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光时亨,字含万,桐城人,崇祯甲戌进士。时亨为人有才气,断决明敏,清正自守,性嫉邪,不为群小所悦。起家知四川荣昌县。已而征入京师,历兵刑二科给事中,直声震京师。居有顷,流贼陷山西,入畿辅,直逼京师。有为南迁之说者,时亨言于上曰:贼四面环集,乘舆将安往?请固守根本,以定人心。及城陷时亨与御史王章巡城章为贼杀时亨堕陴折左股匍匐入尼庵夜半自经尼救之不死。寻为贼踪迹得之,过御河,与御史金铉同投河,铉死而时亨为人所救。移时,苏,遂潜行南还。至宿迁,旦日开舟,行不数里,岸上有军士数辈持剑上船曰:谁为光给事中者?吾等为大帅刘泽清所遣奉迎者也。时亨方持剑问之,铁索已系其颈矣。先是,同郡阮大铖者,名在逆案中,天启中左、魏之死,大铖有力焉。

时亨尝切齿诟詈大铖,而大铖度时亨清正,不可以术数笼致。至是,唆泽清使执之,以阻南迁为时亨罪,而与金坛人周钟、泾阳人武素同日杀之。周、武两人固降贼者也,故野史误称为降贼,至今无白其冤者。时亨初堕陴及自经、投河,屡死不得,而志遂移。卒丧其躯于奸人之手,惜哉!惜哉!康熙丁卯,余入京师,又役事我于舍馆,京师所谓长班者也,年八十余矣。谓余曰:始我事给事光公,当都城破时,予从御河中救给事中起。复拊其膺叹曰:岂知其送与阮、马杀乎!此亦可证野史之诬,因并书之。

(节选自《戴名世·书光给事谏轶事》,有删改)

辛卯,督师大学士李建泰上书请驾南迁,愿奉太子先行。壬辰,上召对平台,谕阁臣曰:李建泰有疏,劝朕南迁。国君死社稷,朕将何往!大学士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华、少詹事项煜,请先奉太子抚军江南。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大声曰:奉太子往南,诸臣意欲何为?将欲为唐肃宗灵武故事乎?景文等遂不敢言。上复问战守之策,众臣默然。上叹曰: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尔!遂拂袖起。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城陷时/亨与御史王章巡城/章为贼杀时/亨堕陴折/左股匍匐/入尼庵/夜半自经/尼救之不死。
B.及城陷时/亨与御史王章巡城/章为贼杀时/亨堕陴折左股/匍匐入尼庵/夜半自经/尼救之不死。
C.及城陷/时亨与御史王章巡城/章为贼杀/时亨堕陴折左股/匍匐入尼庵/夜半自经/尼救之不死。
D.及城陷/时亨与御史王章巡城/章为贼杀/时亨堕陴折/左股匍匐/入尼庵/夜半自经/尼救之不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刑,古代“六部”的组成部分。其中兵部主要负责武官选任、军备征调等事宜。
B.畿辅,文中指京城附近的广大地区。畿,王都所领辖的土地;辅,拱卫都城之意。
C.旦日,文中指第二天。此处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句子中的词义不同。
D.朕,《说文》释之曰“我也”,秦始皇起定为帝王自称之词,文中指崇祯帝的自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时亨清正自守且忠君爱国。他天性嫉恶如仇因而不为小人所喜欢,为官刚直不阿因而名震京师。京城陷没后他曾屡次自杀却没有成功,潜行南下时也没有通敌叛国。
B.光时亨平生蒙受了不白之冤。他因痛骂过同乡阮大铖陷害忠良而被阮记恨在心,阮大铖暗地里唆使大帅刘泽清去逮捕他,把他和叛徒一起处死以致世人对他产生误解。
C.光时亨命运遭际令作者同情。康熙丁卯年戴名世入京城,听到长班者追忆当年救起光公的故事,他和长班者一样对光时亨死于奸人之手无比惋惜,指出野史记载有误。
D.光时亨遇事不愿意随波逐流。当范景文等请求先行南下时,光时亨就公开质疑他们这样做的动机,吓得他们再也不敢说话,这种特立独行的个性招来崇祯皇帝的不快。
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四面环集,乘舆将安往?请固守根本,以定人心。
(2)李建泰有疏,劝朕南迁。国君死社稷,朕将何往!
2023-07-0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内蒙古包头市四中高三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长平之役,平都君说魏王曰:“王胡不为从?”魏王曰:“秦许吾以垣雍。”平都君曰:“臣以垣雍为空割也。”魏王曰:“何谓也?”平都君曰:“秦、赵久相持于长平之下而无决。天下合于秦,则无赵;合于赵,则无秦。秦恐王之变也,故以垣雍饵王也。秦战胜赵,王敢责垣雍之割乎?”王曰:“不敢。”“秦战不胜赵,王能令韩出垣雍之割乎?”王曰:“不能。”臣故曰:“垣雍空割也。”魏王曰:“善。”

