性。
D.司马相如上书直言陈事,体现了司马相如不畏权势不慕名利的个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2)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
5.司马相如上书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2-12-16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监十八年,春,正月,魏主下诏,称“太后临朝践极,岁将半纪,宜称‘诏’以令宇内”。魏征西将军张彝之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二月庚午羽林近千人相帅至尚书省诟骂以瓦石击省门上下慑惧莫敢禁讨遂直造其第,捶辱极意,焚其第舍。仲瑀重伤走免,彝仅有余息,宿而死。胡太后掩凶强者八人斩之,其余不复穷治。乙亥,大赦以安之,因令武官得依资入选。识者知魏之将乱矣。时官员既少,应选者多,吏部尚书李韶铨注不行,大致怨嗟;更以殿中尚书崔亮为吏部尚书。亮奏为格制,不问士之贤愚,专以停解月日为断,沈滞者皆称其能。亮甥司空谘议刘景安与亮书曰:“殷、周以乡塾士,两汉由州郡荐才,虽未尽美,应什收六七。舅属当铨衡,宜改张易调,如何反为停年格以限之,天下士子谁复修厉名行哉!”亮复书曰:“汝所言乃有深致。吾昨为此格,有由而然。古今不同,时宜须异。昔子产铸刑书以救弊,叔向讥之以正法,何异汝以古礼难权宜哉!”洛阳令代人薛琡上书言:“黎元之命,系于长吏,若以选曹唯取年劳,不简能否,何谓铨衡!”书奏,不。后因请见,复奏。诏公卿议之,事亦寝。其后甄琛等继亮为吏部尚书,利其便己,踵而行之。魏以郎选不精,大加沙汰,唯朱元旭、辛雄、羊深、源子恭及范阳祖莹等八人以才用见留,余皆罢遣。四年冬,十月,庚午,魏平恩文宣公崔光疾笃,魏主亲抚视之,为之撤乐,罢游眺。光卒,帝临,哭之恸,为减常膳。光且死,荐都官尚书贾思伯为侍讲。帝从思伯受《春秋》,思伯虽贵,倾身下士。或问思伯曰:“公何以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时以为雅谈。

