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及高祖起为沛公,付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以上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汉五年,既定天下,论功行封。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汉十二年秋,黔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回:“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日/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B.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C.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D.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先秦时为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至清,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B.图书,文中指地理图册、文书档案,“律令”和“图书”是秦治理国家的重要资料。
C.关中,指嘉峪关以西地区,四面为天然地形屏障,战国后有“四塞之国”的说法。
D.昆弟,指哥哥和弟弟,后比喻亲密友好。“昆仲”“昆玉”,均为称人兄弟的敬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善于识人,情趣不凡。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凭为官的职权保护沛公:沛公进咸阳,唯独萧何不求取金帛财物,表现出与诸将不同的情趣。
B.萧何推荐贤才,外不避仇。萧何曾经举荐韩信:萧何素来与曹参不和,汉惠帝询问萧何在萧何百年之后能否让曹参行相国之权,萧何认为人选合适。
C.萧何忠心耿耿,不重私产。汉二年,萧何守关中,转运粮饷,补充兵员,成为汉王坚实的大后方;购置田宅居处偏僻,建造家园、不修筑有矮墙的房舍。
D.萧何纳谏解危,终得保全。采纳鲍生意见,派亲人到汉王营中效力且作人质;采纳门客意见,贱价强买平民田宅示自己无政治野心,平安解除信任危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
(2)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2020-02-2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屡迁兵科都给事中。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黔国公沐朝弻有罪,诏许其子袭爵。纯言事未竟,不当遽袭。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俺答请贡市,高拱定议许之。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召为左都御史。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颇侵首辅沈一贯。一贯等疏辨。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月。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赠少保。天启初,追谥恭毅。

(选自《明史·卷二百二十·列传第一百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B.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C.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D.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的人,及第者分三甲取士。
B.“视事”是指古代官吏到职办公。《张衡传》中“视事三年”和本文的“强起视事”均是此意。
C.,“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死称崩;诸侯之死,称为“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D.少保,官名。原本是专门辅佐太子的职官。隋唐之后,“少保”已经不再真正教诲、辅佐太子,而更多的是一种荣誉称号,用作加官赠官的官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纯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在广东广海卫抗倭斗争中,总兵刘焘谎报战绩,温纯以刘焘犯下欺君之罪上奏章弹劾他。
B.温纯忠于职守,为民言事。在担任兵科都给事中时,温纯极力反对矿税使逮捕关押许多人的行为,请求全部释放犯人。
C.温纯行事执着耿介忠贞。在朝廷内外争着请求免去矿税情况下,温纯参与了殿前集体跪请的行动。
D.温纯廉洁奉公,官声远播。温纯曾经多次主持南北的考察重任,并圆满完成任务。因整肃百官的风纪而为人称道。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
(2)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颇侵首辅沈一贯。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垍,字弘中,河东闻喜人。垍弱冠举进士。贞元中,制举贤良极谏,对策第一,授美原县尉。迁考功员外郎。时吏部侍郎郑珣瑜请垍考词判,垍守正不受请托,考核皆务才实。宪宗元和初,召入翰林为学士,再迁中书舍人。李吉甫自翰林承旨拜平章事,感出涕。谓垍曰:“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接识;且宰相职当进贤任能。君多精鉴,为我言之。”垍取笔疏其名氏得三十余人。吉甫籍以荐于朝,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三年秋,李吉甫出镇淮南,遂以垍代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垍虽年少,而明练时事,严持法度,虽宿贵大僚,不敢干以私。初,垍在翰林承旨,属宪宗新翦蜀乱,励精思理,机密之务,一以关垍。既当国,齐整法度,请绳不轨,考吏治,皆蒙垂意听纳。岭南节度使杨于陵为监军许遂振所诬,诏授冗官。垍曰:“以一中人罪藩臣,不可!”请授吏部侍郎。严绶在太原,其政事一出监军李辅光,垍劾其懦,以李鄘代之。建中初定两税,厘定常赋,而物重钱轻,其后轻重相反,民输率一倍其初,故赋益苛,民重困。及垍为相,奏请禁之,自是民少息矣。初,拾遗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三人皆迁,及过谢垍,垍独让休复曰:“君异夫二人孜孜献纳者。”休复大惭。垍为学士时,引李绛、崔群与同列。及相,又擢韦贯之、裴度知制诰,皆踵蹑为辅相,号名臣。五年,暴风痹,帝怅惜,居三月,卒,赠太子太傅。

