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1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至秦,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秦王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其。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不A韦B贤C之D任E以F为G郎H李I斯J因KL得M说N秦O王P秦Q王R乃S拜T斯U为V长W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度楚王不足事”与《过秦论》中“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的“度”字含义不同。
B.“会庄襄王卒”与《苏武传》中“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的“会”字含义相同。
C.“竟并天下“与《谏逐客书》中“并国二十”的“并”字含义相同。
D.四夷,是我国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的统称,即东夷、南蛮、西狄和北戎的合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在向荀子学成治国之道后,决定去秦国辅佐秦王,后助秦王完成统一大业,显示出了李斯的远见卓识和杰出才能。
B.秦王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暗中派谋士去诸侯各国游说,对各国名士用丰厚的财物进行收买,收买不了的就将其杀掉。
C.秦王不分封尺寸的土地,也不立自己的儿子兄弟为王,没有将功臣封为诸侯,其用意就是想使国家今后没有战乱的忧患。
D.淳于越向秦始皇进谏要学习古代才能统治长久,并说周青臣等人当面奉承是加重皇帝的过错,秦始皇却让他去和丞相商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2)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
5.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李斯在哪些事情上为秦王出谋划策?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
2024-04-1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充国遂上屯田奏曰:“羌易以计破,难用兵碎也,故臣愚心以为击之不便!计度临羌东至浩亹,羌虏故田及公田,民所未垦,可二千顷以上,其间邮亭多坏败者。臣前部士入山,伐林木六万余枚,在水次。臣愿罢骑兵,留步兵万二百八十一人,分屯要害处,冰解漕下,缮乡亭,浚沟渠,治湟峡以西道桥七十所,令可至鲜水左右。田事出,赋人二十亩;至四月草生,发郡骑及属国胡骑各千,就草为田者游兵以充入金城郡益积畜省大费。今大司农所转谷至者,足支万人一岁食,谨上田处及器用簿。”上报曰:“即如将军之计,虏当何时伏诛?当何时得决?”充国上状曰:“臣闻帝王之兵,以全取胜,是以贵谋而贱战。‘百战而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注】蛮夷习俗虽殊于礼义之国,然其欲避害就利,爱亲戚,畏死亡,一也。今虏亡其美地荐草,愁于寄托,远遁,骨肉心离,人有畔志。而明主班师罢兵,万人留田,顺天时,因地利,以待可胜之虏,虽未即伏辜,兵决可期月而望。羌虏瓦解,前后降者万七百余人,及受言去者凡七十辈,此坐支解羌虏之具也。”上复赐报曰:“兵决可期月而望者,谓今冬邪,谓何时也?将军独不计虏闻兵颇罢,且丁壮相聚,攻扰田者及道上屯兵,复杀略人民,将何以止之?”充国复奏曰:“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先零羌精兵,今余不过七八千人,失地远客分散,饥冻畔还者不。臣愚以为虏破坏可日月冀,远在来春,故曰兵决可期月而望。今骑兵虽罢,虏见屯田之士精兵万人,从今尽三月,虏马羸瘦,必不敢捐其妻子于它种中,远涉山河而来为寇;亦不敢将其累重,还归故地。是臣之愚计所以虏且必瓦解其处,不战而自破之册也。”上于是报充国,嘉纳之……充国振旅而还。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

