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三试于乡,不售。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窥。善医,即以医自居。富顺王嬖庶孽,欲废适子。会适子疾,时珍进药,曰附子和气汤。王感悟,立适子。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世子暴厥,立活之。荐于朝,授太医院判,一岁告归,著《本草纲目》。

年七十六,为遗表授其子建元。其略曰:臣幼苦赢疾,长成钝椎,惟耽嗜典籍,奋切编摩,纂述诸家,心殚厘定,伏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谬误实多,窃加订正,历岁三十,功始成就。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爰有《神农本草》三卷;梁陶宏景造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重勣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宋太祖命刘翰详较,仁宗再诏补注,增药一百,唐慎微合为《证类》。修补诸本,自是指为全书。夷考其间,瑕疵不少。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似兹之类,不可枚举。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旧药一千五百一十八,今增三百七十四:分一十六部,五十二卷。正名为纲,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出产、气味、主治。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虽命医书,实赅物理。伏愿皇帝陛下特诏儒臣补着成昭代之典。

万历中,敕中外献书,建元以遗表进,命礼部誊写,发两京、各省布政刊行。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所著诗文他集失传,惟《本草纲目》行世。

(选自《白茅堂集》第三十八卷,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
B.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
C.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
D.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岐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子,同“嫡子”,正妻所生儿子,一般为家族中继承家业的第一顺位。
B.遗表,古代常指官员临终前所撰写的章表,官员死后,由他人替为上奏。
C.本草,中药的统称;也指记载中药的书籍,此处指李时珍所撰《本草纲目》。
D.礼部,六部之一,通常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时珍勤勉好学,终有所成。他曾经三次参加乡试,都没有考中举人,闭门读书十年,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终成一代良医。
B.李时珍医者仁心,体贴入微。富顺王想废掉适子,李时珍借看病之机进献汤药,委婉规劝其父子和气,最后富顺王有所醒悟。
C.李时珍治学严谨,大胆勘误。他发现前人著书中药物品种繁多,名称繁杂,且有重复混淆等弊病,于是加以订正,力求完备。
D.李时珍著述详备,精琢细磨。他钻研中草药古书正统典籍,摒弃野史笔记,在著述中详细地说明药物的产地、气味、主治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
(2)虽命医书,实赅物理。伏愿皇帝陛下特诏儒臣补著成昭代之典。
5.结合文本说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什么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而能“命礼部誊写,发两京、各省布政刊行”?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开皇元年,除主客侍郎,赐爵安阳县。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 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阁。人或谏之曰:“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父老遽相晓曰:“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仁寿元年,充扬州道黜陟大使。豫章王暕恐其部内官僚犯法,未入州境,预令属公义。公义答曰:“奉诏不敢有私。”及至扬州,皆无所纵合,暕衔之。及炀帝即位,扬州长史王弘入为黄门侍郎,因言公义之短,竟去官。吏人守阙诉冤,相继不绝。 后数岁,帝悟,除内史侍郎。丁母忧。未几,起为司隶大夫。从征至柳城郡卒,时年六十二。

(节选自《隋书·辛公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合境之内呼为慈母/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
B.合境之内呼为慈母/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
C.合境之内呼为慈母/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
D.合境之内呼为慈母/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始于西周,汉以后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B.武帝,谥号名。谥号是人死后,后人给予的赞颂性评价的文字。“武”即威武而睿智。
C.男,爵位名。爵位是君主国家贵族封号的等级,一般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
D.丁母忧,指遭逢母亲去世。丁忧,原指遇到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公义刻苦学习,颇有才学。他初召入太学后,以勤奋刻苦出名;在露门学的时候,他和那些大儒们讲学论道,他的见解常常被大儒们叹服。
B.辛公义心地仁慈爱护百姓。他到岷州后发现病人多死,就派人把境内的病人抬到刺史府,他拿出自己的薪水为病人买药,请医生为其治病。
C.辛公义不辞劳苦,勤于公事。他刚到牟州上任,就到狱中审理案件,直到把案子审完才回去。他的勤劳认真感动了罪犯,也感动了当地百姓。
D.辛公义性情耿直,不徇私情。他任扬州道黜陟大使时,豫章王杨暕亲自找他请其照顾扬州官员,他予以拒绝,后来对犯法官员果然严惩不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
(2)其父老遽相晓曰:“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
5.辛公义是怎样矫正岷州百姓“畏病”风气的?
2021-04-19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适应性训练(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李白,字太白,不读非圣之书,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著称,言多讽兴。自三代已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千载独步,唯公一人。卢黄门云: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今古文集,遏而不行。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