战国策·魏四·长平之役》)

材料二

秦攻赵于长平,大破之,兵而归。因使人索六城于赵而讲。赵计未定,楼缓新从秦来,赵王与楼缓计之曰:“与秦城何如?不与何如?”楼缓辞让曰:“此非人臣之所能知也。”王曰:“虽然,试言公之私。”楼缓曰:“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与,则非计也;言之,则恐王以臣之为秦也。故不敢对。使臣得为王计之,不如予之。”王曰:“诺。”

(《战国策·赵三·秦攻赵于长平》)

材料三

秦攻赵长平,齐、燕救之。秦计曰:“齐、燕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中秦之计矣。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赵,则明日及齐、燕矣。且夫救赵之务,宜若奉漏壅,沃焦釜。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义救亡赵威却强秦兵不务为此而务爱粟,则为国计者过矣。”

(《战国策·齐·秦攻赵长平》)

【注】①从:通“纵”。②垣雍:地名,战国时诸侯争夺之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北。③漏壅:漏瓮。④焦釜:烧焦的锅。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义[A]救[B]亡[C]赵[D]威[E]却[F]强[G]秦[H]兵[I]不[J]务[K]为[L]此[M]而[N]务[O]爱[P]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善于述事明理,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
B.“引兵而归”与“引其匕首提秦王”(《荆轲刺秦王》)两句的“引”含义不同。
C.“言与之”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两句中的“与”含义相同。
D.“今日亡赵”与“其一人夜亡,告之”(《苏武传》)两句中的“亡”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会把垣雍归还给魏国,所以魏王不实行合纵,即使平都君劝说,魏王也不答应。
B.赵王难以决定是否给秦国六座城邑,楼缓认为自己刚从秦国回来,对此不合适表态。
C.秦国攻打赵国长平,齐燕两国前来救赵,如果齐燕团结一致,秦国就打算退兵罢战。
D.赵向齐借粮,齐不理睬;但苏秦认为齐燕赵就像牙齿跟嘴唇的关系,应当救援赵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恐王之变也,故以垣雍饵王也。
(2)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中秦之计矣。
2023-05-08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练习(十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欲以高昌为州县,魏徵谏曰:“陛下初即位,文泰夫妇首来朝,其后稍骄倨,故王诛加之。罪止文泰可矣,宜抚其百姓,存其社稷,复立其子,则威德被于退荒,四夷皆悦服矣。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离亲戚,十年之后,陇右虚耗矣。陛下终不得高昌撮粟尺帛以佐中国,所谓散有用以事无用,臣未见其可。”上不从,九月,以其地为西州,以可汗浮图城为庭州,各置属县,乙卯,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留兵镇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一》)

材料二:

癸酉,以凉州都督郭孝恪行安西都护、西州刺史。高昌旧民与镇兵及谪徙者杂居西州,孝恪推诚抚御,成得其欢心。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既没杀沙钵罗叶护,并其众,又击吐火罗,灭之。自恃强大,遂骄倨,拘留唐使者,侵暴西域,遣兵寇伊州,郭孝恪将轻骑二千自乌骨邀击,败之。乙毗咄陆又遗处月、处密二部围天山,孝恪击走之,追奔至遇索山,降处密之众而归。