【注】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以前善于带兵打仗的人,首先创造自己不可战胜的条件,并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就草A为田者B游兵C以充D入E金城郡F益积畜G省H大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司农,是朝廷管理国家财政的官职,为九卿之一。
B.“兵当何时得决”的“兵”指战争,与《过秦论》“收天下之兵”中的“兵”含义不同。
C.“饥冻畔还者不绝”与“绝不饮食”(《苏武传》)两句中的“绝”含义不同。
D.“度虏且必瓦解其处”与“度我至军中”(《鸿门宴》)两句中的“度”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充国上奏,请求撤除骑兵,留步兵一万多人,屯驻在要害地区,到春耕时,分给屯田兵卒土地。
B.赵充国认为羌人战斗意志并不强,而且与汉朝相比,力量并不占优势,应该很快就会投降。
C.赵充国认为先零羌精兵不过七八千人,挨饿受冻;待至来春,虏马瘦弱,更不敢率众寇边。
D.宣帝及群臣都反对屯田之策,希望速战速决平叛羌乱。宣帝下敕询问赵充国兵事何时可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蛮夷习俗虽殊于礼义之国,然其欲避害就利,爱亲戚,畏死亡,一也。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五代史伶官传序》)
5.王夫之评价赵充国平羌,“非充国也,羌人之祸汉,小则为宋之元昊,大则为拓跋之六镇也!”赵充国是如何成功说服宣帝的?请简要说明。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张守珪,陕州河北人也。守珪仪形瑰壮,善骑射,性慷慨,有节义。时卢齐卿为幽州刺史,深礼遇之,常共榻而坐,谓曰:“足下数年外必节度幽、凉,为国之良将,方以子孙相托,岂得以僚属常礼相期耶!”先是契丹及奚连年为边患契丹牙官可突干骁勇有谋略颇为夷人所伏。赵含章、薛楚玉等前后为幽州长史,竟不能拒。及守珪到官,频出击之,每战皆捷。契丹首领屈剌与可突干恐惧,遣使诈降。守珪察知其伪,遣管记右卫骑曹王悔诣其部落就谋之。悔至屈剌帐,贼徒初无降意,乃移其营帐渐向西北,密遣使引突厥,将杀悔以叛。会契丹别帅李过折与可突干争权不叶,悔潜诱之,夜斩屈剌及可突干,尽诛其党,率余众以降。守珪因出师次于紫蒙川,大阅军实,宴赏将士,传屈刺、可突干等首于东都,枭于天津桥之南。

(节选自《旧唐书·张守珪传》)

材料二:

开元二十二年甲戌,冬,十二月乙巳,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斩契丹王屈剌及可突干,传首。时可突干连年为边患,赵含章、薛楚玉皆不能讨。守珪到官,屡击破之。可突干迫困,遣使诈降,守珪使管记王悔就抚之。悔至其牙帐,察契丹上下无降意,但稍徙营帐近西北,密遣人引突厥,谋杀悔以叛,悔知之。牙官李过折与可突干分典兵马,争权不叶,悔说过折使图之。过折夜勒兵斩屈剌及可突干,尽诛其党,帅余众来降。守珪出师紫蒙川,大阅以镇抚之。

