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空)图字表圣,自言泗州人。少有俊才,咸通中,一举登进士第。雅好为文,躁于进取,颇自矜伐,端士鄙之。初,从事使府,及登朝,骤历清要。巢贼之乱,车驾播迁,图有先人旧业在中条山,极林泉之美。图自礼部员外郎,因避地焉,日以诗酒自娱。属天下板荡,士人多往依之,互相推奖,由是声名藉甚。昭宗反正,以户部侍郎征至京师。图既负才慢世,谓己当为宰辅,时要恶之,稍抑其锐。图愤愤谢病,复归中条,与人书疏,不名官位,但称知非子,又称耐辱居士。其所居曰祯贻溴,溪上结茅屋,命曰休休亭,常自为记云。

臣谨按:图,河中虞乡人。少有文彩,未为乡里所称,会王凝自尚书郎出为绛州刺史,图以文谒之,大为凝所赏叹,由是知名。未几,凝入知制语,迁中书舍人知贡举,擢图上第。顷之,凝出为宣州观察使,辟图为从事。既渡江,御史府奏图监察,下诏追之。图感凝知己之恩,不忍轻离幕府,满百日不赴阙,为台司所勒,遂以本官分司。此岂躁于进取者耶?旧史不详,一至于是。图见唐政多僻,中官用事,知天下必乱,即弃官归中条山,寻以中书舍人征,又拜礼部、户部侍郎,皆不起。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故诗曰多病形容五十三谁怜借趋朝参此岂有意乎相位耶?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请图撰碑,得绢数千匹,图致于虞乡市心,恣乡人所取,一日而尽。梁受禅,以礼部尚书征,辞以老病,卒时年八十余。

臣又按:梁室大臣如恭翔、李振、杜晓、杨涉等等,皆唐朝旧族,本当忠义立身,重侯累将,三百余年,一旦委质朱梁,其甚者赞成弑逆,惟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揭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王禹偁《五代史厥文》,原文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故诗曰/多病形容五十三/谁怜借笏趋朝参/此岂有意乎相位耶
B.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故诗曰/多病形容五十三/谁怜借笏趋朝参/此岂有意乎相位耶
C.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故诗曰/多病形容五十三/谁怜借笏趋朝参/此岂有意乎相位耶
D.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故诗曰/多病形容五十三/谁怜借笏趋朝参/此岂有意乎相位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士,旧时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也可以称有德有才但是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B.分司,按唐制,中央官员在陪都任职者,称为分司,除分司御史外,其余均为闲职。
C.笏,古代君、臣朝见时手中所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以比画或记事。
D.祖,庙号。君王有奠基之功,称为祖,有守成之德,称为宗,只有开国皇帝才能称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图才华横溢。他年轻时就因为文采出众,得到了时任绛州刺史的王凝的赏识,后来在科举考试中一次就考中进士。
B.司空图为人狂傲。他仕途失意,愤而辞官,归隐林泉,后与人通信,不署官位;为人撰碑,却将所得的报酬一日散尽。
C.司空图审时度势。他看到晚唐时宦官乱政,国事堪忧,立刻弃官归乡;后虽多次蒙受征召,也避世不出,全身远祸。
D.司空图颇富争议。他以号明志,结庐溪上,梁得天下后,又拒绝高官厚禄;但是《梁史》指责他道德有瑕,大节泯灭。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图既负才慢世,谓己当为宰辅,时要恶之,稍抑其锐。
(2)一旦委质朱梁,其甚者赞成弑逆,惟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
5.“端士”认为司空图“躁于进取”,作者反驳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邵晔,日华,其先京兆人。唐末丧乱,曾祖岳挈族之荆南谒高季兴,不见礼,遂之湖南。晔幼嗜学,耻从辟署。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第,解褐,授邵阳主簿,改大理评事、知蓬州录事参军。时太子中舍杨全知州,性悍率蒙昧,部民张道丰等三人被诬为劫盗,悉置于死,狱已具,晔察其枉,不署牍,白全当核其实。全不听,引道丰等抵法,号呼不服,再系狱按验。既而捕获正盗,道丰等遂得释,全坐削籍为民。晔代还引对,太宗谓曰:“尔能活吾平民,深可嘉也。”赐钱五万,下诏以全事戒谕天下。授晔光禄寺丞,使广南采访刑狱。俄通判荆南,赐绯鱼。景德中,假光禄卿,充交趾安抚国信使。会黎桓[注]死,其子龙钺嗣立,兄龙全率兵劫库财而去,其弟龙铤杀钺自立,龙铤兄明护率扶兰砦兵攻战。晔驻岭表,以事上闻,改命为缘海安抚使,许以便宜设方略。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明护等即时听命,奉龙铤主军事。初,邵晔俟其事定,即以黎桓礼物改赐新帅。晔上言:“怀抚外夷,当示诚信,不若俟龙铤贡奉,别加封爵而宠赐之。”真宗甚嘉纳。使还,改兵部员外郎,赐金紫。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举季随犯赃,晔当削一官,上以其远使之勤,止令停任。大中祥符初,起知兖州,表请东封,优诏答之。及遣王钦若、赵安仁经度封禅,仍判州事,就命晔为京东转运使。封禅礼毕,超拜刑部郎中,复判三勾院,出为淮南制置发运使。四年,改右谏议大夫、知广州。州城濒海,每蕃舶至岸,常苦飓风,晔凿内濠通舟,飓不能害。俄遘疾卒,年六十三。