史臣曰:裴垍精鉴默识,举贤任能,辅弼王道。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摘编自《旧唐书裴垍传》和《新唐书裴垍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B.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C.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D.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相须而成/不忌不克/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策”,指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是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B.“课”即考核,朝廷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评价,以督促他们完成职务工作。
C.“监军”为唐代监督军队的官职;从文中看,监军一职由中正公允的人担任。
D.“拾遗”,唐代谏官名,分左右拾遗;杜甫曾任左拾遗,故又被称“杜拾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垍为官正直,不受请托。裴垍任考功员外郎时,吏部侍郎郑珣瑜请他主持考核词判,他能坚守正道,考核官员时注重才能政绩。
B.裴垍知人善荐,举贤任能。李吉甫请求裴垍为他推荐人才,裴垍为他推荐三十多位贤能官员;裴垍这一推荐获得当时人们的称赞。
C.裴垍忠君爱民,政绩卓著。宪宗平定蜀乱,裴垍参与各种机密事务,深得皇帝信任;又为民请命,废止不合理政策,为百姓减负。
D.裴垍选贤用能,贬抑庸劣。不管是任翰林学士还是担任宰相,裴垍均能任人唯贤;对懦弱无能的地方官员,他则另选官员替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接识。
(2)垍独让休复曰:“君异夫二人孜孜献纳者。”休复大惭。
15-16高二上·江西吉安·期中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博涉坟,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浚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浚有大才,将欲其所欲,必可用也。”转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浚造船于蜀,其木杮蔽江而下。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时朝议咸谏伐吴,浚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帝深纳焉。
(节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浚博涉坟,美姿貌典:典籍
B.皆望风自引而去:离开
C.浚有大才,将欲其所欲济:实现
D.三者一,则难图也乖:联合,一致
2.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B.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C.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D.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浚后来变得开通豁达,州郡征召他为河东从事,官吏中那些不廉洁的人,听到消息后,都自行离去,刺史徐邈将自己女儿嫁给他。
B.王浚任益州刺史,严明法令,对生育的人实行休整并免除徭役,被保全成活的婴儿有数千人,就任巴郡太守后,将盗贼张弘等全部杀掉,深得百姓爱戴。
C.王浚大造连舫大船,舟船规模很大,前所未有。王浚在船的四周以木栅为城,树起高台,有通向四方的大门,船上可以骑马往来。
D.武帝谋划伐吴,朝廷百官都劝阻皇帝讨伐吴国,王浚力排众议,上书皇帝分析利弊得失,皇帝非常同意其看法。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
(2)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2019-01-30更新 | 1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西省吉安县中、新余一中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签判建康军,丁母忧,改昭庆军,寻以公事与部使者异议,请祠,易签判奉国军。绍定二年,召入对,首以“自天子至于庶人所当先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为言:“界限明,则知有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明年,待命霅川,移文阁门,请对,当路惮之,添差通判镇江府,辞。会行都火,应诏曰:“臣顷进本心外物界限之说,盖欲陛下亲揽大柄,不退托于人,尽破恩私,求无愧于己。九庙至重,事如生存,而彻小涂大,不防于火之未至;宰相之居,华屋广袤,而焦头烂额,独全于火之未然,亦足以见人心陷溺,知有权势,不知有君父矣。”上读之感动,它日星变求言,复申前说。又虑柄臣或果去位,君心易纵,大权旁落,则进《为君难》六箴。召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兼崇政殿说书,戒家事勿以白,务积精诚以寤上意。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丞相主出师关、洛,重珍力争。会边帅义和战不一,复召集议,重珍奏:“曩乞专意备守,不得已则用应兵,今不敢变前说。”不听,关、洛师大衄,复进兵,重珍言:“若耻败而欲胜之,则心不平而成忿,气不平而成怒,生灵之命,岂可以忿怒用哉!”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兼国史院编修官,迁起居郎,以疾求去。三辞不许,诏守刑部侍郎致仕。