初,高昌既平,岁发兵千余人戍守其地,褚遂良上疏,以为:“圣王为治,先华夏而后夷狄。陛下兴兵取高昌,数萧然,累年不复;岁调千馀人屯戍,远去乡里,破产办装。又谪徙罪人,皆无赖子弟,适足骚扰边鄙,岂能有益行阵!所遣多复逃亡,徒烦追捕。加以道涂所经,沙碛千里,冬风如割,夏风如焚,行人往来,遇之多死。设使张掖、酒泉有烽燧之警,陛下岂得高昌一夫斗粟之用,终当发陇右诸州兵食以赴之耳。然则河西者,中国之心腹;高昌者,他人之手足;奈何糜弊本根以事无用之土乎!且陛下得突厥、吐谷浑,皆不有其地,为之立君长以抚之,高昌独不得与为比乎!叛而执之,服而封之,刑莫威焉,德莫存焉。愿更择高昌子弟可立者,使君其国,子子孙孙,负荷大恩,永为唐室藩辅。内安外宁,不亦善乎!”上弗听。及西突厥入寇,上悔之,曰:“魏徵、褚遂良劝我复立高昌,吾不用其言,今方自咎耳。”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离亲戚
B.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离亲戚
C.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离亲戚
D.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离亲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历法中的干支纪时制度叫做干支历,文中“乙卯”和苏轼《赤壁赋》中“壬戌之秋”用法一致,都为纪年。
B.“郡”是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战国时郡县并置,秦统一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汉以后,“郡”成为“州”的下一级行政区。
C.“烽燧”也称烽火台、烽台、烟墩。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叫烽,夜晚放火叫燧,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快捷有效的方法。
D.古人“东为左,西为右”。文中“陇右”,指陇山以西的地方,而姜夔《扬州慢》中“淮左”即指淮河以东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想将高昌改为一个州县,魏征认为这样做不仅不能获得高昌的粮食布匹,还会消耗唐朝国力,这个做法不可行。
B.高昌旧部、镇兵与犯人混居西州,不便管理,郭孝恪从中斡旋调解,诚心诚意抚慰治理,因而深受他们的欢迎。
C.乙毗咄陆杀死沙钵罗叶护吞并其部众后,乘胜侵犯西域和伊州,结果被郭孝恪打败,郭孝恪一直追击他到遇索山才凯旋。
D.等到西突厥进犯高昌,太宗才感到后悔自责,认识到没有采取魏征和褚遂良的意见是错误的,高昌的局面是咎由自取。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谪徙罪人,皆无赖子弟,适足骚扰边鄙,岂能有益行阵!
(2)愿更择高昌子弟可立者,使君其国,子子孙孙,负荷大恩,永为唐室藩辅。
5.在如何对待高昌的问题上,魏征与褚遂良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

景公游于麦丘,问其封人曰:年几何矣?对曰:鄙人之年八十五矣。公曰:寿哉!子其祝我!封人曰:使君之年长于胡,宜国家。公曰:善哉!子其之!曰:使君之嗣寿皆若鄙臣之年。公曰:善哉!子其复之!封人曰:使君无得罪于民!公曰:诚有鄙民得罪于君则可,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晏子谏曰:君过矣。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贱者有罪,贵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公曰:寡人固也。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

景公观于淄上,与晏子闲立。公喟然叹曰:呜呼!使国可长保而传于子孙,岂不乐哉?晏子对曰:婴闻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虚至。今君以政乱国、以行弃民久矣,而声欲保之,不亦难乎?婴闻之,能长保国者,能终者也。诸侯并立,能终善者为长;列士并学,能为师。《诗》曰:‘不有初,鲜克有终。’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君。今君临民若寇仇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逆于众肆欲于民而诛虐于下恐及于身婴之年老不能待于君使矣行不能革,则持节以没世耳。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一》)

文本二:

晋平公蹴然而辞送,再拜而反曰:谁曰齐君不肖!直称之士,正在本朝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第四》)

文本三:

晏子博闻强记,通于古今,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尽忠极谏道齐,国君得以正行,百姓得以附亲。谏齐君,悬而至,顺而刻。及使诸侯,莫能诎其辞,其博通如此。其《书》六篇,皆忠诛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

(节选自《晏子春秋•刘向叙录》)

文本四:

公孙丑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①胡:齐国先君胡公静,因其在位时间长,所以将其用为祝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君临民若寇仇/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逆于众/肆欲于民/而诛虐于下/恐及于身/婴之年老/不能待于君使矣/
B.今君临民若寇仇/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逆于众/肆欲于民而诛虐/于下/恐及于身/婴之年老/不能待于君使矣/
C.今君临民若寇仇/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逆于众/肆欲于民而诛虐/于下/恐及于身/婴之年老/不能待于君使矣/
D.今君临民若寇仇/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逆于众/肆欲于民/而诛虐于下/恐及于身/婴之年老/不能待于君使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其复之”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游山西村》)两句中的“复”字含义不同。
B.“能终善者也”与“亦余心之所善兮”(《离骚》)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
C.“靡不有初”与“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靡”字含义相同。
D.“事齐灵公”与“仰不足以事父母”(《孟子•梁惠王上》)两句中的“事”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景公到麦丘游玩,遇到一位八十五岁的管理疆界的官员,齐景公见他长寿,便多次让他为自己祝福,那个人最后祝福他不要得罪百姓。
B.齐景公认为确实有鄙陋浅薄的百姓会得罪君主,但君主根本不会得罪百姓,晏子便劝谏他如果得罪了百姓就会落得像桀、纣一样的下场。
C.齐景公在淄上游览,说能够长期保全国家并将其传给子孙后代是令他高兴的事情,晏子认为要想长期保全国家,就必须始终做好事。
D.晏子爱护百姓、节俭力行、尽忠极谏,他虽然不被齐景公欣赏,但深受齐国百姓的爱戴和晋平公的赞许,也受到公孙丑、刘向等后人的敬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君以政乱国、以行弃民久矣,而声欲保之,不亦难乎?
(2)及使诸侯,莫能诎其辞,其博通如此。
2023-03-01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考前热身(五)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安帝隆安五年,春,正月,武威王利鹿孤欲称帝,群臣皆劝之。安国将军鍮勿仑曰:“吾国自上世以来,发左衽,无冠带之饰,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室庐,故能雄视沙漠,抗衡中夏。今举大号,诚顺民心。然建都立邑,难以避患,储蓄仓库,启敌人心;不如处晋民于城郭,劝课农桑以供资储,帅国人以习战射,邻国弱则乘之,强则避之,此久长之良策也。且虚名无实,徒足为世之质的,将安用之!”利鹿孤曰:“安国之言是也。”乃更称河西王,以广武公傉檀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凉州牧、录尚书事。