节选自《宋史·邵晔传》,有删改)


【注】越南前黎朝开国君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B.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C.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D.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另取的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如“晔”意为光明灿烂,故邵晔字日华。
B.削籍,是指削除官员名册中的名氏,意谓革职,在古代是对官员较重的一种惩罚措施。
C.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为旧时朝官的服饰。按照唐代制度,官员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D.岭表,岭特指大庾岭等五岭;表是“外”的意思,指方位上的“北”,岭表就是岭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晔勤学笃志,曾任多种官职。他幼年好学,以被官府征聘做官为耻;后来凭借考中进士走上仕途,担任过邵阳主簿、大理评事、蓬州录事参军等系列职务。
B.邵晔明察案情,深得皇帝嘉许。太子中舍杨全任蓬州知州时制造冤狱,邵晔洞察其情,亲自调查核实,后来真正盗贼落网,被枉者获释,宋太宗对此赞许。
C.邵晔安抚交趾,妥善处理边事。出任交趾安抚国信使时,恰逢交趾内部发生事变,他便将有关情况禀告皇上;后改任缘海安抚使,被允许自主制定方略。
D.邵晔上勤国务,亦能下忧民事。他任兖州知州,建议皇上封禅泰山,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广州知州,主持开凿内濠,使海外船舶靠岸时免受飓风之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全不听,引道丰等抵法,号呼不服,再系狱按验。
(2)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
5.邵晔因何事受到皇帝的处理?又因何得到宽恕?
2021-05-30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重庆市八中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检测(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皮龙荣字起霖,一字季远,潭州醴陵人。淳祐四年进士。历官主管吏部架阁文字,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入对,请“以改过之实,易运化之名,一过改而一善著,百过改而百善融”。升著作郎,入对,因及真德秀、崔与之廉,龙荣曰:“今天下岂无廉者,愿陛下崇奖之以风天下,执赏罚之公以示劝惩。”帝以为然。召赴阙,迁吏部员外郎兼直讲。入对,言:“忠王之学,愿陛下身教之于内。”帝嘉纳。迁将作监兼尚右郎官,秘书少监兼吏部郎中,吏部侍郎兼赞读,封醴陵县男。迁集贤殿修撰、提举太平兴国宫。召见,进刑部侍郎,加宝章阁待制、荆湖南路转运使,权刑部尚书兼翊善。景定元年四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进封伯。权参知政事兼太子宾客。二年,拜参知政事,仍兼太子宾客,封寿沙郡公。三年,罢为湖南安抚使,判潭州。四年,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以右正言曹孝庆论罢。咸淳元年,以旧职奉祠。殿中侍御史陈宗礼、监察御史林拾先后论劾,削一官。它日,帝偶问龙荣安在,贾似道恐其召用,阴讽湖南提点刑狱李雷应劾之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诏徙衡州居住,未至而。龙荣少有志略,精于《春秋》学,有文集三十卷。性伉直,似道当国,不肯降志。又以度宗旧学,卒为似道所摈。德祐元年,复其官致仕。二年,太府卿柳岳乞加赠谥,未及行而宋亡。

(节选自《宋史·皮龙荣传》,有删改)


【注】①忠王,赵禥。宋理宗无子,收其为养子,后被立为太子。景定五年继位,即度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B.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C.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D.雷应至官∕谒龙荣∕龙荣托故不出∕既退∕又斥骂之∕或以语雷应∕不能平∕遂疏其罪∕又谓每对人言∕有吾拥至尊于膝上之语/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对,指古代臣子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在官员任职、国家有重大事件、皇帝有疑难问题等时候,臣子可能会被要求入对。