(节选自《资治通鉴·梁纪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西将军张彝之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二月/庚午/羽林近千人/相帅至尚书省诟骂/以瓦石击省门/上下慑惧/莫敢禁讨/
B.魏征西将军张彝之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二月/庚午/羽林近千人/相帅至尚书省诟骂/以瓦石击/省门上下慑惧/莫敢禁讨/
C.魏征西将军张彝之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二月/庚午/羽林近千人/相帅至尚书省诟骂/以瓦石击/省门上下慑惧/莫敢禁讨/
D.魏征西将军张彝之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二月/庚午/羽林近千人/相帅至尚书省诟骂/以瓦石击省门/上下慑惧/莫敢禁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宿而死”与“凡再变矣”(《项脊轩志》)两句中的“再”字含义不相同。
B.“收掩凶强者八人”与“收天下之兵”(《过秦论》)两句中的“收”字含义相同。
C.“以乡塾贡士”与“给贡职如郡县”(《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贡”字含义不同。
D.“书奏,不报”与“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报”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魏太后临朝执政将近六年,因官员任用问题,武将肇事,太后只惩办了首恶分子,命令武官可按资格人选,这是北魏将要发生动乱的苗头。
B.崔亮担任吏部尚书时,正值官员名额已经很少,可是应选的人却很多的情势,崔亮奏请制定了新的录用标准,得到长时间待选的人的赞扬。
C.崔亮外甥刘景安和洛阳令薛琡对崔亮选拔任用官员的方法提出了反对意见,崔亮认为他们没看到古今不同,时机合适时便应当加以变革。
D.北魏曾大加淘汰官员,留下有才能的朱元旭等人;崔光将要去世时,推荐很有品行的都官尚书贾思伯为侍讲,教授孝明帝学习《春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舅属当铨衡,宜改张易调,如何反为停年格以限之,天下士子谁复修厉名行哉!
(2)诏公卿议之,事亦寝。其后甄琛等继亮为吏部尚书,利其便己,踵而行之。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会高宗,孝宗欲行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履危机,悔之何及?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愿殿下三辞五辞,而必不居也。太子悚然。孝宗不,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宁宗嗣位,召赴行在,辞。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赐文节。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②掖垣:皇宫的墙垣。亦以称中书、门下两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B.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C.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D.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门客”与“长跪而之曰”(《唐雎不辱使命》)两句中的“谢”含义不同。
B.崩,本义是指山倒塌,古时认为帝王或王后逝世,就好像山倒塌了一样,故常用来指帝王或王后的死。
C.“孝宗不”与“俟其欣”(《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悦”含义相同。
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万里虚心向学。他多次前往拜谒被贬谪永州的张浚,未果,后写信极力请求才拜见成功;他终身谨记张浚的教诲,把自己书斋取名为“诚斋”。
B.杨万里治理有方管理奉新县时,他不让官吏下乡催讨赋税,只是把欠税名单张贴在集市中,让老百姓自觉缴纳,不扰民就追回税款,使社会安定。
C.杨万里慧眼识才。担任东宫侍读时,他认为选拔人才最为重要,他所举荐的朱熹、袁枢等六十人,先后被提拔任用,因此得到太子深深的敬重。
D.杨万里能文能武。他进士出身,精于诗歌,曾著有《易传》流行于世;他亲自率兵讨伐进犯的盗贼,并且为潮、惠两州制定不同的防御贼人之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
(2)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5.杨万里为人正直表现在哪里?请举例分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成功,初名森,福建南安人。成功年少,有文武略,拔出诸父兄中,近远皆属目。父芝龙,以捕海盗刘香、李魁奇,攻红毛功,累擢总兵。顺治三年,贝勒博洛师自浙江下福建,芝龙撤仙霞关守兵不为备。博洛师次泉州,书招芝龙,芝龙率所部降,成功谏不听。四年,成功谋举兵,兵寡,如南澳募兵,得数千人。会将吏盟,仍用唐王[注]隆武号,自称“招讨大将军”。以洪政等分将所部兵,移军鼓浪屿。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俄而,上命郑亲王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率师讨成功。十二年,左都御史龚鼎孳请诛芝龙,佟国器亦发芝龙与成功私书,乃夺芝龙爵,下狱。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上又令芝龙自狱中以书招成功,谓不降且族诛成功,终不应。十八年,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且势日蹙,乃规取台湾。台湾,福建海中岛,荷兰红毛人居之。荷兰筑城二:曰赤嵌,曰王城。其海口曰鹿耳门。荷兰人恃鹿耳门水浅不可渡,不为备。成功师至,水骤长丈余,舟大小衔尾径进。红毛人弃赤嵌,走保王城。成功使谓之曰:“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围七余月,红毛存者仅百数十。城下,皆遣归国。成功乃号台湾为东都,以陈永华为谋主,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台湾周千里,土地饶沃,招漳、泉、惠、潮四府民辟草莱,兴屯聚。是岁圣祖即位,戮芝龙及诸子。成功既得台湾;其将陈豹驻南澳,而令子锦居守思明。康熙元年,成功听周全斌谗,遣击豹,豹举军入广州降。恶锦与乳媪通生子,遣泰就杀锦及其乳母。会有讹言成功将尽杀诸将留厦门者,值全斌自南澳还,诸将执而囚之,拥锦,用芝龙初封称平国公,举兵拒命。成功方病,闻之,狂怒啮指。五月,尚据胡床受诸将谒,数日遽卒,年三十九。

(节选自《郑成功传》,有删改)