天宝中,皇祖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公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又与贺知章、崔宗之等自为八仙之游,谓公谪仙人,朝列赋谪仙之歌,凡数百首,多言公之不得意。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

公遐不弃我,扁舟而相欢。临当挂冠,公又疾殛。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余为序。论《关睢》之义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辞终惭杜预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时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也。

(节选自李阳冰《草堂集序》;有删减)

(2)代宗即位,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论《关睢》之义/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辞终惭/杜预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
B.论《关睢》之义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辞/终惭杜预/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
C.论《关睢》之义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辞终惭/杜预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
D.论《关睢》之义/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辞/终惭杜预/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骚,原义是《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的并称;后用来泛称文学。毛泽东有词句“稍逊风骚”。
B.东山,山名;又名谢安山。本文借指谢安。东晋时谢安辞官隐居会稽东山,后来又出山做了大官。成语有“东山再起”。
C.《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据传由孔子修订而成。后人对《春秋》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如《左传》。
D.左拾遗,官职名。武则天时始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以救补人主言行之缺”。杜甫曾任此职,被称为“杜拾遗”。
3.试分别分析文中“帝用疏之”“禁樵采”的原因是什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古文集,遏而不行。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
(2)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文阿,字国卫,吴兴武康人也。父峻,以儒学闻于梁世,授桂州刺史,不行。文阿性刚强,有膂力,少习父业,研精章句。又博采先儒异同,自为义疏。《三礼》《三传》。察孝廉,为梁临川王国侍郎,累迁兼国子助教、“五经”博士

梁简文在东宫,引为学士,深相礼。及撰《长春义记》,多使文阿撮异闻以广之。及侯景寇逆简文别遣文阿招募士卒入援京师城陷与张嵊共保吴兴。嵊败,文阿于山野。景素闻其名,求之甚急。文阿穷迫不知所出,登树自缢,遇有所亲救之,便自投而下,折其左臂。及景平,高祖以文阿州里,表为原乡令,监江阴郡。

绍泰元年,入为国子博士,寻领步兵校尉,兼掌仪礼。自太清之乱,台阁故事,无有存者,文阿父峻,梁武世尝掌朝仪,颇有遗稿,于是斟酌裁撰,礼度皆自之出。及高祖受祥,文阿辄弃官还武康,高祖大怒,发使往诛之。时文阿宗人沈恪为郡,请使者宽其死,即面缚锁颈致于高祖,高祖视而笑曰:“腐儒复何为者?”遂赦之。

高祖,及世祖即皇帝位,克日谒庙,尚书右丞庾持奉诏遣博士议其礼。文阿议曰:“民物推移,质文殊轨,圣贤因机而立教,王公随时以适宜。当隆周之日,公旦叔父吕召爪牙成王在丧祸几覆国。是以既葬便有公冠之仪,始殡受麻冕之策。斯盖示天下以有主,虑社稷之艰难。今国讳之日,虽抑哀于玺绂之重,犹未序于君臣之仪。愚以今坐正殿,止行荐璧之仪,无贺酒之礼。”诏可施行。迁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博士,领羽林监,仍令于东宫讲《孝经》、《论语》。天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一。诏赠廷尉卿。

文阿所撰《仪礼》八十余卷,《经典大义》十八卷,并行于世,诸儒多传其学。

(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七》)