凉王纂嗜酒好猎,太常杨颖谏曰:“陛下应天受命当以道守之今疆宇日蹙崎岖二岭之间陛下不兢兢夕惕以恢弘先业而沉湎游畋不以国家为事臣窃危之”纂逊辞谢之,然犹不悛。番禾太守吕超擅击鲜卑思盘,思盘遣其弟乞珍诉于纂,纂命超及思盘皆入朝。超惧,至姑臧,深自结于殿中监杜尚。纂见超,责之曰:“卿恃兄弟桓桓,乃敢欺吾,要当斩卿,天下乃定!”超顿首谢。纂本以恐超,实无意杀之。因引超、思盘及群臣同宴于内殿。超兄中领军隆数劝纂酒,纂醉,乘步挽车,超等游禁中。至琨华堂东阁,车不得过,纂亲将窦川、骆腾倚剑于壁,推车过阁。超取剑击纂,纂下车禽超,超刺纂洞胸;川、腾与超格战,超杀之。纂后杨氏命禁兵讨超;杜尚止之,皆舍仗不战。将军魏益多入,取纂首,杨氏曰:“人已死,如土石,无所复知,何忍复残其形骸乎!”益多骂之,遂取纂首以徇曰:“纂违先帝之命,杀太子而自立,荒婬暴虐。番禾太守超顺人心而除之,以安宗庙,凡我士庶,同兹休庆!”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三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应天/受命当以道守之/今疆宇日蹙/崎岖二岭之间/陛下不兢兢夕惕以恢弘先业/而沉湎游畋/不以国家为事/臣窃危之/
B.陛下应天/受命当以道守之/今疆宇日蹙/崎岖二岭之间/陛下不兢兢夕惕以恢弘/先业而沉湎游畋/不以国家为事/臣窃危之/
C.陛下应天受命/当以道守之/今疆宇日蹙/崎岖二岭之间/陛下不兢兢夕惕以恢弘先业/而沉湎游畋/不以国家为事/臣窃危之/
D.陛下应天受命/当以道守之/今疆宇日蹙/崎岖二岭之间/陛下不兢兢夕惕以恢弘/先业而沉湎游畋/不以国家为事/臣窃危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发左衽”的“被”与《荆轲刺秦王》中“秦王复击轲,被八创”的“被”意思不同。
B.“将超等游禁中”的“将”指带领,与《苏武传》中“及卫律所将降者”的“将”意思不同。
C.禁兵,指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
D.宗庙,指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夏朝时称为“世室”,秦汉时起称为“太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凉王吕纂喜欢喝酒、爱好打猎,太常杨颖劝诫他要以国事为重,吕纂虽以谦逊的言辞向他道歉,但仍旧不悔改。
B.吕超擅自攻击思盘,思盘派弟弟乞珍向吕纂控诉吕超,吕纂便让吕超和思盘都到朝中,吕超为此感到十分害怕。
C.吕超被吕纂责备后磕头认错,因误以为吕纂要杀了自己,便在宴会上多次劝吕纂喝酒,并趁吕纂醉酒后杀了他。
D.杨王后命令禁军讨伐吕超,杜尚阻止了禁军动手的行动;魏益多进宫后不顾杨王后的阻拦,取下了吕纂的首级示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如处晋民于城郭,劝课农桑以供资储,帅国人以习战射。
②卿恃兄弟桓桓,乃敢欺吾,要当斩卿,天下乃定!
2023-02-26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尝谓宰相曰卿辈当为朕惜官勿用之私亲故李吉甫权德舆皆谢不敢李绛曰崔甫有言非亲非故不谙其才又曰:谙者尚不与官,不谙者何敢复与!但问其才器与官相称否耳。上曰:如卿言。是岁,吐蕃寇泾州,及西门之外,驱掠人畜而去,上患之。李绛上言:京西、京北皆有神策镇兵,始,置之欲以备御吐蕃,使与节度使持角相应也。今则鲜衣美食,坐耗朝廷,每有寇至,节度使邀与俱进,则云申取中尉处分;其得报,虏去远矣。纵有果锐之将,闻命奔赴,节度使无刑戮以制之,相视如平交,左右前却,莫肯用命,何所益乎!请据所在之地士马及衣粮、器械皆割隶当道节度使,使号令齐壹,如臂之使指,则军威大振,虏不敢入寇矣。