B.男、伯,都是中国古代的爵位;爵位是对宗室及功臣的封赐,据记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则因朝代而异。
C.殁,表示死亡。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后,称呼也不同。如天子死称“崩”或“薨”,大夫死称“卒”。
D.奉祠,宋代五品以上的官员,不能任职或因年老退休后,任以宫观使、提举宫观、提点宫观等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皮龙荣敢于直言上谏。他向皇上请求用改正过失的实际行动取代运行教化的虚名,获得皇帝认可并晋升官职,其后也多次因谏言获得皇帝嘉许。
B.皮龙荣尽责于皇子教育。他先后担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资善堂直讲、太子宾客等教育皇子的官职,还劝谏皇帝要在宫中用自己的言行教导忠王。
C.皮龙荣屡次被同僚弹劾。景定四年,皮龙荣因被曹孝庆弹劾而罢官;咸淳元年,皮龙荣以旧职做负责祠庙祭祀的官,又先后被陈宗礼、林拾弹劾。
D.皮龙荣有才略且性格刚直。皮龙荣精通《春秋》,且著有三十卷文集,还曾任度宗的老师;他不肯屈从于贾似道,也不同意柳岳封赠谥号的请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天下岂无廉者,愿陛下崇奖之以风天下,执赏罚之公以示劝惩。
(2)帝偶问龙荣安在,贾似道恐其召用,阴讽湖南提点刑狱李雷应劾之。
2017-03-1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选择题专练二语文试卷
2014高三·重庆·专题练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4)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公,讳致尧,抚州南丰人也。少知名江南。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及第,为符离主簿,累迁光禄寺丞、监越州酒税。数上书言事,太宗奇之,召拜著作佐郎。使行视汴河漕运,称旨,迁秘书丞,为两浙转运使。
谏议大夫魏庠知苏州,恃旧恩,多不法,吏莫敢近。公劾其状以闻,太宗惊曰:“是敢治魏庠,可畏也!”卒为公罢庠。洛苑使杨允恭以言事见幸,无不听,事有下,公常不行。允恭以诉,太宗遣使问公,公具言其不可。公既其大而人所难者,至其小易,则务为宽简。岁终,其课为最,徙知寿州。寿近京师,诸豪大商交结权贵,号为难治。公居岁余,诸豪敛手,莫敢犯法,人亦莫见其以何术而然也。公于寿尤有惠爱,既去,寿人遮留数日,以一骑从二卒逃去,过他州,寿人犹有追之者。再迁主客员外、判三司盐钱勾院。
是时,李继捧以银、夏五州归朝廷,其弟继迁亡入碛中为寇。太宗遽遣继捧往招之,至则诱其兄以阴合,卒复图而囚之。自陕以西,既苦兵矣。真宗初即位,益欲来以恩德,许还其地,使听约束。公独以谓继迁反覆,不可予。继迁已得五州,后二年,果叛,围灵武。议者又欲予之,公益争以为不可。言虽不从,真宗知其材,将召以知制诰,而大臣有不可者,乃已,出为京西转运使。
王均伏诛,奉使安抚西川,误留诏书于家。其副潘惟岳教公上言“渡吉柏江舟破亡之”,以自解。公曰:“为臣而欺其君,吾不能为也。”乃上书自劾,释不问。其后惟岳入见禁中,道蜀事,具言公所自劾者,真宗嗟叹久之。
继迁兵既久不解,丞相张齐贤经略环、庆以西,署公判官以从。公曰:“西兵十万,皆属王超。超材既不可专任,而兵多势重,非易可指麾。若不得节度诸将,事必不。”真宗难其言,为诏陕西听经略使得自发兵而已。公度言终不合,乃辞行。会召赐金紫,公谢曰:“臣尝言丞相某,事未效,不敢受赐。”由是贬黄州团练副使。公已贬,而王超兵败,继迁破清远军,朝廷卒亦弃灵州。
公贬逾年,复为户部员外郎,知泰州。上疏论事,语斥大臣尤,当时皆不悦,又徙知鄂州。坐知扬州误入添支俸多一月,虽尝自言,犹贬监江宁府酒税。用封禅恩,累迁户部郎中。大中祥符五年五月某日,卒于官,享年六十有六。(选自《欧阳修文集》卷二十,有删改)
【注】①知制诰:官名,北宋时朝廷的文字秘书。②经略:①筹划治理大略、要略,②官名,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③金紫:唐宋的官服和佩饰,指“金印紫绶 ”,借指高官显爵。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有下,公常不行厝:放置
B.若不得节度诸将,事必不集:集合
C.公既其大而人所难者绳:纠正
D.上疏论事,语斥大臣尤切:激烈
2.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曾致尧性格刚直的一组是 (     
①公劾其状以闻   ②既去,寿人遮留数日   ③后二年,果叛   
④为臣而欺其君,吾不能为也 ⑤事未效,不敢受赐   ⑥语斥大臣尤切,当时皆不悦
A.①⑤⑥B.②③⑥C.①③④D.②④⑤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最后只能单骑带二卒,逃离了寿州。