【注】①绂:古代系印的丝绳,亦指官印。②荐璧:献壁。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礼》《三传》        治:研究
B.引为学士,深相礼       遇:遇到
C.嵊败,文阿于山野       窜:逃亡
D.迁通直散骑常侍          寻:不久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侯景寇逆简文/别遣文阿招募士卒/入援京师/城陷/与张嵊共保吴兴
B.及侯景寇逆简文/别遣文阿招募/士卒入援京师/城陷/与张嵊共保吴兴
C.及侯景寇逆/简文别遣文阿招募/士卒入援京师/城陷/与张嵊共保吴兴
D.及侯景寇逆/简文别遣文阿招募士卒/入援京师/城陷/与张嵊共保吴兴
3.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是始于汉代的选拔人才的科目,也指被推选的士人。
B.博士,学官名,始于战国,汉武帝始设“五经”博士,负责教授、课试或议政等。
C.绍泰,南朝梁敬帝的年号,封建帝王用年号纪年,每位皇帝一生只能使用一个年号。
D.崩,指帝王之死,《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崩”即为此意。
4.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圣贤因机而立教,王公随时以适宜。
A.圣贤根据时机而设立教化,王侯公卿顺应时代而建立适宜的统治秩序。
B.圣贤根据时机而设立教化,王侯公卿据时间长短建立适宜的统治秩序。
C.圣贤因为时机而设立教化,王侯公卿顺应时代而建立适宜的统治秩序。
D.圣贤因为时机而设立教化,王侯公卿据时间长短建立适宜的统治秩序。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文阿承继父业,治学有成。文阿年少随父研习,精于章句,又博采众儒学说,有多部著述流传。
B.沈文阿拒绝拉拢,性情刚烈。叛将侯景慕名搜求,他在走投无路时竟选择爬树自缢的方式来应对。
C.沈文阿熟悉典制,精通礼仪。他与父亲都在梁陈掌管朝仪,陈世祖继位时,所提礼仪建议被采纳。
D.沈文阿蒙受皇恩,多次升迁。在梁朝担任五经博士、东宫学士等职,颇受重视;在陈朝也身兼数职。
2020-12-09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12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D.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鲰:浅陋、卑微。
B.籍吏民:官吏、百姓的户籍。
C.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兄:名词活用为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D.约为婚姻: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婚姻:古今异义词,古义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忽然出现了转机。
B.项羽信任项伯,改变主意,答应“善遇”刘邦,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C.骂鲰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的性格。
D.紧急形势下,张良只要刘邦去见项伯,可见他也不知如何是好。
4.请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020-12-0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货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有少年得斗鹑,其侪求之不与,恃与之昵辄持去,少年追杀之。开封当此人死。安石驳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遂劾府司失入。府官不伏,事下审刑、大理,皆以府断为是。诏放安石罪,当诣阁门谢。安石言:“我无罪。”不肯谢,御史举奏之置不问。熙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令判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预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B.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移提点江东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C.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D.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满,古代指官吏任期届满,也称“满”。“秩”是古代官吏的俸禄。
B.大理即大理寺,古代专门负责刑狱案件的审理,是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
C.青苗即青苗法,农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到当地官府贷钱粮,以补助耕作
D.太傅,西周始置,辅君王的大臣,历代沿革有所不同,多为勋臣加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聪明颖悟,文才为人赞赏。他从小喜欢读书,过目不忘,不假思索便可写出精妙的文章,曾巩将他的文章推荐给欧阳修,欧阳修极力赞赏。
B.王安石秉持法理最终不被采信。他从法律规定出发,分析两少年因争鹌鹑导致的命案认为杀人者其罪可赦,但上面的司法部门均维持原判决。
C.王安石推行新法,得到皇帝支持。在与皇帝的一番问答之中,他阐明自己的治理主张,皇帝认为他讲得正确,专门设置机构支持王安石推行新法。
D.王安石性情倔强,不善采纳众议。他遇到事情不管是对是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朝中官员议论新法,他则力陈已见,并不采纳大臣们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石言“我无罪。”不肯谢,御史举奏之,置不问。
(2)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
5.王安石在推行新法时,除了不善采纳众人意见外,还有什么不够好的表现?
7 .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厄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关,毋内诸侯B.愿伯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旦日不可不自来谢项王D.张良出,项伯
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奉厄酒为寿,约为婚姻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C.将军战河北D.秋毫不敢有所近
3.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一句中“夜”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常以身蔽沛公B.若入为寿
C.头发指,目眦尽裂D.吾得事之
4.与“不如因善遇之”一句中的“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遗策
C.击沛公于坐,杀之D.人之力而敝之
5.下列各句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项伯)平时和张良交好。
B.毋从俱死也——不要跟从(刘邦)一起送死了。
C.毋内诸侯——不要让诸侯内部的军队进来。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希望您把我的情况全部告诉(项羽),说明我是不会忘恩负义的。
2020-10-0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2019-2020学年高中会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行而无     信:相信
B.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秦王必见臣       说:通“悦”,喜欢,高兴
D.进兵北       略:掠夺、夺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乃得有报太子/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B.丹不忍以己之私,伤长者之意/秦王必喜善见臣
C.秦遇将军,可谓深矣/而燕国见陵耻除矣
D.太子丹恐惧,请荆卿曰/今得闻教
3.下列加点词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仰天太息流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可以燕国之患
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4.从选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深谋远虑,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自私自利,为取信秦王诱使樊将军自刎。
5.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始,就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写出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使故事一开始就笼罩着紧张的气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定下了悲剧的基调。
B.太子“恐惧”,心急如焚,“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微带责难,使他与荆轲之间的矛盾也初露端倪。
C.荆轲提出要取信秦王,则非献“樊将军首”和“燕督亢地图”不可,这表现出他勇而多谋、城府很深的性格特点。
D.樊将军是因为境遇艰难才来到燕国的,荆轲竟然要取他的脑袋,可见荆轲除了勇敢忠诚的性格,还有自私自利的一面。
2020-10-0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2019-2020学年高中会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之纯,字端伯,沧州无棣人。登进士第。熙宁中,为度支判官、江西转运副使。御史周尹劾广西提点刑狱许彦先受邕吏金,命之纯往究其端,乃起于出婢之口。之纯以为芜俚之言,不治,彦先得免。成都转运使。成都岁发官米六千石,损直与民,言者谓惠民损上,诏下其议。之纯曰:“蜀郡人恃此为生百年,奈何一旦夺之。”事遂已。秩满复留,凡数岁,始还朝。神宗劳之曰遐方不欲数易大吏使剑外安靖年谷屡丰以彰朝廷绥远之意汝知之乎以为右司郎中太仆卿。元祐初,加直龙图阁、知沧州,召为户部侍郎。未至,集贤殿修撰、河北都转运使,进宝文阁待制、知瀛州。俄以直学士知成都府,还为户部,三御史中丞。建言:“朝廷事下六部,但随省吏视其前后批,以制缓急之序,是为胥吏颛处命令也。若大臣不暇省,宜令列曹长贰随其所承,当行即行,当止即止,必禀而后决,毋拘于文,则吏不得舞权,而下情达矣。”董敦逸、黄庆基论苏轼托词命以毁先帝,苏辙以名器私所亲,皆以监司罢,之纯疏其诬罔,乃更黜之。以疾,改工部尚书。绍圣中,刘拯劾其阿附辙,出知单州。卒,年七十五。从弟之仪。之仪字端叔。登第几三十年,乃从苏轼于定州幕府。历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言其尝从苏轼辟,不可以任京官,诏勒停。徽宗初,提举河东常平。坐为范纯仁遗表,作行状,编管太平,遂居姑熟,久之,徙唐州,终朝请大夫。之仪能为文,尤工尺牍,轼谓入刀笔三昧。