上曰:朕不知旧事如此,亟行之。既而,神策军骄恣日久,不乐隶节度使,竟为宦者所沮而止。上问宰相:人言外间朋党大盛,何也?李绛对曰:自古人君所甚恶者,莫若人臣为朋党,故小人谮君子必曰朋党。何则?朋党言之则可恶,之则无迹故也。东汉之末,凡天下贤人君子,宦臣皆谓之党人而禁锢之,遂以亡国。此皆群小欲害善人之言,愿陛下深察之!李绛言于上曰:边军徒有其数而无其实,虚费衣粮,将帅但缘私役使,聚货财以结权幸而已,未尝训练以备不虞,此不可不于无事之时豫留圣意也。时受降城兵籍旧四百人,及天德军交兵,止有五十人,器械止有一弓,自余称是。故绛言及之。上惊曰:边兵乃如是其虚邪!卿曹当加按阅。李绛屡以足疾辞位,会绛罢相而止。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九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尝谓宰相曰/卿辈当为朕惜官/勿用之私亲故/李吉甫/权德舆皆谢/不敢/李绛曰/崔甫有言/非亲非故/不谙其才/
B.上尝谓宰相曰/卿辈当为朕惜官/勿用之私亲故/李吉甫/权德舆皆谢不敢/李绛曰/崔甫有言/非亲非故/不谙其才/
C.上尝谓宰相曰/卿辈当为朕惜官/勿用之私亲/故李吉甫/权德舆皆谢/不敢/李绛曰/崔甫有言/非亲非故/不谙其才/
D.上尝谓宰相曰/卿辈当为朕惜官/勿用之私亲/故李吉甫/权德舆皆谢不敢/李绛曰/崔甫有言/非亲非故/不谙其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诚如卿言”与'“陵见其至诚”(《苏武传》)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
B.“比其得报”与“比权量力”(《过秦论》)两句中的“比”字含义相同。
C.“当亟行之”与“当其欣于所遇”(《兰亭集序》)两句中的“当”字含义不同。
D.“寻之则无迹故”与“寻其方面”(《张衡传》)两句中的“寻”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绛认为朝廷在各军镇安置神策军,是为使其与节度使的兵马形成相互呼应夹击敌军之势,以此来防御吐蕃,而如今却事与愿违。
B.李绛建议宪宗将神策军交予本道节度使管辖,使节度使可以用刑杀的权力来牵制那些不听指挥的将领,进而统一号令,振作军威。
C.李绛认为外间之所以传言朋党大盛,一是因为小人容易利用人君憎恶结党营私的既有心理,二是因为这种诬陷追查起来没有痕迹。
D.李绛向宪宗进言,指出边防将帅吃空饷、假公济私、交结权贵,却不曾训练士兵,忧患意识欠缺,而后宪宗命令李绛等人多加巡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岁,吐蕃寇泾州,及西门之外,驱掠人畜而去,上患之。
(2)既而,神策军骄恣日久,不乐隶节度使,竟为宦者所沮而止。
2022-07-1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武帝开河西四郡,隔绝羌与匈奴相通之路,斥逐诸羌,不使居湟中地。及宣帝即位,光禄大夫义渠安国使行诸羌。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逐民所不田处畜牧安国以闻后将军赵充国劾安国奉使不敬 是后羌人旁缘前言,抵冒渡湟水,郡县不能禁。时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丙吉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无逾于老臣者矣。”上遣问焉,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羌戎小夷,逆天背畔,灭亡不久,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