A.谏议大夫魏庠在苏州任上,多有不法行为,别人不敢言,曾致尧则进行弹劾,受到宋太宗的肯定,魏庠最终被罢了官。
B.在对待李继迁的问题上,曾致尧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却因言辞过于激烈而触怒了皇上,因此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C.曾致尧在奉命安抚西川时,误把诏书忘在家里,他不肯编谎话为自己解脱,而是上书弹劾自己的过错,宋真宗知情后感叹不已。
D.曾致尧在寿州担任知州期间,颇有政声,离任时,百姓再三挽留,几天不能成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上书言事,太宗奇之,召拜著作佐郎。
                                                                                   
(2)益欲来以恩德,许还其地,使听约束。
                                                                                   
2016-11-18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重庆高考语文二轮专题限时集训语言文言文阅读练习卷11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14高三·重庆·专题练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4)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彭羕字永年,广汉人。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姿性骄傲,多所轻忽。
羕仕州,不过书佐,后又为众人所谤毁于州牧刘璋,璋髡钳羕为徒隶。会先主入蜀,溯流北行。羕欲纳说先主,乃往见庞统。统与羕非故人,又适有宾客,羕径上统床卧,谓统曰:“须客罢当与卿善谈。”统客既罢往就羕坐,又先责统食,然后共语,因留信宿,至于经日。统大善之,而法正宿自知羕,遂并致之先主。先主亦以为奇,数令羕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奉使称意,识遇日加。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拔羕为治中从事。羕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诸葛亮虽外接待羕,而内不能善,屡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先主既敬信亮,加察羕行事,意以稍疏,左迁羕为江阳太守。
羕闻当远出,私情不悦,往诣马超。超问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宁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羕曰:“老革荒悖,可复道邪?”又谓超曰:“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闻羕言大惊,默然不答。羕退,具表羕辞,于是收羕付有司。
羕于狱中与诸葛亮书曰:“仆昔有事于诸侯,以为曹操暴虐,孙权无道,振威暗弱,其惟主公有霸王之器,可与兴业致治,故乃翻然有轻举之志。会公来西,仆因法孝直自衒鬻,庞统斟酌其间,遂得诣公于葭萌,指掌而谭,论治世之务,讲霸王之义,建取益州之策,公亦宿虑明定,即相然赞,遂举事焉。仆从布衣之中擢为国士,盗窃茂才。分子之厚,谁复过此。羕一朝狂悖,自求葅醢,为不忠不义之鬼乎!所以有怨望意者,不自度量,苟以为首兴事业,而有投江阳之论,不解主公之意,意卒感激,颇以被酒,侻失‘老’语。此仆之下愚薄虑所致主公实未老也。至于内外之言,欲使孟起立功北州,戮力主公,共讨曹操耳,宁敢有他志邪?足下当世伊吕也宜善与主公计事济其大猷天明地察神祇有灵复何言哉!贵使足下明仆本心耳。行矣努力,自爱,自爱!”羕竟诛死,时年三十七。
(选自《三国志·蜀书第十》,有删节)
[注] ①信宿:连宿两夜。②老革:老兵。③法孝直:法正,字孝直。④葅醢:剁成肉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法正宿自知羕      宿:平素
B.自矜得遇滋甚矜:夸耀
C.所以有怨望意者望:埋怨
D.宜善与主公计事,济其大猷济:救助
2.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彭羕身败名裂原因的一项是(  )
①姿性骄傲,多所轻忽 ②又适有宾客,羕径上统床卧 ③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 ④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 ⑤论治世之务,讲霸王之义,建取益州之策 ⑥羕一朝狂悖,自求葅醢
A.①③⑥B.①④⑤
C.②③⑤D.②④⑥
3.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彭羕在州里作书佐时,被嫉贤妒能的刘璋罚作服刑的徒隶;恰逢刘备逆流北上入蜀,彭羕于是前往拜见,受到刘备赏识。