[注]唐王:南明第二个皇帝朱聿键,世称“唐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
B.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
C.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
D.九年/上命芝龙书谕/成功及鸿逵降/许赦罪授官/成功阳诺/诏金砺等率师还浙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兵,明清两代领兵官官名。明代总兵本无品级、无定员,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兵,事毕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清代为汉绿营高级武官,掌理本镇军务。
B.贝勒,全称“多罗贝勒”,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在亲王、郡王之上,是清代贵族的世袭封爵。
C.祖,“祖有功而宗有德”,带“祖”的庙号一般用于开国皇帝,但也有例外,如文中“圣祖”就是指清朝的第四个皇帝康熙。
D.朔,表时间,指农历每月初一,如本文。也可表方位,指北方,如《木兰诗》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中的“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成功年少成名,有文韬武略。他年轻有为,出类拔萃,远近闻名;谋划起兵,亲自去南澳招兵;召集将军和官吏盟誓,自称为“招讨大将军”。
B.郑成功面对威逼利诱,讲究策略。他对父亲郑芝龙受命传达皇上旨意“阳诺”,对定远大将军济度招降“依违答之”,最终没有投降。
C.郑成功抓住良机,登陆台湾。他率军到达时,港口鹿耳门水位突然上涨,且荷兰人并未防备,他的军队顺利进入海岛。
D.郑成功怒病交加,英年早逝。他误听周全斌谗言,直接导致陈豹投降清政府、众将拥立郑锦。他大怒,又正值生病,三十九岁时突然去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济度次泉州,檄招降不纳,易为书,成功依违答之。
(2)成功使谓之曰:“土地我故有,当还我;珍宝恣尔载归。”
5.简要概括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建设台湾?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麤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齐桓公为大臣具酒,期以日中,管仲后至,桓公举觞以饮之,管仲半弃酒。桓公曰:“期而后至,饮而弃酒,于礼可乎?”管仲对曰:“臣闻酒入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身弃,臣计弃身不如弃酒。”桓公笑曰:“仲父起,就坐。”

楚恭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之时,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谷阳持酒而进之,子反曰:“退,酒也。”谷阳曰:“非酒也。”子反又曰:“退,酒也。”谷阳又曰:“非酒也。”子反受而饮之,醉而寝。恭王欲复战,使人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于是恭王驾往入幄闻酒臭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司马至醉如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吾无以复战矣于是乃诛子反以为戮还师夫谷阳进酒也,非以妒子反,忠爱之而适足以杀之,故曰:“小忠,大忠之贼也;小利,大利之残也。”

鲁哀侯弃国而走齐,齐侯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鲁哀侯曰:“臣始为太子之时,人多谏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臣,臣爱而不近也,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也。

(节选自《说苑·敬慎》)


【注】①麤衣:粗布衣服。②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③竖:此处指僮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恭王驾往/入幄闻酒臭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司马至醉/如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吾无以复战矣/于是乃诛子反/以为戮还师/
B.于是恭王驾往/入幄闻酒臭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司马至醉/如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吾无以复战矣/于是乃诛子反以为戮/还师/
C.于是恭王驾往入幄/闻酒臭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司马至醉如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吾无以复战矣/于是乃诛子反以为戮/还师/
D.于是恭王驾往入幄/闻酒臭曰/今日之战/所恃者司马/司马至醉如此/是亡吾国/而不恤吾众也/吾无以复战矣/于是乃诛子反/以为戮还师/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闻余教”与“从余问古事”(《项脊轩志》)两句中的“余”字含义不同。
B.“夫谷阳之进酒也”与“蚓无爪牙之利”(《劝学》)两句中的“之”字用法不同。
C.“弃国之蚤”与“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蚤”用法相同。
D.“人多爱臣”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叔敖担任楚国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却不这样做,而是用谦逊待人、小心谨慎、廉洁奉公这三条来教导他如何治楚。
B.齐桓公与大臣约好在日中时分举办酒宴,管仲后到,齐桓公罚他饮酒。管仲将酒杯举到半空就将酒倒掉,原因是他担心酒后失言祸及自身。
C.司马子反口渴要求喝水,他的僮仆谷阳就把酒当水给子反喝。谷阳这样做不是忌恨子反,而是出于对子反的忠诚和爱护,但这却害了子反。
D.齐侯问鲁哀侯为何年纪轻轻就抛弃国家,鲁哀侯回答是因为当初做太子时不任用谏臣,不亲近忠臣,从而导致耳目闭塞,无人辅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恭王欲复战,使人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
(2)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也。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旨,字仲微,怀州河内人。父延嘉,颇读书,不愿仕,州上其行,赐号嵩山处士。旨进保定军司法参军,上书转运使钟离瑾,愿补一县尉,捕剧贼以自效。瑾壮其请,为奏徙安平尉,前后捕盗二百余人。尝与贼斗,流矢中臂,不顾,犹手杀数十人。擢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遂城县,迁著作佐郎。

明道中,淮南饥,自诣宰相陈救御之策。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既而浚漳河三十里,溉田数万顷,外筑堤以备水患。再迁太常博士、知尉氏县,徙通判忻州。