充国至金城,须兵满万骑,欲渡河,恐为虏所遮,即夜遣三校衔枚先渡,渡辄营陈。会明毕,遂以次尽渡。充国常以远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虏数挑战,充国坚守。

初,罕、开豪靡当儿使弟雕库来告都尉曰:“先零欲反。”后数日,果反。雕库种人颇在先零中,都尉即留雕库为质。充国以为无罪,乃遣归告种豪:“大兵诛有罪者,明白自别,毋取并灭。天子告诸羌人:犯法者能相捕斩,除罪,仍以功大小赐钱有差,又以其所捕妻子、财物尽与之。”充国计欲以威信招降罕、开等,解散虏谋,徼其疲剧,乃击之。

上诏破羌、强弩将军诣屯所,以十二月与充国合,进击先零。时羌降者万余人矣,充国度其必坏,欲罢骑兵,屯田以待其敝。遂上屯田奏。充国奏每上,辄下公卿议臣。魏相曰:“臣愚不习兵事利害。后将军数画军册,其言常是,臣任其计可必用也。”上于是报充国,嘉纳之。诏罢兵,独充国留屯田。秋,羌若零、离留等共斩先零大豪首,及诸豪皆帅其属四千余人降。初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赵充国破羌》,有删改)


【注】①河西四郡:指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②诸羌:指分布于甘肃、青海等地的羌族部落。③湟中:指湟水左右,湟即今西宁河。④罕、开(jiān):中国羌族的分支。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逐民所不田处/畜牧/安国以闻后/将军赵充国劾安国奉使不敬/
B.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逐民所不田处畜牧/安国以闻/后将军赵充国劾安国奉使不敬/
C.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逐民所不田处/畜牧/安国以闻/后将军赵充国劾安国奉使不敬/
D.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逐民所不田处畜牧/安国以闻后/将军赵充国劾安国奉使不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禄大夫,大夫为皇帝近臣,汉武帝时改中大夫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掌顾问应对。魏、晋以后,作为加官与褒赠之官。
B.衔枚,枚状如箸,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古代行军袭敌,常令士兵横衔口中,以禁喧哗。《楚辞》就有“愿衔枚而无言兮”。
C.斥候,也作“斥堠”,古代的侦察兵,据传起源于汉代。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是一个重要兵种。
D.屯田,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而由政府间接组织经营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分军屯、民屯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充国善于治军,率军作战稳扎稳打。他率兵到达前线后,并不急于出战,而是重视细致侦察敌情以摸清对方情况,采取招抚与打击相结合、分化瓦解的敌对方针。
B.汉宣帝很重视赵充国这位老将,派遣丙吉去问他谁可担任将领,他自荐出征。赵充国虽年逾七十,但壮心不已,他处事谨慎,有远见深谋,甘愿为君分忧。
C.羌人内部不睦,亲附汉朝的部落主动联系汉都尉,告知将有部落谋反。都尉在赵充国的授意下,利用矛盾分化羌人部落,希望他们自相区别,不要同取灭亡。
D.赵充国坚信羌戎背叛汉朝定会灭亡,他爱惜士兵不做无谓的牺牲,面对羌军多次挑战都坚守不出,他上奏以步兵在当地屯垦戍卫,等待羌人因自身疲惫而败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2)充国计欲以威信招降罕、开等,解散虏谋,徼其疲剧,乃击之。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广德)二年春正月丙午,遣检校刑部尚书颜真卿宣慰朔方行营。上之在陕也,颜真卿请奉诏召仆固怀恩,上不许。至是,上命真卿说谕怀恩入朝。对曰:“陛下不若以郭子仪代怀恩,可不战而服也。”仆固怀恩既不为朝廷所用,遂与河东都将李竭诚潜谋取太原。辛云京觉之,杀竭诚,乘城设备。怀恩使其子仆固玚将兵攻之,云京出与战,玚大败而还,遂引兵围榆次。上谓郭子仪曰:“怀恩父子负朕实深。闻朔方将士思公如枯旱之望雨,公为朕镇抚河东,汾上之师必不为变。”戊午,以子仪为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等使。怀恩将士闻之,皆曰:“吾辈从怀恩为不义,何面目见汾阳王?”