B.刘备认为彭羕是个奇才,多次委以重任。但诸葛亮对彭羕另有看法,刘备也经过观察,对彭羕稍有疏远,将他贬为江阳太守。
C.彭羕确实有才华,也曾有过出色的表现,但他恃才傲物,在被贬后对马超说出如果他们二人联手,即可平定天下的狂言。
D.在写给诸葛亮的信中,彭羕回顾了自己追随刘备的初衷和过程,表达了对刘备的感激,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所反思。
2016-11-18更新 | 675次组卷 | 3卷引用:2014重庆高考语文二轮专题限时集训语言文言文阅读练习卷18
2014高三·重庆·专题练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4)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舟人传
张光纬
舟人不知何姓名,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所操何业。偶遇之舟,遂以舟为名。吾郡陈泰岩者,文士也,遣仆买舟,收债远乡。携其侄与仆抵舟,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裸而刺船。泰岩心异之。至舟中,复见一十六七女郎,依约闺中之秀。泰岩又窃窃然疑之。既放舟,鼓棹如飞,顷刻至岸。岸旁有牛三头,蹲水中,妨舟泊。舟人招牧者牵之起,二牛起,其一犹浮沉水滨,格格不就牵。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岸上聚观,无不辟易,泰岩愈疑。
收债毕,泰岩持金数十归舟。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舟人曰:“毋恐。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何虑此琐琐也。”泰岩不能强,姑听之。至中流,落日衔山,微风拂波,舟人忽舣舟就岸。泰岩恐甚,询泊故。舟人曰:“风雨至矣。”稍顷,天半霹雳,水立云飞,舟依巨柳而荫。雨止,复行,卒无恙。
未抵郡数里,泰岩复语舟人曰:“前村隐隐,帘出树杪,可沽酒乎?”舟人曰:“诺。”提壶去。泰岩乃询船尾女郎曰:“子何为?子何自从彼髯者行乎?吾恐彼髯非良人,且彼髯复何为?子心知之,试语余。”女郎掩涕曰:“不然,妾亦宦之息也。向从父母行三泖间,夜遇强盗,杀父母投之湖,掳资财及妾行。忽见此髯从暗中跃入舟,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妾涕泣请死。彼髯者曰:‘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幸子仇既歼,吾当徐访子亲属,送子归,纵无所归,吾更当觅倩嫁子。吾义勿污子,效彼群盗为也。’妾故忍死留此。”言讫,泪如雨下。泰岩又曰:“舟甚窄,奈起居何?且彼髯终何为?”女郎曰:“自妾来,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舣舟亦无定踪,所往来不一人。所谈者,妾皆不解,每痛饮辄去。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亦未知甚何为。”
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舟人乃曰:“萍踪相遇,愿赠以言。天下大乱,各自爱,余亦从此去。”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至郡,慷慨分手,后卒不遇。
(选自《息庐剩稿》,有删节)
①刺船:用篙撑船。②三泖:湖名。③倩:古代男子的美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其所操何业操:从事
B.妾亦宦之息也 息:子女
C.吾当徐访子亲属访:拜访
D.天下大乱,各自爱爱:爱惜
2.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舟人义行的一组是( )
①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
②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
③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
④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
⑤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
⑥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
A.①②⑤B.③④⑤
C.①③⑥D.②④⑥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泰岩买了一条小船去收债,见到舟人与船上女子,心中就有疑虑,而舟人掷牛至岸,更加重了他的疑忌。
B.女子一家人出行,途中遭遇强盗,父母被杀,钱财被抢,舟人从黑暗中跃入舟中杀死了强盗,替她报了仇。
C.陈泰岩知道了舟人的义举后,对舟人的疑虑全消,敬佩不已。回到郡中,两人感慨叹息着分了手,从此再也没有见面。
D.文章欲扬先抑,通过写陈泰岩对舟人由疑虑到害怕再到敬为异人,塑造出舟人本领高强、行侠仗义、疾恶如仇的形象。