开元二十三年乙亥,春,正月,上美张守珪之功,欲以为相。张九龄谏曰:“宰相者,代天理物,非赏功之官也。”上曰:“以其名而不使任其职,可乎?”对曰:“不可。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为宰相,若尽灭奚厥,将以何官赏之?”上乃止。二月,守珪诣东都献捷,拜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赐二子官,赏赉甚厚。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十》)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先是A契丹及奚B连年为边患C契丹牙官可突干D骁勇E有谋略F颇为G夷人H所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鸿门宴》中“再拜献大王足下”的“足下”含义与此相同。
B.初,原本,本来,与《孔雀东南飞》中“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的“初”意思不同。
C.东都,指古代王朝在京师以东的地区设置的都城,具体城址不一。唐时指洛阳,当时京师在长安。
D.假,文中指假借,与《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假”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齐卿非常看重张守珪的才华,认为他具有良将之才,想把自己的子孙托付给他,还说要用僚属的常礼对待他。
B.张守珪到任后,多次击败契丹,屈剌、可突干对他的到任感到恐惧,于是派遣使者假意投降。张守珪觉察出他们有诈,派管记右卫骑曹王悔去解决这件事。
C.材料一记载历史力求客观,客观地记述了张守珪降服契丹的过程。不乏像“及守珪到官,频出击之,每战皆捷”这样的事实陈述。
D.材料二加入了对人物的细致刻画、事件详细记录。比如张九龄与皇帝的语言描写,刻画了张九龄敢于直谏、玄宗善于纳谏的性格特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契丹别帅李过折与可突干争权不叶,悔潜诱之。
(2)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5.唐玄宗想要任命张守珪为宰相,遭到张九龄的反对,张九龄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2024-03-0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西域诸胡多至张掖交市,隋炀帝使吏部侍郎裴矩之。矩知帝好远略,诸商胡至者,矩诱访诸国山川风俗,王及庶人仪形服饰,撰《西域图记》三卷,合四十四国,入朝奏之。仍别造地图,穷其要害,从西倾以去,纵横所亘将二万里,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北道从伊吾,中道从高昌,南道从鄯善,总凑敦煌。帝于是慨然慕秦皇、汉武之功,甘心将通西域,四夷经略,以委之。以矩为黄门侍郎,复使至张掖,引致诸胡,啖之以利,劝令入朝。自是西域诸胡往来相继所经郡县疲于送迎糜费以万万计令中国疲弊,以至于亡,皆矩之唱导也。帝称裴矩之能,谓群臣曰:“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未发之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尽心,孰能若是!”是时矩与宇文述、虞世基、裴蕴、郭衍皆以谄谀有宠。后为窦建德所获,建德以矩隋旧臣,厚遇之。建德败,来朝。

(摘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炀帝亡隋》)

材料二:

冬十月甲申,民部尚书裴矩奏“民遭突厥暴践者,请户给绢一匹”。上(唐太宗)曰:“朕以诚信御下,不欲虚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户有大小,岂得雷同给赐乎?”于是计口为率。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摘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自是西域A诸胡B往来相继C所经D郡县E疲于送迎F糜费G以万H万计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掌,文中指职掌、负责,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天下可运于掌”的“掌”含义不同。
B.咸,文中指全部、都,与《桃花源记》中“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的“咸”含义相同。
C.甲申,文中指古代以干支纪日的方法,与《登泰山记》中“是月丁未”的“丁未”用法相同。
D.其实,文中指实际情况,与《晏子春秋》中“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的“其实”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矩善于迎合皇帝喜好,他知道隋炀帝致力于经略远方,便探访各国风俗服饰,撰写《西域图记》,献给皇帝。
B.裴矩受隋炀帝之命,召集各地胡人,利诱劝说他们入京朝见,却大耗财力,最终导致西域各地凋敝不堪。
C.裴矩奏请唐太宗给受到突厥侵略的家庭每户赏赐一匹绢布,唐太宗则认为应该按照人口多少给予赏赐。
D.有官员接受一匹绢的贿赂,太宗想要杀他。裴矩当面进谏,认为不能引诱陷害他人犯法,受到太宗表扬。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未发之顷,矩辄以闻。
(2)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5.两则材料如何证明“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的道理?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2024-02-0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2023-2024学年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高二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将军卫青者,宇仲卿。平阳人也。青同母姊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天子。元朔五年春,汉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击匈奴。匈奴右贤王卫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逐数百里,不及,得右贤裨王三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千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大将军,大将军立号而

(节选自《史记·卫青霍去病列传》)

材料二:

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子也。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上曰:票姚校尉去病再冠军,封冠军侯。

去病侯三岁,为票骑将军。其夏,去病与公孙敖俱出北地,异。张骞、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诸宿将常留落不耦。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其后,去病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所斩捕功多于青。乃令二人皆大司马。自是,青日衰而去病日贵。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去病薨。上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类祁连山。谥之并广地景桓侯