元昊反,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府州。州依山无外城,旨将筑之,州将曰:“吾州据险,敌必不来。”旨不听。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中外不相闻者累日,人心震恐。库有杂彩数千段,旨矫诏赐守城卒,卒皆东望呼万岁,贼疑以救至也。州无井民取河水以饮贼断其路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以功迁都官员外郎,徙知莱州。

叶清臣举材堪将帅,召对,改知邢州,擢提点河东路刑狱。范仲淹、欧阳修复言其鸷武有谋略,除阁门使,固辞。进工部郎中、知凤翔府,加直史馆、知梓州,以直龙图阁知荆南。入判尚书刑部,累迁光禄卿,知潞、晋二州。以老疾,权判西京御史台,寻卒。

(选自《宋史·张旨传》)


【注】①诣:去,到;②救御:救济治理;③元昊:李元昊,党项族人,西夏开国皇帝。④垂:将要;⑤罅:缺口;⑥矫:假借;⑦却:退却;⑧鸷(zhì)武:勇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州无井/民取河水以饮贼/断其路/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
B.州无井/民取河水以饮/贼断其路/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
C.州无井/民取河水以饮/贼断其路/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
D.州无井/民取河水以饮贼/断其路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
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成年(男子20岁,女子15岁)取字,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左迁:指提拔。表示授予官职或官职晋升的词语还有“拜、除、辟、征”等。
C.博士:文中指学官名。“博士”作为官名,始于战国,后代相承,有五经博士、太常博士等,不同于现在的学位称呼。
D.工部:我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旨上书钟离瑾,请求任县尉抓捕盗贼,张旨后来前后抓了两百多个盗贼,在与盗贼格斗时带伤斩杀盗贼几十人。
B.他任安丰县知县,大量征召富裕的民众缴纳粮食,来救济饥饿的人;疏浚河流几十里,引水灌溉田地几万顷,修堤防备水灾。
C.元昊反叛,张旨力排众议修筑外城,战斗中,人心不稳,多亏朝廷直接下诏赏赐士兵绸缎,张旨与敌人斗智斗勇,才守住了州城。
D.叶清臣称张旨有将帅之才;范仲淹、欧阳修称张旨勇武而有谋略。张旨走了一条与他的父亲不同的人生道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道中,淮南饥,自诣宰相陈救御之策。
(2)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
5.张旨任府州通判,抵御外敌守以强弩,以致中外不相闻,人心震恐,他又是如何化解内外危机以致因功得到升迁的?
2022-11-0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汧,字九一,长洲人。关切时政,激浊扬清。有时名,与同里杨廷枢相友善。廷枢,复社诸生所称维斗先生者也。天启五年,魏忠贤迫东林,魏大中被逮过苏州,汧贷金资其行。周顺昌被逮,缇骑横索钱,汧与廷枢敛财经理之。当是时,汧、廷枢名闻天下。崇祯元年,汧成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三年,廷枢举应天乡试第一。五年,中允黄道周以救钱龙锡贬官。倪元璐,道周同年生,请以己代谪,帝不允。汧上疏颂道周、元璐贤,且自请罢黜,帝诘责汧。汧曰:“推贤能,厚臣所务。间者陛下委任之意希注外廷,防察之权辄逮阁寺。万一士风日贱,宸向日移,明盛之时为忧方大。”帝不听。汧寻乞假归。十四年奉钦使益王府,便道还家。时复社诸生气甚盛,汧与廷枢、顾杲、华允诚等往复尤契。居久之,京师陷。福王召汧为少詹事。汧以国破君亡,臣子不当叨位。既就职,陈时政七事,倦倦以化恩仇、去偏党为言。而安远侯柳祚昌疏攻汧,谓:“自恃东林巨魁,与复社杨、顾诸奸相倚。陛下定鼎金陵,彼为《讨金陵檄》,所云‘中原逐鹿,南国指马’是何语?乞置汧。”时国事方棘,事亦竟寝。汧移疾归。明年南京失守苏常相继下汧慨然太息作书戒二子投虎丘新塘桥下死郡人赴哭者数千人时又有一人儒冠蓝衫而来,跃虎丘剑池中。廷枢闻变,走避邓尉山中,被执系狱。巡抚重其名,欲生之。命之薙头,廷枢曰:“砍头事小,雍头事大!”乃斩之。临刑,大声曰:“生为大明人…”刑者急挥刀,首堕地,复曰:“……死为大明鬼。”监刑者为之咋舌,礼而殡之。