4.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
(2)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
2016-11-18更新 | 564次组卷 | 8卷引用:2014重庆高考语文二轮专题限时集训语言文言文阅读练习卷13
2014高三·江西·专题练习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从孙。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上南巡,或议自嘉兴至杭州别辟道行民舟,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上通吴江平望,下达杭州坝子门,号为副河。丁父忧,去官。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
二十六年,河决孙家集,运河由夏镇至南阳两堤俱溃,清时督修筑。议者或拟用椿埽,费帑以六十万计;或拟建石堤,费以三百万计。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以河东、西两岸皆水,得土难,令以石垒两旁,积葑其中,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曹县溢水泻入微山湖出韩庄湖口闸隘水不得泄令于闸北毁石堤掘地深之以泄水。事上闻,上命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清时请减低为一丈,令湖水落至丈,乃闭闸蓄水。泗水经兖州西流入府河,济宁城东旧有杨家坝,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遇伏秋水涨不能泄,淹民田,令改坝为闸,视水盛衰为启闭。汶水分流入蜀山、马踏两湖,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以为节宣,并减低何家坝,使汶水南弱而北增。
二十九年,调江南淮徐道。三十年,擢河东河道总督,赐其母大缎、貂皮。清时以河堤岁修,司其事者每不度形势,过高糜帑,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迨伏秋水发,耿家寨(称十四堡)水及旧堤上,赖预增新筑以免。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三十一年,运河东岸漫口,自请议处,原之。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遽疾作,乞解任,不许。三十三年,卒。
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穷源竟委。每乘小舟出入荒陂丛泽、支流断港中,或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乃见诸建置。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一十二》)
[注] ①帑:国库中的钱币。②葑:芜菁,又名蔓菁。一种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③节宣:节制和排放。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于:在
B.过高糜帑糜:消耗
C.使汶水南弱而北增弱:减少
D.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相:治理
2.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李清时善于治水的一项是(       )
①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 ②令以石垒两旁,积葑其中 ③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
④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 ⑤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 ⑥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
A.①②⑤B.①③④
C.②④⑥D.③⑤⑥
3.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乾隆皇帝南巡时,有人建议重新挖掘一条水道,便于船只通行,而李清时却力排他议,打通原有水道,改造出一条“副河”。
B.李清时小时在海边见人们先在海水中投入石块,潮水退后,用木桩拦住,然后在石块上填土,以此来造田,这给他治水以很大启发。
C.曹县发大水时,水流入微山湖,又从韩庄的湖口流出;而这里的闸口狭窄,水流受阻,清时下令毁掉北面的堤坝,挖沟排水。
D.李清时在任河东河道总督时,运河东岸曾经决口,他主动请求前往治理,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得力措施,使大堤恢复了原貌。
2016-11-18更新 | 750次组卷 | 3卷引用:2014重庆高考语文二轮专题限时集训语言文言文阅读练习卷1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