(节选自《宋史·李之纯 李之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神宗劳之曰/遐方不欲数易大吏/使剑外安靖/年谷屡丰/以彰朝廷绥远之意/汝知之乎/以为右司郎中/转太仆卿
B.神宗劳之曰/遐方不欲数易大吏/使剑外安靖年/谷屡丰/以彰朝廷绥远之意/汝知之乎/以为右司郎/中转太仆卿
C.神宗劳之曰/遐方不欲数易大吏/使剑外安靖/年谷屡丰/以彰朝廷绥远之意/汝知之乎/以为右司郎/中转太仆卿
D.神宗劳之曰/遐方不欲数易大吏/使剑外安靖年/谷屡丰/以彰朝廷绥远之意/汝知之乎/以为右司郎中/转太仆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宋代的行政区域名,相当于明清的省。按照三级行政区划,府或州是低于路的行政区域。
B.行状,也称“状”或“行述”,是古代叙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贯、事迹的文章。
C.尺牍,本是古人用于书写的长一尺的木简,后引申为“文辞”,文中意为李之仪善写诗词。
D.本文中出现了较多官职变动的词语,例如“转”“改”“徙”“迁”等都表示平级调动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之纯查案时头脑冷静。他奉命去查许彦先接受邕州官吏钱财一案时,认为出自被逐婢女之口的案件是芜杂胡说,没有治许彦先之罪。
B.李之纯处理政事时能顾及百姓的利益。言官指出成都发放官米损害了朝廷的利益,李之纯据理力争,及时制止了言官的建议。
C.李之纯对官场之弊洞若观火。例如他建议朝廷下达六部的事情,不能只交由小吏处理,这样容易导致小吏舞弄权术,影响事情的处理。
D.李之纯、李之仪与苏轼、苏辙皆有交情。李之纯曾因依附苏辙被罢免官职,李之仪则因听从苏轼的召辟而未能掌管大内的香药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之纯疏其诬罔,乃更黜之。
(2)登第几三十年,乃从苏轼于定州幕府。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复,字履初。生戚里,姻从豪汰,以服御舆马相夸,复常衣垢弊,居一室,学自力,非名士宿儒不与游,以清操显。广德中,岁大饥,家百口,不自振,议鬻昭应墅。宰相王缙欲得之,使弟纮说曰:“以君才宜在左右,胡不以墅奉丞相取右职?”复曰:“鬻先人墅以济孀单,吾何用美官,使门内馁且寒乎?”缙憾之,由是废。数岁,改同州刺史,岁歉,州有京畿观察使储粟,复辄发以贷人,有司劾治,诏削阶,停刺史。或吊之,复曰:“苟利于人,胡责之辞!”久乃拜兵部侍郎。复尝言:“艰难以来,始用宦者监军,权望太重,是曹正可委宫掖事,兵要政机,叵使参领。”帝不听。又言:“陛下厥初清明,自杨炎、卢杞放命秽盛德,播越及兹。今阽于危,当惩前败。”杞对上或谄谀阿匼,复厉言:“杞词不正!”帝色眙,谓左右曰:“复慢我。”因诏复充山南、江淮、湖南、岭南等道宣抚、安慰使。初,淮南陈少游左附李希烈,而张镒判官韦皋杀邠、陇叛卒,不应楚琳。复还执政,建言:“陛下反正,功臣已贵矣,唯甄善汰恶为未明。少游位将相,首臣贼,皋名浅官下,独挺挺抗忠。如以皋代少游,则天下瞭然知逆顺之理。”帝许之。复出,中官马钦绪宰相刘从一,附耳语,既而从一密谂复曰:“有诏与公议向所奏,不欲李勉、卢翰闻知。”复曰:“朝廷大事尚当谋及公卿如勉等非其人当罢去既曰宰相而谋议可独避之乎今与公行此或可弟恐寖以生常政由是敝。”从一以闻,帝不悦。复辞疾上政事,许之。贞元四年卒,年五十七。