(节选自《明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南京失守/苏常相继下/汧慨然/太息作书/戒二子/投虎丘新塘桥下死/郡人赴哭者数千人/
B.明年/南京失守/苏常相继下/汧慨然太息/作书戒二子/投虎丘新塘桥下死/郡人赴哭者数千人/
C.明年/南京失守/苏常相继下/汧慨然太息/作书戒/二子投虎丘新塘桥下死/郡人赴哭者数千人/
D.明年/南京失守/苏常相继下/汧慨然/太息作书戒二子/投虎丘/新塘桥下死郡人赴哭者数千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贤让能”的“让”与《鸿门宴》中“大礼不辞小让”的“让”含义相同。
B.定鼎,指新王朝定都建国。鼎本是古代的一种青铜炊具,这里代表皇权归属。
C.儒冠,儒生戴的帽子,“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中的“儒冠”即为此意。
D.薙头,剃头、理发。满清入关后,为了巩固统治,曾强制下令男子剃头梳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汧有理财之能。魏忠贤迫害东林君子之时,徐汧与杨廷枢等人一道,为魏大中、周顺昌等人募集资财并打理经营,为其提供帮助。
B.徐汧关心家国命运,为人忠耿。崇祯五年,他告诫皇帝不信任朝廷大臣,把防范监察的权利交给宦官,会有隐患,但崇祯没能采纳。
C.徐汧以东林人自居,竭力维护“清流”威望。他关注时政,希望消弭党争与偏见,但因诸事不合皇帝本意,未得到崇祯皇帝的重用。
D.徐汧有气节,有操守。在清兵入关、南京失守后,自觉家国无望,自杀殉国。他是屈原一流人物,其爱国情怀值得今人学习敬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福王召汧为少詹事。汧以国破君亡,臣子不当叨位。
(2)廷枢闻变,走避邓尉山中,被执系狱。巡抚重其名,欲生之。
5.崇祯五年,崇祯皇帝为什么责怪诘问徐汧?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泽在襄阳,闻黄潜善复倡和议,上疏曰:“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帝览其言而壮之。及开封尹阙,李纲言:“绥复旧都,非泽不可。”乃以为东京留守,知开封府。时敌骑留屯河上,金鼓之声日夕相闻。而京城楼橹尽废,兵民杂居,盗贼纵横,人情汹汹。泽威望素著,既至,首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悉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因抚循军民,修治楼橹,屡出师以挫敌。

十二月,宗泽闻金人将谋侵汴,遣刘衍趋滑州,刘达趋郑州,以分其势。二年春正月,金兀术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宗泽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方与衍战伏兵起前后夹击之金人果败刘衍还,金人复入滑,泽部将张撝往救之。撝至滑,众寡不敌,或请少避之,撝曰:“避而偷生,何面目见宗公!”力战而死。泽遣王宣往援,已不及,因与金人大战,破走之,金自是不复犯东京。

河北盗往来京西、淮南、河南侵掠。泽遣人谕以祸福,悉招降之。河东巨寇王善,拥众七十万,车万乘,欲据京城。泽单骑驰至善营,泣谓之曰:“朝廷危难之时,使有如公一二辈,岂复有敌患乎?今日乃汝立功之秋,不可失也。”善感泣曰:“敢不效力?”遂解甲件。

泽聚兵储粮,结诸路义兵,自谓渡河克复可指日计。前后请帝还京二十馀奏,皆为黄潜善、汪伯彦所抑。泽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愤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卒,年七十。都人号恸。

