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 高三 期中 2022-11-13 13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古代农业文明中,中国农业能够长期领先于世界其他文明古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认识到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因物制宜,按自然规律开展各种农事活动。在数千年的农耕活动中,炎黄子孙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顺天时,量地利”,植五谷,养六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逐渐形成了土地精耕细作、生活勤俭节约、经济富国足民、文化天地人和的优良传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这些农业文化遗产中蕴藏的农耕智慧对中国农业的发展,乃至世界农业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各种地形交错分布。随着人口的增加,平原地带的土地已不能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于是人们开始向山地、沼泽等要地。为了有效地改造和利用这些原本不适宜耕种的土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水分蒸发,防止水土流失,缓解耕作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智慧的中国人民发明了圩田、垛田和梯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使原本“下下地”的江南变成了“上上地”的国家粮仓。

为了更好地利用季节、合理使用土地,实现生物互利作用最大化和生物互害作用最小化,寻求多样生物之间的最佳生态关系,在有限的耕地上实现最大的产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了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多熟种植等多种种植制度。早在东汉时期,中国的先民们就发明了稻鱼鸭共生模式。这种共生模式除了有效地利用稻田空间。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没有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只能逐水草而居,择丘陵而处,靠渔猎、采集和游牧为生,对自然的水只能趋利避害,消极适应。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后,随着金属工具的发明与应用,生产力得以发展,人们开始在江河两岸发展农业,建设村庄,建设了许多大型水利工程,至今仍造福着子孙后代。

土地是农作物和禽畜生长的载体,也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农耕的首要条件就是保持土壤的肥沃。人们应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土壤肥力选择种植不同的作物。中国在原始农业时期就非常重视农器问题,将农器视为农民生死之要、民富之具。生产工具不仅提高了生产率,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农耕文明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生产、生活的实践积累。蕴藏在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技术等农耕文明精粹,至今仍闪烁着智慧之光。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关乎子孙后代的遗产,其中蕴藏的农耕文化要发扬光大。

(摘编自柏芸《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农耕智慧》)

材料二:

中华农耕文化存在于传统社会的农业生产生活之中,依托于开展农业生产的土地和百姓。中华农耕文化是传统农业生产的凝练与升华,而先民所遗留之农业遗产正是中华农耕文化最重要的根脉源泉和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与王朝兴衰存亡,传统农业影响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先民由农业生产经验总结凝练出的三才理论、阴阳和谐、天人合一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世界观、价值观。文化的提升又反过来作用到具体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彼此交织,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与永续发展的中国传统农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领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哺育了各地风格多样的地域文化,呈现出“美美与共”的特点,延续至今,共同构成了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当代表达。

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传统农业,因此我们需要依托农业遗产弘扬优秀农耕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源自农业,一贯讲求耕读传家、诗书济世,因此有意识地挖掘和弘扬农业遗产中蕴含的传统农业文化,对营造全社会和谐自信的农耕文化氛围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我国的农业遗产是千百年历史进程中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产物,它提倡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顺天时、应地利,适当运用人力引导天、地、人有机配合和协同,使农业有好收成。