(节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


【注】①留落不耦:留,滞留,延迟;耦,合,适应;谓际遇不好,难取功名。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上A悼之B发属国C玄甲D军陈E自长安F至茂陵G为冢H类祁连山。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正对”,与《兼爱》中“当察乱何自起”的“当”意思不同。
B.属,“归属”,与《赤壁赋》中“举酒属客”的“属”字意思不同。
C.归,“返回”,与《<论语>十二章》中“天下归仁焉”的“归”意思相同。
D.道,“道路”,与《<论语>十二章》中“任重而道远”的“道”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朔五年,车骑将军卫青率三万骑兵攻击匈奴,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兵不能突然到来,轻敌被俘。卫青凭此一战,被天子升任为大将军。
B.霍去病十八岁被卫青任命为票姚校尉,带领八百轻骑勇士,远离卫青大军几百里去夺取战功,捕杀敌人极多,被封为冠军侯。
C.匈奴左贤王带领数万骑兵围攻李广,李广与敌人激战两天,直到张骞赶到,才带兵退离。张骞因为行动迟缓,罪判斩首,但赎罪为民。
D.汉武帝虽命卫青和霍去病同为大司马,但此时霍去病所捕杀敌人的功劳已多于卫青。于是,卫青的地位日益衰落,而霍去病则日益显贵。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
(2)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
5.材料二中,霍去病深受汉武帝“重爱之”的原因有哪些?
2024-02-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帝性刚好胜,不欲权在臣下,入洛之后,信伶宦之谗,颇疏忌宿将。

李嗣源家在太原,三月,丁酉,表卫州刺史李从珂为北京内牙马步都指挥使以便其家,帝怒曰:嗣源握兵权,居大镇,军政在吾,安得为其子奏请!乃黜从珂为突骑指挥使,帅数百人戍石门镇。嗣源忧恐,上章申理,久之方解。辛丑,嗣源乞至东京朝觐,不许。

郭崇韬素疾宦官,尝密谓魏王继岌曰:大王他日得天下,騋马亦不可乘,况任宦官!宜尽去之,专用士人。由是宦官皆切齿。时成都虽下,而蜀中盗贼群起,布满山林。崇韬恐大军既去,更为后患,以是淹留未还。帝遣宦者向延嗣促之,崇韬不出郊迎,及见,礼节又倨,延嗣怒。李从袭谓延嗣曰:今诸军将校皆郭氏之党,王寄身于虎狼之口,一朝有变,吾属不知委骨何地矣。因相向垂涕。延嗣归,具以语刘后。后泣诉于帝。前此帝闻蜀人请崇韬为帅,已不平,至是闻延嗣之言,不能无疑。帝阅蜀府库之,曰:人言蜀中珍货无算,何如是之微也?延嗣曰:臣闻蜀破,其珍货皆入于崇韬父子,故县官所得不多耳。帝遂怒形于色。及孟知祥将行,帝语之曰:闻郭崇韬有异志,卿到,为朕诛之。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庄宗纪》,有删减)

材料二:

史臣曰:庄宗以雄图而起河汾以力战而平汴洛家仇既雪国祚中兴。然得之孔劳,失之何速?岂不以骄于骤胜,逸于居安,忘栉沐之艰难,徇色禽之荒乐。外则伶人乱政,内则牝鸡司晨。靳吝货财,激六师之愤怨;征搜舆赋,竭万姓之脂膏。大臣无罪以获诛,众口吞声而避祸。夫有一于此,未或不亡,矧咸有之,不亡何待!静而思之,足以为万代之炯诫也。

(选自薛居正《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有删减)