(节选自《新唐书·萧复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大事尚当谋及/公卿如勉等非其人/当罢去/既曰宰相/而谋议可独避之/乎今与公行此或可/弟恐寖以生/常政由是敝
B.朝廷大事尚当谋及公卿/如勉等非其人/当罢去/既曰宰相/而谋议可独避之乎/今与公行此或可/弟恐寖以生/常政由是敝
C.朝廷大事尚当谋及/公卿如勉等非其人/当罢去/既曰宰相/而谋议可独避之/乎今与公行此或可/弟恐寖以生常/政由是敝
D.朝廷大事尚当谋及公卿/如勉等非其人/当罢去/既曰宰相/而谋议可独避之乎/今与公行此或可/弟恐寖以生常/政由是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德,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用一个年号。
B.京畿,指国都及其附近地区,京城所管辖的县为京县(赤县),京城的旁邑为畿县。
C.监军,指监督军队,也为官名,指监督军队的官员。唐玄宗时开始任用宦官为监军。
D.揖,指拱手行礼,也指古代的拱手礼,属于相见礼,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行礼方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复生于豪贵之家,不慕奢华。他出生在外戚之家,姻戚从亲多以服饰车马互相炫耀,他却常穿着破旧脏污的衣服在房间里刻苦学习。
B.萧复为官关心民瘼,勇于担责。他任同州刺史时遇到年成歉收,因开仓借粮给百姓而被削除品阶,他说只要有利于百姓,就不能推卸责任。
C.萧复行事光明磊落,刚直不阿。他不怕得罪宰相,抵制高官诱惑,拒绝将别墅送给宰相王缙;卢杞对皇上谄谀迎合,他予以厉声斥责。
D.萧复为人坦荡无私,敢于进言。他建议不要让宦官参与军政机要,建议用忠贞的韦皋替代奸佞之首陈少游,以便让天下人知道逆顺之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鬻先人墅以济孀单,吾何用美官,使门内馁且寒乎?
(2)陛下厥初清明,自杨炎、卢杞放命秽盛德,播越及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