目前,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农业农村部已进行了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评选,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在此基础上应该进行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梳理出华南、华东、西北等几大片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农业遗产,推出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示范性农业遗产基地,发挥它们的模范带头作用。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其传承弘扬是一项长期工作,尤其需要一个很好的平台来生动地诠释和体验其精髓之所在。要以政府为主导,出台农业遗产保护条例、优秀农耕文化管理办法等相关条文,从政策上形成导向,保护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障遗产地农民权益;其次,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和乡村旅游开发,让遗产地百姓收获实实在在的利益,认识到保护农业遗产与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性,要广泛宣传和动员,让全社会了解农业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农业遗产与农耕文化互为表里,是先民万年农耕实践的智慧结晶,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摘编自卢勇《农业文化遗产与农耕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先民们在长达数千年的劳动实践中创造了多样的农业生产模式,有些甚至延续至今,被当代农民们继续使用。
B.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开发历史久远,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与多元开发是中国永续传统并绚烂多彩的物质保障。
C.中华农耕文化是传统农业生产的凝练和升华,依托于开展农业生产的土地和百姓,体现在传统社会农业生产和生活中。
D.领土广阔的中国因地域的不同、文化的不同等,各地都有各自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呈现“美美与共”的特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先民们拥有的“人是大自然一部分”的先进理念,让中国农业在古代农业文明中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其他文明古国。
B.我国的农耕智慧体现在根据地形因地制宜,根据季节用地养地,根据劳动样式创制劳动工具来提高效率等多方面。
C.阴阳和谐、天人合一等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都来自我国先民们从事农业生产获得的经验、教训的理论总结。
D.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传统农业,离开农耕文化就没有了中华文明,这就体现出进一步创新性发展农耕文化的重要性。
3.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一第二段体现的“农业智慧”的一项是(       
A.哈尼族利用山地气候和水土资源,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寨脚梯田,并有水系贯穿
B.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以小米为主要农作物,兼顾糜黍、荞麦等,实行间作套种等方法。
C.侗族农民注重粮食和经济同发展,坚持深水养鱼、浅水栽稻、陆地养鸭的生产方式。
D.河北涉县旱作梯田农业系统中,土壤富含钾、氮中等、磷偏低,适合种植豆类、玉米等。
4.中华农业文化遗产与农耕文化有怎样的互为表里的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在乡村振兴的形势下,如何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弘扬农耕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内卷”概念由美国学者亚历山大·戈登威泽提出,描述了一种在有限资源环境中人们的竞争不断加剧的状态。本质上是竞争者陷入了某种固定模式的重复和朝向低水平的复杂化,无法实现自身的突破,无法跳出内卷的困境。其内涵和外延由文化领域不断向其他领域拓展。在自媒体时代,青年群体聚集在相对单一的媒介平台,以简单方式参与信息传播和内容创造,在算法推荐和“头条”推送的双重作用下,不可避免地呈现“内卷倾向”。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络用户数量接近10.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意味着我国每10人中就有7人在使用各种设备媒介接入互联网。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超过80%的受访者起床第一件事和夜间休息最后一件事都是刷新微信朋友圈;超过70%的人每日进入微信客户端30次以上并从中获取有用信息;超过50%的人每日累计使用微信时间大于3小时;超过93%的青年学生优先应用的平台是微信、抖音、快手、知乎等平台。总体来说,青年群体深度参与的自媒体其聚合力和黏合性都较强,但是多数平台已经出现整合趋势,内容创造模式较为单一。

自媒体时代是一个高度关注“自我”的媒介时代,青年群体由信息接收者逐渐转变为参与者,最终成为信息发布者。转变过程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网络接入设备迭代和青年群体成长成熟。青年通过自我参与、充分表达、积极创造,使信息流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空场域中得到最彻底的释放和交融,使网络信息由量的繁多转向质的参差不齐。蓬勃发展的算法推荐综合运用个体网络痕迹数据,将新闻热点、购物信息和社交群组等定制化信息推送给青年,走向了“需求的精准对接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一良好初衷的反面。这让青年视野变窄,以极度放大的“马太效应”构筑起信息茧房,从而让青年群体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并由此形成兴趣同质化社交群组并表现出群体极化趋势。

网络带给青年相对自由、独立的广阔空间,让他们可以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任意翱翔”,让青年群体自由的个性和多元的思想得到抒发和释放。面对琳琅满目、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部分青年缺乏分辨能力,往往会盲目认同并断章取义,认可一些不经挑选和对比的观点,用来填充和构筑个体思想认知体系,甚至转化为现实行为或群体行动。例如,近年出现的“网红经济”扭曲了部分青年的价值观和成才观,部分青年以过度包装、过激言行或夸张表现博取眼球,期待以“网红”身份“一夜成名”,这与主流价值观是背道而驰的。在追求物质利益和经济价值之外,肤浅粗鄙的网络文化被部分青年奉为圭臬,加速侵蚀着正确的价值观。

(摘编自李宏宇《内卷与跃迁:自媒体视域下青年网络文明素养审视与培育》)

材料二:

我们要客观审视青年网络文明素养现状,准确抓住当代青年网络认知较为薄弱、网络规范理解存在偏差、网络政治意识较为缺乏等主要矛盾,全面提升新时代青年网络文明素养整体水平。

网络打破了原有的强势群体对信息的封闭与垄断,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全球性的信息平等传递。公民意识不断觉醒,网络参与得到了激发,互联网的“无中心性”“去势性”使青年在网络上有了平等发声的权利,但因其人格、思考能力等尚未发展成熟,对网络社会认知不充分、不全面,甄别和筛选信息能力不足,在各种舆论的相互交织下容易被诱导,在各种意见感召之下容易产生价值观的偏差,甚至产生群体极化。