                                                    (节选自《宋史•蒋重珍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B.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C.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D.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B.“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C.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
D.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的和人世的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重珍见解深刻,侧面提醒皇帝。他提出每个人都应当明白本心和外物的界限,但其目的还是想让皇帝不要只顾享受尊位和别人的侍奉,而能要承担天子的职责。
B.蒋重珍善于观察,从现象看本质。虽然大火烧及全城,但重珍看到的是人们平时对待皇帝宗庙和宰相府第的不同做法,说明人们趋炎附势,只知相权而忽视权威。
C.蒋重珍心思缜密,任职勤勉专心。他既担心皇权旁落,也重视朝廷重臣的作用,为此而进言;他告诫自己对皇上要拿出自己的诚意,不要和皇帝谈那些家务琐事。
D.蒋重珍关心边事,主张防守为先。南宋时期,边关局势一直比较紧张,重珍不主张急于出兵,更反对失败后为挽回面子而置士兵和百姓的生命于不顾,感情用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
(2)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
2019-01-02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南昌新东方】南昌三中高三 20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2.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说,即认为汉字的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
D.对联,也叫楹联、对子等。对联讲究平仄,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张贴时,一要按传统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C.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D.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荆轲刺秦王》)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年四十五矣。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1.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B.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C.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D.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宫”就是古代的学校,战国时的稷下学宫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学宫的代表。
B.“康熙”是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时。
C.“迁”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调。升级调动包括迁升,左迁、迁复。
D.“株连”指因一个人得罪,而牵连许多人。古代严重的罪行可以株连到九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于成龙到广西罗城任知县时已45岁。罗城县处在万山之中,瘴气瘟疫流行,民风粗犷凶悍。又处在战争之后,遍地荆棘,城中仅有六家。
B.于成龙升任湖广黄冈之知州,曾经微服私访,遇到可疑案件,也能按踪迹抓到案犯,百姓惊叹佩服。可见他的为政能力。
C.于成龙爱憎分明。面对宣化这地方夏秋两季屡次遭受灾害的情况,他请求赈济救治,还上书弹劾赵履谦,赵履谦被依法论处。
D.于成龙廉洁自律。他去世之后,仅有一件袍子,几罐豆豉,受到皇上称赞。皇上赐他“天下廉吏第一”匾额。
4.把下文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2)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情,从之。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忠不往。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雍熙中,改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出为宾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甚众。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

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成平三年,又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邻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钤辖,领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未上道,暴得疾卒。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旦日,必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
B.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
C.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
D.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如:太宗、高宗。
C.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D.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汉忠才能和力气出众,年少豪放不羁。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他却不肯前往应召,最后因为斗殴杀人而跑到京城。
B.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火线,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C.王汉忠受到重任,英勇抗击契丹。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甚多,并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
D.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名声很大,因此骄矜自大,上级将帅都不太喜欢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
(2)每行师,旦日,必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仁杰儿童时,门人有被害者,县吏就诘之,众皆接对,唯仁杰坚坐读书。吏责之,仁杰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不能接对,何暇偶俗吏,而见责耶! ”后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仁杰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使绝域。仁杰谓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岂独无愧耶?”由是相待如初。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免、舜,不惧比干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初,中宗在房陵,而吉顼、李昭德皆有匡复谠言,则天无复辟意。唯仁杰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则天亦渐省悟,竟召还中宗,复为储贰。既已,奏曰:“太子还宫,人无知者,物议安审是非?”则天以为然,乃复置中宗于龙门,具礼迎归,人情感悦。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选文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
B.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
C.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
D.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昭陵,是中国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合葬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
C.逆龙鳞,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人。后多指反抗辩驳同僚等。
D.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亦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狄仁杰还是孩童之时,面对世俗官吏的干扰,只是专心读书,在书中与圣贤神游,读书很有定力,表现出了过人之处。
B.狄仁杰崇孝重友。狄仁杰曾上报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同僚郑崇质出差。当时狄仁杰和州司马李孝廉关系不和睦,看到狄仁杰之举,他感到羞愧,于是和好如初。
C.狄仁杰认为,大将军权善才只是砍伐了昭陵的一棵柏树就被皇帝下召诛杀,会让皇 帝背负无道昏君的千古骂名,力劝皇帝改变主意。
D.狄仁杰与朝中许多官员一样,以匡复李唐社稷为己任。他从母子之间的情感出发,逐步打动了武则天,最终使武则天改变了主意,召回中宗,立为储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
②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祐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①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侯相。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啬夫②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


注:①薏苡:一种禾本科植物。②啬夫:农夫。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B.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C.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D.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太守,是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孝廉,是秦始皇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祐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祐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吴祐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有时到乡里亲自调解。
D.吴祐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佑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
(2)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