【注】①矧:况且,何况。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庄宗以雄图A而起B河汾C以力战D而平E汴洛F家仇既雪G国祚H中兴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酉,干支之一,前一位是丙酉,后一位是戊酉,可纪年也可纪日,文中用于纪日。
B.东京,指后唐陪都开封,后唐京都在洛阳,因东京在其东方,故当时称开封为东京。
C.籍,文中指账簿、簿册,与《鸿门宴》“籍吏民,封府库”中的“籍”意思不同。
D.牝鸡司晨,文中比喻刘后窃权乱政,其中的“司”与“司机”中的“司”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嗣源为了自家的便利,私自任命自己的儿子李从珂,致使庄宗大怒,于是将李从珂降职,还拒绝答应李嗣源的觐见请求。
B.郭崇韬平素就嫉恨宦官,并且将此意告诉了魏王李继岌,宦官因此对他恨之入骨,这也为他后来遭宦官陷害埋下了祸根。
C.蜀中盗贼四起,主动留下除患的郭崇韬遭到了众人的合伙陷害,庄宗听信谗言,先是愤愤不平,后愤怒不已,对他动了杀心。
D.材料二认为,庄宗的灭亡不是单方面的原因,骄奢、淫逸,加之伶人扰乱朝纲、后宫乱政等等,都可作为对后世的警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语之曰:“闻郭崇韬有异志,卿到,为朕诛之。”
(2)夫有一于此,未或不亡,矧咸有之,不亡何待!
5.对于庄宗亡国一事,材料二提出了“然得之孔劳,失之何速?”的疑惑,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他亡国的原因。
2024-01-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别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之,不敢忘。

太夫人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有删减)

材料二:

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修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减)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汝家故A贫B贱也C吾处之D有素矣E汝能F安之G吾H亦安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夫人,汉时对列侯之母的称谓,后世凡官僚豪绅之母不论在世与否,均可称。
B.志,文中指记住,与《伶官传序》“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的“志”意思不同。
C.夜烛,文中意思是点燃蜡烛,与《登泰山记》“明烛天南”中的“烛”意思相同。
D.布衣,本指平民百姓所穿的用麻布裁制的最普通廉价的衣服,后世以借指平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很小时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在家境贫寒中抚养他长大,从母亲那里得知,父亲为官清廉,俸禄微薄但喜欢周济他人。
B.欧阳修的父亲宅心仁厚,审理案卷特别谨慎,常想着为判死刑的人谋一条生路,自己去努力了,即便不成,那也没什么遗憾了。
C.欧阳修的母亲年轻时就秉承勤俭治家的原则,后来富裕了也不超过以前的限度,她认为保持俭朴节约才是渡过患难的好办法。
D.欧阳修关心民众疾苦,特别关注官吏治理政事的问题,认为政事的好坏关系到百姓的利益,为政时要做到宽松简易而不扰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
(2)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5.材料二中,欧阳修说自己“遇(政)事不敢忽也”,他能有如此修养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4-01-21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南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故往见郭院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隗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间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隗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侠轻战。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

材料二:

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愍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唤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愍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载。乐毅于是并护、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乐毅攻入临淄,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

(节选自《史记·乐毅列传》)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闻古之君A人B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C三年D不能E得F涓H人言于君曰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币,意为丰厚的礼物、丰厚的钱财,意思与《屈原列传》中“厚币委质事楚”的“厚币”相同。
B.赵,指战国时期的赵国,连同韩、魏二国,原是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中的三家,逐步瓜分晋国成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C.“燕昭王”的“昭”字,从日,为明亮之意,“昭”是谥号,意在赞美昭王才德高功业显。一般来说,帝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臣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
D.合从,即合纵,战国时期的军事、外交策略。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秦国或齐国兼并弱国,合纵代表人物主要是苏秦。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趁着燕国的危乱攻破了燕国,燕昭王明白燕国势单力薄,即位后就礼贤下士,先拜郭隗为师,随后向他请教,以图报齐国破燕之仇。
B.郭隗采用排比与层递的手法劝说燕昭王折节下士、招致人才并施行王道,使自己的说辞气势充沛、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郭隗讲述小侍臣为国君高价买马首的故事意在阐明“求贤须心诚,重用贤臣,贤士争赴”的道理,兼而表达了自己欲辅佐燕昭王的想法。
D.燕昭王接受了乐毅的建议,派出使者联合赵、楚、魏等国,并任命乐毅为上将军,乐毅于是统率五国军队,一举打败了齐国。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2)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
5.燕昭王最终能够“兴燕破齐”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2024-01-1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绳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决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秦数挑战,廉颇不肯。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伴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燕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遂奔魏之大梁。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材料二:

廉将军与赵王诀数语,真有古大臣风,所谓社稷为重者也。世人称相如抗秦之功,更无人赏识及此,可为千古于悒。

(节选自《史记评林》)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赵括出A锐卒B自搏C战D秦军E射杀F下赵括G数十万之众H遂降秦I秦悉坑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暗中,与范仲淹《岳阳楼记》“阴风怒号”中的“阴”词义不相同。
B.且,又,与列御寇《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中的“且”词义不相同。
C.拜,授予官职,与成语“甘拜下风”“拜将封侯”中的“拜”词义都相同。
D.但,只,与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中的“但”词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颇屡遭取代。孝成王、悼襄王都误信了秦国的间谍,让赵括取代廉颇,导致长平之败;让乐乘取代廉颇,致使廉颇出走。
B.廉颇颇有谋略。赵王不想与秦王会面,廉颇认为应该去,但在出发前,为断绝秦国奢望,他建议三十日未回就立太子为王。
C.廉颇军功显著。他是赵国优秀的将领,凭勇武闻名诸侯,历经赵惠文王、孝成王、悼襄王三代,曾率军打败过齐国和燕国。
D.廉颇遭人嫉恨。廉颇能吃一斗米、十斤肉,却被仇人郭开贿赂的使者诋毁,致使赵王误认为廉颇已年老,不再召他回赵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王因以括为将。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2)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5.《史记评林》是如何评价廉颇的?请简要概括。
2024-01-1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为武安君。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四十九年九月,秦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陵兵亡五校。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命,不行;乃使秦相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院之,是足以死。”遂自杀。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太史公曰:鄙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然不能救患于应侯。

(选自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材料二:

若秦四世之胜,据河山之阻,任用白起豺狼之徒,奋其爪牙,禽猎六国。穷武极诈,士民不附,卒隶之徒,还为敌仇,焱起云合,果共轧之。斯为下矣。凡兵,所以存亡继绝,救乱除害也。故伊、吕之将,子孙有国,与商、周并。至末世,苟任诈力,以快贪残,急城杀人盈城,争地杀人满野。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国灭亡于后。报应之势,各以类至,其道然矣。

(选自班固《汉书•志•刑法志》)

【注】①院,同“坑”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远绝河山A而争人B国都C赵应D其内E诸侯F攻其外G破秦军H必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表官职调动,此处指晋升。可替换为“晋、升、擢、拔、陟、进、加”等词。
B.病笃,文中指病情加重。其中的“笃”与成语“博学笃志”中的“笃”意思不同。
C.因,此指依靠、凭借。与《过秦论》中“蒙故业,因遗策”的“因”的用法相同。
D.于,介词,相当于“在”。与《屈原列传》中“外欺于张仪”的“于”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陵统率部队攻击邯郸,秦军伤亡很大。秦王亲自请武安君赴任,武安君不肯;再派应侯去请他,武安君称病不肯赴任。
B.武安君自杀时仰天长叹,自认为没什么罪过,竟落得这个结果。后又反思在长平之战时,用欺诈之术把几十万降兵活埋。
C.班固认为秦国覆灭的原因是,秦国用尽武力和奸诈,军士人民都不归附,服兵役、劳役的人又成为仇敌,共同颠覆了它。
D.像伊尹、吕望这些将领的子孙,其拥有国家,可以同商朝、周朝共存。因为他们正确地使用军队,拯救危乱、铲除祸害。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②任用白起豺狼之徒,奋其爪牙,禽猎六国。
5.根据材料,请简要概括司马迁和班固对白起的评价。
2024-01-1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