另外,网络社会其全民性与草根性、开放性与共享性、直接性与匿名性等特点使法律规范在网络社会中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青年的自律、理性和品德, 催生了歪曲、偏激、过度等情绪化表达。青年群体偏向低龄化,又缺少网络规范的制约, 而家庭和学校作为青年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的重要场域,如果也不能很好地发挥教育规训和正向强化作用,那么青年群体就很容易出现行为失范现象, 成为有害信息的携带者、传播者和受害者。

网络空间拓展了公众参与渠道、扩展了公众的自由权利、促进了政治参与、强化了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成为促进政治发展的“催化剂”,但与此同时,它也是各种思想观点、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的集散地,给国家政治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使国家政治安全面临着巨大风险。青年网络参与热情高,但处理、过滤信息的能力较弱,对政治知识理解掌握程度深浅不一,很容易受到别有用心的组织蛊惑,使国家主权安全、意识形态、运行机制、政治基础以及信息安全遭受威胁。2020年3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积极开展清朗网络空间生态治理活动,对媒介信息的生产、传播及影响特别是自媒体进行规范和引导,不断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与网络监管责任意识。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青年运用网络、驾驭网络的能力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但享受互联网应用“红利”的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网络双刃剑的弊端。网络空间的特殊性弱化了网络主体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责任,自由通信与责任担当、私人秘密与大众监督、信息资源共享与独占独有、网络开放与网络安全等矛盾和冲突,引发了诸多网络道德问题,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很多不良后果。比如,网上散布虚假不实信息,对他人进行网络语言暴力攻击,人肉搜索侵犯个人隐私,观看和传播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网络欺诈等现象屡有发生。因此,立足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更新迭代并彼此强化的大背景,我们必须将网络安全与网络文明建设转化为青年自觉的网络文明素养实践。

(摘编自宋来《当代青年网络文明素养的现状审视与提升路径》)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媒体时代青年群体由信息的接收者,逐渐转变为信息参与者,最终成为信息发布者。
B.网络给予青年相对自由、独立的空间,可让自由的个性和多元的思想得到抒发和释放。
C.青年因处理、过滤信息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别有用心的组织蛊惑,导致信息安全等遭受威胁。
D.青年在享受互联网“红利”的同时,却看不到网络双刃剑的弊端,导致青年网络道德责任缺位。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自媒体时代,青年群体只关注“自我”,通过自我参与、表达和创造,使信息流得到最彻底释放。
B.互联网的“无中心性”“去势性”导致了青年在网络上产生价值观的偏差,甚至产生群体极化。
C.新闻热点、购物信息等定制化信息推送给青年,能更好地实现需求的精准对接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D.网络空间强化了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成为促进政治发展的“催化剂”,但也可能会使国家安全面临风险。
8.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内卷”现象的一项是(     
A.看电影时,第一排的人站起来,后面几排为了看到电影纷纷站起来。本来坐着可以享受的电影,最终站着才能勉强看到。
B.张老师用全新教学理念管理班级,效果显著。李老师也效仿这种做法,整个年级蔚然成风,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
C.导师要求论文五千字,不少同学为评优写了一万字,甚至更多。人人都超要求完成任务,但评优比例并未改变。
D.许多公司采取“996”加班制度,很多员工在公司花费了大量时间“磨洋工”,看上去人人都很努力,公司的整体效益却没有提升。
9.结合材料一,请简要概括青年群体在自媒体时代呈现出“内卷倾向”的表现。
10.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提升当代青年的网络文明素养。
2022-10-18更新 | 414次组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会高宗,孝宗欲行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履危机,悔之何及?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愿殿下三辞五辞,而必不居也。太子悚然。孝宗不,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宁宗嗣位,召赴行在,辞。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赐文节。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②掖垣:皇宫的墙垣。亦以称中书、门下两省。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B.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C.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D.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门客”与“长跪而之曰”(《唐雎不辱使命》)两句中的“谢”含义不同。
B.崩,本义是指山倒塌,古时认为帝王或王后逝世,就好像山倒塌了一样,故常用来指帝王或王后的死。
C.“孝宗不”与“俟其欣”(《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悦”含义相同。
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万里虚心向学。他多次前往拜谒被贬谪永州的张浚,未果,后写信极力请求才拜见成功;他终身谨记张浚的教诲,把自己书斋取名为“诚斋”。
B.杨万里治理有方管理奉新县时,他不让官吏下乡催讨赋税,只是把欠税名单张贴在集市中,让老百姓自觉缴纳,不扰民就追回税款,使社会安定。
C.杨万里慧眼识才。担任东宫侍读时,他认为选拔人才最为重要,他所举荐的朱熹、袁枢等六十人,先后被提拔任用,因此得到太子深深的敬重。
D.杨万里能文能武。他进士出身,精于诗歌,曾著有《易传》流行于世;他亲自率兵讨伐进犯的盗贼,并且为潮、惠两州制定不同的防御贼人之法。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
(2)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
15.杨万里为人正直表现在哪里?请举例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匡山【注】