仆固玚围榆次旬余不拔遣使急发祈县兵李光逸尽与之士卒未食行不能前大将白玉焦晖以鸣镝射其后者军士曰将军何乃射人玉曰:“今从人反,终不免死;死一也,射之何伤!”至榆次,场责其迟,胡人曰:“我乘马,乃汉卒不行耳。”玚捶汉卒,卒皆怨怒,曰:“节度使党胡人。”其夕,焦晖、白玉帅众攻场,杀之。仆固怀恩闻之,入告其母。母曰:“吾语汝勿反,国家待汝不薄,今众心既变,祸必及我,将如之何?”怀恩不对,再拜而出。母提刀逐之曰:“吾为国家杀此贼,取其心以谢三军。”怀恩疾走,得免,遂与麾下三百渡河北走。都虞侯张维岳在沁州,闻怀恩去,乘传到汾州,抚定其众,杀焦晖、白玉而窃其功,以告郭子仪。子仪使牙官卢谅至汾州,维岳赂谅,使实其言。子仪奏维岳杀玚,传首诣阙。群臣入贺,上惨然不悦,曰:“朕信不及人,致勋臣颠越,深用为愧,又何贺焉?”命辇怀恩母至长安,给待优厚,月余,以寿终,以礼葬之,功臣皆感叹。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仆固怀恩之叛》,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仆固玚围榆次/旬余不拔/遣使急发祈县兵/李光逸尽与之/士卒未食/行不能前/十将白玉/焦晖以鸣镝射其后者/军士曰/将军何乃射人/
B.仆固玚围榆次/旬余不拔/遣使急发祈县兵/李光逸尽与之士卒/未食/行不能前/十将白玉/焦晖以鸣镝射/其后者军士曰/将军何乃射人/
C.仆固玚围榆次/旬余不拔遣使/急发祈县兵/李光逸尽与之士卒/未食/行不能前/十将白玉/焦晖以鸣镝射其后者/军士曰/将军何乃射人/
D.仆固玚围榆次/旬余不拔/遣使急发祈县兵/李光逸尽与之/士卒未食/行不能前/十将白玉/焦晖以鸣镝射/其后者军士曰/将军何乃射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营,一般指出征时的军营,也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文中指后者。
B.再拜,即三跪九叩,古代的礼节,表恭敬;一般向很尊贵的人施再拜礼。
C.麾下,对将帅的敬称或指部下,文中指部下;麾,古代指挥军队的旌旗。
D.传,指驿车,传达命令的马车,官府载人的车;乘传,文中指乘坐驿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真卿曾请求奉诏召回仆固怀恩,皇上不同意;后来,皇上又派遣颜真卿前去劝说仆固怀恩入朝,颜真卿建议用郭子仪取代仆固怀恩。
B.仆固怀恩与李竭诚密谋攻取太原,辛云京察觉此事并杀掉李竭诚;仆固怀恩派儿子仆固玚攻打太原,仆固玚大败而归,率军围攻榆次。
C.仆固怀恩的母亲斥责仆固怀恩背叛朝廷,招致灾祸,并提刀追逐,声称要剖取仆固怀恩的心向三军谢罪,仆固怀恩快步逃走才得幸免。
D.郭子仪传送仆固怀恩的首级到朝廷,但皇上并不开心,下令用车接仆固怀恩的母亲到长安,优厚照顾,在她寿终正寝后按礼节将她埋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玚捶汉卒,卒皆怨怒,曰:“节度使党胡人。”
(2)朕信不及人,致勋臣颠越,深用为愧,又何贺焉?
2022-05-2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1-2022学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十一月,魏主至洛阳。十二月,魏主欲变易旧风,壬寅,诏禁士民胡服,国人多不悦。通直散骑常侍刘芳,缵之族弟也,与给事黄门侍郎太原郭祚皆以文学为帝所亲礼,多引与讲论及密议政事。大臣、贵戚皆以为疏己,怏怏有不平之色。帝使给事黄门侍郎陆凯私谕之曰:“至荨但欲广知古事,询访前世法式耳,终不亲彼而相疏也。”众意乃稍解。戊申,诏代民迁洛者复租赋三年。二年夏五月,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各宜深戒。王公卿士以为然不?”对曰:“实如圣旨。”又责留守之官曰:“昨望见妇女犹服夹领小袖,卿等何为不遵前诏?”皆谢罪。帝曰:“朕言非是,卿等当庭争,如何入则顺旨,退则不从乎?”六月己亥,下诏:“不得为北俗之语于朝廷,违者免所居官。”戊午,魏改用长尺、大斗,其法以《汉志》为之。秋八月,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于洛阳。三年春正月,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去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秋七月,魏太子恂苦河南地热,常思北归。常私着胡服。八月,密谋召牧马轻骑奔平城。帝引见恂,数其罪,杖之百余下,囚于城西,废为庶人。初,魏主迁都,变易旧俗,并州刺史新兴公丕皆所不乐。帝以其宗室耆旧,亦不之逼,但诱示大理,令其不生同异而已。及朝臣皆变衣冠,朱衣满坐,而丕独胡服于其间,晚乃稍加冠带,而不能修饰容仪,帝亦不强也。