(摘编自《宋史纪事本末•宗泽守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方与衍战/伏兵起前后/夹击之/金人果败/
B.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方与衍战/伏兵起/前后夹击之/金人果败/
C.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方与衍战/伏兵起/前后夹击之/金人果败/
D.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方与衍战/伏兵起前后/夹击之/金人果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楼橹:战争中供守兵瞭望敌军动静的无顶盖高台,文中代指防御工事。
B.汴京:即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府。元明时代,开封又被称为“汴梁”。
C.万乘:一车四马为一乘,“万乘”常代指天子或大国,文中指代后者。
D.蒙尘:即“蒙受风尘”之意,文本中指徽钦二帝失位被俘,蒙受屈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封府尹空缺时,李纲认为恢复旧都的重任,只有宗泽才能担当。于是朝廷任用其主持开封政务。
B.张撝到滑州抗击金军,但兵力不及敌军,有人劝说他暂时躲避,张撝并没有听从,最终为国捐躯。
C.河东巨寇王善坐拥强大的军事力量,本想强占京城,宗泽以家国大义劝说他,王善最终归顺朝廷。
D.宗泽认为已经做好战备,可以渡过黄河收复失地,但他二十多篇出兵奏疏都被权臣压制,计划落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泽威望素著,既至,首诛舍贼者数人。
(2)善感泣曰:“敢不效力?”遂解甲降。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开宝四年,唐主李煜遣其弟从善来朝,帝赐第,留京师。唐主手疏求遣从善归国优诏不许时唐主事中国虽外示畏服内实修备及南汉亡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先是,唐主以银五万遗赵普,普以白帝,帝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对。普辞,帝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勿测。五年二月,江南江都留守林仁肇密陈:淮南戍兵少,宋前已灭蜀,今又取岭南,道远师疲。愿假臣兵数万,复江北旧境。江南主不听。又曰:吴越,仇雠也,他日必为北朝掎角。臣请诈以宣、歙叛,陛下声言讨臣,臣且乞兵吴越,至则蹑而攻之,其国可取。江南主亦不用。帝忌仁肇威名,赂其侍者,窃取仁肇画像悬别室,引江南使者观之,曰:仁肇将来降,先持此为信。使者归,白江南主。江南主不知其间,鸩杀仁肇。七年九月,帝欲伐江南而无名,遣知制诰李穆谕江南主入朝。江南主称疾辞。穆曰: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江南主不从,而遣使求封册。帝不许,命梁迥复使,之入朝,江南主不答。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至是,彬等入辞,帝诫彬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且以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用命者斩之。八年二月,曹彬等连破江南兵。十月,江南主危迫,遣学士徐铉求缓师。铉至,言于帝曰: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帝曰: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铉不能对。九年正月,曹彬俘江南主李煜还汴。帝御明德门,以煜尝奉正朔,命勿宣露布,止令煜君臣白衣纱帽至楼下待罪。诏并释之,封违命侯。

(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平江南》,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主手疏求遣/从善归国优诏/不许/时唐主事中国/虽外示畏服/内实修备/及南汉亡/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
B.唐主手疏求遣从善归国/优诏不许/时唐主事中国/虽外示畏服/内实修备/及南汉亡/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
C.唐主手疏求遣/从善归国优诏/不许/时唐主事/中国虽外示畏服/内实修备/及南汉亡/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
D.唐主手疏求遣从善归国/优诏不许/时唐主事/中国虽外示畏服/内实修备/及南汉亡/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主称疾固辞”与“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中的“固”意义相同。
B.“讽”有“用婉言指责或规劝”以及“造谣、中伤”之意,文中指前者,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意义相同。
C.正朔,古代改朝换代时新立帝王颁行新历法,象征着一个王朝的合法性与唯一性,即“正统”,文中指“宋朝”。
D.露布,意思是“不缄封的文书”,是一种写有文字并用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主李煜去国号之后,江都留守林仁肇秘密建议希望趁宋朝攻取岭南、劳师远袭之机,率兵收复江北旧土,但未被采纳。
B.林仁肇认为吴越是江南的隐患,恰逢宣州、歙州反叛,建议江南主借平叛之机,偷偷的攻取吴越之地,也未被采纳。
C.曹彬讨伐江南之前,宋太祖告诫他,不可劫掠百姓,多造杀戮,而应通过树立威信使百姓自愿归顺。
D.九年正月,曹彬俘虏李煜回朝,太祖让李煜君臣穿戴白衣纱帽,在明德门下等待判决,最终封其为违命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朝廷甲兵精锐,恐不易当。宜熟思之,无贻后悔。
(2)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
5.宋太祖在出兵平江南之前做了哪些准备,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