李白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依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市)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在此读书学道。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诗人远望色彩斑斓的匡山,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内心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
B.颔联中诗人描写了一幅极具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读后给人平静而悠远的感觉。
C.颈联中诗人听猿啼阵阵,看僧人洗钵,以静衬动,表现出匡山中美好的景致。
D.本诗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与《蜀道难》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有所不同。
17.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你是否同意?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一句则用星宿给月亮定位。
(2)《劝学》中以马为喻,从反面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沧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经的新东方老师董宇辉,以把在线直播变成“课堂”的能力,在实现个人转型并激发“粉丝磁场”后,成为直播带货乃至短视频界的一股清流。

近年来,随着网络经济的升温,网络直播行业①________,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生活方式。众多网红纷纷入场,但也难免②________,水平参差不齐。事实上,人们在一划而过的快浏览外,也希望有从容不迫的慢享受;在段子奇观的冲击外,也希望能有信息知识的增量。

高热度更需冷思考。从“调料的名称”讲到“霍去病封狼居胥”,从“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讲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信手拈来的引用,整饬华丽的排比,锦心绣口的比喻,董宇辉的过人之处可能不在于带货能力,而是内容生产。“知识+直播”的形式,不失为一次可贵的尝试。但从直播行业本身看,一时火爆不等于一直火爆,人们见证了太多网红的③________。唯有在形式和内容方面不断激发火花,才能突破同一种营销形式可能带来的审美疲劳。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最正确的一项是(     
A.曾经的新东方老师董宇辉,成为直播带货乃至短视频界的一股清流: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转型,把在线直播变成“课堂”,同时激发“粉丝磁场”。
B.曾经的新东方老师董宇辉,在线直播变成“课堂”,凭借自己的能力激发“粉丝磁场”,实现个人转型,成为直播带货乃至短视频界的一股清流。
C.曾经的新东方老师董宇辉,把在线直播变成“课堂”,凭借自己的能力激发“粉丝磁场”,实现个人转型,成为直播带货乃至短视频界的一股清流。
D.曾经的新东方老师董宇辉,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转型,把在线直播变成“课堂”,同时激发“粉丝磁场”,成为直播带货乃至短视频界的一股清流。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2022-11-13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22521日,12个非猴痘流行国家已报告92例猴痘确诊病例和28例疑似病例。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全球猴痘病例。但随着愈来愈多国家宣布开展推行小规模疫苗接种计划,就目前来看,非洲以外的“非流行国家”的猴痘病毒传播情况。那么猴痘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毒呢?猴痘病毒的名字来自猴子,但猴子。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物种都可能是该病毒的宿主。

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同属正痘病毒属,在临床表现上存在相似点。比如,感染者初期会发热,随着病情的持续,皮肤会出现斑疹、丘疹、疱疹、脓疱,最后结痂、脱痂,遗留痘疤。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谭文杰指出,其实这两种病毒还是有差别的,首先,从传播途径看,猴痘属于有限人传人,而天花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因此,猴痘在人际传播的“效率”远低于天花。其次,虽然感染后的症状类似,但猴痘的症状明显轻于天花,部分猴痘感染者全身性红斑或皮疹并不明显,呈局部或自限性。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3.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疫情的反复,让很多人、许多事陷入困局,但却有一些人、一些事能别开“新局”。比如,随时语音留言的作文批改可以反复听,对高三学子来说,反而是效果更好的“新面批”;老字号“试水”菜品,制作直播线上外卖,反而找到了老餐饮的“新生意”;靠品牌赞助的“线上演唱会”,赢得了上千万人“隔屏互动”,为歌手找到了歌唱的“新天地”……

材料二:《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着重论述了商鞅在当时秦国施行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书中曾说:“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大意是,圣人既不效法古代,也不拘守于现状。效法古代就要落后于时代;拘守于现状,就会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100.4时评非连续性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1-150.65脱脱等  《宋史》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6-170.65李白(701-762)  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8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9-210.65修辞手法  变换句式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2-230.65压缩语段  连贯表达题组
六、作文
240.4文化创新  引语式材料  探索 创造  逆境 自我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