(选自《资治通鉴纪事本末·孝文迁都》,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B.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C.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D.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服,古代诸夏汉人对西方和北方各族胡人所穿的服装的总称。
B.黜,罢免官职。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语还有夺、罢、免、去、迁等。
C.《汉志》,班固撰写,多用于指代《汉书地理志》和《汉书艺文志》。
D.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也可以指明堂,即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主亲近汉人刘芳、郭祚,引起鲜卑族贵族的不快。可见,在北魏政权里,汉族官僚与鲜卑族贵族矛盾尖锐。
B.魏主想禁止使用鲜卑语言,三十岁以下朝廷官员若抗命要降官免职,显示出一代雄主锐意改革的决心和气魄。
C.魏主禁止穿胡服,改穿汉人服饰,引起国人不悦;太子违反此项规定,受到严惩,大臣由此才穿汉族官服上朝。
D.魏主看见妇女还穿着夹领窄袖的衣服,就责问留守的官员,认为他们在人朝时表示听从而退朝后就不听从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尊但欲广知古事,询访前世法式耳,终不亲彼而相疏也。
(2)帝引见恂,数其罪,杖之百余下,囚于城西,废为庶人。
5.孝文帝如何对待改革的反对派?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平兴国六年,上不欲天下有滞狱,乃建三限之制:大事四十日,中事二十日,小事十日,不须追捕而易决,无过三日。

四月,上亲躬听断,京城诸司狱有疑者,多临决之:是岁自春涉夏不雨,上意狱讼有冤滥。会归德节度使推官李承信市葱有烂者,笞园户,病创数日死。承信坐弃市。先是诸州罪人皆锢送阙下道路非理而死者十常六七所在或寅缘细微情可悯恻。江南西转运副使、左拾遗张齐贤上言:“刑狱繁简,乃治道弛张之本。州县胥吏皆欲多禁系人,或以根穷为名,恣行追扰,租税逋欠至少而禁系累日,遂至破家。请自今外县罪人五日一具禁放数白州。州狱别置,历委长吏检察,每月具奏,下刑部阅视,有禁入多者,即奏遣朝官驰往决遣。若事涉冤诬,故为淹滞,则降黜其本州官吏。或终岁狱无冤滞,则刑部给牒,得替日,较其课旌赏之。”

先是,开封府女子李击登闻鼓,自言无儿息,身且病,一旦死,家业无所付。诏本府随所欲裁置之。李无他亲属,独有父,有司系之。六月己丑,李又诣登闻,诉其父被系。上颇骇其事,谓宰相曰:“此事至小,岂当禁鞫?辇下尚或如此,天下至广,安得无滥枉乎?朕恨不能亲决四方之狱,固不辞劳耳。”即日诏遣殿中侍御史李范等十四人,分往江南、两浙、西川、荆湖、岭南等道审问刑狱。

京城诸司系囚,多所原减,决事遂至日旰。近臣或谏以劳苦过甚,上曰:“不然。傥惠及无告,使狱讼平允,不致枉桡,朕意深以为适,何劳之有?”因谓宰相曰:“中外臣僚若皆留心政务,天下安有不治者?古人宰一邑、守一郡,使飞蝗避境,猛虎渡河,况人君能惠养黎庶,申理冤滞,岂不感召和气乎?朕每自勤不怠,此志必无改易。或云百司细故,帝王不当亲决。朕意则异乎此。若以尊极自居,则下情不得上达矣!”

(节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听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诸州罪人皆锢送阙下/道路非理而死者/十常六七/所在或寅缘细/微情可悯恻
B.先是/诸州罪人皆锢送/阙下道路非理/而死者十常六七/所在或寅缘细微/情可悯恻
C.先是/诸州罪人皆锢送/阙下道路非理/而死者十常六七/所在或寅缘细/微情可悯恻
D.先是/诸州罪人皆锢送阙下/道路非理而死者/十常六七/所在或寅缘细微/情可悯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官,宋朝时三司下各部设置的官职,主要负责案件审判,文中指辅助地方州县长官处理政事的属官。
B.路,创始于宋代,是当时最高的行政区划单位,属于直辖于中央的一级监察区,相当于明清时期的省。
C.登闻鼓,北宋司法制度之一,朝廷在各州行政官署门前立鼓,接受百姓的上诉举告、请愿、建议等。
D.录,即“录囚”,亦称“虑囚”,指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对在押犯的情况进行审核,防止冤狱和积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宗不希望发生案件积压的情况,要求各级官员及时进行处理。他亲自审断案件,对殴打百姓至死的官员李承信公开施以极刑处罚。
B.张齐贤认为司法是治国的关键环节,他建议禁止外地的州县羁押罪犯超过五天,在州府另设狱司,根据官吏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奖惩。
C.开封李姓女子申诉没有子嗣且身体患病,家业无人托付,而父亲因小事被官府羁押,宋太宗因此受到震撼并立即分派官员到各地巡查。
D.宋太宗勤于政务,不辞辛劳。他认为古代贤臣在治理政务上十分出色,朝廷内外官员都应当尽力,而自己作为君王,也应该做出表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以根穷为名,恣行追扰,租税逋欠至少而禁系累日,遂至破家。
(2)傥惠及无告,使狱讼平允,不致枉桡,朕意深以为适,何劳之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